董蕭楊本科專業
㈠ 建築學考研,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怎麼樣
還可以吧。 建大是著名的建築「老八校」之一,現在也是「老八校」中最版好考的。
最好權的專業是建築學,城市規劃,建大學生在國際大學生設計競賽和論文評比中先後 7 次名列前茅,獲得 10 余項獎勵。學校有六大王牌專業:包括建築學,城市規劃,給水排水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土木工程,運輸工程(總圖工程),冶金工程,所以你考這個學校是相當好的。。就業也相當的好,不過這個專業比較難考。努力吧。
㈡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研究生導師選擇學生時有哪些偏好例如本科學校、專業、籍貫、性別等。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學院代碼及名稱聯系人聯系電話001馬克思主義學院.doc陳老師027-88386437 002 哲學院.doc梁老師027-88382563003 經濟學院.doc向老師027-88384649004 財政稅務學院.doc楊老師027-88384442(首義)、88386486(南湖)005 新華金融保險學院.doc楊老師027-88382590006 法學院.doc范老師027-88386095007 刑事司法學院.doc彭老師027-88386304008 外國語學院.doc張老師027-88384620009 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doc胡老師027-88385065010 工商管理學院.doc羅老師027-88384615011 會計學院(會計碩士教育中心).doc董老師027-88383003(首義)、88386514(南湖)012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碩士教育中心).doc陳老師027-88046295(首義)、88386936(南湖)013 信息學院.doc陳老師027-88384575(首義)、88385390(南湖)014 安全科學與管理學院.doc張老師027-88385413015 知識產權學院.doc呂老師027-88386740016 MBA學院.doc王老師027-88383080、88047866017法律碩士教育中心.doc劉老師027-88386072
參考
㈢ 武漢理工大學的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好不好
還可以,專業實力不強,老師年輕的博士比較多,比較有活力,但學生創新能力挺強,獲得不少獎。
2008ESRI杯中國大學生GIS軟體開發競賽
獲獎名單
應用開發組
獎項 參賽項目名稱 作者 指導老師 學校院系
一等獎 武漢大學導航信息平台 鄧雯婷、余萬里、郭善昕 唐雪華
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
二等獎 基於GDAL/OGR的ARCGIS中間件研究與實現 張寶才、段瀅瀅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二等獎 基於ArcEngine的Geogame——Glory In Sword設計與實現
韋偉、劉柄宏、葉飛、吳蕾 黃解軍,詹雲軍
武漢理工大學資環學院
二等獎 金礦資源管理與預測評價系統
綦春峰、李乃林、姜言輝、陳炳璇 牟乃夏
山東科技大學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
三等獎 多普勒氣象雷達數據GIS處理分析系統
江復興、趙子諒 吳麗娜、施益強
集美大學理學院
三等獎 科學廬山三維導游系統
陳超倫、黃良霞、王宇、李有有 張宏
南京師范大學/05級/地理信息系統
三等獎 基於移動GIS的南京市城市應急系統
王飛、王剛、許方軍、姜峰、 張海濤
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三等獎 遙感衛星數據管理查詢系統 V2008
張亞、楊德紅、黃瀾心、 孫德亮
重慶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三等獎 森林資源地理信息系統
薛曉龍、吳世偉、洪敏、 陳永剛,王懿祥
浙江林學院環境科技學院
三等獎
環境污染模擬污染系統
吳榮安、許慶領、姚曉靜、張靜、 艾波
山東科技大學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
鼓勵獎 基於GIS的礦山瓦斯動態監測預警系統
孫海交、袁岳琪、楊威、班亞、 黃解軍
武漢理工大學資環學院
鼓勵獎 E路指南
蔣函夏、雷光斌、段練 辜寄蓉
四川師范大學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
鼓勵獎 基礎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決策支持系統
劉強、楊燦坤、張嘉、趙惠敏、 孫永華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
鼓勵獎 百年楊浦地理信息系統
董思文、蘇曉丹 許惠平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
鼓勵獎 基於WebGIS的武隆旅遊公眾服務系統
李勇、李冠穎、陳翔、龍廷芳、 孫德亮
重慶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鼓勵獎 基於ArcGIS api for flex的mashup應用研究
張寶才、段瀅瀅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2007
等級 軟體名稱 獲獎人 單位
一等獎 中國東部地球化學科學資料庫 馬維峰王曉蕊
中國地質大學
校園保安工作決策支持分析建模
盧文虎 趙 昕孫長奎 尹明明 山東科技大學
二等級
基於ArcEngine三維爆破模擬與決策支持系統
程 傑許偉平趙 旭 張 瀚
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城市機動車輛尾氣污染分析系統 張石磊 申智超 楊 康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
VREarth三維電子沙盤 肖如林
顏 勛 中國科學院地理所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土壤侵蝕及影響評價空間模型庫 瞿 瑛
陳 偉
王禕婷 北京師范大學
道路擴寬模型 馬衍鵬
孫 勇
佟業真 山東科技大學
一等獎
交通網路地理信息系統(基於路障的城市出行線路設計)
作者:王永剛、賈慶雷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二等獎
三維日照分析地理信息系統
作者:黃樺、於家、范力銘、汪旻琦
單位: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地理系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復雜道路環境下路標合理區位選擇
作者:朱俊偉、施秀蓉、林清艷、鍾添榮、蔡揚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院:地理科學學院
武漢市東湖水污染信息查詢分析系統
作者:鄒維、龔璽、周妙林
單位:武漢大學,國際軟體學院,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專業
三等獎 基於城市GIS的武漢市「兩江三岸」歷史演變模擬系統
作者:王艷軍、李晶、程洋
單位: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地理信息系統專業2003級一班
基於GIS的物資物流配送系統
作者:付東傑、許劍輝、王勇、吳艷艷、黎贇傑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區域規劃與管理系(地理信息系統/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基於GeoDatabase的時空主動資料庫系統的開發(半智能空間資料庫的構建--解決橋梁、隧道覆蓋問題)
作者:林巧鶯、韓學鋒、許菁、闕丹丹、鄭值、湯奕龍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04級GIS碩士研究生
哈爾濱公交線路查詢系統
作者:李在海、王文寶、 周立梅、 安娜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地理系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Search Tongji 100(同濟百年查詢系統)
作者:薛佳麗、劉曦、邵明旭、任義
單位:同濟大學海洋學院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2005年武漢理工大學學生開發的「土地適宜性評價系統」、「廬山旅遊信息系統」在第二屆競賽中分別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
㈣ 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學院簡介
南京師大地理科學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1919年的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當時南高師改國文部為文史地部,增設地理學科。1920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擴建為東南大學,1921年建地學系,竺可楨為創辦人,任系主任。1928年東南大學經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改為國立中央大學,1930年地學系分為地理系和地質系,胡煥庸任地理系主任。 1943年李旭旦接任系主任。1949年4月,南京解放後,中央大學改名為南京大學,李旭旦仍擔任地理系主任直至1952年院系調整中,李旭旦偕金祖孟等同志來南京師范大學(時稱南京師范學院)創辦地理系。在治學思想上秉承前中大地理系和金陵女大地理系勤奮、務實、開拓、創新的學風,開始了南師大地理科學學院的創業歷程。
1952年南師大(時稱南京師范學院)開始招收一年制專修班和二年制專修科。1953年春江蘇師范學院地理科並入。1956年建地理系,招收地理本科,同時招收兩年制專科,共計8屆兩年制專科。1958年在校學生達 381人,為當時全院學生人數最多的系科之一。1963年起停止招生,在校學生逐年減少,1966屆學生畢業後,地理系已沒有學生,但建制和師資設備均未變動。1969年江蘇教院地理科並入。1973年恢復招生,共招4屆工農兵學員,學制3年,曾一度副修歷史。1977年恢復高考後,地理專業招收四年制本科。1989年增設旅遊管理專業,招收三年制的專科生,1995 年招收本科生。1993年地理系增設土地管理專業,招收兩年制專科生,1999年招收本科生。 1999年創辦GIS本科專業並招生。
1980年區域地理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1981年地圖與遙感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 年自然地理專業和第四紀地質等專業先後招收碩士研究生,1987年地理教學論招收碩士研究生.1994年自然地理專業招收博士研究生,1998年招收地圖與GIS專業博士研究生,2000年建立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並接受進站研究人員,2001年地理學所屬三個二級專業全面招收博士研究生。2002年地圖與GIS專業,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003年新增「環境地理學」、「海洋地理學」和「第四紀地質學」3個博士點,「環境地理學」、「海洋地理學」和「旅遊管理」3個碩士點。 2002年汪永進教授在美國Science期刊上發表論文1篇、入選全國優秀百篇博士學位論文並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2年沙潤等5位教授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林振山教授、張鷹教授等人分別獲得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國家海洋局創新成果獎二等獎。2003年王橋教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閭國年教授等人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林振山教授負責的「環境演變與種群演化的研究」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王建教授主持的《現代自然地理學》和湯國安教授支持的《地理信息系統》兩個課程都榮獲國家精品課程稱號。
2004年虛擬地理環境實驗室入選江蘇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點。2006年17000平方米嶄新的「地理科學樓」將坐落在南京美麗的仙林校區,該樓將設有5000平方米的虛擬地理環境開放實驗室、3500平方米的環境演變與生態建設開放實驗室、1500平方米的人文地理與旅遊綜合開放實驗室、3000平方米的教學實驗室和3000平方米的圖書資料室。
2014年學院的目標是朝著建設國內一流、研究型地理學科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邁進。新起點、新氣象、兼容並蓄、團結拼搏,全院教職員工願為我國地理科學這座雄偉的科學宮殿添磚加瓦。 白世彪 蔡祖聰 曹敏 曹芳東 查勇 陳霞 陳曄 陳仕濤 陳鎖忠 儲少瑩 崔靜 戴金霞 戴科偉 鄧歡 丁正山 董平 董福田 杜明霞 方斌 葛軍蓮 龔建新 管衛華 郭飛 韓睿明 郝麗莎 賀德剛 侯國林 胡斌 胡迪 黃昌春 黃克龍 黃麗娟 黃新琦 黃震方 賈國正 江南 江亭桂 蔣建軍 金燕 金昌偉 靳誠 孔興功 李楊 李安波 李發源 李紅波 李吉均 李劍波 李時銀 李 碩 李玉鳳 李雲梅 林潔 林冰仙 林振山 劉惠 劉健 劉嬪 劉晴 劉榮 劉殿兵 劉國飛 劉紅玉 劉會玉 劉金娥 劉樹鳳 劉曉艷 劉學軍 龍毅 陸玉麒 閭國年 呂恆 羅明慧 彭元 齊相貞 錢誼 喬偉峰 邱群 任娜 商志遠 申衛收 沈婕 沈陳華 沈冠軍 沈永明 盛業華 盛重義 舒強 宋志堯 蘇錦 孫劍 孫一鳴 孫毅中 孫在宏 湯國安 湯茂林 陶卓民 萬露 汪閩 汪濤 汪永進 王紅 王建 王靜 王平 王冬梅 王風賀 王國祥 王俊淑 王美珍 王亞華 王延華 王永君 王宇飛 王在峰 韋玉春 魏巍 魏正貴 溫騰 溫永寧 吳江 吳長彬 吳江瀅 吳明光 吳啟焰 夏忠歡 蕭家儀 謝標 謝澤林 徐旳 徐敏 徐良將 徐淑琴 徐曉明 嚴蜜 楊浩 楊林 楊柳 楊山 楊昕 楊燕 楊勝利 楊文燕 姚亦鋒 葉超 葉春 俞肇元 袁林旺 張郴 張東 張宏 張卡 張莉 張鷹 張勇 張嶂 張卓 張金波 張茂恆 張明禮 張書亮 張顯球 張小林 張雪英 張益民 章婷曦 趙侃 趙林 趙媛 趙志軍 鄭洪波 鍾文輝 周衛 周安寧 周潔雨 周進明 周良辰 周年興 朱嶺 朱玲 朱長青 朱國偉
㈤ 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院系設置
中文系其前身為1978年臨滄師范中文大專班,1978年開始招生,1984年設中文科,1996年改設中文系,擁有33年的辦學歷史,培養各類畢業生達一萬餘人。
專業設置分為普通專科、普通本科兩個層次,擁有中文、文秘、初教文科、旅遊管理、對外漢語教學、少數民族預科文科等六個板塊,開設語文教育、文秘、公關與文秘、初等教育(文科)、小學教育(文科)、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電大小學教育(文科)、康樂經營與管理、少數民族預科(文科)等10個專科專業。本科層次為合作辦學,2008年與雲南警官學院聯辦法學函授本科、2009年與雲南師范大學聯辦漢語言文學函授本科、2010年與雲南民族大學聯辦漢語言文學全日制本科。2014年有全日制學生34個教學班1465人(含本科252人),在冊函授本科學員243人。
2014年有教師48名(含兼職),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占總數的37.5%,60%的教師獲得碩士學位。近年來承擔省級、校級科研課題31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編、參編教材8種,出版學術著作4部,先後有3人獲全國教學競賽一等獎,12人次獲省級教育教學獎勵。現有省級教學名師1名、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教學名師2人,語文教育專業和酒店管理專業分別被列為校級特色專業和重點專業。與臨滄市旅遊局聯合組建的「秘境臨滄」導游禮儀服務隊已成為全市旅遊服務行業的知名品牌和行業典範。近三年年終就業率平均高達95%。
系主任:董慶保、趙衛華
系團隊成員:陶汝崇、王英、劉紹彬、董軍…… 數理系是滇西科技師范學院成立最早的教學系之一,其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臨滄師專班數學教研室和1984年成立的臨滄教育學院數學系,2005年更名為數理系。從事專科層次教育已有30餘年的歷史,擔負著為臨滄乃至雲南的基礎教育、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任務。30餘年來已向社會輸送畢業生4000餘人。走過了一段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目前在校學生人數近1000人。
數理系現有10個專業,涉及理學、工學兩大學科門類。有專職教師5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講師14人,助教11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5%,具有博士學位4人,在讀博士2人,具有碩士學位30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總數的65%。有省級教學名師1人,校級骨幹教師2人。教師專業、職稱、學歷、年齡結構不斷優化,逐步形成了一支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求真務實的教師隊伍。
數理系堅持教師教育和高職教育並舉的辦學格局,不斷擴大辦學規模,加強專業建設。1978、2005、2006、2007、2011、2013年,相繼開設數學教育、初等教育(理科)、生物教育、物理教育、化學教育、計算機系統維護、礦物加工技術、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和野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等專業,其中數學教育專業是雲南省重點建設專業。2010年9月我校與雲南民族大學聯合辦學,我系承擔數學與應用數學本科專業的教學和管理,開啟了辦學的新紀元。
數理系堅持學校「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突出實踐、工學結合」為辦學特色,培養目標明確,教學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規范,不斷加強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提升整體辦學水平,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就業工作成績顯著,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多次獲獎,2014年畢業生年終就業率達99%。畢業生基礎扎實,綜合素質較高,大部分已成為用人單位教學及管理的骨幹力量,為區域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獲得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目前,數理系師生正以高昂的鬥志,與時俱進,勤奮工作,奮力拚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努力為當地社會文明進步培養更多適應時代要求的優秀人才。 政法系成立於1984年9月,是臨滄師專(滇西科技師范學院的前身)最早成立的四個系之一,建系初期,主要為臨滄地區培養合格的中學政治、歷史教師等方面的專業人才。1986年9月開始依託雲南電大先後開辦了電大政教、政史、勞動經濟、金融、財會、法律、邊貿、檔案等九個專業;2002年9月開始面向全省招收三年制音樂專業和美術專業;2004年開始面向全省招收三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和市場營銷專業;2006年9月開始面向全省招收三年制歷史教育專業;2007年9月開始面向全省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09年9月開始面向全省招收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2010年9月開始面向全省招收司法助理專業、工商企業專業。根據專業發展需要,2004年10月音樂、美術、體育三個教研室從政法系分出,成立藝術與體育系;2007年4月,思想政治教研室和法律教研室從政法系分出,成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
從臨滄師專班政治教研室開始運作,三十多年的發展,積淀了厚重的辦學歷史,自1986年月月依託雲南廣播電視大學開辦政教專業以來,培養人才近5000人,現在全系辦有學前教育、歷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生教育方向)、司法助理專業、特殊教育專業等六個專業。2011年9月與雲南民族大學合辦政治學與行政學本科專業,有18個教學班,856名學生(其中本科生98名),學生來自雲南省各個州市,學緣結構合理。我系現有專兼職教師52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名,在讀博士2人,碩士37,在讀碩士3名,教師學緣結構合理,他們分別畢業於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師范大學、雲南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雲南師范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南財經大學,教齡最長的達37年,有雲南省高校教學名師2名,校級教學名師2名,有雲南省高校教學名師工作室1個,有雲南省高校精品課程1個,有校級特色專業1個,校級重點專業1個,校級特色課程1個,建有校內實驗室兩個,校外實訓室16個,這些條件為我們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外語系成立於1985年,是我校成立較早的系科之一。外語系辦學20多年來,為臨滄市和雲南省各類中小學、企事業單位培養和輸送了3100多畢業生,並給臨滄市外語教學、教研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長期以來,為社會提供各級各類英語、緬甸語、泰國語、寮國語、越南語培訓及口、筆譯服務,積極地為地方經濟、文化、教育發展做出了貢獻。
進入新世紀,外語系規模空前發展壯大,如今已形成一支朝氣蓬勃、團結向上、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師45人,其中副教授8人、講師23人、助教13人,碩士研究生26人,40歲以下教師34人,聘請美國籍教師2人,緬甸籍教師1人,泰國籍教師1人,教師隊伍學歷層次、職稱結構、年齡結構趨於合理。
外語系現有英語教育、應用緬甸語、應用泰國語和應用寮國語四個專業。根據「以語言教育為基礎,構建專業知識平台, 培養具有關鍵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外語類專業人才為目標」 的語言類專業建設指導思想,我系提出「一體兩翼」的建設思路。所謂「一體」就是指語言教育為主體, 「兩翼」是指建設「應用英語」、東南亞小語種專業群兩個應用型專業,實現人才培養的多元化。
在學校的堅強領導下,外語系全系師生秣馬厲兵、求實奮進,為把外語系目前的專科教育早日升格為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而努力奮斗。 體育系於2013年9月成立(原隸屬於藝術與體育系),2005年9月開始招收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辦學層次有初中起點五年制體育教育專業、高中起點三年制體育教育專業。於2011年開始與本科院校合辦函授教育,招收體育教育在職人員。初中起點五年一貫制大專班以為當地培養人才為目的,以招收臨滄籍生源為主,適當招收雲南省其他地州生源;高中起點三年制大專班以招收雲南生源為主,適當招收其他省份生源;初中起點五年一貫制大專班、高中起點三年制大專班均招收少量的緬甸籍留學生,已有學生學成回國進入當地學校擔任教師。全系現有全日制學生約210人,函授學員約100人。體育系目前有21個教師,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職稱6人 ,占教師總數的28%;講師10人,占教師總數的48%;助教5人,占教師總數的24%;具有碩士學位(含在讀研究生)14人,占教師總數的67%;40歲以下教師有18人,占教師總數的86%。
體育系目前是臨滄市裁判員、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的培訓基地。除專業教學外,還承擔著全校的公共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及臨滄市各種大型運動會的組織及裁判工作。目前,體育系下設有五年制體育教育專業教研室、三年制體育教育專業教研室、公共體育課教研室。體育教育專業培養適應基層小學義務教育的小學體育教師。具體要求為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科學文化素質,初步掌握體育教育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體育教育、教學、課外活動組織、科學研究等能力。體育系重視教風和學風建設,注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性教學緊密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堅持以人為本,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積極性,組織師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類文體活動與公益活動,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增強,在「專升本」考試、事業單位招考等上崗考試中取得良好成績,社會和學生家長滿意度較高。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更加突出師范性、專業性、基礎性,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型、綜合型、創新型人才。 藝術系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2002年開始招生,隸屬於政教系;2005年成立藝術與體育系;2013年成立藝術系。藝術系目前有高中起點三年制和初中起點五年制兩種學制,專業分教師教育和高職教育兩種類別,具體專業有音樂教育專業、美術教育專業、音樂表演專業、雕塑專業。藝術系在不斷發展中,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緊密配合,抓牢抓實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基本功,藝術系發展至今,每年「專升本」成績位居全校第一,年就業率98%以上,對口就業率80%以上。
藝術系共有教師31人,音樂專業方向17人、美術專業方向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碩士、在讀碩士12人。藝術系教師積極參與各類專業技能比賽,近三年來,有42人次獲省級以上獎勵。
本系自編教材《簡筆畫教程》獲雲南省精品教材,發表專著兩部,完成省級以上課題兩個,參加省級、國家級課題兩個,近三年全系發表論文100餘篇。 信息科學與技術系成立於2004年9月,現設有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五個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54名。
建系以來,信技系始終堅持以市場和專業需求為導向確立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為主線,以突出實踐技能培養為根本,力求教學全過程錘煉學生技能。近年來,有多名學生在省級、國家級計算機應用技能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其中,楊芳同學在「正保教育杯」 第五屆全國ITAT教育工程就業技能大賽榮獲了全國一等獎。豈今為止,信技系已為雲南省各州市輸送了近千名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他們分布在電腦設計、營銷、數字化管理、軟體開發、教學培訓等各類企事業單位的計算機應用崗位,歷年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多數學生經過幾年的奮斗已經成為所在行業、企業的技術骨幹,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在社會上贏得良好的聲譽。
信技系師資隊伍建設結構合理,有專業負責人、校級中青年骨幹教師、雙師素質教師,並聘請了企業專家、高級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等兼職教師。多年的教學實踐,培養鍛煉了一批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的教師隊伍。現有專職教師30名,以青年教師為主體,其中,副教授7人,講師20人,助教3人,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的老師佔全系教師總數的96%;有校級中青年骨幹教師4名,專業負責人5名,雙師素質教師23名。教師的專業結構、職稱結構、能力素質結構合理,教學成果顯著。近年來,信技系在教育教學上取得了豐碩成果,教師的教學和管理成績得到了社會、學生、教育主管部門等多方面的肯定,有多人次獲省級教學、科研獎勵,並獲省級質量工程項目立項兩項,參與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建設多項,主持在研省級課題多項。先後獲得雲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先進集體、校級先進集體、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優秀單位和ITAT就業技能大賽優秀組織獎等榮譽。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團隊
專業負責人:舒清錄
成 員:李燕梅、尹紅澤、呂維體、袁海根、陳江麗、穆俊、崔賽英、楊建宇、行業專家1-2名
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團隊
專業負責人:潘璐璐
成 員:潘璐璐、梅英、楊文明、單祖輝、李正、陶文玲、行業專家1-2名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團隊
專業負責人:司飆
成 員:司飆、洪貴華、廖明梅、侯冬青、施建林、李東、舒清錄、張金波、曾正全、行業專家1-2名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團隊
專業負責人:張金波
成員:張金波、趙家玉、譚庭俊、單祖輝、李正、陶文玲、行業專家1-2名
公共基礎教學團隊
負 責 人:穆俊
成 員:李燕梅、黃美瓊、崔賽英、孔繼濤、楊建宇、李佐軍、何鈺龍、李紅麗 農學系創辦於2006年,現涵蓋茶葉生產加工技術、設施農業生產技術、種子生產與經營和畜牧獸醫四個專業,其中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為我省特色專業。本系現有專職教師18人,學生230人,生師比為12.78:1;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9人,助教2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約佔38.89%;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學位教師11人,本科學位教師6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約為66.67%;外聘兼職教師22人,專兼比約為4:5。
校內實訓室總面積達1260m,生均實驗室面積約為6.77m,包括茶葉加工實訓室、茶葉審評實訓室、茶藝茶道實訓室、茶葉綜合實訓室、茶葉深加工實驗室、植物生理實訓室、植物學實訓室、作物種質資源實訓室等8間;校內實訓基地有茶樹扦插苗圃1處、生產茶園1處、生產試驗基地1處3。校外實訓基地有正大集團(雲南區)、雲南滇紅集團、雲南瀾滄江企業集團茶葉分公司、雲南雙江勐庫茶葉有限公司、雲南和成集團茶葉有限公司、臨滄華洋畜禽養殖公司、臨滄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示範基地等15處。
在承擔教學基礎上,農學系全體教師還積極進行科學研究,各項科研工作包括:申請國家專利1項;參與「五優稻一號」、「五優稻二號」水稻選育工作;參與完成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課題子項目(2003AA207060-5)研究;參與完成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LRB04-217)項目;參與完成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C2005-32);主持雲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0Y211),主持雲南省精品課程《茶樹栽培技術》,主持雲南省高職教育研究會高職教育科研課題(2011YGZ08)研究;主持雲南省「十二五」規劃教材2門;主持校級課題8項。目前,農學系還承擔雲南省特色專業建設項目1項,雲南省對外國際交流特色項目1項,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1項。同時,在《作物雜志》、《長江蔬菜》、《核農學報》、《北方園藝》、《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120篇,其中國家核心期刊33篇,省級核心期刊40篇;同時,撰寫學術著作3部。在此基礎上,或各級獎勵若干項。
農學系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一直強調「厚基礎,寬專業」,始終以「立足臨滄,面向雲南,輻射周邊」為指導思想,堅持「服務地方、突出實踐、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方針。近年來,人才培養成績顯著,2009年以來畢業生就業率分別達到100%。現在有多家企業與我們專業預訂畢業生,比如正大集團,已與我系09級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簽訂畢業協議,另外,接收10級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在該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同時接收11級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假期到正大集團進行實踐;樊梨花林業有限公司也與我系09設施農業技術專業學生簽訂了畢業協議;臨滄健身茶葉有限公司已與我系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的畢業生達成意向性協議,頂崗實習結束後可以留在該企業工作,同時接收大二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到健身茶葉有限公司進行頂崗實習;目前雲南白葯集團下屬分公司鳳慶茶葉有限公司也在招聘農學系學生加盟該公司。所以,農學系各個專業學生就業前景非常看好。 管理與經濟系是管理類和經濟類專業相結合,適應當代社會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教學單位。管理與經濟系根據社會對管理與經濟類人才需求日益增長的狀況,大力深化專業改革,積極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現已開設經濟管理、工商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社區管理與服務、會計電算化、會計、金融保險、市場營銷等九個非師范類專業。
管理與經濟系堅持德育為先,質量立系,積極探索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自成立以來,切實把工作重點放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抓好教學質量的同時,強化專業實習實訓,重視專業實訓基地建設。
畢業生主要面向各類企事業單位就業,就業渠道廣闊。畢業生因專業知識面廣,理論功底扎實,動手能力較強,往屆畢業生已實現全部推薦就業。管理與經濟系畢業生均持有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證書。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以下簡稱思政部)成立於2007年3月,是直接隸屬於學校管理的副處級教學組織機構,主要承擔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和「三生教育」的教學科研工作。雲南省地州專科院校中,第一所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優秀等級評估。設四個教研室: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形勢與政策教研室、「三生教育」教研室。現有專兼職教師2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講師10人,助教4人;博士學位教師1人,碩士學位教師18人;雲南省教學名師2人,雲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骨幹教師2人,雲南省「三生教育」骨幹教師1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學校首批中青年骨幹教師2人。
2007年成立以來,共有17項課題獲准立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專項研究項目1項,雲南省哲學社科規劃課題2項;20餘項教科研成果獲校級以上獎勵;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編寫集體講義2本;編印學生文集3本。現有省級教學團隊1個(該團隊為雲南省第一個省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校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改項目1項,校級精品課程1門。2009年,「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及管理模式探索」獲第六屆雲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先後獲得臨滄師專先進基層黨組織、臨滄師專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優秀單位、雲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先進集體、雲南省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思政部秉承立德樹人的校訓,堅持「守土有責、守土有方、守土有為」的理念,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思想理論指引,做好本職工作,為學校和邊境多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㈥ 哪些名人是中央財經大學畢業的
央行系統
戴相龍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天津市市長、現任中國社保基金會理事長
王成銘中國人民銀行黨組成員兼機關黨委書記 中央金融工委副書記
樊晡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黨委書記
史紀良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副行長、現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副主席
王啟人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行長助理。 中央委員,中央駐澳門聯絡辦主任
李東榮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第一行長助理
段曉興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行長助理
金建棟原人總行金融管理司 司長
郭玉華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人事司司長
任 俠中國人民銀行內審司 原副司長
蔡 荀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 副行長
李亞新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 副行長
郝治安 人民銀行太原市分行 行長
趙保衛 中國人民銀行山西省朔州分行 行長
路國英 中國人民銀行甘肅省分行 副行長
郭義明 原中國民生銀行財務總監
李小秋 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 副行長
王樹臣中國人民銀行寧夏分行 行長
商業銀行系統
總行
牛錫明交通銀行總行 行長
陶禮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 行長
段曉興原華夏銀行行長
史紀良原中國農業銀行總行 行長
吳北英中信銀行總行 副行長
王文彥中國工商銀行總行 董事
喬 偉交通銀行董事會 副董事長
魏盛鴻中國民生銀行總行 副行長
林克平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 黨委副書記
宮少林 招商銀行總行 副行長 招商局集團董事
劉淑蘭中國建設銀行總行 副行長
顧京甫 中國建行總行業務總監(副行長級別)
錢中濤 中國進出口銀行總行 副行長
王希坤中國光大銀行總行 副行長
郭玉華 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兼紀委書記
郝 震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審計局 副總經理
郭義明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財務總監、黨委委員
朱紅波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委員 紀委書記
胡亞輝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個人金融業務部 副總經理
王 燕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信息技術管理部 副總經理
何志成中國農業銀行總行 高級經濟師
陳 偉平安銀行副行長
何仲森銀川商業銀行董事長
於化北 河北省張家口商業銀行 董事長
謝 衛全國人大代表 交通銀行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各地分行
杜 煒 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 行長
沈若雷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 行長
張德寶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辦公室 總經理
楊志宏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 總會計師
張永革中國農業銀行青海省分行 行長
周金倫 中國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 行長
李楚章 中國農業銀行廣州分行 行長
姚金華光大銀行南京分行 行長
施繼德 中信銀行蘇州分行 行長
王樹臣 中國銀行寧夏自治區分行 行長
徐常寧 中國建設銀行寧夏分行 副行長
束 堅 中國農業銀行新疆自治區分行 副行長
沈弟茵 交通銀行海南分行 副行長
李文占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南省分行 副行長
楊 傑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山東分行 副行長
魏秀蘭 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 紀檢委書記
汪長安 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長
於丕濤 國家開發銀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長
倪百祥 中國工商銀行浙江分行 行長
任海龍民生銀行杭州分行 行長
潘守庚 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行長
閆振生 中國銀行石家莊分行 副行長
杜 煒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 行長
徐 良 深圳發展銀行成都分行副行長
申松君 中行浙江省分行行長
邱發宗 中行四川省分行行長
葉一新 中行澳門分行行長
王德衍工行新加坡分行行長
丁燕生前中銀香港及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副總裁
吳念魯前中國銀行盧森堡分行行長
張 斌中國銀行深圳分行業務部總經理
吳慶平中國工商銀行山東萊蕪分行 行長書記
曹 霖 中信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
地方政府
章銳夫湖南省政協 副主席
高瑞科湖北省人民政府 副省長
王詩全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駱玉林青海省副省長
韓 英廣東省九屆人大副主任
庄惠春 浙江紹興市人民政府 原副市長
曾廣宇 民建北京市委員會 副主委
楊任遠 原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邵明鈞 廣東省深圳市稅務局 原局長
周桂根 江蘇省財政廳廳長
李雙成江蘇省財政廳 副廳長
邵桂芳江蘇省連雲港市人大 原副主任
李小平江蘇省地稅局 局長
張 凡陝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副市長
黃玉德 陝西省西安市地方稅務局 局長
李生誠 新疆銀監局 局長
吳炳貴廣西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副主任
李培林湖北省財政廳副廳長
朱小莉 湖北省水利廳紀委書記
葉 青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王小烈河南省審計廳 副廳長
王連清河南省國家稅務局 局長
繆學剛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環保廳廳長
王希龍江蘇省徐州市市委 書記
左紹偉河北省財政廳 副廳長
顧月濤 河北省秦皇島市人大辦公室副主任
章永福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 副市長
王維國甘肅省地稅局 局長
董樹林甘肅省煤炭工業局 局長
崔正華甘肅省人民政府 副省長
趙 春甘肅省發改委 主任
吳仰東甘肅省白銀市政府 市長
張智軍甘肅省財政廳 副廳級
馮 毅雲南省審計廳廳長
陳秋生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財政廳 廳長
陸 浩雲南省統計局 局長
陳輝明 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何紹華 成都副市長
趙世洪河北廊坊市委書記
劉新春山西省太原市人大 主任
李愛慶 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北京國資公司董事長
王 罡北京市財政局機關服務中心 辦公室主任
黃炳福江蘇省蘇州市委 副秘書長
趙文娟江蘇省蘇州市政協 副主席
任振榮 財政部駐寧夏監察專員辦事處 專員
呂 勇 海南省財政廳副廳長
賈國明青海省人大常委會 副主任
竺向東 青海省財政廳辦公室 副主任
楊之春甘肅省政府辦公室 處長
李 津寧夏地稅局 副局長
蔣金波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巡視員 省委書記辦公室 副主任
企業科研學術團體
金建棟國泰證券首任總裁
邵 淳華夏證券有限公司原董事長
謝 衛全國政協委員、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姚江濤 江南證券有限公司 總裁
張樹忠大通證券總裁
呂世傑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石紅昕 國金證券人力資源總監
胡 峰銀河證券首席基金分析師
董 鋒中信建投證券公司財務總監
繆建民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
戴鳳舉中國再保險有限公司原董事長 總經理
劉家德 中國人壽股份副總裁
馮知傑 中國人壽財險副總裁
沈若雷 花旗人壽董事長
王新利 民安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深圳分公司總經理
王志泰中國人保信託投資公司原副總經理
葉 楠招商局海達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總經理
段方曉 瑞泰集團副總裁
陳剖建 天安集團董事長
劉 央西京投資管理公司(香港)主席
向可碧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雲南省分公司 原總經理
張亦興 中國銀行信託投資公司 董事
汪曉峰 金信信託董事長
劉志忠尤尼泰稅務師事務所董事長
徐 波微軟中國區財務總監
魏 東涌金集團創始人
譚麗霞海爾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
陳基華 中國鋁業執行董事、副總裁
范肇平 南山集團副總經理
譚純喜 中國審計報社社長
陳永達 原青海省工商銀行副行長、現杭州工商幹部管理學院 副院長
姚 遂 中央財經大學原副校長
姚得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副校長
李光龍安徽大學經濟學院 副院長
郝如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
杜英斌山西財經大學前校長
劉姝威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CCTV感動中國人物
易仁萍南京審計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高一斌 國家會計學院第三任院長 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劉 怡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副主任
於中一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著名財政學專家
梁紅梅西北師大經濟教研室 主任
趙國春 新疆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 院長
張天成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常務理事
徐 鍔攀鋼集團總會計師、副總經理
陶 冬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香港)有限公司 副總裁
黃 強涌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總經理
沈若雷 香港申聯國際投資(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長
鄭 浩鳳凰衛視中文台專題組 副總監
魏崇智 香港中國廣告有有限公司 董事長
李小平 中國金幣總公司副總經理
張志鴻鴻基世業房地產公司董事長
袁振宇北京住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㈦ 2010上海外國語大學輔修專業松江片區錄取名單
2010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生修讀上外松江輔修專業錄取名單
來源:原創 查看次數:146
錄取專業: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專業
學號
姓名
學號
姓名
011109141
王歸余
041509126
冉倩茹
011109329
韋尚信
051109906
唐迪生
021109207
荀磊
061309121
楊和
021109322
曾進
061509123
賈辰
021209219
張春林
061509217
賈雅竹
021209230
秦松林
061509801
王雅丹
022109106
劉軒如
061509803
李媛媛
022109132
趙凡
062109126
肖安琪
022209203
曹進
062109203
杜思漪
022209207
宋淑婕
062309136
袁中傑
031209126
黃慶濤
081509108
李翌
031209136
王瑤
081509109
林雯妍
031309136
唐敬堯
081509110
湯莉莉
031309211
宋寧豪
091109120
李憶珊
031309212
馬馳姚
091109212
徐琳菲
031709227
葛志超
091309121
孫瑾
031909111
孫婧霏
101109225
李萬春
041109128
騰大權
101309101
梁宵
041209126
徐善中
101309123
田亞俊
041209226
張天奇
101309126
孫鶴仁
041409119
蓋姝伃
101409122
趙一帆
041509103
張念慈
錄取專業:上海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
學號
姓名
學號
姓名
031209217
陳建男
091109114
周寒立
031409211
顧艷婷
091109115
陳天就
031509102
張幗萃
091209208
劉贇琪
031709117
楊時華
091209226
王蘭竹
031909126
陳思佳
101309215
馮朔平
031909128
金晶
錄取專業: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
學號
姓名
學號
姓名
011409220
高源
041109215
王丹丹
031109209
張雨婷
041509106
宋英
031109221
陳羿州
071209110
陳元順
031309123
王飛
071209116
陳炯道
031309126
郭效文
071509104
董樂涯
031309206
楊微瑾
071609119
王志陽
031309232
吳瀟
091109110
唐金鳳
031409223
黃廣靈
091109113
張帆
031709128
胡盼盼
091109121
費歡
031909106
沈佳運
091109214
陳石婷
031909108
蔡春暉
091209214
蔡群
041109104
趙憶雯
091409111
狄奕薇
041109105
王怡靜
031B09219
於游游
錄取專業: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
學號
姓名
學號
姓名
021109301
杜江
051109128
黃秀丹
031209106
韓非吾
051109138
王震
031209237
張金鳳
053109221
楊潔
031209240
尹冠星
062109209
劉睿智
031309102
房宏楊
062309115
吳文劼
031309127
劉倩
071209105
周穎
031309130
李志東
071209124
李朱懿
031309133
冷奎陽
071309202
華佳丹
031409109
龔詩雨
071609118
方益超
031409145
顧益美
071609214
顧公一
031409207
岑佳琳
071709104
馬穎晨
031409208
胡一凡
071709106
周芊
031409233
劉奕驊
071709107
羅藝
031509231
曹碩
073109104
常莎
031709226
陳超
081209106
黃悅
031909112
張莉莉
091109208
郭亞雲
031909114
吳悅
091509136
許海濤
031909139
由都孜阿依·買買提
091509213
陳英
031909142
吳伊平
101309222
張弛
041109228
盧靜平
101309230
任洺萱
041209103
徐鵬
101409135
黃赫韜
041209104
王婧奇
031A09114
陳祿隆
041209201
姜天琦
031A09126
吳超
041209232
王燮
031A09128
王校媛
041409220
丁昕
031B09221
朱殷欣
041509121
黃璐
031C09120
楊媛媛
有關繳費注冊的辦理通知,請學生隨時關注我校教務處網站公布的相關信息(http://ofd.shisu.e.cn)。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務處
20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