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崗本科學歷拿幾級工資
① 事業單位管理崗怎麼晉級
事業單位走管理崗,說實話晉升空間非常小,既便是市級平台,多數人混一輩子也就是八級七級職員,與其死守管理崗,不如走專技路線評職稱來得更實在
事業單位管理崗分十個等級,分別為十級、九級、八級、七級、六級、五級、四級、三級、二級、一級,依次對應公務員的辦事員、科員、副科、正科、副處、正處、副廳、正廳、副部、正部十個職級。
事業單位的職級晉升基本上是參照公務員管理模式來進行的。大致遵循一個 原則:同級別副職提拔為正職,一般為兩年;從下級正職晉升上一級副職,一般為三年 。比如從副科晉升正科,兩年即可;而從正科到副處,則需要三年。對應事業管理崗,從8級到7級,兩年即可,而從7級到6級,最少要三年。
這只是理論上的條件。真正能否晉升,還要具備一些客觀條件,比如領導欣賞、崗位出缺等。事業單位符合晉升條件的人有很多,但最終得提拔的也就是少部分,這裡面領導的關照佔了很大因素。還有就是崗位空缺情況。按規定,事業單位科級崗位結構比例原則上不超過50%,其中五級、六級、七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2:4:4,八級、九級、十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3:4:3,十一級、十二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5:5。總體來看,崗位非常有限,想上一步談何容易。
大學本科畢業考入事業單位,一般來說一年試用期轉正後即可定為九級職員,即科員。從這一步開始往下每走一步,都會非常艱難,完全看個人造化了。在市級平台,為什麼副處的公務員比較常見,六級(相當於副處)事業單位職員比較少,原因即在此。
好在部分地區現在也在推行事業單位職級並行政策,一定程度解決了部分管理崗人員的待遇問題。如:
事業單位性質和分類是多種多樣的,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事業單位的三大崗位和該崗位的發展方向。在報考事業單位時。各位考生也應該有所了解,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報考。
事業單位的崗位分類,主要是根據事業單位的 社會 功能、職責內容、工作性質和人員使用的特點,確定了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以及各類崗位在單位中所佔的比例都有所規定。
管理崗位:擔負領導職責或管理任務的工作崗位,即管理崗。
晉級機制:設置10個等級,分別對應辦事員、科員、副科(管理八級)、正科(管理七級)、副處……副處級別可以調任到公務員。
實際情況:本科畢業生實習期滿後,定級為管理九級,即科員。想成為領導選管理崗,但絕大多數人到了退休還是在管理九級上。
專業技術崗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相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崗位。即專技崗。
管理崗和專技崗工資比較,僅供參考
晉級機制:設置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和初級崗位。通過評職稱達到晉升的可能。
實際情況:每個單位的等級崗位指標是固定的,只有空崗的時候才會聘用。比如中級崗位就6個,你可能已經拿到了中級職稱,但是因為沒有名額,所以單位就不會聘你,你的薪資也就不會提上來,除非那六人有人退休或是升到高級崗位。但相比較另外兩個,晉級機會和工資水平還是可以的。
工勤技能崗位:承擔技能操作和維護、後勤保障、服務等職責的工作崗位。包括技術工崗位和普通工崗位。即工勤崗。晉級機制:技術工崗位設置5個等級,分別是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普通工崗位不分級。
實際情況:比較尷尬,類似於單位里的工人,主要從事後勤保障工作。在參公管理的情況多,專門提出,不包括工勤技能崗位。
了解了事業單位的不同崗位和晉級機制,才能更好的謀劃自己的未來。選擇好適合自己的崗位,少走彎路,在自己喜歡的崗位上,真正做到盡其才,盡其職。如果有能力,善鑽營,可以選管理崗;如果勤於工作技術,不太看重實權,可以選專業技術崗。學歷較低,謀求工作穩定的,可以選工勤崗。
目前,事業編崗位有三類崗位:管理崗、專技崗和工勤崗。 管理崗位分為10個等級,從1到10級,分別對應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
事業編管理崗晉級就像公務員提拔晉升一樣,都需要幾個條件:①任職滿最低年限; ②有空缺崗位;③能力素質過硬;④組織認可 ;⑤群眾認可; ⑥經過組織考察。最後,經過公示後才能晉升上一級崗位。
事業編晉升相比公務員較難,主要是因為事業單位較少,級別較低,職位不多,競爭又比較激勵。 就拿鄉鎮一級來說, 事業編管理崗位大概25個,而公務員崗位有60餘個,改革之前,鄉鎮事業編單位都是正股級,意味著鄉鎮事業編最高才能升到9級,而事實上也證明,很多鄉鎮事業編也是9級終此一生。 縣直一級也不好, 事業編崗位比鄉鎮多很多,但縣直事業編絕大多數都為副科級,極少極少為正科,還有部分為正股,意味著縣城事業編的天花板為副科8級,有背景有外力的個別可以升到正科7級。 市直這一級相對好一些, 市直有不少的正科級、副處級單位,還有一些正處級單位,絕大多數事業編管理崗都可以晉升到副科8級,部分可以升到正科7級,少數可以晉升到6級副處5級正處。同理,省廳這一級可比市直一級提高兩級。
據不完全調查統計,事業編管理崗人員,能夠晉升為9級股級概率為80%,能夠晉升為8級副科級的概率不足10%,能夠晉升為7級正科級的概率不足2%,能夠晉升為6級副處級的概率不足1%,能夠晉升為5級正處級的概率不足0.3%,能夠晉升為4級副廳級的概率不足0.1%,能夠晉升為3級正廳級的概率不足0.03%,越往上比例就越低了,管理崗1級正部級那就是人中龍鳳了。
綜上,管理崗晉升難度比較大,和公務員一樣,需要逐級晉升,除了自身素質外,還需要考慮外力因素,有時還需要與來自公務員的競爭。因此,事業編管理崗能夠提拔到正科級以上的人員,在系統內屬於比較優秀的,綜合素質比較強的,相對於公務員正科級,更為難得。
事業單位管理崗位晉升和公務員職務提拔程序差不多,屬於領導職務晉升。 1.事業單位從管理一級至十級共設置10個崗位,對應公務員正部級以下職務。
事業單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崗位,管理崗位晉升其實就是職務提拔,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崗位晉升通過聘任職稱實現。管理崗位從高到低設置管理一級、管理二級、管理三級、管理四級、管理五級、管理六級、管理七級、管理八級、管理九級、管理十級等十個崗位,分別對應公務員正部級、副部級、正廳級、副廳級、正處級、副處級、正科級、副科級、科員、辦事員等職務層次。管理崗位晉升就是從管理九級、十級崗位逐級向上級崗位晉升。
2.事業單位管理崗位晉升需要符合幹部提拔的一系列條件。管理崗位晉升和公務員職務提拔一樣,都需要符合幹部提拔的一系列條件,最基本的三齡二歷一身份不能有任何問題,必須具有幹部身份,參加工作年限或者任職年限必須符合要求,必須具有崗位要求的學歷。比如,管理九級晉升管理八級,需要具有幹部身份,需要任管理九級滿三年時間,需要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等。在提拔任職程序上,需要經過推薦、考察、研究、公示等系列最基本的程序。
3.管理八級以上崗位可以調任公務員職務,成為公務員。晉升到管理八級以上崗位後,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向公務員副科以上領導職務調任,從而成為公務員,這是事業人員轉為公務員的很重要的一個途徑。比如,縣政府信息中心是正科級事業單位,信息中心主任任職一年以後就可以向公務員正科級領導崗位調任,從而成為公務員正科級領導幹部。
總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晉升就是職務提拔,晉升到管理八級以上崗位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這個我比較清楚,因為我是單位的會計,本單位公務員和事業編工資增長,晉級都是我一手做的,比較清楚,可以為你詳細解答。
事業單位管理崗分為九級,副部、正廳、副廳、正處、副處、正科、副科、科員分別對應管理崗位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七級,八級、九級職務。
事業單位管理崗要晉級,就必須獲得上級組織部門認同,待組織部考察,審核,公示以後就可以獲得認命,然後就可以晉級了。這個是職務晉級,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畢竟領導崗位少。隨著事業單位管理崗職級並行,管理崗也可以在職務不晉升情況下晉級,提升工資待遇。
事業單位管理崗還有薪級工資,這個與工齡,學歷掛鉤。學歷高,薪級工資起步級別就高,專科6級起薪,本科一般9級起薪,研究生12級起薪。只要每年事業單位考核評為合格,都會晉一級薪級工資。
就這些了,歡迎大家討論!
事業單位崗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三類。按規定,醫院、中小學校等以專業技術崗位為主的事業單位,被稱為專業技術類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設置不能超過15%,而承擔管理職能為主的管理類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設置一般為50%。
事業單位管理崗位晉升,和黨政部門一樣,都是按等級進行晉升。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分為十個等級,從低到高從十級、九級一直到一級,分別對應公務員序列的辦事員、科員、副科到正廳、副部、正部十個職務級別。基層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晉升十分困難,渠道也比較狹窄,只能在事業單位中打轉。參加工作為十級,對應辦事員,實習期滿為九級,對應科員,按學歷不同,實習期長短也不一樣。許多基層管理人員,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在九級、八級管理崗位打轉,甚至連八級都很難提升,更不用說七級以上了。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崗位較少,中高級管理崗位更少,只有極少部分事業人員可以通過提拔晉升到更高級別的管理崗位。
新《公務員法》頒布實施之後,原來在縣級公務員和參公人員中實行的「職級並行」政策,擴大到了全國所有的公務員和參公人員,行政幹部到了一定年限,滿足條件後即可享受更高一級的級別工資。這樣,雖然職務上不去,但工資待遇提升了。這一政策能否在事業單位實施,是在所有事業單位實施,還是在管理類事業單位實施,實施後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如何對應平衡,都是非常困難的問題。一些地區已經試行了專門用於事業單位的「職級並行」政策,也是按年限有條件自然晉升,同樣也是雖然沒有相應的職務,但最起碼工資待遇上去了。這種方式是否會在全國范圍之內推行,要等6月份新《公務員法》頒布實施後,看能不能有消息。
一個事業單位管理崗,有職稱和沒職稱的工資差別有多大?
並且,事業單位是分崗位的,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三種類別。而有不在事業單位做管理崗的朋友,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發現上升空間有限,工資待遇和也比不上專業技術崗,會疑惑管理崗到底能不能評職稱?
針對這類問題,有網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網友A:管理崗位是走職員級別,共十級,從辦事員到部級正職,不存在職稱的問題。專業技術崗位才存在高中初三個職稱,共8級。所以走管理崗是不能評職稱的。一般偏重技術類的單位最好走專業技術崗位。
網友B:很多單位八級崗位也就1個名額,如果你是管理崗,也許混到退休也是最低級十級辦事員,活一樣不少,晉升通道幾乎看不到!有的單位還不能轉崗,意思就是設定你是管理崗後、還不能轉專業技術線,這樣的結果就是:不管你考了什麼職稱證,單位都不會聘你。
而技術崗就不一樣,只要你考到證了,單位有崗位空缺,通過競崗或者別的方式,就會考慮聘你,從此你的工資就是和職稱掛鉤,很多單位的專技崗位,高級工程師比管理崗的領導收入還要高。
文:湖北事業單位
你好,為了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我專門咨詢了組織部門的專業人士,現在給你解答如下: 事業單位的管理崗位是指擔負領導職責或管理任務的工作崗位,主要分為十個等級,即一至十級職員。職位大小恰好跟級別數字大小倒過來,即一級最大,十級最小。而事業單位現行的省級正職、省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依次分別對應管理崗位一到十級職員崗位。一個新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如果從十級要晉升到三級,即使特別優秀至少也需要二十年。而真正能從十級(辦事員)升到三級(廳級正職)的又能有幾個人?我認識的一些在基層工作了幾十年的朋友,一直拿的是管理崗位九級的工資,工資真是少的可憐。一般而言,事業單位的工資制度和晉升,各地都會按照國家組織人事部門的文件,來制定當地的工作晉升等標准和規定。比如五級職員相當於公務員中的正處,待遇也和公務員中的正處差不多。由於基層事業單位受行政級別的限制,管理人員的職務級別大多集中在科級。有些同志在基層幹了一輩子還是科員,因而崗位等級也只能固定在九級上。一些科級事業單位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在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大多數只有副科和正科兩級晉升的機會,有的人甚至一輩子都在科員層次上。從理論上說,事業單位管理崗位的等級晉升條件一般為: (1)丶現聘管理崗位九級職員滿六年以上,而且聘期內須有一個年度考核為優秀,可晉升非領導職責八級職員; (2)、現聘管理崗位八級職員滿六年以上,且聘期內須有一個年度考核為優秀,可晉升非領導職責七級職員; (3)、新招聘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聘用在管理崗位上滿一年後,考核合格,可不受職數限制分別晉升非領導職責八級職員、七級職員; (4)、現聘管理崗位七級職員滿十三年,工齡滿二十五年且聘期內須有三個年度考核為優秀,可晉升非領導職責六級職員; (5)、現聘管理崗位六級職員滿十三年,工齡滿三十年且聘期內須有三個年度考核為優秀,可晉升非領導職責五級職員; (6)、鄉鎮所屬事業單位晉升非領導職責七級、八級職員的任職年限,以在鄉鎮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工作年限為准計算。希望能幫上忙,請釆納。
事業單位崗位總共可分為三類:分別是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事業工勤崗位。
目前事業專業技術人員和工勤人員都能通過考試來晉升自己的崗位,而相應的做為管理人員的「領導」們卻沒有直接晉升級別的渠道。所以導致許多同時參加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資天差地別。
特別是編制小的地方,管理崗位幾乎完全就是永遠的管理九級。就算遇見工資改革也只是基本工資享受套改職級,績效還是永遠的管理九級的績效。
以一個縣的編制來舉個例子。
從管理九級開始依次對應公務員職級,管理九級=科員;管理八級=副科;管理七級=正科;管理六級=副處;管理五級=正處。
一個縣領導幹部的位置就只有這么幾個,公務員都不夠分哪裡輪得到你管理人員,而管理人員的晉升渠道就是空崗競聘和幹部任免提拔。
空崗競聘的條件還需要滿足以下幾點年限:
三級、五級職員崗位,須分別在四級、六級職員崗位上工作兩年以上;
四、六級職員崗位,須分別在五級、七級職員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七級、八級職員崗位,須分別在八級、九級職員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試問哪裡有這么多空缺的領導崗位來給管理人員競聘,又有多少管理人員能得到提拔,對照我剛才所列的標准,管理人員能達到什麼崗位可想而知了。
不過好在國家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有的地方已經在開始試點改革了。
具體辦法如下:職員級別晉升按以下規定執行(一)設置普通職員管理崗位數,設置普通職員管理七級和八級崗位,崗位數不得超過機構編制部門核準的科級領導職務職數的二分之一(編辦未確定科級領導職數的崗位數不得超過管理崗位總數的10%),其中七級崗位一般不超過50%。(二)普通職員管理崗位的晉級基本任職條件。現聘管理崗位八級職員滿6年,管理崗位九級職員滿6年,可分別晉升為七級職員和八級職員。現聘管理崗位八級職員滿3年,且工齡滿30年,退休時可按七級職員辦理退休;九級職員工齡滿30年退休時可按八級職員辦理退休。」
說實話,事業單位管理崗位的晉級非常難,尤其是縣區的事業單位,人多、崗位少,競爭壓力太大,正常情況下,事業單位管理崗的晉級只有通過一種途徑: 提拔,如果說「當官是一個技術活兒」,那麼想被提拔更需要「技術」, 怎樣才能被提拔、晉級?下面我具體講一下:
事業單位管理崗位的級別跟公務員的一樣,都是科員、副科、正科、副縣、正縣、副廳、正廳……,眾所周知,事業單位一共有三種崗位:管理崗、技術崗和工勤崗,技術崗和工勤崗都能通過相關考試晉級,但是管理崗則不能,正常情況下管理崗只能通過被提拔才能晉級,但是事業單位往往人比較多,領導崗位就那幾個,所以呀,幾十人掙一個崗位還不一定能爭上,想晉升非常難。管理崗想晉升、想被提拔,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第一。請大家一定要記住,一個單位的人事任免權在誰手裡?誰能決定你能不能晉升? 按照幹部任免的相關規定,一個單位的人事任免是需要單位班子成員集體研究的,雖然是這樣規定的,但是,請記好: 「一個單位的人事任免權在一把手手裡」, 請記住是在一把手手裡,就是班子會上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你的晉級通過了班子會的研究,但是 一把手是有一票否決權的, 如果一把手不同意你晉級,他可以使用一票否決權,你還是無法晉升。具體需要怎麼技巧才能晉升?我具體講一下:
1.你的直接領導是科長。 剛進單位的,一般都是科員,都是在某個科工作,這時候你的直接領導就是你的科長,請記住,你的科長對你的提拔是沒有決定權的,他最多有建議權,這時候你首先需要好好工作, 得到你科長的賞識,讓他在你單位的一把手和分管副職面前多替你美言幾句,起碼要讓一把手和分管副職知道你。 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呀,特別是對於幾百人的大單位,有些人干一輩子科員,到退休了一把手都不知道單位還有他這個工作人員。
2.你已經得到了分管副職的賞識或者你直接跟著分管副職工作。這個時候你就要多長個心眼兒了,你要仔細分辨你的分管副職跟一把手的關系如何, 如果一把手都不待見這個分管副職,即使分管副職在班子會上推薦提拔你,估計一把手也會否決。我有一個球友就是這樣,他是跟著分管副職寫材料的,工作能力沒的說,跟過兩個分管副職,兩個分管副職都非常欣賞他,但是一個分管副職跟一把手不合,甚至是敵對,經常在班子會上爭吵,每次班子會上研究提拔幹部的時候他的分管副職都推薦他,但是一把手總是否決;還有一個分管副職人微言輕,一把手不待見他,一把手只是把不重要的工作給他分管,手中沒什麼權利,所以這個分管副職推薦提拔他,一把手也否決了。
如果你跟的分管副職在一把手面前說話很有分量,他推薦提拔你的時候,你被提拔基本上板上釘釘的事兒;如果你跟的分管副職跟一把手不合,那麼你就要考慮換崗位了,不然一般情況下你是永遠不可能晉升的。
3.你直接跟著一把手工作。 有些領導的秘書或者辦公室主任都是直接跟一把手工作的,那就什麼也別說了,好好工作、好好努力,專心服務好一把手吧,你直接得到了一把手的賞識,你被提拔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4.你有外部人脈關系。你如果在其他單位有人脈關系,或者比你單位一把手級別還高的人脈關系,這時候你更要慎重,因為如果你不慎重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以前看過一篇官場微小說,大概意思是說:環保局的一個副科長想升科長,他的中學老師是分管農業的副市長,然後分管農業的副市長就吩咐環保局的局長提拔這個副科長,但是分管農業的副市長不分管環保局,跟環保局的局長也沒什麼交集,更重要的是分管農業的副市長跟分管環保的副市長兩個人還有點不合,這下可好了,分管環保的副市長不願意了,吩咐環保局局長堅決不能提拔這個副科長,過一段時間以後,還把這個副科長調到了非重要科室。
總之一句話,想要被提拔,想要晉升,一定要得到一把手的賞識。
第二。通過公開選拔考試晉級。 個別地市或者單位會通過公開選拔考試的方式選拔幹部,有公開選拔副科級、正科級的,但是很少有公開選拔副縣級及以上的,而且這種機會非常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些地市一二十年也不一定有一次公開選拔幹部的考試。
② 事業單位管理崗各個學歷怎樣定級
事業單位管理崗分為十級到一級十個崗位層次,其中十級未管理崗的最低級別,以此類推,一級是管理崗的最高級別。每個崗位等級在國家工資中對應不同的崗位工資,一到十級的崗位工作,然後還根據個人的工齡確定個人的薪級工資。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薪級工作從1級到65級,其中1級為最低,65級為最高的級別。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國家工資的構成就是崗位工資(一到十級)+薪級工資(一到六十五級)構成。
③ 事業單位管理崗各個學歷怎樣定級
1、事業單位崗位分類
事業單位崗位分為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工勤崗。
2、管理崗等級
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設置和行政職級類似,晉級都是按等級進行晉升,目前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分為十個等級,分別是辦事員、科員、副科、正科、副處、正處、副廳、正廳、副部、正部。
3、管理崗定級
一般來講定級是按照學歷高低定的,通常做法是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分別定為管理十級、九級、八級、七級,但是需要在有崗位指數的情況下。
4、管理崗最高等級、職數
管理崗位是有最高等級限制的,一般中央部門事業單位管理崗設置不超正部,省級不超正廳,市級不超正處,縣級不超正科,並且內部管理崗位職數也有一些限制,比如事業單位定為管理型的,管理崗位設置比例就高如財政部門下屬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定為專業技術型的管理崗位設置比例就低如疾控中心。另外管理崗位職數內部也有一些限制,比如市級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副處、正科等職數是有比例限制的,不是隨便確定和晉升的。
5、管理崗晉升
事業單位的管理崗晉升基本上是參照公務員管理模式來進行的,大致遵循一個原則:同級別副職提拔為正職,一般為兩年;從下級正職晉升上一級副職,一般為三年。這是理論數據,不要當真,受事業單位等級、崗位設置、崗位比例等等諸多限制(還有很主要的 社會 背景),鄉鎮好多人一輩子是九級。
6、 職級並行
一些地區已經試行了專門用於事業單位的「職級並行」政策,也是按年限有條件自然晉升,雖然沒有相應的職務,但是等級上去了,工資待遇上去,破除了因不能提拔一輩子不能晉級升薪的故疾,確實可以有效調動一下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個真實案例。小周是去年考入我們市直下屬事業單位的,碩士研究生學歷,我們下屬單位給他定管理崗9級。小周不滿意,認為碩士研究生應該定管理崗8級,於是詢問人事部門,人事部門解答說「我們8級崗位編制已用完,再說當初我們招考就說明了是9級職員」。小周仍然不滿意,於是又向我們市直機關人事處打電話,得到的解答還是一樣。小周還是不滿意,打電話到人社局,解答還是一樣。小周也就認命了。當然小周的工資薪級比本科生要高一級。
事業單位管理崗分為10級、9級、8級、7級、6級、5級、4級、3級、2級、1級等10個職級,分別對應公務員的辦事員、科員、副科級、正科級、副處級、正處級、副廳級、正廳級、副部級、正部級。
管理崗的定級,主要根據個人學歷、履歷、經歷,還要結合單位職級空缺情況。
①中專學歷、大專學歷,定級為管理崗10級;
②本科學歷,定級為管理崗9級;
③碩士學歷,定級為管理崗8級;
④博士學歷,定級為管理崗7級。
以上情況,只是理論上的定級,比如人才引進、招考中有學歷要求的等情況 。 實際上,並非如此,就像我們下屬事業單位的小周一樣。即使你是碩士研究生,只要招考公告中明確招錄為9級職員,那定級肯定是9級,絕對不會為你定級為8級。
專技崗轉任管理崗的定級,與學歷基本沒有關系。按照規定,應該是專技初級對應管理崗9級,專技中級對應管理崗副科、正科,專技副高、正高級對應管理崗副處、正處。
但事實並非如此,各地執行結果相差蠻大。以我們市直單位為例,專技崗中級頂多就是定為管理崗副科,專技崗副高頂多就是定為管理崗正科,專技崗正高級頂多就是定為管理崗副處。
因此,我一直建議,個人沒有官癮,沒有外力支持,專技崗沒有必要轉任管理崗,工資待遇上比較吃虧。
公務員轉任管理崗,這個相對比較簡單。公務員辦事員、科員、副科級、正科級、副處級、正處級、副廳級、正廳級、副部級、正部級,相應轉任為管理崗10級、9級、8級、7級、6級、5級、4級、3級、2級、1級。
你好,事業單位管理崗的定級工作比較復雜,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 大專、中專 畢業生定為 管理十級 職員崗位(對應二級科員);如果是專業技術崗,定為十三級(初級)。
2、 本科 畢業生一般定為 管理九級 職員崗位(對應一級科員);如果是專業技術崗,定為十二級(初級)。
3、 碩士 研究生一般定為 管理八級 職員崗位(對應副科級);如果是專業技術崗,定為十一級(初級)。
4、 博士 研究生一般定為 管理七級 職員崗位(對應正科級);如果是專業技術崗,定為十級(中級)。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定崗有一個大前提,必須要有 相應的崗位空缺 。
在縣市區的事業單位,管理七級、管理八級屬於領導崗位,含金量很高,沒有特殊情況,不可能定給新錄用的工作人員。
因此,哪怕是碩士、博士研究生,通常都定為管理九級職員崗位。
1、如果是有 3年 工作經歷的本科生考上事業單位,最高可以定為 管理八級 職員崗位;
2、如果是有 6年 工作經歷的本科生考上事業單位,最高可以定為 管理七級 職員崗位。
同樣的,也必須要有 相應的崗位空缺 ,並且 單位願意從高定級 。正常情況下,工齡再長的本科生也只能定為管理九級職員崗位。
簡單來說,公務員一級科員交流到事業單位的,定為管理九級職員崗位,也可以直接提拔為管理八級職員崗位。
公務員副科級領導交流到事業單位的,定為管理八級職員崗位,也可以直接提拔為管理七級職員崗位。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管理崗的定級工作,一看單位的崗位空缺數,二看單位是否願意幫你從高定級。
歡迎關注@瑛傑小豬,一起聊聊體制內的小知識。
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無論是體制內的任何一種編制,不同的學歷,試用期滿,轉正的時候定級都是不同的,學歷越高,定的級別就越高。
事業編制一共有四種,依次為參公、管理、專技、工勤 。
不同的類別,等級劃分和上升方式是不一樣的,以事業編制的管理崗為例,一共分為一到十級,一級最高,十級最低。
我們平常能接觸到最常見的是七、八、九、十級,六級就比較少見了,因為六級相當於公務員隊伍的副處級,到了這個級別的事業編管理崗是可以直接轉任公務員的。
學歷這個東西在體制內是很重要的,學歷越高意味著定級越高,也就是起點越高。
剛剛進入體制,有一年的試用期,試用期滿就會定級,依據不同的學歷,定級不同,在事業編制管理崗位上,大專學歷定級為管理十級,是最低一級的,相當於公務員中的辦事員,目前管理崗招聘的時候一般都要求最低學歷是本科,新入職的大專生管理崗很少。
本科學歷佔比是最多的,轉正定級為管理九級,相當於公務員里的科員。因為事業編車補已經落實,在我們這里管理九級的工資比同等級公務員還要高一點,管理九級每月到手4100元,科員只有4000。
碩士學歷轉正定級為管理八級,相當於公務員里的副科級,有個同學是研究生學歷,通過人才引進在一家市直正處級事業單位工作,轉正定級就是管理八級,相比於副科級公務員,他的工資要少一些,每月到手4400元。
博士學歷轉正定級為管理七級,但這種人才很少見,我們這里的一個市裡主辦的經濟開發區,過去三年,通過各種人才引進,也不過吸引了寥寥2個博士進來,博士資源很稀缺。事業編的博士生大部分都是通過高端人才引進計劃進入體制的,不僅分房子,還有巨額的安家費,雖然管理七級只相當於公務員里的正科級,但實際待遇要遠高於正科級公務員。
學歷越高,待遇越好,這句話放在各行各業都適用。
通俗點說:管理崗專科考進去轉正定十級,本科轉正定九級,研究生定八級。
專技崗專科考進去定十三級,本科定十二級,研究生定十級。
目前通過公開考試招聘就這兩種。
工勤屬於十二年及以上的退役士官轉業安置的工作。
普遍上情況來說, 事業單位管理崗考進去的評級 為:專科10級,本科9級,研究生8級,
而事業單位的專技崗則分別是十三級、十二級、十一級,當然這只是普遍情況,具體可以參照招聘公告中的崗位表,裡面一般會有級別。
韶關華圖為你解答~
管理崗位指擔負領導職責或管理任務的工作崗位。
管理崗位分為10個等級,即一至十級職員,從高到低依次為: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
職員崗位一般應具有中專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級以上職員崗位,一般應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級以上職員崗位一般應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各等級職員崗位的基本任職條件:
(1)三級、五級職員崗位,須分別在四級、六級職員崗位上工作兩年以上;
(2)四級、六級職員崗位,須分別在五級、七級職員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級、八級職員崗位,須分別在八級、九級職員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一級、二級職員崗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幫到你,如有關於事業單位考試的其他疑問,歡迎繼續關注韶關華圖教育~
④ 本科生考入事業單位是什麼級別工資待遇是多少和公務員有什麼區別
根據國辦發[1993]85號文件中關於「只有專業技術職稱而無行政職務的,由各單位根據本人實際情況並參考原工資水平,比照同等條件人員確定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 的規定精神,為使專業技術人員工資套改後與同等條件行政人員確定的職務、級別工資大體一致,按照上述的套改方法,提出專業技術職務比照同等條件人員確定職務、級別工資的標准為:
1、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職務工資按正處層次的職務工資高一檔確定,級別工資按正處層次對應的級別確定。
2、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比照正處層次或副處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中: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3年及以上且工作年限28年以上的可比照正處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他人員比照副處層次核定機關工資。
3、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原則上比照正科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中: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5年及以上且工作年限28年及以上的可比照副處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他人員比照正科層次核定機關工資。
4、助理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原則上比照副科層次或科員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中大學本科學歷工作年限3年以上(不含學習時間),大專學歷工作年限4年以上(不含學習時間),中專及以下學歷工作年限6年以上(不含學習時間)可比照副科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他人員比照科員層次核定機關工資。
5、員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原則上比照科員層次或辦事員層次核定工資。其中:大專學歷見習期滿、中專及以下學歷工作年限3年以上(不含學習時間)的可比照科員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他人員比照辦事員層次核定機關工資。
區別:
先從待遇上說:從最基本的科員級說起,同等級的情況下公務員肯定比事業編的人工資高,月收入高700-1000左右,一年加上亂七八糟的年收入要差15000左右,這裡面要注意,差的最多的就是每個月的車補,科員級一個月多550的車補。
事業編具體來說有三種崗位:1.工勤崗2.專技崗3.管理崗
1、工勤崗就是單位里的司機啊~後勤啊~一般大部分是當兵回來或者8 9十年代企業轉進來的 但是工勤崗也有較完善的上升體制,什麼技工啊,技師啊,反正最後能升到高級技師,工資也是非常高的。
2、專技崗,這個大家都知道,就是初級、中級、副高、正高等等 在待遇上,大概對應公務員分別是科員副科(正科)、正科(副處)、副處(正處)等等。
3、管理崗分一至十級,對應公務員分別是:十級相當於辦事員、九級相當於科員、八級相當於副科級、七級相當於正科級,以此類推。
一眼看上去感覺公務員和事業編各有各的上升渠道, 但是這裡面最重要的有以下幾點:
1、公務員身份的可以當政府的主要的重要領導,比如某政府一把手,比如某黨委一把手,比如政府某局局長,也就是說黨政部門的正副職都必須的公務員身份,而事業編的人,只有管理崗的可以當政府下設事業單位的一把手,比如農業局下面有畜牧中心、有農技中心,國土局下面有土地統征中心等等。
換一句話說公務員和事業編其實是都可以當領導的~只是領導的級別和管理范圍不一樣, 要注意的是,這里不能說級別的問題,因為比如一個縣里的農業局局長雖然是公務員,但是是正科級,但是地級市畜牧中心雖然是事業編,但是是五級職員,相當於正處級,所以誰高誰低自然一目瞭然。
2、晉升渠道的問題,公務員雖然人不多,但是升職起來很慢,因為一般都是實職,所以很慢在縣級以下可能一輩子都是科員,正因為如此國家對公務員系統才引入了職級並行制度,也就是說就算你當不了領導,也會在待遇上讓你享受高級別的待遇,所以才有了上面我說的一個人一輩子怎麼的也會享受一個主任科員的待遇。
但是事業編不一樣一是事業單位大大的多於行政單位事業單位的領導崗位也相對多一點,比如縣里交通局下屬事業單位有運管所,海事局,農村公務管理局,建設辦,等等,所以事業編里的管理崗可以相對,這里說的是相對能夠走上領導崗位,專技崗和工勤崗也相對來說較容易上升。
(4)管理崗本科學歷拿幾級工資擴展閱讀:
1.管理崗位
管理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有關規定和許可權確定。
事業單位現行的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依次分別對應管理崗位一到十級職員崗位。
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和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許可權設置事業單位各等級管理崗位的職員數量。
2.技術崗位
專業技術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按照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等因素,根據現行專業技術職務管理有關規定和行業指導意見確定。
專業技術高級崗位分7個等級,即一至七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的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高級的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其中十三級是員級崗位。
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不區分正副高低,暫按現行專業技術職務有關規定執行,具體改革辦法結合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另行研究制定。
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以及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根據地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和行業特點,以及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實行不同的結構比例控制。
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為1:3:6。
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二級、三級、四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1:3:6,五級、六級、七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2:4:4,八級、九級、十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3:4:3,十一級、十二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5:5。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總結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按照優化結構、合理配置的要求,制定本地區、本部門事業單位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以及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崗位之間結構比例控制的標准和辦法。
各級人事部門及事業單位主管部門要嚴格控制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嚴格控制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的總量,事業單位要嚴格執行核準的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專業技術一級崗位是國家專設的特級崗位。
專業技術一級崗位的任職應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1)中科院士、工程院院士;
(2)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的專家、學者;
(3)其他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享有盛譽,業內公認的一流人才。
專業技術一級崗位由國家實行總量控制和管理,按照以下基本程序確定:
(1)按照行政隸屬關系,事業單位將符合專業技術一級崗位條件的人選逐級上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或國務院主管部門;
(2)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或國務院主管部門對專業技術一級崗位人選進行審核後報人事部;
(3)人事部會同有關部門對各地區、各部門上報的人選進行審核確定。
確定專業技術一級崗位的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3.工勤崗位
工勤技能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按照崗位等級規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確定。
事業單位中的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依次分別對應一至五級工勤技能崗位。
工勤技能崗位結構比例,一級、二級、三級崗位的總量占工勤技能崗位總量的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為25%左右,一級、二級崗位的總量占工勤技能崗位總量的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為5%左右。
工勤技能一級、二級崗位主要應在專業技術輔助崗位承擔技能操作和維護職責等對技能水平要求較高的領域設置。各地區、各部門要制定政策措施嚴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級、二級崗位的總量。
4.特設崗位
特設崗位是事業單位根據事業發展聘用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經批准設置的工作崗位,是事業單位中的非常設崗位。特設崗位的等級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特設崗位不受事業單位崗位總量、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務後,按照管理許可權予以核銷。
特設崗位的設置經主管部門審核後,報設區的市級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門核准。
各地區、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
⑤ 事業單位管理崗入職是怎麼樣定級的
事業單位管理崗分為10級、9級、8級、7級、6級、5級、4級、3級、2級、1級等10個職級,分別對應公務員的辦事員、科員、副科級、正科級、副處級、正處級、副廳級、正廳級、副部級、正部級。管理崗的定級,主要根據個人學歷、履歷、經歷,還要結合單位職級空缺情況。
領取事業單位考試資料
事業單位管理崗入職定級(事業單位定級)
①中專學歷、大專學歷,定級為管理崗10級;
②本科學歷,定級為管理崗9級;
③碩士學歷,定級為管理崗8級;
④博士學歷,定級為管理崗7級。
以上情況,只是理論上的定級,比如人才引進、招考中有學歷要求的等情況。即使你是碩士研究生,只要招考公告中明確招錄為9級職員,那定級肯定是9級,絕對不會為你定級為8級。
從專技崗轉任的定級情況
事業單位管理崗入職定級(事業單位定級)
專技崗轉任管理崗的定級,與學歷基本沒有關系。
按照規定,應該是專技初級對應管理崗9級,專技中級對應管理崗副科、正科,專技副高、正高級對應管理崗副處、正處。
但事實並非如此,各地執行結果相差很大。有的地方,專技崗中級頂多就是定為管理崗副科,專技崗副高頂多就是定為管理崗正科,專技崗正高級頂多就是定為管理崗副處。
事業單位管理崗入職是怎麼樣定級的
⑥ 事業單位薪級工資多少,是由什麼條件決定的
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按學歷、職稱、級別、工齡確定工資。
事業單位有專技崗位和管理崗位兩種,一種是走技術,一種是走管理偏行政。
學歷在體制內學歷是個寶貝,學歷越高自然工資就越高,本科學歷轉正後定位管理九級,現在事業編的車補已經落實了,同一個單位,管理九級的工資比公務員里的科員還要多一百元左右。
而研究室則直接定位管理八級,相當於是副科級待遇,在我們現在工資約為4300元,比公務員里的副科略低一點。
博士學歷的事業編很少,目前還沒有接觸過,轉正定級為管理七級,相當於正科級,到手工資應該接近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