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本科畢業論文
① 急求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題目是 「城市化進程帶來的環境問題」 各位大俠給我提供點東西啊 謝謝啊!
城市化
城市化城市發展進程的概述。城市化是社會發展的歷史過程,是工業革命的伴生現象,一般是指工業化過程中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引起的地域空間上城鎮數量的增加和城鎮規模的擴大;農村人口向城鎮的轉移流動和集聚;城鎮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居主導地位,成為社會前進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經濟關系和生活方式廣泛地滲透到農村的一種持續發展的過程。隨著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會不斷增大。城市化程度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程度,特別是工業化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城市規劃術語》對城市化的定義,是「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由農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主要表現為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一般認為城市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實現人口集聚、財富集聚、技術集聚和服務集聚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生活方式轉變、生產方式轉變、組織方式轉變和傳統方式轉變的過程。城市化過程還包括諸如城市影響、城市傳播和城市帶動的外向式的擴散過程。城市化實質上就是以內向式集聚為主和外向式推延為輔的綜合作用的過程。要注意城市化不單純是農民進城,它意味著國民經濟增長模式、國民生活形態和國民意識的重大轉變。缺乏城市化,工業化就難以加快步伐,信息革命也難以深入發展。城市化進程雖然很需要政府的規劃、指導和推動,但它更多的是通過人們趨利、求新的生產方式、交換方式和生活方式,由「看不見的手」自然推動的一個過程。
城市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隨著18世紀中葉英國的產業革命,工業的興起和發展,城市化進程迅速加快。但是,由於城市化研究的多學科性和城市化過程本身的復雜性,對城市化概念的界定,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馬克思指出現代的歷史是鄉村城市化。美國新版的《世界城市》:「都市化是一個過程,包括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人口從鄉村向城市運動,並在都市中從事非農工作;二是鄉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轉變,包括價值觀、態度和行為等方面。第一方面強調人口的密度和經濟職能,第二方面強調社會、心理和行為因素。實質上這兩方面是互動的。我們認為,城市化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導致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變化的過程。其內涵在於,它不僅是簡單的城鄉人口結構的轉化,更重要的,它是一種產業結構及其空間頒布結構的轉化,是傳統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轉化。
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區的過程。此過程通過城市地區數量增加和每個城市地區人口的增加而實現和發展。其特點為:(1)城市人口不斷增長:1920年時,世界城市人口占總人口19.4%,到1980年,上升到41.3%。(2)世界人口不斷地向城市集中,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不斷增加。城市化進程促進了工業化,增強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對物質和能量的利用效率,節約了空間和時間,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時又帶來住房困難、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問題。也包括許多生態問題,如對城市氣候、對動植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問題,流行病問題,城市質量問題。城市生態學是新興的、正在蓬勃發展的科學,參與城市生態研究有偏重自然生態、經濟生態和社會生態等不同方面的人員。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是人們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國家和地區社會組織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城市化是人類進步必然要經過的過程,是人類社會結構變革中的一個重要線索,經過了城市化,標志著現代化目標的實現。只有經過城市化的洗禮之後,人類才能邁向更為輝煌的時代。然而,僅僅看到城市化所帶來的豐碩成果而贊嘆不已、振臂高呼是遠遠不夠的,城市化過程並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樂章,像很多進步一樣,城市化過程中也夾雜著許多不和諧之音。正確認識城市化所帶來的影響,並採取必要的措施認真的予以解決,對我國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文從分析城市化的含義著手,從城市化的幾種不同類型討論了我國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以及阻礙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一些問題。
一.城市化的含義
城市化,也有的學者稱之為城鎮化、都市化。不同的學科從不同的角度對之有不同的解釋,就目前來說,國內外學者對城市化的概念分別從人口學、地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角度予以了闡述。
1 .人口學
人口學把城市化定義為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的過程。他們所說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區集中、或農業人口變為非農業人口的過程」。中國的人口中大頭是農民,目前我國城鎮人口在36%左右,因此加快我國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對於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實現農村經濟的增長有著很重要的戰略意義。
2. 社會學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城市化就是農村生活方式轉化為城市生活方式的過程。發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其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人的技能和素質的提高,提高人類社會的整體發展水平,使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達到和諧發展。
3 經濟學
經濟學上從工業化的角度來定義城市化,既認為城市化就是農村經濟轉化為城市化大生產的過程。在現在看來城市化是工業化的必然結果。一方面,工業化會加快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率,同時工業擴張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農村的落後也會不利於城市地區的發展,從而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而加快農村地區工業化大生產,對於農村區域經濟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是有著很積極意義的。不同的學科從不同的角度對城市化的含義做出了解釋。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對城市化的規定其內涵是一致的:城市化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由農村向城市轉移、農村地區逐步演變成城市地區、城市人口不斷增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提高,同時城市文化和城市價值觀念成為主體,並不斷向農村擴散。城市化就是生產力進步所引起的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的轉變的過程[2]。
二.城市化的三種形式及我國城市化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城市化的三種基本形式有: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舊地型城市化。在我國不同時期的不同地區,各種形式的城市化發揮著它們各自的作用。在對三種形式的城市化的分析過程中,通過以上我們對城市化含義的了解,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就可以認識到各種形式城市化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阻礙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因素。
(一)集中型城市化
集中型城市化就是農村人口和非農經濟活動不斷向城市集中。在這種城市化的過程中,暴露出原有的很多影響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因素,同樣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
1.舊的戶籍制度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國所實行的戶籍制度在特定時期確實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隨著經濟、政治制度的發展,以及城市化的擴展,這一制度已經成了制約我國城市化進程、經濟發展的一個方面[3]。幾十年前,劃出的「農村人」和「城裡人」的這個鴻溝已經成了我國農村經濟、城鎮經濟發展的障礙。眾所周知,提高農民收入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引導農民進城、促進農村富裕勞動力的轉移。大量人口滯留農村的局面如不盡快扭轉,不僅直接制約農民收入的提高、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和農村經濟的全面繁榮;還將長期抑制農村消費需求的增長,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所以,我國應盡快逐步改變現有的落後的戶籍制度,為勞動力的合理、有序流動創造更好的制度環境。
2 .進城外來工的應享受的「國民待遇」難以實現
城市建設創造了大量的建築業、工業等就業崗位;進城的外來工也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據北京市2003年統計資料顯示,進城外來農民工對北京市2003年GDP的貢獻率在10%左右。同時,農民通過進城務工就業學到了各項非農就業技能,感受到了城市文化,領略到了市場競爭,提高了綜合素質。同樣,進城務工也是農民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徑。但是,在實際中農民進城打工卻受到很多不合理的限制,而且他們的工資、福利、醫療等都得不到保障。同樣另外一個問題外來工子女入學難的也成為諸多媒體所關注的另一個熱點問題。外來工子女入學問題是關繫到社會、國家發展進步的一個長遠問題。
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外來工的生活、工作,也對城市的發展產生了很多消極的影響。如2004年初開始報道的泉州工人嚴重短缺的情況,對城市的經濟發展及城市信用產生了很大的不良影響。《中國青年報》曾經報道,「招工春荒」現象在福建省泉州市2004年再次出現。原因何在?泉州市有關官員認為:一是有些小企業拖欠工人工資;二是勞動環境差;三是工資待遇低。創造好的「打工環境」,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合法權益,政府責無旁貸。無論是從關懷弱勢群體、以人為本的要求出發,還是從經濟發展的目標出發,政府都應該拿出切實的行動來。尤其是在當前打工者尚沒有完全組織起來與強勢力量進行博弈時,政府的作用更顯得重要。
摘 要:改革開放以後,我國逐步放開了原有對人口流動的控制,大量農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時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但是我國城市化的滯後給中國的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矛盾。本文從分析城市化的涵義著手,在對城市化的三種基本形式進行說明的基礎上,討論了我國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以及影響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幾個問題。
② 本科公共管理畢業論文題目
近年來,國內學界對公共管理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那我們寫公共管理的論文可以有哪些選題呢?下面我給大家帶來本科公共管理 畢業 論文題目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寫論文必看的公共管理論文題目
1、公共決策中的效率與公平問題研究
2、論我國公共權力的監督與制約
3、執政能力建設與提高行政效率探討
4、政府公關對搞好政民關系的意義探討
5、公共事業民營化問題研究
6、中國公共組織人力資源開發問題探討
7、公共部門 人力資源管理 的特色與發展
8、國家公務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初探
9、公務員聘用制度研究
10、建立健全公務員培訓機制初探
11、國家公務員制度考核研究
12、強化公務員績效考評的思考
13、論國家公務員的激勵機制
14、以人為本在國家公務員管理中的作用
15、論公共部門內部治理中的公平問題
16、行政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的思考
17、中國的公民社會建設問題探討
18、論社會轉型的挑戰與我國行政協調機制的變革
19、當前我國行政機制的生態平衡分析
20、以企業精神打造公共事業組織
21、試論農村合作醫療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22、提高企業培訓有效性的對策分析
23、論我國村級管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24、淺議行政聽證制度的發展與改革
25、轉型時期中國城市社區治理模式理論探討
26、論社會轉型的挑戰與我國行政協調機制的變革
27、當前我國行政機制的生態平衡分析
28、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行政管理理念創新探析
29、社會轉型期公共危機管理對策思考
30、科學發展觀與政府管理創新探討
31、論政府管理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定位
32、論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33、拯救「志願失靈」
34、培育志願精神,奠定公共事業組織發展基礎
35、牽手合作,共建和諧--市場經濟添加下准公共產品與服務的提供
36、優化制度環境,發展公共事業
37、公共責任監督機制研究
38、事業單位體制改革
39、事業單位民主管理研究
40、社會團體治理結構研究
41、社會轉型期公共危機管理對策思考
42、科學發展觀與政府管理創新探討
43、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行政管理理念創新探析
44、政府行政效率與行政成本分析研究
45、各國行政監督比較研究
46、西方行政改革的研究
47、我國行政決策體制的改革
48、公共決策過程中的利益表達機制(利益訴求機制、利益整合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研究
49、影響公共政策制定的要素分析
50、我國公共政策執行的探討
51、「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之動因與對策研究
52、經濟全球化對中國行政管理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5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醫療衛生管理(基礎 教育 管理、環境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54、我國村民自治組織管理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55、當前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問題的分析
56、關於中國農民「離土」問題研究
57、農民負擔過重的原因與對策研究
58、試述農業保護政策
59、行政組織與其他社會組織比較研究
60、領導幹部財產申報制度研究
公共管理畢業論文題目
1、公共關系管理對塑造企業形象的作用
2、當前公共衛生信息管理現象與策略
3、分析如何把公共衛生管理運用在衛生監督工作中
4、我國公共衛生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5、公共衛生事件檔案的管理與利用
6、公共管理視閾下檔案服務社會化淺析
7、構建農村公共設施基層管理模式的思路
8、公共自行車智能管理系統的改進
9、突發公共事件病區批量患者搬遷的流程管理與評價
10、城鎮化背景下體育公共服務管理淺析--以陝西省為例
11、新聞媒體對公共危機管理的積極介入
12、醫葯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知識結構的研究
13、新常態下的公共管理:困境與出路
14、市場經濟與公共管理制度創新關系論述
15、新公共管理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中的利與弊
16、淺談公共管理中的數字化城市管理
17、關於公共建築工程項目管理的探討
18、新時期我國非政府組織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
19、包容性視野下的公共安全管理:維度分析與戰略創新
20、新公共管理理論視域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研究
21、城市公共危機網格化應急管理模式存在問題及解決路徑研究
22、基層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科學管理及服務優化
23、淺析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24、公共治理視域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路徑探析
25、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探究--以新公共管理為視角
26、公共部門信息質量管理的基本問題研究
27、公共管理視角下政府機構藉助網路數字技術對非遺的保護機制研究
28、城鄉公共服務網格化管理模式的設計及運行
29、論自媒體時代下的政府公共危機管理
30、探究公共危機管理的法律規制
31、風險社會背景下公共安全管理教學改革架構
32、關於高校公共計算機實驗室的管理和維護分析
33、公共管理視角下的企業社會責任
34、淺談基於GIS的公共衛生管理與分析決策系統
35、醫葯院校公共事業管理特色專業建設
36、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與企業專利管理人才培養研究
37、網路輿情參與對現代公共管理的影響
38、加強公共安全管理的三維空間
39、我國公共組織管理中人員激勵問題的思考
40、淺談新公共管理視域下的社區警務
41、「互聯網+」時代的公共管理學科
42、民族地區公共危機生態化管理的優化路徑探析
43、論新常態下公共管理的困境與出路
44、法治視角下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法律風險防控體系的構建研究
45、檔案部門參與民族地區公共危機管理實現路徑探析
46、公共品視角的創客空間分類管理研究
47、現代公共管理理論下政府流程再造的路徑選擇
48、公共危機管理視角下重塑政府形象的思考
49、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
50、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統方案設計
公共關系與 商務禮儀 論文題目
1、 基於跨 文化 視角的中國-東盟商務禮儀對比分析
2、 當代警察公共關系危機管理的完善
3、 新媒體時代警察公共關系問題研究
4、 城管執法部門公共關系危機應對研究
5、 淺析商務禮儀的重要性及其提升途徑
6、 淺談商務禮儀與商務活動
7、 警察公共關系在突發社會安全事件中的應用研究
8、 禮儀在商務談判中的應用
9、 商務禮儀在國際商務活動中的應用淺析
10、 政府網路公共關系研究
11、 群體性事件中政府公共關系溝通網路的完善研究
12、 商務禮儀在現代商業競爭中的影響和應用
13、 政府機構官方微博在政府公共關系中的運用研究
14、 商務禮儀在商務活動中的應用
15、 當前我國基層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公共關系研究
16、 高速鐵路運營中公共關系危機的管理困境及應對
17、 媒體傳播方式的比較及其在警察公共關系中的具體運用
18、 商務禮儀在商務交往中的應用研究
19、 大學生商務禮儀中的個人形象維護
20、 自媒體時代基層政府危機公共關系研究
21、 媒介融合進程中體育公共關系的發展研究
22、 公共關系與新聞報道的關系研究
23、 姚基金慈善賽公共關系研究
24、 論公共關系的真善美價值觀
25、 公共關系的公共性本質研究
26、 自媒體背景下政府公共關系治理能力的研究
27、 商務禮儀在國際商務活動中的應用分析
28、 商務禮儀--人與人藝術的洗禮
29、 中國古代准公共關系探析
30、 國家治理新要求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公共關系研究
31、 學校公共關系管理探析
32、 影響政務微博在政府公共關系建構中有效傳播的因素研究
33、 新媒體環境下深圳海關公共關系建設研究
34、 商務談判的著裝禮儀
35、 公共關系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對策研究
36、 基於公共關系理論的上海國際 馬拉松 賽形象塑造
37、 近現代東吳大學外部公共關系實踐及其特點研究
38、 危機事件處置中的警察公共關系研究
39、 公共關系意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
40、 警察公共關系構建研究
本科公共管理畢業論文題目相關 文章 :
★ 公共管理本科畢業論文
★ 公共管理本科畢業論文綜述
★ 公共事業管理論文題目
★ 公共管理畢業論文參考
★ 公共管理類畢業論文
★ 公共管理學畢業論文
★ 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參考題目
★ 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題目
★ 管理學畢業論文題目與選題方向
★ 公共管理論文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