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升本科 » 2017江蘇省優秀本科畢業論文

2017江蘇省優秀本科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 2023-03-09 07:34:24

Ⅰ 2017年商務管理本科畢業論文

畢業 論文是商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畢業論文的教學過程,能檢驗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我給大家收集了一些相關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商務管理畢業論文篇一:淺談電子商務

一、 電子商務的概述

電子商務源於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簡寫為EC。顧名思義,其內容包含兩方面,一是電子方式,二是商貿活動。一般來說是指利用電子信息網路等電子化手段進行的商務活動,是指商務活動的電子化、網路化。廣義而言,電子商務還包括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各種內部業務的電子化。電子商務可被看作是一種現代化的商業和行政作業 方法 ,這種方法通過改善產品和服務質量、提高服務傳遞速度,滿足政府組織、廠商和消費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並通過計算機網路加快信息交流以支持決策。電子商務可以包括通過電子方式進行的各項社會活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充實和擴展,並不斷被賦予新的含義,開拓出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一)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

1.電子商務,英文是Electronic Commerce,簡稱EC。電子商務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中國網路營銷網」 Tinlu相關 文章 指出,電子商務涵蓋的范圍很廣,一般可分為企業對企業(Business-to-Business),或企業對消費者(Business-to-Customer)兩種。另外還有消費者對消費者(Customer-to-Customer)這種大步增長的模式。隨著國內Internet使用人數的增加,利用Internet進行網路購物並以銀行卡付款的消費方式已漸流行,市場份額也在迅速增長,電子商務網站也層出不窮。電子商務最常見之安全機制有SSL及SET兩種。

SSL(安全套接層協議)SET(安全電子交易協議)電子商務的定義:

首先將電子商務劃分為廣義和狹義的電子商務。廣義的電子商務定義為,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或活動。這些工具包括從初級的電報、電話、廣播、電視、傳真到計算機、計算機網路,到NII(國家信息基礎結構-信息高速公路)、GII(全球信息基礎結構)和Internet等現代系統。而商務活動是從泛商品(實物與非實物,商品與非商品化的生產要素等等)的需求活動到泛商品的合理、合法的消費除去典型的生產過程後的所有活動。狹義電子商務定義為,主要利用Internet從事商務或活動。電子商務是在技術、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里,掌握信息技術和商務規則的人,系統化地運用電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從事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各種活動的總稱。這個分析突出了電子商務的前提、中心、重點、目的和標准,指出它應達到的水平和效果,它是對電子商務更嚴格和體現時代要求的定義,它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強調人在系統中的中心地位,將環境與人、人與工具、人與勞動對象有機地聯系起來,用系統的目標、系統的組成來定義電子商務,從而使它具有生產力的性質。

2.電子商務的發展

1)電子商務產生的背景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為IT)是指20世紀後半葉發展起來的兩項電子技術,即集成電路技術和數據網路通信技術,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1999年11月29日, 柯林頓政府成立電子商務工作組, 由商務部領導,主要負責以下兩項事務:

一、識別出可能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聯邦、 州或政府法律與管制;

二、 建議如何改進這些法律以利於電子商務的發展。

美國政府的這一系列政策極大地促進了網路經濟的發展。

2)電子商務發展簡史

按照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不同技術,我們可以將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劃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EFT時代

20世紀70年代,銀行間電子資金轉賬(EFT)開始在安全的專用網路上推出,它改變了金融業的業務流程。電子資金轉賬是指通過企業間通訊網路進行的賬戶交易信息的電子傳輸,由於它以電子方式提供匯款信息,從而使電子結算實現了最優化。這是電子商務最原始的形式之一,也是最普遍的形式。

第二階段:電子報文傳送技術

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早期,電子商務以電子報文傳送技術(如電子數據交換 EDI)的形式在企業內部得到推廣。電子報文傳送技術減少了文字工作並提高了自動化水平,從而簡化了業務流程。電子數據交換(EDI)使企業能夠用標准化的電子格式與供應商之間交換 商業單證(如訂單)。例如,如果將電子數據交換與准時化(JIT)生產相結合,供應商就能將零件直接送到生產現場,節約了企業的存貨成本、倉儲成本和處理成本。

第三階段:聯機服務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聯機服務開始風行,它提供了新的社交交互形式(如聊天室),還提供了知識共享的方法(如新聞組和FIP)。這就為互聯網用戶創造了一種虛擬社區的感覺, 逐漸形成了 「地球村」的概念。 同時, 信息訪問和交換的成本已降得很低,而且范圍也在空前擴大,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相互溝通。

第四階段:WWW

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現在,互聯網上出現了WWW 應用,這是電子商務的轉折點。WWW 為信息出版和傳播方面的問題提供了簡單易用的解決方案。WWW 帶來的規模效應降低了業務成本,它所帶來的范圍效應則豐富了企業業務活動的多樣性。WWW 也為小企業創造了機會,使它們能夠與資源雄厚的跨國公司在平等的技術基礎上競爭。

(二)我國發展電子商務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1)安全問題

目前,阻礙電子商務廣泛應用的最大問題就是安全問題。計算機安全技術本 身的發展就存在一個時滯的問題。病毒感染、黑客的侵襲更使人們對計算機的安全性,特別是網路上電子商務進行的安全性產生懷疑。Internet的誕生並不是因為商業目的,而是為了能方便地共享計算機資源,所以Internet的TCP/IP協議及源代碼的開設與共享是合理的,是適合當時需要的,要在 Internet上進行安全要求高的電子商務活動也就顯得勉為其難了。這種情況對電子商務的推行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使公眾在電子商務前裹足不前。

因此,要在現在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安全技術 措施 ,如防火牆、加密、數字簽名、身份認證等技術,以保證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認性。另一方面,需要通過標準的形式把這些技術手段確定下來,包括制定必要的網路接人標准,允許採用不同的信息技術的用戶間進行電子商務活動;實現商業標准化環境,盡快改革中國傳統商業的手工作業方式,適應數字化經濟的社會;組織有關企業、研究單位進行電子商務的標准制定,這些標准應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並積極向目標通用標准靠攏。

2)技術問題

這里所說的技術方面的障礙主要包括網路的可靠性、數據傳送的速度等。Internet上存在多種不可靠的因素:軟體不可靠、線路不可靠和系統不可靠等。電子商務的進行需要支付與結算,這就應有高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及其電子化的配合。金融電子化是電子商務實施的保證,金融電子化要實現跨行、跨地區聯網貿易結算、資金劃撥,真正為企業和個人提供方便、實時的金融服務,中國的金融業亟須適應全球一體化進程而加快變革步伐。

由於電子商務是基於信息通信的商務活動,為此需要建設必要的信息基礎 設施,包括各種信息傳輸網路的建設、信息傳輸設備的研製、信息技術的開發 ,還包括用於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遠程醫療保健等一系列信息基礎設施的 建設。由於經濟實力和技術方面的原因,我國網路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緩慢 和滯後,已建成的網路質量也比較低,公眾使用費用比較高。

要想實現真正實時的網上交易,需要網路有非常快的響應速度和較高的寬 帶,這必須由硬體提供對高速網路的支持,面現在大部分的網路速度都達不到 實際的要求。WWW變成了「World wide Wait」。雖然千兆位 網路技術 開始走向 成熟,但要全面鋪開還有待時日;ATM是理想的技術,但價格昂貴;千兆以太 網在可升級和成本上有優勢,但不能提供多媒體應用所需的服務質量。

另外,中國信息終端設備普及率不高,信息產品如高性能計算機的核心元 件得依靠進口等因素都將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制約因素。

因此應加強安全技術的研究和電子商務標準的制定,以確保全球商務的可靠性、互操作性包括電子付款方面的標准、安全方面的標准、安全服務方面的標准、電子拷貝管理系統方面的標准、高速網路技術方面的標准等。

3)法律制度問題

江澤民同志在亞太經合組織第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就電子商務問題發言時指出,電子商務代表著未來貿易方式的發展方向,政府應當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規環境。

4)人才問題

電子商務是信息現代化與商務的有機結合,所以能夠掌握運用電子商務理論與技術的自然是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掌握現代商貿理論與實務的復合型人才。而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能否培養出大批這樣的復合型人才,就成為該國、該地區發展電子商務的最關鍵因素。技術人才的短缺可能成為阻礙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應該加強人才培養。政府應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培養、引進並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質較高、層次合理、專業配套的網路、計算機丑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以加快我國電子商務建設步伐。國家應該鼓勵 教育 部門向學生普及 網路知識 ,在有條件的學校,特別是一些大專院校經濟、貿易、計算機等專業院系開設 Internet、電子商務等選修課程,甚至可以考慮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三)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分析

1)縱深化分析

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將日益完善,支撐環境逐步趨向規范,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深度進一步拓展,個人參與電子商務的深度也將得到拓展。圖象通信網,多媒體通信網將建成使用,三網合一潮流勢不可擋,高速寬頻互連網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制約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網路瓶頸有望得到緩解和逐步解決。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具備良好的網路平台和運行環境。電子商務的支撐環境逐步趨向規范和完善。個人對電子商務的應用將從目前點對點的直線方式走向多點的智能式發展。

2)個性化分析

個性化定製信息需求將會強勁,個性化商品的深度參與成為必然。互連網的出現,發展和普及本身就是對傳統秩序型經濟社會組織中個人的一種解放,使個性的張揚和創造力的發揮有了一個更加有利的平台,也使消費者主權的實現有了更有效的技術基礎。在這方面,個性化定製信息需求和個性化商品需求將成為發展方向,消費者把個人的篇好參與到商品的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去,對所有面向個人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活動來說,提供多樣化的比傳統商業更具有個性化的服務,是決定今後成敗的關鍵因素。

3)專業化趨勢

面向消費者的垂直型網站和專業化網站前景看好,面向行業的專業電子商務平台發展潛力大。一是面向個人消費者的專業化趨勢。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要求,提供專業化的產品線和專業水準的服務至關重要。今後若干年內我國上網人口仍將是以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為豬,他們購買力強,受教育程度高,消費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烈。所以相對而言,提供一條龍服務的垂直型網站及某類產品和服務的專業網站發展潛力更大。二是面向企業客戶的專業化趨勢。對B 2 B電子商務模式來說,以大的行業為依託的專業電子商務平台前景看好。

4)國際化趨勢

中國電子商務必然走向世界,同時也面臨著世界電子商務強手的嚴峻挑戰。互連網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能夠有效地打破國家和地區之間各種有形和無形的障礙,這對促進每個國家和地區對外經濟,技術,資金,信息等的交流將起到革命年個的作用。電子商務將有力的刺激對外貿易。因此,我國電子商務企業將隨著國際電子商務環境的規范和完善逐步走向世界。我國企業可以由此同發達國家真正站在一個起跑線上,變我國在市場經濟軌道上的後發劣勢為後發優勢。電子商務對我國的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利用好國外各種資源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有利時機。同時,國外電子商務企業將努力開拓中國市場。隨著中國加入WTO,這方面的障礙將逐步得以消除。

5)融合化趨勢

電子商務網站在最初的全面開花直後必然走向新的融合。一是同類網站之間的合並。目前大量的網站屬於「重復建設」,定位相同或相近,業務內容相似,激烈競爭的結果只能是少數企業最終勝出,處於弱勢狀態的網站最終免不了被吃掉或者關門的結果。二是同類別網站之間互補性的兼並。那些處於領先地位的電子商務企業在資源,品牌,客戶規模等諸方面雖然有很大優勢,但這畢竟是相對而言的,與國外著名電子商務企業相比不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這些具備良好基礎和發展前景的網站在擴張的過程中必然採取收購策略,主要的模式將是互補性收購。三是戰略聯盟。由於個性化,專業化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兩大趨勢,每個網站在資源方面總是有限的,客戶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類型的網站以戰略聯盟的形式互相協作必成為必然。

二、 總結

電子商務是Internet爆炸式發展的直接產物,是網路技術應用的全新發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也成為電子商務的內在特徵,並使得電子商務大大超越了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所具有的價值,它不僅會改變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而且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經濟運行與結構。

總之,我國電子商務正處於起步階段,完全發展起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借鑒國外電子商務案例時我們應注意,我們的社會環境和國外的完全不同,所以我們在發展電子商務活動時,應注意切合實際,實事求是地提出和實現自己的電子商務發展策略。政府應大力支持開展電子商務,企業精英應在本行業起帶頭作用。信息化是基礎,安全是關鍵,法律是保障,機制是環境、人才是決定性因素,只有諸方面齊頭並進,才能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商務管理畢業論文篇二:基於個性化旅遊的高職旅遊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

一、個性化旅遊對旅遊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旅遊業是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的行業,個性化旅遊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客戶很少購買缺乏個性的單一產品,往往是以「套餐」的形式進行隨意的多項組合,這就要求旅遊行業提供豐富的景點景區、交通運輸、住宿設施、管理機構、相關企業、休閑設置等綜合信息,同時客戶訂單、旅遊進程、預期銷售、信息反饋、應收應付款等大量信息又需要及時處理和反饋,這就要求旅遊行業改進傳統的動作模式,提高其信息發布和處理的能力。

2. 由於旅遊者的旅遊目的地和旅遊客源市場都很分散,而且二者之間存在較大的時空距離。因此,需要旅遊企業將不同地域的服務供應企業(如酒店、賓館、景點、交通等)和產品銷售中介機構(如旅行社)組成一個龐大的網路服務體系,根據遊客的需要,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項目。

3.個性化服務超越了以往旅行社坐等顧客上門報名的模式,要求根據客戶的不同要求,進行個性化的服務。個性化旅遊產品和一般意義上的只管訂票、訂房的「自助」 式服務不同,旅行社還需向客戶提供咨詢、幫助策劃及其他類型的服務。這些服務的開展,需要大量精通電子商務技術,具備旅遊專業知識的較高專業素質的人員。

二、電子商務為個性化旅遊的實現創造了條件

1. 個性化旅遊對旅遊信息資源的共享提出了較高要求。網路的旅遊信息成為現在旅遊企業經營的一個重要依賴,電子商務加強了旅遊企業信息資源的轉換功能。在網路條件下,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溝通以更快捷、更經濟的方式進行,旅遊企業整體辦事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通過網路雙向交流,企業主管部門、旅行社以及相關行業之間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便捷的溝通方式使信息傳遞不及時或錯誤所造成的內部消耗大大減少,使 企業管理 進一步簡化,從而增強企業對市場反映的敏感程度和對市場的反應速度,降低管理成本,大大提高旅遊企業對市場的應變能力。

2. 個性化旅遊將使旅遊企業組織規模、業務范圍擴大,各層次間的協調也會越來越復雜。通過網路電子商務平台的應用可將日常經營決策權交由掌握相關信息的部門來處理,使許多問題得以在企業各部門內及時消化,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即擺脫了日常經營的繁瑣事務,又能隨時與各部門保持廣泛的接觸,從而降低了企業內部的交易成本。同時,也使管理者能集中精力,投入決策、計劃、協調、監督等管理。

3.在網路條件下,高度整合的各相關信息,通過網路清晰地反映了信息流、旅客流、資金流的來龍去脈,滿足了管理者快速、准確、全方位、多層面的管理需要,實現了旅客流、資金流及信息流的高度統一,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最終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三、個性化旅遊為電子商務與旅遊行業的結合開拓了良好的契機

1. 旅遊產品不能流動,是其在市場上的主要表現形態。同時,旅遊產品是綜合性產品,需要通過電子商務的方式來綜合反映。個性化旅遊的發展,需要形式多樣的組合式「套餐」。在電子商務的條件下,可以通過對信息資源的及時處理,使旅遊企業管理和服務規范化,提高了業務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了邊際成本,體現個性化旅遊產品本身個性化、信息化、時令化等特性。

2. 旅遊電子商務可以把分散的旅遊景點、旅遊服務設施和旅客等旅遊資源通過網路系統組成一個服務和生產網路,改善了旅行社和旅客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狀況,可最大限度地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提高原有資源的附加值,降低其運營成本。旅行社這種遠距離、小批量交易的行業對於網站發展具有天然適應性,兩者的結合將顯示出越來越突出的優勢。

3. 利用電子商務可以以極低的成本進行大規模的電子促銷,將產品信息傳達給廣大的潛在客戶。同時,要全程跟蹤市場活動中客戶參與情況、銷售機會、銷售任務、銷售訂單等,使旅行社能定量分析市場活動的投入和產出,並根據客戶的需求及時調整服務項目,增加新的銷售機會。

4. 旅遊活動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成為旅遊業未來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兩者的良好接軌,將從根本上改變旅遊的操作方式,使旅遊業整體利益最大化和運作效率最優化成為可能。

四、 旅遊電子商務向旅遊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旅遊電子商務是一個實踐性很強同時又富於創新的領域。應該看到,電子商務不僅是一種應用技術,它本身就是旅遊目的地和旅遊 企業戰略 的一部分。信息技術在旅遊業中的應用,改變著傳統旅遊業的新傳播模式、經營戰略、企業組織結構乃至行業協作模式,對旅遊業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旅遊電子商務的理解和分析,也不能停留在技術本身的層面上,必須從行業背景、運作模式和企業戰略高度加以把握和理解。 目前開展旅遊電子商務缺乏大量既懂技術又懂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旅遊電子商務專門人才的短缺已成為制約中國旅遊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社會的需求向旅遊教育尤其我們高職旅遊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高要求,面對挑戰,旅遊教育應加強對旅遊電子商務的研究和探討,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加強旅遊教學課程體系的創新,在旅遊專業的課程中開設旅遊電子商務課程,在強調學生掌握旅遊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著重學生電子商務應用能力的培養。

五、建立虛擬旅遊電子商務平台,促進旅遊電子商務實踐教學的發展

旅遊電子商務理念和實踐的發展,使旅遊電子商務的教學相對滯後,給旅遊電子商務實踐教學帶來了迫切的發展要求。目前,旅遊電子商務的平台多數還停留在旅遊路線、旅遊景點、旅行社與旅遊者之間缺乏互動的信息交流,造成網站的專業性、實用性不強,相關信息少、准確性和時效性較差,缺乏行業優勢,難以提供動態的、相對准確的和全面的參考信息和個性化的組合「套餐」,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旅遊企業也喪失了根據旅客的 愛好 進行更有針對性的開發和推銷新的旅遊產品的機會。

旅遊電子商務教學模式:從宏觀上講,通過電子和網路形式實行的旅遊產品交易和商貿活動都屬於旅遊電子商務,因此衍生出很多種旅遊電子商務模式,既有面向旅遊者的BTOC,又有面向旅遊企業對象的BTOB。從應用層次上看,旅遊電子商務應是旅遊信息的整合,它代表了旅遊產品的價值鏈和供應鏈的信息管理,也是企業內部管理信息和外部信息的結合,業務流程重組的外部表現形式。這種模式的旅遊電子商務具有很大應用空間和內涵,是我們高職旅遊類教學實訓所應採取的模式。透過這種模式,讓學生了解旅遊電子商務是如何處理旅遊者的信息,根據該信息如何對旅遊產品管理,從而實現旅遊產品的價值鏈和供應鏈的管理。因此,我們應更注重電子商務信息處理的內涵,而不是它的外部的表現形式。

旅遊電子商務教學的實訓平台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專業性、特色性旅遊資料庫的建立、旅遊信息發布系統、旅遊業務管理系統、網路安全和穩定系統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由於其涉及面大,實習的成本較高,給旅遊電子商務實踐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為了滿足旅遊電子商務實踐教學的需要,可逐步搭建一個包括食、住、行、游、購、娛等旅遊相關行業的旅遊信息和服務信息發布、查詢和旅遊業務管理的虛擬平台。學生其中可分別虛擬不同角色從事旅遊查詢、旅遊消費、旅遊信息發布、旅遊企業管理等旅遊電子商務各環節的活動。通過必要的訓練,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和增強。

六、總結

旅遊業是一個關聯性和信託性很強的產業,涉及的行業、部門也較多,同時旅遊業又是一個既古老又充滿朝氣的行業,它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旅遊教育也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不斷探索和前進。因此,旅遊職業類學校應順應時代要求,著力培養精通電子商務技術,又具備一定的旅遊從業知識和技能;知識全面又具有前瞻性思維,能從戰略上分析和把握其發展特點和趨勢的戰略型人才,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服務水平和管理質量。

Ⅱ 2017年法律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法律的完善日益體現人性化和道德性。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2017年法律本科 畢業 論文 範文 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7年法律本科畢業論文範文篇1
論法學 教育 的困境與改革

一、中國法學教育的發展現狀

中國法學教育源遠流長,據歷史記載,中國最早的法學教育起源於春秋。近代意義上的法學教育始於清末,1904年,清政府建立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所法學教育專門機構——直隸法政學堂。從1952年開始“司法改革”運動,各大學原先設置的法律系撤銷或合並,這一過程被稱“院系調整”。從“院系調整”之後,“政法教育”代替了傳統意義上的法學教育,大學法學系的任務是培養從事政法理論工作的人。

大幅度裁汰法律教育機構與大量吸收未受法律教育的人進入司法系統,造成了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分離的體制化。這種體制化一方面導致了法學教育主要局限於高等院校內部法學學科體系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另一方面致使法律職業未能走上職業化的發展軌道,存在泛政治化、行政化和大眾化的傾向,至今還深深影響著我國的法學教育改革和發展。

改革開放後,法學教育開始復甦,1997年黨的“十五大”確定實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極大地促進了法學教育的發展。短短的30年,法學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中國1977年恢復招生時,全國只有3所法學院系,100多個大學法學本科生,2008年有651所,在校法學專業學生76萬人,其中碩士生8萬人,博士生1萬人,形成了以普通高等法學教育為主體的、成人高等法學教育和中等法律職業教育為補充的法律教育體制,建立了包括法學學士、碩士、博士和法律碩士在內的較為完善的學位制度。但是,應當看到在我國法學教育繁榮發展的同時,其背後隱藏的深層次問題。

二、中國法學教育的困境

(一)從社會層面上看法學教育問題

我國的法學教育發展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情況,法律職業與法學教育分離是20世紀50年代法律革命的產物。時至今日已經成為不可動搖的體制,中國的法學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法學人才培養的多元化和層次化,造成了國家教育管理的混亂和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

當年大量農民、工人和轉業軍人經過簡單的培訓進入司法機關,對他們的大規模在職教育催生了法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和層次化,這一法學教育體制一直延續至今。目前,我國的法學教育從教育層次上有中專、大專、本科、雙學位、研究生教育;從教育 渠道 上有正規普通高校法學教育,有法律函授、廣播電大、夜大等非正規法學教育;從法學教育的招生類別來看,我國法學本科教育有公費生、自費生和委託培養生,法學研究生教育也分計劃內招生和計劃外招生等。這些導致法學教育培養目標和人才標准口徑不一,同時沖擊了正規法學教育,影響了教育質量。

2.盲目擴大招生規模造成教學質量的下降,增加了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各類教育機構不顧自身的辦學條件,在師資、圖書資料等教育設施不具備的情況下盲目招生,導致法學人才培養質量難以保證,現在的法學專業畢業生普遍存在法學基礎不牢、實踐能力差、法律思維能力低等問題。這樣的畢業生無法處理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日益復雜、新型的社會關系,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

3.司法考試制度給我國法學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處理不好會影響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我國,不僅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資格之間是分離的,就是法律職業各個行業本身也是相互獨立的,我國最早有律師資格考試作為律師的准入條件。法院和檢察院從20個世紀80年代末起也開始在系統內部進行相應的初任法官和初任檢察官資格考試。但是難度要小於律師資格考試,很大一部分轉業幹部或復轉軍人並不需要參加此類考試便可以直接當上相應級別的法官或檢察官。鑒於此,從2002年開始,國家推行統一的司法考試制度作為取得法律執業資格的條件,這就為我國法律職業精英化、同質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現行司法考試制度並不完善,其中主要體現在沒有將法學專業作為唯一的報名專業資格,這與西 方法 治發達國家的法律職業准入做法不同,與其他行業(如醫學)通行做法也不一致,使得我國法律職業精英化、同質化面臨挑戰和不確定性。

(二)從法學教育制度本身看我國法學教育的不足

法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涉及法學教育培養目標和如何培養兩個基本問題,即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和培養模式。法治發達的西方國家將法學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精英型”法律人才,綜合理論素質、實際職業技能以及職業道德水平都達到了一定高度。而從我國法學教育的發展來看,原有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法治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要,法學教育出現了許多問題。

1.教學內容上,我國的課程設置不合理。開設的課程主要是以部門法學科的劃分或國家頒布的主要法律為主,重在講授原理和條文,忽視對原理、條文背後所蘊涵的價值取向、社會觀念的講解;培養和訓練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課程很少;忽視對學生法律職業道德的教育等。

2.教育方式上,重理論,輕實踐。教師在課堂上過多地講授理論知識,課堂討論、案例分析教學、啟發式教育等 教學方法 運用過少。這種教學方式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利於學生法律思維的訓練和培養。同時,很多學校的教學資源嚴重不足,沒有先進的技術設備,多媒體、模擬法庭、實習場所等硬體設施都不到位,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3.師資水平上,我國的教師來源單一。大多數教師都是法學院高學歷的應屆畢業生,他們沒有任何法律職業實務 經驗 ,這樣的教師教學只能是理論的思辨,無法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技能。同時,學校重科研、輕教學的情況嚴重,許多教師為了評職稱,關注學術研究,忽視教學工作,這也不利於高素質法學人才的培養。

三、中國法學教育的改革

面對如此眾多的問題,中國法學教育的改革應該向什麼方向發展,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法律人才,怎樣解決中國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分離的問題,怎樣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法律人才等現實問題擺在我們的眼前。

(一)更新教育理念,明確法學教育培養模式

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定位在社會需求的基礎上,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民主法治建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時期;國際經濟、政治、 文化 交往日趨頻繁,各種復雜、新型的社會關系不斷出現,社會對法學人才的法律認知、法律職業的 思維方式 和處理法律事務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識教育的培養模式已不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因此必須更新教育理念,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的法律人才為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掌握深厚的法律專業知識和廣泛的科學人文知識;具備嚴密的法律 邏輯思維 能力和突出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職業技能訓練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規范辦學層次,優化教育結構,改善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相分離的狀況

1.取消法學專科教育和非正規法學教育。

我國目前法學人才培養分為三類:專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從各國法學教育來看,法學專業的最低層次是法學本科,這是法學專業的學科性質決定的。我國法學專科教育起點過低,容易造成法學人才素質低下,因此應當取消法學專科教育,建立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主的法學教育層次體系,本科階段以培養從事司法實務的實踐型人才為主,研究生階段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

2.規范非普通高校的法學教育,優化法學教育結構。

應當明確規定普通高等學校是法學學歷教育的唯一合法主體,禁止司法系統和行政系統興辦的法官學院、檢察官學院、行政學院、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公安院校、司法學校、培訓中心以及各種廣播電視大學、夜大等各種非普通高校開辦法學學歷教育,將這些學校的法律教育定位為法律職業培訓教育或者法學繼續教育。

3.完善司法考試制度,改善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相分離的狀況。

施行司法考試制度有利於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建立,對我國的法學教育發展大有裨益,能夠提升法學教育的學歷層次;促使學校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要真正實現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同一性必須完善司法考試制度,確定法學本科是報考司法考試的唯一準入資格。

(三)改革人才培養方式,提高法學教育的教學質量

1.完善法學教育內容,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除了法學專業的專業主幹課程和基本課程外,應該開設交叉學科,如哲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開拓學生的視野;為適應中國和世界接軌的要求,應努力培養熟悉WTO規則、國際條約和其主要成員國相關法律的法學人才。我國法學教育最大的問題是與法律職業相分離,法學人才實踐能力差,因此要增加法律技能課,包括司法文書寫作、法律文件起草的寫作技巧、實用偵破技術、司法口才技能(如詢問技術、辯護的技術等)。

2.轉變教學方式,重點培養法科學生的司法實踐技能。

首先,淡化理論的講授,採用實踐性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診所法律教學法、模擬法庭教學法、法庭旁聽等,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體會法律職業者的工作,學會用法律職業者的法學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其次,加大對法學教育的基礎性投入,引進先進的科技設備和技術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開展教學,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成果共享;建立法學教育實習基地,強化與法律職業團體的聯系,讓學生參與到法律實踐中去。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落實法學教育培養目標。

法學教師是培養法學人才的關鍵,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法學人才的培養。現階段,我國的高校法學教師法律職業水平不高,因此,大學法學教師,特別是講授實務性非常強的課程的教師要定期參與相關法律實務部門的工作或參與辦理案件。同時高校也可以多渠道選任教師,聘請法律實際工作部門的優秀人才來校兼職客座教授,彌補高校教師實踐能力的不足。高素質師資隊伍的構建還有賴於提高教師的待遇,鼓勵教師探索教學改革和實踐,而不是僅僅將科研成果作為評價教師水平的決定性指標。

我國現代法學教育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歷史進程上看,還屬於剛剛起步的探索階段,存在問題在所難免。雖然法學教育的改革千頭萬緒、阻力重重,但是只要我們立足國情,對未來法學教育的發展有科學的判斷和穩步推進改革的具體方案,實現法學教育現代化將指日可待。
2017年法律本科畢業論文範文篇2
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的範式整合

摘要: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的範式整合的實質是個人主義與整體主義之間的範式對話,環境法與民法二者之間在內容上存在著很大的沖突,其原因在於民法所採取的是個人主義範式理論,而環境法所採取的是整體主義範式理論,因此二者之間自然就會存在著差異性。由於當前環境問題的突出,致使法學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因此實現法學與民法學的對話尤為重要,與此同時環境法學與民法學自身的範式危機也是構成當前實現二者對話必要性的深層因素。基於此,本文首先闡述了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產生的動因,然後對民法學與環境法學對話的可能性與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研究了民法學與環境法學對話的目的與功能,再次對民法學與環境法學對話的內容與現狀進行了探討,最後為實現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的範式整合與重構提出對策,即以“公序良俗原則”為整合與重構二者之路。

關鍵詞:環境法學;民法學;範式整合;個人主義範式;整體主義範式

前言:當前,環境法與民法之間的互動性成為了法學研究界所關注的一大焦點,民法學關注此問題的原因在於當前“綠色”民法典的呼聲日益高漲,而環境法關注這一問題的原因在於當前很多關於環境法的基本問題都與此研究相關,而關於存在爭議性強的問題通過法學的分析,也會歸結到這一互動研究上。盡管當前關於此議題的探究已經上升到理論層次,但是還是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全面的挖掘其所具有的深層意義,從而為二者之間的對話構建出一個系統的框架,並為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的範式整合在范圍上分界線的確定奠定基礎。

一、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產生的動因

(一)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

當前,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相關學術界一直為探索解決途徑而努力,加上科學發展觀的提出,面對日益復雜的環境問題,促使跨學術研究更加的活躍。因此,基於社會這股強大的政治氛圍與理論氛圍,環境法與民法之間對話得以實現。

(二)民法典立法的推波助瀾

隨著民法典立法進程的推進,民法學界為了進一步捋清環境問題對民法學的影響,因而需要與環境法學之間建立對話,以順應對民法典立法這一項重任所帶來的挑戰。在民法的立法中,關於物權法的制定涉及到了自然資源方面的立法問題,關於侵權行為的相關法律的制定又涉及到環境侵權救濟的問題,因此,民法必然會尋求與環境法實現對話的途徑。

(三)環境法學探索者的推波助瀾

針對當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如何需找到有效的法律解決途徑成為環境法學者當前所面臨的一大挑戰,而民法中的相關內容正符合了環境法學者的需求,因而構建二者之間的對話,也成為了環境法學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環境法以解決環境問題為先導,因而突破傳統的束縛,實現跨專業研究,而民法又是集諸多部門法於一身的法學理論“儲備庫”,順利成章的成為環境法學者尋求溝通的對象。

二、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一)環境法與民法對話的可能性

1.二者同屬中國的法律系

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共存於中國現行的法律體系內,是我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中國法律體系的構成,其立法的本質屬性、目的以及意義等在大體上所呈現出的共性特徵,因此,環境法學與民法學之間是以共性為基礎的,因此,實現民法學與環境法學的對話,只是基於學科設置不同而進行的分領域研究。

2.二者的歷史淵源

二者的歷史淵源表現在環境問題最開始的解決途徑:在我國尚未出台環境法時,關於環境的相關法律問題都是通過民法來解決的。因此,從根本上講,環境法學與民法學有著內在的關系,從某種層面上講,環境法學是民法學的繼承者與進化者。而這種關聯性就為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民法學與環境法學之間也存在著沖突,其區別與獨特屬性使其構成了不同的法律學科,這在當前的法學研究學科的劃分中也已經給予判定。因此,在環境法學與民法學探討共同理論問題時,需要給予明確的界分。

3.二者之間的沖突的實質是選擇

針對民法學與環境法學之間的沖突問題,其根源並不屬於正確與否的判定,而僅僅是在二者中的選擇問題。構建二者之間的對話的根本在於集合二者的力量以更好的解決當前社會環境問題所帶來的困難與挑戰,從而在完善各自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環境問題。因此,在解決問題時所面對的是民法與環境法,解決時所面臨的是選擇誰的問題,是到底以何種法律手段來確定解決問題方案的抉擇。

(二)環境法與民法對話的必要性

二者實現對話的必要性總體來講是為了更好的應對當前“挑戰與危機”,其挑戰是來自當前社會環境問題的嚴峻形勢,而其危機則是來自於民法學危機與環境法學危機。對於其所應對的挑戰是實現二者對話的根本動因,而關於二者所存在的危機的本質為理論研究範式危機。

1.理論範式概念

所謂的範式指的是:由從事某一特定學科研的學者們在這一領域內所達成的共識以及基本觀點,是一個學科的共同體在研究准則、概念體系等方面的某些共同約定[1]。當前,在國內學術界對於範式的應用非常廣泛,因而其內涵已經遠遠的超出最初庫恩所賦予的定義,具體來講,當前範式所指的是涉及到一個學術共同體時,學者們所構建的共有知識假設、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價值標准,還包括了人們理解世界的知識體系。

2.環境法學範式危機

理論範式概念的誕生來衡量我國法學理論學科,能夠充分的反映出當前其尚未建立屬於自身的理論研究範式,這就證明了環境法學範式危機的存在。之所以說當前中國環境法學尚未構建自身的理論研究模式,可從以下實例找到原因:蔡守秋教授提出“調整論”在環境法學界引起軒然大波,對整個中國的法學界的影響也非常大。此理論的提出就充分的證明了中國環境法學尚未形成理論範式體系。但是,並不能因為中國環境法學尚未建立自身的理論範式,就片面的認為中國的環境法學就是弱勢學科,事實上,範式危機存在於當前中國各法律學科中。 3.民法學範式危機

中國的民法是繼承於大陸法系司法制度的成果,而大陸法系的民法制度又是以個人主觀觀念為基礎建立的,在20世紀的私法公法化的呼聲中,此觀念的危機凸顯,因而,民法由此開展了一系列的修正工作,在其完善的過程中又不斷的承受著來自各新法律部門的挑戰,進而危機四伏。中國民法在繼承大陸民法制度的同時,也相應的繼承成了大陸民法的理論體系,而這種民法法律體系的繼承,使其陷入被動的地位。因此,如果用理論範式來恆定我國的民法學,在當今的改革階段,顯然其所承擔使命的完成任重而道遠。但是,不能因為當前我國的民法體系的不規范,就認為其要將其作為全部任務與使命,全身心的致力於此,這並不屬於我國民法學的主要任務。因此,作為我國法律全局性的範式危機,只能說明我國的法律還過於“年輕”,只要一定的時間其必將能夠茁壯成長。

4.範式的整合

實踐作為理論存在的根本,是理論得以存在與發展的根本動力因素。因此,不管對範式危機承認與否,都應該使理論還原於實踐,通過實踐來驗證,並通過實踐來使其“羽翼豐滿”,只有直接的應對社會真實問題的挑戰,才能促使理論體系的日趨成熟。環境問題當前就是社會中的一大問題與挑戰,正是因為環境問題的存在才成就了環境法學的誕生,而同樣是因為環境問題的日趨加劇,致使法學“綠化革命”的出現,這就充分的顯現出傳統的範式理論無法滿足當前的需求,而全新的理論範式正在發展過程中。因此,構建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是理論打破重重危機並構建全新範式理論的最好方式。實現二者之間的對話,能夠使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各自的觀念、立場等問題進行明確的界定,從而實現二者理論重構的目標,也就是實現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的範式整合與重構。

三、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的目的與功能

(一)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的目的

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的目的在於:使二者能夠明確界定自身的觀念、價值等,從而實現民法學與環境法學各自的理論範式的整合與重構。

(二)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的功能

民法學與環境法學對話的功能為:拓展雙方的視野、轉換雙方當前的傳統思維模式、更新雙方的方法、實現各自價值的重構。在二者對話的過程中,各自將原有秉持己見的思想意識進行轉變,從而更新自身甚是問題的立場與角度,協調二者之間的對話,進而以對話互動的形式來促進各自的發展與完善。也就是在對話中,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實現了換位思考,通過轉變自身原有思維來實現對原有未知問題的發現與解決,從而也就形成了環境問題上的理論範式重構。此外,在實現對話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實現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各自觀念、立場以及價值等的重新認識與界定,從而在協調二者之間關系的過程中,也就實現了對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的範式整合。

四、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的內容與現狀

(一)環境法學――以民法力量實現對環境問題的解決

環境法的形成與發展的理論根源是民法,在最初的環境法學中,其所用來解決環境問題的法律依據便是民法以及刑法,因此,民法對環境法的重要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當環境法面臨著某些環境難題時,以環境法的思維方式很難尋找到解決的途徑,而轉換到民法上,很多時候會“另有一番天地”,這就是民法學對環境學的影響。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在於政府強調自身的主導作用,因此,促使環境法也具備了相應的行政法特點,因此,其在表現上通常以禁止性的規定或者強制性的規范為主,從而使自身局限於其中,因此,“行政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立法模式成為當前中國乃至全世界環境法立法界的共同呼聲。而其中關於引進市場機制的觀念,就是在環境法制度的制定上將民法的思維理念引入,以藉助民法學的個人主義理論來實現環境法學理論範式的重構。

(二)民法學――環境問題給民法以及民法學理論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環境問題給民法學所帶來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其理論上的個人主義,而在民法典制制定過程中,“綠色民法典”的呼聲致使此挑戰也成為了民法發展的機遇。因此,當前加強二者之間的對話,能夠推進民法典制定以及民法學理論構建的進程。當前,民法學理論已經踏上了重構之路,只是尚需時間來實現深入研究與匯總。比如民法中關於物權法與合同法的理論:當前,在民法中關於物權法領域,如何實現物權法理論的生態化,成為了當前民法學者所關注的焦點。由於物權的社會化,致使將公法的支配與公法的義務融於物權概念中,從而展現了當前物權對社會群體利益的充分重視。因而,如果以此為思維意識出發點,就有學者提出了將環境保護融於物權理論中,從而構建生態物權;也有學者在研究農林牧副漁權的基礎上,提出准物權理論的構建思想。在合同法領域中,同樣存在著將合同法生態化的思想理論,即所謂的“環境合同”。

五、實現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範式整合的途徑――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原則”在當前民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的功能在於修正並限制“私法自治原則”。當前關於公共安全秩序原則,相關學者對其進行了 總結 ,大致分為十種,其中關於“危害國家工序的行為”的原則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概念解釋。事實上,這一原則的實質便是個人主義理論範式接受整體主義範式觀念修正的鏈接,因此,環境法與民法的關系也在此“公序良俗”原則中得以體現。為了更好的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民法學理論也自覺的承擔起社會化、生態化的重任,結合自身理論框架的實際,最大程度的來實現對社會化與生態化的理論實踐。

而當社會化與生態化在民法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必然會出現民法無法再調整現象,因此,這也是環境法學產生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基於以上原因,環境法等法學理論從誕生起便以社會法自居,其所注重的是強調對社會的公益性。基於此,民法與此類“社會法”之間不但在理論上、還在實際規范性上存在許多必然的關聯性,而且其在調整的過程中在內容上也呈現出一定的承接關系,也正是基於這一意義,民法學者梅格庫斯提出了經濟法、勞動法與傳統的商法等是一樣的,都是“特別司法”。先忽視此種斷論的正確與否,其觀點已經表明了所謂的“社會法”―環境法,在內容的調整上與民法存在著必然的聯系與承接關系。事實上,將“公序良俗原則”作為民法與“社會法”的內容調解分工上的分界,可以將其視為當前法律體系的一種新的思路。

六、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基於民法學與環境法學的整合進行了研究研究探討,從而為二者之間的對話構建出一個系統的框架,並為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的範式整合在范圍上分界線的確定奠定基礎。通過對民法學與環境法學對話的產生動因、可行性與必要性、目的與功能、內容與現狀的探討,提出以“公序良俗原則”為整合與重構。

參考文獻:

[1]陳新夏.康德的目的論與“人類中心主義”問題[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01):52-56.

[2]葉俊榮.環境問題的制度因應―環境法律與政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

[3]曾世雄.民法總則之現在與未來[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

Ⅲ 2017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參考範例(二)

金融創造與金融風險

Ⅳ 南京林業大學畢業設計(論文)系統

南京林業大學畢業設計(論文)系統

南京林業大學畢業設計(論文)系統你登錄過了嗎,在哪登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南京林業大學畢業設計(論文)系統登錄入口,歡迎大家點擊登錄!

南京林業大學畢業設計(論文)系統登錄入口》》》點擊進入

關於2017屆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工作的注意事項

各學院:

根據《關於做好2017屆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工作的通知》(南林教[2016]45號)安排,2017屆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工作已經啟動。結合江蘇省教育廳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抽檢反饋意見及我校在近期審核性評估專項檢查時發現的問題,對該項工作進一步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1、工科類專業鼓勵選擇畢業設計,與具體工程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驗、實習、工程等實踐中完成畢業設計。自選、自擬課題,也應與實踐相結合。

2、論文題目應能反映畢業設計(論文)的內容和任務。多個學生合作完成團隊課題,每個學生的選題題目上要有明確區分,不能僅在題目最後加上1、2、3進行簡單區分。同一教師指導的學生,近3年內選題避免重復。

3、教師下達的任務書,應包含具體的研究內容、工作任務、參數、方案設計、預期結果,讓學生明確畢業設計(論文)的具體任務和要求。

教務處實踐科

2016年11月9日

碩士生論文致謝範文一

行文至此,意味著我的碩士生涯已至謝幕時刻。回首九年多的江大生活,百感交集,苦辣酸甜集結於心頭,但心中充盈最多的仍是感激。

首先感謝我的導師鍾芳教授對我生活和學業上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鍾老師品德高尚、待人和善、治學嚴謹、學識淵博,在我五年多的博士學習期間,她不僅傳授了我做學問的技巧,還傳授了我做人的准則,這些必將讓我受益終身。在課題進行過程中,鍾老師耐心聽取我們的階段匯報,及時提出修訂方案,保證了課題的順利進行。值此課題完結之時,再次向鍾老師致以我最真誠的謝意。感謝李玥副教授,徐菲菲老師和關天琴老師對我平時實驗和生活給予的關心和照顧。此外,感謝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朱松老師和食品加工與配料中心的於沛沛老師在實驗過程中給予的關心和幫助。

感謝安徽中煙工業公司技術中心舒俊生主任、徐迎波主任和王程輝主任對我實驗提供的幫助,感謝徐志強師兄對我實驗的指導和生活的關心,感謝分析檢測室的田振峰、陳開波、汪華、朱青林、謝映松、周順、葛少林、胡永華等對我實驗和生活的關心與幫助。

感謝山東瑞博斯煙草有限公司的薛長森總經理、孫偉經理、田海龍主任、李剛、李曉華和李玲在我實驗過程中提供的支持和幫助。

感謝煙草課題組的孫偉峰師姐、殷春燕師姐和周志磊師兄,在安徽中煙工業公司技術中心一起學習一起實驗的日子讓我終身難忘。感謝實驗室所有的兄弟姐妹帶給我的幫助和鼓勵,他們是:梁蓉、祁靜、劉治濤、欒宏飛、徐勝男、魏冬、張超、易江、王海洋、許智婷、馮兆欣、吳佳、付婷婷、劉歡、張明秀、呂淑一、馬菲菲、劉小楠、李超、常玉梅、夏熠珣、王浩、劉飛,虞健、程雯麗、彭田慧、王慶衛、林全全、陳雪梅、陳翰、汪嬌玲、桂莎莎、姚佩毓、袁玲、雍曉磊、常冰玉、王芳、李盧娟、於哲、陳羚、王一涵、Kingsley、Zehadi 等。

感謝讀博期間陪伴我一起奮斗的戰友們,他們是閆博文、唐鑫、翟齊嘯,你們讓我在讀博期間充滿了開心與快樂。感謝家人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感謝父母對我的支持,感謝哥哥、嫂子、妹妹對家庭責任的承擔,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安安心心順利畢業。

感謝所有關心幫助過我的人,祝你們一切順利,幸福美滿!

碩士生論文致謝範文二

時光荏苒,我的碩士生涯已接進尾聲。這幾年的時光既漫長又短暫,其中充滿了酸甜苦辣,更有收獲和成長。幾年來,感謝陪我一起度過美好時光的每位尊敬的老師和親愛的`同學,正是你們的幫助,我才能克服困難,正是你們的指導,我才能解決疑惑,直到學業的順利完成。

本人的學位論文是在我的恩師童群義教授的殷切關懷和耐心指導下進行並完成的,衷心感謝我的恩師對我的淳淳教誨和悉心關懷。從課題的選擇、項目的實施,直至論文的最終完成,童教授都始終給予我耐心的指導和支持,我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凝聚著恩師的汗水和心血。恩師開闊的視野、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在此謹向童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感謝實驗室的師弟師妹們與我一道分享他們青春的快樂!在此還要對實驗室所有師兄弟姐妹們在平時開展相關工作中的支持和幫助一並表示感謝。感謝我的夥伴們崔竹梅、胡新潔、彭英雲、馮再平、李娟等,在實驗過程和論文寫作過程中提供的熱心幫助!無論在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季,他們不辭勞苦地為我提供無私的幫助,沒有他們的幫助就沒有這篇論文的順利完成。

感謝江南大學 10 級碩士班的全體同學陪我一起走過這段人生難忘的歷程!

感謝合肥師范學院的領導給我提供的機會。我會更加珍惜教師的崗位,也更加清醒地意識到必須做終生學習型的人。感謝我的家人常年對我的支持和理解!他們是最愛我的人,也是我虧欠最多的人,他們默默的奉獻是我求學四年來的支持和動力。

最後,我要向百忙之中參與審閱、評議本論文各位老師、向參與本人論文答辯的各位老師表示由衷的感謝!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值得好好珍惜,這段美好歲月,因為有你們的關心和幫助,我很幸福。我會更加勤奮學習、認真研究,我會努力做得更好,我想這也是我能給你們的最好的回報吧。把最美好的祝福獻給你們,願永遠健康、快樂!

;

Ⅳ 2021本科生醫學畢業論文題目

醫學研究廣博深繁,醫學論文自然也就深奧廣達。所以,擬定醫學論文題目要精心琢磨,表意精確。下面我給大家帶來2021本科生醫學 畢業 論文題目有哪些,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本科生醫學論文題目

1、臨床醫學本科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研究

2、以基層就業為導向的醫學本科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的研究

3、青年教師在醫學院校本科生導師制中的作用

4、醫學本科生對《醫學科研設計》課程的認識及需求分析

5、軍校醫學本科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6、本科生《醫學免疫學》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的初步探討

7、醫學本科生在學期間發表科研論文的調查分析

8、江蘇省醫學本科生面向基層就業意願研究

9、雲南醫學本科生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

10、醫學本科生對臨床專業課雙語教學的理解和要求

11、醫學本科生與專科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12、醫學院校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

13、普通高等醫學院校本科生導師制初探

14、醫學專業本科生就業 市場調查 與分析——以廣東省為例

15、科研實驗室開放對培養醫學本科生創新與科研能力的作用初探

16、四川大學醫學本科生擇業意向的調查分析

17、淺談中醫類本科生醫學統計學教學體會

18、PBL教學法在醫學本科生醫學統計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19、醫學本科生積極心理資本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研究

20、少數民族醫學本科生學習適應性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醫學檢驗免疫畢業論文題目

1、基於納米顆粒的分子展示應用於超靈敏檢測

2、SLE患者中幾種新型自身抗體的檢測及其臨床診斷價值的探討

3、多肽酶檢測和細胞表面熒游標記的新 方法 研究

4、區域檢驗服務協同平台的設計與實現

5、膠體金噴膜儀的設計與開發

6、重慶市鄉鎮衛生院醫療資源的調查研究

7、基於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鉛納米顆粒的熒光生物感測器研究

8、產氣莢膜梭菌α毒素快速診斷金標試紙條的研製及初步應用

9、納米粒子免疫層析法在檢測異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應用

10、現代醫院檢驗科模塊化設計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膠體金免疫層析法血清快速測定的性能評估

13、基於微型壓電與光譜生化分析系統的POCT新技術研究

14、長江三角洲地區犬貓皮膚真菌病調查及體外葯敏試驗

15、我國醫學檢驗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16、基於電化學分子信標基因感測技術的HIV-1核酸檢測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試劑的研製

18、乙肝快速分析儀的研究與開發

19、阿托伐他汀對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關炎症因子與動脈粥樣硬化關系的建模分析

20、綜合性醫院醫學檢驗資源優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動多功能免疫檢驗過程關鍵問題的優化研究

22、HMGB1通過NF-κB激活TGF-β1誘導特發性肺纖維化發病機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動力學分析

24、現代綜合醫院檢驗中心空間設計研究

25、大型公立醫院創建醫學獨立實驗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壓病證型與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關性研究

27、醫用臭氧與α-干擾素對照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網織血小板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臨床應用

29、G公司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服務營銷策略研究

30、臨床毛細管電泳的研究

31、基於光電檢測與信息處理技術的納米金免疫層析試條定量測試的研究

32、貧鈾長期作用後的吸收分布特點及其主要蓄積器官的損傷效應研究

33、基於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晶元系統的研究

34、hr HPV、L1殼蛋白、p16蛋白與宮頸病變的關系及診斷價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預後

36、國產化學發光法診斷系統檢測乙肝表面抗原的評價

37、蛋白A-藻藍蛋白β亞基雙功能蛋白的性質及其在免疫檢測中的應用

38、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驗開展現狀及檢驗項目合理化設置研究

39、__醫學檢驗集團發展戰略研究

口腔醫學畢業論文題目

1、伴有或不伴有下頜偏斜的骨性Ⅲ類成人患者顳下頜關節形態和位置的CBCT研究

2、口腔錐形束CT對下頜牙 種植 位點線性測量精度的實驗研究

3、牙齦卟啉單胞菌感染牙周膜成纖維細胞的體外實驗研究

4、無牙頜種植修復臨床回顧性研究及無牙頜種植固定修復咬合初步分析

5、產前暴露於納米氧化鋅對大鼠子代腦發育及成年期行為學特性的影響

6、我國入選PubMed資料庫的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計量學分析

7、電針治療對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大鼠TNF-α、IL-1β影響的研究

8、8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外科治療的回顧和分析

9、口腔黏膜潛在惡性疾患的臨床診治新觀點

10、翼外肌在髁突矢狀骨折癒合中對髁突應力分布作用的三維有限元研究

11、T-Scan應用於牙根縱裂患者咬合特徵分析的初步研究

12、正畸治療對不同類型錯(牙合)畸形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質量的影響

13、成人正頜手術前後的心理特徵及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

14、不同牙面處理方法對窩溝封閉劑微滲漏的影響

15、自鎖托槽矯治器與直絲弓托槽矯治器排齊牙列的對比研究

16、構建3D列印牙齒模型及其形態模擬性研究

17、錐形束CT對下頜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態的研究

18、F大學口腔醫學博士學位論文內容和質量研究

19、口腔醫學專業人文素質 教育 現狀調查及課程教學發展策略

20、口腔醫學本科畢業考核中多站式考試的設計及效果評價研究

21、血鏈球菌細菌素對光滑念珠菌力學性質的影響

22、乳牙根中1/3折保守治療的應用研究

23、牙髓切斷術與牙髓摘除術在深齲露髓乳磨牙臨床治療中的對比研究

24、整合牙頜模型三維重構及其應用研究

25、江西省口腔醫療服務能力調查分析

26、玻璃纖維樁不同粘接方法粘接強度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

27、牙與固定修復體的動力學研究--振動分析和疲勞測試

28、口腔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系列課程綜合改革研究

29、氣電紡蠶絲蛋白納米纖維的制備與組織工程研究

30、張應力誘導大鼠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骨向分化的實驗研究

31、可摘局部義齒支架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作的初步研究

32、磁性附著體靜磁場對人牙齦成纖維細胞和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生物學效應的基礎研究

33、等離子浸沒注入和多弧離子鍍對純鈦及鈦合金錶面改性的基礎研究

34、口腔衛生服務現況評價與口腔衛生人力預測研究

35、自製鑄鈦包埋材料鑄造工藝與鑄鈦修復體鑄造精度的研究

36、口腔修復學教學及臨床三維多媒體平台的建立

37、應用激光快速成形技術製作全口義齒鈦基托的實驗研究

38、納米羥基磷灰石復合改性材料的制備及其抗齲性能研究

39、髁突在咬合載荷作用下的應力效應

40、磨牙烤瓷熔附金屬全冠的有限元分析


2021本科生醫學畢業論文題目相關 文章 :

★ 2021醫學類論文的題目有哪些

★ 2021醫學類論文題目推薦

★ 醫學專業論文選題與題目

★ 醫學專業的畢業論文題目有哪些

★ 2021教育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 醫學專業的論文題目參考

大學生論文題目大全2021

★ 優秀論文題目大全2021

★ 醫學專業的論文題目有哪些

★ 2021通信專業畢業生論文題目

Ⅵ 畢業論文範文2000字格式模板

認真寫好一篇論文,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會有更好地理解。這是我為大家整理的 畢業 論文2000字 範文 ,僅供參考!

畢業論文2000字範文篇一:《分析對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的思考》
摘要:本文針對會計政策選擇的概念、遵守的原則、改革的思路進行認真的理論闡述,指出會計政策選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會計政策選擇;會計核算體系;思考

一、會計政策選擇概述

國際會計准則將會計政策定義為“在編制會計 報告 時,管理人員所採用的原則、基礎、法規和程序。但在使用中需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選用最能恰當地表明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政策。”而我國《企業會計准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規定:“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採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 方法 。”

(一)會計政策選擇的概念

會計政策選擇是會計主體一種有目的的、在會計政策中進行挑選的行為,它既包括某項經濟業務事項初次發生時的初始會計政策選擇,也包括由於客觀環境的變化而變更原會計政策,即對以往選定的會計政策進行調整。因此,會計政策的選擇是一種行為、一個動態的過程,貫穿於企業從會計確認到計量、記錄、報告諸環節構成的整個會計過程。同時,會計准則中的真空地帶——即沒有規定的一些超前、特殊的經濟業務如何進行會計處理之處,也屬於會計政策的選擇范圍,此時企業擁有完全的選擇權。企業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會產生不同的會計信息,將導致企業各個關系集團之間不同的利益分配結果和決策行為,進而影響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和結果。因此,企業各相關利益集團都很重視和關注會計政策的制定和選擇問題。

(二)會計政策選擇產生的原因分析

1.會計政策選擇會產生一定的經濟後果。所謂經濟後果,是指不論有效證券市場理論的含義影響如何,會計政策的選擇會影響公司的價值。從本質上說,經濟後果就是認為企業的會計政策及其變化是有影響的,雖然可能不影響企業現金流量,但卻能影響企業的價值及其股票價格。會計規范制在制定準則或規章時,要考慮制定會計規范的成本;會計規范使用者要考慮會計政策的選擇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因此,會計規范是規范制定者和各利益集團相互斗爭、相互妥協的產物;是在相互平衡妥協的基礎上暫被利益各方認同的准則。

2.會計准則的不完全性。會計准則作為一種合約,它的制定並不是純技術性的,而是各利益相關方相互間多次博弈的結果,在不斷地博弈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均衡,從而不斷完善修訂准則。因此,會計准則是一種不完全的合約,這就為企業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提供了可能性。在實踐中常常會出現企業的會計處理“無法可依”的現象,這也為會計政策選擇提供了空間。

二、會計政策選擇遵循的原則

(一)合法性原則

在我國,會計政策一般是國家或政府為規范會計運行,對其運行的原則、程序和方法所做出的制度安排。從而達到在社會各個主體之間合理地調節和分配社會收益,實現社會和諧的目標。因此,所有政策的選擇必須遵循國家的意志,各個會計主體必須嚴格地遵循宏觀會計政策的原則和程序,做出符合其規范的選擇,不能超越國家規范而濫用會計政策。

(二)公允性原則

企業自主權的擴大和會計准則的不完善,給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提供了很大的發揮空間。我們一定要注意利益協調而不是損人利己。

(三)一貫性原則

為了使企業的會計信息具有可比性,企業選用的會計政策前後各期應該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但是,也要靈活理解和運用,如果已經選用的會計政策使其提供的會計信息就應該從經濟環境和自身經營情況出發,重新選擇最能恰當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政策。

(四)成本效益原則

任何選擇都是有成本的,企業在選擇會計政策時應權衡操作及提供會計信息的成本與效益。在考慮自身經營特點和基本會計信息質量得到保證的基礎上,企業應選擇便於理解和實施的會計政策,並盡可能地降低操作成本。

(五)謹慎性原則

企業在選擇會計政策時不應該抱有投機心理,而應採納謹慎的態度,合理的核算企業的或有事項,不高估資產和收益,也不低估負債和費用,從而盡可能的降低企業風險和經濟業務的不確定性。

參考文獻:

[1]劉叔申,王林。論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企業會計政策[J].會計研究,1996,9.

[2]李姝。基於公司治理的會計政策選擇[J].會計研究,2003,7.

[3]徐維蘭。我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狀況的分析[J].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
畢業論文2000字範文篇二:《護理畢業論文範文》
論文摘要: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心理護理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已得到普遍認可並廣泛應用於臨床護理實踐。心理護理作為現代護理模式的重要組成,應貫徹臨床護理全過程,遍及護理實踐的每一個角落。做好心理護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導。

論文關鍵詞:心理護理 育齡婦女 語言

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傳遞最強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直接地及時地交流信息,溝通情感。但有時不恰當的語言表達,往往會產生誤導,產生適得其反的作用。為了減輕緊張、焦慮情緒,在手術等候期間,患者可以藉助優美、流暢的輕音樂,得到適當調整和放鬆。整個手術過程中患者有任何不適或需要,可隨時向巡迴護士提出。掌握交流技巧,碰到患者提出的問題無法及時正確回答,有時解釋不當,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另有的護士則不善言辭,與育齡婦女交談時總覺得無話可說。為了使大家掌握交流技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平時晨會抓緊各方面知識訓練,模擬心理問題,尋找最佳語言表達方式。掌握交流技巧,取得信任。在不斷實踐基礎上,不斷完善。

常年以來,心理護理問題在我們指導站非常普遍而且十分突出,應引起醫務人員、育齡婦女、家屬、親友和社會的足夠關注。正確對待和認真解決心理問題,並嘗試從各自的角度,調動育齡婦女的積極心理因素,防止不良心理反應的發生,營造和諧的診療心理環境,向有利於康復的方向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和睦家庭、共享健康快樂的美好人生貢獻愛心和力量。育齡婦女到我們指導站,我們護理人員應當做到熱情地接診,親切而又耐心地詢問,悉心體貼關懷周到,建立良好的關系,使育齡婦女感到醫護人員可信,醫護人員可以讓她們信任和放心,同時對育齡婦女來說又是在精神上得到支持、鼓舞和依靠的力量,使育齡婦女感到放心,從而獲得安全感。

計劃生育四項手術後遺症患者隨著病情變化,有時高興、有時悲傷、有時滿意、有時失望;緊張、焦慮、憂愁、憤懣、急躁、煩悶等消極情緒也經常出現。有些後遺症患者,由於長期的疾病折磨,人的性格也會發生變化,比如以往那種興高采烈、生機勃勃的形象不見了,代之以動作遲緩、情感脆弱、謹小慎微、被動依賴、敏感多疑,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等表現。這些後遺症患者會過分關注自己的機體感受,過分計較病情變化,一旦受到消極暗示,就迅速出現抑鬱心境,有時還可產生悲觀厭世之感。為了減少四項手術後遺症,我們護士必須做到態度和藹、語言親切、醫療操作技術要嫻熟、工作作風要嚴謹,使她們取得對我們的信賴。在日常護理中,要加強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給予她們更多的安慰和鼓勵,使她們在良好的心理配合下,接受手術。另外,幽雅的環境、舒適的治療條件,也能減少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感覺。因此,為她們創造一個和諧、舒適、安全、安靜的環境就顯得非常必要。

1 四項手術、術前的心理與心理護理

無論手術何等重要,也不論手術大小,對育齡婦女都是較強的緊張刺激。如果意識到了這種緊張刺激,就會通過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增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有的臨上手術台時還可出現四肢發涼、發抖、意識域狹窄,對手術環境和器械等異常敏感,甚至出現病理心理活動(如:心情緊張就有可能出現人流綜合征)。

因此,術前的心理護理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為此應當進行術前心理咨詢。咨詢應由專業的醫生和護士進行,耐心聽取患者的意見和要求,向家屬詳細說明手術經過,闡明絕育手術是很小的手術,尤其要對手術的安全性做好充分的說明,決不能向患者強調什麼千分之一的危險性。專業性和權威性的咨詢對患者獲得安全感極為重要,還要依據不同的育齡婦女用恰當的語言交代術中必須承受的痛苦。輸卵管結扎術是在局麻下做的下腹部手術,就應告訴育齡婦女術中牽拉臟器時會感到不適和疼痛,屆時應有思想准備,並行深呼吸,努力放鬆,可以減輕疼痛等。另據研究報道,術前焦慮程度對手術效果及預後恢復的快慢也有很大的影響。資料表明:有輕度焦慮者,效果較好;嚴重焦慮者,預後不佳;而無焦慮者,效果往往更差。這是因為,無焦慮的患者由於對醫生或手術過度依賴,過分放心,對生理上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應有的心理准備。另有手術的環境和氣氛也極為重要,所以手術室一定要整齊清潔,床單無血跡、手術器械要掩蔽。一個手術室內最好只擺一張手術台,不宜幾個手術台並排擺列,以免產生消極暗示。手術室醫生和護士的舉止言談也十分重要,因為他們一進手術室就失去了對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醫生和護士掌握了。所以,醫生和護士都應端莊大方、態度和藹、言語親切、使患者產生安全感。術中醫生、護士都應時刻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如患者心理過度緊張時應及時給予安慰。器械護士必須手疾眼快地配合手術,醫生之間要全神貫注、緊密合作,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手術室內不應閑談嬉笑,也不要竊竊私語,應盡量減少、減輕手術器械的碰擊聲,避免給患者的一切不良刺激。在術中一旦發現病情變化或發生意外,醫護人員要沉著冷靜,不可驚惶失措,以免給育齡婦女造成恐怖和緊張[1,2]。

2 四項手術、術後的心理與心理護理

育齡婦女經過手術,這時她們渴望知道自己的真實情況和手術效果。醫生護士應以親切和藹的語言及時告知手術效果,進行安慰和鼓勵,告訴她們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只要忍受幾天痛苦,在正確的醫療護理下,很快就能恢復健康了。這時可能產生新的疑慮,怕傷口裂開,發生意外(因為現在的輸卵管結扎手術外層皮膚不縫合)。這時就要告知如何適當進行活動、注意事項及健康指導,讓她們聽喜歡的音樂等。同時醫生和護士應當傳達有利的信息,給予鼓勵和支持。

幫助育齡婦女克服抑鬱反應。個別育齡婦女術後平靜下來之後,會出現一些抑鬱反應,主要表現有:不願說話、不願活動、食慾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狀況。患者的這種心理狀態如不及時地排解和調整,必將影響其及時下床活動,而不能盡早下床活動將會影響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及消化系統等功能,容易產生營養不良、靜脈血栓或繼發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幫助這些育齡婦女解決抑鬱情緒。要准確地分析其性格、氣質和心理特點,注意她們不多的言語涵義,主動關心和體貼她們,總之,使她們意識到既然已順利手術,就要爭取早日恢復健康。

3 體會

為了減少四項手術後遺症,我們護士要嚴格遵守診療和護理操作規程,還應根據不同服務對象應用不同的心理療法,積極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常言道“言為心聲”,語言是人與人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作為護理人員,應該充分利用語言,把一片愛心傳遞給育齡婦女,根據其心理問題逐一認真、正確的解釋指導,從而獲得理解和信任,解除或減輕術前焦慮情緒,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充分體現“一切以育齡婦女為中心”的工作宗旨,符合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現代醫學模式的需要。通過我們的努力餘杭區四項後遺症患者逐年減少,3年(2006、2007、2008年)未增加一例。

參考文獻

1 李 小寒 ,尚少梅.基礎護理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2 周郁秋.護理心理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畢業論文2000字範文篇三:《試析知識經濟時代下的 人力資源管理 》
長期以來我國對人才的重視相對缺乏,沒有養成良好的人力資本意識,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的人力資源管理面臨諸多挑戰。知識經濟又稱人才經濟,因人才是知識的重要載體,加強對人才的合理開發與利用至關重要,為此應將人力資源管理提升到戰略高度,注重對人才的培養、選撥、管理,改變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注重創新發展。

一、知識經濟與人力資源概述

(一)知識經濟

對於知識的概念並不陌生,主要是指認知與技能,是人類通過學習與實踐所形成的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活動中知識的地位逐漸提升,而這種知識占據主導地位的現象則被人們稱之為知識經濟。伴隨科技水平的突飛猛進,以科技為核心的知識經濟形態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的主流形式,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成為事實。

(二)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是勞動者具備的能力與素質的總和,其中能力是基礎性資源,包含勞動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所發揮出來的體力與智力,將會對經濟活動帶來重大的推動作用;素質則是交易性資源,其包含的內容較多,涉及到勞動者的信譽、道德、社會關系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會具有良好的信譽與社會關系,並且職業道德水平較高。人力資源管理就是對基礎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對交易性資源進行提升的過程,通過管理活動使勞動者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幫助組織更早的實現發展目標。

二、人力資源管理在知識經濟時代下面臨的挑戰

(一)高新技術日新月異

科技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基於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高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各種信息化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溝通並非只有面對面交流這一種形式,如何適應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追趕技術進步已成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大挑戰。利用高新技術產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加便捷,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更加高效,極大的提高了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率。

(二)知識全球化增大了競爭壓力

近幾年來,全球化日漸突出致使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相關研究表明,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組織擁有的“知識”越多,所具有的競爭優勢就越大,就越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人力資源是知識資本的重要體現,知識全球化要求對人力資源管理進行創新,只有創新經營方式與管理模式,才能保證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促使“知識”、“人才”創造更多的價值。

(三)優秀人才紛紛走向國際

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優秀人才在組織中有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將直接關繫到組織的綜合實力,然而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經濟水平相對偏低,很多優秀人才紛紛走向國際舞台試圖發揮自身價值,這就造成國內人才稀缺。如何發掘並挽留人才成為當前人力資源管理中面臨的重大挑戰,管理者需要創新人才招納機制,同時完善激勵制度等,為人才的留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人才的高素質要求

知識經濟時代下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基礎知識結構上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學科知識,還要對其他多種知識有所涉獵,比如經濟、法律、管理等科學;在能力素質上,既要有著較高的心理素質,具有堅強的意志與永不言敗的決心,同時隨機應變能力要強,在信息量與日俱增的時代保持敏銳的感知力;除此之外,優秀的人才會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重視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能,並面對競爭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知識經濟時代下優秀人才判定標準的提高,將增大人力資源管理難度,在招人、留人、用人、管理人等諸多環節提升工作難度。

三、人力資源管理在知識經濟時代下的創新發展建議

(一)管理意識中體現“以人為本”

知識的主要承載者是人,因此應以“人”為中心,注重對人才的發掘、培養、利用,學會在管理中尊重人才。在知識經濟時代中,組織要充分利用知識對人才進行合理配置,在生產經營與決策制定等過程應重視人才,通過對人力資源的配置與監督,調動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在管理中應重視人才的需求,為人才提供培訓、學習的機會,滿足其基本的技能需求;領導需要加強對人才的關心,通過巡視與基層勞動者進行交流,做到關心鼓勵員工,及時掌握員工的心理需求,並根據員工業績制定相應的獎懲。“以人為本”的管理意識將利用人才的招聘與留用,尤其是在物質生活水平得以滿足的新時期,人們對心理需求的關注大於薪酬與獎金,尊重、關心、激勵必將成為人才管理的重要法寶。

(二)組織結構朝扁平化發展

我國傳統的組織管理模式採用的是多層次結構,被人們形象的比喻為“金字塔”型,組織決策通過最高層逐漸向下級滲透,因為組織結構層次過多,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往往出現較多的阻礙。當前,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組織中被廣泛運用,各部門之間信息傳遞十分便捷,這也決定傳統管理形式必將改變,扁平化組織結構已成為必然。所謂扁平化組織結構,主要是指從決策層到最低層組織層次減少,組織普通員工可就全局問題進行諫言,通過團隊合作與新型共享發揮人才作用的結構形式。組織結構的朝扁平化有利於人才更好的發揮其能動作用,管理效果更加顯著。

(三)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傳統的管理模式更加註重監督與控制,具有的上下等級十分明確,上級下達任務,管理者對人才盡心監督,勞動者按照規定的模式進行勞作。該種管理模式不存在尊重與平等,將人力資源同其他物質資源一同對待,極大的限制了勞動者才能的發揮,打擊了員工的積極性。為此在知識經濟時代應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為員工提供一個施展才能的平台,以柔性化的管理方式激勵員工積極參與到組織發展之中,由領導者實施指導作用,管理者採用先進技術對人才需求進行分析,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促進人才潛能的發揮。

(四)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人才的留用離不開激勵機制的作用,只有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實際的工作中更具創造力,要想健全激勵機制應從多方面入手:第一,改善組織的工作環境,工作環境是否舒適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是否能夠留住人才,只有將組織環境加以改善,為員工提供合理的薪酬與福利,才能增加人才留用的概率。第二,獎懲制度的制定。具體明確的獎懲制度可對組織成員進行行為規范,為組織員工考核提供主要依據,使其感受到組織的公平公正,從而提升員工對組織的認同。第三,做好溝通與交流工作。溝通與交流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良好的溝通會引導員工與組織發展相融合,員工作出個人行為時會充分考慮組織利益,同時也能夠及時獲知員工的需求,盡可能滿足組織成員物質與心理多方面的需求。

(五)加強組織 文化 建設培養團隊精神

作為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組織文化會對組織的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長期的積累,組織成員會對文化價值產生認同,為此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應將組織文化作為一項重點內容,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只有組織員工對文化價值形成認同,才能提升自己的歸屬意識,在實際的工作中將組織發展與個人利益結合在一起。與此同時,知識經濟時代注重合同探究,組織成員個人的力量必將有限,應加強對團隊精神的培養,促進員工之間的信任程度,通過協作創新共同完成經濟活動。

四、結語

綜上所述,科技知識高度發展的新形態下,組織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成為關鍵所在,然而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的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挑戰也相應的增加,比如說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知識全球化、優秀人才紛紛走向國際、人才的高素質要求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力資源管理的難度。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組織應從多方面進行創新,增強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率,當前較為有效的創新 措施 有管理意識中體現“以人為本”、組織結構朝扁平化發展、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加強組織文化建設培養團隊精神等等。

猜你喜歡:

1. 畢業論文指導教師評語

2. 2017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3. 網路專業畢業論文5000字左右

4. 本科畢業論文範本

5. 畢業論文優秀範文

6. 畢業論文承諾書範文

Ⅶ 什麼是平土木

楊平,男,1964年8月生,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兼省級土木工程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岩土與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長,是江蘇省教學名師,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選對象、省「青藍工程「中輕年學術帶頭人,江蘇省首屆傑出岩土工程師,主持和參與了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部、省級及橫向科研項目60多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次、廳級二等獎2次,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次,主持省級精品課程1門,在國家級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89篇,其中18篇論文獲省級優秀論文二、三等獎或被SCI、EI、ISTP收錄,主編和副主編出版規劃教材5部,其中獲省級獎2部。2003年曾赴俄羅斯沃羅涅日建築工程大學和沃羅涅日林業工程大學進行短期學術交流與訪問,2005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
社會兼職

國際土力學與岩土工程學會(ISSMGE)TC17(地基處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多國岩土工程災害與修復委員會成員,江蘇省岩土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工程安全與防護分會常務理事、環境岩土工程分會理事,華東基礎力學與工程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土木建築學會理事,江蘇省土木建築學會工程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土木工程教育工作委員會江蘇分會委員,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力學、土建類委員,江蘇省注冊咨詢專家,江蘇省土木建築學會地基基礎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地震學會理事、南京林業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機械工業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建築類教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京林業大學學報」編委,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森林工程」編委。

研究方向:
環境岩土與地下工程、路基工程及地基處理、工程項目管理。

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獲獎情況

1. 「第五屆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09

2. 「基於創新和應用能力培養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1),2009

3. "凍結壁強度及其參數研究",能源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負責人,1992

4. 「南京地鐵凍融土物理力學性能及人工凍結關鍵技術研究」,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技術負責人,2006

5. 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2004;

6.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2004;

7. 「土力學」 課程獲江蘇省省極精品課程,負責人,2008

8. 主編出版的《土力學》教材獲第二屆全國林業教育學會優秀教材獎,2008;

9. 副主編出版《建設法規》獲第六屆全國高校出版社優秀暢銷書二等獎,2004;

10. 「井塔箱基開裂機理及治理技術」,獲安徽淮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

11. 指導的2007屆研究生朱逢斌論文獲江蘇省優秀碩士論文,2008;

12. 指導本科生(何文龍)獲江蘇省優秀本科畢業論文二等獎,2004

13. 指導本科生(吳偉揚)獲江蘇省優秀本科畢業論文二等獎,2005

14. 指導的2007屆研究生朱逢斌獲江蘇省土木工程優秀畢業研究生,2007

15. 指導的2008屆研究生孫洪岩獲江蘇省土木工程優秀畢業研究生,2008

16. 指導的2009屆研究生胡俊獲江蘇省土木工程優秀畢業研究生,2009

17. 獲江蘇省首屆傑出岩土工程師,2009

主要科研成果

1. 凍結壁強度及其參數的研究,國家攻關(75120404)部級鑒定,國際先進水平、部分國際領先,獲能源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負責人;

2. 南京地鐵凍融土物理力學性能及人工凍結關鍵技術研究,南京地下鐵道有限責任公司項目(D1-XY01-2100-0206),江蘇省科技廳鑒定,國際先進水平,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

3. 特殊條件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人工凍結技術研究,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已驗收,主持;

4. 城市軟土地下空間開發引起周圍地表、建築物和構築物變形、沉降的預測理論和控制技術,江蘇省 「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計劃,已驗收,主持;

5. 高流速地下水地層凍結壁形成規律研究,煤炭部科學基金項目(建97),驗收優秀,主持;

6. 凍土爆破機理試驗研究煤炭部基金項目,已驗收,主要參加者;

7. 井塔箱基開裂機理及治理技術煤炭部項目、部級鑒定,國際先進水平,主要參加者;

8. 原狀凍土與擾動凍土力學性能差異性研究,煤炭優秀青年基金項目,驗收,主持;

9. 人工凍土凍脹、融沉特性及其對環境影響的研究,江蘇省高校自然基金(02KJB220002),驗收,主持

10. 深大基坑新型咬合樁支護技術研究及應用,建設廳鑒定,國際先進水平,主持

11. 液壓升降整體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住房與建設部技術規程, 主要參編人

12. 住宅全裝修產業化體系研究,省建設廳鑒定,國內領先水平,主持

主要教學工作:
本科生《土力學》、《基礎工程》,研究生《環境岩土與地下工程專論(專題)》、《高等土力學》, 《城市地下工程》等

主要在研科研及科技服務項目

1.植被根系固坡機理及生態邊坡穩定性研究(200802980005),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09~2011,主持

2.復雜環境下隧道盾構推進對鄰近地下結構的影響與災變控制研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科研項目(2009-K3-2),2009~2011,主持;

3.盾構隧道端頭與聯絡通道加固方式及安全性研究,蘇州市科技局蘇州軌道交通專項課題(ZXJ0802),2008~20010 ,主持;

4.盾構進出洞水平凍結凍土壁解凍方式及解凍規律研究,江蘇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CX09S_015Z),2009~20010,負責指導研究生

5.復雜條件下盾構推進對鄰近樁基的影響研究, 省建工局科研項目(JGJH2009-08) ,2009~2011,主持

6.寧波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二標段聯絡通道工程凍土物理力學性能試驗,上海市政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委託,2009~2010,主持

7.寧波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一標段聯絡通道工程凍土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浙江省工程勘察院委託,2009~2010,主持

8.高淳湖濱路改造工程施工監測, 高淳縣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辦公室委託, 2009~2010,主持

9.臨水高填土路堤加寬加高關鍵技術研究,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委託,2009~2010,主持

10.杭州慶春路過江隧道更換盾尾液氮凍結方案制定和實測研究,中鐵隧道集團委託,2010,主持

11.蘇州軌道交通2號線工程蘇州高速站站基坑監測與咨詢,中交隧道局第五工程公司委託,2009~2010,主持

12 蘇州軌道交通2號線工程同涇公園站基坑監測,上海機施公司委託,2009~2010,主持

13.莞惠城際軌道交通項目GZH-6標盾構井施工監測與咨詢,中鐵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委託,2009~2010,主持

14.淺埋暗挖隧道穿越薄富含水層凍結施工技術研究, 中鐵隧道集團委託, 2009,主持

15.水西門大街紀念館地下過街通道監測,建鄴區建設局委託,2009~2010,主持

16.莞惠城際軌道交通項目GZH-6標明挖段及U型槽基坑施工監測與咨詢,中鐵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委託,2010~2011,主持

近五年具有代表性的論文、論著

1. Ping Yang & Feng-Bin Zhu ,Application of Freezing Method to Recover Tunnel Accident in Complex Stratum of Nanjing Subway,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Mitigation & Rehabilitation , 2005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ISBN 981-256-469-1. ISTP收錄 第一作者

2.Ping Yang, Jie-ming Ke, J.G. Wang, Y.K. Chow and Fen-bin Zhu,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rost heave with coupled water freezing, temperature and stress fields in tunnel excavation, Comput and Geotechnics,2006,33(6-7)EI SCI收錄

3.城市隧道及鄰近地下結構施工相互作用及其影響研究,鐵道建築,2007,NO2,通訊作者

4.小型剛度勁性水泥土牆基坑支護機理模型試驗研究,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7,31(3),第一作者

5.盾構隧道開挖對鄰近樁基影響數值分析,岩土工程學報,2008,NO2,EI收錄,通訊作者

6.Dai Zhaohua, Yang Ping. (2007). 「Evolutional Motivity of Enterprise-level Project Management Mechanism System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truction and Real Estate Management (ICCREM), 21st-22nd August, 2007.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 Bristol, UK.

7.土工格柵增強填石路堤穩定性的作用機理及應用,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8,36(6),通訊作者

8.水壓力對填石路堤穩定性的影響,生態環境,2008,17(2),通訊作者

9.人工凍土融沉特性試驗研究,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8,32(4),通訊作者

10.基於BP人工神經網路的凍土融沉系數預測方法研究,森林工程,2008,24(5),通訊作者

11.地鐵隧道盾構施工參數對地表沉降影響的實測研究,湖南大學學報,2008.35(11),通訊作者

12.GM(1,1)模型在地表沉降預測中的應用,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8.21(4),袁雲輝,通訊作者

13.基於創新和應用能力培養的土力學課程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東南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NO3

14.不同因素對淺表土凍結溫度的影響,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9,33(4),通訊作者

15.城市地鐵隧道對結構物上部樁基的影響,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9,33(4),通訊作者

16.凍融作用對粘土力學性能影響的試驗研究,岩土工程學報,2009,31(11),EI收錄,通訊作者

17.盾構隧道進洞端頭人工凍結加固溫度實測研究, 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 2009,10(6) EI收錄, 第一作者

18.盾構出洞水平凍結解凍溫度場三維有限元分析, 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 2009,10(6) EI收錄,通訊作者

19. 地鐵車站交通疏解鋼便橋數值分析研究,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4),通訊作者

20. 盾構始發端頭化學加固加固范圍及加固工藝研究,鐵道建築,2010,NO2,通訊作者

21. 深基坑復雜條件下施工變形控制及周邊環境監測分析,鐵道建築,2010,NO4,通訊作者

出版教材專著:

1.《建設法規》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副主編,2002 ,2009第二版

2.《土木工程合同管理與索賠》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主編2003.6
3.《土力學》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2005.8 ,主編
4.《工程合同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主編2007.1

5.《土木工程提高型實驗教程》,2009.6,主編

指導在讀研究生(2010年):博士9名,碩士15名,工程碩士10名。

聯系方式:

辦公電話:025-85427768
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通訊地址:江蘇省南京市龍蟠路159號 南京林業大學土木工程院 (210037)
我可以幫助你,你先設置我最佳答案後,我網路Hii教你。

Ⅷ 「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畢業論文評選」英文怎麼翻譯

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抄校本科畢業論文評選:
Jiangsu Province,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graate thesis selection
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畢業設計(論文)評選:
Jiangsu Province, graated from regular schools of higher learning of the specialist design (Thesis) selection

Ⅸ 2017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1000字

形勢的含義和分類、形勢的基本特徵;分析形勢的基本原則;判斷形勢的標准;認識形勢的基本方法。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2017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1000字,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1000字篇1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人們對社會主義價值的性質、構成、標准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人們從主體的需要和客體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如何滿足主體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評價各種物質的、精神的現象及主體的行為對個人、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價值體系中最本質、最具決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撐和影響著所有價值判斷,是對整個人類發展歷史和未來走向的總概括。我們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承擔著推動我國走向世界強國之林的歷史使命,大學生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對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因此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淺談我對當代大學生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引言

大學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承擔著推動我國走向世界強國之林的歷史使命。但隨著社會的轉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目標追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意識之間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問題上趨於急功近利;他們往往只注重專業學習,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的基本常識,也就不能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而遠大的理想。面對這些挑戰,大學生必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正文

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大環境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其價值觀的塑造。在我國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靈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主題、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精髓、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的價值觀,才能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當代自己。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大學生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把握未來方向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和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當代大學生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學習中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趨勢,科學定位人生。

二、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我們只有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才能切實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靈魂、社會主義意識大廈基石的作用。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從身邊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改變我們現在經濟還不發達,科學技術還比較落後,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的現狀。要把握好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個人理想,為社會大理想做貢獻,用個人理想來促進社會大理想。同時,我們既要嚴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帶動周圍的同學朋友一起堅定這一偉大的理想。

三、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使大學生時刻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獲得獨立、贏得尊嚴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創新

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中國走向富強、文明、和諧的力量源泉。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更是要知道如何去愛國,愛國不是要我們在發生中日矛盾時舉著旗幟到處遊行,到處砸人家的豐田汽車;愛國也不是一大幫大學生在新浪網上叫囂著要愛國,卻發現自己的英語四級還沒有過;愛國更不是學校早上升國旗奏國歌的時候,操場上一片嘰嘰喳喳的聲音。我們可以從尊重國旗,尊重國歌做起,來體現我們的愛國之情;我們可以像周恩來那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來表達我們的愛我之情。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們這些時代的接班人來發揚光大。同時,大學生還應該積極主動的去了解社會動態,國際新聞,了解社會的發展方向,積極思考創新,對社會現象提出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四、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只有知榮明恥,明辨善惡美醜,一個人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一個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我們大學生要接受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基本道德規范。把社會主義道德實踐融入大學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陶冶良情操。並且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勇於指證他人的錯誤、不規范行為,為創建良好的社會風氣而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總結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一定要牢記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融入到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以積極的心態和科學的方法,不斷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質和能力,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緊跟時代、勇於創新的精神,為了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奮斗。

2017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1000字篇2

【摘 要】《形勢與政策》課程面對新形勢、新問題,積極探索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從課程管理體制、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價及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開展研究和實踐探索,為形勢與政策教育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實現課程教學的科學化、規范化。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教學;現狀

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史有“識時務者為俊傑”,今應為“適時務者為俊傑”。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最大上限,制約著可選擇度,決定著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 大學生就業,幾乎是每年此時的熱門話題,一直以來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2013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699萬,被一些人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2014年,高校畢業生有727萬,或者只有網路那句老話“沒有最難,只有更難”才能描述這種情況。而事實上,除了727萬這個規模之外,今年的畢業生面臨的挑戰還包括連續幾年飽和的市場以及往屆“剩”下的師兄師姐們。

所以說,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前程無憂發布的《2013典範企業人才招聘狀況報告》顯示,該機構認定的100家“最佳人力資源典範企業”計劃招聘2014年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比2013年下降7.3%。這意味著2014年大學畢業生的求職難度與去年相比還會加劇。

上述報告顯示,100家企業計劃招聘2014屆本科應屆畢業生45577人,面向大學本科以上應屆生的招聘職位主要為技術(產品)研發和銷售。這100家企業是該機構從中國30萬家活躍僱主中評選出的,這些企業平均擁有雇員18700名。因此數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有關人力資源專家分析:這是由於多數行業在2010至2012年期間招募的大學畢業生規模較大,加上全球經濟依然不景氣,諸如IT、機械和汽車等行業的招聘遇冷。

不過報告同時指出,2013年大學實習生的招聘高過2012年17.2%,顯示出企業仍有旺盛的人才需求。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新勞動法對企業用工市場的進一步規范,有的企業貪圖“降低成本”,故意使用實習生,成本低廉而且不用支付“三險一金”等,實習到期,再換一批。

據報道,2月中旬結束的浙江省公務員考試,與往年的節節攀升不同,報名人數大幅下降。2014年浙江省各級機關考試錄用公務員注冊報名人數為27.34萬人。比去年36.34萬人直降9萬。招錄人數比去年小幅減少。不過今年浙江省首次放開了考生的戶籍和生源限制,允許外省籍全日制普通高校2014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報考,這部分考生有一萬多人。

無獨有偶,江蘇招錄公務員報名首日也遇冷,據了解,第一天全省僅18550人報名,725人繳費成功。提交報名人數比去年首日減了約一半,繳費成功人數更是不到去年的四成,出現如此大的落差,近年來還是首次。 那是不是近來公務員頻頻訴苦令考公務員熱降溫呢?

2012年底以來中央連下禁令,整頓風氣,“八項規定”、反對“四風”等,這些旨在重塑公務員形象的規定確實帶來變化。各地甚至國家部委的公務員“吐槽”工資低、升職難等帖子成為網路熱點。這些公務員根據切身經歷所寫的帖子使眾多找工作的大學生對公務員這個職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雖然現在說公務員考試降溫證據還不是非常充分,至少2014就業市場的這些苗頭改變了以往一邊倒地熱捧公務員的狀況。2013年11月,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在北京曾評論中國大學生擠著考公務員的現象,他說,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輕人,都擠著想去做公務員,這是一種嚴重浪費。 他希望看到聰明的年輕人對媽媽說:媽,我去西部、去南部、去北部開公司去了。

就業是民生之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關乎千家萬戶。今年以來,作為推進創業就業工程的重要內容,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頗高的政策措施,數以萬計的高校畢業生從中受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並提出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具體措施,有“結合產業升級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更多用於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健全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提高公務員定向招錄和事業單位優先招聘比例”,

“實行激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整合發展國家和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以及“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把未就業的納入就業見習、技能培訓等就業准備活動之中,對有特殊困難的實行全程就業服務”。自治區黨委九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也提出,要深化社會體制改革,加快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葯衛生等領域改革。

好政策的出台,貴在落實。而我們也要相信政府,能夠積極地落實好這些惠廣大大學畢業生的好政策。

就業是關系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的大事。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如果政府能充分認識到做好就業工作的重要性,認真分析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分析研判,進而採取切實有效的針對性措施,促進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與增加就業的良性互動、促進就業政策與結構調整相結合、促進城鎮化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協調發展、建立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聯動機制,健全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制度、創新扶持創業的體制機制,就能做好就業這一民生之本的工作。

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准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 現在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積極實施大學生科研活動訓練計劃,全國每年都辦“挑戰杯”系列競賽活動,這為我們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能提高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掌握實用器材的性能與使用技巧,使其科學思維得到系統的訓練; 在開展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有艱辛與汗水,也有許多成功的喜悅,經過實踐可以磨煉人的意志,堅定人的信心,激發為科技獻身和不斷提高技能的熱情。

認真做好畢業實踐實習 畢業實踐環節包括去實習單位搜索資料 調查研究和做畢業設計 畢業論文等環節,是大學教學活動的最後一個並且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對學生智力和能力的一次總檢驗和總體訓練。一方面可以培養和鍛煉自學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實際動手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創造思維能力、工作學習的獨立性和主動精神得到加強。

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組成分,承擔著育人的重要職責,它具有凝聚作用、引導作用和作用,它讓大學生通過學習、感悟和理解,從而凈化靈魂、陶冶情操 並完善自己。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既可以做活動的組織者,又可以做活動的參與者,這些對提高我們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以及與人的溝通合作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幾年來,校園內的學生社團活動十分活躍,許多同學根據自己的愛 好與特長,在相關政策的指導下積極組建各類學生社團,它對我們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我們在修完專業的全部課程並獲得規定學分的同時,還可以考取相應的技能等級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以提高和檢驗自己的實踐能力,提高自身的職業競爭能力。主要包括外語、計算機等級考試和專業技能考試(如各種公務員考試、教師資格認證考試、報關員資格考試、會計職稱考試、英語考試、工程造價員、測量員和料實驗員等),考證已經成為提高我們大學生職業競爭力的新途徑。

2017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1000字篇3

如何提高大學生素質一直是一個社會話題,隨著近十幾年來高校連續擴招,大學生群體的急劇增大,大學生中思想道德、知識水平、就業能力等一系列問題不斷凸顯,社會上對大學生是否真正具備高等人才的優秀素質有了很深的擔憂。大學生,作為這個社會上的精英群體,是否禁得起當代社會競爭的驚濤駭浪,是否擔得起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歷史任務?

對於現今大學生素質方面的問題,有很多是普遍一直存在的,或者是大家都知道並且看法比較統一的,比如大學生空有理論實際經驗不足,重視文化知識培養忽視思想品德修養,誠信,倫理,善惡觀念缺失等等。這些都是問題,很嚴重的問題,也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但在這里我想主要談一談近幾年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學生的就業素質問題。

說到大學生就業,可能大多數人都會立馬反應出一個字——難!確實難 ,大部分都難,只有很少一部分對得到的工作滿意的。而究竟難在哪?我想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是知識技能不過關。大學生經歷了煉獄般的高考,一到大學大部人分就放鬆了,吃喝玩樂都是常事,甚至名牌大學也不例外,或者參加太多社團活動,或者談戀愛,或者男生打游戲,女生逛商場,學習遠不如高中時用功。大學課程也是得過且過,勿論精通了,四年本科學到的只是其實並不多。(這也是現在有很多企業招聘寧願要職業技校的學生也不要本科學生的原因,有很多本科生甚至為此把簡歷

改成了大專畢業)這樣的大學生畢業之後,無論專業知識還是職業技能都是不過關的,用人單位當然不敢要。

第二,是工作經驗的不足。這是一個老問題了,似乎也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盡管現在大學都有實習學分要求,也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但學生很多都是陽奉陰違,做做表面工作就混過去了,沒有多大實際改觀。我所接觸的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都曾在實習報告上做過假,雖不是說所有人都如此,但起碼可以說明這種現象確實存在。現在一些用人單位提供就業培訓機會(有些是騙人的),但大多數公司沒有那麼“好心”,也沒那個“耐心”,而毫無工作經驗的應屆本科生往往成為這中間的淘汰者。

第三,對自身定位不明確。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所以仔細說一說。

定位不明確,比較普遍的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很多大學生,尤其是重點大學的學生,大多有些心高氣傲,對未來也是理想地充滿信心。他們往往給自己定下了過高的目標,而在應聘過程中又往往不能如願,“高不成低不就”正是如今重點高校大學畢業生所呈現的突出問題。

另一種是瞎跟風。每個不同時期都會有一些比較熱門的職業,比如80年代搞外貿,90年代下海經商,00年生產鋼筋水泥,05、06年炒房炒股搞金融,07、08年投資、報考公務員,09年„„受自然利益驅使,投身熱門行業本無可厚非。但很多大學生卻是盲目“從熱”,沒有考慮這個行業,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或者受家庭影響,或者

受他人誤導,又或者自己不堪利益、虛名的誘惑,總之他們很多人選擇了也許並不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而失去了原本在其他領域有所建樹的機會。很多大學生看人家出國了,好,我也出國;看人家考公務員了待遇好,好,我也去考;考研,進外企,也都存在著這種跟風現象。對國家來說,拿出大量財力、物力來培養大學生,而現在大學生的個人能力沒有得到其應有的、最充分的發揮,沒有在國家缺少人才的崗位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不能不說這是國家的一種損失,而且是巨大的人才損失。

根據上述所談到的問題,如何來提高大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定位的任務就擺到了眼前。解決這一問題,這需要國家,學校和大學生自身的共同來作用。

對於國家來說,應首先做好宏觀調控,完善各項就業機制,尤其是制定出一些合理的有利於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培訓的政策措施,從大局上做好大學生就業導向工作。

對於各高校來說要加強對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身,正確定位,發揮個人特長。同時,及時提供就業信息,並對將來情勢加以分析,讓學生通過咨詢和指導,對就業趨勢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有利於自身定位和個人長遠發展。

熱點內容
天津師范大學的二本專業 發布:2025-05-03 20:06:42 瀏覽:561
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 發布:2025-05-03 20:02:25 瀏覽:952
大學生被爆 發布:2025-05-03 19:51:47 瀏覽:331
揚輝教授浙江大學 發布:2025-05-03 19:27:13 瀏覽:903
大學宿舍掀鋪 發布:2025-05-03 19:15:41 瀏覽:233
大學生涯規劃書1500字 發布:2025-05-03 19:09:10 瀏覽:431
肯特州立大學理科博士學費 發布:2025-05-03 19:09:02 瀏覽:912
曲阜師范大學外語系79級學生名單 發布:2025-05-03 19:08:17 瀏覽:678
雲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招生要求 發布:2025-05-03 18:58:15 瀏覽:220
本科生江南造船集團待遇 發布:2025-05-03 18:58:14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