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如何跨专业申请博士
❶ 美国的跨学科博士含金量极高
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塔尖”,而美国的跨学科博士更是含金量极高的,那么美国大学是如何培养跨学科博士的呢? 美国博士教育被世界各国奉为“标杆”,为破解单一学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在解决复杂性问题时其知识面过于狭窄这一问题,美国知名大学在诸多前沿领域推行跨学科拔尖博士的培养实践。
美国大学跨学科拔尖博士的培养端赖于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的创设。2010年,美国教育部发布了由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研制的新版高校学科分类目录,学科群是学科分类的首要标准,其中“多学科/交叉学科”被明确列出作为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足见美国教育部对交叉学科发展趋势的把握与重视。该目录中交叉学科共涉及27个具体的学科群,多为涉及学科范围广泛、具有前沿价值的学科群,如认知科学、人机交互研究、国际/全球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交叉学科目录为美国大学创设跨学科学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他们逐步开始设置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以培养拔尖人才,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知名大学均在其列。随后更多的研究型大学纷纷加入设置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之列。跨学科博士教育成为美国大学探索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转向。
美国各大学在培养跨学科博士的过程中,往往结合自身的优势,着重发展某些跨学科领域。各大学的举措既有共性,亦具个性。相较而言,其跨学科拔尖博士培养的共性举措对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尚处于探索期的我国或许更具借鉴意义,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共性举措意味着获得普遍认同的有效措施。归结而言,美国知名大学跨学科拔尖博士培养的共性经验主要有如下几点:
博士生遴选注重跨学科研究志趣
是否具有跨学科学习及研究的志趣是美国大学选拔博士生的首要标准。志趣意指志向和兴趣,两者缺一不可,显然,博士研究生若缺乏两者中的任何一个要素皆难以取得与跨学科拔尖博士相契合的造诣。美国知名大学将跨学科学习与研究的志趣视为博士研究生创造性的原动力。因此,大学在招录研究生时极为重视其跨学科背景、跨学科研究经历等。当然,美国大学在遴选学生时并非一味强调学科跨度越大越好,而是同样要考量学科的相关性,以既有的学科背景能够支撑现时的跨学科研究议题为基本原则。如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学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主要招收曾接受过生物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与分析学、统计学、工程学等相关学科教育的学生。
创新多种学位项目形式
当前,美国大学主要设置了三种形式的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一是直接设置的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这是美国大学开展跨学科博士培养的主要形式。如普渡大学的跨学科生命科学博士学位项目、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医学信息学博士学位项目皆是大学直接设置的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二是设置双专业学位项目,允许博士生修读两个专业,从而间接实现跨学科培养。以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它允许导师和博士生根据研究需要设置双专业博士学位项目,如物理学和工程学科的双专业博士学位项目。究其实质而言,同样是一种跨学科培养博士生的方式;三是设置个性化的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为了提供符合博士研究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育,设置这一学位项目的美国大学数目呈显著增长之势。如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蒙大拿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华盛顿州立大学等设置了个性化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Indivial/Indivialized/Ad Hoc Interdisciplinary Doctoral Program)。这类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讲求的是独特性,每个项目实行个性化的设计,即根据学生的独特兴趣、才能、职业目标而设定。学生需具有明确的复杂性研究议题及目标,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与众不同的涵盖知识广度与学科深度的跨学科教育。
院系之间协同培养跨学科博士
一般而言,大学内部学院的组织架构是基于学科建制而成的,单个学院通常意味着学科的单一性,因而单个学院缺乏培养跨学科博士的学科基础。美国大学内部多采用学院协作的形式,联合设置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或者由一个学院主导,吸纳其他学院的资源开展跨学科博士教育。如普渡大学的跨学科生物医学博士学位项目由兽医学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联合管理;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同样是一个跨学院项目。此外,由于美国大学内部的一些学院是基于学科群建构而成,故其学院本身即具有了多学科的属性,因此其在设置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时通过整合各系之间的资源便可实现。如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科学与工程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由工程学院内部的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化学工程系、航空航天系、原子科学与工程系联合提供。
课程体系重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如前所述,传统的博士培养模式在课程的组织上往往偏重于课程内容的专深,而相对忽视了知识的广度。毋庸置疑,在探究复杂性问题时,博士研究生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支撑,美国大学在设置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时尤其重视提供跨学科课程的开设,以增强跨学科博士所需的宽广知识视阈。如田纳西大学的能源科学与工程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从核心课程、知识广度课程与知识深度课程三个维度构建课程体系。那么美国大学如何开设足以支撑跨学科博士培养的课程呢?途径有二:一是大学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其他院系开设的相关课程,通过修读一定学分的其他院系课程实现跨学科课程/知识的补充;二是直接吸纳合作院系的教师开设所需的跨学科课程,此种方式能更为有效的满足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对跨学科知识的诉求,较第一种途径更具针对性。
师资来源多元且有跨学科素养
组建跨学科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跨学科博士教育的保障。跨学科教师队伍主要涵盖授课教师队伍和导师队伍。美国大学为开设足以满足跨学科博士教育需求的课程会吸纳其他学科的教师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教师招募的范围广泛,既包括校内其他院系的教师,同时亦会拓展引入其他大学的教师开设相应课程。对于跨学科博士学位的导师队伍而言,更加强调导师队伍的跨学科性,因为其博士论文需要多个学科的专家进行指导、评价,每一个博士生都会拥有一个跨学科导师小组对其进行指导,导师组通常以指导委员会的形式存在。此外,参与跨学科博士培养的教师多具有从事跨学科教育的素养,包括知识面及跨学科研究能力,并且其中不乏跨学科前沿研究的专家。
系统化设置跨学科学位教育
美国大学跨学科学位项目的设置不仅局限于研究生层次,甚至在本科层次也设有跨学科学位项目。如哈佛大学的跨学科学位项目涉及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并且其对本科跨学科学位项目同样极为重视。这样一方面有助于为跨学科硕士学位项目、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提供生源储备;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了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辐射范围,有助于塑造具备卓越不凡能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为其以广博的知识思考、解决复杂现实问题提供可能。
❷ 美国留学:研究生可以转专业吗
美国的研究生专业的选择是相当灵活的,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有以下2个特点:
1、美国的研究生重视培养潜力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在招收研究生时,都要专门考查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只有那些在报考专业方面学有所长的考生才可能被录取。相比之下,美国研究生院对专业基础知识似乎并没有那么看重。美国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时均采取通用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培养潜力。譬如,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运用英语语言、数学和逻辑的能力。
2、美国的研究生转专业也容易
由于研究生入学不用考专业,转专业这种现象在美国司空见惯。许多人本科时读的是一个专业,硕士阶段读的是另一个专业,博士阶段读的又是一个专业,那种从一而终,从本科到博士都攻读同一专业的人并不多。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够从不同专业的学习经历中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专长。美国不少大学认为,知识是普遍联系的,不同学科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宽厚的知识基础、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不同学科专业研究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他们在招收研究生时都十分强调专业背景的多元化。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许多研究生课程都为零起点。研究生教材大都图文并茂,浅显易懂,不会使人望而生畏。当然,对于某些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研究生院会安排一些补修课程供学生选修。
那么,是任何的专业都可以互相转吗?当然不是。
转专业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可以转入相关专业的情况
对于大多数理工类的专业来说,能读什么不能读什么美国研究生留学申请者自己都很有数,比如物理、数学这种基础学科,可以转入很多工科类的专业,这里面需要简单说明的是:
第一,跟计算机沾边的一些专业,不知是否因为是新兴专业还是专业本身跨度比较大,基本上理工科的学生都可以去学,而且很多该专业下面的小分类可以提供给中文、英语这样的本科申请者申请,当然一般这种情况下需要补上一些基础课程。
第二,金融工程需要说明一下,这个美国研究生留学专业一般学制一年,是进入投行的一块敲门砖,它虽然有金融二字,可跟本科的金融学关系不大,一般申请这个专业的都是数学、物理、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就算偶尔有金融专业的本科生申请成功,那也是建立在美方教授对这种申请者数学能力充分考察的基础上。
2、可以转入非相关专业的情况
有一些美国研究生留学专业对本科的基础课程要求不严格,比如MBA、一些大学的会计专业、酒店管理、教育、传媒、国际关系和一些社会科学(比如非盈利机构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这些专业基本上可以提供给所有的学士学位的申请者,当然基本的大学成绩,GT成绩等还是需要的。
3、需要补充学分的情况
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在申请的时候,很多大学的研究生专业没有列出适合哪些专业的本科申请者,但是列出了对本科一些基本课程的要求,比如一些工科需要申请者大学物理学习时间为一年等等都是这种。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先进行比较,看看自己本科学了多少课程,是否符合对方大学的要求,一般都会遇到有个别学科没有达到要求的情况,这时候不用气馁,可以跟对方大学联系,通常只要申请人基本符合对方大学的要求,都会被录取,但是需要在修读研究生课程的同时补充所缺课程。
❸ 美国研究生申请能否跨专业申请
可以跨专业申请,可跨相关专业对于大多数理工类的专业来说,能读回什么不能读什么申答请者自己都很有数,比如物理,数学这种基础学科,可以跨入很多工科类的专业,这里面需要简单说明的是:
跟计算机沾边的一些专业,不知是否因为是新兴专业还是专业本身跨度比较大,基本上理工科的学生都可以去学,而且很多该专业下面的小分类可以提供给中文,英语这样的本科申请者申请,当然一般这种情况下需要补一些基础课程。
通常,一些交叉学科比较容易接受跨专业学生。一般来说在自己本学院内跨专业的成功率比跨到其它学院甚至学校的其它专业的成功率高很多。
其一,是学生的本科专业课程对同一学院的其它专业存在一定的交叉基础课,因此比较符合学校的正常录取要求,这就让跨专业比较容易。
其二,本院内跨专业时学生比较容易同想跨专业的系主任沟通,对方也可以从学生导师处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如果导师肯推荐的话对成功跨专业很有帮助。
❹ 本科经济学专业 能转专业去美国读心理学博士吗
只要你能通过考试面试就能。
一.申请材料
申请美国的学校需要的材料分为两种:
1.体现自己成绩的硬背景方面:
(1)语言成绩TOEFL / IELTS
美国研究生申请要求提供托福成绩。对于那些已经参加了IELTS考试的学生,美国也有部分学校接受雅思。极少数的学校不接受雅思成绩。
(2)GRE /GMAT
如
果申请商科专业,比如MBA,金融,会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酒店管理等专业就需要我们参加GMAT考试,这个考试还是相当有难度的哇,除此外,其他专业需要GRE成绩,GRE超大的词汇量要求也苦了不少学生。所以请同学们根据要申请的专业来提前安排考试,并且预留充足的时候来备考。(个别学校可以用
GRE代替GMAT。)
(3)大学成绩单 在读证明/毕业证学位证
成绩单要中英文,并加盖学校公章。若学校评分普遍偏低,学生还可以到学校开具学生排名的相关证明,以此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
2.体现自己课外活动的软背景方面材料:
(1)文书材料包括个人简历,推荐信以及个人陈述。除此之外,申请商科专业的学生还需要提供essay——可以理解为学校的命题作文,essay的数量根据学校而有所不同,一般是2-4篇。当我们不能亲身到美国的时候,文书材料是我们唯一能够向录取委员会展示自己的机会。
(2)存款证明:财力证明资料包括银行开具的存款证明,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国外留学的费用。一般来讲需要30-50万的样子。
二.申请流程
9月-10月
选
校:不仅仅要参考综合排名,也需要参考专业排名。综合排名反应的是学校本科教育总体的实力,并不能具体反映某个专业的实力。比如在EE,UIUC这所学校
是专业排名十分靠前的,拥有众多学术领域内的权威教授,申请难度十分大。如果按照综合排名去选择学校,很可能就错失这所理工科鼎鼎有名的学校。同时建议商科的同学们,选择学校的时候还要额外关注下学校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商业环境。比如身处纽约芝加哥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能够极大丰富我们的经历,同时也给我们很多的商业见识。当然周围很多大型公司的高管也会出现在你的课堂上,成为你的授课老师。这样优势是其他小城市的学校所无法享受的。
11月-1月
认真填写自己选择的学校的表格,为这些大学准备全部文件和材料,并且准备一个大信封,把全部要寄出的资料按顺序放入。那么这些材料就包括前面我所叙述的学生需要准备的包括GPA,GT成绩,还有文书材料,个人陈述,简历,按照学生要求制作的essay.
2月-4月
材
料寄送出去之后 ,就等待的面试通知。有些美国大学在录取之前会给申请人发面试通知,通过电话或视频的方式跟申请人进行沟通。如果有面试的话,学校一般会提前邮件通知申请人。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勤查邮箱不要错过面试时间哦。比较顺利的情况下,一般学生都会拿到好几个录取,这个时候就需要综合的考虑,包括学费, 地理位置,排名,专业方向等等,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
5月-6月
拿到满意的录取下一步当然是办理签证啦,签证需要提交的材料大家可以参考美国大使馆的要求,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要提前预约签证,不要扎堆出国前两个月。
❺ 跨专业申请国外博士容易吗
首先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跨专业申请博士完全可以。关键是你的硕士论文与你申请的Professor的研究方向要match,其次是应该有该方向的论文在本专业的国际性刊物上发表,如能被四大检索系统收录的则更好。这不仅证明你有研究能力,还证明你已经过了英语写作关,能为未来导师写文章。否则那么即使你再优秀他们也不会发offer给你。
你这种情况,唯一可行的办法是直接与导师联系,取得professor首肯后再寄送申请材料。因为你是出去读博士,不是本科/硕士那样靠成绩就可以,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国外教授的欣赏和首肯几乎很难达成愿望。
a)怎么找到导师?直接和你认识的导师或你要转的领域有名气的导师联系。很多导师有基金但并没有决定是否找博士干活,也有可能他从未想过要找一个交叉学科的人来做研究,但看了你的材料觉得有必要向交叉方向拓展而决定招收你。 事实上,大部分OFFER都是这样找来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通过正式渠道申请的现在还在冗长的官僚审查过程当中(这也说明了直接和导师联系是最快捷的方式,而且没有期限限制,可以随时联系,随时走人)。 不要害怕和大导师联系,这至少也是向本专业牛人介绍自己工作的一个机会, 即使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白费力气。 不过最好先搞清楚对方是导师还是学生(有些学生也很牛的),免得人家回信说"You are excellent, and I would be very glad to offer you a position,if I can get my PhD degree and become a professor in a few months." 然后是申请前最好浏览一下这个导师的主页(当然可能之前你已经很了解他的工作了)。
b)第一次联系导师说些什么? 记住用EMAIL(永远):
1) 告诉对方你在找研究生职位(一个句子)。
2) 简单介绍你的主要工作兴趣和经验(最好只有一个句子)。
3) 拍他一句不太肉麻的马屁(其实没有必要)。
4) 告诉对方附件的文件格式(例如PDF)并表示有问题你可以寄打印件或其他格式 。
5) 你的联系方式 。
6) 一定在附件里寄上你的简历,关键的东西要在里面反映,所以要精心准备简历。
关于材料的准备。无非是个人陈述、简历、成绩单、paper这些东西。所有申请材料中两样东西最重要,成绩单和PS。成绩单是死的,PS是活的。趁着在校多修修与攻读方向有关的课程,多看一下相关专业的文章。这对于你的PS写作会很有帮助。
再就是GPA和语言成绩。虽说博士主要看申请人的研究能力,但本科和硕士阶段的GPA仍然是证明你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据我研究,牛校录取平均GPA几乎都在3.8,这是其一;TOEFL考到90~95以上这是其二,GMAT考到650以上这是其三。做到以上三点,再加上“套磁”(这很重要哦~~),跨专业申请应该也不会太难。
至于推荐信,个人觉得不必太过在意,除非你能找到你要去的那个大学名气很响或者与你联系的教授熟悉的人推荐,否则即便是国内的所谓“牛人”人家也不会太当回事,鬼都知道那只不过是形式。只要你搞定了国外教授,有他的首肯比什么推荐都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