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名单 » 中国大学生在美国绑架

中国大学生在美国绑架

发布时间: 2025-01-30 00:24:21

㈠ 章莹颖案二次听证,你觉得她生还几率有多大

我觉得她生还的概率是不大的,因为,外国的环境,安全的环境本来就是让人怀疑的,再加上失联这种可怕的东西,可以说是凶多吉少呀~
而且,我听说美国有那种变态是虐待狂。。美国有线电视警官分析指出,部分心理扭曲凶手的确会在行凶后前往受害人的葬礼,以重温犯罪经过。有些凶手前往与受害者有关的现场是因心中懊悔,但更有凶手前往是为了“欣赏”自己的犯罪后果:“看哪!这些人聚集起来悼念受害者,都是因为我。”所以,在一个有这样变态的环境里,难免是让人不由得怀疑她的生还几率。。。我想也是没有什么生还几率吧~
但是,我再想,那个听说那么牛逼的FBI怎么找一个小女孩都找不到?大家都设想受害者会藏在哪里?湖里?玉米地里?怎么可能找不到呢?毁也会有毁的痕迹吧!中国的今日说法里,十几年后发现的无头女尸都给找到凶手了,找到时凶手都老了也给找到了呀!

但是,关于这个二审,我们也是感到担忧,担忧罪犯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美国法律是这样的,可以交换条件的,因为死刑费用高于终身监禁,所以很多州废除了死刑,现存死刑的州,像这种嫌疑重大但没有确切证据的案件,检方一般会跟嫌犯谈条件,免除其死刑,这样案件也侦破了还为美ZF省下一大笔钱。这就是美国的法律,人人向往的出国留学,镀金,向往的美国。说再多我们也是在中国,我们的舆论影响不了美国的法律,耐心等待吧!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希望还能再挺一挺,不要放过他。

㈡ 女大学生失联主要原因是

女大学生失联事件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当代大学生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命运,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随着男女一律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女大学生越来越成为该校的重要成员。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扩大与速度的提高,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弱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的安全引发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及关注。特别是今年八月成为女大学生失联黑色季,更是引发各界的关注及思考,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失联事件的概述及案例分析,探讨事件背后的原因及相关对策分析。
关键词:女大学生、失联、原因、对策
正文:
“失联”一词最早出现在马航事件中,字面解释为失去联系。而最近,“女大学生失联”这几个关键字成为网上热词。究其缘由是近来频发的女大学生在上学途中与亲友失去联系后被害的事件,如:9月5日消息,四川19岁女大学生返校途中失联;9月4日消息,郑州大四女学生张琳琳到开封上学途中失联遇害;8月28日消息,江苏吴江大二女生高秋曦返校途中失联被抢劫杀害;8月21消息,22岁大学生金某返校途中失联被黑车司机绑架、性囚4天;8月20日消息,重庆邮电大学女生高渝“搭错车”失联被车主杀害诸如此类的事件,每一次都沉重撞击着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们的心灵。
女大学生这个群体,代表的是接受过高水平教育的群体,失联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
一:教育方面:缺乏安全教育
(1) 学校教育:
一方面,学校的安全教育,往往被分数挤开。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中学的政治、历史、生物、化学等文化课都是学生每天必上的课程,除次之外,安全教育课程又剩下多少呢?国务院在2007年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开展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但由于纲要并未明确规定安全教育应占多少课时,所以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安全教育课程往往被基础课占据。据《齐鲁晚报》报道,不少高中生反映安全教育课多是说教,枯燥无味,不太愿意听,造成的结果就是索性成了自习课。学校本该设置的安全课未能发挥其重要作用,造成学生普遍缺乏安全教育。
另一方面,在“唯分是举”的高考大环境下,家长和老师都让孩子、学生一门心思
地扑在题海中,只为求高分,“高分低能”便成为一代代学子的写照。与此同时,学校出于学生的安全考虑,普遍采取封闭式管理,学生与外界的接触机会因此减少。所以当危险真正降临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缺乏处理事件的经验和勇气,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危机处理能力。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学校这个有着师资力量,有着教育资源的场所,并未完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往往在事后,提醒学生应该注意安全,仅仅是简单的提醒,并未系统的进行必要的安全措施,所以学校教育缺乏安全教育是造成现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不高,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也是此次女大学生失联事件背后的原因。
(2) 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是教育重要的一环。女大学生频频失联,与家庭
1/7
教育有什么样的联系呢?首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8月9日失踪的重庆邮电大学女大学生高渝,在上了黑车后还给母亲发了短信,说自己上错了车,但马上到家。高渝的母亲牛女士看到短信后并没有担心,次日上午给女儿打电话才发现女儿已经失联。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大学生的母亲知道女儿上错了车,但没有立刻打电话过去确认女儿的实况,原因何在,就不得而知了。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孩子缺乏危机意识,本就体现着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里人或者说父母亲并未告诉孩子在外的安全问题应该如何保障,有没有提供一些原则必须遵循,如:不能坐黑车,不能晚上一个人外出。不管诸如此类的原则能否落实,最起码这能让孩子在作出选择时能加以考虑,能留多个心眼。而在这个案例中,家长在危急关头再一次失职,让一场本可以挽回的悲剧发生。这就不能不说女大学生失联与家庭教育无关了。

㈢ 震惊,多伦多大学中国留学才子自杀身亡

是的。据了解,杨志辉在多伦多大学攻读药理毒物学(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Specialist Program),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

他2013年毕业于上海中学国际部,同年拿到奖学金考入多伦多大学。

他学习成绩优异,绩点高达3.96(满分4分),原本2017年就要毕业。

从入学到今年3月,杨志辉共获得校级、院系级七项奖学金和荣誉。

就是如此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却忽然在毕业前夕自杀身亡。出国留学就要从名校毕业,怎么会想不开要去自杀?

Snap003.jpg

课业、生活、情感、社交的压力;身在异国他乡没人倾诉都可能是原因。

据了解,多伦多大学有8000名中国留学生。加拿大发生留学生自杀身的案例并非少数;留学出国背后的艰辛,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懂。

多伦多大学学生会副主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的朋友和同学中有一半的人都感到抑郁孤单。焦虑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有一个大三的女孩子,由于学习很吃力又感到孤单,约9个月前服用安眠药企图自杀。幸好自杀前发了微信朋友圈向朋友道别,有人及时看到赶到她家里救了她一命。

很多中国留学生都是独自来到加拿大,食物及文化都不适应,感到很孤单。

由于英文不好,文化差异,学习遇到问题也不知道如何求助。没人帮他们,也不知道要找谁帮忙。不想让父母担心,报喜不报忧,把情绪埋在心底,长久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大多数同学在大学一年级都会出现问题,有的能够融入环境后渐渐好转,不过有的到三、四年级都仍存在。

读书成绩好的学生反而更容易焦虑及抑郁,因为他们对自己要求很高,给予自己很大压力。中国家长往往也给予子女太大压力,而忽略子女对情感的需要。

而且有自杀倾向的学生中,女孩子较多,但真的自杀身亡反而是男孩较多。因为女生更容易说出问题而找到协助;但男生难以表达脆弱,容易轻生。

低龄学生心理问题

除了大学生之外,很多孩子年龄较小就远离父母留学,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很容易带来精神压力,造成各种心理问题:

据《洛杉矶时报》报导,在来美国上高中前,杨玉函(Yuhan Yang,音译)恨不得立刻飞离中国的生活,因为在中国成天就是学习。

然而当杨玉函进入波莫纳私立天主教高中后,头几天她哭了很多次。她的成绩很好,但是直到进了监狱,她才真正学到了美国的"课程"。

她在波莫纳加州女子监所里写信说,

两年前,杨玉函和其他两名中国学生因为欺凌另一名中国高中生而被逮捕,她被控折磨、绑架和袭击等多项重罪。

据受害者陈述,杨玉函等三人将她带到Rowland Heights的一个公园,将她的衣服剥光,用烟头烫她等。而事件的起因却只是一张未付的餐厅账单。

杨玉函现在19岁,她还有9年的刑期。她说,她不想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但她表示,一个人在美国,将她置于一种奇怪的思维模式下。

她觉得自己当时冲动又愚蠢,"我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了"。

全球化和迅速致富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选择将教育和家庭分开。

家长普遍有一种"可以为你做任何事、牺牲一切"的思维,即使要和孩子分开也在所不惜。

每年都有许多像杨玉函一样的中国学生来到美国,梦想获得一个中国无法给予他们的未来。

他们中很多都讨厌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国每年有900万学生要竞争700万个大学入学名额,因此每年都有约100万落榜的学生来到海外读书。

2015年,有30万名这样的学生来到了美国。过去10年,美国高中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从1200人急剧升至5.2万人。

而在这些无父母陪伴的"降落伞孩子"(Parachute)中,大部分小留学生都寄宿在熟人、朋友或从互联网找到的陌生美国人家中,每月支付约1000美元。

他们已经催生出一个巨大的缺乏监管的监护行业,学生的安全和健康主要依靠寄宿家庭的良好意愿。

正在进行相关课题研究的宋教授说,还未成年就远离了熟悉的家和文化,这些降落伞孩子变得越来越封闭、焦虑、压抑,以及更具攻击性,有的还产生了自杀倾向。

教授表示,寄宿家庭和学校很难替代孩子家庭所能给予的那种支持。而且寄宿家庭也良莠不齐,家长根本无法鉴别。

17岁的留学生许(Hsu)是自己选择来美国的。他父亲,一家通讯公司的高管,给了他去美国的建议。

至今,他在美国的新生活也只是学校、篮球和计算机游戏。还曾有人朝他喊叫,让他"滚回自己的国家"。

他现在寄宿在同是华人的周先生家中。周先生和他是老乡,都来自深圳。周先生表示,之前他登出寄宿广告后,甚至有6岁孩子的家长打来电话咨询。

这么小就放心送出国。。。

周先生自己也有孩子,他表示十分担心,许多家长对孩子将进入的环境缺乏充分的了解,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是通过中介选择孩子的学校和寄宿家庭。

他说:"他们不清楚学校好坏,不清楚寄宿家庭好坏,但其它家庭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也就这样做了。这真的很草率。"

热点内容
对于疫情身为大学生 发布:2025-05-02 12:55:58 浏览:277
美国男子女子大学生 发布:2025-05-02 12:29:20 浏览:622
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官网 发布:2025-05-02 12:24:50 浏览:9
大学生新闻网官网投稿 发布:2025-05-02 12:20:44 浏览:583
大学生5分钟微电影剧本 发布:2025-05-02 12:19:18 浏览:286
党课大学生心得体会 发布:2025-05-02 12:19:11 浏览:739
西南名族大学研究生艺术设计推荐书籍 发布:2025-05-02 11:49:09 浏览:336
上海交通大学刘洪教授 发布:2025-05-02 11:35:47 浏览:268
大学生考空姐 发布:2025-05-02 11:35:43 浏览: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