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名单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湖北赛区获奖名单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湖北赛区获奖名单

发布时间: 2025-02-09 06:53:02

1. 大学生国家级竞赛怎么分辨

  • 互联网+(创新创业类大赛,目前可以说是最火的比赛之一,甚至一些学校让学生用毕设参赛,和挑战杯的参赛在部分项目上重叠,高新技术、工程、新材料、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项目比较吸引人)(综合类+偏理工)

  • 挑战杯-大挑(学术作品大赛,部分顶级高校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实验室的结晶了,比如一个学术作品转化成了多少专利、多少paper、有没有创造出什么价值?一般也是理工科专业的学术作品容易做好)(综合类+偏理工)

  • 挑战杯-小挑(创业大赛,和互联网+类似,很多企业都愿意与互联网+或者人工智能等项目挂钩)(综合类+偏理工)

  • ACM-ICPC(团队编程大赛,应该是本科阶段可以参与的含金量较高的程序设计大赛赛事,但是在211以下的院校普及程度一般,目前广西赛区由桂电和广西大学开始积极筹备ACM类的程序设计大赛,于18年五月第一次举办省赛,隶属于CCPC。在今年10月底的时候,桂电成功举办了一次CCPC的分站赛,虽然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也代表了西部地区越来越重视程序设计大赛了。然而,很多沿海地区省份,早就以WF作为最终的目标了,比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就是一所值得所有普通高校学习的一所大学。由于良好的训练,去年和今年都有着进入WF的好成绩。不过很欣慰这19大竞赛中没有忘记这个比赛,在以前的很多所谓的国家级A类榜单中,都没有这项项目,让很多老师感到非常恼火。)(计算机/软件工程等)

  • 数学建模(应该是普及程度或者说参与学校最广的基础学科赛事之一,其实都想把这个之一去掉。可能你问一名稍微成绩好点的本科生,问他有没有参加或者听说过数学建模竞赛,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不论是官方组织、还是培训机构、甚至是独立个人,在数模培训上投入的应该是最多的了。这项比赛影响了无数学生的保研资格、国奖特奖评选、甚至考研复试。其投入成本低,获奖收益高,成了大多数大学生都想参与的一项赛事。而且比赛参与院校普度众生,不管是清北还是大专都有院校参与,也都有院校获得国家一等奖。2018年的国赛查重,查违纪,死掉了很多队伍,这也为未来的比赛蒙上了一层阴影。。。)(综合类+应用数学/统计学+经管+计算机/软件工程)

  • 电子设计(这项比赛是电子类在19大竞赛中的血统比较纯正的一个比赛了,桂电在这个方面是十分重视的,每年大概能出10+的国家一等奖。最近这些年中,桂电和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并列全国一等奖数全国第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电子设计竞赛更多地考察一个学校的精心准备程度,这一点和数学建模竞赛有点类似,精心准备的院校肯定比裸考院校要强很多。比如去年令人惊艳的中国计量大学出现了满额全国一等奖的情况。作为电子系的一名成员,在本科阶段基本上没有参与过电子设计竞赛多多少少有一些可惜,不过比赛的大体流程还是清楚一些的。比赛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为四天三夜做一个作品出来,要求学生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前提下独立地做出来。做好上报,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彻底封闭设计电路阶段,很多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这一块就凉凉,这样很难拿到国家一等奖)(电子/自动化)

  • 化学实验(不敢乱写,我没有参与过任何和化学类相关的赛事,只能作为外行来看看这个比赛了,这个比赛的介绍:中国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是我国高等学校化学学科最高级别赛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办。该赛事旨在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培养创新型化学人才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以提高我国化学实验教学总体水平。所以,放在评价体系表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化学类、化工类)

  • 临床技能(不能乱写的比赛,同样属于知识盲区,如果有医学部的朋友参与过这项比赛,可以补充一些自己对于比赛的看法。看了一些互联网上的资料,认为这应该是医学学生比较重要的一项比赛了,所以项比赛放在这个榜单里面也是比较合理的)(医学类)

  • 机械创新(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这个比赛被传为是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一项赛事。在传统工科里面认可度也是非常高的一个比赛,而且这个比赛很注意创新与模型的实物展示。因为都是同一个题目,可能全国好多队伍做的千篇一律,如果你有出其不意的想法,那么就是团队脱颖而出的机会。我觉着这个比赛很重要的是过程虽然艰辛,但如果能咬牙坚持下来,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如果能拿到国一的奖项,也很可能会被珍藏在学校的展览馆呢哈哈)(机械类、机电类、电子/自动化类)

  • 结构设计

  • 广告艺术

  • 智能汽车

  • 交通科技

  • 三创赛

  • 节能减排

  • 工程训练

  • 物流设计

  • 外研社杯-演讲(我觉得通过外研社杯演讲大赛来作为英语比赛的代表,虽然可行,但是也值得讨论。首先,演讲比赛就不单单是外研社杯一家,有很多类似的比赛,比如21世纪杯同样含金量也不错。其次,外研社杯还有新增加的阅读和写作大赛,我觉得也非常考验一个学生的功底。再次,外研社杯还有一项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比赛,即为辩论赛,而且赛制比较长,更能筛选出英文水平较好的综合选手。不过演讲比赛确实给的指标很少,一所大学最多派其中1-2名选手参赛,基本上都是层层选拔,层层PK,可以算得上是每个学校的佼佼者。最后不论是省赛还是国赛都非常考验一个选手的综合素质。在这场比赛中,我止步省级最终PK环节,没拿到特等,不过也算满足了,和其他专业演讲的选手相比,我在最终决赛和他们还有一些差距。外研社杯的演讲为即兴演讲,基本上拿到题目后准备一小小就需要上台演讲,因此非常考验一个学生的背景积累和英文功底。如果不是我抽到的题目和我本身有很大关系,我想或许在比赛中,我未必比得过很多选手。还有演讲的仪表也挺重要的,由于有做报告的经验,在台上不算紧张,演讲还挺流畅的。后面就是回答评委问题,这个就需要听力过硬了,如果能流畅回答所有的问题,那么会给评委一个良好的印象。大概这个比赛就是如此吧,挺有意思的)

  • 职校技能

  • 上述19大竞赛在最近这些年可能会成为高校越来越重视的比赛,也就是在竞赛评奖评优的活动中逐渐往这上面靠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所大学对于竞赛等级的划分都是如此。所以最为关键的还是自己寻找自己学工部关于评奖评优相关规定,再结合这个19大竞赛榜单,做出正确的取舍。不过总体而言,这些比赛的还是主要以工程类学科为导向,因此在工科大学就读的同学,在很多学科竞赛上参加的氛围会较为浓厚一些。

    最后,我来谈谈我对于本科生竞赛的特点的总结,我将大学生学科竞赛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学科理论型竞赛

    这一类比赛大多为考试型的比赛,而且一般为个人赛。当然也有类似程序设计大赛这样的团队赛。这项比赛非常看重一名学生的理论功底以及基本功扎实的情况。所以参与这类比赛想要取得较为出色的成绩,一般而言是不太容易的,而且比较令人头疼的是,这一类比赛在很多高校的文件中和其他类型的比赛相比,往往不是特别受到重视,因此有可能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现象。这类比赛由于注重基本功,甚至吃老本的情况出现,因此决赛一等奖的选手大多来自本科不错的院校。如果自己的基础不是特别扎实,除非特别感兴趣之外,不建议在这上面钻太多的牛角尖,很有可能出现效率低下甚至对这个学科失去兴趣的可能。对于本科生来说,这类比赛基本上选择一项钻研即可,除非基础十分扎实。而且,不建议跨专业参与,强行越级打怪这样的事情出现也不太好。比如工科生作死参加一些数学类比赛就会非常难受,当然想感受氛围除外。这类比赛的获奖名单很大概率就是学校实力排名榜单。比赛的结果一般也为绝对实力,当然在判卷等问题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还是相对公平的。

    代表比赛: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这个大家看看就好。。。数学巨佬无视我吧)、ACM-ICPC、CCPC、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写作、演讲、辩论)大赛、中金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知识大赛等。

    第二类:学科应用型竞赛

    这一类比赛同样是短时间(一般为3-4天)作品赛,作品的形式可能是一篇学术报告(比如数学建模),也可能是提交一个可以实现一些功能的作品(电子设计、机械创新)甚至可能只是一张海报或者一份PPT。这类成果多为中小型成果,并且比较粗糙,无法真正实现应用甚至转化成产品,但是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比赛一般是团队赛,也是大学生主流竞赛。绝大多数参与过竞赛的本科生一般也是参与这一类型的比赛,即通过几天几夜的时间,完成一个项目,然后提交进行评审。这类比赛对于学生的基础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没有学科理论型竞赛要求那么苛刻。这项比赛由于存在团队合作,以及开放性比赛,因此也考察了学生软实力的水平。比如,文献查找、团队沟通、学术写作等能力,这与大学生甚至未来做科研都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这类型比赛如果取得成绩不错,会得到老师的青睐。同时也可以注意到,相当多的加分甚至和保研挂钩的比赛也和这类比赛相关,数学建模比赛由于出题的普及型几乎快成了本科生必参加的一类比赛了。准备这类比赛,通常也是周期性准备,一般是大一准备,大二上第一次比赛,大三上出一个比较好的成绩。由于考察的知识比较冗杂,因此对于知识的深度可能不如第一类比赛要求那么好,掌握好课内的东西,融会贯通,适当学一些新东西就问题不大了。最重要的是,组一个靠谱的队伍。好的队伍,基本上就是最终成功的一半。这类比赛的评价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由于这类比赛的作品通常十分具有借鉴意义,所以该项赛事的传统强校一般也会一直强下去。而且,由于对基本功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因此只要学校愿意重视愿意投入这项赛事中去,起色会非常快。比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设计大赛上,可以算得上TOP10甚至TOP5的高校,这就是传承和重视的力量。这类比赛主要为工科类比赛,因此获奖名单非常具有院校学科特点,电子设计大赛一般就是电类院校牛逼,结构设计大赛一般是土木强校厉害,光电类竞赛也是光学工程牛校更有可能独占鳌头。总之,对于本科基础一般,但是想好好学习专业的同学,这类比赛是最适合不过的比赛,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拥有一定的工程能力。

    代表比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一些企业级的比赛,如阿里巴巴天池大数据平台、Kaggle平台也是极好的。

    第三类(2.5类+3类):创新创业及实践类(可能不能算做狭义的学科竞赛,但是由于存在很大的影响力姑且放这里吧)

    如果说从微观到宏观,那么理论、应用、实践则是不断地把一个知识点综合起来,最终走向社会,造福人类。这类比赛的特点通常是周期十分长,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甚至两年的准备周期。比如大挑和小挑,基本上都是隔一年参赛,但是想要获得很好的成绩,基本上需要尽早准备,并且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去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作品出来,这一点是与第二类比赛截然不同的地方。这类比赛应该来说是最为锻炼一个人的综合实力了,大挑的最终作品,可以认为基本上是一个课题组对这一两年做的相关学术成果的一次展示,比如论文、比如专利、比如产品应用到社会中与相关部门的备忘录。从0到1再到无穷大,每一步的心血只有自己才知道。类似节能减排等申报类的比赛,也基本上必须拿出比较硬的成果出来,才能在所有申报作品当中脱颖而出,而准备作品也不是和电子设计比赛一样,有好的命题可以马上去做,而应该去思考社会上的痛点问题,深入解决。创业类大赛,分为不同的赛道,有些是创意类,可以天马心空但是也需要脚踏实地。有一些是初创类,更加看重核心竞争力的潜力。而已经运营一些时间的企业,则更加看重生存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这类比赛最大的缺点就是,投入其中,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对于学业本身来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深造的同学,还是更多地喜欢参与第二类比赛。所以反过来说,对于已经读研的学生,不妨考虑第三类比赛,这类比赛更加注重自己转化能力,学了这么多东西,也应该真正拿出来用一用了。总而言之,这类比赛还可以细分两类。第一个我称为2.5类吧,类似节能减排这样的申报赛,也就是申报一个大作品去进行评选。而大挑+小挑+互联网+比的则是一个系统,这不是某个作品就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能你们的作品、可能你们的人气、可能你们答辩的风采、甚至可能是你们演讲的PPT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结局,不管怎么说,享受比赛吧。这类比赛虽然存在“黑幕”、“作秀”这样的弊病,但是总的来说,应该是代表大学和社会交汇的一个很好的接口吧。

    代表比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小挑、创青春)、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一些地方政府或者一些投资公司承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也值得大家参与,不过难度或许就有着更高的要求了。

2.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公布

这是我在网上荡的,现在还是初稿,等18号真正的才出来,你先看看吧!嘿嘿!
本科组一等奖(210名,按赛区序号排列,赛区内按学校笔画排列)
序号 赛区 学校 参赛队员 指导教师
1 北京 中央财经大学 陈博 武玉婷 孙砚培
2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卜文凯 时昱旻 杨亚旭 韩丽涛
3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陈柯 兴开楠 祝晨琪 韩丽涛
4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刘洋廷 刘鑫磊 郑梦天 郑勋烨
5 北京 北京大学 田成喆 于晨露 范爱琳 指导小组
6 北京 北京大学 程诚 黄辰 刘瑞恺 指导小组
7 北京 北京大学 匡宇明 吕桐 龚任飞 指导小组
8 北京 北京大学 杨颖 程锴 周瑾 指导小组
9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 鹿思珩 刘昊淼 史海波 数模指导组
10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陶雨萌 林梦西 肖牧 指导小组
11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朱茵仪 鲁珵 王情 指导小组
12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任峰 陈雯 张国波 贺祖国
13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赵丽红 尚秋里 王占孔 贺祖国
14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赵若君 薛潇剑 王璟尧 袁健华
15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徐佳祥 张引 黄海龙 贺祖国
16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文佳 覃贝贝 于楠 彭临平
17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叶峰 周润楠 邹贤青 彭临平
18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牛宝龙 康志新 全拥 孙海燕
19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佘昌洋 齐毅 叶子豪 孙海燕
20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姜亚中 淡志强 吕晓帆 冯 伟
21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 于腾飞 陈勇波 高原 徐厚宝
22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 朱俊杰 王斌斌 李毅彬 房永飞
23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于淼 吴羽乔 周霁颖 指导小组
24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吴卓宴 邱珍琦 朱箫笛 指导小组
25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 邵毅 刘冬鑫 欧阳涣堃 指导小组
26 北京 清华大学 韩科航 周伟国 王小雪 指导小组
27 北京 清华大学 孙立君 汪利 徐悟 指导小组
28 北京 装甲兵工程学院 王磊 刘厚璋 傅文君 齐紫微
29 天津 天津农学院 李建忠 田金歌 王姣姣 穆志民
30 天津 军事交通学院 陈虹睿 伍恒 王立思 鞠涛
31 河北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郑晓云 李春 侯鹏庆 指导教师组
32 河北 华北电力大学 周振 甄钊 王彬彬
33 河北 防灾科技学院 贺子龙 余坤 曹京津 何珊珊
34 山西 山西大学 张 骁 张连敏 李明宇 李顺勇
35 山西 山西大学 刘俊伶 薛 波 王译梧 刘桂荣
36 山西 太原理工大学 陈 涛 程 景 冷 冬 王彩贤
37 山西 太原理工大学 范 岳 樊留根 姚金磊 安润玲
38 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 王恩奇 邓会敏 杜增义 马壮
39 辽宁 大连海事大学 毋岩斌 赵宝强 王嘉宁 张运杰
40 辽宁 东北大学 田涧 任龙 元河清 何雪浤
41 辽宁 东北大学 黄小雨 周小琨 陈美希 王琪
42 吉林 长春师范学院 吴斯 胡晓倩 敖晶 吴登峰
43 吉林 长春理工大学 王天也 刘文民 朱宝金 成丽波
44 吉林 长春理工大学 王昕妍 舒文敏 蒲睿 李卫明
45 吉林 长春理工大学 彭京蒙 刘健 王慧超 李卫明
46 吉林 长春理工大学 周宇艇 郝贺 梁帅 蔡志丹
47 吉林 吉林大学 姜富春 苏丽娟 侍骏超 吕显瑞
48 吉林 吉林大学 冯海兵 江浩亮 师宪伟 史少云
49 吉林 吉林大学 周天伟 孟晨 王晨 吕显瑞
50 吉林 吉林医药学院 刘海涛 冯俊惠 张苗苗 齐德全
51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周鑫 张叶红 解奉龙 李道华
52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金平 徐妍妍 陈浩辰 尚寿亭
53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车宇航 王泽宇 闫程远
54 上海 同济大学 张森 叶子 熊彼德 郝朝洋
55 上海 复旦大学 陆俊巍 厉传斌 赵晟 曹沅
56 上海 复旦大学 艾里•热孜克 李可嘉 王晨阳 曹沅
57 上海 复旦大学 李天原 朱涵 彭镇 曹沅
58 上海 复旦大学 徐仚 刘苒 孙宁 曹沅
59 上海 复旦大学 曹原 范敏杰 方乐恒 曹沅
60 江苏 东南大学 黄菲 宋爽 卜昕阳 数模教练组
61 江苏 东南大学 羌波 董荻莎 袁颖 数模教练组
62 江苏 江苏大学 冯亦倬 任文婷 万根顺 教练组
63 江苏 江南大学 李磊 苏欢欢 王猛 数模教练组
64 江苏 河海大学 徐晓军 金罗斌 朱鹏 张学莹
65 江苏 河海大学 唐少将 狄克 罗斌 丁根宏
66 江苏 南京大学 言浩 马骏 王宁欣 教练组
67 江苏 南京大学 钱行 强闰伟 钱煜 教练组
68 江苏 南京大学 杨霄 蔺璐媛 付怀龙 教练组
69 江苏 南京大学 彭宇 王晓亮 姚秋爽 教练组
70 江苏 南京大学 陈秦波 成松豪 杜变 教练组
71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 张艳 汤晓萌 谢起予
72 江苏 南京财经大学 马健 杜泽宇 施庭 肖丽华
73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李宁騛 邱煜淳 李建蕊 孔告化
74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王睿 洪翠云 王春路 许立炜
75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张伟 张玮 王富广 闫庆伦
76 江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舒宏武 陈凤娇 傅洋
77 江苏 南京理工大学 刘迎 刘文慧 张利强 肖伟
78 江苏 常熟理工学院 曹进 鞠美凤 宗耀东 数模教练组
79 江苏 解放军理工大学 许晓明 高枫越 张驭龙
80 浙江 中国计量学院 戚立才 洪露 陈小军 数模组
81 浙江 中国计量学院 余舒婷 章苹 文一章 数模组
82 浙江 中国计量学院 王彬清 张权耀 刘雨 数模组
83 浙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罗云岗 林潮阳 杨雅萌 数模组
84 浙江 浙江大学 马宇斌 莫璐怡 杨琦 数模组
85 浙江 浙江大学 陈鑫磊 丁玫 李子健 数模组
86 浙江 浙江大学 曹臻 罗丁 胡晨玥 数模组
87 浙江 浙江大学 刘胡世阳 杨家程 程功 数模组
88 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 何伟 王绍楠 陈聪 数模组
89 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 金超 方佳盈 胡晓馨 数模组
90 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 丁洁女 温彩哨 钟雷 数模组
91 浙江 浙江师范大学 孟佶贤 谢杰 高艳东 数模组
92 浙江 浙江师范大学 张旭丹 陈余康 陈聪 数模组
93 浙江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金莹 陈伟敏 许明明 徐徐
94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冯荻 兰菲 李天骄 张峰
95 安徽 安徽大学 阮骥 范文萍 罗小兵 章飞
96 安徽 安徽师范大学 魏子翔 胡益清 韩熙轩 张琼
97 安徽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李淼 吴红奎 章龙 教练组
98 安徽 蚌埠学院 吴文健 陶璇 赵红敏 张迎秋
99 安徽 解放军炮兵学院 彭浩宇 肖鑫 冯宝龙 王伦夫
100 福建 泉州师范学院 黄伟菁 杨玲玲 陈世军 杨昔阳
101 福建 厦门大学 林奕 徐梦露 沈忱 谭忠
102 福建 厦门理工学院 宁亦杼 林明阳 梅玉 陈玉成
103 江西 江西师范大学 刘维 张丽 阳春燕 教练组
104 江西 江西理工大学 项淋飞 万芸 李一帆 教练组
105 江西 南昌大学 郭慧君 江长云 周慧 教练组
106 江西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杨献祥 陈臣 许梦婷 教练组
107 山东 山东大学 崔金杰 王军 肖佃艳 数模组
108 山东 山东大学 刘浩东 苏绍清 滕斌 数模组
109 山东 山东大学 许荣华 秦彦齐 孙开元 数模组
110 山东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戚睿骅 张静源 董方丽 曹祝楼
111 山东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郭翰橙 朱文涛 何勇 杨兵
112 山东 山东科技大学 王宗炎 虞鑫栋 宋婉莹 张玉林
113 山东 山东科技大学 邱健 李丽荣 刘培龙 王新赠
114 山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尚林源 吴立金 李琦 周生田
115 山东 中国海洋大学 孟繁龙 马瑞松 王成亮 数模组
116 山东 中国海洋大学 高源 靳光震 王博 数模组
117 山东 青岛理工大学 王维 曹帅 张文亮 数模组
118 山东 青岛理工大学 刘雷雷 王一凡 孟令娜 数模组
119 山东 青岛理工大学 王欢 高合盟 贾言安 数模组
120 山东 青岛理工大学 张雪 辛金龙 李清杰 数模组
121 山东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 胡光潮 赵大玮 郑良波 曹华林
122 河南 河南师范大学 梁广颖 潘逸飞 杨云飞 指导教师组
123 河南 河南科技大学 袁志凯 许雪敏 胡磊 李培峦
124 河南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马蓁 薛峰 杨京 指导教师组
125 河南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杨绪魁 秦记东 魏星 指导教师组
126 河南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徐一夫 韩洁 张驰 指导教师组
127 河南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张辉 杨帆 卫彦伉 指导教师组
128 湖北 三峡大学 陈杨 焦晓晖 胡昌志 指导教师组
129 湖北 三峡大学 刘乐军 陈晓东 敖行 指导教师组
130 湖北 三峡大学 付志龙 辜继明 李美莹 指导教师组
131 湖北 三峡大学 叶润森 陈腾飞 齐紫航 指导教师组
132 湖北 华中农业大学 李阳 杜佩 陈宁陆 教练组
133 湖北 华中农业大学 佟昊 高文辉 刘乾 教练组
134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 黄天骁 汪光亮 印家星 梅正阳
135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 闻铭 肖成志 朱云帆 梅正阳
136 湖北 武汉大学 周朝 胡凡 孙健兴 数模指导组
137 湖北 武汉大学 倪超 杨盼盼 李枫 数模指导组
138 湖北 武汉大学 韩旭 李海波 国玉静 数模指导组
139 湖北 武汉大学 陈鹏 郭双全 田钰 数模指导组
140 湖北 武汉工程大学 黄浩 张晓迪 杨俊威 杨向辉
141 湖北 武汉理工大学 王人福 方越栋 李欣 黄小为
142 湖北 武汉理工大学 陈骁 郑杰 张景源 何朗
143 湖北 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 黄龙权 魏煜 左家骏 数模指导组
144 湖北 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黄振华 周群 郝红芳 数模组
145 湖南 中南大学 唐高朋 田家凯 余道顺 张佃中
146 湖南 中南大学 孙贝 李洋 岳梦楚 张鸿雁
147 湖南 中南大学 呙邵明 陈小龙 肖成 郑洲顺
148 湖南 长沙理工大学 戈先武 罗海星 彭珊姗 戴志锋
149 湖南 长沙理工大学 汤凌 谭敏 李晓恩 戴志锋
150 湖南 国防科技大学 马肖肖 张若冰 周应秋
151 湖南 国防科技大学 李靖 朱新新 尹晓晴
152 湖南 国防科技大学 杜睿 徐海洋 房晓婷
153 湖南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黄准 于俊 唐晓琼 陈国华
154 湖南 湖南农业大学 王志勇 雷达 万志鸿 刘跃武
155 湖南 湖南商学院 肖蔚 付雅婷 刘霞 谢小良
156 广东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于其位 朱栋 明越 付嵩峰
157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 刘鹏 陈晓强 曾浩健 数模组
158 广东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潘亦铭 张樟 詹雯婷 张元标
159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 林明进 邵严民 容蓉 数模组
160 广西 桂林理工大学 利仕坤 佘华煜 周毅 刘筱萍
161 广西 桂林理工大学 沈孝文 叶彩园 张震 梁鹏
162 海南 海南大学 高峰 葛同广 邝翼飞 教练组
163 海南 琼州学院 吴政婉 苏致远 石震林 教练组
164 重庆 重庆大学 王建 丁超 王昌赢 龚劬
165 重庆 重庆大学 郭攀 徐亦达 罗云琳 龚劬
166 重庆 重庆大学 刘洋毅 梁健斌 郭宗林 龚劬
167 重庆 重庆工商大学 王文姣 白洋 吴静 袁德美
168 重庆 重庆交通大学 王振凯 胡沛 张星星 张聪
169 重庆 重庆邮电大学 袁震 陶树人 王位哲 鲜思东
170 重庆 重庆邮电大学 曹世伟 胡晨 李楠 郑继明
171 重庆 重庆邮电大学 封炳荣 罗剑 董亚苹 陈六新
172 重庆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项俊 陈佳 刘晋铭 杨廷鸿
173 重庆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方海洋 宗福兴 汪辉 方玲
174 重庆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段傲文 王健 白建越 马翠
175 四川 乐山师范学院 陈强 张小欢 余慷 指导教师组
176 四川 四川大学 谈承翌 李杰 李崔堂 黄丽
177 四川 四川大学 赵威 孙侃 蔺海明 邹述超
178 四川 四川大学 朱名发 刘娜 杨博 何腊梅
179 四川 四川大学 陈贞贞 周凡 朱洋民 钮海
180 四川 电子科技大学 陈阳 杨卓凯 王嵘 高晴
181 四川 电子科技大学 宁超 吕建宏 董荟 覃思义
182 四川 电子科技大学 樊波 周慧玲 邸鼎荣 杜鸿飞
183 四川 西华师范大学 潘理 刘荣燕 曾柯方 潘大志
184 四川 西南石油大学 余奇徽 余婷 吴清霞 李玲娜
185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 喻程 曹先腾 张凌雪 何平
186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 申伟 涂年杰 毛亚强 梁涛
187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 王渊闻 梁霁宁 陈一新 王璐
188 四川 西南财经大学 王皓 黄颖 师龙 李绍文
189 贵州 贵州大学 田玲珲 鲍鑫 刘宗权 教练组
190 贵州 贵阳学院 杨国春 王小惠 俞志斌 教练组
191 云南 云南大学 周凌霄 张健 崔俊辉 李海燕
192 云南 云南师范大学 赵勇波 朱琼芳 黄希芳 张洪波
193 陕西 长安大学 丁明畅 任君平 强耀锋 阮苗
194 陕西 西北工业大学 王宁 王有江 徐引擎 王力工
195 陕西 西北工业大学 王迅 杨钫韬 顾文婷 袁占斌
196 陕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董川 马建鹏 江小雅 教练组
197 陕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金力 栗涛 郝磊 教练组
198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刘帅 王同磊 王晓冰 王立周
199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李辛昭 薛景安 李硕 高静
200 陕西 西安邮电学院 白雪 吕晓辉 李子蹊 教练组
201 陕西 西安理工大学 丁延鹏 孙靖萱 卢欣 赵凤群
202 陕西 空军工程大学 姜久龙 王旭峰 黄河 教师组
203 陕西 空军工程大学 孙昱 张亦驰 陈知超 教练组
204 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 麻敏洁 田燕 马俊 指导组
205 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 朱欣 杨茂珍 邱运先 指导组
206 陕西 陕西科技大学 任兆勇 康钦谋 金丽 教练组
207 陕西 陕西科技大学 杨少飞 牟宗轩 贺静 教练组
208 甘肃 兰州大学 邱亮亮 王东晖 毛光才 赵晨霞
209 甘肃 兰州交通大学 兰金福 王贞 刘波 常胜等
210 新疆 石河子大学 热比古丽 彭海城 王骞 数模组

3. 石峰的个人简介

石峰 ,男,1966年5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主任,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91年于武汉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5年于武汉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从事过数学分析、信息论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软件工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方法,微分方程数值解,智能计算,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的教学。通信地址(邮编):湖北省武高汪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430070)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智能计返链算,生物信息学近5年承担的教学工作03年:数学分析12学时周95人;离散数学8学时周95人;04年:计算方法8学时周120人;线性代数6学时周120人;数学分析12学时周95人;离散数学4学时周95人05年:离散数学4学时周120人;信息论基础4学时周95人06年:离散数学4学时周120人;信息论基础4学时周97人07年:离散数学4学时周180人;信息论基础4学时周93人同时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工作,参加国际大学生程序竞赛的培训工作,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27人,指导硕士漏念孙研究生9人,指导大学生创新(国家)实验项目1项。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指导毕业论文3届(2002,2006),19人次,(其中3人次获优秀论文奖,2人次获创新奖)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2人次获得的表彰奖励指导大学生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2001年)、湖北省赛区一等奖2项(2002、2004),二等奖2项(2003、2005)近5年发表的主要文章:FengShi,QiujianChen,NanaLi.。g.2007,p104-108.FengShi,QiujianChen,XiaohuiNiu.y.2007,p766-770.ShiFeng,LiNana,NiuXiaohui.,,2007,12(2)p235-238.FengShi,QiujianChen.tormachine.LNAI.2006,4223:1072-1081.FengShi,JingHuang.PredictionofT-,LNCS.2005,3081:604-608.JingHuang,FengShi.,ActaBiotheoretica2005,53,39-47.Long-huiWang,JuanLiu,Huai-BeiZhouandFengShi,.maticsandComputationalBiology,2004,p108-115.ShiFeng,LiNana,LiYuanziang,ZhouHuaibei,,,2003,8(1B)p303-306.近5年主持、参与的课题:1.教育部教指委课题:新世纪农林院校大学数学教学规范的研究与实践,2007-2009.2.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立项项目:农林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整合与创新设置的探索与实践,2007-2009.3.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向量表示,2005-2007。

热点内容
精神病学大学专业 发布:2025-05-01 17:10:47 浏览:474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教授 发布:2025-05-01 17:05:37 浏览:834
浙江大学教授讲话 发布:2025-05-01 17:00:22 浏览:638
大学生才智 发布:2025-05-01 16:49:22 浏览:165
民国大学教授年龄 发布:2025-05-01 16:49:14 浏览:958
某大学教授林某在某电视台 发布:2025-05-01 16:31:02 浏览:676
2016北京大学博士专业目录 发布:2025-05-01 16:31:01 浏览:181
云南大学武警研究生 发布:2025-05-01 16:18:32 浏览:288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有心理学吗 发布:2025-05-01 16:17:12 浏览:28
风景园林专业云南大学 发布:2025-05-01 16:09:56 浏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