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美国留学
A. 暨南大学最好的专业排名
最好的专业是金融学,在第三轮全国高等院校学科评估中,暨南大学的应专用经济学类、新闻传播学属、中药学排国内第五位,统计学、汉语言排第八位,基础医学、光学工程排国内前15。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生物技术、临床医学、工程力学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中金融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眼科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
B.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2十2项目含金量如何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2十2项目是指该学院的本科经济学专业的2+2项目,即学生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就读两年,然后可以选择转移到国外的合作高校继续学习两年,获得国内和国外两个学位的项目。以下是该项目的详细回答:
学校和学院背景:暨南大学是中国的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经济学院是该校的重点学院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教学水平。该学院在经济学领域有着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研究实力。
国外合作高校:暨南大学经济学院2十2项目与许多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如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ofT)等。这些合作高校在经济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学习内容:学生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的前两年将学习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转入合作高校后,学生将继续深入学习经济学的核心领域,并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
学位获取:完成2十2项目的学生将获得国内和国外两个学位,即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颁发的本科学位和合作高校颁发的本科学位。这将为学生的进一步研究生学习或就业提供更广阔的选择。
就业和发展前景:该项目使学生在海外学习并获得国外学位,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持有国外学位的学生在国内外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等领域都有竞争力。此外,这种跨国学习的经历也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并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暨南大学经济学院2十2项目具有较高的含金量。通过该项目,学生可以在中国和国外两所知名大学学习经济学,并获得国内外两个学位。这将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C. 暨南大学是什么学校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9月合并于复旦、上海交通等大学。1958年在广州重建。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任学校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名誉校长;博士生导师胡军教授任校长。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 忠信笃敬 ”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20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3个地区的各类人才2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02年,学校通过“211工程”“十五”期间建设项目立项,确定以中国语言文学与海外华文教育、中外关系与华侨华人、产业经济与金融经济、企业管理理论与应用、生物科学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生殖科学与计划生育6个学科为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设有20个学院,49个系,101个研究机构和80个实验室,68个本科专业;13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8个招收和培养博士的专业;是招收和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学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 、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单位;同时也是全国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学校拥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临床医学 、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历史学、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广州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水生生物学、金融学和文艺学)、8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
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四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69.5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2.89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6.08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285.16万册。学校设有6所国家级三甲附属医院,即广州华侨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和江门市五邑中医院,1所专科医院即深圳眼科中心,1所直属医院即深圳华侨城医院。8家医院共有职工6193人,病床4824张。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已同世界五大洲107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签订了双边协议或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它们遍及世界五大洲美国、巴西、秘鲁、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尼、越南、泰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学校在香港和澳门分设办事处,并在香港设立教育基金会。
历史上暨南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曾有过马寅初,郑振铎、梁实秋、王亚南、周谷城、钱钟书、周建人、夏衍、许德珩、胡愈之、严济慈、楚图南、黄宾虹、潘天寿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现今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63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226人,教授365人,副教授570人。
目前,有各类学生34133人,其中,在校全日制学生2393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861人,本科生17101人 。在校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达12594人。学校学风浓郁,人文荟萃。其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知名人士江上青,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会长陈共存,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地区的王学萍、徐乐义、钟阳胜、?志广、马有恒等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著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可谓人才辈出,享誉中外。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在新的世纪,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海内外校友将继续弘扬“爱国爱校,团结奋进”的暨南精神,树立“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海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校训:
暨南大学校训的出处及含义: 我校校训“忠(zhong)信(xin)笃()敬(jing)”四个字的出处十分古老。《论语?卫灵公》篇记载说:孔子的学生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翻译成现代汉语,即是说:“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即使到了别的国家,也行得通。言语欺诈虚伪,行为轻浮狂妄,就是在本乡本土,难道行得通吗?”其内容包括了“言”和“行”两个方面,也就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全部内容,是很全面的。
“忠信笃敬”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道德观念,数千万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它们大致具备了以下的意义内涵:
忠:有忠诚、不贰、尽心、无私等意义。
信:有诚实、不欺、道义、真确等意义。
笃:有厚实、真诚、牢固、专一意义。
敬:有恭敬、严肃、尊重、谨慎等意义。
这四个字的意义有交叉,也可以组合使用,更可以与别的字组成新的具有道德内涵的词语,变化很多,富于生成能力。
暨南精神:
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
周边环境
暨南大学主校区坐落在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北是中山大道,南是黄埔大道,东是华南快速干线,交通极为方便,有多路公共汽车或中巴通往广州火车站、广州火车东站和机场。
D. 朱瑜暨南大学副教授
朱瑜,作为暨南大学的女副教授,拥有博士学位,同时担任硕士生导师。她是首批国家公派留学的博士,曾在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以及美国印第安那州立大学商学院深造。她是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和美国管理协会的特约专家评审,同时也是中国管理学会的会员。朱瑜在知识管理、创新管理、组织学习以及智力资本理论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
她在学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主持或参与了三十多项国家级、省级和企业级别的课题,其中包括2010年的国家软科学项目“转型期中国管理者与员工绩效研究”和2009年的广东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新企业家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她还主导了多部著作的编写,如“组织学习与创新视角的企业智力资本作用机制研究”等,并在《科学学研究》、《心理科学》和《外国经济与管理》等权威期刊发表了三十多篇论文,其中部分论文被EI收录。
在企业项目方面,她曾协助深圳电力设计院、东莞供电局等机构进行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广州港集团公司的动态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等。她的研究成果广泛,涉及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学习等多个领域,如“企业文化、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和“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增值路径研究”。
朱瑜的学术贡献不仅限于理论研究,她的工作还通过如“Innovative Capabilities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Sharing to Firm Performance”等论文,探讨了知识共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体现了其在跨学科研究上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