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
❶ 美国有名的数学建模比赛
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主办的“数学建模竞赛”(MathematicalContestInModeling,简称MCM)与“交叉学科建模竞赛”(,简称ICM)自1985年和2000年起便已开始,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1000多所高校的参赛队伍。这两项竞赛由多个组织支持,包括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SIAM)、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运筹学与管理科学研究协会(INFORMS)。竞赛自1985年起至今已有37届MCM和23届ICM,成为现今各类建模竞赛的鼻祖。
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设置了6道题目,其中MCM包括3道题,分别为A题(连续型)、B题(离散型)和C题(数据型)。ICM则包括D题(运筹学与网络科学)、E题(环境科学)和F题(政策)。特等奖则在MCM的15个国家和地区、ICM的16个国家和地区26112个队伍中选出,最终共有36个队伍获奖,其中MCM特等奖17个,ICM特等奖19个。
MCM和ICM不仅考验参赛者的数学建模能力,还考察其跨学科的知识运用能力。参赛者需要在四天内完成题目,这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还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时间管理能力。比赛题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如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物理学等,要求参赛者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加MCM和ICM的队伍在比赛中展现出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认可。这些竞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国际间的合作。无论是对参赛者个人还是对教育机构而言,这些竞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这些竞赛还吸引了众多优秀导师和企业的参与,他们为参赛者提供指导和支持,同时也为参赛者提供了与行业专家交流的机会。许多参赛者通过这些竞赛找到了实习和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
❷ 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是哪个组织的
1. 颁奖机构:COMAP,即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是组织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的机构。
2. 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MCM/ICM)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数学会、美国运筹与管理学会及其应用联合会联合举办。
3. MCM始于1985年,ICM始于2000年,由COMAP主办,并得到多个组织的赞助,包括SIAM、NSA和INFORMS等。
4. 2014年,来自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的7783支队伍参加了MCM/ICM,其中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
5. MCM竞赛自1985年开始举办,每队由3名队员和1名指导教师组成,比赛为期四天,每次只有两个考题,每队只需任选一题。
6. 数学建模竞赛的宗旨是鼓励师生对各种实际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解法,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应用数学进行分析、推理、证明和计算的能力。
7. 自成立以来,MCM/ICM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竞赛。2008年,超过2000个队伍参加,遍及五大洲。
8. 我国自1989年起开始参加这项赛事,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❸ 美赛o奖是什么水平
1. 在数学建模竞赛这个圈子内,O奖非常厉害,可以说是每个数模参赛者都想获得的荣誉。
O奖全称Outstanding winners,中文翻译为特等奖,是美赛里的最高奖项了。首先,O奖的比例非常低。以2014年美赛为例:A,B题一共6755支队伍,共有13个O奖;C题一共1028个队伍,共6个O奖。也就是说每个题都有上千甚至几千支队伍,但该题获得O奖的队伍是个位数(一般是六七个)。这个比例还是非常低的,2014年MCM获O奖比例大概是1/500, ICM获O奖比例大概是1/200
因为这么低的比例,所以这个奖在国内的数模圈子里有种传说的色彩。国内很多实力不错的学校历史上都没拿过O奖,比如在湖北就只有我们学校拿过,像武大这样数模实力出色(国赛拿过高教杯)的学校在美赛也只拿过F,离O还差一点点。在我们学校,哪一届有人获得了O奖,也会是数模基地的一件大新闻,论文会被当做范文流传,基地的老师也会反复在学弟学妹面前讲解分析O奖论文;因为每年都有不少国赛一等奖与美赛一等奖,而O奖在我们学校也是几年出一次。
2. 在圈子外,数模美赛O奖也只是一个头衔,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很多同学会有一个误解:既然数模美赛O奖这么难得,那拿了这个奖应该工作啊出国留学啊都不用愁吧? 对于这种情况,我只能说---- 你们想多了-_-# 虽然从统计意义上来讲,获得O奖的同学出路都不错,但并不代表有了这个奖就可以在找工作、出国申请上无往而不利。从我的经验来看,其实大部分公司、大部分教授都没听说过数学建模这个比赛;即使听说过,也只是听过这个名字,并不知道O奖在这个比赛中的分量。以我自身为例,面试阿里的实习生的时候,每轮面试的面试官都不知道这个比赛;面试香港科技大学MPhil的时候,导师也仅仅只是听过这个比赛。虽然这些面试我都涉险过关,但我觉得美赛的作用不是那么大。我的另外两个队友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他们也拿到了不错的offer;但这更多是因为他们GPA上的优势,况且他们课外除了数学建模比赛之外还有很多别的积累。
从我自己所经历的以及所见所闻的事情中总结出的两条结论:
(1)美赛O奖在大部分情况下对找工作、出国申请的帮助并不大。
统计意义上O奖获得者的毕业去向也往往不错,因为这部分人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往往GPA也处于专业前列,课外也做了很多别的事情。
(2)对找工作(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