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旧称
⑴ 大学最累的专业排行榜
关于大学十大最累专业如下:
一、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学院最辛苦的就是土木工程了,土木工程涉及到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每一个细节和资料都不能掉以轻心。结构力学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土木工程专业的三大力学,是很多土木工程专业同学的三座大山,而很多同学就是在翻山越岭的途中不幸挂掉。
三、测绘类专业。
土木工程有一个很小的专业,叫做测绘专业,看上去很厉害,其实就是用测绘工具到处走。不少同学经常会在学校马路边看到有一群学生,无论烈日严寒,都会支起一个类似三脚架的仪器在测量着什么。没错,这就是测量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同学。
四、小语种专业。
小语种在高校里,小语种的学习也很吃力,因为他们要背很多词汇和句子,必须要有实战的体验,如果你曾经在高考时背英文,那么你一定会觉得很可怕,在你的大学里,你却要一直背书。
五、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也称作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
通信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中的电子信息类,通信的简单理解,就是信息的传递。近年来通信领域发展迅猛,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发展。
六、建筑学。
做得了模型、画得来正图,还要会用各种专业软件,熬得过无尽的通宵;上要提笔说大师理论,与老师、考题互相扯淡;下要下得了农村基层做市场调研。问题是人家只要苦四年,可你得苦五年。幸好还有医学生们陪着你。还没有关注学科竞赛网的可以点击名片关注。
七、软件工程。
计算机类专业近些年可谓非常热门,特别是软件方面,现在尤其吃香。不过计算机类专业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也是非常辛苦的。
不仅要有很强的数理逻辑能力,而且要学习很多的专业课程知识。一到学期末,同样是打印PPT和复习资料,自己的打印成果不但又厚又重,还根本就看不懂。
各种概念折腾到死,有人脉的还能去找学长学姐讨要资料和考试重点,没人脉的只能跪求老师一定要手下留情。每天背书复习到晚上两点都不敢去睡,生怕睡过去就忘记了,对着游戏都能在脑内自动生成其代码。
八、会计。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会计理论、战略成本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税务筹划、内部审计、并购财务学……会计专业一个学期的书可以垒起一座墙。你以为会计都是数学吧,结果要背的东西一堆;你以为会计是文科吧,数学能够折腾死你。
九、自动化专业。
自动化专业有电气工程、工业过程控制、嵌入系统等多个方向,但不管哪个方向,计算机技术、电路原理、工程制图、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都是必须要学习的。
十、数学专业。
说到数学,大家印象中最为深刻的就是大学里要学习的高等数学吧,懂的人感觉很简单,但是不懂的人会感觉在上天书,而数学专业比高等数学更是难上加难。
数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为: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概率论、物理学、数学模型、数学实验、计算机基础、数值方法、数学史等。
⑵ 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都有哪些
1、信息工程专业
是建立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研究信息处理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的专门学科。该专业以研究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应用技术为核心,在面向21世纪信息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工程是将信息科学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去而形成的技术方法的总称。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有关的信息表示、收发、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计算机专业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工程、计算机信息工程等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企业、事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应用。
3、软件工程
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 。
4、通信工程
也作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
5、网络工程专业
主要讲授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的专业知识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⑶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历史沿革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院成立于1997年7月8日,由材料科学系和材料工程系合并而成。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材料科学系及材料工程系虽未成立,但所属专业已经创办,铸造工艺、金属热处理、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教研室成立,归属机械制造系。 1952年设置铸工、锻工、热处理三个二年制专修科。 1953年第一次招收铸造、金属热处理、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从1954年开始学制从四年制改为五年制。 1955年焊接专业教研室成立,并于当年开始招收本科制学生。 1957年交通大学分设西安部分与上海部分,部分师生及实验室迁至西安。同年上海造船学院、南洋工学院并入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其焊接专业及铸造专业转至交通大学。 1958年6月上海市决定,在交通大学上海部分成立冶金学院,后改为冶金系,设立钢铁冶金、金相热处理、钢铁压力加工、冶金机械设备和稀有金属冶炼五个专业。 1963年锻压、铸造、焊接三个专业由机械系转入冶金系,专业教研室名称照旧,学生培养计划不变。 1965年冶金系下属教研室有:高温合金冶炼、钢铁冶金、金属物理、金属学及热处理、锻压工艺及设备、铸造工艺及设备、焊接工艺及设备、物理化学。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生停课,学校一度将“系”撤消,实行“大队”编制,原冶金系人员编入“二大队”及“五大队”。 197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归属国务院第六机械工业部领导,专业作适当调整。原高温合金和钢铁冶炼改为金属材料研究室,保留四个专业,即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 1977年9月全国恢复高考招生,学制为四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教育重新步入正规。 1978年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改称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并成立材料科学及工程研究所,同年原炼钢教研室改为复合材料研究室。 1981年热加工系更名为材料科学及工程系,设材料科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五个专业。同年,上述五个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复合材料研究所成立。 1988年5月材料科学及工程系分成材料科学系和材料工程系。 1991年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1992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 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高温材料与高温测试开放实验室。 1994年8月锻压专业分离出去,另行建立塑性成形工程系。 1995年3月成立上海交通大学材料与化工研究院。 1996年4月获准成立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997年7月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0年3月获准成立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3年12月材料楼群(闵行校区)开工典礼。 2005年12月材料学院综合办公楼(材料A楼)竣工。 2006年2月材料学院激光制造实验楼(材料E楼)竣工,2006年3月落成典礼。 2006年5月材料学院制备楼(材料C楼)竣工。 2007年9月材料学院B楼竣工。 2007年10月材料学院D楼、F楼竣工。 2008年4月材料学院完成从徐汇校区迁至闵行校区。 2011年4月塑性成形工程系正式并入材料学院。
⑷ 大学计算机有哪些专业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Linux系统管理、嵌入式系统、ARM体系结构、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Android应用开发、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技能与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使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教学、科研及升学。就业岗位包括:软件开发(DotNet、Java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大型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软件项目实施,技术支持,服务器与网络管理等。
2、软件工程
主干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关系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C++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自动化软件测试技术、嵌入式Linux程序设计、智能手机应用开发、可视化建模与UML、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以坚持改革开放、面向需求、质量第一为办学宗旨;结合软件产业市场需求,面向软件工程领域的国际前沿,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软件理论基础,掌握软件工程方法、软件开发标准和流程,根据行业相关岗位(群)需求而设置, 适应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软件工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同时适宜在以高新信息技术为主的IT企业、科研院所、各类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从事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信息系统、嵌入式应用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维护与管理、软件教学与教育培训等工作,也为在IT领域中自主创业提供了系统知识与专业技术支持。
另外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有能力程序员,做软件开发的话,就来学习C/C++吧,而且学习编程的话有一个学习的氛围跟交流圈子特别重要!这里我推荐一个C语言C++交流扣裙,--先7841;后43133,不管你是大牛还是小白,大家都一起成长进步。
3、网络工程
主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通信与网络、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网络分析与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仿真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网络工程实施、网络设备维护、网络系统的集成与管理、网站建设方面的实践能力,能在网络相关行业内从事研究开发、项目设计、工程实施等工作,成为推动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在以高新信息技术为主的网络产品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各类学校、行政事业机关等从事网络工程项目开发和管理,网络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建设项目维护与管理、网络应用教学与教育培训等工作,也为在IT领域中自主创业提供了系统知识与专业技术,就业岗位包括:IT企业的网络设计工程师、网络集成工程师、网络系统管理工程师、网络系统运维工程师和云存储与安全工程师等。
4、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面也比较广,但是主要集中在硬件领域,课程体系涉及到电路与电子技术理论、计算机基础技术、单片机原理、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工艺、集成电路设计等,选择该专业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物理知识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从就业的层面来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整体就业情况也可以,但是不少岗位还是比较辛苦的。
5、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比较好,尤其随着当前5G通信的落地应用,未来产业领域会释放出大量的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虽然物联网专业的前景比较好,但是一直以来,物联网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就业表现并不算太好,不少毕业生也会选择从事软件方面的岗位,这一点相信在未来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