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梅林海教授
『壹』 如何评价暨南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邱丹阳的博士论文抄袭事件
对于邱丹阳这个人,我们可以看到她凭借一篇全盘抄袭的“博士学位论文”,轻而易举地获回得了暨南答大学“博士学位”的头衔。继而在随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邱摇身一变,从一名讲师晋升为副教授,进而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一名普通教员变为暨大研究生部副主任。同时, 邱丹阳女士的丈夫庄友明,是暨南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贰』 暨南大学研究生院的师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623人,教授版673人,副教授848人 。形权成了以院士、长江学者、珠江学者为核心,专兼职结合的导师团队,为不同类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质量保障。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是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是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平台”重点综合性大学。
“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暨南大学学科健全,优势学科明显,同时具备“国际性”、“外向型”的特点。学校名牌专业以新闻、经管、医药为主。暨南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实施“侨校+名校”发展战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声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暨南大学具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叁』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师资力量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是暨南大学最早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曾经以文学为主、专长翻译。著名学者曾昭科、翁显良、张鸾铃、谭时霖、黄均、黄锡祥等教授先后担任导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在语言应用认知,语篇分析和形式音系学等方向形成了鲜明特色。博士生导师有卢植教授和蒲若茜教授二人,硕士生导师有教授卫景宜、卢植、李国庆、宫齐、蒲若茜、王心洁、程倩等,副教授有王全智、崔淑珍、付永刚、段开成、刘凤霞、张勤、詹乔等。近一半导师具有博士学位,所有导师都具有在国外大学和学术机构从事过科研或进修的学术经历。研究生导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10项,厅级和校级项目10余项,在外语类和社科类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多部。
大多数教师都曾经在主要语种对象国学习或从事过教学科研工作。除英语和日语专业课程外,学院同时向全校开出的外国语言有法语、德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多名教师荣获“南粤教坛新秀”、“暨南大学优秀教师”、“暨南大学‘十佳授课教师’”、“暨南大学科研先进科研工作者”、“师德标兵”以及不同层次的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学院设有主要收藏外国语言文学类工具书的图书资料室、外国语言有声资料室和用于商务英语教学的多媒体电脑实验室。
『肆』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学院通过吸引海外留学博士、大力引进博士与教授等高级优秀版人才、在职教师攻权读博士学位及赴境外深造等多种途径,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以教授和博士为主的中青年学术人才队伍。经济学院的现任领导班子是:院长:张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党委书记、副院长:杜金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郑少智教授。全院现有教职工165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28人。教学科研人员中有教授35人,副教授55人;博士生导师40人(包括院外博导16人),硕士生导师58人(包括院外硕导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5.56%;有8位教师被评为全国或南粤优秀教师,3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教学奖,1位老师获聘广东省高校特聘教授,18位老师入选“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其中国家级1名、省级3名、校级14名,还有1名省委宣传部“十百千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伍』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博士生导师有哪些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简介
蔡铭泽
蔡铭泽,湖南岳阳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暨南大学首批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史论结合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篇,出版《中国国民党党报历史研究》、《新闻传播学》2部专著、参撰专著4部,主编教材1部。目前承担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课题2项。他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新闻传播学原理、当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新闻法制学的研究,均有较高水准。现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兼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新闻学会副会长。2001年11月,被推选为国家“千百十”工程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其专著《中国国民党党报历史研究》获海内外新闻学术界好评。
李异平
李异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传播学博士,具有多方面的学术潜力,她对东南亚、美国、英国等地的新闻事业发展史多有涉猎。
谭天
谭天教授、高级记者、电视编导,长期在媒体工作并有大量作品获奖,研究领域涉及:电视策划、电视新闻、纪录片、广电产业、网络媒体等,发表学术论文约30篇,其中中国电视呼唤名记者获首届全国优秀电视论文一等奖,著有我国第一部电视策划学(获第四届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专著二等奖)。
董天策
董天策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主要从事新闻理论、大众传播、媒介文化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指导新闻学新闻理论方向、传播学大众传播方向两个学科方向的研究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视娱乐类节目在思想道德与文化建设中作用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90年代中国报业发展趋势研究”,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与改革创新问题研究”,发表新闻、传播及文学论文近60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多部,主要有:传播学导论、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网络新闻传播学、公关理论导引、仁智的乐趣:山水泉石,参加编写了新闻传播网络全书、科技新闻理论与写作、都市新闻传播学、网络传播概论、新闻春秋——中国新闻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年会论文集等著作。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曾建雄
曾建雄,新闻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实务与理论、报业经营管理等。主持完成过多项科研课题,并取得相应成果:已出版专著、编著、教材各一部,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专著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1998年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新闻传播类二等奖;2001年被授予省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荣誉称号;目前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与改革创新问题研究。
刘家林
刘家林教授,以治中国新闻史、广告史见长。合作撰写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被列为全国通用教材,所著中外广告通史填补了学术空白。对近、现代新闻史专题,及我国著名报人成舍我的生平业绩等,均有深入的研究。他曾应邀去香港、马来西亚等地作短期学术访问。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负责工作)、副院长。
林如鹏
林如鹏教授,硕士生导师,传播学博士。2002年1月开始定为学校一级“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对象。
林如鹏教授,长于新闻采访和新闻评论的教学和研究,同时兼及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他现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在教学、科研、行政工作三方面均有较为突出的表现,同时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著有新闻采访学、科教新闻采访与写作(合作),参撰国家级教材新闻事业经营管理;主持多项省级和国家级科研课题。主要社会兼职有广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穗版报刊审读委员、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曾被表彰为国务院侨办所属学校“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暨南大学“园丁奖”。
『陆』 求推荐暨大擅长做讲座的名教授
马明达 饶芃子
『柒』 暨南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暨南大学的知名校友挺多的,但是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的我见过真人的,感觉挺少的。能记得的只有以下几个~~~
1. 陈艾森
没办法,想不记住都难。大一的时候,整个跳水队都来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了。身边的迷妹从几天前就开始嚎叫。当然,我也很激动。陈艾森耶,那么多个冠军都被他拿了。而且,他长得挺帅的,嘻嘻~~~
3. 朱志强
朱志强是我们律师专业的一名优秀校友。不是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人啊,网络上找不到的。暨南大学的知名校友挺多的,律师专业出色的人也挺多的,听老师说做法官,在检察院工作的也挺多的,但是我都没见过。朱志强师兄被特别邀请来给我们讲讲座,我才记得的。
那天的讲座我没去。我的老师说,他三十左右就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了,最重要的是那所律师事务所现在已经规模挺大的了,有一百多人。这么年轻就能带领这么多人,知识储备一定很好。这带给我的触动挺大的。
以上都是令我记忆深刻的优秀校友,希望我的回答对你们有所帮助!
『捌』 暨南大学姜永宏教授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姜永宏
性别: 男
民族:汉
职称:副教授
学历:研究生
学位: 博士
暨南大学在职研究招生信息网为您解答!
『玖』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的师资队伍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通过吸引海外留学博士、大力引进博士与教授等高级优秀人回才、在职教师攻答读博士学位及赴境外深造等多种途径,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以教授和博士为主的中青年学术人才队伍。学院拥有大批专业师资队伍,主要师资简略列举如下:
董观志,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向,男,博士,副教授,院长助理
章牧,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文丽,女,博士,副教授
李舟,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白华, 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汪传才, 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巨鹏, 男,博士,副教授
『拾』 暨南大学法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下设法律学系和知识产权系,以及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网络与电子商务法律研究室和法学理论等10个研究机构。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系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人。学院有知识产权国家级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千百十”省级培养对象以及广东省省级教学名师各1人。学院已形成了法学和知识产权本科教育为基础,以法学硕士点一级学科的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研究生培养为主体,以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知识产权管理等两个博士生招生方向及与经济学院和产业经济研究院共建的法律经济学博士点的高层次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为高地,层次完整的法学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