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东北大学老师夏青女士

东北大学老师夏青女士

发布时间: 2021-02-22 13:55:58

㈠ 东北大学毕业的民国人物

这个有挺多的,文化体育方面有刘长春,郭小川,夏青,单田芳等。还有许多革命烈士,苗可秀,石璞,佟彦博等,具体你可以网络一下,东北大学网络·知名校友·革命烈士,这些都是民国的,未完全列举,请见谅。

㈡ 夏青的播音生涯

1949年10月1日的那个难眠之夜,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长春市举行了盛大的提灯游行。作为“中国民主青年联盟”的一员,夏青也参加了这次游行。但他并没有想到,这一天,竟会成为他事业乃至人生的转折点。
参加完游行的夏青刚回到校园,就接到了学校的通知,要他去北京新闻学校报到。北京新闻学校的前身是新华社新闻训练班,以培养新闻人才、提高新闻宣传及相关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新闻业务素养为主要目的。此次其要求东北地区推荐十名学员,夏青就是其中之一。
夏青接到通知后报名应试,结果顺利通过。就这样,22岁的他告别了短暂的东北大学中文系生活,来到了北京新闻学校。在那里,他经过了七个月的紧张学习。1950年5月初,他和其他几名学员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当时和夏青同去的这批学员,都是学编辑、采访业务的,但是电台急需播音人员。情急之下,电台决定让他们当中会说北方话的人统统去试音,夏青自然包括在内。
或许是命中注定,这次试音对拥有独特嗓音的夏青来说多少有点“量身定做”的意味。夏青的父亲是位国文教员,在夏青还小的时候,父亲就规定他每天必须大声朗读好几遍古文。小学时,他参演双簧节目,参加讲演比赛。中学时,他参加歌唱比赛得过第一名。后来在东北大学和北京新闻学校学习时,他还参加过歌咏队……所有这些经历,磨出了夏青的一副好嗓子。毫无疑问,最终嗓音天赋过人的他被选中了。几天之后,夏青便走进了有点神秘的播音室,坐在了话筒前面,开始了他的播音生涯。
万事开头难,刚进电台的夏青,虽然嗓音天赋较高,但在字音问题上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他那东北口音和广播所需要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是有差别的,有时甚至把“国”读成“果”,这都需要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改过来。同为播音员的葛兰就成了他的老师,每当他说错一个音,葛兰就学他、笑他,用这种方法,反而促使他带着一股子倔劲,决心狠攻读音。在那段日子里,夏青带着最初的茫然,所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葛兰曾说:“为了学习标准读音,他把字典都翻破了。”千里之行,始于此时。 带着不服输的决心,夏青“长期坚持吐字发声的基本功训练”。从抗美援朝的战争时期,到经济建设的和平时期,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时期,他都一直自觉地坚持训练此项基本功。
随着广播节目的多样化,夏青还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努力使自己的播音语言适应这种变化。他针对自己吐字发声的弱点,“向姊妹艺术行家学习,先后向音乐学院老师学习音节发声,向单弦演员学习吐字归音,向电影学院教师学习发音方法”。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已经在播音领域有所成就的他依然虚心向语言学家周殿福先生请教,反复听录音,勤奋练习。
据《康熙字典》及其书后所附《补遗》,中国汉字有四万多个,常用的有五千多个,播音员需要掌握的就更多一些。夏青长期坚持吐字发声的同时,还努力学习和掌握每一个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而且了解其出处、古今演变过程及趣闻轶事。到最后,他便有了“活字典”及“字音政府”的美誉。一旦有人向他请教疑难字时,他会立马详细地告诉他们这个字的读音和字义,而且会翻开工具书来验证自己的说法是否正确。他的严谨和认真,贯穿于整个播音生涯始终。 除了“字音政府”和“活字典”,夏青在播音界还有一个“老佛爷”的称呼。这些称谓,不论是哪一个,都在一定方面反映出了夏青的博学多识。
学生时代,夏青既学过工科,又学过文科,知识比较全面。踏上工作岗位后,除了不停地训练播音基本功,他还抓住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吸收其他学科的养分。
夏青酷爱古典文学,逛琉璃厂旧书店曾是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他曾特地买了一套没有标点的《春秋左传注疏》,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在那本书的空白之处,密密麻麻地注满了他的蝇头小楷。这造就了他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也为他的播音事业添砖加瓦。他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和欣赏》节目中讲解难度颇大的古典文学作品,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称赞。
除了古典文学,夏青还长期致力于研究语言学和语音学,并且不断总结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以及自己在播音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撰写语音研究文章,譬如《普通话广播的异读问题》,他还在1983年的首届北京语言学会年会上宣读了这篇论文。
夏青喜欢讲三个“万”,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一万个朋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博览多闻,才能做到学问习熟。他如此要求别人,也如此要求自己。很多人对夏青所播的政论性文章赞誉有加:“有理”、“有力”、“有节”,拥有“政治家的胸怀”和“雄辩家的机敏”,这与他的博识是不无关系的。 抛开1950年6月前的事情,从1950年6月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室开始,夏青就一直行进在不断学习、积累知识的道路上。经过几十年的沉淀,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播音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播音理论知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播音工作原则。
他教导青年播音员要“三读”、“三思”。所谓“三读”,就是拿到稿子后要读三遍:第一遍要粗读,宏观把握,了解整体,如果细读,反而会陷进去;第二遍要细读,逐字逐句挖掘自己不懂的地方和有误的地方,把握文章内在的逻辑联系;第三遍再粗读,以防第二遍细读、分析之后转而陷入文章的细枝末节。所谓“三思”,就是分析完文章后还要进行思考:第一是要把文章放到大的时空背景当中去审视;第二是要把文章放在整个节目中去审视;第三是要把文章放在听众那里去考虑,从播和听的对比中思考实际的传播效果如何。这两点理论,对后来很多年轻播音员的帮助是巨大的,对很多同行的启发也是深刻的。
夏青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播音技巧使他成了很多行业和领域学习的典范。他曾是国家广电部门、教育部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广汉语普通话的负责人之一,为推广普通话做了大量工作;他曾因自己在汉语语音方面的学识和成就,于1980年在中国语言学会上被选为理事,之后又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聘为审音委员会委员。很多时候他扮演的是老师的角色,而他自己对此又是极为喜爱的。
夏青很关心青年播音员的成长,他曾主动承担辅导青年播音员的工作,深入基层台、站,对青年播音员的工作予以指导,同时也给播音短训班授课。他还经常被邀请到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授课,为青年播音员队伍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也在指导播音的同时,为播音部、台播部等的播音员讲授《诗经》、《楚辞》等古典文学代表作。古典文学虽然是夏青的挚爱,但要真正给别人讲,他又得付出很多努力去学习。每次准备讲义,他都得查很多资料,将讲义写得极其细致,这样在讲的时候才能真正让大家有所收获。
在年轻人面前,夏青是前辈,是老师,但他从不自满。他始终以“学习者”的身份自居,并且善于聆听。很多编辑记者、年轻同志乃至录音员有时给他提意见,他都能听进去,并择取有意义的积极改进。傅华曾回忆道:“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每次学习完一个单元的课程后,夏青老师会出题考我们,当时有一道题是有关‘元老’一词的解释,他判卷时,因我写了‘师长’的意思而扣我的分,我便指出来,他一句话不说立即去查字典,而且特别平和谦虚地接受了我的意见。”
从偶然的前奏到辉煌的结尾,夏青通过自己的努力奏响了一曲恢弘壮阔、感人至深的播音事业之歌。在播音乃至整个人生的大道上,夏青从未间断前行的脚步。他的一生,是走在路上的一生。这一生,因为行走,所以精彩!

㈢ 1976年毛死时的播语音员是谁

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时,首播主播是夏青。

夏青,原名耿绍光,192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早年就读于哈尔滨第一国高土木科,毕业后,为了糊口,曾在哈工大当过土木科教师的助手和马家沟小学的教员。1948年考入东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并在学校里参加了进步组织“中国民主青年联盟”。1949年进入新华社新闻干部训练班学习。1950年5月,毕业于北京新闻学校,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改名“夏青”,取“华夏青年”之意,自此开始了他四十年的播音生涯。
夏青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播音艺术委员会委员,播音业务指导,播音部副主任,1986年首批被评聘为播音系列最高职称播音指导,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曾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会长、名誉会长。历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五、六、七、八届委员。夏青同志是新中国我党培养的第一代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播音艺术家,是我国播音员、主持人的楷模。

“文革”中,中央电台的全部节目都是录音播出,重要广播的录音各级领导都很重视,要求严而挑剔。上午11点30分才拿到《告各族人民书》的定稿。只有定稿后才能够播录。稍作备稿后,12点开始录音,由夏青播音,他的声音庄重、浑厚、逻辑感强。所以提前4个小时录音,一是难度大,二是留有余地。正式录音前要试音。试音,是为了调试机器,调试到适合某个播音员的最佳状态;是为了让播音员找准感觉,确定播音基调。这项工作往往占去大部分时间,犹如弹琴、写文章定调子和找感觉一般。许多领导、专家在场,品头论足,众说不一,能做到大多数人认可实属不易。2560字的稿子,录音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录完。按照正常的播音速度,那时是一分钟180字上下,这次录音长23分钟,平均每分钟约111字,其中原因是不宜快,也有感情因素。局领导审听了录音,不太满意,让重录。这时,夏青已近乎精疲力竭,况且时间已不从容,再录以后谁能保证比这一次更好?即使能通过,还须复制合成,还要为中央电台的对台湾广播、北京电台(即现在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对华侨广播、北京电视台(即今中央电视台)复制录音带(那时北京电视台用中央电台的录音)。为保证万无一失,在第二次录音时,保留第一次录音,并着手复制,有备无患。果然,第二次录音一直到下午3点30分才录完,审听后一致认为不如第一次好。由于事先有准备,而赢得了下午4点钟按时播出的主动权。在首播之后,又由女播音员赵培录了《告各族人民书》。这样,首次播出的内容是:《告各族人民书》23分钟,哀乐6分钟,《国际歌》5分52秒,加上报时、台号,合成后共36分钟。

㈣ 夏青的“夏青”来源

夏青,原名耿绍光,192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早年就读于哈尔滨第一国高土木版科,毕业权后,为了糊口,曾在哈工大当过土木科教师的助手和马家沟小学的教员。1948年考入东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并在学校里参加了进步组织“中国民主青年联盟”。1949年进入新华社新闻干部训练班学习。1950年5月,毕业于北京新闻学校,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改名“夏青”,取“华夏青年”之意,自此开始了他四十年的播音生涯。

㈤ 邯郸学院夏青传媒学院毕业国家承认吗

一、邯郸学院夏青传媒学院的毕业证书,国家承认。
二、夏青传媒学院内,是邯郸学院的容二级学院之一,是公办性质。成立于2014年,以老一辈播音艺术家夏青名字命名。
三、夏青,本名耿绍光,黑龙江省呼兰区人。1948年入东北大学(现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1950年5月在新闻总署主办的北京新闻学校第一期毕业,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任播音艺术委员会委员,播音业务指导,播音部副主任,1986年首批被评聘为播音系列最高职称播音指导,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曾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会长、名誉会长。
四、邯郸学院,是河北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邯郸县初级师范学堂,1950年更名为河北省立师范学校,1982年升格为邯郸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热点内容
三本考研北京大学 发布:2025-08-26 17:42:36 浏览:281
金颖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发布:2025-08-26 17:31:46 浏览:684
大学生与四个意识 发布:2025-08-26 17:28:03 浏览:991
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分配生名单 发布:2025-08-26 17:01:54 浏览:697
深圳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 发布:2025-08-26 17:01:49 浏览:792
暨南大学李从东教授 发布:2025-08-26 15:34:52 浏览:82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戴教授 发布:2025-08-26 15:32:32 浏览:422
美国大学生获释 发布:2025-08-26 15:12:01 浏览:928
浙江大学教授属于厅局级 发布:2025-08-26 15:03:08 浏览:440
中山大学口腔考研真题 发布:2025-08-26 14:55:20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