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华东师范大学刘志基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刘志基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22 21:00:56

Ⅰ 刘志基的著作

打开智慧之窗1-4册(合作编译),安徽科技出版社1991年
汉字与古风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
汉字文化学简论,贵州教育出版社1994年
汉字古俗观奇──先民衣食住行新视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
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汉字文化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古汉字与中国文化源(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异体字字典(副主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
无意的辉煌──汉字文化百谈(合著),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年
汉字体态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古文字诂林(第一册至第十二册)(常务编委),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004年
汉字的世界(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金文引得·春秋战国卷(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零距离看远距离——字词春秋,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
金文今译类检·殷商西周卷(主编之一),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新汉字读本(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新概念成语词典(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甲骨文今译类检(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金文新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
铁砚斋学字杂缀,中华书局2006年
汉字——中国文化的元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
《文字中国》丛书五册(主编),大象出版社2007年
汉字艺术(合著),大象出版社2007年
字辨百题,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上海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8年
字脉:撩起汉字的面纱(主编),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
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一~三册(主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2011年。
汉字的风景(合著),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年
中国出土简帛文献引得综录·郭店楚简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商周金文数字化处理系统(策划、总制作之一)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战国楚文字数字化处理系统(策划、总制作之一)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从部分女旁字看汉民族古代风俗,民间文艺季刊1989年1期
汉字中所见几个先民崇拜物,国风第1卷第5期
《异体字手册》评介,辞书研究1989年4期
汉字异体流变说(合著),汉字文化1989年4期
从若干以弓箭形象构形的汉字看先民的弓箭崇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5期
试论《说文解字》递训的价值,辞书研究1990年3期
漫谈汉字形义联系的文化蕴涵,语文学习1992年11月
“鱼”与“余”,语文学习1993年6月
汉字品格与书法艺术,书法研究1994年1期
在语言与文学的交接点上──语象论,书城杂志1994年4期
“宇宙”说源,语文学习1994年5月
试论汉字表义字素的意义变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2期
汉字方形美学价值论,语言文化学刊15辑
甲骨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考古与文物1997年1期
论汉字体态的汉语范型, 语言文字学刊第一辑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年2月
部首意义三论,辞书研究1998年2期
甲骨契刻与汉字体态的规整化,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10月
读《甲骨文诂林》兼论古文字考释工具书的编纂,辞书研究1999年5期
隶书字形趋扁因由考,中国文字研究1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电脑对汉字的影响,语文建设2000年6期
“氓”“流氓”与“盲流”,语文建设2000年12期
《左传》“族”字考,语苑集锦――许威汉先生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拉氏与孔氏,语文建设2001年2期
从《左传》释《春秋》用语看“春秋笔法”的性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古文献与古文化研究专号
“公子”的来历,语文建设2001年4期
“贴”“帖”辨,语文建设2002年9期
简说“古文字三级字符全拼编码检字系统”,辞书研究2002年第1期
试论古文字信息化处理中“字”的处理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3期
古文字信息化处理基础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语言研究2002年第3期
金文原形字整理与金文字库建设,中国文字研究3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汉字方形的书法美学内涵,书法2003年3期
从出土文献书迹看“捺”的成因,中国文字研究4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常用字字理分类教学构想,语文论丛第8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名正·言顺·事成——由“萨达姆·邓·非典”引起的思考,《给城市洗把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
说楚简帛文字中的“宀”及其相关字,中国文字研究5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应当注重异体字的历时特性,异体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
也说“严在上,翼在下”之“翼”,考古与文物2005古文字论集三
甲骨文部首改良刍议,载中国文字研究7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只”字新考——兼说楚简帛文字“人”的一个变体的形成因由,中国文字研究8辑,大象出版社2007年9月
试说楚简新见字理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
古文字在国际标准字符集中的编码与古文字通用数字化平台建设,杭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月
古文字异体字辑证,中国文字研究9辑,大象出版社2007年12月
《汉语大字典》古文字字形收录缺失拾零,辞书研究2008年2期
说楚简文字中的*及其相关字,中国文字研究10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6月
战国出土文献字频的初步研究,中国文字研究11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12月
简说古文字异体字的发展演变,中国文字研究12辑,大象出版社2009年6月
楚简帛文字内部差异初步研究,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第二十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5月
网络时代古文字图书编辑一种探索——“文字网”关联书系编后,编辑学刊2009年3期
简说部首的“识字”功能,语文学习2009年5期
甲骨文字形规整化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5期
字频视角的古文字“四书”分布发展研究,古汉语研究2009年4期
西周春秋金文字频研究,语言科学2010年1期
字频视角的古文字“四书”分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4期
甲骨文结构的特殊现象:(韩)汉字研究(创刊号),2009年12月
字频视角的甲骨文构件定量研究,(韩)汉字研究(2辑),2010年6月
甲骨文字表《屯南》《花东》字形补遗,中国文字研究13辑,大象出版社2010年10月
简论甲骨文字频的两端集中现象,语言研究2010年4期, 2010-10
“吾大夫恭且俭,靡人不俭”补释,中国文字研究14辑,大象出版社2011年11月
用数字化“激活”出土古文献宝藏,光明日报2011年11月9日
楚简帛文字笔迹分析方法刍议 ——以《郭店楚简·五行》第10、11简文字异写分析为例,中国文字研究15辑,大象出版社2011年10月
偏旁视角的先秦形声字发展定量研究,语言科学2012年1期
出土古文字文献语料库建设刍议,(韩)汉字研究(3辑),2011年6月
*为“曰”字避复草写说,中国文字研究16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
汉字:浸润着历史的精灵,秘书工作2012年5期
楚简帛文字信息呈示摭谈,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楚简“用字避复”刍议,古文字研究29辑,中华书局2012年10月
西周金文用字避复再研究,(韩)汉字研究(3辑),2012年12月
甲骨文同辞同字镜像式异构研究,中国文字研究1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关于汉字古文字进入 ISO/IEC 10646 工作进程的建议》,国家语委 2003 年 11 月 20 日采纳。
《关于确立古文字字库标准的可行性报告》,国家语委 2002 年 3 月 20 日采纳。
《解决 GBK 生僻字输入难的对策研究》,国家语委 2001 年 3 月 20 日采纳。

Ⅱ 汉字整形的汉字整形-官方解答

教育部以《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专家工作组的名义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版《通用规范权汉字表》问题解答”,表示《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宋体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主要是取得宋体字笔形变异上的一致,并公布了调整的四大原则。
这四大原则,包括尊重汉字结构、考虑宋体风格、遵循统一规则以及严格控制特例等。经过对字形的调整和美化,进一步取得了宋体字笔形的一致,使字形更趋于规律性、系统性。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副主任刘志基参与了意见的征询,他说:“此次修改在较大的范围内征求了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表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是大势所趋,此次改动符合文字内在的合理性。

Ⅲ 刘志基的介绍

刘志基,男,1955年4月生于上海。“文革”期间下乡六年。1978年2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回系,先后获学士、答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重点学科华东师大“汉语言文字学”(第二期)学科带头人,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副主任,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RG)古汉字字符集国际标准研制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文字学;古文字的数字化开发研究;先秦汉字发展史。

Ⅳ 中国文字学会的团体成员

组成人员(共42人。音序排列。带※者为第三届常务理事):
陈燕天津师范大学
陈双新河专北大学
陈伟属武中山大学(※)
程 荣中国社科院语言所
单周尧香港大学(※)
党怀兴陕西师范大学(※)
董琨中国社科院语言所(※)
冯胜君吉林大学
何华珍浙江财经学院
黄德宽安徽大学(※)
黄天树首都师范大学(※)
蒋冀骋湖南师范大学
李国英北京师范大学(※)
李天虹武汉大学
李运富北京师范大学
林志强福建师范大学
刘钊复旦大学(※)
刘志基华东师范大学
陆锡兴南昌大学
邵文利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沈培香港中文大学(※)
施谢捷复旦大学
史建桥商务印书馆
万业馨北京语言大学
王敏教育部语用所
王翠叶教育部语信司
王贵元中国人民大学(※)
王铁琨教育部语信司(※)
吴振武吉林大学(※)
王蕴智郑州大学
徐在国安徽大学
杨琳南开大学
杨宝忠河北大学
喻遂生西南大学
臧克和华东师范大学(※)
张桂光华南师范大学
张建国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张世超东北师范大学
张涌泉浙江大学(※)
赵平安清华大学(※)
赵小刚西北大学
郑振峰河北师范大学

Ⅳ 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作者:卞觉非 1.汉字教学的定位。本文说的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仿造对外汉语教学名称,也许可以称之为对外汉字教学。它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组成部分。诚然,在汉字教学中不可能不涉及汉字文化及其相关问题,但我们不能把汉字教学的重点放在文化揭示和知识讲授方面。汉字教学虽然涉及文化,但是汉字教学不是文化教学。必须十分明确:对外汉字的教学对象是现代汉字,汉字的文化教学不是对外汉字教学的主要任务。实践表明,如果对汉字教学的定位含混不清,就会干扰和偏离汉字教学的方向,影响汉字教学的效果。 2.汉字教学的目的。所谓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汉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讲清现代汉字的形、音、义,帮助学生认读汉字,书写汉字,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书面语;当然,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同时必然也在接触和学习汉字文化,毫无疑问,这是汉字教学自然产生的客观效果,无须刻意追求。必须特别强调,汉字是语素文字,一个学生掌握汉字数量的多少,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的高低,而且也是学好汉语书面语的关键。 3.汉字教学的现状。现代汉字教学,应该贴近教学对象的实际。我们的教学对象可分两类:一类是既不懂汉语又不识汉字、在语系上和文字体系上跟汉语汉字完全不同的欧美等国学生;另一类是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学生。后者虽然认识一些常用汉字,但不会说汉语,而且日语和韩语在语系上跟汉语没有亲属关系。比较起来,日本学生和韩国学生学习汉字相对比较容易,因为,日本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会日本常用汉字1945个,韩国学生也会1800个韩国常用汉字,撇开读音不谈,这对他们学习汉语词汇会有一定帮助。不过,由于日本和韩国汉字的字义在借用汉字时跟中国汉字在内涵和外延上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很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负面效用,有名的例子是:日本的“手纸”相当于汉语的“信”,汉语的“点心”则相当于韩国的“午饭”。从学习汉字的角度,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肯定要比汉字文化圈外的学生容易得多,但是必须指出,三个国家的汉字分别记录的是三种不同的语言,因而日本、韩国学生在学习中国汉字时都应该把汉字当作外语外文来学习,不这样是学不好汉语的。事实上,也许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日本和韩国学生并没有因为认得汉字的优势而一定比欧美学生学得更好,特别是口头表达方面。 当然,学习繁富复杂的汉字,对于年过20的欧美学生而言也绝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若要记忆更是苦不堪言。据我所知,国内大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汉字教学,作出了较好的安排。在初级阶段有的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汉字课,布置汉字书写练习。到了中级阶段,则把汉字教学置于课文教学之中,汉字教学与汉语词汇教学同步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汉字教学与汉语词汇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比较准确地理解汉字的字义;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也会产生弊端,以词汇教学取代汉字教学。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上面,关注的是词语和语法教学,汉字只是作为一个词汇单位教给学生,这样很容易忽视汉字的教学。所以,有人说,所谓汉字教学只是初级阶段才有,到了中级之后就不知不觉地被取消了,很难说还有严格意义上的对外汉字教学。我认为,汉字教学应该贯彻基础汉语教学阶段的全过程。当学生看到“美不胜收”时,首先是查看英语翻译:So many beautiful things that one simply can't take the mall in.或者more beauty tha one can't takein.他们是从英语翻译来了解该成语的含义,却不大理会这一成语四个汉字的字形、读音和字义。他们通常从图形上认读汉字,摄取汉字的形体图像,疏于记忆,如果教师不作特别强调和提示,学生们很难分辨汉字的部件和笔画,因此写起来常常丢三落四。通常的情况是,各校一年级学习汉语的人数很多,但许多人浅尝辄止,遇有困难就半途而废。“经过十年寒窗生活以后,只剩下极少数的学生攀登硕士或博士的高峰。”(柯彼德,1997)据我所知,即使这些佼佼者,他们的毕业论文几乎很少是用汉语写就的,通常是用自己的母语。他们的汉语说得很流利,但是他们中一些人在阅读、特别在书写方面依然存在许多困难,离所谓“语言通”“文化通”和“中国通”还有相当的距离,“最明显的原因是汉字的难关”。(柯彼德,1997)他们对汉字往往缺乏审断能力,不能分辨“浃、挟、狭、铗,挡、档、裆,买、卖、实,没、设,讷、纳、呐、衲,募、幕、蓦、慕、暮,卷、券”等等,所以动起笔来常常出错;打出来的文字也错得离奇。这就是当前的汉字教学情况。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理论层面上,有人从本体论出发,认为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符号是可以跟本体分离的。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美国结构主义者John De Francis,他主编的《初级汉语读本》《中级汉语读本》《高级汉语读本》就分为拼音本和汉字本两种。他主张先教会话,后教汉字,对于那些只想学习会话单项技能的人也可以不教汉字。这种看法和做法曾流行于欧美。这种看法也深深地影响着欧美学生,他们普遍地存在着重口语、轻汉字、重阅读、轻书写的倾向。从哲学层面上说,我以为语言先于文字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某种语言一旦拥有了文字,文字对语言的反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像汉字这样的语素文字对汉语的反作用尤其明显,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是汉字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词语,保留了古代圣贤的语录,保留了古代优秀的诗词歌赋、格言成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特有的语法格式,并把它们中的一些成分原封不动地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汉字与汉语简直难解难分。一个外国学生,如果真的要学好汉语,成为汉语方面的高级人才,我想,不学习、掌握汉字简直是不可能的,把汉语学习跟汉字学习对立起来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事实上,汉字已经成为汉语特定的组成部分,学习汉字就是学习汉语;若要学好汉语,必须得学习汉字。 在操作层面上,有人从同源论出发,认为汉字就是汉文化,在教汉字时往往大讲汉字的源流嬗变、文化考察、风俗探源、书法艺术欣赏等等。如果如此理解汉字教学,人们就可以这样讲授“茶”字:“茶”在《说文·草部》中为“荼”:“荼,苦荼也,从草余声。同都切。”据大徐本注:“此即今之茶字。”然后引证《广韵》:“宅如切,平麻澄。”再论“茶”字三种写法“茶、梌、荼”,根据《唐陆羽<茶经·一之源>》注解:从草,当作“茶”,其字出自《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梌”,其字出自《本草》;草木并,当作“荼”,其字出自《尔雅》。再解释“茶”的民俗含义:“旧时订婚聘礼的代称。如三茶六礼,受茶。”明陈耀文《天中记·茶》:“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清平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行什么财礼?下什么茶?”再讲茶的种类,茶的功能,茶具、茶道等等。讲者用心良苦,努力在弘扬汉字文化,听者如坠入云雾之中,一无所获。难道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吗?当然不是。正确的方法是,讲清“茶”的形、音、义,告诉学生“茶”字的用法和写法。还有,教师可以通过组词练习,比如“红茶、绿茶、新茶、陈茶,茶馆、茶道、茶点”等,并且隔三差五地考考学生们记住了没有。事情就这么简单! 我认为,只有在理念上和操作上取得一致的看法,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才能实现汉字教学的目标。 4.现代汉字不同于古代汉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该定位于现代汉字。现代汉字虽是古代汉字的发展,但是经隶变后的汉字形体已经由圆而直,大幅度地丧失了以形示义的功能,汉字已逐渐脱离了图画的意味,变成了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这是汉字成熟的标志。传统的“六书”理论虽与现代文字学有相通之处,但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汉字的分析。同样的术语有的名同字异。比如,“六书”中的象形字“日、月、山、水、手、心、子、女、弓、矢、刀、戈、户、舟”等在现代汉字中已不再具有象形的特质,变成了记号字。“日”字在“晴、明、旦、昏、晒、晖、晨、暗”中只是意符。“六书”中的指示字,如“凹、凸、丫、一、二、三”在现代汉字中却已成了象形字。在简化字中又出现了许多新会意字,如“宝、笔、尘、粜、籴、泪、灭、灶”等等。古代汉字中的所谓形声字,如“江、河、打、布、刻、蛇、霜、逃、醉”等在现代汉字中已变成半意符、半记号字。在“六书”中有些形声字已与今义不同,如“骗”:《集韵》匹羡切。《字略》:“骗,跃上马也。”现指“欺骗”意。“特”,《说文解字》:“特,朴特,牛父也。从牛寺声,徒得切。”“牛父”即“公牛”,现指“特别,特殊”义,意符和声符均发生变化,成了合体记号字。汉字教学,虽然古今不能截然分开,但在观念上必须区分古今汉字。 5.对外汉字的教学内容。汉字教学是实用科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汉字知识,但并不是把这些知识统统都要倒给学生。一方面要加强现代汉字本身的研究,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用于汉字教学之中;一方面也要研究汉字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实际,选中切合学生学习汉字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反复讲练,形象而直观地分层级进行汉字教学。 首先,讲清现代汉字的性质。汉字是语素文字,而非拼音文字。一个汉字均由形、音、义三个部分组成。形、音可以变化,但基本字义一般不变。如:“女”,《说文解字》:“妇人也,象形。王育说。凡女之属皆从女,尼吕切。”现代汉字“女”字形由篆而隶而楷,但基本字义不变。很多由“女”组成的合体字仅《说文》就有“姓、娶、婚、妻、姑、妹”等244个。“女”作为基本语素,可组成多字结,前置如“女儿、女方、女工、女皇、女人、女色、女士、女强人”等等,“女”也可后置,如“处女、闺女、妓女、美女、少女”等等。记住一个“女”,就可以认知由“女”组成的合成字以及跟“女”有关词语的意义,由此可见,记忆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对于学习汉语和汉字是何等重要! 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有3500个。对外汉语教学根据实际对3500个常用汉字作了适当的微调,按照《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规定:甲级汉字800个,乙级汉字804个,丙级汉字500+11个,丁级汉字2864+41,共计2905个,可以据此编写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和教学测试。至于是否要把2905个汉字再分成“复用式掌握”或者“领会式掌握”,这是可以而且应该研究的。 其次,解析现代汉字的字形结构。现代汉字整字可分为独体字和合成字两种。“六书”中的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都是合体字。现代汉字中的独体字多半来自古代象形字和指示字。前者如“人、手、水、火、日、月、禾、田、井、虫、止”等,后者如“甘、方、七、八、上、下、本、末”;有些合成字是经简化后而进入独体字,如“龙、专、门、书、卫”等。现代汉字的合成字多数来自古代会意字和形声字:前者如“休、林、男、旅、盖、析”等,后者如“芽、理、简、案、沐、际、盛”等;少数来自古代象形字和指事字:前者如“燕、鱼、泉、阜”,后者如“亦”。(苏培成,1994,pp.70)应该让学生知道,独体字既是常用汉字,又是构成合成字的部件,组字能力很强,必须牢牢记住。解析合体字可以理性地了解汉字的构造原理,领悟汉字的理据性,从而掌握记忆和书写汉字的诀窍。应该指出,在造字过程中,“有的字有理据,有的字没有理据,有的字有部分理据。有的在造的时候就没有理据,有的字本来有理据,在发展过程中失去理据。”(苏培成,1994,pp.81)所以,应该特别强调,记忆汉字不能没有诀窍,也不能没有方法,但是最基本的方法只有一个字:记!这一点应该向没有背诵习惯的欧美学生反复说明,反复强调! 第三,剖析汉字的部件。部件也叫字根、字元、字素、字形,是汉字基本结构单位。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合体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地、和、对、好、动、园”等是两个部件,“想、娶、树、坐、渠、谢”是三个部件,“营、韶、筐”等是四个部件,“燥、赢、膏”等是五个部件,“麓、臂”等是六个部件,“憨、鳞”等是七个部件,“齉”是八个部件。部件与部件的组合是分层进行的,不是一次组合而成。如:附图(略)“韶”的部件是“立、日、刀、口”,这些可称为末级部件。末级部件一般都可以成为独体字。由此可见,剖析一个字的部件对于认知汉字的构造和正确地书写汉字都是很有帮助的。 第四,讲授现代汉字的笔画。笔画是构造汉字的线条,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现代汉语通用字中最小的汉字只有一画,如“一、乙”等,最多的是36画,如“齉”字。其中以9画字居多,10画和11画次之。如果把提归入横,捺归入点,钩归入折,汉字基本笔形有五类:横,竖,撇,点,折;并有26个派生笔形。(参见苏培成,1994,pp.59)我认为应该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笔顺:1.先横后竖:十、干、丰;2.先撇后捺:八、人、入;3.先上后下:三、京、高;4.先左后右:川、衍、做;5.先外后内:月、匀、同;6.先中间后两边:小、水、办;7.先进去后关门:回、目、国。教授汉字时,教师始终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训练,反复默写,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这对学生将会受益无穷! 6.汉字教学的方法。国家汉办颁布的《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大纲,而是一种规范性的水平大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汉字等级大纲》需要另订汉字教学计划。母语的汉字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学习者已会说汉语后再学汉字,其教学顺序是从字→词,学字难和学词易是对立的也是互补的;后者是学习者既不会汉语也不识汉字,其教学顺序则相反,是从词→字,学汉字和学词是同步进行的。(参见刘英林等,1995,pp.19)因此,绝大多数学校的对外汉语教材都是把汉语的词汇教学和汉字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我以为这是很好的方法;我只是担心,如果安排不妥,只注意词汇教学,就会影响汉字的掌握。汉字教学的方法值得研究。要加强科学性和计划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首先,应该制定汉字教学计划,把《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所列的甲级字、乙级字、丙级字和丁级字具体化,也就是要制定一个怎样分别实现上述各级字目标的具体规划。具体要求是:列出一份汉字教学计划,列出汉字教学点,确定每一课应教的重点汉字,并将这些汉字醒目地印在课本的显著位置。就像John De Francis在他主编的《初级汉语读本》(汉字本)等教材中所做的那样,每一课都用方框列出一组汉字,放在课文的右上角,以供学生读写、记忆。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这些汉字。 其次,在这份汉字教学计划中,应该分层次地列出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和常用合体字,精选例字,用现代汉字学的理论,精当地解析这些例字的字形(部件、笔画、笔形和笔顺)、构造(意符、声符、记号及其变体)和理据,以利学生认知和记忆。据本人统计,在甲级800个字中,有独体字137个,约占5.7%。如“八、白、百、半、办、包、本、必、不、布、才、长、厂、丁、车、成、大、单、当、刀、电、东、儿、二、发、反、方、飞、丰、夫、干、个、工、广、互、户、几、己、见、斤、火、九、开、口、乐、立、力、了、六、录、写、买、毛、么、门、米、母、内、年、牛、农、女、片、平、七、其、气、千、目、求、去、人、日、三、色、上、少、声、生、十、史、示、事、手、术、束、水、四、太、无、头、万、为、文、五、午、西、习、系、下、先、小、辛、羊、也、页、业、一、衣、已、以、义、永、尤、有、友、右、鱼、元、月、云、再、在、占、正、之、中、主、子、自、走、足、左”。这些独体字,一般使用频率很高,构字能力也很强。比如,学会了“木”与“白”,就很容易理解“柏”:“木”是意符,“白”是声符,也容易理解“材”“杆”等等,具有认知意义。在解释汉字字义时,不宜把一个字的所有义项一古脑儿全教给学生,因为他们领会不了,应该分层地进行,先教基本的常用义,再教派生义,用逐步积累、不断加深的方法,让学生最终掌握一个汉字的主要义项和基本用法。实践证明:解析汉字的部件及其意符和声符对于理解和记忆合体字都是有效的方法。 第三,分析现代汉字的结构也是学习和记忆汉字的有效方法。统计表明,现代汉字的构成方法主要是形声字,约占90%,会意次之,象形极少。这跟《说文解字》相似:《说文》共收9353个小篆,其中形声字7967个,约占85%。所以,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形声字教学上面。由于语言的变化,现代汉语的形声字有三种情况:1.狭义形声字,如“湖、榆、恼、疤、搬、苞、枫、陲、俘、荷、狮、铜、谓、锌、洲、株、砖、肤、护、惊、态、钟、桩、油、娶、驷”等;2.广义形声字,如“江、河”;3.半意符半记号字,如“缺、刻、蛇、霜、逃、醉、灿、础、灯、炉、拥”等。除狭义形声字外,学习者都需要特别记忆,避免字读半边的类推错误。从现代汉字学的观点,由于篆书隶化而楷,古代的象形字已变为独体记号字,如“日、月、山、水、手、心、子、女、弓、矢、刀、戈、户、舟”等,如能适当作些溯源分析,有助于了解这些字符的涵义,可能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但不宜离题万里。我不赞成在讲现代汉字时,过分渲染汉字的象形特征,因为这不是现代汉字的本质,也不符合事实,即使在《说文》中也只有象形字364个,仅占3.8%。在教学中,偶而也可采用“戏说汉字”的办法,使人一笑也是效果,但是不能成为析字的主要方法。因为它既不能揭示汉字的构造规律,也无助于理性地认知汉字、记忆汉字。 第四,对比结构异同,区别易淆之字。汉语是一个庞大的字符集。汉字是语素文字,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语素,不同语素则用不同的汉字来区别。汉字的方块形体限制了汉字的构造,一个汉字与另一个汉字只能靠部件、笔画、横竖、长短、位置等来加以区别,这就给汉字造成纷繁复杂的局面。初学者常常不易分辨。从字形方面分析,常见易淆的情况有:多横少点:亨享,兔免;上长下短:未末,士、土;左同右异:扰、拢,伧、伦;左异右同:课、棵、裸;上同下异:暮、幕,简、筒;下同上异:籍、藉;外同内异:遣、遗,圆、圜;左右相同,中间有别:辨、辩、瓣。从字义方面分析,因理据和用法而引起的混淆有:字义理解不准:(国)事、(国)是;很、狠;用法分辨不清:作(法)、做(法),分(子)、份(子)等等。从书写方面分析,容易出错的是:笔画增损,笔形失准,笔顺颠倒,部件易位,偏旁窜乱,间架不匀,以及由于形似、音近或义近导致写错别字。(石定果,1997)由于打印不便,恕不一一例举。经验表明,当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汉字,在认读或书写时出现混淆或错误时,教师如能进行结构、字义和用法方面的对比,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总之,对外汉字教学,对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和书写汉字都至为重要。应该重视对外汉字教学,应该编制一份对外汉字教学大纲,详列汉字教学点;应该讲究汉字教学方法;应该编写一套能够体现《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的教材。这应该成为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目标。 【参考文献】 [1]石定果《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孟柱忆《韩国汉语教学的特点和问题》,同[1]。 [3]白乐桑《汉语教材中的文、语领土之争:是合并,还是自主,抑或分离?》,同[1]。 [4]柯彼德《汉字文化和汉字教学》,同[1]。 [5]安子介《汉字的再认识》,《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6]卢绍昌《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新尝试》,同[5]。 [7]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8]杜智群《形近易误字八百组》,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9]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语文出版社,1996。 [10]刘志基《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1]钟秋生《华文教育错误字辨析》,新加坡华文研究会,1990。 [12]陈仁凤、陈阿宝《一千高频度汉字的解析及教学构想》,《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1期。 [13]刘英林等《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热点内容
清华大学经管学校吴教授 发布:2025-08-26 22:59:58 浏览:513
武汉大学品牌专业 发布:2025-08-26 22:50:47 浏览:333
美国大学学费迟交罚款 发布:2025-08-26 22:47:23 浏览:353
大学生进部队什么职称 发布:2025-08-26 22:47:23 浏览:566
工商管理专业好的二本大学 发布:2025-08-26 22:41:19 浏览:286
四川农业大学助学金名单2015 发布:2025-08-26 22:40:31 浏览:202
大学生骚气 发布:2025-08-26 22:32:09 浏览:406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 发布:2025-08-26 21:45:00 浏览:115
广西大学生村官报名 发布:2025-08-26 21:44:00 浏览:53
厦门理工大学院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8-26 21:42:56 浏览: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