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朱之悌教授
Ⅰ 朱之悌的介绍
朱之悌,中国工程抄院院士,1929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毛白杨研究所所长。中国著名林木育种学家,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开创者之一,国家教委任命的中国该学科首位博士生导师,首批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林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育种人。
Ⅱ 北京林业大学是国家211吗
是的来,北京林业大自学(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北林,位列国家“211工程”,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
创办时间
1952年10月16日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
学校类型
农林
属性
211工程 |985平台 |2011计划 |全国重点大学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徐冠华,尹伟伦,朱之悌,王涛,张新时等
学校官网
http://www.bjfu.e.cn
Ⅲ 北京林业大学有哪些知名的教授
北林的知名教授很多,关键还是看你自己的专业和方向。这里的老师大多专数都很不错,北林是林学和风景园属林学双一流学科的高校,这些老师的专业技能也是过硬。我是园林学院的学生,简单举几个身边老师的例子,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张启翔老师。园林植物界的大牛,看起来非常年轻,你根本想象不到他的真实年龄,他上课非常认真,并且乐于和学生交流,经常会让我们提各种问题,他会很耐心地给我们解答。
此外,贾桂霞老师,罗乐老师,赵惠恩老师都很不错,他们的专业造诣和为人都很值得我学习。
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恨自己没有上心努力学习了。希望能抓住一切时间来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辜负这美好的青春吧。我爱北林,爱这里的老师!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Ⅳ 朱之悌的基本信息
1929年10月1日 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青山铺村。
1950-1954年北京林学院林业系学习。
1954-1956年 北京林学院任植物生理学助教。
1957-1961年苏联莫斯科林学院留学,获生物学副博士学位。
1961年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系遗传育种教研组工作,1961年任助教,1963年任讲师,1978年任副教授,1985年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1月22日,我国著名林木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之悌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6岁。 树木树人,是朱之悌院士绿色生涯的核心。1961年从前苏联学成归国后,他44年如一日,为祖国的林业建设培养专门人才,奉献科研成果。他主持编写了林木遗传育种教学大纲,推动了林木数量遗传的启蒙与传播。他主编的全国林业院校统编教材《林木遗传学基础》,迄今仍被广泛采用。他长期参与国家林业科技、教育及产业发展重大方针、策略制定,荣获了中国林学会重大建议奖。 20世纪80年代初,他开展了毛白杨短周期工业用材新品种选育研究。经过20多年艰辛探索,他完成了毛白杨基因资源收集与保存研究,成功选育出一系列毛白杨雄株行道树和短周期胶合板材、建筑材新品种;他采用染色体部分替换和染色体加倍等技术,培育出可5年采伐的短周期、速生、优质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创造了同一树种研究连续3 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佳绩。 他还把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与纸浆等产业相结合,提出了“南桉北毛、黄河纸业”的产业化构想,推进民族造纸工业原料结构调整步伐,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2000年初患癌症后,他仍奔波于各企业纸浆林基地之间,组建了“百万吨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产业化协作组”,协助有关企业创立纸浆林研究所,实施国家林业局相关专项课题,为解决三倍体毛白杨产业化技术问题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念念不忘三倍体毛白杨的推广。 朱之悌院士是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开创者之一,是我国这一学科的首位博士生导师。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等10余项科研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专著70余篇(部);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他的贡献为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学界在国际上争得了荣誉。Ⅳ 朱之悌的主要论著
1 朱之悌.核桃杂交和无性繁殖试验.莫斯科:莫斯科林学院出版社,1962。
2 朱之悌.树木的专无性繁殖与无性系育种属.林业科学,1986,22(3):280~290。
3 朱之悌,张志毅.毛白杨优树快速繁殖方法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6,(4):1~17。
4 朱之悌.林木遗传学基础.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5 朱之悌.林木无性繁殖.见:中国农业年鉴.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162~163。
6 朱之悌.毛白杨良种选育战略的若干考虑及其8年研究结果总结.见:林业部科技司主编,阔叶树遗传改良.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1,59~82。
7 朱之悌.森林基因资源收集保存的要点和方法.世界林业研究.1992,(2):13~20。Ⅵ 三倍体毛白杨的特征、特性如何
三倍体毛白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朱之悌教授为首的课题组,采用细胞染色体部专分替换和染色体加倍属等技术,经过15年的艰苦攻关所取得的系列新品种,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十大重点林业推广项目的首选项目。
三倍体毛白杨,具有速生、优质、高效等特点;生长5年即可轮伐,是世界林木轮伐期最短的新品种。育苗快,当年插条,当年出圃,比普通毛白杨快2倍;生长快,6个月可长到5米高,18个月树高可达12~15米,30个月树高可达20米左右,胸径15~20厘米,是轮伐造纸的最佳时期。1年成树,3年成林,5年成材。造林5年平均单株材积达到0.10~0.20米3,木材蓄积量为166.50~333米3/公顷,以1000元/米3的木材价格计算,产值为16.65万~33.3万元/公顷。
生态适应性强:主要表现为分布范围广,抗锈病、抗天牛、抗蚜虫,适用于造丰产林,农田林网、平原绿化、通道绿化及城市绿化,生态防护效益高。不仅适合黄河流域及三北地区,从海拔2~2000米的河流滩涂和川地均可种植。
三倍体毛白杨木纤维长、易漂白,制浆率高,纸张物理性能好,是生产高档新闻纸和胶印书纸的理想原料,出浆率为普通杨树的两倍。Ⅶ 朱之悌的生平介绍
朱之悌,原籍湖南,1929年出生于长沙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30-40年代,正值日寇侵华时期,长沙数度沦陷。朱之悌中途辍学多次,直至1947年,18岁时,他才初中毕业,21岁时,高中毕业于省立第一中学。 1950年秋,朱之悌以高分考入武汉大学园艺系,2个月后,他离开武汉大学来到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就读。1954年于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植物生理学助教。
1956年3月,朱之悌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被选拔参加留苏考试,并以优秀成绩被第一批录取。1957年11月,他被派往莫斯科林学院留学,在雅勃洛科夫院士(А.С.Ябдоков)门下攻读林木育种。4年学习期间,他努力钻研,各科考试成绩全优,在副博士论文《核桃嫁接成活机理和无性繁殖的研究》中,他发现核桃嫁接时单宁氧化缩合和蛋白质颗粒化沉淀导致的嫁接隔离层的形成是嫁接成活的障碍,而缩合物的还原和隔离层的消失又是嫁接成活的原因。这一发现为当时莫斯科大学生物学院院长依沙也夫和林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吉虽略夫教授所赏识,这篇论文被全苏教育委员会批准在苏联正式出版发行。1961年7月获生物学副博士学位的朱之悌按期回国,在原单位北京林学院遗传育种教研组工作,历任助教(1961)、讲师(1963)、副教授(1978)直至升任教授(1985)至今。
朱之悌回国后,从事毛白杨生根抑制剂的分离和转化的研究,他证明了毛白杨扦插难于生根的原因,是其皮部存在两种生长抑制剂。然而,正当他踌躇满志深入钻研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被迫中断,去云南接受再教育。
1979年北京林学院返京后,他于1980年受林业部委托,主办了全国林业院校数量遗传学教师培训班,为数量遗传学在林木育种中的普及与提高做出了贡献。为告别并清除林木育种教学工作中所谓“米丘林遗传学”的影响,朱之悌主持编订了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教学大纲,将林木遗传学的理论基础,转轨定位到现代遗传学的科学体系中来。1982年林业部决定组织全国林木育种重大课题攻关,他负责起草各专题立项报告,该报告被林业部科技司采纳。
1983-1997年,他主持“毛白杨新品种选育研究”课题,确定采用回交部分染色体替换和染色体加倍的技术路线,将造林严重蹲苗、前期生长缓慢、短期不能采伐的一般二倍体毛白杨,改造成5年就可轮伐,不仅比一般毛白杨增产1~2倍,而且纤维长、材质白,无叶部病害,是短周期造纸、人造板原料的理想品种。
除培育毛白杨三倍体外,朱之悌还解决了毛白杨育苗的繁殖关,形成多圃配套系列育苗的新繁殖系统,这项成果1996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