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南开大学医学院杨教授

南开大学医学院杨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23 00:09:49

『壹』 杨振宁的简介

杨振宁,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穆藕初奖学金 ,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017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018年,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此外,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贰』 南开历任校长名字

南开历任校长有张伯苓、杨坚白、杨志行、王淑玲、纪文郁等。

1、张伯苓

张伯苓,原名寿春,字伯苓,后以其字行世,天津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把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等。

2、杨坚白

南开大学的第二任校长。杨坚白,天津人,著名经济学家、统计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曾在天津南开中学、耀华中学任教。建国后,历任南开中学校长。

5、纪文郁

南开学校由著名爱国教育家严范孙和张伯苓创办,是南开系列学校(现有一所大学、三所中学)的前列,第四任校长王淑玲,第五任校长纪文郁。

『叁』 现在谁的班主任是张纯明老师

南开经济研究所是一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历史悠久的高层次经济研究机构。其前身是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经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何廉建议,并在张伯苓校长的大力支持下,于年9月10日成立。何廉作为创办人,兼任委员会主任。只四大经济学家中,南开就拥有何廉、方显廷两位。 南开元老、南开大学已故黄钰生先生对于经济学教授何廉在南开大学扬名海内外过程中的作用,格外看重,反复强调:“何廉对于南开大学的整体,对于张伯苓个人的影响,比任何其他人都大。虽然何廉半路上做官去了,但他和南开大学的关系始终未断。抗战期间不也是何廉把经济研究所恢复起来的吗!就学校的财政上说,有许多事情是听何廉的主张。” 年7月,在何廉的提议下,南开大学设立的社会经济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的前身)正式成立,何廉担任主任导师兼财政学和统计学教授。这一年的《南开大学发展方案》中,何廉提出了“土货化”的发展方针,即“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突出强调结合中国实际研究中国国情。何廉在南开满怀热情地开始了他的经济学教学“中国化”。 年1月,创办《统计周刊》,每周一随天津《大公报》发行,后曾更名为《经济研究周刊》()、《经济周刊》(),至抗战爆发后停刊。年 英文版《南开统计周报》(Nankai Weekly Statistical Service)创刊,后曾更名为《中国经济月报》(Monthly Bulletin on Economic China,)和《南开社会经济季刊》(Nankai Social and Economic uarterly,)。 年1月,方显廷受聘来南开任教,此后成为何廉的得力助手和合作伙伴,在他们的领导下,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的各项工业和农村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得以全面展开。 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正式成立,何廉任院长。何廉上任后励精图治,积极推进经济学教学合理化的工作,同时他广泛吸纳人才。抗战前,他的麾下贤毕至、云集,方显廷、张纯明、陈序经等,以及后来的吴大业、李锐、杨敬年等在学术界都是各领。 何廉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不尚空谈,勇于革新;胸怀开阔,诚挚待人。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人员阵容和锐意进取的研究体。至抗战前,先后任教授、研究导师和研究员的有方显廷、张纯明、丁诘、李适生、陈序经、李卓敏、林同济、袁贤能等,可谓贤毕至,各师荟萃;后来者如吴大业、鲍觉民、陈振汉、杨叔进、李锐、冯华德、杨敬年、傅筑夫、丁洪范、谷源田、钱荣望、滕维藻、宋则行(宋侠)等,多为南开毕业或受过西方教育的少壮经济学者,道德文章,各领。研究所经十年努力,不独在校中独树一帜,而且被公认为“研究中国经济之权威机构”,其出版物驰名全球。年,南开经济研究所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金陵大学、协和医学院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东第一行政监察专员公署联合组成“华北农村协进会”,何廉被选为协进会主席,方显廷任。 从何廉初到南开至年,这10年间,南开大学经济系和经济研究所的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南开大学经济系教学与科研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南开经济研究的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代表着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科研的发展方向,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二) 当时盛传南开有三宝,经济研究所即为其一。南开“素以经济系睥视国内,尤以经济研究所获得中外一致赞誉”。南开经济研究所“被公认为研究中国经济的权威机构,其出版物驰名全球”。 经济研究所创办之初就开始了对天津物价的调查和统计,编制了在当时极具权威的南开物价指数。其后,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诸如山东、河北两省东北问题,华北地区工业化问题,以及当时经济发展中的其他许多问题。他们先后就有关的问题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出版了英文版的《南开社会经济季刊》,并开始成批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南开经济所首届研究生毕业年秋,南开经济研究所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共十人,他们在年6月毕业时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承认的第一批经济学硕士学位获得者。学生第一学年,在导师指导下读完规定的基本课程;第二学年选论文题目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后授予硕士学位。这种注重实地调查、理论实际的培养高级经济学人才的做法,影响了中国上世纪30年代乃至以后的大学教育。 战争爆发,南开大学被日军轰炸、破坏,经济研究所先随学校迁至昆明。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原先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大部分中断。但物价指数的编制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都在继续进行。年冬,南开经济研究所从重庆返回天津。除物价指数的编制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以外,其他研究及出版工作大都没有恢复。 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新中国建立。 年,周恩来总理回母校南开大学视察,肯定了经济研究所的重要贡献。年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何廉先生开创了南开大学的经济学科,年成立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在70多年的历史上,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秉承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形成了严谨、、开放和服务于社会的学术氛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上也有自己独到的建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今天的经济学院已经是一个专业和学科门类齐全、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拥有博士、硕士、学士等多层次教学和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科研机构,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现代化建设和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谙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善于应用科学理论和方法于中国和世界经济实际的人才。注重完善人格的塑造和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我们人才培养之宗旨;弘扬严谨治学、务实求真、锐意创新的学术风范,是我们科学研究之品格。 进入新世纪的经济学院将以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重点学科为依托,发挥学科综合优势,通过优化、综合、交叉、延伸,进一步提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把学院办成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科学研究创新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基地、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库。 南开大学经济学科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年南开大学创建时,经济学科设有商学、银行学、会计学三个系。年成立了经济研究委员会。年成立经济学院。从年起开始培养经济学研究生,至年共招收13届60多名研究生,培养了一大批海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恢复重建。 在70多年的历史上,学院秉承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形成了严谨、、开放和服务于社会的学术氛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上也有自己独到的建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经济学院现任院长马君潞教授,党委书记张秀珍研究员,副院长何自力教授、邱立成教授、李秀芳教授、李坤望教授、梁琪教授、盛斌教授、庞传森副研究员,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魏占玲副教授。

『肆』 张伯苓,梁启超,蔡元培,都和天津南开大学有什么关系

梁启超与南开大学

对于每一位稍知近现代史事者来说,梁启超都是一个耳熟能详的
名字。这位曾活跃于中国政坛、学界30余年的一代风云人物,与近代
中国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开中国风气之先,文化革新,论功不在
孙黄后”。他晚年摒弃政务,专心向学,著作等身,建树甚丰,被称
为“新思想界之陈涉”,而其与南开大学的一段旧日渊源,也颇值得
称道。
南开大学成立伊始的20年代,是中国学术界日渐活跃和繁荣的时
期。诸说层出,观点纷呈,被大多学者目为又一度“百家争鸣”。尤
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方文明暴露了危机,引发国人的怀疑和动摇,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调占有了一定地位,出现了国学研究的热潮。
梁启超便是其中代表之一。他在战后游历欧洲,著《欧游心影录》,
认定中国国学在将来世界上占重要的位置,并说西欧文明还需中国文
化去调剂,亟力劝学者去整理国故,引起学界很大反响。他还坚持教
育救国论,放弃上层的政治活动,全力从事于“培植国民实际基础的
教育事业”,因而便和同样致力振兴民族教育的南开校长张伯苓同声
共气,相应相求。

1921年9月,成立仅三年的私立南开大学邀请梁启超参加大学部的
开学式。梁先生欣然前往,并在会上发表演说,盛赞年轻而充满希望
的南开:“……我们要希望大学能办得欧美那样好,能发扬中国固有
的学术,不能不属望于私立的南开大学了。南开师生有负这种责任的
义务,如是南开大学不独为中国未来私立大学之母,亦将为中国全国
大学之母。”梁启超鼓励南开学子:“我盼望诸君不要怕难,奋兴起
来,一面发扬我国祖宗传下来的学业,一面输入欧西文化,这样责任
不能不望之于中国私立的南开大学了。”

其后,南开大学遂聘请梁启超在校举办中国文化史讲座,讲演的
题目为《中国历史研究法》,每周一、三、五下午四时至六时举行,
后来每周又增加二个小时。学校对梁启超先生的讲座非常重视,规定
此科为文理商三科必修科目。梁启超本就文采飞扬,口才又极佳,每
次连续讲演两小时之久,毫无倦容,诚可谓诲人不倦;他的讲演受到
南开师生的热烈欢迎,听讲者达数百人之多,几乎倾校而动,而且还
有不少天津其他各校教员学生前来旁听。梁先生授课认真,凡因事误
课必定补讲;并进行正规的考试,考卷第一次便收到121份,已占全校
学生半数。讲座结束后,梁启超还同历史班全体学员合影留念,师生
关系甚是融洽。

梁启超的讲义是其所拟中国文化史纲中的第一篇,后经整理,便
以同名著作出版,风行一时,成为其自视得意之作之一,备受学界所
推重,而梁先生之讲座对南开大学历史学科发展的推动之功,自可想
见。

梁启超对南开的感情是深厚的,尔后他曾多次来校讲学。1922年
2月,在即将赴清华学校讲演前夕,梁先生又亲临南开大学新学期开学
式作演说,对于“青年元气之培养”等问题,再三注意,开导周详。
他指出,从学校到社会是人生最危险时代,青年人对婚姻、职业诸方
面尤其需要谨慎;从而鼓励南开学子“从物质、精神上加增培养元气
的资料”,“寻出一种高尚的嗜好、自己的人生观,”养浩然正气,
以与恶社会中的坏性质、坏习惯作斗争。1923年7月,梁启超应聘主讲
南开大学暑期学校。1924年春又讲学南开,著有《清代学者整理旧学
之总成绩》一文。他不仅自己亲自来校作学术指导,还曾邀请国外名
学者罗素、杜里舒、泰戈尔等以及国内学界名流张君劢、梁漱溟、蒋
方震、张东荪等来南开讲学。这对于南开学术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南开在严范孙、张伯苓诸先生筚路蓝缕的努力创建下,由小学而
中学而大学,知名于国内外,这引起梁启超的高度重视和赞扬。他曾
多次以南开为范例阐述对教育的意见,特别是在承办中国公学时,常
常引南开为先导;而且他对于南开的建设、发展也多所属意,尽心擘
画。早在1921年,他亲撰《为南开大学劝捐启》,指出“大学教育之
设施及扩充,为我国目前最急切之要求”,而普及大学教育,则不可
不以私立为官立之助;私立大学有诸多优点,“在我国教育史上,若
宋之鹿洞、明之东林,其性质皆为私立大学,而一朝文化系焉。方今
网络更新,兹事需要,益如饥渴。而十年以来,完善之组织尚未有闻,
斯亦士大夫之羞矣。南开大学者,其基础建设于中学之上。南开中学
之成立有十七年,……学课之完实,校风之粹美,既已为海内外所同
认。三年以前,主校事者鉴于时势要求,深感进设大学之必要。藉各
方面有力之赞助,幸而获成,分置理商文矿四科,历级已届三年,注
弟子籍者将及四百,规模粲然具矣。……某某等为公为私,皆深感南
开为我教育界一元气。”他吁请“凡属爱群自爱者对于兹校宜同负爱
护扶助之责,愿竭绵薄以赞厥成,”对南开关怀切切。梁启超还一度
向张伯苓校长表示,“若将文科全部交我,我当负责任,”并举荐张
君劢为主任,蒋方震、张东荪、林宰平、梁漱溟等各任一门,预言
“吾六人者任此,必可以使此科光焰万丈”,“南开文科办三年后,
令全国学校文史两门教授皆仰本科供给”。

1922年底至翌年,梁启超闭门谢客,养病于天津,遂又有在南开
创办东方文化学院的设想。《南开周刊》第54期(1922年12月30日)
刊发题为《东方文化研究成立之先声》的消息,说:“自梁任公先生
与学校方面共议在本校大学部成立东方文化研究院后,一般有志东方
学术研究者,莫不引颈高呼,期此世界独一之研究院早成立;而学校
方面半年来亦积极与任公先生筹划一切,如募经常费,敦请当代大学
者张君劢、蒋百里诸先生来院讲学等,不遗余力。近复闻任公先生已
订于本月十五日由南京来津,专与学校计议此事。吾人甚望此番计议
早见施行,裨东方文化得大放异彩于环球也。”后梁启超即起草《为
创办文化学院事求助于国中同志》一文,倡仪“设一讲学机关,名曰
文化学院。”并拟定:“院舍在天津南开大学新校址中。一切学课与
南开保相当之联络关系。”后来虽因资金等诸多缘故,此举遂搁置而
未成,但梁先生的倡引之功及其对南开的钟情,却是足令我们常引以
为念的。

1925年后,梁启超就清华研究院任导师,而对南开关心依然。
1927年10月间,罹病在身的梁启超又为南开二十三周年纪念手书“弘
毅”二字,并在《祝词》中说:“本校二十三周年大庆,敬写《论语》
两字,奉祝频年。丧乱频仍,全国教育破产,本校实岿然鲁殿灵光。
任重道远,簿海属望。愿以此两字,与多士共勉也。”殷殷深情,谆
谆愿意,尽在字里行间。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殁于北京协和医院,一代巨星殒落。可
以说,南开的成长,和众多学术大师的关爱、提携是分不开的,梁启
超便是其中相当突出的一位代表。抚今追昔,寄思而往,前贤的鼓励
与嘱托,将永远是我们自强不息的动力之源。

巍巍乎吾南开大校长张伯苓
柳无忌

张伯苓之为大校长,名副其实。首先,他的体格高大。1932年秋,我初去天津南开大学教书,杨石先带我去拜望校长。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那魁梧的身体,像泰山般屹立在陈设简朴的校长办公室内。我记不起来他那时是否已戴上黑眼镜,倘使是的,他在威仪中又呈现一种令人敬畏的神秘姿态。那时我只有25岁,校长的年龄要比我大一倍以上,更何况他已是全国闻名的一位大人物。此后,我与张校长相处10载,在天津5年(1932—1937),重庆5年(1941—1946),我对他的认识较深,渐渐的对他的“敬”多于“畏”,最后完全是尊敬与仰慕,因为我已看见了在他那黑眼镜后面露出来的是慈祥的目光……他对于南开全校师生的关怀。对我个人来说,在我记忆中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在天津时,有一天他独自光临舍间(百树新村32号),使我们大吃一惊。他没有什么事情,只是巡视校园时在我们那里歇脚一下,看看他的教员的生活情况。临走前,他对我的太太大加夸奖,因为在客厅内他摸摸在沙发旁的电灯罩子,发现上面并没有丝毫灰尘。

比他体格更高大的是张伯苓的为人与他的事业,这两者可以一同论述。张校长创办南开的功绩,在中国教育史(也许在世界教育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从他以私人力量,惨淡经营,从最初在严范孙私宅创设的敬业中学(天津私立第一中学堂),到创立南开中学、小学、女中、大学,以至化工研究所与经济研究所的全套南开学校的经遇,史实昭垂,不必在此重述。但有一点我知道而拟特别提出的,是张伯苓抗战前夕在重庆筹备南谕中学(后改名南开中学)的高瞻远瞩。当时国难严重,八里台南开大学临近海光寺日本兵营,在忧患中我们听到了校长要在大后方开设南开分校的消息,有如一线光明闪耀在乌云中间,使我们的视线随着扩大,我们的情绪也就此稳定起来了。在设计、筹款、建筑的过程中……这些校长积有三十余年经验——他的魄力与毅力是值得赞扬的,但最使我敬佩的,是他那远大的眼光、正确的判断力,与为百年树人所做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当时任何教育家或政治家所不及的。

张伯苓事业的成功,在于他能就地取材,有引用与培养人才的创造力。这位天才的领导者,他以身作则,引导人们如他一样地为“公能”的理想服务。这一点我在进南开不久就看出来了。环绕这位大校长是他的五位得力助手(好像有五大金刚之称):黄钰生(教务),伉乃如(注册),华午晴(财务),孟琴襄(事务)与喻传鉴(中学)。他们那种爱护南开,为校长效力,鞠躬尽瘁的服务精神,感动了我们这一批外来的教授,虽然我们有时对于学校的行政作风并非完全同意。抗战时喻传鉴主持重庆南开中学,黄钰生代表南开与张校长为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而另一位杰出的教授杨石先也就被推为西南联大的教务长。有人说,没有张伯苓,就没有南开。我可以补充一句:没有这几位校务人员的协助,张伯苓事业的成功,南开对于教育、学术方面的贡献与影响,是不会这样广大而久远的。

从前在天津或重庆参加学校集会,现今在美国的校友聚餐,当唱校歌时我往往神驰于“巍巍乎吾南开精神”这一句。那种大公无私的南开精神,是张伯苓留给南开一份珍贵的遗产。

蔡元培
1919年南开大学成立前夕,张伯苓、严修前往北京约见胡适、蔡元培等北京大学教授,向他们征求对于南开学校成立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著名的学者,胡适理所当然在邀请之列,他多次欣然前往南开,为南开师生做精彩的演讲和报告。...

『伍』 林添进的介绍

林添进,祖籍福复建漳州南靖,自幼制生长于台湾南投县鹿谷乡秀峰村山上,是前台湾三军大学的学术研究员,现在是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武术文化研究中心常务主任、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福建莆田学院中文系教授;台湾冷冻茶制作的发明人和专利持有者,北京大学“奥运在北大,静园观太极”数十项太极拳形象雕塑的专利拥有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高校杨式太极拳协会顾问,莆田学院杨式太极拳协会及台湾茶文化研究社顾问。

『陆』 杨诚的介绍

杨诚,南开大学药学院教授。学科方向为生物化学。

『柒』 一级教授的一级教授历史

一级教授评定自1956年国家评定来,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历史,但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来,一级教授称号逐渐淡出学界视野。自从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再次评定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后,“一级教授”这个名次再次在学界闪耀起来,紧接着山东大学等高校都开始聘任人文社科一级教授。自此文科教授也有机会进入到一级教授行列,成为人文社科领域里的“院士”。 北京大学一级教授 :冯友兰、唐钺、熊十力、江泽涵、许宝禄、段学复、周培源、黄昆、叶企荪、王竹溪、饶毓泰、胡宁、傅鹰、黄子卿、张景钱、李汝祺、陈祯、乐森浔、王力、游国恩、曹联亚、季羡林、魏建功、冯至、朱光潜、向达、陈岱孙
清华大学一级教授:章名涛、孟昭英、梁思成、张光斗、施嘉炀、钱伟长、张维、张子高、马约翰
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陈垣、黎锦熙、傅种孙、钟敬文、黄药眠、武兆发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何干之、何思敬
北京医学院一级教授:马文昭、胡传揆、藏玉涂、刘思、毛燮君、薛愚毕、华德、沈琪、林振纲、吴朝仁、金宝善、蒋明谦
北京工业学院一级教授:张翼军
北京钢铁学院一级教授:魏寿昆
北京地质学院一级教授:冯景兰、王鸿祯
北京铁道学院一级教授:金士宣
北京农业大学一级教授:戴芳澜、俞大绂、沈其益、林传光、熊大仕、黄瑞纶、李连捷、陆近仁、周名、娄成后
天津大学一级教授:潘承孝
南开大学一级教授:邱宗岳、杨石先
唐山铁道学院一级教授:顾宜孙、罗河
大连工学院一级教授:钱令希
沈阳农学院一级教授:章守玉
吉林大学一级教授:王湘浩、余瑞璜、唐敖庆
东北地质学院一级教授:俞建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级教授:朱物华
复旦大学一级教授:陈建功、苏步青、周同庆、郭绍虞、卢鹤绂、周谷城、陈望道
上海交通大学一级教授:陈孝刚、钟公瑾、周铭、周志宏
西安交通大学一级教授:陈大燮
同济大学一级教授:李国豪、叶雪安
上海第一医学院一级教授:颜福庆、黄家驷、胡懋廉、钱慧、张昌绍、荣独山、徐丰彦、谷镜开、林兆耆、杨国亮、吴绍青、陈翠贞、王淑贞、郭秉宽、苏德隆、杨铭鼎
上海第二医学院一级教授:高镜朗、兰锡纯、邝安堃、叶衍庆、胡文耀、倪葆春
上海水产学院一级教授:朱元鼎
南京大学一级教授:曾远荣、高济宇、戴安邦、徐克勤、胡小石
南京农学院一级教授:冯泽芳、罗清生、邹钟琳、魏景超、王栋
南京工学院一级教授:杨廷宝、刘敦祯
华东水利学院一级教授:黄文熙、严恺、徐芝纶、刘光文
浙江大学一级教授:李寿恒
浙江农学院一级教授:陈鸿逵、吴耕民
山东大学一级教授:冯沅君
山东工学院一级教授:刘先志
青岛工学院一级教授:王之卓
武汉大学一级教授:李剑农、李国平、高尚荫
武汉水利学院一级教授:愈忽
华中农学院一级教授:章文才
中山大学一级教授:姜立夫、陈寅恪、容庚
华南工学院一级教授:冯秉铨
华南农学院一级教授:蒋英
厦门大学一级教授:卢嘉锡
四川大学一级教授:柯召、方文培、徐中舒
西南农学院一级教授:侯光炯
四川农学院一级教授:杨允奎
四川财经学院一级教授:陈豹隐
云南大学一级教授:刘文典
云南农业大学一级教授:秦仁昌
西北大学一级教授:岳劼恒、张伯声
西北农学院一级教授:虞宏正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聘任14名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另外有9名荣誉一级教授。
卫兴华、方汉奇、王传纶、甘惜分、邬沧萍、罗国杰、夏甄陶、高放、高铭暄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一级教授称号
方立天、刘大椿、纪宝成、吴易风、宋涛、张立文、李文海、陈先达、周新城、郑杭生、胡乃武、黄达、曾宪义、戴逸被聘任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 山东大学自2010年来大量聘请人文社科一级教授 ,截至目前已有13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加盟山东大学,成为山东大学一级教授。这13位学者分别是:
法学院:武树臣、杨海坤、郭明瑞
历史文化学院:张海鹏、狄德满(德国)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温儒敏、盛宁
经济学院:安体富
儒学高等研究院:池田知久(日本)
文化遗产研究院:刘铁梁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张祥龙 金光亿 (韩国)
管理学院:吕政

『捌』 南开大学名人

南开大学的名人有:张伯苓、严修、陈省身、胡世华、姜立夫、张伟平、吴大任、江泽涵、龙以明、孙昌璞、周恩来、于方舟、徐绍史、王安顺、杨明生、乔保平、李祥林、彭文生、王丽丽、李振江、尹沧海、鲁园等。

一、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二、杨明生,男,汉族,1955年8月生,辽宁海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

三、孙庆聚,1951年出生,男,汉族,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人。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

四、李建华,男,汉族,1954年9月出生,河北故城人,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7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

五、雷鸣山,男,汉族,1961年9月生,山西河曲人,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4月参加工作,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经济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南开大学

热点内容
美国导演系大学排名 发布:2025-08-27 03:20:39 浏览:299
南开大学新闻传播博士生导师 发布:2025-08-27 03:16:31 浏览:733
河北经贸大学好的专业 发布:2025-08-27 03:16:28 浏览:59
四川有名的大学教授 发布:2025-08-27 03:12:39 浏览:395
文学院本科生答辩记录 发布:2025-08-27 02:50:18 浏览:139
本科生落户厦门 发布:2025-08-27 02:44:33 浏览:709
2017年大学生工资 发布:2025-08-27 02:38:22 浏览:968
基尔大学开学时间 发布:2025-08-27 02:38:19 浏览:909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崔教授 发布:2025-08-27 02:36:52 浏览:97
大学生底层 发布:2025-08-27 02:34:37 浏览: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