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三大教授
『壹』 中国人民大学何光沪教授: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文/何光沪 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其结果,是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 信仰是超越对象的,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这个回答,听起来有点出乎意外。在我们这里通常的思考方式是:要不要违反规则?首先,是看看对自己是不是有利,如果有利,看见自己既无危险,又可以抢时间,就忘了规则;其次,是看看自己会不会被发现,如果看见了红灯却看不见警察,又相信此处没有隐藏的监视器,于是就大胆地往前走了。 当这种心理状态成为正常之后,连基本的是非也会被颠倒过来。例如,梁晓声讲的经历还有后话:他回国后,有一次在路口红灯面前停车,但是左右两边都无来车。他后面的车一辆接一辆勇往直前闯红灯,绕过他身边时还冲着他大骂:(你神经有)毛病! 交通的状况是中国社会状况的一个缩影。前几天《检察日报》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拾到几千元钱上交之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真心答应过帮忙的亲友,却都翻了脸,认为拾金不昧再来借钱也是有毛病! 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也很难。 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应与法律连接(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见死不救属于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传统文明基本如此,但在现代,宗教修行只属自愿)。 前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净化,需要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这类法治原则的确立,又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可以说,中国精神的重构,关键在政治改革,基础在人心提升。 后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依靠他律的法律尚且需要某种信仰(对法律原则的内心服膺),依靠自律的道德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人心的自我约束常常软弱无力,在传统礼俗衰亡而法治观念薄弱的条件下,人心惟危的状况必然出现。 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这种被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点:一,只从感观或直接的经验出发所以不考虑看不见的东西(身后房子里也许有一个小孩、看不见的警察或监视器之类当然不予考虑);二,只从眼前或短期的算计出发所以不考虑长远的事情(将来那个小孩有可能出事、闯红灯会增加交通混乱,最终使自己的车速和安全也受影响之类当然也不予考虑);三,只从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发所以不考虑他人或整体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因此那个小孩与我无关、交通混乱我管不着之类心态,才是思考的真实基础)。 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在卷入的道德腐败在人心深处的根源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 而就那个清洁工人来说,我想,她不会缺少那些亲友视为正常之惟一标准的理智,但她没有忽略正常人还不能缺少的良心,因为她相信一个很实在的道理:不应该拿别人的东西;就梁晓声或他开车的朋友来说,我想,他当然知道这一次闯红灯有利无弊,但他虽招致辱骂而安然不动,因为他相信遵守这项规则,有利于大家长远的效率和安全,因此合乎正义;就那位美国老太太来说,后面楼房里有没有一个小孩,小孩会不会看见她闯红灯,将来会不会出事,全都是未知的。但她相信,因果法则(佛教称之为因缘)要求我们避免种下任何可能的恶因,博爱原则(基督教称之为爱邻人)要求我们关爱每一个人的生存。 这些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乃是超越于狭隘理智的信仰! 中国人自古信天。作为信仰对象的天,乃是殷人所称的上帝或帝、周人所称的天帝或天、历代所称的天道或天理最流行的通称。 对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进行历史的梳理、批判的讨论、自由的选择。但是,如果考虑到先贤相信天生民,有物有则已经涉及人与他人、社会、世界及其本源的关系,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超越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最近我遇见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他看到云南边远乡村的儿童没有小学,毅然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这一切,除了在那个不通公路的边远乡间,无人知晓,因为他自己不要传扬。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贰』 中国人民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大学都可以蹭课的。如果你是想蹭某个老师的某个专业课,那就需要你去学校的贴吧问一专下那个老师是什么时候什属么地点上这个课。如果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你就可以下个超级课程表,上面有蹭课的功能,可以查具体的时间地点,也就可以不问别人了。
『叁』 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讲管理的都叫什么名
什么是来客座教授?这个名词由周星驰被源中国人民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而出名。客座教授,与荣誉教授、名誉教授性质一样,是一个荣誉称号,但不同的是,荣誉教授只有名誉没有义务,只需要“授予”称号就行了,一所大学授予某人这一称号以后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肆』 郭寿康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版权与邻接权教席主持人,兼任澳大利亚迪专肯大学、北属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联合国WIPO仲裁员,国际版权学会执委,ATRIP创始会员、执委。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法学研究所(1952) 法学硕士
北京大学法律系(1948)法学学士
1984——1985年先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乔治城大学、加州(洛山矶)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1984——1988,多次赴德国马普研究院工业产权、版权和竞争法研究所研究进修。
『伍』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是本一吗和北京本部有什么区别
当然是一本,与本部有很大的差别。
1、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是一所中法合办的国际学院,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法国保罗-瓦莱里大学、法国KEDGE商学院共同合作创办的第一家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中国人民大学直属的二级学院。
2、而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本部是国立大学,教育部直属。本身学校性质上就不同,而且专业、学院也不同,招收的学生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野有差别。
3、学院差别也很大。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包含两个学院,分别是国际学院和中法学院,前者是研究生院,与本科无关,后者是本科,属于人民大学与法国三所高校合办的学院,中英法三语教学。
(5)中国人民大学三大教授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巴黎四大)、法国保罗-瓦莱里大学(蒙彼利埃三大)、法国KEDGE商学院(由法国波尔多高等商学院和马赛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共同合作创办的第一家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是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非独立法人办学单位,是中国人民大学直属的二级学院。中法学院中方院长为青年经济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朱信凯,法方院长为法国保罗-瓦莱里大学副校长魏让方教授 。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仁爱路的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立足历史名城苏州,既接法国-上海-苏州的交通便利,同时怀抱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作为苏州校区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苏州校区的总体战略规划、重大事项决策和学校对苏州校区相关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协调。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任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副校长伊志宏、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朱信凯任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最好的教授是谁
人大法学院,很多好教授都退休的差不多了吧
『柒』 中国人民大学搞大数据分析的哪几个教授比较厉害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本科保研推免,一种是你现在已经是研究生了可以申请研究院的双博士,目前不接受考研。
『捌』 中国人民大学的邓荣霖教授与北京人文大学有什么关系吗他主要人事什么方向的研究谢谢!
2010年12月来2日下午两点整,在北自京人文大学第一阶梯教室举行了“北京人文大学综合素质报教育告会”,出席本次报告会
的领导有: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北京人文大学李进尧教授、学工部杨景贺部长、团委书记李四辈老师、学生处王锁成老
师和王曜老师。
本次报告会是由北京人文大学杨景贺部长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主讲的。其主要内容涉及了“人才的目标要求”、“人才的成长途径”、“人生体验和自学格言”和“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四个方面。邓荣霖教授用诙谐的语言,通过诸多成功人士的案例讲解,为北京人文大学师生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途径,告诫同学们要胸怀大志,有进取心;要端正己的态度,严于律己;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规划,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
随后北京人文大学杨景贺部长作了报告会总结,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当中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整场报告会历时3个小时,报告会结束后,到会人员反映热烈,与邓荣霖教授做了精彩互动,本次报告会在北京人文大学雷鸣般的掌声下成功落下帷幕。
『玖』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名单
可以复登录中制国人民大学官方网站www.ruc.e.cn,在学院的师资里查看
『拾』 中国人民大学带眼镜的说话很厉害的一个教授叫什么
周孝正,1947年7月出来生于北自京,北京市人,70岁,我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副教授。1966年毕业后赴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88年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任教,2007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