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广西医科大学蒋九州教授

广西医科大学蒋九州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23 10:17:36

㈠ 高枫的人物履历

1973.11—1975.09广西桂林市郊区插队知青;
1975.09—1978.08广西医学院医疗系医疗专业学习 1978.08—1990.12广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医师(其间:1983.12—1985.12日本熊本市市立市民病院外科进修;1985.12—1990.12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大学院医学专业学习,获医学科学博士学位,所学专业为肿瘤分子生物学);
1990.12—1993.08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副教授
1993.08—1998.04广西医科大学副校长,兼第一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
1998.04—2000.04广西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00.04—2001.07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
2001.07—2008.03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兼)(其间:2002.03—2003.01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8.03—2013.01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书记;
2013.01—2013.02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书记;
2013.02—2015.01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2015.01—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㈡   宋代狄青南征平蛮官兵名录

北宋中叶,广源州壮族豪强侬智高叛宋,北宋名将狄青率将士南征平叛。据史料记载,叛乱平定后,朝廷留禁兵4000戍邕州,还在广西各地屯兵1万人。这些留戍的将士中,许多人和当地人通婚定居,繁衍后代。后来,朝廷还允许禁军官兵带家属随军行动,称为“老营”。因为地域等原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了客家人。
侬智高叛宋
北宋中叶,广源州壮族豪强侬智高叛宋,狄青率将士南征前往平叛并留兵戍守一事,是宋代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也是客家移民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侬智高生于公元1025年,是北宋时期岭南边境广源州人,“能属文,尝举进士不第”,民间传其武功盖世,精骑射、剑道。广源州在邕州(今广西南宁)的西南,其地为郁江之源,是邕州所属的羁縻州(宋沿唐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行政单位分州、县、峒三级,由中央任命各族首领为官,世袭,受边州长官统辖)之一。广源州原有韦、黄、周、侬四大姓,到了宋代初年,侬姓成了最有实力的一支势力。据《宋史》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春正月,其首领侬民富被北宋朝廷封为检校司空、御史大夫、上柱国。到了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时,其势力进一步扩大,成了傥犹州(今广西扶绥县)的知州,还杀掉了其弟侬存禄和妻弟侬当道,占领了他们的地盘万涯州(今广西大新县境内)和武勒州(今广西扶绥境内),从而拥有了一片相当大的势力范围。侬全福于公元1029年建立“长生国”,自称“昭圣皇帝”,立其妻阿侬为“明德皇后”,封侬智高为“南衙王”。
侬全福被交趾国杀死时,侬智高14岁,与其母集聚族人,于宋仁宗皇祐初年攻占与广源相邻的傥犹州,建立“大历国”。交趾国出兵打败侬智高,夺去了傥犹州。侬智高只好派人向宋朝廷进献金银和驯象,请求宋朝正式授以官职。宋朝廷认为他叛服无常,不可信任,既没接受他的贡礼,也没授予他官职。侬智高恼羞成怒,集中兵力进攻宋朝的广西南路,企图攻占邕州、广州,割据称王。
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4月,侬智高率兵5000沿郁江东下,攻占了右江上游重镇横山寨(今广西田东县平马镇),旋即攻破邕州,杀死知州,在那里建“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并仿照宋朝官制设置官吏。当时宋朝在岭南各州县驻兵不多,武备单薄,见侬智高率兵来攻,地方官不知所措,大都弃城而逃。侬智高没有遇到多大抵抗便攻陷了横(今广西横县)、贵(今广西贵县)、浔(今广西桂平)、康(今广西德庆)、端(今广东肇庆)等九州数十县。所过之处,侬智高派兵杀戮官吏、焚劫福库,一直杀到岭南另一重镇——广州城下,但广州军民拼死抵抗。侬智高围城50余日未能攻下,其战舰也被番禺县令所募土丁及海上豪杰焚毁。侬智高远道奔袭,利在速战,不易持久,遂于7月间撤了广州之围,向邕州撤退,途中又顺手牵羊攻破贺(今广西贺县)、昭(今广西平乐县)、宾(今广西宾阳)等州。昭州数千百姓逃入山谷中躲避,被侬智高追上,堵在山谷中,被活活烧死。
一时间,大宋皇帝为之宵衣旰食,朝野震动,群臣商讨对策。正当宋廷苦无良方之际,有一人上表请缨,愿统兵南下征讨侬智高。此人正是狄青。
名将狄青16岁从军
狄青生于公元1008年,卒于公元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北宋名将。狄青家境贫寒,16岁时代兄受过,按照北宋的惯例,被强制入伍从军,被选为禁卫军的马兵卫士,担任御前散直(即侍从之官)。
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夏宋争战中,在西夏游牧骑兵的猛烈进攻下,习惯了步兵作战的宋军一直处于劣势。宋仁宗下令挑选善于骑射的禁军卫士充实边疆,狄青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挥使,来到了西北前线保安(今陕西志丹)。不久,西夏兵进攻保安。宋军多次被西夏兵打败,士兵严重畏战,而新到的狄青却主动要求担任先锋,他骑马持枪带头冲进敌阵,东挑西杀。西夏兵士措手不及阵脚大乱,宋军趁势掩杀过去,打了一个大胜仗。安远一战,他受伤很重,但听说西夏军队到了,就又挺身飞速赶往,士兵因此也争先恐后,奋力拼搏。临敌作战时,他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西夏军均望风而逃,无人敢挡,人称“面涅将军”。
经略判官尹洙与狄青谈论军事,很欣赏他,认为他是“良将之才”,便将他推荐给经略使韩琦、范仲淹。两人一见狄青,便认为他是奇才,对他厚礼相待。范仲淹教他读《左氏春秋》,对他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从此,狄青刻苦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逐步成为宋朝西北防御战的主帅。
狄青因脸上留有黑疤,人称“面涅将军”。宋仁宗曾劝狄青敷药除掉黑疤,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门户;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励军队,不敢奉行您的命令。”后以彰化军节度使身份任延州知府,又升枢密副使。
狄青平生前后25战,以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著名。狄青生前因功高震主,备受朝廷猜忌,最后抑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遗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狄青主动请缨平叛
狄青主动请战,第二天入见宋仁宗时,他说:“臣当兵出身,除了战场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希望能带领数百个蕃落骑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将叛贼的头砍下送回京城。”宋仁宗佩服他的豪言壮语,于是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负责处理侬智高叛乱之事,并在垂拱殿设酒为他送行。
“狄青和副将杨文广等率步兵、骑兵2万人,一路南下,于皇祐五年年初,出昆仑关,直奔邕州。”天波杨府联谊会副会长杨庆化说。
侬智高造反后,宋朝廷曾分别任命官员带兵去剿灭,他们或被侬智高打死,或因战败被降职。狄青奉命南下之前,尚在指挥镇压侬智高的重要官员有余靖和孙沔。狄青、孙沔、余靖,就是所谓的“平蛮三将”,其中以狄青为首。余靖为韶州(今广东韶关)曲江人,曾任虔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等,丁父忧尚未结束,即于公元1052年6月30日被任命为秘书监、桂州(今桂林市)知州、广南西路都钤辖兼经略安抚使、广南东西路经制贼盗。孙沔系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陕西、河东都转运使等,于公元1052年9月14日被任命为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安抚使,旋加广南东西路安抚使、广南经制贼盗。
当时侬智高连战皆捷,锐气正盛,而岭南官军屡战屡败,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战斗力极差。狄青到达湖南后,传令诸军不得擅自出战,一切听从指挥。广西钤辖陈曙趁狄青还未到,擅自率兵进攻,结果溃败于昆仑关,殿直袁用等人逃跑。狄青抵达后,集合各将领到堂上,逮捕了陈曙,并召集袁用等30人,依战败逃跑罪,推出军门斩首。
为了扭转士气低落这一不利因素,狄青想了一个办法:桂州城南有一庙宇,当地土民盛传庙中神圣十分灵验,于是狄青率部属来到庙中,跪拜之后狄青拿出一百枚铜钱,当众向神祷告说:如此次征南能够获胜,这一百枚钱撒出去后应当全部字面都朝上。僚属们都大吃一惊,认为绝无百钱字面都朝上之理,这样干只会动摇军心,影响本来就不高的士气,于是纷纷劝阻。狄青不为所动,将钱撒出,想不到竟如所祷,百枚铜钱字面无一不朝上。一时间全军欢声雷动,人们都认为此次征南有神灵相助,不愁不胜,于是军心、士气得到极大提振。
夜袭昆仑关击溃叛军
邕州、宾州之间,横卧着巍峨的昆仑关。相传昆仑关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所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昆仑关是南宁门户和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历代军事家所重视,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记载,昆仑关曾发生过数次大规模的战斗,昆仑关关门上刻有“昆仑关”三个大字,有“南方天险”之称。
狄青经过多日侦察,觉得强攻难以取胜,决定偷渡过关。为了迷惑侬智高,狄青在宾州按兵不动,先是下令预备5天的粮草,后来又命准备10天粮草,并在元宵节张灯结彩,让士兵狂欢、休息。侬智高得知消息后,认为狄青不会即刻进攻,遂放松警惕,竟然未派兵把守作为邕州屏障的昆仑关。
趁侬智高军不备,狄青命全军急速前行,抵达昆仑关口。接着冒雨驰行,连夜渡过昆仑关。当侬智高发现失去险关后,立刻派全军出城迎战。双方在距邕州城10多公里的归仁铺(今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三塘街)相遇。两军摆开阵势,狄青命偏将孙节、祝贵率步兵打前阵,自己与孙沔、余靖领骑兵紧随其后。侬智高军则以持标枪大盾的“标牌军”居前,羸弱者殿后。两军交锋,侬智高军旗开得胜;宋军前锋孙节战死,其他将领惊慌失色,全军有败退之势。
在这危急关头,狄青手执军旗,指挥精悍骑兵由左、右两翼杀出,纵横开阖,前后夹击。侬智高军的“标牌军”被骑兵冲垮,阵势大乱,士兵纷纷溃逃。宋军追杀8公里,侬智高的两个弟弟侬建中、侬智中,军师黄师宓等50余名得力干将及2000名士卒战死,500余人被俘。侬智高率残部退回邕州城,见大势已去,遂往大理国特磨道(今云南富宁县)撤退。据有关史料记载,邕州城破之时,侬智高率其残部弃城而走,携其母、弟、妻、子,依附于特磨寨之侬夏卿,并在这里收集残部,购买马匹,练习骑战,以图东山再起。当时的新任邕州知州肖注带领兵勇前往清剿,活捉了侬智高军的一个裨将。肖注以威胁利诱的手段,知道了侬智高的有关实情。皇祐五年12月(公元1054年),在桂州知州余靖的主持下,以杨元卿、陈充等人率六州之兵袭击特磨寨,生擒侬智高之母阿侬、弟侬智光,二子侬继封、侬继明以归宋,侬智高下落不明。
狄青率部进入邕州城内,缴获金帛数万,牲畜数千。其后,在邕州城下将黄师宓等人枭首示众。当时叛军尸体中有个穿金色龙袍的,部下众人说侬智高已死,要向朝廷报告。狄青说:“怎知这不是一个骗局呢?我宁可说侬智高失踪,也不敢欺骗朝廷来贪求战功。”
侬智高燃起的熊熊战火被平息了之后,狄青率部北还至桂州,撰写《平蛮三将题名》,记录镇压侬智高的各级将领的姓名。余靖亦撰《大宋平蛮碑》,记述这次用兵的大致过程,对主帅狄青称颂有加:“以方召之才,兼机轴之重,出翦狂蛮,无唯类矣。……天生狄公,辅圣推忠;情存义烈,志疾顽凶。请缨即路,仗节临戎;英才遴集,猛将从风。”如今,这两处碑文分别刻于今广西桂林市龙隐岩和镇南峰(今铁封山)的石壁上,至今保存尚好。
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邕州知州陶弼为褒扬“平蛮三将”,在州治望仙坡(今南宁市人民公园内)建“三公亭”(后改为“三公祠”,后人又增祀苏缄、王守仁、莽吉图三人,更名“六公祠”)。1917年,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将其拆除建镇宁炮台。
宋官兵客居广西
平叛战争中,宋军不断俘获一些叛军官兵,而且解救了被侬智高俘虏的万余人。侬智高占领的数十个州县重新回到了宋朝的统治之下。杨庆化告诉记者,狄青因平叛有功,升为枢密使同平章事;杨文广也因在平叛中有战功,知德顺军,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宋廷以其有统御之才,超升四级,出任广西钤辖,兼知宜(今广西宜山县)、邕二州。
战乱结束后,宋朝廷留禁兵4000戍邕州,还在广西各地屯兵1万人。这些留戍的将士中,许多人在当地娶妻生子。后来朝廷还允许禁军官兵家属随军行动,称为“老营”。因此,留戍岭南的官兵大多落籍广西或广东西部,成为广西人或广东人。这些中原移民大多自称白马县(今河南滑县)人。因为地域等原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了客家人。据广西当地史料记载,北宋皇祐四年,时年广源州首领侬智高树旗反宋,宋仁宗遂命狄青讨侬,平蛮结束,狄青派将士戍边,桂州、邕州及左右江、柳江沿岸留下了后裔,桂中北有“客军”之说。
广西图书馆原馆长、研究馆员麦群忠2012年撰文指出,北宋、南宋300多年间,向广西迁徙的客家人日渐增多,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宋代,广西已经有主户和客户的区分,当时的桂州,“主,一万六千七百一十九,客,七千七百五十九。”而客户多从山东、河南、江西、湖南及广东各省迁来,不但在桂东、桂南落户,还有少数客家人已深入桂北和桂西南的山区定居。陆川县南部的清湖、良田、乌石等村庄是客家人聚居之地,他们是宋皇祐年间狄青率军南下镇压侬智高以后,一些落籍地方官兵的后裔,主要有杜、丁、郑、包、邹、黄、李、邓等姓。他们迁入的时间早,居住多属僻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人丁不旺,没有族谱,不修祠堂,但语言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客家完全相同。
麦群忠说,两宋时期,还有不少客家人向桂西各地迁移,如崇左县的黄姓,就是宋皇祐年间狄青奉命率军南征侬智高,部众多来自山东,事平后,黄胜奇以“功”授江州土官,就成了现今崇左江州万余户黄氏的先祖。
留戍广西的官兵不仅给当地带去了先进技术,也带去了先进文化,广西方言——平话的产生就与他们有密切关系。据《宋史》及族谱记载,说平话的居民祖先是宋代从山东随狄青南征广西屯驻下来的。“平话人的历史与军事有关,宋朝将领狄青曾南下驻军,留守屯戍的士兵和古邕州的百姓通婚,逐渐融合演变成了南宁平话人群体。”广西民族大学人类学教授、平话人研究权威学者徐杰舜说,据统计,广西的平话人约有650万左右,南宁市区从津头村、白沙村、亭子、平西村、友爱村到心圩、石埠均有平话人的踪迹。广西医科大学的一位教授用DNA检测技术研究平话人的基因,发现在母系遗传中,广西本地人的基因占据主体,也就是说,当时驻军广西的士兵多与本地妇女通婚繁衍后代,于是形成了今天的平话人。

㈢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历史沿革

广西医学院建院初期,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均直属院长领导。教学单位称为教研室,民国32年(年)8月,改称为科。1955年6月21日,废科建组,改称为教研组。当时,基础课共有14个教研组:化学教研组、物理学教研组、生物学寄生虫学教研组、人体解剖学教研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组、生理学教研组、生物化学教研组、病理学教研组(包括病理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教研组、微生物学教研组、俄文教研组、体育教研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组、公共卫生学教研组(包括卫生学、保健组织、流行病学)。
1959年1月6日,成立基础部,负责组织领导各基础课教研组的教学、科研、师资培养等工作,教职工共177人。方中祜兼任主任,邓时忠任副主任,杨启超任秘书。所属教研组调整为13个:化学教研组、物理学教研组、人体解剖学教研组(原人体解剖学教研组和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组合并)、生理病理生理学教研组(原生理学教研组与病理生理学教研组合并)、生物化学教研组、病理解剖学教研组、药理学教研组、微生物学教研组、生物寄生虫学教研组、外语教研组、体育教研组、马列主义教研组、卫生学教研组。
1960年10月,学院决定成立医疗系,取销基础部,增设卫生系、儿科系、药学系筹建小组。各基础课教研组分别在医疗系和卫生系、儿科系、药学系筹建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1961年6月,按照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精神,决定卫生系、儿科系、药学系的筹建工作暂停。各基础课教研组的教学、科研、师资培养等各项工作,在院长直接领导下进行,基础部没有配备行政人员,只设立中共基础部总支委员会。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基础部党总支及各教研组的组织瘫痪,教学、科研、师培等工作中断。
1970年为连队建制,称为教工连,于云昌任教工连领导小组组长;下设三个班,设班长、副班长,在驻院工军宣队领导下开展活动。1971年4月,成立基础部革命领导小组,由军宣队员任负责人,配备基础部办公室工作人员(未设主任、副主任)。并将原13个教研组合并为8个:医用人体学教研组(包括原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全体人员以及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学部分成员)、病理学教研组(包括原病理解剖学及部分病理生理学成员)、卫生防疫学教研组(包括原寄生虫学、卫生学及微生物学学科部分成员)、微生物学教研组、药理学教研组、军体教研组、外文教研组、理化教研组(包括原部分生物化学、化学、物理学成员)。
1971年至1976年,广西医学院招收三年制大学普通班,基础部各教研组按照学校医教组的统一安排进行教学,包括基础与临床结合、和学生一起下乡开门办学等。
1972年6月,张敬民、李志尚、陈贞娴任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1974年3月,增派赵志宏任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1974年5月,恢复成立基础部党总支。
1977年,在基础部革命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和基础部党总支的保证、监督下,各教研组积极进行恢复培养五年制本科生的各项准备工作。从77年9月,全国恢复统一高考招生,恢复为本科五年学制。由于当年高考日期延迟,77级学生相应延至1978年2月才入学上课。
1979年7月6日,广西医学院决定各教研组一律改称教研室,并将基础学科调整为15个教研室:化学教研室、物理学教研室、生物学教研室、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生物化学教研室、病理解剖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药理学教研室、微生物学教研室、寄生虫学教研室、外文教研室、体育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室,另有一个附属单位:电镜室。1980年,外文教研室改为外语教研室;, 1990年3月,微生物学教研室改名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1982年9月,广西医学院党委决定马列主义教研室直属院党委领导,为系(处)级的教学单位;1983年1月,党委决定体育教研室为学校直属教研室;蛇毒研究室为学校直属科研机构。但是,以上三个单位的党政组织关系仍隶属于基础部。
1980年9月—1983年6月,陆含华任基础部主任,1980年9月—1981年12月,过慧敏任副主任。1982年3月—1984年10月,张明安任副主任。1984年10月—1989年7月,潘世琦任主任,檀进发任副主任。1989年7月,檀进发任主任。1985年9月—1990年4月,蒋德昭任副主任。1989年11月,况子雯任副主任。1988年4月,汪延洋任秘书。
80年代以后,基础部的组织机构日臻完善,逐步配备主任、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秘书等,党建、教学、科研、师培各项工作稳步开展。1980年10月至1981年12月,学院决定学生划归基础部管理,各年级配备了年级主任、副主任。1990年,学校决定实行院系(部)两级学生管理体制,医学系前两年半上基础课的学生划归基础部管理,上基础课的研究生也归基础部管理,各年级配备了年级主任、副主任。
1987年,病理教研室被评为广西区重点建设学科,邓卓霖教授是重点学科带头人。
除了本科学生外,基础部还承担专科生、进修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各层次学生的基础课教学工作任务。
1994年5月,基础部组织部分科室领导先后到河南医学院、同济医学院、湖北医学院、湖南医学院、衡阳医学院等兄弟院校参观学习,在充分总结兄弟单位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该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广西医科大学基础部教研室工作目标管理任务书》,将教研室工作目标管理分解为教研室管理、教学工作、师资培养、科研与科技开发等4大项目、10个目标、58项具体要求,并制定出具体目标、具体要求、考核评分标准(总分120分),每年12月底检查评比一次。学校对此非常重视,充分肯定了基础部《基础部教研室工作目标管理任务书》是一项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重要措施;它的特点是将政治思想、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师培及科技开发工作等任务分别制定出目标,实行量化管理,它是落实国家教委(教高[1994]10号)文件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在同意从1995年起在基础部试行的同时,并在学校经费预算中建立校长教学管理基金用以支持教学改革所需经费,奖励在教学管理改革中做出成绩的部处系及教研室。接着,体育教研室、化学教研室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有关文件和《基础部教研室目标管理任务书》的内容,结合教研室的情况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并与年终评优及岗位津贴挂勾。基础部肯定了体育教研室和化学教研室的方案。
从1995年至2000年,每年十二月,由学院(部)领导、教师代表、专家、工会领导等组成的检查小组,深入各教研室查看挡案记录、听取汇报,对照目标管理总纲要求,认真细致地进行考核和量化评分。并在每年年终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新的任务和执行情况,对《任务书》进行修改和补充,使之不断完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经过6年的努力,取得良好的效果。1995年,达标率只有14.3%,1999年,达标率达100%。达到预期目的。1998年,该院教学实验室全部通过自治区教育厅评估。同年,《基础部教研室工作目标管理的探索》被列入第四届广西普通高校教学成果立项项目和广西医科大学成果立项项目。2001年5月,《基础部教研室工作目标管理的探索》获广西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5年至2000年,在实施《基础部教研室工作目标管理任务书》期间,基础医学院共表彰先进集体43个次,先进个人175人次;122人次获学校先进教学教育奖,其中授予师德标兵2人;优秀教师38人次,先进教育工作者23人次,获区级以上荣誉称号7人次,其中1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1年1月15日—16日,召开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区教育工会谢学高主席、学校党委书记刘唐威、校长唐步坚、副校长何如昆、王昌辉、仇小强等领导参加了大会。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第一个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二级学院。大会的召开,对加强学院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团结奉献、开拓进取、共创辉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2年7月10日,在基础医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全体代表认真总结实施《基础部教研室工作目标管理任务书》的六年期间的管理经验,充分肯定了《任务书》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基础医学院工作管理条例》,经教代会原则通过后,连同《基础医学院教研室和实验室工作条例》一起,从2002年9月正式实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主人翁责任感,集中反映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时代特征。
1998年9月21日,全校中层领导机构设置调整,撤销基础部,成立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撤销中共广西医科大学基础部总支委员会,成立中共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委员会。金嬿为首任中共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委员会书记,莫宁为首任院长。12月26日,举行隆重挂牌仪式,卫生厅副厅长刘唐威、校长高枫为学院揭牌。
实施人才教育,必须深化教育改革,从1998年到2003年,学校对教学管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组织进行了充实和调整。1998年11月24日,增设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研科。1998年12月10日,学校决定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及实验室划归第一临床医学院管理。1999年6月21日,外语教研室更名为大学外语部。1999年6月20日,生理、药理、病生三个教学实验室合并,成立“实验生理科学实验室”,莫书荣任主任,梁桂宁、陈家欢任副主任。1997年 月 日,体育教研室更名为公共体育部。2001年5月9日,成立药学专业领导小组,该专业和领导小组归属基础医学院管理。2001年9月18日,组织学与胚胎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寄生虫学、病理学四个教学实验室合并成立“形态学实验室”。2002年3月1日,病理教研室及实验室连同一附院病理科的全体人员及设备划归基础医学院管理。2002年4用1日,生物学教研室更名为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生物化学教研室更名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2002年,学校迎来建校68年来最高规格的考试——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这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无疑是对广西医科大学每位教职工的一次最高规格、最重要的考试,对提高该校本科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搞好评估责任重大。对此,学院非常重视,迅速成立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办事结构,确定第一责任人,制定“基础医学院迎接教育部评估工作进度计划表”。先后召开五次全院职工大会,一次全体党员大会,13次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会议,18次迎评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期间召开学院第一届第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动员,认真学习,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唐步坚校长、仇小强、刘华钢和夏宁副校长多次亲临指导。经过广大教职员工的能力,全面系统地整理了挡案材料295多盒,照片资料33盒。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
1999年1月12日,药理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与儿科学、肿瘤学、耳鼻喉科学等五个学科作为学校首批重点学科。
2000年12月,药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2003年8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三个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㈣ 撞见“不干净的东西”怎么办南宁蒋九州

瞎想,睡一觉就没事了

㈤ 南宁蒋九州家长如何帮助考生减轻心理压力

一、饮食减压法:
饮食疗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与营养基础。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有的食物还可提高接受能力和工作效率,使思维更加敏捷,精力集中。如维生素C就具有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当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身体会大量消耗维生素C,所以考生应大量摄取诸如草莓、洋葱、菜花、菠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二、运动减压法:
科学地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针对考前时间紧的情况,考生应学会抓住间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在学习中的间隙时间可进行伸伸腰、踢踢腿、做做深呼吸等小活动。

三、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家长应帮助考生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放学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抽出一些时间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健康的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

4
四、睡眠减压法: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如何改善考生的睡眠呢?首先家庭应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其次针对考生考前睡眠时间少、身心过度疲劳的情况,应注意安排考生进行多时段的睡眠。对脑力劳动强度大的人来说,多时段的休息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

㈥ 玉林市第一中学的知名校友

广西科技书画院副院长、玉林分院院长黄励,被艺术界授予“东方才女”美称专;
中国书画函授属大学副教授,岭南书画院院长陈彩功;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韦长元;
广西大学教授、食品与发酵工程研究所所长周河治;
世界跳伞冠军杜昆明;
中国著名混合炸药专家蒋承炜。

热点内容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老师 发布:2025-08-27 13:08:23 浏览:437
大学生胡歌 发布:2025-08-27 12:57:10 浏览:303
大咖大学生 发布:2025-08-27 12:57:00 浏览:972
88年大学生清场 发布:2025-08-27 12:36:29 浏览:884
厦门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怎么选导师 发布:2025-08-27 12:28:17 浏览:133
保山约大学生 发布:2025-08-27 12:24:31 浏览:947
南开大学美学博士答辩 发布:2025-08-27 12:22:57 浏览:29
中国矿业大学美术学考研笔记 发布:2025-08-27 12:22:55 浏览:339
厦门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8-27 12:13:17 浏览:45
南京大学医学博士考试科目 发布:2025-08-27 11:52:29 浏览: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