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
❶ 请问哪位知道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孙正聿老师为本科生授课的时间表和教师,万分感谢
上网查一下他的电话,然后打电话问一下~
❷ 孙正聿的介绍
孙正聿(1946.11- ),吉林省吉林市人,哲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回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答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社科联副主席。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9年被评选为“吉林骄傲”人物。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基础理论。在哲学研究和哲学教学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❸ 吉大马哲的研究生导师都是有谁啊具体介绍有吗
吉大马哲的研究生导师最著名的就是孙正聿教授,于1946年11月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获得哲回学博士。答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教育学和哲学方面发表过多部著作,取得斐然的成绩。 此外还有孙利天,贺刚,张盾等。吉大的马哲在国内是很牛的!
❹ 孙正聿的哲学与人生关后感!急求!
前几天看了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的视频讲座《哲学与人生》,我感触很深。从这个讲座中,我不仅了解了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家的思考方式,我还清楚了哲学与人的关系,哲学对于人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的最大收获。
孙正聿教授在演讲中说道:“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这句话就完全的把哲学和其它学科区分开来了。
其他学科的目的是让人们在现实中更为具体的存在,这种具体是看得见或者可以从人的行为中体现,从人们的思想中感知。哲学于人的目的是让人们“作为人而成为人”。这句话含义深刻而且践行艰辛。从逻辑上剖析这句话大致应该是——大前提:哲学作为各门学科思想精华的归总,哲学作为所有道德体系在一定时期的升华,哲学作为物质和精神本原的载体,可以将一切物质过程和思想过程过渡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小前提:人作为人而存在,人在哲学层面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结论:人从作为人过渡到成为人。从逻辑角度不难看出,哲学汇集了所有的文化、科学、艺术的本质,甚至演化为有关终结的思考。
因此,对于人们来说,哲学是一个走向更高境界的阶梯,哲学意味着终结和开始——对于作为人的终结,对于成为人的开始。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说,哲学就是一切事物的终结和开始——对巅峰的完结中不断催生。
谈到了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孙正聿教授又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一是人的存在;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首先来说,人的存在性是无可置疑的,人的存在是哲学存在的前提。从更深一层意义上,人的存在催生了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其次,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孙正聿教授提到了五个不能忍受: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其实,从进化论来看,五个不能忍受也是十分容易忍受的,在外力作用下,人们会忍受来自物质和精神上的折磨。
其实,人的存在是作为人。没有经过哲学的改造,在作为人这一阶段人是适应物质的,是接受自然的;在精神层面,人具有作为人的一切美德:平等、博爱、布施......人的精神优越感来自于人的人化。
人的人化是作为人到成为人的过程,人的意识开始向更高层面进步。
人们思想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但人们思想提高的速度永远达不到物质产生的速度,所以人的人化是一个开始分化的过程,这种分化是两个层面的对立,在物质层面上,开始有了贪欲,征服欲......在精神层面上,开始追求更高的哲学修养。这两方面,有统一,有对立,但更多的是对立。
人们开始了人的世界很大程度上不是走进了伊甸园,而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旦形成了人的世界,人的世界观基本上就被固定住了。
人的世界便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哲学世界,一是完全形成了对物质世界的贪婪追求,二是达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起初哲学家会作为引导着的身份把人带到人的世界,但在人的世界里,哲学家不得不作为一个斡旋着从中调停。哲学的角度是转变的。哲学本身没有思想,所以不能批评活赞美哲学的罪过功勋,只有当人们的观念发生陡险的变化时,人们才理解,哲学与人,更多的是人强加于哲学。
如果把人的行为过错归咎于一种思想,那这种思想是很冤屈的,人们总是自诩思想无法超越哲学所思,但正是人们在物质世界的行为引领哲学发展,反过来,哲学加给人们的却是貌似沉淀依旧的思想。哲学就像童话,而我们正像落日,童话不会有它的结局,却会一直向落日下的世界追问千年万年......
❺ 吉林大学有哪些知名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吉大在校学生举手答题!
吉大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6499人,其中教授2121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384人,有不少教授的课值得去听。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❻ 吉大的孙正聿老师的博士好考吗
这个要看人了。因人而异。如果你认真学习,且方法有效,那么应该是不难考的,反之则难说。
❼ 吉林大学 有哪些著名的在学术界顶尖的学者,比如像孙正聿,唐敖庆一样的前辈
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吉大毕业的,嘿嘿,是谁我就不说了。
❽ 微课专家与骗子有区别吗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是网培中心成立6年来首次举行的大规模在线开放公益比赛。广州医科大学钟南山院士、吉林大学知名博导孙正聿教授均以选手身份参加比赛
❾ 吉林大学有哪些牛逼的教授
不得不提:孙正聿、林沄。绝对大家!我是文科生,所以理科教授暂无法提供,见谅。
❿ 孙正聿的社会评价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大学教学》、《哲学动态》等报刊曾先后对孙正聿教授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进行报道和访谈,认为孙正聿教授在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黑格尔‘起家’,将哲学研究到这个高度,北方学者无出其右……逻辑与激情兼备的孙先生对课堂的‘掌控’十分惊人,40分钟或45分钟的课,他讲毕,铃声就会响起。还有一回,他手被划破,流了血,但讲完课才知道。”(2014年8月《天下书香》)
全国政协委员、哲学教授孙正聿能言善道,他上课堂从来都是一支粉笔、一杯茶,脱稿讲授,却总能引来热烈的掌声。在校园里孙正聿有一批忠实的“粉丝”,他们自称“芋头”。(科学时报)
吉林大学,孙正聿的课堂是一道风景,为一瞻其学术哲人风采,阶梯教室连过道都挤满了人。(科技日报)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委员的哲学课,被学生们称为吉林大学的一道靓丽景观:艰深的哲学,在他的讲授下,不仅成为通俗易懂的道理,而且成为亲切的思想交流。因此他讲课时总是座无虚席,甚至过道里也挤满学生。听完课的人总是发出这样的感叹——“听孙老师的课是令人难忘的享受!”(光明日报)
孙老师的为人是学术的人格化,孙老师的哲学是人格化的学术。他的哲学研究与哲学教育所具有的正气和大气无不贯通在他日常与同事、学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中。我们尊敬和爱戴孙老师不仅仅是对他科研能力、教学魅力的欣赏,更是对他寻求和践行崇高这一生命理念的由衷敬佩。和孙老师在一起,我时刻能获得一种投身哲学研究而不计得失的勇气、力量和魄力。如今已离开孙老师在外地工作,老师不在身边,但老师要求我们对学术的热爱、敬畏和尊重时刻激励和鞭策着我前行,我不仅要尊重我自己,让自己配得上是高尚的存在,更会尊重哲学,让自己的研究配得上真正的哲学学问。(吉大校友)
每当在校园里看见孙正聿老师,一种由衷的敬仰之情便会从心中升起!“乐于每日学习,志在终生探索;平常心,而异常思;美其道,而慎其行。忙别人之所闲,闲别人之所忙。”孙老师的话语犹在耳边,一直激励着我们这些平凡的吉大人以非主流的姿态享受着自己的主流人生!感谢孙正聿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带给我们的精神大餐!(吉林大学学校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