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现有的大学教授
『壹』 有关西藏大学
学校性质: 大学
学校类别: 综合大学
学校网址:
主管部门: 西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
在校学生: 普通本专科生 1305人 成人本专科生 72人 外国留学生 22人
师资情况: 专任教师数: 323人 其中: 教授 3人 副教授 32人
院系设置: 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学,艺术,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电子与信息,预防医学
专业设置: 11, 思想政治教育, 汉语言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音乐学, 美术学, 历史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科学, 地理科学
联系电话: 6323200
邮政编码: 850000
学校地址: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金珠东路5号
学校简介:
1985年7月20日,西藏大学诞生在"日光城"拉萨市, 她是西藏自治区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创办的"西藏军区干部学校";随着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先后易名为"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干部学校"、"西藏自治区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等。西藏大学肩负着发展西藏民族教育事业的重任,故现阶段以培养师资为主,同时为继承发扬西藏优秀文化艺术和发展西藏经济培养专业人才。
西藏大学设有7个系16个专业和藏语文授课师资培训部。 根据西藏的建设需要,近年来还试办有成人大专藏汉翻译和藏文新闻2个专业。全校目前共设有28 个教研室和《格萨尔王传》研究室,既以具有西藏特色的学科为重点,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的水平。注重双语人才的培养,形成了藏学、文科、理科、艺术、管理等相结合的多学科专业的自治区综合性大学,实现了本科生、大专生、干部专科生、大专专业班等的多层次办学和包括师资培训,代培、进修、自费生、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办学。
截止1991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593人,其中男392人,女201人;藏族382人,其他少数民族10人;少数民族教职工占全校教职工的66.1%。其中:教师293人(藏族176人、其他少数民族2人,共占60.75%),教学辅助人员52人(藏族42人占80.7%)。
党政干部123人(藏族77人,其他少数民族7人,共占68.29%)。工勤人员107人(藏族59人,其他少数民族1人占56.07%)。
附设机构人员18人(藏族15人,占83.33%)。
293名教师中:教授3人(藏族2人,占66.66%), 副教授11人,讲师97人(藏族59人,其他少数民族1人,占67.86%),助教99人(藏族61人,占61.62%)。教员70人(藏族46人,占65.71%)。
另有其它系列的中职20人(藏族14人,其他少数民族1 人,占75%)。初职45人(藏族3 7人,占82.2%),此外, 每年还有近10名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的援藏教师和两名美国英语学会的外籍专家到我校任教讲学。
西藏大学目前在校生达1077人(包括20 名自费生), 男生633人,女生444人,藏族966人,其他少数民族5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在校生的90.2%。其中本科生734人,占68.15 %;专科生250人,占23.21%;培训学员93人,占8.64%。由藏、汉、回、纳西等4个民族和夏尔巴人组成的1077 名在校生分布在17个专业共30个教学班学习,全校学生党员45人,占5.6%;共青团员952人,占93.7%,全校每年近20%的学生分别获得"三好生","奖学金","优秀党员"、"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等荣誉和表彰。
学校图书馆面积达4754平方米,馆内藏书近14万册,加上各系和部门的9个资料室,全校藏书近20万册,订有杂志1006 种,报纸148种、外文期刊34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83种, 设期刊、报纸、藏文、教师、学生等5个阅览室。自然科学有19 个实验室及电视教学室、语言实验室。
学校主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以教学推动科研,教学科研相长,重视学科专业建设,重视基础研究,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注重西藏研究,1985年以来,先后编写出版了《藏文公共教材》一、二册,《藏文写作》、《英藏汉对照辞典》、《代数思考题》、《音乐藏文识谱》等教材和工具书,该校《格萨尔》研究室收录整理了大量口头说唱《格萨尔王传》的系统资料,录音154盘,整理出版了3部书。该校承担或协作国家及全区科研项目6项, 在区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学校每年组织学术报告会, 并试办《西藏大学学报》(藏汉两种版本)。
西藏大学占地面积约23公顷,现已基本形成教学楼、艺术楼、实验楼、电化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学生宿舍楼、职工宿舍楼、食堂、礼堂、医院、托儿所、印刷厂以及标准田径场、太阳能游泳池等结构合理的建筑群体;总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
学校自1952年至1984年先后为西藏自治区培养输送了藏、汉、回、门巴、珞巴、纳西等族和夏尔巴人、登巴人等各类人才8000余人,1985年至1991年又为全区输送了1717名毕业生,其中本科生851人,获文学、理学、法学学士学位560人,大专生588 人,培训各类学员278人,各时期的毕业校友为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为西藏革命和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师范生已经并正在成为西藏教育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遍布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为发展西藏民族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西藏大学建校以来,结合西藏实际,不断深化改革,努力适应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专业基础教学;注重藏族文化艺术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其他学科领域内的西藏研究;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双语和三语(藏、汉、英)专门人才的培养,努力探索符合办学规律,又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办学路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西藏民族高等教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政策为西藏大学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协作开辟了途径,建校以来,该校接待国外友好人士,参观访问者达1千余人,聘请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25人次。
『贰』 西藏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值得去蹭
即将毕业的老学姐来答一波,西藏大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它有十五个学院,54个本科专业,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学府,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所以,与民族,与高原相关的专业几乎都是我们学术界的翘楚。
比如说藏语言文学,也叫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文学院的一个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推荐多布杰教授,多布杰教授在1997年就获得中国当代优秀教师的称号,1999年获得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2006年荣获西藏大学教学名师奖,2008年传略入国家教委编著的《中国100所高等学校中青年社科教授概览》、《中国当代名师传略》、国家人事部《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并且也是藏学系文学教研室主任,所以多布杰教授是的课是很值得蹭的;
『叁』 想到西藏大学应聘教师
关键就是你来的会藏源语。【虽然上课是用汉语的】
西藏大学现在是新校区了,设计的非常现代和美观!
不过你的获得西藏大学教授的推荐才有可能去那里教书。【因为你不是学教育的】
我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叔叔就在西藏大学当教授,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就发E-mail吧
还有:如果你男朋友很有才华很刻苦很勤奋,那么你可以考虑去西藏工作,如果他不是那么勤奋的话,我想他很可能先受不了那里的生活的。
如果他是藏族的话,你可以华丽的无视我所说的一切~好好去吧
『肆』 王育华的介绍
王育华,男,藏族,1965年12月出生,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人,现任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外事处处长、特殊功能材料与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伍』 哪几所本科大学藏族比较多
西藏的大学主要有: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陆』 想咨寻一下西藏大学怎么样,Thank you
学校概况
西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原西藏大学和原西藏农牧学院于2001年合并组建而成。合并前的两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传统。
原西藏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西藏刚刚和平解放,进藏人民解放军在现西藏大学校本部办起了藏文干部训练班,后历经西藏军区干部学校、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干部学校三个阶段。随着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解决小学、中学师资紧缺的问题,1965年,在西藏行政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西藏自治区第一所师范学校。1975年,在西藏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师范学院——西藏师范学院。1985年7月,在西藏师范学院的基础上成立西藏大学。1999年,自治区艺术中专学校并入西藏大学。2001年,西藏医学专科学校与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并入西藏大学。
原西藏农牧学院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高等农业院校,其前身是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1年开始筹建,1978年正式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是我区农、牧、林、水电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发展建设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西藏大学摸索出了一条在极具特殊性的高原民族地区办高等教育的路子,奠定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2001年,西藏大学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订《共建西藏大学协议》,西藏大学成为区部共建高校。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198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西藏考察时指出:“西藏必须建立一所综合性的西藏大学”。1989年,1991年,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先后2次莅临西藏大学检查指导工作,作出了“西藏大学的发展必须和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起来,专业应拓宽”的重要指示。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视察我校,提出“要重点支持西藏大学建设”。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要集中力量办好西藏大学”。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李铁映、陈至立、热地、路甬祥、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及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领导多次来校考察指导工作。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西藏教育事业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北京、上海、天津选派援藏教师对口支援西藏师院、西藏大学的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掀起了新一轮对口支援的高潮,现有西南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对口支援我校。特别是通过西部一省一校、西藏大学改扩建、区部共建等工程项目,投入专项建设经费6.65亿元,使学校的硬件建设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历届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都曾到西藏大学检查指导工作,现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同志明确指出:“要把西藏大学办成重点突出、具有特色、管理一流、人才实用的高水平综合大学。”
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不辱使命,迎难而上,在高寒缺氧的特殊环境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坚持立足西藏、主动服务于西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艰苦创业,齐心协力,改革创新,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帐篷学校到现代化的大学校园,从单一的师范专业设置到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从主要依靠援藏教师办学到拥有自己的教授、博士的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拉萨校本部和林芝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4.7万平方米(2621亩),建筑面积38.9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46.7万平方米,2005年获自治区“文明学校”称号,2007年获国家“绿色学校”称号。
学校现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旅游与外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等12个教学院(部)。有1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有6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10个学科门类。有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3个。有国家级野外定位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6个。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25亿元,图书总藏量117余万册,校园网是CERNET西藏主节点,建有西藏地区一流的多功能体育馆。
学校现有教职工1393人。其中师资80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95人,具有正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的248人。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获“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享受国家或自治区 “政府特殊津贴”8人。基本形成了一支多民族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学校通过教研立项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0项,自治区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奖5项。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11948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9320人,形成了普通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学校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自治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65项,其中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预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5项,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国家农业部“948”引导项目2项,其它部委及自治区项目108项,发表论文1129篇,出版专著、译著(含教材)4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4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项。
学校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挪威、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十几所高校和香港地区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合作关系;与对口支援院校、中科院、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与上述院校和单位在联合办学、师资培训、科学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
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为西藏培养了3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在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已经成为西藏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为提升西藏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效益,发挥了龙头和示范作用。
西藏大学建校于1952年,现有拉萨校区和林芝校区。校本部坐落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学校占地总面积189.4公顷,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3.7万平方米。
学院分布
学校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与外语学院、艺术学院、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央电大西藏学院共11个学院。设有藏语言文学、藏族历史、藏族美术、公共事业管理、作物栽培学、生态学、预防兽医学、音乐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有49个普通本科专业和30多个普通专科专业,涵盖了文、理、农、工、医、管理、法、艺术等十几个学科。已初步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普通本专科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函授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拉萨校区现有教职工863人,专任教师523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91人(博士9人、硕士8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4%,另有56人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8人;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教师19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5%;藏族教师327人,占62.5%,聘请兼职教授35人、客座教授113人、名誉教授18人并返聘研究生导师4人。现有教师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6人次享受国家及自治区特殊津贴,6人次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人事部一等功的表彰,19人次入选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
拉萨校区设有《格萨尔王传》研究室、藏族艺术研究所、西藏人口研究所、环境物理研究所、动物生态研究所、教育和心理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数学教育研究所等8个校级科研机构。2000年,与四川大学联合申报的“中国藏学研究所”,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高原宇宙射线研究所”被西藏自治区确定为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004年,该实验室被确定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现拥有一批藏学专家,他们在《格萨尔王传》、藏族历史、藏语言文学、藏族音乐、藏族美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交流合作
为加强同国内外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拉萨校区先后与挪威、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12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关系。2002年10月,国家教育部主持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教育援藏工作会议,确定了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对口支援西藏大学。目前,拉萨校区与上述院校和单位在师资培训、联合办学、科学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
2000年8月,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一行莅临拉萨校区视察,做出了“重点支持西藏大学建设”的重要指示,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也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办好西藏大学”。西藏大学改扩建项目作为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目前正在开工建设,一个占地834.19亩,完全现代化的新校区将在2007年落成。
2004年9月我校被确定为自治区、教育部共建学校,为学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学校将不断进取,力争早日建设成为有较高办学水平、特色突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型综合大学,成为西藏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为提升西藏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效益发挥龙头和示范作用,为实现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学校主要领导
党委书记:刘庆慧
党委副书记、校长:房灵敏
『柒』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学导师有哪些朋友想学藏传佛教,报哪个教授比较好哇
前,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公示了2008年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计划,其中含有藏学博士3人,这是兰州大学首次公开招考藏学博士。
据了解,兰州大学藏学博士点于2007年底申报成功,作为该校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民族学下的二级学科博士招收点。目前,兰州大学的藏学博士点主要设有藏族文化和藏族史两个方向。担任该博士点的两位藏族博士生导师分别是宗喀•漾正冈布(Yondrol K.Tsongkha)教授和王洲塔教授。
宗喀•漾正冈布教授,现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4.8-),兰州大学藏缅—阿尔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2005.10-),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人类学系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 2003.3-)等。曾任美国加州州立汉伯大学(Humboldt State University)地理学系与宗教研究系2004-2005年联合西藏研究项目特聘专家(“Resident Tibetan Expert”),美国政府合同公司McNEIL Technologies, Inc语言研究中心语言学顾问(Linguistic Consultant 2001-2003), 印第安纳大学人类学系客座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 2001,8-2003.3),印第安纳大学欧亚腹地研究系访问助(副)教授(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1999.8-2002.8),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5-1999)等。教育背景方面曾获文学学士(1985)历史学硕士(1988)医学博士(1995),在印第安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欧亚腹地的民族与文明及比较历史语言学,1999-2003)。论着方面已发表的有Tibet in the Histories of Central Eurasia (“欧亚文化视野中的吐蕃特”,博士后研究项目1999-2003)“Tibetan Materia Medical Dissemination to the Proper China Before the 18th Century.”(“ 藏药在中原的传播史”,1998),《吐蕃诸邦国时期的藏医学》(1996),《史前藏医学发展线索研究》(1995),《公元10世纪以前的西藏(吐蕃)医学研究》(博士论文,1991-1995),《苏毗初探》(硕士论文,1987-1992)等引用率较高的论文(著)。
(王)洲塔教授,系甘肃夏河县人,曾先后7年就读于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和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在著名藏学专家东噶•洛桑赤列教授的严格指导下,系统学习了藏学各科的重要课程。原任甘肃省藏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现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教授。系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研究会会员、中国唐史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社会学学会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族学、宗教学学会副会长、甘肃省藏学学会副会长。近年来,在藏学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试论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等30余篇藏汉论文。参与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藏族文学史》、《中国藏族部落》的撰写工作(两书已出版)。曾先后获中国哲学社会科学1等奖、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奖、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优秀奖、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技成果3等奖。甘肃省第六次社会科学“兴陇杯”三等奖。中国科协(庐山)改革开放二十年高级研究研讨会优秀论文奖。陆续出版了《藏传佛教德尔隆寺与历辈塞仓活佛传》和《藏文写作概论》、《藏族传统公文写作论稿》、《华热藏族史略》、《吐蕃法律流变研究》、《论拉卜楞寺的创建及其六大学院的形成》、《甘肃藏族部落的社会与历史研究》、《论甘肃藏族部落制社会研究》、《藏传佛教在多康地区的传播历史及其各宗派教义研究》、《佛学原理研究——论藏传佛教显宗五部大论》、《蒙藏民族关系研究》、《藏族哲学思想文化论集》等学术专著14余部。累计达500万字。主编出版了藏文佛学典籍10部,计400万字。作者传略被收入《中国藏学研究专家名录集》、《中国艺术家大词典》、《中国当代藏族名人辞典》和《甘肃省“两科”学者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卷)》、《中国社会科学专家大辞典》等等。
『捌』 西藏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作为一名西藏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一名老腊肉,我个人觉得我还是很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西藏大学(Tibet University),简称藏大,是属自治区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的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211”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玖』 藏族歌手三木科现在还是老师吗
应该还是老师把,他结婚了,妻子是曲尼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