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歌剧院研究生导师
① 北京大学声乐系老师通讯录
北大没有声乐系,只有北大歌剧院
②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的部分教师
著名旅美男中音歌唱家,现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签约歌唱家。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7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总政治部歌剧团演员、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从师于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蒋英教授。同年获第七届英国本森·赫杰斯声乐金奖比赛第二名。1984年获第一届芬兰米丽亚姆·海林国际声乐比赛男声组第三名。
1984年全国第一届声乐比赛获第一名,同年留校攻读声乐研究生。1986年赴美在波士顿大学音乐学校获得“艺术家称号”证书。1988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获得十大最佳青年歌唱家奖和最佳威尔第男中音。1990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角色是威尔弟歌剧“茶花女”中父亲亚芒,之后在很多歌剧中任主要角色。包括与帕瓦洛蒂合演的《安德来·什涅》《图兰多特》《鲁依沙·米勒》和《帕瓦洛蒂和朋友们》的林肯中心音乐会,与多明哥合作演出的《斯帝费里欧》《西蒙·堡卡内格拉》。在他饰演的《弄臣》中,第三幕把弄臣失去女儿时的痛苦及悔恨之情演绎的淋淋尽职备受好评。曾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参加40余部歌剧、清唱剧的演出,包括古典作品贝里尼的歌剧“比阳卡和弗尔南多”,普契尼的《外套》及近代作曲家采姆林斯基的《抒情交响曲》奥尔夫的《卡尔米娜·布拉那》,谭盾的《秦始皇》和《茶经》等等,还参加北京举办的二十世纪精典作品音乐会开幕式演出,及担任多界北京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声乐比赛专业组美声唱法的评委。傅海静先生还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歌唱家,其学生佟敏也在音乐家协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金钟奖声乐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如今已年过半百的傅海静更注重于中国的歌剧发展以及对新人的培养。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研究员
著名的中国年轻指挥家吕嘉于1964年出生在上海,成长于北京,自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于1989年前往德国柏林艺术学院继续深造。42岁的吕嘉已在全球演出超过1500场歌剧及音乐会,曲目涵括50多部歌剧及数百部交响音乐作品。吕嘉是亚洲人中在世界歌剧之乡——意大利出任歌剧院首席指挥和音乐总监的第一人!
在意大利、瑞典等地组建自己的乐团,被当地音乐人尊称为“指挥大师”的吕嘉没有失去谦虚的美德,他对记者说他什么时候也没忘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大学时的戴洪威老师、郑小瑛老师”,因此,远在异国的他,每当鲜花和掌声涌来时,总会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中国青年指挥家吕嘉率领他执掌的瑞典诺绍宾交响乐团来到自己的祖国演奏,他心中自然激动不已。 男,音乐学家、评论家。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研究员
1943年4月生于上海,1961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64年免试直升本科,1969年本科毕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长期从事当代音乐研究及批评、歌剧音乐剧理论与评论、音乐美学研究,1994年被评为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 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所长,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编委,《中国音乐学》编委、《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委。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研究员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现任上海歌剧院副院长,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青年文联副主席,巴黎国际声乐比赛评委、CCTV电视大赛评委等职。197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周小燕、王维德、李维渤、杜玛等教授。曾在《西厢记》《图兰多》《托斯卡》《仰天长啸》《乡村骑士》《巴黎的火炬》《茶花女》《奥涅金》《楚霸王》《卡门》《雷雨》《蝴蝶夫人》等中外歌剧中饰演男主角。多次赴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日本、韩国、朝鲜、印尼、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和举办独唱音乐会。魏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新年文艺晚会,春节联欢晚会,等国内重要庆典及文艺栏目的演出。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研究员
王祖皆,男,汉族,1949年1月生,上海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文职将军,国家一级作曲。197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1978年—1989年任南京军区前线歌剧团作曲,前线歌舞团创作室副主任、副团长。1990年—2004年任总政歌舞团作曲,总政歌剧团副团长、团长。2005年至今任总政歌剧团艺术指导。现为中国音协理事、中国剧协会员、中国歌剧研究会会员、中国音乐剧研究会理事、中国轻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音乐创作》杂志编委、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军音乐高评委会主任等。
歌剧《芳草心》1984年获文化部歌剧音乐创作一等奖,主题歌《小草》广为流传并多次获奖。主要作品有:合唱套曲《南方有这样一片森林》,歌剧《党的女儿》,歌曲《我们是朋友》《情满酒歌》《眷恋》,电视连续剧音乐《凤凰琴》《苍天在上》《皇嫂田桂花》《省委书记》等。2004年被推选参加了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因创作和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澳门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香港歌剧院艺术总监.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研究员
曾就读的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音乐系、曼哈顿音乐学院
职业:男高音歌唱家
在柏林爱乐大厅、莱比锡歌剧院、丹麦皇家歌剧院、里斯本圣·卡洛剧院、西雅图歌剧院中饰演过多部歌剧男主角。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在歌剧《亚德利亚》中饰演男主角);英国皇家歌剧院(在《图兰朵》中饰演卡拉夫)。许多世界级的音乐节、艺术节受到邀请。2000年,接受澳门特区政府的邀请,担任澳门回归后的首届澳门国际音乐节的艺术总监。2002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他与国内歌唱家联袂演唱了《饮酒歌》。同年11月,在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莫华伦与内地歌手刘欢联袂演唱《今夜无人入睡》,流行与古典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一时间被传为美谈。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研究员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奥地利蒂诺尔州歌剧院,德国节尔州国家剧院全职驻院独唱演员,曾主演歌剧50余部。
刘克清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歌剧表演系,师从李维渤教授。1985年获得美国伊思曼音乐学院奖学金赴美攻读研究生。1987年获得美国费城AVA歌剧学院的奖学金专门学习歌剧演唱。曾在法国、瑞士、德国等十五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独唱音乐会演出。1999年应纽约交响乐团之邀登上世界著名的肯纳基音乐厅演唱。为了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刘克清创建了德国中一欧——美国际文化经贸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公司从1993年以来成功的组织了许多文化交流项目。刘克清总策划和现场报导的上海世界超大型景观歌剧,创造了3项吉尼斯世界记录,2003年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开幕式上,刘克清再次策划并担任中方导演,制作了世界超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再一次轰动全国,瞩目世界,同年被中国《音乐生活报》评为2003中国演出十大风云人物。
在美国波士顿为儿童就学基金义演,为中国水灾后募捐义演,作为国际音乐经纪人,常介绍中国音乐家参加国外的剧院、乐团及音乐节的演出。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研究员
1984年考入战友歌舞团。
198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
1994年日本东京歌剧院首次登上歌剧舞台,出演其第一部歌剧《茶花女》,获得歌剧界好评,成功迈出其歌剧生涯第一步。
1995年意大利威尔第歌剧院首演贝利尼的歌剧《诺尔玛》,正式开始欧洲歌剧生涯。
1995年意大利米兰第一次出演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震惊意大利歌剧界,媒体评价她有“令人震撼的声音”。
1997年意大利维罗纳露天剧场出演《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角色,至今已在全世界各大剧院中演出二百多场,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蝴蝶夫人”。
2000年作为歌剧新星应邀到梵蒂冈的保罗六世(PaoloVI)大厅,为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演唱,这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2000年至今多次受邀参加普契尼艺术节,演出多部普契尼歌剧中的女主角。
2001年应多明戈之邀在美国华盛顿主演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以自己出色的条件和技巧在华盛顿成功演出了图兰朵公主,赢得当地观众和媒体的高度赞扬,被《华盛顿邮报》以醒目的标题称为“灿烂夺目的明星”。成为其歌剧演唱生涯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2004年在意大利维罗纳露天剧场与著名导演佛朗哥·泽菲雷里(Franco Zeffirelli)合作《蝴蝶夫人》。
2005年7月份在瑞士和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Renato Bruson合作演出威尔第的歌剧《纳布科》获得巨大成功。被当地媒体盛赞有着“透明般美丽”的声音,理想的威尔第女高音。
2006年再次应多明戈之邀在美国华盛顿出演多明戈担任指挥的《蝴蝶夫人》,连唱6场,华盛顿电视台直播,引起重大轰动。
2007年广州与著名指挥家余隆、男高音莫华伦合作《图兰朵》。
2008年1月献唱维也纳金色大厅“2008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
2008年两次在国家大剧院首部大型歌剧《图兰朵》中出演公主,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人性化的中国公主形象,获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2008年12月广州与“当今乐坛最受瞩目的华人指挥家之一”李心草合作,主演音乐会版歌剧《托斯卡》。
2009年1月深圳成功举办“歌剧魅影——魏松与孙秀苇意大利经典名曲演唱会”。
2009年5月国家大剧院“第一届歌剧节”再度主演《图兰朵》。
2010年03月在“台湾”主演《图兰朵》。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研究员
1956年11月29日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师从蒋英教授,1984年赴美深造。1986年起,祝爱兰开始了在美国及欧洲的职业演出生涯。祝爱兰在二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曾经演出过的国家包括: 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西班牙、瑞士、德国、奥地利、葡萄牙、苏格兰、荷兰、塞尔维亚等。祝爱兰曾在三十多部古典及近、现代歌剧和清唱剧中担任主角,主演的歌剧包括:《奥赛罗》《丑角》《安德列-谢尼埃》《双月下》《佩丽亚斯和麦丽桑德》《采珠人》《浮士德》《费黛里奥》《曼侬》《爱的甘醇》《卡门》《蝴蝶夫人》《图兰朵》《弄臣》《魔笛》《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波西米亚人》《唐-乔万尼》等。祝爱兰曽担任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奥尔夫的“卡米娜-布拉娜”、勃拉姆斯的“安魂曲”、莫扎特的“安魂曲”、斯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等大型声乐作品的主唱。祝爱兰是迄今为止在国际歌剧舞台上最活跃、演出生涯最长和演出最频繁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 早在1989年,祝爱兰就在著名歌剧导演波德-塞勒斯(PETER SELLES)执导的莫扎特著名歌剧电影“唐-乔万尼”中出演女主角之一采莉娜。 祝爱兰1985年获得帕瓦罗蒂国际声乐比赛优胜者奖,1986年获得纽约理德-科郎茨国际歌剧比赛优胜者奖,1987年获得纽约契塔夸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研究员
中央歌剧院女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1986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歌剧系。曾扮演过歌剧《卡门》中女主角卡门、《歌仙-小野小町》中的日本皇后、《蝴蝶夫人》中的苏茹基、《漂泊的荷兰人》中的玛丽;她还在罗西尼歌剧《鹊贼》中扮演露其娅,并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唱了马勒《大地之歌》。
近年来,刘珊在加拿大、渥太华、温瑟、欧舍华、哈米尔顿、潘布罗克等地多次举办独唱音乐会,与美国罗彻斯特、芝加哥、巴法罗、加拿大多伦多、温瑟、士加堡等交响乐团多次合作。
1990年在法国举办的第三届奥芬巴赫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1990年冬,获奖学金赴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攻读艺术家文凭,1993年在布鲁夫斯交响乐团及皇家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五届声乐比赛中获第一名,并再获奖学金。1998年秋回到中央歌剧院工作,在多部歌剧中饰演重要角色包括《卡门》中演唱女主角卡门,多次参加澳门国际音乐节并在歌剧中饰演重要角色。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研究员
生于1947年,原中国京剧院旦角演员,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 北大歌剧研究院客座教授
男中音歌唱家、博士,德国纽伦堡国家歌剧院驻院独唱演员及德国纽伦堡国立音乐学院客席讲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童年受到艺术家庭的良好教育和培养,中学时期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冯玉宗先生。 1992年考入乌克兰敖德萨“涅日丹诺娃”国立音乐学院, 师从于原苏联人民演员、该音乐学院院长奥格列尼奇教授。 在大学三年级时,年仅20岁就已获得捷克“德沃夏克”国际声乐大赛三等奖及“德沃夏克”作品最佳演唱奖,同时被邀请参加布拉格举办的“德沃夏克”作品独唱音乐会。次年又荣获乌克兰国际声乐大赛“帕多尔仁斯基”三等奖。在毕业前被“敖德萨国家歌剧院”聘为歌剧独唱演员。 由于个人的努力,六年的课程只用了四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歌剧演唱学位、艺术歌曲演唱学位、教育家学位。
在2006年9月举行的第46届图卢兹国际声乐大赛中,刘嵩虎荣获金奖,该赛事是世界声乐界最重要的比赛之一,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由政府选派选手带翻译参加的国际大赛之一。该赛事2000年以来男子组的第一名一直空缺,而在今年的比赛中,刘嵩虎从35个国家共计139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绝对优势,成为7年来该项赛事中首位第一名获得者。 北大歌剧研究院客座教授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河北文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主要演员,中国乐坛上升起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毕业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歌剧班和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先后从师于颜可婷、韩德章、马秋华、金铁霖、吴其辉等多位名师。其演唱的歌曲有《你是这样的人》,《我像雪花天上来》,《喀什葛尔女郎》,《又见西柏坡》等。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教师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前身)戏剧74年班毕业。
1986年,开始于民歌餐厅驻唱,结识袁惟仁组成“凡人二重唱”。1986年,荣获第一届全台湾大专院校“青春之星总冠军”,并录制第一首创作歌曲《伤逝者》。1991年,出版“凡人二重唱”第一张创作专辑《杜鹃鸟的黄昏》。1992年,出版第二张创作专辑,并入围第四届金曲奖“最佳重唱组合”。1993年,《大伙听我唱支歌》专辑,首度荣获金曲奖“最佳重唱组合”奖项。1994年,《心甘情愿》专辑,蝉联金曲奖“最佳重唱组合”奖项。1994年,出版《上诉》情歌翻唱专辑,并开始担任幕后音乐制作。1996年,出版《难兄难弟》创作专辑,并首度担任整张制作工作。1997-2000年,于现代派唱片担任音乐制作总监。2000年,推出个人英文专辑。2000-2004年,暂别乐坛,从商。2005年,担任“凡人音乐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并签旗下歌手黄淑惠同年底发行第一张个人创作专辑。2005年9月,担任“台北之音”广播电台主持人至今。2005年,担任“深圳电视台-香车美女”节目评委。2006年,担任“全球华人音乐创作大赛“评委。2006年,担任”江苏卫视-绝对唱响”主题曲《唱响爱》创作及制作人。2010年7月作为金牌制作人参加浙江卫视“中国蓝”我爱记歌词非同凡响双选会。另两位为包小柏和伍思凯。 吕方(朋友别哭)、王力宏(乘着爱自由的飞)、李玟(爱再也不回来)、柯以敏(怕你不了解)、郑秀文(痴痴为你等)、张卫健(夜蝶)、黄磊(梦醒在几点钟)、迪克牛仔、许志安、洪玮…等专辑内发表。 曾参与制作之音乐专辑约120余张。 帮助朱丹制作单曲《你是我的巧克力》。
③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的系列活动
2009-04-03 北大歌剧研究院举办歌剧《青春之歌》主题歌歌词征集活动。
2009-05-01晚七点,在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与中国歌舞剧院“院院联手”的强势打造下,由歌剧表演艺术家金曼、戴玉强、迟立民等联合主演的歌剧《青春之歌》终于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上演。这是当代名著《青春之歌》继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后,首次搬上歌剧舞台。成为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的献礼大戏。
2010年1月17日,为了纪念大型交响清唱剧《江姐》诞生10周年,由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联合主办,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金曼、刘珊等联袂出演的大型交响清唱剧《江姐》走进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为京城观众奉上了一席红色经典的艺术飨宴!
2010年4月9日晚,一场名为“金葵花歌剧之夜”的中外歌剧经典作品音乐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数千名观众欣赏了由戴玉强、金曼、莫华伦、魏松等一流艺术家带来的精彩演出,近距离感受了歌剧艺术的魅力。“金葵花歌剧之夜——中外歌剧经典作品音乐会”是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4月9日成立当天一项重要的庆祝活动。为了全面展示中外经典歌剧的巨大魅力,让更多的观众近距离欣赏到高水平的歌剧演出,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精心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为观众们献上了这场丰富的音乐盛宴。音乐会演员也主要由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的专职兼职老师担任。
2010年2月24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由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天津歌舞剧院联合主办,金曼、魏松、丁毅、孙秀苇、刘珊、曲波等著名歌唱家及薛皓垠、张海庆、陈小朵、孙砾、柯绿娃、关致京、张卓、朱涛等青年歌唱家联袂演出的《中国咏叹》交响音乐会,让到场的观众领略了中国歌剧经典音乐唱段的巨大魅力。
2010年6月11日晚,由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推出的大型原创歌剧《青春之歌》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观看。他称赞该剧主题鲜明,内涵深刻,既让人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又给人以艺术感染,是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大型原创歌剧《青春之歌》作为北京大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尝试,自去年5月推出后,组织观看该剧已成为北京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2011年03月23日-03月30日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北京大学音乐剧社联合推出北大音乐剧《我爱你,你完美,现在改变吧》。
2011年4月27日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公选课、系列讲座 “歌剧表演艺术专题 ” 之十
时间: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18:40 (第10-11节课)
地点:图书馆南配殿
主题:经典歌剧片段公开排练和讲析
主讲人:歌剧表演艺术家 傅海静
2011年8月
《北京大学2012歌剧表演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正式启动歌剧学人才培养。
2012年9月7日上午,庄严的国歌声响彻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2012届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在此隆重举行。陈小朵、何弦、雷静、张晶和崔越为首届学生 。
2013年10月17日、18日,大型原创歌剧《宋庆龄》在广州大剧院成功上演。
2014年4月1日、2日晚,由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联手北京大学法学院共同排演的经典意大利独幕喜歌剧《佛罗伦萨之梦》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精彩呈现。
2014年5月8日晚原创歌剧《为你而来·王选之歌》在武汉上演,这是首部运用歌剧的艺术形式展现王选教授投身科学、报国奉献的人生历程。
2014年6月30日、7月1日北京大学和国家大剧院以“《江姐》和金曼三十年”为主题,联合推出交响清唱剧《江姐》
2014年6月16日,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与福建省歌舞剧院及福建大剧院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从歌剧艺术的创作、演出、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产业化的合作。
④ 郭淑珍的个人经历
郭淑珍 1927年6月1日生于天津,祖籍山东省长清县。
声乐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及专家组成员。应聘中国音乐学院任研究生导师、天津音乐学院名誉教授、文化部历届专业考评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等。
1947年入北平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声乐,1949年艺专并入中央音乐学院。1950年随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二分团赴云南宣传、演出、创作和采风。1952年毕业留校任教。1953年公派留学苏联,1958年毕业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获优等生毕业证书及优秀歌剧和音乐会歌唱家称号。
1957年获国际声乐比赛一等奖和金质奖章(1955年获国际声乐比赛三等奖)。学习期间除担任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歌剧主演外,并于1958年先后受邀莫斯科斯担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模范音乐歌剧院和乌克兰共和国里沃夫市大剧院饰演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女主角“咪咪”和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女主角“塔姬雅娜”。演出获得好评,著名音乐评论家叶.格罗绍娃在苏联《真理报》撰文称赞郭淑珍扮演的塔姬雅娜为“普希金和柴可夫斯基式的女主人公”。郭淑珍1959年归国后任中央歌剧舞剧院演员,兼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师。多年来一直活跃在音乐舞台上,在天津、北京、武汉、香港、前列宁格勒、里沃夫市举行了一系列个人独唱音乐会,郭淑珍音乐会曲目包括古今中外,极其广泛。在北京四季青人民公社举办过个人中国作品独唱音乐会,宋振庭撰文称:“郭淑珍的独唱声情并茂,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及完美性和感染力。可见她的功力教养之深……”
1963年中央歌剧舞剧院在中国首演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郭淑珍再度饰演塔姬雅娜,各界关注,颇有好评。中国唱片社给她录制并发行的唱片数量在美声歌唱家中堪属最多,得到了广大听众和专家们的一致赞扬。1989年获中国唱片社总公司首届“金唱片奖”。1997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片发行《二十世纪中华歌坛名人集珍藏版》个人专辑(CD)。莫斯科唱片厂收录了许多郭淑珍演唱的古典名曲、歌剧选曲、及中、俄民歌,并出版发行了唱片。
1947年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学习。195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声乐系。1959年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85年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历任中央韵学院讲师、声乐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1955年获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歌曲演唱铜质奖章。1957年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歌曲演唱金质奖章。
在第五届、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古典歌曲比赛中分别获得三等奖、一等奖;获全国首届“金唱片”奖、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演唱比赛指导教师奖、文化部国家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曾在苏联、香港举行独唱音乐会。主演过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艺术家的生涯》,演唱歌曲有《黄河怨》等。 1958年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模范音乐剧院和乌克兰里沃夫市大剧院先后邀请郭淑珍扮演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女主角咪咪和柴科夫斯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女主角塔姬雅娜。演出获得好评,并被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叶·格洛舍娃誉为普希金和柴科夫斯基式的女主人公。 郭淑珍声乐教学成绩显著,几十年来培养了数百名中、外学生,如方初善、孟玲、邓韵、温燕青、张立萍、王秀芬、韩芝萍、潘淑珍、莎妮<泰国>、周享芳、杨瑞琦、魏晶、郑莉、宋祖英、王威王静、林晶、幺红、郭燕愉、郑绪岚、孙媛媛、李国玲、王燕、冯国栋、陈亚洲、柯绿娃、吴艳彧、吴碧霞、谢天、王宏尧、孙砾、王瑾、关月英、陶英、孙东方、邓于蓉、贾春雷、方新、付慧勤、傅红、黄楠、金顺爱、刘小丽、李志琼、陆薇、祁伟耿、宿慧、郑力、毕宝仪、张璋、潘凌云、李媛、王辰、吴霜、谭美兰、郭燕仪、郭小先、平慧玲、许晶、黄静、王向红、李广先、于敏、赵劲松、薛红萍、叶曲凌、张黎红、仓传得、刘五红、张暴默、余庆海、张晓明、石垒、刘嵩虎、刘晓菲、吴霖、潘小芬、吴杰等,许多人在国际、国内声乐大赛中获奖,成为优秀的歌唱家、声乐教授,有的已登上世界级音乐舞台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⑤ 北京大学国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团队精英
李贵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他科研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多篇(部),先后获得国际建协城市规划专项奖、国家级金奖、建设部勘察设计规划一等奖在内的各类科研奖励6项。代表性的规划研究课题包括:《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调控机制研究(2005-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功能网络的城市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大珠三角地区为例(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获建设部一等奖、国家级金奖),《盐田港后方陆域总体规划》,《深圳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深圳市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十一五”规划》,《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广东省建设厅和香港规划署项目)等。代表性的论著和论文包括:《人文地理学概论》,《国际性城市的空间取向》,《深圳优势论》,《文化地理学》,《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译著)》,《城市地域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以深圳市为例》,《流域景观功能网络构建及应用——以台湾乌溪流域为例》,《不同尺度景观空间分异特征对水体质量的影响——以深圳市西丽水库流域为例》,《应用CITYGREEN模型评估深圳城市绿地净化空气与固碳释氧效益》,《城市生态安全的多种评价模型及应用》,《深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等。
王仰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近年来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支撑项目等10余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现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国土资源部技术标准委员会土地利用分委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
曾辉,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及宏观资源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生态规划及生态修复技术、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规划及大型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估等领域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生态学会景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景观生态学联合会中国分会副秘书长、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后主持和参与包括科技攻关专题、973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海外青年基金、面上基金、部委及地方科研项目近60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合作出版学术专著3部,完成各类科研报告近100篇;获得包括国家环保科技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各类科研奖励10次。
陈可石,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社科学院获博士学位。1982年获中国首届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1988年获爱丁堡大学学者奖学金,1992年获亨利·莱斯特奖和中英文化基金奖,1996年出任英国TBV设计集团中国部总经理,1998年出任香港中营都市与建筑设计中心总建筑师,2004年出任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城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城市设计新理念与新方法,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可持续的绿色城市设计理念和技术。主持完成规划设计包括珠海歌剧院建筑设计与香州湾城市设计、汶川新城水磨镇总体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杭州桐庐新城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西安未央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成都洛带古镇城市设计、珠海西部新城设计方案、杭州萧山经济开发区城市设计、昆明安宁市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成都龙泉驿中心城区2.5平方公里城市设计、昆明新机场和空港经济区城市形态和景观设计、成都龙泉驿区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成都黄龙溪古镇规划和城市设计、红牌楼广场建筑方案设计、都江堰青城山镇概念规划等。主持北京大学城市设计论坛和主编北京大学城市设计丛书。近期发表的专著有《现代新昆明概念规划国际征集》、《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城市设计晴朗的天空》、《城市的想象》、《汶川绿色新城》和《创造城市的价值》等。
顾正江,规划师,北京大学国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国土与城市规划所所长。曾主持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城市规划及相关研究工作二十余项,尤其擅长于城市中、宏观层面规划和城市更新领域的规划和研究课题,其主持的《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获广东省2007年度城乡规划优秀设计项目一等奖,并在获省优二等奖项目《福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负责区域研究专项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深圳市公明中心区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规划》、《粤港澳共建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梅州市城市总体战略规划》等课题,积极探索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城市规划由偏重于服务经济发展、规模扩张向重视生活品质全面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城市文明转型的现实路径。
吴健生,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景观生态学、遥感与GIS、灾害。至今已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40个,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阴劼,北京大学副教授,日本大阪大学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再生、东亚城市发展史、城市规划中的调查与分析方法、城市更新研究等。代表性规划研究课题包括:《王屋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大万世居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创新》,《山西代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2025)》
普军,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高级工程师,兼职深圳市深商研究会理事。从事经济地理与城市规划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参加了《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等横向课题20余项、纵向课题2项。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篇,合作出版学术专著1部,完成各类科研报告近1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获得包括2009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一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深圳市第十二届、十三届优秀城市规划二等奖等奖项。
⑥ 怎么样才能找到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的导师
你是准备考研嘛?去他们官网,导师简介上会有的。
⑦ 北大歌剧研究院难考吗
同学北大每年有很多人再考,这种高校是很多人的梦想,北大歌剧院考的人也是不少的,难肯定是难的,只要你好好复习,公共课不要放松,专业课可以辅导,早准备,相信你哦!
⑧ 吴碧霞简历哪里人
吴碧霞是湖南常德人。
吴碧霞,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民进会员 、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第十一届中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全国青联委员。
吴碧霞通过多年来系统的声乐训练和对大量声乐作品的学习与探索,使她同时掌握了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与外国声乐作品两种不同风格的声乐演唱方法,是中国首位将中国民族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集于一身并获得了最高国际奖项的歌唱家。
(8)北大歌剧院研究生导师扩展阅读
吴碧霞现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人大代表。12岁正式登台演出,1993年获中国音乐家协会和文化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声乐比赛银奖。同年录制个人首张专集《中国妞妞》。
1996年获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声乐比赛民族唱法一等奖,1997年获“国际青年艺术节”金奖,2000年获第一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和最佳中国作品演唱奖,同年获第八届“西班牙比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
2001年获第四届波兰玛纽什科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并同时获得最佳女高音和最受观众欢迎两项特别奖,2002年获第十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还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北京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先后师从邹文琴、金铁霖和郭淑珍教授,获硕士学位。通过多年来系统的声乐训练和对大量声乐作品的学习与探索,加之她过人的天赋和特别的勤奋与刻苦,使她同时掌握了演唱中国声乐作品 与外国声乐作品两种不同风格的声乐演唱方法,并在两类声乐作品演唱中做到游刃有余。
吴碧霞自2000年起在北京、辽宁、湖南、新加坡等地举办8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出版6张个人专辑,并与国际上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共同参与多项国际性演出活动,如2001年5月受国际声乐组委会和西班牙国家广播电视台邀请赴马德里参加向全欧洲转播的Gala Lirica音乐节。
2001年12月应国际声乐组委会和西班牙ARRIAGA歌剧院的邀请成功出演了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女主角吉尔达。2002年受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邀请出演大型清唱剧《马可波罗与布鲁汗公主》中的布鲁汗公主,并赴德国、法国、荷兰、卢森堡等国出演多部清唱剧及现代歌剧,均获成功。
吴碧霞还经常参加中国内地、台湾、香港等地及欧洲、东南亚等国家的重大演出交流活动。2003年4月开始进行中国及亚洲地区个人独唱音乐会巡回演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吴碧霞
参考资料来源:央视网-吴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