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文学系吴土发教授
Ⅰ 浙江大学教授郑强的简介为什么他能成为最被学生喜爱的老师
姓名:郑 强,性别:男,名族:汉族,出生年月:1960年9月 出生地:福建武夷山,职称:教授,博士,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现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简历:首批"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力学会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 Japan》地区编委、《科学通报》特约编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功能材料》、《高分子学报》、《高分子通报》、《应用化学》、《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编委。
近年来负责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三级子课题、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和骨干教师基金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Carbon,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Chinese J. Polym.Sci., J. Mater. R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90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60余篇。主讲研究生课程4门,培养硕士、博士30余人。主要学术成就:将动态流变学方法引入两类最典型的"排斥效应(Repulsion effect)"导致相容的共混体系,对其相分离和相行为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长时区域特征流变响应以及时温叠加失效与相分离的定性和定量特征温度概念,丰富了多组分复杂体系流变学理论。将流变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导电复合材料体系,探索小应变、大应变及体积膨胀与导电结构网络的变化及导电机制的关联,发现非浓度唯一的动态逾渗现象形成的转变的微观机制。 建立动态流变光散射组合方法,为获得真实Spinodal温度开辟了新途径。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学化学系本科学习
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在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师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
1988年8月至1990年9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师
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四川联合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生
1991年9月至1992年9月国家教委留日研究生预备学校学员
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日本京都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
1994年10月至1995年4月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客座研究员
1995年6月至1999年7月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师,先后任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兼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
2007年6月至今任副教务长
2008年7月至今兼任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求是学院院长
2009 年3月任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常委、副书记
九届、十届浙江省政协委员。
2012年6月任贵州大学校长所获荣誉: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支持西部建设先进个人“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获得者“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获得者
Ⅱ 浙大名人有哪些人
1.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3.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4.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5.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2)浙江大学文学系吴土发教授扩展阅读:
浙江大学人才培养: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是以竺可桢老校长之名命名,为浙江大学优秀本科学生实施“特别培养”的荣誉学院,其前身为创办于1984年的原浙江大学(工科)混合班。
学生进入竺可桢学院后,不分专业,先在文、理、工三大类平台上进行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前期培养。在第二学年,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确认主修专业,并进入后期培养阶段,同时实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
2006年起,为优秀本科学生专门制定了“本科生教育特别培养基本框架”,学生既可以按各专业普通通道进行后期培养,亦可以按照长学制及双专业、双学位等多通道多规格发展途径进行后期培养;学院在后期培养阶段,重点构建了多通道、多规格、模块化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门制定了“本科生教育特别培养基本框架”,为优秀本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途径。
学生既可以按各专业普通通道进行后期培养,亦可以按照长学制(如巴德年医学八年本硕博连读、教育学本硕(博)连读、法学本硕(博)连读、管理学本硕(博)连读)直接进入研究生培养,以及双专业、双学位(如计算机+X、生物+X、外语+X、X+信息、X+管理、X+法学、X+经贸)等多通道多规格发展途径进行后期培养。
参考资料网络-浙江大学
Ⅲ 浙江大学的知名校友
浙江大学的知名校友:
杨奇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文虎 :力学家、教育家、振动工程专家。
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和生:数学家,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数学会理事长,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陈宜张: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
金国章: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院士。
干福熹:科学家。
王元:著名数学家。
陈吉余 :河口海岸学家、教授、名誉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谭建荣:教授。
潘镜芙:船舶工程专家。
汪槱生: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臧克茂:坦克电气自动化专家。
孙优贤:工业自动化专家。
徐扬生:院士。
林祥棣:西南科技大学校长。
徐承恩:炼油工艺设计专家。
杨裕生:核试验技术、分析化学专家。
龚晓南:浙江大学教授。
程开甲:核武器技术专家、教授。
贺贤土:大学教授。
励建书:数学家。
戴立信:有机化学家。
袁权:化学工程专家。
杨福愉:生物化学家。
杨焕明:院士,生物学家。
丁仲礼: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四纪地质专家。
谢学锦:化学家。
韩祯祥:电工、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家。
沈家骢:吉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郑树森:浙江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
潘云鹤: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专家。
朱玉贤: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百廿载波澜壮阔,双甲子勇立潮头。2017年5月21日上午,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在紫金港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各级领导、海内外嘉宾、30余所海外著名大学校长、80余所国内高校负责人、广大师生校友欢聚一堂,共襄盛举。
诺贝尔奖获得者,82名海内外院士,部分将军代表,国内外兄弟高校的领导,部分央企负责人,知名企业家代表,浙江省有关市县及浙大西迁办学所在地政府领导,浙江大学部分校董代表,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关心支持浙大建设发展的各界嘉宾,和全校师生一道,相聚在浙大校园,共同为浙大120岁生日庆贺。
Ⅳ 浙江大学老师郑强是哪里人
1960年9月出生。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到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从事新型有机硅材料研究。1988在成都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在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从事聚烯烃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1990年至1994年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4年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到日本京都大学学习,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时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PPS)主席、日本流变学会(RSJ)会长T. Masuda教授;1994年获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10月至1995年3月以客座研究员身份在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从事多组分体系动态流变学研究。 现任浙江大学求是学院院长、副教务长,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兼任教育部高分子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成就:
(1) 将动态流变学方法引入两类最典型的排斥效应(Repulsion effect)导致相容的共混体系,对其相分离和相行为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长时区域特征流变响应以及时温叠加失效与相分离的定性和定量特征温度概念,丰富了多组分复杂体系流变学理论。
(2) 将流变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导电复合材料体系,探索了小应变、大应变及体积膨胀与导电结构网络的变化及导电机制的关联,发现了非浓度唯一的动态逾渗现象形成的转变的微观机制。
(3) 建立动态流变光散射组合方法,为获得真实Spinodal温度开辟了新途径。
近年来负责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和骨干教师基金各1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多项。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Chinese J. Polym. Sci.,《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材料研究学报》、《复合材料学报》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3篇,EI收录论文17篇。主讲研究生课程4门,培养硕士、博士各8人。
曾荣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基金优秀教师奖”(1998年),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999年),“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2004年再次获得浙江大学学生心中最喜爱的老师。
被称为“最牛愤青教授”的郑强在浙江大学、江苏大学等地进行了多场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之道与历史责任”的演讲。演讲中,个性张扬的郑强敢怒敢言,痛陈现代社会中的种种不是,锋芒直指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等,深受当代大学生热爱。
Ⅳ 浙江大学哪几个系最好
浙大通信工程专业和浙大的其他专业比不算强,但也能进入国内前十名!
现在浙大强的专业有:
心理学、数学、生物医学工程、力学、机械、光学工程、仪器、材料、热能、电气、控制、化工、园艺,土木,计算机应用,环境科学,等
浙大的工业心理学是国家仅有的两个同类重点学科之一。在微软和IBM等大公司都有浙大的心理学毕业生
浙大的数学是浙大的传统强项,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第三,解放前的“浙大学派”三足鼎立于世界数学界,下设有浙大国际数学中心,拥有邱成桐/刘克峰等一批著名教授,已经成为中国弦理论的中心。浙大数学的强势也直接导致了浙大计算机等工科专业的发展潜力无限
浙大的生物医学工程在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
力学、机械、光学工程、仪器、材料、热能、电气、控制、化工、土木这些传统工科都是浙大原来扬名立万的强项,别的就不说了。浙大的很多著名校友都出自这些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浙大的电气学院承担了“神舟”4、5、6号的机电一体化项目,该学科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1988 年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建有国内唯一的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和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浙大的园艺学在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
浙大计算机应用专业下面的计算机图形学、嵌入式系统和数据库方向都是国内领先的。其中浙大的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室在90年代末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为中国最好的十个科学实验室之一(部分得益于数学强大)。浙大计算机系设还有英特尔中国唯一嵌入式技术中心。最近几年浙大计算机系的学生牛人辈出, 2005年有5人拿到Google Offer,有20多人拿到微软Offer,IBM的没人统计。 Google编程挑战赛登陆中国 浙大学子最终夺冠:http://www.news.zju.e.cn/jd/read.php?recid=15260
除此之外还有浙大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还有一些农学专业都能进入国内前三。
浙大的医学前几年在国内排名十名左右,最近几年的发展很常快,人才引进和成果输出都很有成果
浙大的人文社科类不如理工科那么有优势,但是总体能进入前十,而且颇有亮点。
农学也是浙大的强势学科,
Ⅵ 浙江大学的教授们在上司公司兼职名单
话说浙江大学在职教师项坚出任上市公司汉鼎宇佑董事长,开创了A股市场的先河。
其实,浙大老师在外兼职一直十分普遍,其中尤以在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为最。
赵骏,光华法学院教授,贝达药业、数源科技
陈信勇,光华法学院教授,巴士在线、永高股份
陈林林,光华法学院教师,浙江永强
钟瑞庆,经济法研究所执行所长,钱江摩托、思美传媒
吴飞,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汉鼎宇佑
黄爱华,哲学系副教授,巨星科技
吴次芳,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横店东磁
徐金发,企业成长研究中心主任,伟星股份、大立科技、金马股份、浙江龙盛
李有星,公司上市与并购法研究室主任,海翔药业、杭萧钢构、万家文化
王匡,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天威视讯
韩雁,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洁美科技
朱大中,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士兰微
董树荣,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洁美科技
蔡宁,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双环传动、围海股份、道明光学
姚先国,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能电力、卧龙电气、同花顺
杨立荣,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教授,九洲药业
鲍世宁,物理系教授,星帅尔
金小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教授,士兰微
俞小莉,动力机械及车辆研究所所长,银轮股份、亚太股份、新坐标
陈光明,制冷与低温研究所教授,中泰股份
谭建荣,机械工程学系主任,杭氧股份、兴源过滤
童水光,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今飞凯达
朱亚尔,分析测试中心副教授,巨星科技
史惠祥,环境研究院副院长,贝因美
李永泉,生化研究所所长,南洋科技、栋梁新材
孙优贤,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聚光科技
詹金彪,医学院生化系教授,亚太药业
何超,医学院教授,大华股份
陈忠,医学部副主任,美诺华
陈枢青,药学院教授,海正药业
潘远江,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副主任,奥翔药业
徐萍平,城市学院商学院管理系教授,莎普爱思
吴伟明,城市学院教授,金固股份、双林股份
周虹,城市学院教授,华统股份
…………
(以上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公开资料。随着岗位调整,部分教授的职务可能已经发生变化)
不在上市公司兼职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浙江大学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浙大毕业的富豪老板多如牛毛,身家千万的教授也大有人在。一些跟上市公司走的近的老师,左手课堂,右手市场,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
不过,并不是哪个教授都可以随便做上市公司独董——不然,浙大的校长、副校长、院长们,岂不成了上市公司争抢的香饽饽?
2015年11月,教育部曾专门下文,要求高校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情况专项检查。继官员独董之后,A股大批高校独董辞职。
或许受此影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黄华新、软件学院院长陈纯、浙大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凌、药学院副院长杨波等人已经不在上市公司兼任独董。
公司需要贴金,教授需要钱,互补。
Ⅶ 浙江大学有那几位教育技术学学专业的专家教授。
系浙大数学的理科的话浙大最好的应该是数学了选专业还要看兴趣比如我喜欢物理和数学那么我就肯定学数学喽因为数学也是物理的基础出国机会最大的当然是cs(ComputerScience)但是只要你足够好,任何一个专业,特别是基础科学,都很容易出去的还是看兴趣,毕竟研究四年理科还是很枯燥的,没有一定的兴趣,只有功利的目的还是很痛苦的江大学具有11个学科门类的优势,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这11大学科,学校具有非常强的理工科的优势,又具有非常好的经济管理学科,同时我们又有著名的农学和医学学科,所以这些,使我校的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具有非常多的专业,涵盖了这些学科,刚才我介绍了,成人教育目前有近百个专业,也是目前我省各高校成人教育具有最多专业的学院之一。首先介绍我们的医学专业,我们的医学专业是依托原浙江医科大学建设的,原浙江医科大学是省内最好的医学院校,所有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药学等专业都非常有特色,而且在全省各地都设有教学站点,有很好的学习支撑平台,方便学生就近学习;浙江大学理工科优势非常明显,计算机、电气自动化、土木等专业都是非常有传统的专业;同时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如文、经、管类的新闻学、法学、英语、经济、管理类和财务等专业也具有非常好的优势专业,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浙江大学现有的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门类。共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理学院、材料化工学院、机械能源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软件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药学院等22个学院,77个系,110个本科专业,在读本科生25800余人
Ⅷ 浙江大学心理学家陈立培养了哪些人才
1、数学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袭人才 2、数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 3、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 4、心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 5、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 6、基础医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 7、中文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人才 8、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