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何幼斌是几级教授
A. 请问我国教授分哪几级是一级大还是二级大具体情况请告知.
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一级教授是教授职称中的最高级别,越往下级别越低。
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各高校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被评定为一级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学界泰斗级人物,即院士级别。按照规定,一级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而文科基本上没有一级教授。
(1)长江大学何幼斌是几级教授扩展阅读:
分级划分:
根据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的相关规定,把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1、现下“教授”都是聘任制的。
2、“特聘教授”,顾名思议,是特殊(特别)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3、“客坐教授”,是“客情”聘请的学者,不定期的来作报告或搞讲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员、企业家、发明者,等等。
4、“兼职教授”,校际间、学校与社会间,互相聘请讲课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实际讲课或搞科研、带研究生。
5、“荣誉教授”,是对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领导,授予的荣誉称号。
6、一般教授,是大学聘任的正高级职称,既上课、又搞科研、带研究生,也是学术带头人。
7、“叫兽”同音词,一般用来戏称爱装什么都懂的人。
B. 金伯泉是几级教授.军衔是什么
金伯泉,男,汉族,中共党员。1943年3月出生, 历任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副教授、教授,科室主任。现任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至少是二级教授。
C. 请问1952年全国的56位一级教授都是哪几位呀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111077.shtml
D. 长江大学属于几本高校
长江大学是二本院校。
长江大学(YangtzeUniversity),简称“长大”,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市,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截至2017年3月,长江大学校园占地面积4742亩,校舍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9.7亿元;本校部位于荆州城区、长江大学武汉校区位于武汉市蔡甸区;设有26个二级学院,98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080人,其中专任教师2159人,教授334人,副教授849人。
长江大学校徽以长江大学组建时落成的主教学楼为主体图案,作为长江大学的标志,其形状为“一体两翼”,象征长江大学以教学为中心,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校徽校标主体色彩为蓝色和绿色。上方为蓝色,代表蓝天;下方为绿色,代表绿地;中间为教学主楼,蓝天绿地与教学主楼浑然一体,象征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长江大学校徽以长江大学组建时落成的主教学楼为主体图案,作为长江大学的标志,其形状为“一体两翼”,象征长江大学以教学为中心,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校徽校标主体色彩为蓝色和绿色。上方为蓝色,代表蓝天;下方为绿色,代表绿地;中间为教学主楼,蓝天绿地与教学主楼
E. 教授分几级,怎么有一级教授,二级教授…
根据教育部和来人事部联合发布的源相关规定,把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对于正教授来说,就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教授。其中一级教授最高,只要院士才可以是。所以对非院士来说二级教授算是最厉害的了,而且二三四级教授的比例是1比4比4。
F. 长江大学在全国的排名是多少
2019年长江大学最新排名是全国排名第名;长江大学在2018全国大学排名中列于第199名,每年的排名会有些许的变化。
长江大学(Yangtze University),简称“长大”(YU),国家“小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并在武汉建有教学科研基地,隶属于湖北省教育厅,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湖北省园林式高等学校。
长江大学于2003年4月16日由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农业部共建高校。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742亩,校舍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7亿元。现有国家级等各类实验室、实验中心10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30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6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412万册,中外文期刊3125种,电子文献10000GB,各类中外文文摘和全文数据库66个。建有体育馆、综合训练馆、游泳馆和足球、网球等场地,各类体育运动场馆设施齐全。
G. 请问什么是二级教授,教授最高级别是几级,谢谢
二级教授是教授职称中的稍次于一级教授的级别,被评定为二级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学界上临近泰斗级的人物,即各高校、研究所等主要负责人等。教授最高级别是一级。
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一级教授、二级教授、三级教授的区别:
一级教授:
是教授职称中的最高级别,被评定为一级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学界泰斗级人物,即院士级别。按
照规定,一级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故自然科学相关学科较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一级教授较少。
二级教授:
是教授职称中的稍次于一级教授的级别,被评定为二级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学界上临近泰斗级的人物,即各高校、研究所等主要负责人等。
按照规定,二级教授基本上只有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贡献者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所以自然科学相关学科也较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二级教授也较少。
三级教授:
是教授职称中的就显得较为普遍的教授级别,被评定为三级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学界上工作时间较长也取得一些突破的正教授,即各高校院长、学科负责人、市骨干、青年精英、研究所从事多年的研究员等。
因为三级教授的评定要求没有那么多,所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三级教授要相对多一些。
拓展资料:
设定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设立人文社会科学院士制度,造成了人文社科一流学者与理工科一流学者在津贴、住房、学术研究条件等方面待遇的较大差别,客观上给社会科学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2009年5月20日对于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来讲,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率先开展一级教授试点工作,
14名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被聘为一级教授,打破了一级教授岗位只能由两院院士获得的历史,意义非同寻常。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所有的理念,都要通过行为来落实,通过制度来保障。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也不例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要从制度层面来真正扭转“重理轻文”,落实“四个同样重要”,从而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和文科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高校教学科研岗位普遍分为13个等级,最高为1级,最低为13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首次进行教师岗位等级评级。
然而,在此之前能够成为一级教授的均是两院院士,人文社科类教授没有机会获得一级教授岗位。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率先开展一级教授聘任的试点工作,是完善职称评审制度的一种探索和努力
一级教授 网络
H. 长江大学是几本院校
长江大学是二本院校。
长江大学(YangtzeUniversity),简称“长大”,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市,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截至2017年3月,长江大学校园占地面积4742亩,校舍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9.7亿元;本校部位于荆州城区、长江大学武汉校区位于武汉市蔡甸区;设有26个二级学院,98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080人,其中专任教师2159人,教授334人,副教授849人。
大与小相对,有品位、层次、程度之意,还有尊重、赞美、美好之意。在此指大学、大学生、大学者、大学问、大志向、大境界。蔡元培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梅贻琦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学校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大学生,造就大学者,追求大学问。大学生、大学者要做大学问,关键在于要有大志向,有志者事竞成。
长江大学校徽以长江大学组建时落成的主教学楼为主体图案,做为长江大学的标志,其形状为“一体两翼”,象征长江大学以教学为中心,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校徽校标主体色彩为蓝色和绿色。上方为蓝色,代表蓝天;下方为绿色,代表绿地;中间为教学主楼,蓝天绿地与教学主楼浑然一体,象征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同时绿色又寓意勃勃生机,天蓝色寓意前景广阔,深蓝色寓意严谨理性。
校徽中主楼顶端的钻塔象征石油学科,是长江大学优势学科的代表,同时又寓意长江大学蓬勃向上,追求卓越的志向;下方宽阔的绿地既代表农业科学与技术学科,又代表了长江大学雄厚的学科基础和宽广的学科群。
I. 长江大学是几类学校
是三类大学
长江大学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中央与湖北省共建、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
学校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市。荆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集中地;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东衔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西临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南傍浩淼无垠的洞庭湖畔,北垂雄奇险秀的武当山脉。校园环境秀丽,景色宜人,为湖北省园林式高等学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原江汉石油学院的前身为1950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1978年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从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划转湖北省管理;原湖北农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始建于1977年,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原荆州师范学院的前身是1936年创建的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荆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荆州师范学院;原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前身是湖北省沙市卫生学校,始建于1951年,1977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荆州分院,1984年更名为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3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亿元。现有各类实验室、实验中心82个,校内外实习基地33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300万册,电子图书115万册,订购中外文期刊3060种,各类中外文全文文摘和全文数据库50个。建有体育馆、综合训练馆、游泳馆和足球、网球等场地,各类体育运动场馆设施齐全。
学校现有教职工3189人,专任教师214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33人,副教授50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17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1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和湖北名师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专项津贴的专家48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8人,湖北省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33人;现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58人,“双聘院士”2人,“楚天学者”8人,“长大学者计划”特聘教授6人。
学校培养层次齐全,现有3个博士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点,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3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0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10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外国留学生34000余人。
学校现有2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被遴选为湖北省优势学科,地球化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个二级学科被遴选为湖北省特色学科;现有13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中心,其中,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实验室为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中石油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共性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有2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在2002~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中位列前10名;学校在石油科学与技术、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荆楚文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
2003年学校组建以来,共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50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8项,国家“863”、“973”计划16项,国际合作项目22项;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1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9项;出版学术专著60部,发表论文13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近500篇。
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有沉积岩石学、生产测井原理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优质课程。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单位;学校实施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培养制度,并设有长江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孙越崎科学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等40余种,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了20多万名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及神州、驰骋海外,迅速成长为单位的骨干、社会的精英。近年来,毕业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5%以上,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好学生标兵赵传宇为代表的一大批创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2007年学校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价,获得优秀成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内4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与20个地市、州、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单位,湖北省石油学科研究生创新基地。学校与美国、英国、韩国、日本、乌克兰、伊朗、阿塞拜疆等国家22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与美、英、加、德、日、韩、俄等39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交流和专家学者互访;向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等国家选派留学生,同时招收来华留学生。
面向新世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江大学师生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践行“长大长新”校训,积极营造“求实 进取 创业 报国”优良校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在学校组建20周年前后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J. 长江大学怎么样
长江大学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市。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
原江汉石油学院前身为1950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1978年定名为江汉石油学院,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从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原湖北农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始建于1977年,1985年定名为湖北农学院,自“六五”以后,一直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院校;原荆州师范学院的前身是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始建于1936年,1978年成立荆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荆州师范学院;原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始建于1951年,1977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荆州分院,1984年更名为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
长江大学校园占地面积3338亩,校舍建筑面积108.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15万台(套),总值2.6亿元,图书馆藏书239.4万册,建有国家一级光盘检索中心。学校拥有大型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拥有1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
学校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878人,其中教授225人,副教授56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5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59人,省、部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99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6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等一批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
学校设有24个教学院、系,77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点,专业涉及工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等10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31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745人;联合培养博士4人。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拥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中央与湖北省共建基础实验室,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实验室是湖北省属高校中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在2002~2004年度学科评估中均进入全国前10名。
学校设有孙越崎科学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石油之光”奖学金、石油校友奖学金、尚贤奖学金、祥志奖学金、正大奖学金、通威奖学金等多科多类奖学金。
学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增强科研实力和特色,紧密结合石油能源、区域经济及其它社会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在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作物遗传育种等科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煤成油形成环境和成烃机理”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与育性转换机理研究”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定向井、丛式井钻井技术研究” 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油藏描述技术研究”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低熟油气的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1997年)、“渗透率梯度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1998年)和“中原油田生产系统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1999年)等三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模仪钻井泥浆动失水仪”(1993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近五年有6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其中“复杂储层生产测井动态监测方法研究”等6项成果分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另有24项成果分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创新奖二等奖;2005年我校承揽的“油藏动态测井方法与应用研究”等3个项目分别被湖北省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推荐为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近5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46篇。有432篇被SCI、EI、ISTP收录。
长江大学是教育部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学校和世界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的团体成员,长期以来坚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近五年有32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资源勘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等2项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分制、双学位制、主辅修制、开展“订单式”等形式的合作教育,因材施教,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注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共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各类专门人才。近几年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连续超过20%,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石油等国内40个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创新实习基地。
学校与美国密苏里罗拉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学院、阳伯翰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英国纽卡索大学、挪威科技大学、俄罗斯莫斯科石油学院、乌克兰第聂伯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克尔丁大学、韩国关东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与美国休斯顿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等30余所国外高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近十年来,学校派送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数百名,聘请百余名中外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与美、英、德、日、澳、加、俄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已向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选派留学生,同时招收来华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