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制美国大学
"满意回答 2009-09-27 20:21"中对Reader, Fellow和Director的回答与翻译会严重误导读者,可能在学术界被传为笑话。
请允许我试着回答。
Honorary Professor是荣誉教授,Emeritus Reader、Emeritus Professor 是退休荣誉教授。英国大学通常只有Reader和Professor有Emeritus退休头衔。
英国Professor数量极少,相当于美国讲席教授Chaired Professor。
英国Reader数量也很少,同属教授委员会,相当于美国一般正教授Full Professor。英制香港一直把英国大学Reader头衔译为教授。
英国大学Senior Lecturer (新大学Principal Lecturer )相当于美国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英国顶级大学的Senior Lectuer能直接相当于美国的正教授Full Professor。
英国大学的Lecturer 相当于美国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Fellow: ResearchFellow与普通Lecturer平级,但通常是合同制。Teaching Fellow 能相当于Senior Lecturer 或 Principal Lecturer (新大学)?。 专业学会 Fellow 是资深高级会员,不属大学编制。
Director: 可以是系院校级的各种学术或行政职务。但不是正副校级。
Dean, Head of School 是学院院长。
英国大学校长的英文原文是 Vice-Chancellor (适合于绝大多数英国大学), Rector (少数新大学)。
『贰』 美国大学申请录取委员会制度是怎么回事(下)
接上篇《美国大学申请录取委员会制度是怎么回事(上)》《二》弱录取委员会系里某个老师觉得你的背景和他的科研项目很匹配,愿意作你的导师,甚至愿意出钱招你,你说,弄个委员会站在中间来搅散你们,这种行为是不是欠揍?反正Warald觉得这种做法相当于在自由恋爱中间加个组织批准才能结婚,让人很厌烦,当然,我的牢骚也没人听 :)有些专业几乎每个学校都是强委员会制度,但是ee/cs等一些导师个人经费相对充足的专业,强委员会的确很不招人喜欢,所以一般只有少数牛校才去折腾这个。大部分学校的录取委员会职能,退化到“基本把关”这步,也就是Warald说的“弱录取委员会”。比如UIUC,也是牛校,EECS的传统就是国际学生(新生)基本拿不到TA/fellowship,老师们要招人,只能自己出钱招聘RA,然后系 里就顺水推舟给批准,所以口语18、GRE verbal 430啥的,申请UWashington一般就被拍死了,但是UIUC的老师们去跟录取委员会说一下,都会被放行。这个也代表大部分eecs系录取的现状:RA统统放行,只要你别本科gpa2.5啥的,肯定录取;委员会们一般预算一下经费,知道有多少个TA,多 少个fellowship可以发,然后这些奖学金都可以老师自己去提名学生拿,有时候甚至可以提前说好给某个老师几个名额。在系里有地位的老师,他们的请 求,一般都会被批准。-- 说白了,委员会是来facilitate教授和申请人的,是促成好事的,而不是来搅局的,这跟Warald的观点一样。具体哪个学校是强录取委员会,哪个学校是弱录取委员会,这个完全看学校、看专业,没有什么固定的判断法则,得靠申请人自己去打听了解,这个就是申请信息、申请经验多少的问题了,长期泡在一亩三分地里,你慢慢会了解一些。《三》master admission的录取自费硕士生的录取一般是由委员会决定的,委员会会按照一定的方式分配workload,比如按照申请人的last name首字母,或者application ID之类的东西排序,把申请分成多组,让不同的老师来处理。你的申请,最多被2-3个老师看,他们投票决定是否录取你。不在委员会里的老师,无权干涉。实际上,如果你申请的是每年招收大批自费硕士的学校,那一般只有一个老师看你的申请,多个老师反复看,太浪费时间了,这个也是大部分master program招生的现状。有些系还由秘书按照分数线划线杀人来初审以减少工作量。
『叁』 美国大学终身教授意味着什么
美国大学的教授主要分为三种——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年轻人想进入大学的教授系列,一般不仅要首先有博士学位,而且许多人还要做过若干年的博士后研究,这样才有望被聘为助理教授。担任助理教授大约5年后,经过严格评审,晋升为副教授。担任副教授5年左右,再经过严格评审,晋升为正教授。评副教授不算很难,但评教授就很难了,因为不但要科研成绩很突出,而且还要在本领域很知名。著名教授退休后,可以继续保留教授头衔,称为荣誉退休教授。
在中国,院士和人文社科领域的资深教授都是终身荣誉,与美国一些院校里的 “终身教授”颇为相似。目前,中国在酝酿院士退休、退出制度,以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目前,美国也鼓励老年终身教职的教授退休,并且校方已经开始减少对教授提供终身教职资格,而是以助理教授职称来保持职务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肆』 学位制的美国大学的学位制
在美国的院校有等级之分,所提供的学位水平也很不一致。按学校来讲分为以下这几类:
第一类:Doctorate granting Universities
这类学校叫做研究性综合大学,提供学士(Bachelor)、硕士(Master)、博士(Doctor)等学位,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有显赫的地位,有私立和公立之分。比如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
这类大学在美国有具有实力很强的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工程学院、文理学院等,专业齐全,多达几十个系、上百个专业、几百个专业研究项目。这类学校代表了美国大学的顶级研究水平,获得美国联邦政府研究机构的大量研究经费,多可达几亿,甚至十几亿美元。研究生拿奖机会很多。
第二类:Master Granting Universities
这类学校大多数是地区级大学(regional university),提供副学士、学士、硕士学位,硕士多侧重职业教育,比较实用毕业后好找工作;申请竞争不是很厉害,比较容易被录取;教授搞研究的任务不重,注重教学,小班授课,学费相对便宜。
第三类:Liberal Arts Colleges文理学院
文理学院主要提供学士学位,少数文书学院提供硕士学位,教学以文理学科为主,培养贵族精英。文理学院很好的保留了美国传统的本科教育的精髓,培养完整人(wholeperson)概念,注重全面综合教育。
与综合大学不同的特点是小班授课,学生可以得到教授更多注意力;教授以教学为主;学生数量少,几千人,师生之间和校友之间关系密切,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脉基础;多处于远离大城市的优美地方,校园设施条件很好、安全,有利于学习;相对而言,拿奖学金的本科生更多些;学费较贵;教学质量高,培养了大批各行业领袖人才。
第四类: Community College 社区大学
社区学院主要提供副学士学位,很少学校提供学士学位。社区学院起源于二战后,美国政府安抚退伍老兵,在各个社区开办了学院,由各地区的税金维持运营。
社区学院提供两类课程,一类是通识课程,毕业后转入四年制大学;一类是技术类课程,毕业后直接就业。有人说相当于中国的专科,从后者角度看非常相近,但是从前者角度来看又有所不同。中国专升本的认可度远远低于全日制本科,而从社区学院毕业转入四年制大学和在四年制本科读书的学生毕业时拿到的学位是一样的,因此社区学院也成为一些学生进入美国名校的“跳板”。
社区学院还有一些特点:完善的转学指导和学习计划;良好的本科基础教育课程;学费便宜;入学机会多、容易拿录取;提供英语语言课程(ESL)。
『伍』 在美国大学任教是否有职称申请的年龄限制
填职称不过在美国“助教”直译的话是Assistant professor, 就是副教授的意思
『陆』 在美国成为终身教授到底有多困难终身教授大概是个什么水平
“教授终身制”是美国大学的三大基石之一,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学术版的独立和自由,而在我权国大学备受诟病的实际上是“职称终身制”,即所谓的教授“一评定终身”。 “‘教授终身制’能够使一部分优秀教授具有更大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责任感,是很强的激励机制。当然,学校对终身教授也是有要求的,必须自觉地达到一定学术水平,并负责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
『柒』 如何申请美国大学教职
美国的大学聘任教授主要以年限与学术成果的质量作为考评标准,一般要求任教者每5年上一个台阶,如果到时间仍然不能评上更高级的职称,任教者就会被解聘。这是一种很残酷的制度——俗称“非升即走”(学校一般给一年的缓冲时间重新找工作)。
教授晋升:以学术成果为准
美国大学的教授晋升制度核心是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文凭看水平。那么,如何评判能力与水平呢?硬指标当然是看发表的论文和著作——但大都没有数量的限制和字数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人际关系的作用总体上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没有真实的硬功夫,即便再怎么搞关系也没有用。
哈佛大学:没有终身制副教授
与许多美国大学不同的是,哈佛并没有终身制的副教授。
在哈佛,从助理教授升到副教授首先要经过六关:系教师评价、系主任评价、院教授评价、院长评价、教务长评价、校长评价;其次还要通过校内外的同行评议。
哈佛评选正教授的程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内部晋升——从副教授晋升为正教授,另一种是从外校直接招聘正教授。这两种情况的共性是,都无须自己申请或申报,但都需要校内外学者专家的严格评议。
虽然美国大学的教授职称评审确实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绝对客观,但由多人和多方因素决定的职称晋升制度,及一整套完善的职称评审申诉与维权制度,整体上确保了优秀学术人才无须论资排辈就能脱颖而出。
『捌』 美国大学教师如何评职称(大学系列一)
首先,NAU的老师分两类,一类叫tenurefaculty, 是要评职称的,Assistant Professor——Associate professor——full professor。另一类叫lecture,是主要聘请了来上课的,教职不那么保险。而且没有在教师议会上投票的权利,学位可以是硕士,不一定非博士不可。 前一类tenure faculty就要在职称评定的轨道上(Tenuretrackline)一步一步前行。 那么谁来给这些教师们评职称呢?一共有6级: 第一级是系里的P&T(promotionandtenure),一般由系里的full professor组成。每年这些人要开会给老师的学术表现进行评价,是无记名的; 第二级是系主任Chair,他在前一级的基础上写他的评价; 第三级是院里的P&T,由各个系里出教授组成,象NAU的教育学院有8个教授组成这个P&T; 第四级是院长Dean,他在前一级的基础山上写他的评价; 第五级是Provost(教务长),他再进行评价。教务长的角色有点类似唱黑脸的,有时有人没评到,找校长,校长可以把责任推到教务长身上 第六级是President(校长),他是最终评定者。 在这6级里,系里的P&T一般对所要评职称的老师比较熟悉,也在相同或相近的研究领域,所做的评价较为准确。其他的就主要是看教师的材料来判断了。有趣的是,NAU虽然是一个以教学为主的大学,但是教师评职称依然最看重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就没那么重视。教师有时也颇有怨言,系主任有时也很为难,社会服务不做不行,有的科研突出的上课也不是那么好。评价体系中research、service、teaching分别进行等级评定(有非常好、好、一般、不及格四个等级),三个项目的权重也不一样。 很多时候评定职称要看人的。有个教师,来到NAU后,与学校、院、都签了协议,她也非常努力的工作,等到几年后要评职称了,却发现当时签协议的那些院长、系主任都换了,新的院长、系主任对她的成绩不予承认,不给她评教授。这位老师直接到校长那里申诉,好在校长支持她,最后她评到了。 教师每年都要填写自己本年度的工作情况,那可比中国的年终总结还复杂,Gretchen的这些资料比一本牛津字典还厚。学校每年都要与教师签订下一年的协议,并不是说你每年都有可能被开除,而是每年的工资都不一样。象副教授大约每年底薪是4万5,上课、科研没有额外的报酬,但是有一些其他的活动会有,象暑假上课呀,组织访问学者呀什么的,一样一个报酬,另算。Gretchen就说4万多对于她们家来说根本不够(她一个人养活3口人),所以她申请了好几样挣外快的项目。 博士毕业生如果在大学教书,评个副教授还是不难,评教授就要科研很突出,在本领域很知名,那就比较难了。而且教授的收入要高出好多,之所以这么难评主要原因也是学校想节省开支吧。6年一个学术评定期,没评上就接着再评,当然你也可以提前,并不是那么固定。没有退休年龄的规定,你自己想退休就退。由于资金问题,NAU想减少开支,今年给退休教师制定了比较优厚的报酬,今年打算退休的人就比较多。 没有学术期刊级别的规定,判断文章的学术水平就靠P&T的同行们自己把握了。据他们介绍说进入P&T的老师都是大家认为比较公正的老师,是教师投票选出来的,你要珍惜你的声誉,就秉公判断。但是他们自己也说,学术价值太难判断,仁者见仁,有时也有分歧。 美国大学现在都实行Faculty 。。。” 系主任因为夹在教师和院、学校之间,又要干活有得罪人,所以并不是人人都乐意当。Alan当过6年,说很累,没有自己的时间了,下一届就决不当了。 院长是校长任命的,校长是校董事会(BoardofRegent, Arizona)任命的。NAU是公立大学,所以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董,而是由整个亚利桑那州的董事会来决定,私立大学有自己的独立的校董,自主权更大。同样,亚利桑那州的董事会也决定其他本州的公立大学的校长人选。有趣的是,州董事会的组成人员往往并不是学者,甚至不是有很好教育背景的人。所以,Gretchen觉得,选的校长好不好有时也真很难说。校长换了往往院长、系主任、教务长等跟着都要换。他们觉得这很好解释,校长肯定要选支持自己执政思路的人,选自己人是应该的。
『玖』 为什么要有 终身教授制度 其意义是什么
终身教职作为一项大学教师自由从事科研教学活动的制度保证在高等教育领域回,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中答被广泛采用。 终身教职制度是美国大学为了保障大学教学科研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学术自由而为资深教授设立的教师聘用制度。这种制度在美国大学被普遍采用。耶鲁大学是世界屈指可数的一流大学,在建设师资队伍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一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以严格的程序、一流的标准挑选初级教研人员,并给予这些初级教研人员各方面支持;二是在教师评聘方面实行终身教职制度,终身教职岗位采取公开招聘方式,本校的和外校的一律平等竞争,竞聘的教师在世界范围内一般都是公认的高水平研究人员,但选聘的要求对科研成果没有多少量化标准。严格的程序、一流的标准,使得耶鲁大学的师资队伍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作为一项制度而言,终身教职制度并非十全十美,其弊端如学校承担的成本和风险过高、终身教授过多的特权压制了年轻人的发展、缺乏获得终身教职后评估体制和退休机制,等等。无论怎样,终身教职制度起码可以给我们提供研究型大学人事制度改革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