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秦启文教授
Ⅰ 秦启文的介绍
秦启文 男,1955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会特聘研究员,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加拿大政府加拿大学术研究特别奖获得者,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二等奖)获得者;曾任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中国公共关系十佳杰出人士,重庆市名师。
Ⅱ 西南大学 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的心理学好考吗录取比例是多少
buhi
Ⅲ 西南大学咨询心理学abc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一、基础心理学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其学科学术带头人为黄希庭教授。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有些研究成果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时间心理学研究方向始于1961年,是国内时间心理学的研究中心。在方法和理论上有不少创新,如将模糊统计赋值、信号检测论、多因素实验运用于时间心理研究,开辟了时间隐喻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时间表征三成分模型,有三项发现KaPPa效应的年龄特征、心理时间的分段性、时间维度的人格特征。主持过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该领域已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成果被国内外多种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引用,其中一篇被国外学术刊物全文译载;28篇论文被PA收录,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该方向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时间认知、时间管理、时间人格维度研究等。该方向主要研究人员有黄希庭教授、李伯约教授、张志杰副教授等。人格心理学研究方向始于1982年。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上有不少创新,如将模糊聚类分析法、模糊偏序关系矩阵排列法、多特质多方法分析等运用于人格研究。最先将价值观引入心理学教材,把青年价值观分为十大类,并对当代我国青年价值观进行实证研究;开创了对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理学研究。本研究方向曾先后主持过l个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专向项目、10余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3个重点项目),出版专著14部、论文140余篇,其中16项研究被PA收录,5项成果被国内相当多的教科书引用。出版了国内一些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获教育部一等奖)、《人格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等。该方向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中国人的人格理论与评鉴、健全人格养成教育、我国西部民族心理与教育、青年价值观与教育等研究。该该方向主要研究人员有李红教授、张进辅教授、郑涌教授、赵伶俐教授、陈红副教授、黄希庭教授等。认知心理学研究方向始于1986年,主持过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其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在因果推理、归纳推理、条件推理、传递性关系推理、类比推理、比例推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顿悟的“概念驱动理论”、条件推理的“命题语意加工的问题空间理论”,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思维策略转换理论”,以及汉字识别的“多层次双向格式塔加工模型”;结合思维策略训练研究开发了学科领域思维能力训练的实验教材,提出了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性知识转化理论和六阶段思维训练模型。该方向主要从事四方面的研究:思维与创造、认知发展研究、审美认知研究、汉字认知研究等。该方向主要研究人员有张庆林教授、刘电芝教授、李红教授、赵伶俐教授、范蔚副教授。人工智能及工业心理学研究方向是本学科近10年来不断努力发展较快的研究方向。已承担2个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个教育部科技项目及重庆市科技项目,对自动推理和神经网络、组织形象设计和企业文化心理、人-机-环系统中人的因素等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在学科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20余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其中对交叠作业瓶颈干扰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方向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人工智能与认知、企业文化心理、人-机-环系统中人的因素等。本方向主要研究人员有邱玉辉教授、秦启文教授、李永建教授、朱策教授、李伯约教授。在新的世纪里,黄希庭教授率领的我校基础心理学科全体成员正在努力把该学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心理学科,为中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于2000年被批准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多年来,该学科对发展与教育心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习与创造心理、教育心理和儿童发展心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造就了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的学校梯队,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迄今为止,学科组成员已在学科级和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71部,有近30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学习与创造心理研究方向该方向能紧跟学科前沿,对创造性思维、罗辑推理、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1)在创造性思维方面,主要进行了顿悟、假设检验、类比迁移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思维策略研究,并探讨了创造性思维策略的发展和训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性形成的源事件激活理论”,该理论为深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心理机制开创了新的视角。出版了《创造性研究手册》、《创造性心理学》等专著,发表了近20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2)在逻辑推理方面,比较注重对知识的有效学习、思维发展与元认知的综合研究,特别是思维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训练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一定的建树。提出了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性知识转化理论”、“学科问题解决的认知模型”等,并开发出了《思维训练》系列教材(共30本)、《学科研究性学习》教材(共4本),出版了理论专蓍《元认知与主体教育》、《高效率教学》、《学习策略》等。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4项,在《心理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著作19部。其研究成果被国内同行专家评价为国内“比较领先的水平”,在国际上也受到好评。该方向还和国外建立了比较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学科带头人张庆林教授两次赴美,与耶鲁大学教授、现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R.JSternberg合作研究创造性智力,并合作出版了专著。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有张庆林教授、刘电芝教授、杨东副教授、徐展副教授、赵玉芳博士、曹贵康博士、史慧颖博士。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该方向主要在教学心理、心理素质教育、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上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取得了一些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1)教学心理学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体表现为:对教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当代教学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等都有深入系统的探讨,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较系统的《教学心理学》专蓍,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获重庆直辖后首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组织编写了《教学心理学丛学》(共10本);研究成果《教学心理学研究》获教育部1998年度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对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先后承担了10余项国家、部委科研课题,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了《幼儿心理学素质训练》(共10册)、《中小学心理素质训练》(共15册)、《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共4册)、《家庭心理素质教育》(共8册)、《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丛书》(共5本)、《师范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特点与教育》等系列丛书。(3)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系统研究基础上,以大学生的教育性活动为“经”、意识性和社会性发展为“纬”,建构了大学生心理学的新理论体系,被同行专家评价为“心理学本土化的成功尝试”。其代表性专著《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获四川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已经主持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含重点课题)16项,在《教育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40多部、教材5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关20多项。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有张大均教授、陈旭教授、郭成副教授、余林副教授、冯维副教授、吴明霞博士、刘衍玲博士等。儿童发展心理研究方向该方向主要对儿童认知发展、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1)在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上,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和“儿童动作逻辑推理能力的早期发展研究”。深入探讨了儿童高级逻辑推理能力的早期动作起源、表现及其发展规律,儿童解决问题的成功思维策略、学习策略及其教育对策,这些研究工作对于幼儿园课程开发、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均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2)在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研究上,探讨了幼儿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差异,异常心理现象的成因、表现及矫正。主持了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形成了《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专著、多媒体课件、学习使用指南等重要成果,相关的成果已经发布在“中小学教师网”上,得到了教育部的嘉奖。(3)在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研究上,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与美育对策研究”,对儿童审美心理的早期发展与教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关于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方面的专著。近年来,该方向的研究人员已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了《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与美育对策研究》、《三岁前儿童心理的发展》等著作10余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荣获省部级奖励8项。该方向的带头人李红教授与加拿大共同协力组建的“中国—加拿大联合儿童心理研究中心”将进一步推动本方向的研究向国际化迈进。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有李红教授、刘云艳教授、陈安涛博士、高雪梅博士、胡兴旺博士。
Ⅳ 秦启文的人物职务
重庆市文化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
重庆市人民政内府专家决策咨容询委员会资深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
重庆市三立职业培训学校首席顾问
重庆市社会学学科带头人
清华大学——中旭商学院高级讲师
前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
在应用社会学、应用心理学,特是在公共关系与CIS理论方面有较深造诣,所取得的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高度评价。
Ⅳ 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心理学专业比较好的研究生学校
要想考研先要确定自己喜欢哪个专业,不是为了考研而考研.你可以考心理学本专业或者是相关专业,最好不要跨得太远,不利于复习.例如教育学,医学,人力资源管理.医学和人力资源都要考数学(如果你数学基础好尽管可以考),心理学和教育学是全国统考,只考英语政治和专业课三门.人力资源最好的学校当然是中国人民大学,最早开设人力资源课程的.其次中大的也比较好.
中国高校心理学排名
1 北京师范大学
北师2002年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院,高手如林。你看看你的考研教材中多少是北师出的就知道它的实力了。
2 北京大学
中国大陆最早开设心理学专业的学校。北大的实验心理学是大陆最强的,以前北医的心理治疗是大陆最强的,两学校合并后后,心理专业的总实力如虎添翼。不过,它在发展与教育方向比北师差不少,所以只能屈居第二。
3 中科院心理所
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心理学研究机构,是中国心理学会的挂靠单位。这个单位在生理心理学方向非常强,脑神经科学、认知等尤其厉害。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心理学泰斗林仲贤就在这个单位。
4 华东师范大学
这个学校的心理学比较全面,各方向都很强,尤其是基础研究。由于地处上海这个大城市,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自然能够吸引大量优秀人才。该学校老一代专家的学术精神和敬业精神都相当不错。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杨治良是该学校的心理学领军人物。不过,这个学校的老师似乎只擅长科研,却不太擅长讲课。07年参加统考的学校中,华东和华南的分数线是中国最高的。
5 华南师范大学
强人云集的地方。莫雷(现在是副校长)、申大胡子(申荷永)、郑希付等,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张敏强领衔的统计测量方向是该校的拳头方向,其统计与测量的综合实力绝对大陆第一。当今中国大陆,45岁到55岁的心理统计教授多半出身于华南师大。近年金志成强势加盟,更是使得该校的心理学发展锐不可挡,大有超越华东之势。
6 西南大学
这个学校的心理学完全是老黄一个人撑起来的。老黄辛苦了这么多年,终于把西南大学带到了心理第六的地步,真不容易。现在该学校的基础心理学相当强,尤其是认知和人格方向。
7 浙江大学
中国各高校的心理学一般都偏向教育,惟独这个学校的心理学偏向工业方向,并给心理学的学生授予理学学位,可谓独树一帜。这个学校对统计的考查十分严格,严格到了中国罕见的地步,所以统计基础不好的人千万别考那里。著名杂志《应用心理学》就出自浙江大学。
8 天津师范大学
沈德立领衔的天津师大也非常有特色。该学校现在在眼动方面的研究处于中国领先。
你可以去一些论坛上查看相关考研的信息,确定你要考的专业和学校.然后看所报专业的书籍是哪些,考哪些内容.慢慢地你就了解考研是什么回事了.这些准备功夫不能偷懒,了解越清楚越有利于复习.考研考的是意志和毅力.坚持下来就成功了.
华东师范的学术水平是上海地区最好的,此外上海交大和上海师范也有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其他的心理学就不怎么样了。如果考人力资源,首选也是上海交大。
Ⅵ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重点学科
一、基础心理学
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其学科学术带头人为黄希庭教授。
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有些研究成果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时间心理学研究方向
始于1961年,是国内时间心理学的研究中心。在方法和理论上有不少创新,如将模糊统计赋值、信号检测论、多因素实验运用于时间心理研究,开辟了时间隐喻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时间表征三成分模型,有三项发现KaPPa效应的年龄特征、心理时间的分段性、时间维度的人格特征。主持过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该领域已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成果被国内外多种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引用,其中一篇被国外学术刊物全文译载;28篇论文被PA收录,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该方向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时间认知、时间管理、时间人格维度研究等。该方向主要研究人员有黄希庭教授、李伯约教授、张志杰副教授等。
人格心理学研究方向
始于1982年。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上有不少创新,如将模糊聚类分析法、模糊偏序关系矩阵排列法、多特质多方法分析等运用于人格研究。最先将价值观引入心理学教材,把青年价值观分为十大类,并对当代我国青年价值观进行实证研究;开创了对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理学研究。本研究方向曾先后主持过l个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专向项目、10余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3个重点项目),出版专著14部、论文140余篇,其中16项研究被PA收录,5项成果被国内相当多的教科书引用。出版了国内一些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获教育部一等奖)、《人格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等。该方向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中国人的人格理论与评鉴、健全人格养成教育、我国西部民族心理与教育、青年价值观与教育等研究。该该方向主要研究人员有李红教授、张进辅教授、郑涌教授、赵伶俐教授、陈红副教授、黄希庭教授等。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向
始于1986年,主持过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其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在因果推理、归纳推理、条件推理、传递性关系推理、类比推理、比例推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顿悟的“概念驱动理论”、条件推理的“命题语意加工的问题空间理论”,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思维策略转换理论”,以及汉字识别的“多层次双向格式塔加工模型”;结合思维策略训练研究开发了学科领域思维能力训练的实验教材,提出了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性知识转化理论和六阶段思维训练模型。该方向主要从事四方面的研究:思维与创造、认知发展研究、审美认知研究、汉字认知研究等。该方向主要研究人员有张庆林教授、刘电芝教授、李红教授、赵伶俐教授、范蔚副教授。
人工智能及工业心理学研究方向
是本学科近10年来不断努力发展较快的研究方向。已承担2个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个教育部科技项目及重庆市科技项目,对自动推理和神经网络、组织形象设计和企业文化心理、人-机-环系统中人的因素等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在学科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20余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其中对交叠作业瓶颈干扰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方向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人工智能与认知、企业文化心理、人-机-环系统中人的因素等。本方向主要研究人员有邱玉辉教授、秦启文教授、李永建教授、朱策教授、李伯约教授。在新的世纪里,黄希庭教授率领的我校基础心理学科全体成员正在努力把该学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心理学科,为中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于2000年被批准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多年来,该学科对发展与教育心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习与创造心理、教育心理和儿童发展心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造就了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的学校梯队,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迄今为止,学科组成员已在学科级和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71部,有近30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学习与创造心理研究方向
该方向能紧跟学科前沿,对创造性思维、罗辑推理、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1)在创造性思维方面,主要进行了顿悟、假设检验、类比迁移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思维策略研究,并探讨了创造性思维策略的发展和训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性形成的源事件激活理论”,该理论为深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心理机制开创了新的视角。出版了《创造性研究手册》、《创造性心理学》等专著,发表了近20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2)在逻辑推理方面,比较注重对知识的有效学习、思维发展与元认知的综合研究,特别是思维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训练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一定的建树。提出了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性知识转化理论”、“学科问题解决的认知模型”等,并开发出了《思维训练》系列教材(共30本)、《学科研究性学习》教材(共4本),出版了理论专蓍《元认知与主体教育》、《高效率教学》、《学习策略》等。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4项,在《心理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著作19部。其研究成果被国内同行专家评价为国内“比较领先的水平”,在国际上也受到好评。该方向还和国外建立了比较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学科带头人张庆林教授两次赴美,与耶鲁大学教授、现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R.J Sternberg合作研究创造性智力,并合作出版了专著。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有张庆林教授、刘电芝教授、杨东副教授、徐展副教授、赵玉芳博士、曹贵康博士、史慧颖博士。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
该方向主要在教学心理、心理素质教育、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上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取得了一些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1)教学心理学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体表现为:对教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当代教学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等都有深入系统的探讨,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较系统的《教学心理学》专蓍,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获重庆直辖后首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组织编写了《教学心理学丛学》(共10本);研究成果《教学心理学研究》获教育部1998年度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对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先后承担了10余项国家、部委科研课题,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了《幼儿心理学素质训练》(共10册)、《中小学心理素质训练》(共15册)、《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共4册)、《家庭心理素质教育》(共8册)、《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丛书》(共5本)、《师范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特点与教育》等系列丛书。(3)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系统研究基础上,以大学生的教育性活动为“经”、意识性和社会性发展为“纬”,建构了大学生心理学的新理论体系,被同行专家评价为“心理学本土化的成功尝试”。其代表性专著《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获四川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已经主持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含重点课题)16项,在《教育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40多部、教材5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关20多项。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有张大均教授、陈旭教授、郭成副教授、余林副教授、冯维副教授、吴明霞博士、刘衍玲博士等。
儿童发展心理研究方向
该方向主要对儿童认知发展、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1)在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上,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和“儿童动作逻辑推理能力的早期发展研究”。深入探讨了儿童高级逻辑推理能力的早期动作起源、表现及其发展规律,儿童解决问题的成功思维策略、学习策略及其教育对策,这些研究工作对于幼儿园课程开发、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均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2)在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研究上,探讨了幼儿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差异,异常心理现象的成因、表现及矫正。主持了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形成了《幼儿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专著、多媒体课件、学习使用指南等重要成果,相关的成果已经发布在“中小学教师网”上,得到了教育部的嘉奖。(3)在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研究上,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与美育对策研究”,对儿童审美心理的早期发展与教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关于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方面的专著。近年来,该方向的研究人员已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了《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与美育对策研究》、《三岁前儿童心理的发展》等著作10余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荣获省部级奖励8项。该方向的带头人李红教授与加拿大共同协力组建的“中国—加拿大联合儿童心理研究中心”将进一步推动本方向的研究向国际化迈进。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有李红教授、刘云艳教授、陈安涛博士、高雪梅博士、胡兴旺博士。
Ⅶ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哪
我们学院是个专科啊 只不过恰好排了个基础研究全国第一 综合全国第二而已 这也没啥好值得炫耀的 是吧 居然问是一本还是二本 !!切!!!
Ⅷ 我是大三的学生。准备考IC设计方向的研究生。请问哪个学校有这个专业
主要是公共关系这个专业方向
暨南大学有公共关系这个专业的硕士点回
说到具体的CI方向,西南大答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院长 秦启文教授的研究生就有这个方向
主要是考关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内容
西南大学的网址:www.swu.e.cn
Ⅸ 谁有西南大学老师秦启文的文章
名单给你,自己在网上找吧~~
代表性论文
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分析,心理科学,2006年第6期。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员工工作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2006年第2期。
重庆怎样进一步打好“直辖牌”,《决策参考》(重庆市人民政府研究室),2006年第27期。
打造重庆的“软实力”,当代党员,2006年第11期。
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负面心理反应解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和谐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运用,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11期。
浅述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10期。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变迁的初步研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展现城市魅力 提升国际形象 重庆市成功举办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 ,国际公关,2005年第6期。
对公共关系学科定位的反思,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5期。
责任心的心理学研究与展望,心理科学,2005年第4期。
突发事件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成瘾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心理科学,2005年第1期。
中学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心理科学,2005年第1期。
论形象及其与人的关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
未成年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心理科学,2004年第4期。
城市化进程对居民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2004年第2期。
不同维度中企业理念的价值,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5期。
企业理念功能价值取向的公众观及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心理科学,2003年第1期。
代表性著(译)目录
《应用心理学导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社会心理学》一章,见黄希庭主译《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
《形象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新华出版社2004年。
《心理学视野中的企业理念》,新华出版社2003年。
《公共关系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现代社会学》,重庆出版社2002年。
《重庆市市民礼仪手册》,重庆文明办2007年。
国家级、省部级及部分横向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06BSH015):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转型研究--走出“卷入式”负博弈困境(2006年7-2008年7)。
2、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大招标课题(CQZDZ200604):重庆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城市研究。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研究2004.2-2006.12。
4、重庆十一•五规划课题:重庆新型社区构建研究2004.8-2005.3。
5、重庆市文科基地重点项目: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2003.12-2005.1)6、重庆市社科项目:重庆市地方政府形象与和谐社会构建(2004.7-2006.12)。
7、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城市形象战略研究(2001.2-2003.10)。
8、重庆市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西部本土企业文化的心理学研究(2003.7-2005.12)。
9、重庆市科协立项:重庆科协组织形象调查与战略研究(2003.3-2005.3)10、重庆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立项:重庆市民礼仪手册编写(2006.10-2007.10)。
11、“云南保山市幼儿园形象策划” (2006.3-2007.3)。
12、重庆市科委:重庆城市建设管理(2007.4-2007.8)。
Ⅹ 我是一个三本的学生,学的旅游管理,想考公共关系的研究生,报哪个学校合适呢
给你推荐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秦启文教授的公共关系学研究生。其实大多文科的专业都不考数学。比如行政管理、教育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