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教授颜晓峰解读
① 十八大报告要点
【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详细][视频]
【解读】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会感觉到力不从心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处长辛鸣:科学发展观提出十年以来,实践证明,中国社会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发展,我们就能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我们就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就会面临诸多的掣肘。这次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应该说这反映了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详细]
【党建】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胡锦涛说,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他强调,必须抓好八个方面的重要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详细][视频]
【解读】如何看待取得的成就,成为执政党重要课题
杨雪冬:在经济高速增长,物质不断丰富的同时,如何看待取得的成就,成为执政党说服自己以及社会的重要课题。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作为执政党,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详细]
【政治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胡锦涛说,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减政放权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制止体系,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完善体制改革系统…[详细][视频]
【解读】将政改置于发展全局中思考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伟: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这段讲话,极具强针对性,对理解和把握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详细]
【市场经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胡锦涛说,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他指出,第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第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详细][视频]
【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一元主导,多样并存"
杨金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中国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基本国情,还积极吸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合理成分,其显著特征是"一元主导,多样并存"。在经济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并存的基本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详细]
【道路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胡锦涛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详细][视频]
【反腐】体制障碍制约科学发展 反腐形势严峻
胡锦涛说,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详细][视频]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开拓新境界
杨金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认识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三个维度努力。缺少任何一个维度,对它的认识和实践都会陷入片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道路、理论和制度,需要继续披荆斩棘…[详细]
【港澳台】胡锦涛: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推进祖国统一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详细][视频]
【解读】在实践"一国两制"和推进统一方面有些新提法
中央党校青连斌教授:在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方面,提出"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详细]
【解读】发出"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号角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再次明确指出,坚持反腐败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再次向全党同志发出了"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号角。[详细]
【国防和军队】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胡锦涛强调,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详细][视频]
【解读】全党全军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国防大学研究员颜晓峰:针对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围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战略全局上对我国改革发展作出规划和部署,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详细]
【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报告的十二个部分,以变革为主线,为我们展现了过去10年,过去5年以及未来8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人民从事的各项事业,取得的各种成就,以及进行的各类探索创新。而在推动改革发展事业上,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是天然的主体。[详细][视频]
【解读】新时期改革开放须重顶层设计
中共中央党校辛鸣:十八大报告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30多年来,我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开放如何往前推进,恐怕要更多地注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详细]
【文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他指出,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详细]
【解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了发展目标
杨雪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已经写入宪法的国家发展目标。在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又看到了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提出的多个新目标。谈到文化建设的时候,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详细]
【民生】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胡锦涛说,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详细]
【解读】党代会报告首提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青连斌:"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全民医保体系,这是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详细]
【生态文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详细][视频]
【解读】保护生态是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
北京市委党校姚桓教授:报告把创新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 生态建设等举措都体现了创新精神。尤其是提出的科学发展等一系列设想,保护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更是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详细]
【国际外交】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详细][视频]
【解读】强调团结更为必要
杨雪冬: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国外敌对力量尚存、国内社会关系复杂、党内腐败问题严峻、改革发展任务愈发艰巨的条件,强调团结更为必要。因此,十八大报告结尾部分从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的高度,呼吁"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详细]
【回顾】十七大以来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就
胡锦涛说,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详细][视频]
【解读】国内外关注十八大因关心中国的未来
中国的改革发展正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取得世界公认的发展成就的同时,一系列风险挑战也愈发严峻。国内外之所以关注十八大,是因为关心乃至忧虑中国的未来。因此国内外对于十八大的召开充满期望和猜想。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详细]
② 中国梦内容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韩康近日在《人民论坛》撰文解读中国梦:中国梦,即百姓梦。中国百姓心脉之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体说,就是每个中国家庭都能过上富裕而有尊严的生活,每个中国的城乡都能看到蓝天白云。
他认为,中国梦,应该是追求国家目标和实现百姓利益的结合,二者不能割裂,但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必须奠定在让人民充分信服的基础上,所以,中国梦首先应该是中国百姓真正想做的梦。
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把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国家纲领和老百姓的梦想作了最好的结合,叫做建设小康社会。30多年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高度凝聚人心,也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当下老百姓心底的所期、所盼、所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梦,关键在全面二字。全面有两个重要涵义,一是社会覆盖之全面,所有社会人群统统都能过上小康和富裕生活;二是小康内容之全面,不仅有物质生活方面的内容,还有精神文化和政治生活方面的东西,更必须有生态环境方面的硬指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梦,难点在于政府目标和百姓期盼的共识与融合。强国和富民都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发展中怎样合理摆放?如果说在国家工业化初创时期,以及在改革开放后的较长时间里,由于发展的需要,强国的目标应优先考虑——例如高增长、低保障,政府集中财力把工业化、城市化的大量基础设施先搞起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实力极大增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这个时候应把民生安排放在国家战略考虑的优先位置,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战略之举。
回答问题2:中国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隋笑飞 华春雨 周英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04.17
曾经,梦想离我们如此之远。而今,梦想离我们如此之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跨越世纪的梦想,是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渴望。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靠什么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将民族复兴的梦想化为现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响亮回答,正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更加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崇高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追逐中国梦的奋进历程,不断孕育和凝成中国精神
那片海拔近4000米的雪域高原,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双真诚清澈的眼睛——
“你那么拼命,给谁看啊?他扭头看我,沉默了一会儿说,给老百姓看。”四川甘孜州道孚县龙灯乡原副乡长冬孜回忆说,“菊美多吉的眼睛就像家乡的鲜水河一样,清澈见底。”
让孩子有学上、农牧民有藏房住、老百姓过好日子……在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的心中,有太多的梦想。
怀着这样的憧憬,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33岁。造福乡亲的梦想,让茫茫雪山对这个背影充满了深情的眷恋。梦想蕴含着的中国精神,让这个灵魂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一个人总是需要一些梦想、一点精神,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翻阅世界史,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历经磨难,始终深怀强国富民之梦。也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饱受侵略、欺凌和挫折,依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一百多年前,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用诗句写出了对中国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在中国面临危机的时刻,中国梦一直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最灿烂的希望和最坚定的信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在民族危亡中体验了痛苦和艰难,也由此形成了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近现代民族精神。
逐梦的脚步从未停歇,伟大的精神源远流长。
从民主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在追寻民族复兴梦想的不同时期,民族精神都奏出激昂的乐章。
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小岗精神到深圳精神、浦东精神……逐梦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丰富着时代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延续不断的民族灵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紧跟世界与时俱进的时代灵魂。”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说。
“放眼中外历史,大凡在世界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国家和民族,在崛起和发展的道路上,都会迸发出影响深远的精神力量,成为这个国家和民族进步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西安政治学院教授杨玉玲说,中国精神正是这样一种精神。
③ 有什么作家写过关于中国梦之类的文章
实现中国梦的号角已经吹响
曾经,梦想离我们如此之远。而今,梦想离我们如此之近。国家1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跨越世纪的梦想,是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渴望。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靠什么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将民族复兴的梦想化为现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响亮回答,正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更加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崇高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追逐中国梦的奋进历程,不断孕育和凝成中国精神
那片海拔近4000米的雪域高原,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双真诚清澈的眼睛——
“你那么拼命,给谁看啊?他扭头看我,沉默了一会儿说,给老百姓看。”四川甘孜州道孚县龙灯乡原副乡长冬孜回忆说,“菊美多吉的眼睛就像家乡的鲜水河一样,清澈见底。”
让孩子有学上、农牧民有藏房住、老百姓过好日子……在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的心中,有太多的梦想。
怀着这样的憧憬,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33岁。造福乡亲的梦想,让茫茫雪山对这个背影充满了深情的眷恋。梦想蕴含着的中国精神,让这个灵魂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一个人总是需要一些梦想、一点精神,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翻阅世界史,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历经磨难,始终深怀强国1民之梦。也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饱受侵略、欺凌和挫折,依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一百多年前,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用诗句写出了对中国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在中国面临危机的时刻,中国梦一直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最灿烂的希望和最坚定的信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在民族危亡中体验了痛苦和艰难,也由此形成了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近现代民族精神。
逐梦的脚步从未停歇,伟大的精神源远流长。
从民主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在追寻民族复兴梦想的不同时期,民族精神都奏出激昂的乐章。
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小岗精神到深圳精神、浦东精神……逐梦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丰1着时代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延续不断的民族灵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紧跟世界与时俱进的时代灵魂。”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说。
“放眼中外历史,大凡在世界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国家和民族,在崛起和发展的道路上,都会迸发出影响深远的精神力量,成为这个国家和民族进步发展的宝贵精神财1。”西安政治学院教授杨玉玲说,中国精神正是这样一种精神。
伟大事业是崇高精神的结晶。薪火传承的中国精神,支撑和推动中国梦可期可及
初春时节,一则科技新闻引起广泛关注——中国科学家首次从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称为“诺贝尔奖级”的科研成果。
这是一个追逐梦想的过程:4年,1460多个日夜,科研团队成员每天7点到实验室,最早晚上11点离开……一群执著奋进、甘于奉献的“追梦者”,以自己的方式回答了外界关于“奇迹为什么出现在中国”的疑问。
梦想就是动力,精神凝聚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上,又有多少平凡英雄,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在追逐“个人梦”中为实现“中国梦”加砖添瓦。
从罗阳等人身上,我们见证了“航母梦”背后的担当与牺牲;从杨利伟等人身上,我们见证了“飞天梦”背后的自强与执著;从沈浩等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了“1裕梦”背后的实干与奉献;从郭明义等人身上,我们体味到了“中国梦”背后的温暖与善良……
“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捷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继承者和铸造者,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不断构筑中国精神的新高地,书写中国梦想的新篇章。
中国精神,让伟大的梦想越来越可期可及。
“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13亿多中国人之所以能够紧紧凝聚在一起,离不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共同凝结的时代精神、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武汉大学特聘教授孙来斌说。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用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凝心聚力,在逐梦征程中不断奋进。
4月的青海玉树,春雪纷飞,草木未青。3年灾后重建,结古镇的民居建设已全面结束。如今,平房变楼房,旧貌换新颜。
“我不盼玉树有多少高楼大厦,只希望百姓日子过得踏踏实实。”重建已进入收尾阶段,西杭建委会党工委书记马福良依然未松一口气。
路还长,梦仍多。玉树如此,国家更如此。
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飞天入海梦……回首过去,曾经的梦想已成现实。住房梦、宜居梦、小康梦……展望未来,复兴的梦想仍需继续。
然而,转型的阵痛与改革开放的收获相伴而至。“毒奶粉”“苏丹红”“地沟油”等丑闻频繁发生,拷问着社会良知,冲击着道德伦理底线。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指出,中国要发展、要前进,除要有强大经济实力做支撑,还有赖于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只有推进全社会的道德文明素质,“中国梦”的实现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长岭说,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这样才能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今天我们是站在一个100多年的近现代历史中从未有过的新的平台上,我们所遇到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正是由于我们有着更为高远的梦想。”张颐武说。
今天的中国,人们有更多的梦想,也有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在逐梦中,中国精神在传承,在升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传统文化迸发出强大凝聚力;“团结、奉献、互助、友爱”,现代志愿精神拓展新内涵;“众志成城、和衷共济”,因千万个平民英雄的真情故事而鲜活;“坚守岗位、干好本职”,为爱国主义增添着理性的厚度……
“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国防大学教授刘福明说,唯有用中国精神引领中华民族,才能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并提升13亿人的精神境界。
就在全国两会闭幕不久,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老军人等走进江苏省句容市的38所中小学校,.com//www.lemonba.com在主题团(队)活动中,为广大中小学生上好“我的梦想”这堂课。梦想和精神在两代人之间悄然传承。
实现中国梦的号角已经吹响。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汇聚13亿人民的磅礴力量,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