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欧欧教授
⑴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职称院长赵成荣教授、高级政工师党委书记刘越——名誉院长潘传红教授、研究员刘永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现任领导》资料来源:
⑵ 请问有谁知道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各位老师的简介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全院现有教职工124人。107名教师及实验室教学人员中,有教授(含研究员)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副教授(含副研及高工)30人、讲师(含助研及工程师)42人、助教(含助工)9人。另有从日本、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国内著名高校、研究所外聘兼职教师9人。学院人才济济,现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8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基金资助1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得者3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数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中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约占中青年教师总数的90%以上,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者有机结合,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朝气蓬勃的教学科研群体。
地质工程系(23人,教授9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8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5):
王运生、傅荣华、任光明、聂德新、黄润秋、唐 川、朱静、李渝生、王奖臻、孙书勤、丁秀美、刘惠军、韩爱果、冯文凯、陈 强、赵建军、胥建华、陈礼仪、谢智斌、韦 猛、石永泉、袁学武、李 山
土木工程系(34人,教授7人,副教授10人,讲师16人、助教1人):
严 明、赵其华、左三胜、李天斌、许 强、韩文喜、张莲花、汪家林、王小群、邓 辉、 郑 达、彭社琴、 涂国祥、魏玉峰、李育枢、汤明高、石豫川、巨能攀、夏克勤、胡 瑾、孙晋玉、林 锋、 沈军辉、严丽娟、 廖军、胡绘新、薛小强、范 涛、易 宁、周 舒、赵 晓、王 刚、高涌涛
环境工程系(13人,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
李 晓、万新南、许 模、张强、刘清华、漆继红、邓英尔、杨艳娜、吴 勇、刘 国、李泽琴、程温莹、 罗 丽
工程管理系(7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3人,助教1人)
吴 飞、罗 凤、张乐群、原建军、王 彬、王琼梅、吴 丽
建筑学系(8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4人)
杨 尽、刘 燕、徐 钟、肖 瑜、许 晋、刘熙光、李 欢、莫妮娜
基础力学教研室(6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助教1人):
郭春华、王 卫、徐湘涛、丁南生、胡 潇、陈臻林
综合实验室(13人、研究员1人,高工3人,工程师3人,讲师1人,助理研究员3人,助工2人):
付小敏、虞修竟、于 静、苏道刚、杨维富、董秀军、裴 钻、徐思敏、蔡国军、张树贵、郑海君、张晓超、杨 菊
⑶ 成都理工大学怎么样
成都理工大学在全国众多高校中,其名气与实力并不突出,只能算是一所普通的优质大学。但若是单看其在四川省的影响力,将其拿来与川内其他高校相比,那么成都理工大学则算得上是川内的名牌大学。原因如下:
1、成都理工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于2017年被教育部纳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行列之中,地质学相关专业的办学实力突出,其毕业生在全国各个相关单位都深受欢迎与认可。
2、成都理工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排名靠前。根据校友会2020年中国大学排名可知,成都理工大学在国内所有大学中排在第100名,与武汉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办学实力不相上下,是一所影响力较大的中国高水平大学。
3、成都理工大学历史底蕴深厚。学校起源于1956年创办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是以重庆大学的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部分干部教师组建而成。
4、成都理工大学拥有8个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具体名单为:地质学、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球物理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件工程。
(3)成都理工大学欧欧教授扩展阅读:
成都理工大学口碑良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积极参与了国家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油气地质勘探、大型水电、青藏铁路、能源开发、区域及城市环境以及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
2、学校毕业生素质良好,深受用人单位认可,在国土资源、地质、勘察石油(能源)等行业勤恳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近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已经为社会累计输送了19万余名毕业生,其中不乏国内外的知名专家与学者、两院院士。
参考资料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校简介
⑷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院长和副院长有几个,分别是什么名子
院长:黄润秋教授 常务副院长:王绪本教授 副院长:赵其华教授,副院长苏玉琼副教授
院长 黄润秋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
男,汉族,1963年8月生,湖南长沙人,九三学社,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程地质学家,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理事,地质灾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长。
1983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1988年于成都理工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博士生导师。
专长大型工程建设中的高边坡稳定性等重大地质工程问题评价及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曾先后主持和参与过包括长江三峡工程、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澜沧江小湾、糯扎渡水电站、黄河拉西瓦水电站等30余项大型水利水电、交通、资源开发等工程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和重大地质灾害评价防治工作;并承担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部委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应用基础研究20余项,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提出了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系统工程地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解决了我国西部大型工程建设中的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取得数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重大社会效益。
发表论文150余篇,培养指导研究生50余名(已毕业29名)。科研成果获部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先后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黄汲青”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霍英东奖”、国际工程地质协会“Richard Wolters”荣誉奖、国土资源青年科技“金锤奖”、四川省青年科技奖等;并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突出贡献博士学位获得者”
常务副院长:王绪本
男,1956年12月出生,汉族,安徽阜阳市人。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九三学社省委委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杂志副主编,教育部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工程师进修大学四川分校副校长。美国SEG会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学术领域与方向包括:(1)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油气电磁勘探、GIS技术及应用、灾害救助与定位技术;(2)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挖掘、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识别;(3)计算机应用技术:电磁场模拟、数字化博物馆等。近期担任欧盟亚洲城市发展计划项目“中国攀枝花市实施ECOPROFIT示范项目”实施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四川省成都、数字化攀枝花等数字城市建设咨询”项目国际招标专家评标组专家和项目组顾问。
近5年来,负责完成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盆地地温场及其在油气分布预测中的应用”、“电磁场概率成像及其应用”、“城市灾害生命搜索与救助的超宽带电磁探测方法研究”等3项;负责完成和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课题“声波/振动生命搜索与定位系统研制”、“地震救助生命搜索与定位技术研究”、“灾害救助探生仪的发展研究”等项目,以及“(教育部)恐龙数字博物馆工程”,“成都理工大学远程教育(一期工程)”,“数字化理工—电子校务”等多项部省级项目。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学院一等奖5项。出版专著2部,合作公开发表论文或国际会议论文40余篇。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具有较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
副院长:赵其华
同济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籍贯江苏泰兴。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所所长;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国家专业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学术委员会秘书
四川省咨询协会教授级注册咨询师;
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会员;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委员;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地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首届隧道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专家组高级顾问;
已公开发表各类专业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被EI、ISTP收录18篇);撰写学术专著4部(合著),编写教材3部(合编)。
先后主持完成了40余项科研、生产项目,并负责其中20余项目的研究、生产工作。先后参与或主持完成过李家峡、公伯峡、官地、锦屏、奚落渡、瀑布沟、虎跳峡、小湾、三峡等大中型水电工程的技术或技术咨询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由教育部提名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5次,四等奖2次;获得省级优秀论文奖1次;获得成都理工大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奖3次。
⑸ 有谁跟成都理工大学的何明友教授读过研的怎么样啊一般有时间带吗
我是何老师的学生现在研二,去年我们到新疆做过两个金矿详查内项目(未完,今年容7月还要去),真不是吹捧何老,正儿八经的双师型(师母对学生超好,经常去他家吃饭,娱乐),已经重点做金矿产研究十年,典型的好脾气啊,白天野外讲,晚上回到住处(租的克拉玛依市小区套房),带头整理,收获不浅。我们的论文从那里面出,快要见刊(中文核心)了。至于钱嘛不会比外面给的少,他今年还有一个西藏(山南)的研究项目,5月出去。有必要可以先跟他学生咨询哈,以此验证
老师履历:1977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放射性地质与勘探专业,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1993年12月获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副教授。1996年10月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同时晋升研究员,次月聘任为成都理工大学教授。2000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地球化学专业。研究领域:资源与环境。研究方向:矿床形成的源-运-聚地球化学过程及成矿机理。
⑹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的历任教师
1956-年由重庆大学、西北大学调入童崇光、陈立官、何开华、杨训庭、朱世新。由武汉地校分配的宋振亚、林国伦。
1958年由北京地质学院调入陈庸勋、宋之祥、陈作全、高纪清、赵霞飞、费富安、贝丰、黄仰洲、程光瑛、张之一、邓恂康、张振华、吴熙纯。由北京地质学院分配的丁伟民、王昌明、王士彦、张孝纯。由西北大学分配的陈爱兰。 由北京石油学院调入的罗蛰潭、分配的王允诚。
1959年由北京地质学院分配的林仲虔、李南豪、杨元初、唐佐国、李世章、李鸿智、陈忠材、钟国初。由西北大学分配的张亮鉴。
1960年留校的陈兆虎、史乃光、徐修国、刘效曾、刘敬厚、吴成立、吴大燮、杨宝星、朱永铭。调入由莫斯科石油学院攻博的陈森强;
1961年留校的吴永贵、丁传柏;
1962年调入化学教师陈丽珊、粟时英、唐岳、黄之辍
1963-1966年由西南石油学院分配的董继芬;留校的彭大钧。调入的罗马尼亚留学生王定一、北京地质学院分配的陈国祥;
1972-1981年留校的有刘小汉、张玲华、陈友明、王安法、李德敏、邓礼正、程同锦、陈月明、蔡国富;调入的有罗志立、向阳、王天泽、吴征、范育才、张金蓉、童孝华、冯文光、李远之、付红、杨春丽、毕少华、曾淳、罗玉安、范维、李殿华。
1982-2006年留校的有张哨楠、卿海若、赵锡奎、王英民、章熙华、黄君权、赵冠军、陈布科、李仲东、李景明、梁书敏、谭文斌、周文、陆正元、赵永胜、匡建超、宋鸿彪、徐国强、徐国盛、李国蓉、王洪辉、付强、叶斌、雍自权、闫长辉、陈青、邓英尔、陈义才、罗雨田、施泽进、庞加研、鲁洪江、杨宇。
1982-2006年调入和分配来的有李德发、刘文碧、单钰铭、胡泊、吴培能、蒋奇、游章隆、羊裔常、沈忠民、何鹏、蒋晓蓉、董伟、王多义、张波、傅恒、叶素娟、伊向艺、卢渊、秦天我、高玲、王爱蓉、史青、毛良普、洪成云、n光伟、杨斌、王宏、邓启予、王长城、吴昌荣、邓虎成、谢润成、丁晓琪。
能源学院办公室及总支办公室工作人员: 陈晓峰、王维新、范绍栋、张永年、史秀文、周淑蕙、杜春华、康显峰、周应岐、欧阳之宁、吴培能、范增全、吴宁萍、李仲东、邓礼正、刘敏、王爱蓉、黎文、黎晨、郝志诚、李培华、张艳芳、蒋蓉蓉、田晓锟、汪帆、文庆宝、丁永德、王建华、宋刚练、郑军。
⑺ 柳建的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1975年出生,四川渠县人。1998年获新疆大学物理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始于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物理电子学专业学习,2003年获光电工程硕博连读资格,2005年6月毕业,获中科院研究生院光电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到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参加工作。现任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系常务副系主任。
教学中,承担了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和专业课“硬件描述语言与数字系统设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FPGA应用课程设计”的组织与准备工作。授课中,备课认真,努力尝试多种教学手段,取得较好效果,赢得了学生的喜欢。自2006年以来,指导2003级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5人,2004级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5人,完成情况良好。2007年开始协助王世庆教授指导研究生3人。 1.×××天线技术研究,国防科工委国防基础研究项目,经费80万期限2006-2007年,本人为电学组子课题第1负责人(划拨经费40万),同时为总课题第2负责人,已通过验收。
2. 内光学通道仿真分析,国家863重大项目子课题,经费5万期限2008.9-2009.5,本人为项目第1负责人。
3. 无工质推进器研究,院科研发展基金,经费0.6万,期限2009-2010年,第一负责人。
4. 气动光学效应和红外窗口热环境、热应力计算,总装武器装备预研基金,经费40万期限 2007-2008,本人为主要合作研究负责人,已通过验收。
5.四川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信号与系统》,四川省教育厅,实施时间2007-2010,本人为第2负责人。6.大功率宽频带射频源研制,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校科研发展基金,经费0.6万期限2年,2006-2007年,本人为第2负责人,已通过验收。 1. 柳建,金钢,王世庆等,研究连续激光内通道传输的弱可压缩流模型,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 Vol.18,No.12。(EI)
2. 柳建,王世庆,金钢,李树民,刘顺发,吹气抑制气体热效应时管道结构的影响,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 Vol.19,No.3。(EI)
3.柳建,李树民,金钢,王世庆,细光束在钝锥体外流场中的追迹, 应用光学 已录用,2008刊出(附刊样稿)。(科技核心期刊)
4. 柳建,李树民,金钢,刘顺发,张翔,飞行器外流场对光传输的影响,光子学报,2006,Vol.35,No.4。(EI)
5. 柳建,王世庆,徐灵飞,等离子体天线特性研究,2008.9,GF报告。
6. 王世庆,柳建,张翔,金钢,光路交叠对强光传输的影响,光子学报,2008.Vol.37,No.01。(EI)7. 王世庆,柳建,鄢泽林等,等离子体天线系统参数的实验研究,2008.9,GF报告。
8. 徐灵飞,柳建,王世庆等,等离子体天线系统设计,2008.9,GF报告。
9. 陈勇,柳建,李树民,金钢,光在超声速湍流剪切层中的传输,计算物理,2006.Vol.23,No.2。(EI)
10.徐灵飞,柳建,王世庆等, 表面波等离子体激励源设计,通信与计算机,2007.10。
11.张翔,许冰,柳建,腔内倾斜扰动对正支共焦腔本征模式的影响,光子学报,2006,Vol.35,No.4。(EI)
12.鄢泽林,王世庆,柳建等,等离子体天线基础理论研究,2008.9,GF报告。 1.充气管道中气体热效应对光束传输的影响,《光电子?激光》,Vol.15,No.1,2004. 第一作者
2.沿Z型光传输管道轴向吹气对激光传输的影响,《强激光与粒子束》,Vol.17,No.2,2005.(EI收录,CSA收录)第一作者
3.激光传输通道气体压缩效应对光传输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12届计算流会议》,2004.第二作者
4. 光在超声速湍流剪切层中的传输,《计算物理》, 2006.02.(EI收录)第二作者
5.激光通道传输热特性对远场光束质量的影响,《强激光与粒子束》Vol.16,No.6,2004. (EI收录)第二作者
6.一种灰度成像扩展目标跟踪方法,《光电工程》,2005.10.(EI收录)第三作者
⑻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的学院领导
曹俊兴,男,汉族,1961年9月生,陕西省长武县人;地球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岩石矿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成都地质学院矿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成都理工学院获应用地球物理学工学博士学位,1996~1998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学与通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01年由英国皇家学会资助赴莱斯特大学做访问学者;2004年在日本东京大学作访问学者,2005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作高级研究访问学者。
曹辉,男,汉族,1974年9月生,山东省济南市人;地球物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微电子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在成都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0年在成都理工大学获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学博士学位。
1997年至今在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学院)从事教学、科研任教,曾任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副主任(2005.6-2007.11)、学校办公室综合科科长(2007.11-2010.11)、体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10.11-2014.3),2014年4月起任地球物理学院副书记(主持工作)。
2007年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增列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实验物理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EI论文5篇,在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阎建国,男,汉族,1960年10月生,山东省广饶县人;地球物理学院副院长。
1982年1月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物探系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在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1.10-1992.10在英国剑桥大学地质系从事地质记录及古地磁方面的学习研究。
⑼ 成都理工大学的知名校友
党政界姓名概况姓名概况刘连和 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 熊盛青 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 何玉舟 商务部信息化司副司长 丁贵明 中央企业工委监事会主席、原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 熊盛青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周心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总师宗国英 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 罗在明原 广西地矿厅党组书记、厅长,广西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胡昌升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原四川省甘孜州委书记;遂宁市市长 李建华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多吉西藏自治区第九届、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十七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首位藏族院士,原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卢映祥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彬 第十届、十一届广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西自治区委主委 郭远生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局长黄方方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原 广西梧州市市长,贵港市市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南宁市市长 李文昌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局长王少雄 中共四川省第八届、九届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宋光齐 第十一届四川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原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 黄润秋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十届、十一届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四川省委主委,2016年3月国务院任命其为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吴耀强 原四川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级工程师 伍丕光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正厅级),原四川省乡镇企业局(省中小企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邬宗岳率领中国登山队勇攀珠穆朗玛峰的副政委罗强 四川省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原 四川省绵阳市委书记,广元市委书记,达州市市长,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 詹云超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从年 东华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 胡忠义原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局长,党组书记 工商界姓名概况朱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GCA》副主编王小牧原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董事长、十七大代表丁贵明中央企业工委监事会主席、原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俞凯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梅非奇中国银行总行办公室、任主任助理、副主任、高级经济师王之敬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副主席、美国雪佛龙德士古勘探开发技术公司地学技术与人事发展部主管李晓明紫金矿业集团西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洪铎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广州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正厅级)、教授级高工张 鸣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侯洪斌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西部勘探指挥、副指挥兼总地质师、教授级高工张玉明中石化新星东北分公司副经理、教授级高工易廷斌北京海地人资源咨询公司总裁胡精沛厦门中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代光北京荷马集团董事长
⑽ 成都理工大学师资力量如何
截至2017年4月,成都理工大学有教职工人,其中教授(级)255人,副教授(级)583人。截至2017年4月,学校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四川省“百人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8人,获得“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2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4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称号98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7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0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和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
成都理工大学,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是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化工、材料等学科专业为特色的重点大学。
学校设16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设有89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735人,有在校本科生29619人,在校专科生1382人,在校博硕士研究生54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