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的退休工资待遇
1. 大学教师2017年退休养老金是多少
按月领取: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本人指数化版月平均缴 费工权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以上两项之和为每月领取额。
注意:基本养老金每年7月根据全省统一公布的方案实施年度调整。
2. 公务员和大学教师退休后的待遇有什么区别
大学教师 尤其是工科搞工程相当赚钱啊 公务员就是死工资了 贪污点钱 还是胆战心惊的
3. 大学正教授退休金每个月多少
大学的正教授退休每个月拿多少钱,这个根据你的地方不一样,拿的钱也不一样,大的一线城市,退休大概可以达到两万,二线城市大概可以达到一万五左右,但小的城市就不一定了
4. 大学老师退休后退休金多少
看工龄,级别,从6000元起到15000元5. 大学教授退休月工资8000元,大家觉得正常吗
大学教来授月退休工资8000元?如源果是副教授,在普通的二三线城市,不算太少,但是在大城市特别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说实话真的不算多。如果是正教授,在东部地区几乎是不可能的,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还有可能。
以山东省为例,正高级职称(正教授),工龄30多年,在全省工资最低的市,退休之后也能拿到9000元左右。
6. 教师退休工资怎么计算
教师退休工资=(退休前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对应的比例。
教师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退休费按照本人退休前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在此基础上,中小学教师有10%的比例提高作为奖励。另外,还有一项优惠政策:教龄满30年的教师,都是100%计发。(有些地方女教师只要教龄满25年即可100%计发,这个你要去咨询当地的教育局)
拓展资料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工资,主要是根据工龄来算的,在没有实施养老保险政策前,职工的工龄视同缴费时间,实施养老保险政策后,就按实际缴费年限来算。因此,对于普通职工来说,养老金的高低主要根据缴费年限(缴费时间)决定的。
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基数的高低、缴费年限的长短等,养老保险是遵循“多缴多得”的原则,缴费基数越高、年限越长,退休时领取养老金也就越多。对于普通职工来说,工龄概念也慢慢淡化了。
目前社会上呼声比较高的,就是教师工资按照当地公务员水平确定,工资收入不低于公务员,一旦兑现这个问题,教师退休后工资或将大幅上涨。众所周知,教师的工资中绩效工资占了很大一部分,老师即使在职在岗,绩效工资也难以全部拿到手。
有一个好消息,退休后虽然没有了绩效工资,但是如果按照公务员待遇,符合规定的各种节假日福利和养老职业年金一旦落实,退休待遇可能要超过在岗工资。而且还有一个好消息,在退休以后,中小学的教师是退休以后,也可以拿到关于教师的全额的政府特殊津贴,此外,每月的教龄津贴也是正常发放的,并不会因为教师已退休而取消。
7. 高校教师2018年55退休还是2023年60退休好 55退休可以涨工资 60退休按2014年工资计算工资不理解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从2014年10月1日起的,高校教师的基本养老金不是按照2014年算专的,是按照改革属后的新办法计算出来的基本养老金,要与老办法比较,自2014年起实行10年过渡期,进行过渡性保护。进行比较的老办法是按照2014年的标准进行计算。
2015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国发〔2015〕2号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决定》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决定》要求,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8. 高校教师的退休工资改革
对于高校工资改革(作为人事改革的一部分),一种声音是要打破大锅饭和铁饭碗,强化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让优秀的学者得到更加体面的收入,淘汰研究能力较差的教师,制度层面就是学习美国的终身教职(tenure track) 制度,六年非升即走。
另一种声音则反对量化的考核机制,主张把知识分子“养”起来,财务自由有利于思想独立和学术繁荣。你看看民国时期鲁迅、胡适的工资,足够养活一个大家庭了,当年的大学教授也不见有什么发表论文的压力,但民国的学术水平却不错,甚至比现在更好,以至于有“钱学森之问”。
大学老师的工资应该如何定价?
第一种观点强调工资的激励功能,第二种观点强调工资的保障功能。
孰是孰非,我们姑且不论。我们先来追问更根本的问题:大学老师的工资应该如何定价?这就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大学老师的工资体现的是一种特定商品的价格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种商品是什么?是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学生是买方),还是发表的论文专著(学校是买方)?如果是这样,按照课时和论文数量来确定教师的工资,就没什么不妥。
但是,这个逻辑似乎总有点不对劲,因为这样一来大学就与教育培训机构无异了。
如果教师的工资不是一种商品价格,那么是什么?
既然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公共产品,那么教师就不是出售知识为生的职业。况且,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与重复性劳动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可以标准化、程式化,因而很容易用劳动时间或产品数量来衡量其贡献;而前者的每一件产品都是不一样的,劳动过程无法标准化,同一个艺术家的两件作品可能价格有天壤之别,同样是一篇论文,有的可以列入经典行列,有的可能不值一提。
那么创造性劳动是不是就无法定价了呢?当然不是,一种方式是拍卖,艺术品通常采取这种方式;另一种则是依靠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来实现。在高校劳动力市场上,每个教师都有一个相对水准。理论上,在同一个水准上的老师工资是大致相当的,否则就可能引发流动。各个学校为了留住或吸引人才,也会制定相对有竞争力的薪资标准。
但是,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并不会让大学教师获得高薪,因为大学教师很少跨行业流动,他们的流动通常是在大学之间,只有极少数流向企业或政府。
有研究发现,大学教师对于劳动力市场工资的变化并不十分敏感。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以学术为业就意味着要放弃高收入,因为大学不同于企业部门,无法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对教师数量的需求,从而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非学术劳动力市场工资波动对大学工资水平的影响是间接和滞后的。
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大学教师的平均工资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属于典型的中产阶级职业。
大学的核心激励机制是什么?
既然收入并不是很高,为何那么多优秀的人才还是挤破脑袋竞争大学的教职呢?在研究型大学,一个助理教授岗位往往有上百名博士来竞聘。我们终于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大学的核心激励机制是什么?
对于每一个组织、每一个职业而言,都存在一个核心的激励,这是驱动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动力。对于公务员而言,核心的激励是权力,是职位的晋升;对于企业员工而言,核心的激励是金钱,是收入的增长;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核心的激励是声誉,是同行的认可。
很少有其他职业,像学术活动那样强烈地需要外部认同。企业的产品固然需要消费者的认可,但毕竟是流水线上集体协作的产物,并不是某个人的作品;而每一篇论文都是署名的,独一无二的,等待着同行的评审、阅读、欣赏、引用和批评,如果不能引发或影响后续研究,这篇论文的价值就极其有限。
学术共同体的承认和声望,是一个学者最可宝贵的财富。虽然收入不是学术界的核心激励,但不意味着收入就不重要。毕竟教师首先是一份职业,然后才是一个事业。
回到中国本身,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大学教师的工资结构。
别人的情况我不了解,只好晒一下自己的工资,本人执教于沪上某知名高校,博士学历,副教授职称。
我的收入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校发放的工资,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每月六千左右;第二部分是入选了学校某个人才计划,岗位津贴每月两千多,三年为限,到期就没有了;第三部分是院系津贴,也是两千多一个月,主要取决于工作量,包括课时量和其他行政工作;第四部分是年终奖,两三万一年;第五部分是科研奖励,出版专著、发表论文的奖励,相当于计件工资,多劳多得。
也就是说,本人比较稳定的月收入八千左右,加上年终奖,铁板钉钉的收入在12万上下;最重要但相对不稳定的收入来源是第五部分,这部分收入的高低取决于院系的创收能力,有的院系奖励多,有的院系奖励少,甚至不予奖励。
说白了,有MBA、EMBA、MPA、法律硕士、金融硕士、工程硕士这类职业学位的院系,才能提供“拿得出手”的薪酬,这类院系的青年教师有望获得20万-30万的年收入,前提是发表一定数量和级别的论文。
这还算好的,如果身在一个缺乏创收能力的“穷院系”,一个副教授的月收入很可能仅限于财政发放的六千多元,年收入在10万以下。这些院系的教授收入可能还远不及商学院的讲师。
但是,这些老师也要买房子,也需要还房贷、养孩子,在上海这点收入肯定不够。
提高收入代价大
如果要提高收入,有什么办法呢?
一是申请各类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
纵向课题来自上海市、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对课题成果要求较高,报销制度严格,可用于支付人力费用的比例很低;横向课题来自企业或地方政府委托,这些项目大多短平快,通常是应用性或对策性研究,尽管也需要学校财务处统一管理,但报销相对宽松。
请注意,课题也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到的,尤其是横向课题,与申请者的知名度和人脉圈子高度相关。所以,一般教师想要通过科研致富,实非易事,而且有一定风险,包括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
第二个办法就是经营副业。
如果是理工科,就是到企业里揽活兼职,或者干脆自己悄悄开一家公司。据说有的“老板”(导师)让自己的学生干着企业的活儿,然后用课题组的经费支付学生报酬,甚至还有人直接将科研经费打入自己的公司账户。这可是赤裸裸的科研腐败!一要掌握一定学术资源,二要足够胆大心黑,大部分高校教师都达不到这两条标准。
如果是人文社会科学,就只好“走穴”,到各类培训机构讲学。在高度商业化的培训市场,职称的重要性有所降低,最重要的是听众喜欢,完全是客户导向。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受到市场的欢迎,总裁班通常青睐人生哲学(成功学的代名词)、管理哲学、周易、风水、金融、“水煮”历史,用学术名词精心烹制心灵鸡汤,还必须是“百家讲坛”式的授课风格,口吐莲花,妙语连珠,外加风趣幽默。很显然,对大部分书生意气的老师而言,此路也不通。
最后,如果你侥幸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拥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也许还可以通过商业演讲、上电视、写专栏等方式赚一点外快。这种方式也可能受到同行诟病,有不务正业之嫌;跨界跨多了,还有透支信誉的可能性,被冠以“砖家”的名头。
由于法定的收入太低,于是高校教师只剩下三个选择,要么安贫乐道,像圣人弟子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这需要牺牲物质生活为代价;要么拼命挣工分,疯狂发论文,成为所谓的“学术民工”,这需要透支健康为代价;再有就是通过学术之外的渠道赚一些外快,这需要损害学术声誉为代价。
9. 请问现在上海高校教师退休工资如何计算
退休条件: 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且连续任教15年的。 2、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且连续任教15年,经区以上医院证明,区教育行政部门确认丧失工作能力的。 3、因公致残。经区以上医院证明,区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1、符合退休条件一、二条者,连续教龄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的按原基本工资额的95%发给;(可按区委(91)80号文件增发5%的奖励工资)连续教龄廿五年以上,不满三十年的按90%发给;连续教龄满二十年,不满廿五年的按85%发给;连续教龄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按80%发给。 2、符合退休条件第三者,连续教龄廿五以上(含廿五年)的按95%发给;连续教龄二十年,不满廿五年的按90%发给;连续教龄满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按85%发给;连续教龄十五年以下的按80%发给。 3、上述离开工作岗位的民办教师,其医疗保健待遇与原单位在职民办教师同等对待。退伍民办教师去世后,其家属可领取其生前十个月的退休金作为抚恤金和丧葬费,一次性处理。 4、因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获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退休时仍保持其荣誉的,其退休费标准可提高5%,但不得超过本人离开工作岗位前的基本工资。 5、民办教师退休后,因违法犯罚判刑者立即停止享受退休待遇。
10. 大学老师的退休工资怎样计算
事业复单位的退休费按照本人制退休前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在此基础上,中小学教师有10%的比例提高作为奖励。另外,还有一项优惠政策:教龄满30年的教师,都是100%计发。(有些地方女教师只要教龄满25年即可100%计发,这个你要去咨询当地的教育局)
因此,你妈妈的退休工资=(退休前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X对应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