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河南大学教授阎照祥

河南大学教授阎照祥

发布时间: 2021-02-27 10:11:08

㈠ 河南大学多吗大概有多少所

河南的大学不多
招历史的的估计也就河大
郑大
河师大
河大的古代史还是可不错的
英国史有个叫阎照祥的挺不错
明史有两个
一个是牛建强
一个是展龙都挺厉害的
郑大的历史是现在国内史学界的后起之秀

㈡ 阎照祥的介绍

闫照祥,(抄1949—),男,教授,袭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南省特聘教授。曾任中国历史学会理事(1998--2009),现任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会长,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史学会会长。1993—2004年先后担任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和院长。1995年评为河南省管优秀专家。

㈢ 阎照祥的个人简历

1976年7月,在河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1年7月,在河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内位。
2005年7月,在武汉容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87年12月—1989年6月,在美国西怀俄明学院讲学。
1994年10月—1995年11月,在伦敦大学历史研究院讲学、研究。
2002年1月—2002年6月,在美国西怀俄明学院讲学。

㈣ grand tour是哪国的牌子

这个问题刚好我的老师有过研究,上课也给我们提过,我根据他的PPT整理了一下,主要是基于早期英文文献对近代初期英国人就教育旅行展开的论争的考察。

•16、17世纪,为学习外国语言,观察外国的文化、礼仪和社会,英国人纷纷涌向海外,前往欧洲大陆学习、游历。作为教育过程组成部分的海外旅行,或者说教育旅行,成为英国绅士约定俗成且受人欢迎的实践。到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大旅行”(Grand
Tour)成为这一实践的巅峰。

•近年来,Grand
Tour一词所指称的现象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兴趣,该现象在英国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认可。
粘贴自PPT课件:

•在国内学界,对英文Grand
Tour一词所指称的现象,西方旅游史或外国旅游史著作,例如,罗明义的《国际旅游发展导论》(2002)、王永忠的《西方旅行史》(2004)、邹树梅的《旅游史话》(2005)、彭顺生的《世界旅游发展史》(2006),多有提及。阎照祥教授在《英国贵族史》(2000)中,将该现象称为“大陆游学”,并进行了简略的论述。陶军的硕士论文《18世纪英国大陆游学及其原因和影响》(武汉大学,2005年)首先对Grand
Tour进行了专题研究。笔者本人也先后在一系列文章中对“大旅行”观念的产生,“大旅行”的国外研究状况,英国人“大旅行”的特征,英国人的教育旅行传统等进行研究和介绍,参见拙文,《‘大旅行’观念的起源——理查德拉塞尔斯的<意大利之旅行>评介》(《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第2期)、《‘大旅行’研究述评》(《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17-19世纪英国人“大旅行”的特征分析》(《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英国人的教育旅行传统》(《光明日报》理论版,2013年3月19日,第7版)。最近,阎照祥教授再次撰文对欧陆游学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参见:阎照祥,《17-19世纪初英国贵族欧陆游学探要》,《世界历史》, 2012年第6期,第74-84页。

近代初期英国人就教育旅行展开的论争基本就是分两派:

一、支持、辩护之声
•近代初期,欧洲大陆、特别是意大利典雅的文明极大地吸引着英国人。为学习大陆诸国的语言,观察其文化、礼仪和社会,胸怀抱负的英国人相继来到欧洲大陆,在意大利和法兰西等国的大学和文化中心学习、游历。

•托马斯·威尔逊的《语言艺术》(1553)首先对旅行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在威尔逊看来,“前往海外学习语言和获取他国经历”的旅行是必要的,其原因在于:
•首先,旅行是有利可图的。
•其次,旅行能让人得到快乐。
•再次,旅行是容易的。
•此外,旅行也是必需的。

•16世纪70年代是英格兰旅行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1575年前后,当一批显赫的朝臣,即,爱德华·戴尔(Edward Dyer)、吉尔伯特·塔尔博特(Gilbert Talbot)、赫特福德伯爵(the Earl of Hertford)、克里斯多夫·哈顿爵士(Sir Christopher Hatton)与菲利普·西德尼爵士(Sir Philip Sidney)
等,从国外的游历中返回英格兰之际,向意欲旅行的年轻人提供建议的需求明显增长,而出版商们也不失时机地刊印有关探讨旅行的书籍。按照当时的传统,当一名
年轻人即将出外旅行时,他往往会向某位有经验或年长的朋友求教,请他们帮助规划行程。而这些长者对年轻朋友私下的忠告,如塞西尔(Cecil)写给拉特兰(Rutland)的书信,逐渐演变成为供所有旅行者使用的普遍性论述。

•在早期的旅行指南或著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德意志作家作品的译本。杰罗姆·特勒的《旅行家杰罗姆·特勒》(无名氏译,1575),贾斯特斯·李普西乌斯论述旅行价值和意义的精彩通信(约翰·斯特拉德林译,1592),丹麦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阿尔伯特·梅耶(Albrecht
Meyer)《方法》(菲利普·琼斯译,1589),赫曼·科钦纳(Hermann
Kirchner)之《称颂旅行的演讲》(Oration in Praise of Travel,托马斯·柯雅特译,1611年),便是其中的代表。

•1578年,伯恩在《旅行宝典》一书中争辩说,“前往其它国家的旅行者能够让自己的国家在各个方面受益,因为他让自己的国家得以了解外国,了解他们对国家的管理、执行贸易法规的方式、城镇和乡村居民的习性…”。
•1607年,詹姆斯·克利兰德在《英雄教育:造就青年贵族》中更是明确指出,“旅行是贵族青年和其他人等藉以让君主、国家和自己受益的主要和最佳途径”。
• 1628年,欧文·费尔森在《双重世纪中决心要做的各种事情》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扩充,“在一个国家之中,总是有一定数量优秀的贵族和乡绅青年,在其接近成熟的日子里,被送到国外接受教育,(这)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他们可能会对国家极其有用。如果他们在归来的时候深谙世务,精通外语,且人情练达,对于内政和外交而言,这些比任何书本知识都更为有用。”

•弗朗西斯·培根在宣传正式旅行的教育价值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625年,培根发表了他的短文《论旅行》。在文中,培根写道:“在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而在年长一些的人来说,旅行则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
•要实现国外旅行的教育功能,旅行就必须目标明确,并经过认真准备:旅行者应该研究人、人的生活和文学,观察人们的各种成就,包括教堂、图书馆、学院、要塞、港口、废墟,并“拜访国外声名显赫的各类杰出人物”。

•理查德·拉塞尔斯的《意大利之旅》(1670)是论述旅行教育价值的另外一部重要著作 。
•旅行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思想文化、社会、伦理道德和政治等四个方面。首
先,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讲,旅行可以消除因安土重迁而造成的无知。其次,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旅行的社会教育功能与当时英格兰社会时尚的“面向世界之绅士”的
观念密切相关。旅行在伦理道德方面所起到的教育功能则体现在,它可以让旅行者的内心世界犹如外表一样华美。此外,旅行最重要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政治教育方
面,它可以让旅行者掌握专业政治知识。

•约翰·洛克在《对教育的一些思考》(1693)一书中也对旅行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阐述。
•托玛斯·纽金特《大旅行》

• 二、
质疑、反对及贬斥之声

•尚在朝圣盛行的时代,彼特拉克就已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唯恐罗马世俗文化的魅力妨碍朝圣者本来目的的实现。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对满身俗气的巴斯之妻的描述,则表达了他对朝圣的反感。

•伊拉斯莫(Erasmus)对当时仍然盛行的巴斯之妻综合症(Wife
of Bath syndrome)耿耿于怀,并对哲罗姆(Jerome)有关朝圣可有可无的观点再次进行了强调,并提醒读者青年男女离家远游蕴藏着道德危险。

•到16、17世
纪,旅行的年轻人能否抵制欧洲大陆存在的各种诱惑,仍然是各个家庭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从传统上讲,英国人喜爱旅行,也一直在旅行,而且,他们总会找到出
外旅行的借口。在很大程度上讲,正是对这一传统的意识,加剧了近代初期英国人对旅行的关注和批评。在这个过程中,阿什克姆的《男教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男教师》(1563)一书中与旅行的论争有关的是第一卷。

•在私人信函、官方档案及大众文学如诗歌、戏剧和小册子中,“马基雅维利式的旅行者”或“意大利化的背信弃义的旅行者”等负面描述相继出现。其它一些负面形象,如道德败坏者、文化叛徒、愚蠢的旅行者及撒谎的旅行者等,也开始加诸于旅行者身上。

•有关国外教育旅行的官方档案,主要反应了民政当局对英国政治和宗教稳定的担忧。
•大众文学主要传播了愚蠢的旅行者及撒谎的旅行者等形象,不过,意大利化旅行者的形象同样也非常强大。
•构成行为指南或礼仪准则的手册、短论和小册子,包括训诫和忠告性著作,主要是道德和社会教化的工具,而非礼仪著作。此类风格的著述往往收录论述教育旅行主题的短文,有些甚至全部致力于探讨教育旅行问题。在此种风格的著作中,仅有少数对教育旅行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㈤ 有谁知道河南大学历史系的阎照祥教授的联系方式啊

阎照祥教授:0378-2857361 [email protected]
望能帮您。

㈥ 你认为最好的中文版英国史是哪一本

这本书出版至今快七年了。国内做英国史有名的教授很多,倒是很希望国内英国史各方面的专家能够一起编写一套更加完善、恢弘的英国通史出来的说。

㈦ 大学历史专业都设置什么课程 我想买书自学!

齐世荣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六卷本,:
这套书太经典了,一去书店说吴齐版世界版历史,人家就懂了权。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这位先生是我们院的权威,所有参考资料都是根据他的书编的,可以知道这套书的重要性了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阎老是国内英国史方面的权威,和复旦的钱乘旦(《英国通史》很不错)教授齐名的,他同时也是英国伦敦大学的客座教授,不过阎老师跟我们说这本书已经绝版了,不知道市面上还有没,我们的书是他藏的最后一批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我们都是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

《中国文化史》是精装版的,出版社忘记了。

《中国历史文选》这套书比较重要,我们用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

《史学理论》这套书还蛮枯燥的,出版社忘了,是银灰色封面的。

《西方史学史》这个高教版的就行了。

《历史教学与课程方法论》这个以后当老师的话可以看看。

《英美概况》,河南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很好,是外院的专业课,也是我们的专业课,我们要学专业英语的。

基本以上书你重点把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和吴齐版《世界史》掌握好就行了

㈧ 英国贵族史的作者简介

闫照祥(1949—),男,汉族,教授,英国史研究专家。山东省成武县人,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留校工作至今。1978-1981年在职攻读世界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副会长。闫照祥教学效果优秀,曾多次获河南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在科研方面,闫照祥多年来从事世界近代史和英国史的教学和研究,主攻英国政治制度史,他先后出版学术专著4部,先后6次荣省级科研一、二等奖。出版专著有《英国政党政治史》、《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贵族史》、《简明英国史》等4部,合著《遗忘的边疆》。
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西欧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国家级刊物上发表8篇,其中《英国贵族政治权势在近代的长期延续》,在《历史研究》1991年第4期发表后,被《新华文摘》1991年第10期全文转载,2000年收入《20世纪学术经典文库·史学卷》。阎照祥所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专著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他发表的文章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历史年鉴》、《世界史研究动态》等重要书刊转载,所写专著被有关专家给予极高评价,在国内外史学界有较大的影响。1987年至1994年他先后3次应邀到美国西怀俄明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讲学并进行科学研究。

热点内容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后出站要求 发布:2025-09-11 09:40:01 浏览:697
怎样当美院大学教授 发布:2025-09-11 09:14:51 浏览:31
郑大外语学院研究生院导师 发布:2025-09-11 09:06:42 浏览:163
老挝国家大学博士留学 发布:2025-09-11 08:52:49 浏览:736
安徽师范大学竹笛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9-11 08:39:39 浏览:75
湘潭大学2018考研大纲 发布:2025-09-11 08:39:37 浏览:300
西北农林大学有多少教授 发布:2025-09-11 08:36:38 浏览:562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待遇 发布:2025-09-11 08:35:42 浏览:63
贵州大学的博士 发布:2025-09-11 08:35:40 浏览:825
北京大学欧阳教授 发布:2025-09-11 08:17:29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