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张波教授
Ⅰ 张波的人物简介
张波,女来,1962年10月出生。源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200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食品科学系教授、北京联合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技术主管、北京食品学会常务理事、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专家 。
Ⅱ 种子号的专家解析
“双随机”处理 摇号结果公平公正
本次摇号规则的鉴定专家之一张波是中国人民大内学统计学院的教授。
据他介容绍,“摇号法则”是完全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的,经过“双随机”处理,使得摇号结果公平公正。
什么是双随机?张波介绍,第一次随机是指21万余名申请人最开始申请时获得的注册号码是随机的。
“比如说你第一个来申请,你获得的号码也是计算机随机产生的,并不是‘1’。”如此一来,每一个申请人不分先来后到,已经随机获得了一个号码,该号码与申请顺序无关。
第二次随机就是今天的现场摇号。从现场16位申请人代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中随机抽取6位代表,通过计算机随机抽出6个随机种子数。
计算机将这6个随机种子数通过相关国家标准推荐的公式计算出1.76万个有效编码,也就是最终获得购车指标的人。
Ⅲ 张波的工作业绩
198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半导体专业,同年推荐免试进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修读半导体专业硕士学位。1988年4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1990年被评为助理研究员(讲师),1994年7月破格晋升副教授。1996年5月,张波受国家教委委派,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弗吉理亚理工大学进修,1996年11月-1999年11月,张波在美国国家工程中心CPES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在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与集成电路领域参加了由NSF、Intel公司、HARRIS公司等资助的十余项科研项目研究。1999年11月回国工作,2000年7月破格晋升教授,2002年被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2000年四川省跨世纪青年学科带头人;2002年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004年成都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005年成都市十大杰出青年;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长期致力于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为四本国内外著名网络全书或半导体学术丛书撰写功率半导体器件章节,2010年入选国际功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ISPSD)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功率半导体分会主席并三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功率半导体领域特邀报告;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EI收录论文2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及部级科研奖励8项(其中牵头获得2009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专利授权30余项。目前领导一个200余人的科研团队(电子科技大学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在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从高性能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功率MOSFET、IGBT、RF LDMOS到MOS控制晶闸管等,从硅基到SiC和GaN)、可集成功率半导体器件新结构(包括硅基、SOI基和GaN基)、高低压工艺集成、电源管理IC和功率集成电路以及数字辅助功率集成领域开展研发,已培养出该领域博士20余名、硕士400余名。在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同时为境内外企业成功开发了数十种(款)功率半导体领域新工艺和新产品,销售过亿只。
Ⅳ 张波的介绍
男,1956年5月出生,汉族,大学文化,教授,硕士生导师。197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版党。1980年1月毕业权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教系。1981年9月至1982年6月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进修学习。1984年9月至1985年12月在东北师大中共党史助教进修班学习结业。1980年1月至1999年9月,在吉林师范学院工作,历任马列部教师、教研室副主任、马列部副主任,学院党办副主任,院长办公室主任,院党委副书记。1999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北华大学工作,历任北华大学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学校纪检委书记,学校党委副书记。2008年7月至2011年4月,任白城师范学院院长。2011年4月至今,任吉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Ⅳ 如何选择概率论研究方向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是硕士学位授予点。一、专业概况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点建于1998年。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主要有袁卫教授、吴喜之教授、张波教授、何晓群教授、谭昱教授和田茂再副教授。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2人,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属于数学学科领域,是上个世纪迅速发展的学科,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中各种类型数据的科学的综合处理及统计推断方法。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本学科在理论、方法、应用上都有较大的发展,抽样调查、试验设计、回归分析与诊断、多元分析、统计决策、非参数估计、统计计算、随机过程理论、随机分析、随机模拟、探索性数据分析等统计方法相继产生并在实践中普遍使用。随着人类社会各种体系的日益庞大、复杂、精密,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概率统计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二、主要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有2个研究方向:数理统计、随机过程及其应用。三、研究内容数理统计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抽样调查、多元分析、序贯分析、回归诊断、贝叶斯统计、模型选择、机器学习、统计计算、非参数统计等。随机过程及其应用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时间序列分析、随机微分(差分)方程、应用随机过程、金融随机分析。四、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的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科学的精神,积极为社会各项建设事业服务。具有较坚实宽广的数学理论基础,并且在概率统计的某个方向上掌握较系统的专门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解决科学研究或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掌握一门外国语。具体来说,毕业生择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调查设计、统计分析与预测、管理、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产品设计与改进;也可在高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统计分析、决策和计算机管理等工作;或在统计学和其它学科(如经济类学科)进一步深造。
Ⅵ 张波的简介
1983年山东大学数学系源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5年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毕业, 获硕士学位
1992年英国Strathclyde大学数学系毕业, 获博士学位
1992.1--1994.12 英国Keele大学数学系 博士后
1995.1--1997.10 英国Brunel大学数学系 研究员
1997.11-2000.8 英国Coventry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院 高级讲师(终身)
2000.9--2003.8 英国Coventry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院 Reader(终身)
2003.9-- 英国Coventry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院 应用数学教授(终身)
2004.8--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生专业的简介、前景、 就业方向,研究方向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是硕士学位授予点。
一、专业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点建于1998年。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主要有袁卫教授、吴喜之教授、张波教授、何晓群教授、谭昱教授和田茂再副教授。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2人,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属于数学学科领域,是上个世纪迅速发展的学科,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中各种类型数据的科学的综合处理及统计推断方法。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本学科在理论、方法、应用上都有较大的发展,抽样调查、试验设计、回归分析与诊断、多元分析、统计决策、非参数估计、统计计算、随机过程理论、随机分析、随机模拟、探索性数据分析等统计方法相继产生并在实践中普遍使用。随着人类社会各种体系的日益庞大、复杂、精密,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概率统计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
二、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有2个研究方向: 数理统计、随机过程及其应用。
三、研究内容
数理统计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抽样调查、多元分析、序贯分析、回归诊断、贝叶斯统计、模型选择、机器学习、统计计算、非参数统计等。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时间序列分析、随机微分(差分)方程、应用随机过程、金融随机分析。
四、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的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科学的精神,积极为社会各项建设事业服务。具有较坚实宽广的数学理论基础,并且在概率统计的某个方向上掌握较系统的专门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解决科学研究或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体来说,毕业生择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调查设计、统计分析与预测、管理、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产品设计与改进;也可在高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统计分析、决策和计算机管理等工作;或在统计学和其它学科(如经济类学科)进一步深造。
Ⅷ 神话的摄影师张波
张波(Zhang Bo) ,男,1962年生于上海,闽籍。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院长、校“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学科带头人。中达学者。[1]
Ⅸ 张波的人物生平
男, 1960年11月生,抄理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袭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张波于1977年7月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大杨树林业局乌鲁 布铁林场工作。先后就读于齐齐哈尔师院(1978.3-1982.1)、哈尔滨工业大学(1986.9-1989.1)和香港科技大学(1993.10- 1996.8)并分别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6.9-1998.5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做博士后。1998年5月起任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副教授,2001年6月晋升为教授,2001年底担任博士生导师。
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访问学者(1997年1-7月)、美国佐治亚大学数学系访问学者(2000年5-7月、2002年2-4月),Wayne State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8月-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