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浙江大学林建忠教授

浙江大学林建忠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27 17:05:49

① 校长林建忠故乡

不是一届的,陈十一 1978年1月至1982年1月在浙江大学力学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82年至内1987年在北京大学力学系学容习,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林建忠:1982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力学系,1986年7月获浙江大学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7月获北京大学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

② 杭州计量学院

啥意思

③ 林建忠的个人荣誉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浙江省高校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首批入选“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培养计划”;
首批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获政府特殊津贴。
浙江大学流体力学学科带头人。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对象。
获陆增祺高科技奖励基金一等奖。
获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
负责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30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10余项。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和三等奖21项。获专利1项 。
Journal of Applied and Mathematic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力学与实践》、《实验力学》、《力学进展》杂志编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高校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首批入选“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培养计划”;首批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获政府特殊津贴。浙江大学流体力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对象。获陆增祺高科技奖励基金一等奖。获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获浙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导师一等奖。

④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这么说吧、这个专业钱景大大的好,中国的质量管理工作刚刚起步现在每年需要大量的质量管理人员,这个学校是全国第一也是唯一开设这个专业的,04年开设这个专业还没有毕业生就弄了个浙江重点学科.......08届毕业的是全国一批搞质量的正规军...........现在从事质量管理/检验/认证/培训/质检人员都是土八路的出身,包括我):(不过他这个专业就业方面好象也不仅仅如此,08界的出了些进质检局,一些检验机构,大部分都跑中石化去...........)羡慕 呵呵
所以说没有什么就业压力。不过你们最好跟本地招生办仔细问问具体情况,貌似他在很多地方不招、貌似报考分数还挺高
杭州生活的话也还好了,现在这个社会走那都一样,几乎没什么区别了,呵呵,最多也就刚开始对这里的风土人清不太适应,慢慢就习惯了,我对杭州感觉还好吧,整体不是那么浮躁,适合学习。经济也比较发达,在这里4年可以接受很多锻炼,又在长三角中心,实践锻炼机会多啊。
祝你们考试顺利,呵呵不过去学校了要好好珍惜机会哦,有什么不明白的Q我270063282
下面是学校简介
中国计量学院地处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市,始建于1978年,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科学院院士母国光教授任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教授曾任学院院长,现任院长林建忠教授。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一直十分充裕,为第一、二、三批录取院校。现建有14个硕士点,设有13个二级学院和教学部,建有八大学科门类38个本科专业,拥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39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各类在册成教生3400余人。在编教职工近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80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有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8%,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08%。学校还先后聘请了两院资深院士王大珩、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旦、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同保等9位院士和知名专家、教授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定期来校讲学,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注重培育学科特色。现有国家局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科技创新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学校还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的科研院校及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建立了学术交流、师生互培关系。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拥有计量、标准化、质量工程、质量管理、检验检疫、安全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实行校际联合选课,举办试点班,致力于培养“懂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和“懂工程技术的管理人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是在浙高校拥有入沪绿卡的5所高校之一,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尤其是标准、计量、检测、质量管理行业、信息产业和军工系统等的好评。
校新建校区坐落在杭州市下沙高教科技园区,占地1180亩。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和完善的校园网络,实行自动化办公,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亿多元,馆藏图书135余万册,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2800余种。校园设计新颖、独特,建筑风格简洁、明快,校园环境幽静、优美

⑤ 中国计量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地处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市,始建于1978年,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科学院院士母国光教授任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教授曾任学院院长,现任院长林建忠教授。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一直十分充裕,为第一、二、三批录取院校。现建有14个硕士点,设有13个二级学院和教学部,建有八大学科门类38个本科专业,拥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39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各类在册成教生3400余人。在编教职工近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80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有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8%,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08%。学校还先后聘请了两院资深院士王大珩、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旦、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同保等9位院士和知名专家、教授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定期来校讲学,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注重培育学科特色。现有国家局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科技创新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学校还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的科研院校及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建立了学术交流、师生互培关系。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拥有计量、标准化、质量工程、质量管理、检验检疫、安全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实行校际联合选课,举办试点班,致力于培养“懂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和“懂工程技术的管理人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是在浙高校拥有入沪绿卡的5所高校之一,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尤其是标准、计量、检测、质量管理行业、信息产业和军工系统等的好评。
校新建校区坐落在杭州市下沙高教科技园区,占地1180亩。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和完善的校园网络,实行自动化办公,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亿多元,馆藏图书135余万册,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2800余种。校园设计新颖、独特,建筑风格简洁、明快,校园环境幽静、优美。2002年4月,李岚清副总理在视察我校时指出:“这是一所现代化的大学,一定要把它办好。”
回顾历史,成绩斐然;展望未来,前景光明。当前,全校上下正朝着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⑥ 林建忠的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1982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力学系,
1986年7月获浙江大学流体力版学专业硕士权学位,
1991年7月获北京大学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导师周培源。
工作经历
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4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计量大学校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力学学会理事长
2016年3月,林建忠任中国计量大学校长。

⑦ 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组织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杭州市,始建于1953年,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杭州化工学校、乌溪江化工学院、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等发展阶段。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文、理、法、经济、医药、管理、教育等兼容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学位和MBA授予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共占地面积3200余亩,校园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学校设有二十一个学院两个部:即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人文学院、药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健行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之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军训部。学校目前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8000余人,研究生1600余人。学校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共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 名。学校现有博士点12个、硕士点71个,本科专业52个。学校固定资产总值18.2亿元。图书馆面积3.2万平方米,藏书(含电子图书)280余万册,中外期刊17000余种。
学校始终把主动适应浙江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办学宗旨,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浙江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向建成国内知名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迈进。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实现两个转变,即在办学结构上从单一的工科门类向综合性高校转变,学校设有理、工、文、法、经济、教育、管理、医药等八个专业门类;在办学内涵上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学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有较大提高,现拥有 “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所(中心),7个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1个省级重点学科。 先后有25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发明奖和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获准专利280余项,近五年,科研经费到款数平均以每年近3000万元的速度稳步增长,2005年度经费到款数达2.43亿元。学校在抓工程开发的同时还注重学术研究,2004 年被国际上SCI、EI、ISTP三大索引机构摘录的论文数分别为135篇、72篇、65篇,国内排名分别为第55、62和52位。学校始终坚持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培养工程创新人才为核心,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多次在国际、国内各类大赛中取得优良成绩,获得国家级大奖。2005年,获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 项,总体成绩列全国高校第11名;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比赛一、二、三等奖58项;获全国大学生田径、武术、定向金牌7枚,银牌12枚和铜牌6枚,并获浙江省首届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团体冠军。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第三批全国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学校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工程技术开发能力强而普遍受社会欢迎,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骨干,为国家特别是浙江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对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已与美、英、法、德、日、比、澳、俄等国家的28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学校招收了来自15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化及本科专业课程。
学校校办产业走与学科建设和科研开发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以学校科技成果为依托的校机械厂、化工厂、化工设备厂被确定为浙江省校办产业骨干企业,化工部建设司定点产品生产企业。学校后勤顺应社会化改革潮流,优化、调整发展投入,组建了后勤集团公司,按企业化经营、社会化运作,建立满足办学需要的市场化、社会化后勤保障系统和服务体系。
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先进教务处"、"全国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分配先进集体"、"浙江省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现为中央和浙江省共建共管、以浙江省为主管理。学校坐落在经济繁荣、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1999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原浙江丝绸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5月,经教育部同意,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
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前身蚕学馆创办于1897年,为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1995 年开始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同年获准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1999年获得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多层次以及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学校占地面积2100余亩。学校下设17个学院(教学部)和1个独立学院,现有45个本科专业,其中省重点专业6个,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领域。现有在校研究生和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人,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学生 200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全校教职工150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4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27人,有全职在校工作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3人,博士生导师19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1人,省 “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入选者2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30人,还有共享院士16人,并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弘扬百年办学所形成的“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优良传统和“团结、求实、勤奋、进取”的优良校风,形成了“开放式、交叉型、工程化”的办学模式和显著特征。学校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有一大批学生在全国、省、市级各类重要学科竞赛及国际服装设计比赛中取得佳绩。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作风严谨、创新创业能力强而深受社会欢迎,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近几年学校本科学生录取分数线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名列浙江省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科研工作为重点,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在众多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省部基金科研项目,学校近五年获各类科研奖励12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项,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20余项。在研科研总经费超亿元,并与全国数百个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科技工作综合指标一直稳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和浙江省属高校的先进行列。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派遣教师出国进修、讲学、合作科研及参加其他学术活动,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协作关系,积极探索“3+2”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联合研究中心,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明显。
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理工大学,在新世纪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校师生正满怀信心,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学校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阔步迈进!
中国计量学院地处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市,始建于1978年,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科学院院士母国光教授任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教授曾任学院院长,现任院长林建忠教授。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一直十分充裕,为第一、二、三批录取院校。现建有14个硕士点,设有13个二级学院和教学部,建有八大学科门类38个本科专业,拥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39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各类在册成教生3400余人。在编教职工近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80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有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8%,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08%。学校还先后聘请了两院资深院士王大珩、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旦、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同保等9位院士和知名专家、教授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定期来校讲学,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注重培育学科特色。现有国家局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科技创新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学校还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的科研院校及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建立了学术交流、师生互培关系。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拥有计量、标准化、质量工程、质量管理、检验检疫、安全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实行校际联合选课,举办试点班,致力于培养“懂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和“懂工程技术的管理人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是在浙高校拥有入沪绿卡的5所高校之一,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尤其是标准、计量、检测、质量管理行业、信息产业和军工系统等的好评。
校新建校区坐落在杭州市下沙高教科技园区,占地1180亩。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和完善的校园网络,实行自动化办公,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亿多元,馆藏图书135余万册,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2800余种。校园设计新颖、独特,建筑风格简洁、明快,校园环境幽静、优美。2002年4月,李岚清副总理在视察我校时指出:“这是一所现代化的大学,一定要把它办好。
回顾历史,成绩斐然;展望未来,前景光明。当前,全校上下正朝着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江干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部,东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西依“水光潋滟、山色空濛” 的西子湖,全区面积210.22平方公里,人口26.64万,下辖4个镇、4个街道。
江干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区之一。当年,在烟波浩渺的钱塘 江上,从上游运来的木筏连天,在阳光照耀下金黄一片,无边无际,故有“金江干”之称。
江干区是杭州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萧山国际机场峙江相邻;沪杭甬高速公路和沪杭、浙赣、杭甬、杭长铁 路在此交汇;钱江二桥、钱江三桥在此接壤;杭州火车东站和汽车东站均位于境内;雄伟的三堡船闸,沟通了 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的水运交通;现代化的电力、通讯、供水、污水处理设施,使江干成为投资者的天堂。
改革开放以来,江干区经济插上了腾飞的双翼,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杭州市的经济强区。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勃勃生机,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和卫 生等各项事业日益繁荣,物阜民丰,人民安居乐业。
杭州“城市东扩”战略的实施和“钱塘江时代”的到来,给江干区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规划建设 中的杭州市政府大楼、杭州大剧院、会展中心等都集中在这里,江干将成为杭州大都市的中心区。杭州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江干科技经济园和杭州私营经济园区以及毗邻的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之江旅游度假区、下沙高 教园区的建设和中心城区的区域优势,为江干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优越的交通条件、坚实的经济基础、 丰富的沿江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展现了江干新一轮发展的广阔前景。
“开发的江干、投资的热土”。江干人民将牢牢把握历史赋予的崭新机遇,不断开拓进取,加快发展,把江干建成现代化城市中心区。江干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企业来我区投资发展,携手合作共创辉煌明天。

⑧ 浙江杭州籍中国计量学院何光斌

满意答案 好评率:20%中国计量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休闲胜地——杭州,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是一所以工为主,计量、质量、检测、标准、检验检疫特色鲜明,工、理、管、法、文、经、医(药)、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教授任名誉校长,浙江省特级专家林建忠教授任校长。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80亩,校舍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综合办学条件优良,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和完善的自动化办公网络,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馆藏图书170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
学校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并有研究生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现有18个学院(教学部)和1个独立学院(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设有本科专业4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2个,浙江省重点专业9个;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拥有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生权,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7000多人,其中独立学院学生6800余人,另有在册成人教育学生400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近千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博士学位教师占35%,有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及浙江省特级专家、特聘教授、教学名师、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员等高层次学科学术带头人80余人。另聘任王大珩院士等1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客座、兼职和名誉教授。
学校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加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建设。现建有国家磁性材料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4个,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建设学科4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3个(含培育1个),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近年来,学校承担并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60余项,其中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0余项。学校积极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服务行业和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在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质检行业、地方政府和知名企业开展全面合作,已成为解决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及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基地和浙江省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秉承“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坚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适应国家质量振兴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获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学分绩点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实行校际联合选课,举办试点班,逐渐形成了“培养具有牢固质量观念、明确标准意识和较强计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50多项,其中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国家奖26项,学生专利申请及获准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2008年学生获准授权专利106项,展现了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7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特色明显、实践能力强而深受社会欢迎。在对2007年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态与就业流向调查的麦可思-盖洛普指标排行榜中,我校列全国非“211工程”学校中的第16位,省属高校第2位。学校还先后获得了“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单位”、“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与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密切的校际合作关系。每年选派教师和优秀学生出国进修、交流学习、参加国际会议、开展科研合作,邀请外国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获得全球首届唯一的“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是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第二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

⑨ 林建忠的介绍

林建忠,男,1958年生,抄1991年7月获北京大学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4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计量大学校长、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导师、浙江大学流体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全国多相流与非牛顿流专业组组长、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浙江省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力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⑩ 浙江大学陈十一和林建忠是同一届吗

不是一届的,陈十一 1978年1月至1982年1月在浙江大学力学系学习,获得学回士学位;1982年至答1987年在北京大学力学系学习,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林建忠:1982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力学系,1986年7月获浙江大学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7月获北京大学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

热点内容
东北林业大学二级教授 发布:2025-09-11 19:52:31 浏览:894
大学生兼职的数据 发布:2025-09-11 19:50:15 浏览:857
吉林大学已故哲学教授高 发布:2025-09-11 19:40:37 浏览:813
哈佛大学教授的顶级演讲 发布:2025-09-11 19:40:34 浏览:209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华中胜 发布:2025-09-11 19:17:24 浏览:696
大学生入三会 发布:2025-09-11 19:09:08 浏览:941
大学生活中对老师的印象 发布:2025-09-11 19:05:22 浏览:635
大学生成才论文 发布:2025-09-11 19:04:00 浏览:781
复发大学女教授 发布:2025-09-11 18:56:45 浏览:687
大学院长可以随意听老师课吗 发布:2025-09-11 18:54:16 浏览: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