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导师博士生导师教授
⑴ 求北师大教育技术博士导师情况简介
黄荣怀,男,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于湖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于北京师回范大学答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知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多媒体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教育技术和知识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已完成或在研国家"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863计划课题、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劳动部等省部级课题、北京市教改和规划课题30余项,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余本。
主要研究方向:
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数据库、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网络教育、协作学习、保密通信。
教学工作:
为信息学院本科生开设概率统计、数学物理方法、多媒体程序设计等课程;
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模糊数学、泛函分析、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课程;
目前指导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多媒体信息网络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与信息系统方向)和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二十余名。
⑵ 求观后感,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的观后感
周六的上午,迎着光辉,接受了太阳的洗礼,我收看了导师于丹主讲内的《中小学生感容恩教育》的专题讲座。这个讲座加强了我的素质教育,培养了我的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 首先讲的是培养人的孝心,最让我感动的是田世国,一个捐肾救母的儿子,是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说:“母亲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我应该做的。”这就是一种责任!而我们孩子就应该背起这种责任,尽孝道。 儒家创始人孔子讲究一个“仁”字,于丹老师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动,需要靠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人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学业、阅历、人格。其中阅历与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要有信心,有恒心与毅力,将来才会走向社会的最高峰。只要自强不息,成功就属于你。社会就好比是一锅沸腾、滚烫的水,它不会因为可怜你,就会降低它自己的温度。所以,我们应像那把干茶叶一样,寻找自己的方式,成全社会。教育只是人生的起点,而我们的终点,应是我们自己寻求的方式来升华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看了这个讲座,我树立起了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让我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懂得感恩。知道了抵抗挫折、自立、自强、自信的重要意义,使我受益匪浅。
⑶ 北京师范大学有多少位博导
去北师大的网站找研究生招生网页
⑷ 想询问一下北师大心理学方面的导师有哪几位谢谢哦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心理学系之一,也是文革后恢复较早的一个心理学系。经过多年的努力,本系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教学和科研单位。该系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整齐。有十几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其中教授11人,博士导师8人。张厚粲教授在1996年第26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被选为国际心理学联合会执行委员。
导师:
林崇德,男,生于1941年,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65年7月毕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1984年3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彭聃龄 男,1935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系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心理学报副主编。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教育部高师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理科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认知与学习,包括汉字识别,汉语句子与课文理解,汉字的神经成像,汉字识别的计算机模拟等。
教 授
车宏生 陈会昌 陈英和 董 奇 方晓义 金盛华 林崇德 刘 力 刘儒德 刘翔平 彭聃龄 申继亮 舒 华 王建平
王 耘 沃建中 伍新春 辛 涛 徐 芬 许 燕 姚梅林 张厚粲 张日升 郑日昌 周仁来 邹 泓
⑸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日昌为您主讲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观后感
没给我讲啊
⑹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主讲的专题节目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
热心问友 2014-12-14 这篇是热心问友写的不错,发给亲借鉴一下,也许会有所启发。于丹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观后感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懂得感恩就是幸福。就在这个周日,我观看了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之《感恩教育》,这使我获益良多。在第一讲里,于丹教授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和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很爱这个小男孩,无条件的满足他。但小男孩随着年岁的增长,来找苹果树玩的时间愈来愈少。最后,在小男孩成为了一个老人的时候,小男孩才懂得苹果树对自己的付出。听了这个故事,我从而推想到父母对孩子的爱,那棵苹果树就好比我们的父母,他们什么都满足我们,可是我们却骄纵,任性。从未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就拿我来说吧,从小我就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我说什么,父母都会照办,但我却什么都没为他们做过,我有时会埋怨他们不够优秀,不够完美,有时甚至会发脾气。记得有一个晚上,我因为爸爸不顺从我,一气之下躲了起来,尽管他拼命地叫我,我也不出现,急的他像热锅上的蚂蚁。现在想起,我觉得自己太不应该,太不懂事了。我领悟到,虽然我的父母不够优秀,不够完美,但他们有一颗十分爱我的心,为我做了许多许多事,我不应该埋怨,而更应该感恩。感谢您们为我做过的事,流过的泪。爸爸妈妈,谢谢您!于丹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爬山经历,第一次爬山的时候她是跟着自己的父母爬上山顶的,登顶时,她心情很激动。在大人休息的时候,她又从后山爬了一次,再次登峰的时候,于丹教授感觉路比前一次难走,坎坷,但到达顶峰的时候却是比前一次兴奋,自豪。于丹教授用这个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的过程,小的时候从父母听到的都很美好,但长大后自己去闯的时候,却觉得生活欺骗了自己,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因此,我们要学会自立、自强、自信。人生,哪有没挫折,我都遇过挫折。我因为自己胖变得不够自信,做什么事都不敢去做,一遇到挫折就放弃,或者躲到家人的背后。埋怨事情不像自己想的那样进行,坐在一边空想,觉得生活瞒骗了自己。但到了后来,我终于明白到,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磕磕碰碰,我必须从挫折中走出来。我们小的时候总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像童话般的。但当我们长大,遇到挫折的时候,却感到出乎意料,原来生活是激烈的,并没有像预料中发展,倒是多了分残酷。在这时,我们就要坚强,坚持自己的理想,向前进。就像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总会来临。看完了于丹教授的《感恩教育》讲座,我受益匪浅。学会感恩,学会自信,学会自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⑺ 如何拿到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联系邮箱
到他们学校的网页找博士导师介绍,一般都会有。
⑻ 浙江电视台在线直播2018年12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
您好,想了解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韩晶,可以去学校的官网中,教职工就可以看到,那里的信息更加的详细
⑼ 北师大博士生导师
北师大只有一位抄李姓的博士生导师
李庆安,1981年9月-1982年7月,云南民族学院数学系预科生(主修数学)。
1982年9月-1986年7月,云南民族学院外语系本科生(主修英语),获学士学位。
1991年9月-1994年7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硕士生(主攻民族心理学),获硕士学位。
1996年9月-1999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生(主修发展心理学),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6年7月-1991年9月,云南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主攻民族心理学。
1994年7月-1996年9月,在云南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主攻民族心理学。
1999年7月-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主攻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