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清华大学教授郭奕玲

清华大学教授郭奕玲

发布时间: 2021-02-28 01:33:58

㈠ 清华大学郭弈玲教授简介

郭奕玲:女,1985年4月出生,2006.6毕业于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1本科毕业于福建师范学,小学一级教师,2011——2012新罗区教坛新秀培养对象,区名师工作室成员,市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中获得三等奖;两次参加新罗区教师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网页制作、电子制作等比赛活动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㈡ 物理学史哪个版本的好,特别是对近代物理发展叙述详细的,谢啦,大虾吗

物理学史(第2版)
书籍作者:郭奕玲,沈慧君 编著
图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㈢ 关于经典力学的论文

经典与时代的批判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摘要:论述经典力学的成就,批判经典力学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引力本质、质量不变等观点,说明其应用范围及其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
关键词:空间 时间 引力的本质 质量 速度 能量 矛盾
一、经典力学的成就
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是以牛顿运动三定律为基础的。牛顿系统地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于 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数学原理》。这是牛顿的一部代表作,也是力学的一部经典著作。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等)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的力学统一起来,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所以,牛顿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这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后代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牛顿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并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
二、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创造历史的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历史的制约,牛顿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入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等基本概念。按照牛顿的说法,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绝对运动是一个物体从某一绝对的处所向另一绝对的处所的移动。
莱布尼兹、贝克莱、马赫等先后都对绝对空间、时间观念提出过有价值的异议,指出过,没有证据能表明牛顿绝对空间的存在。爱因斯坦推广了上述的相对性原理,提出狭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论中,长度和时间间隔也变成相对量,运动的尺相对于静止的尺变短,运动的钟相对于静止的钟变慢。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的性质不是与物体运动无关的:一方面,物体运动的性质要决定于用怎样的空间时间参照系来描写它另一方面时空的性质也决定于物体及其运动本身。
量子论的发展,对时间概念提出了更根本的问题。量子论的结论之一就是:对于一个体系在过去可能存在于什么状态的判断结果,要决定于在现今的测量中做怎样的选择。这种现在与过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与因果顺序概念十分不同的,暗含于时间概念中的因果序列要求过去的存在应是不依赖现在的。
因此,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可能并不总是合用的。空间与时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但并不一定是最基本的次序,它可能是更基本的次序的一种近似。
第二,牛顿虽然对引力的本质持审慎态度,但最终还是对它作了抽象的、纯粹数学形式的概括,把它实际看作是一种直接的、即时传递的超距作用力。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万有引力做出一种解释,就是时空本身是有弹性的,可以弯曲、伸展。当一个有质量的物体置于某一空间时,空间就会弯曲变形,质量越大,空间弯曲变形就越严重。那么,空间为什么会在有质量的物体周围弯曲呢?爱因斯坦也没能给出答案。所以,爱因斯坦的弯曲空间理论也没有说明引力的本质是什么。量子力学关于电荷间的电磁力和强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的传递原理的解释也没有说明引力的本质是什么。认为引力是通过引力场或引力子来传递的观点也未得到肯定,因为,至今科学家也没有找到传递万有引力作用的引力子。
第三、 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恒定不变的,它与物体的速度或能量无关。
在相对论中质量这一概念的外延就被大大地扩展了。.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使到原来在经典力学中彼此独立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起来,成了统一的“质能守恒定律”,它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质能方程说明,质量和能量是不可分割而联系着的.一方面,任何物质系统既可用质量m来标志它的数量,也可用能量E来标志它的数量;另一方面,一个系统的能量减少时,其质量也相应减少,另一个系统接受而增加了能量时,其质量也相应地增加.
爱因斯坦从力学的观点出发,考虑两个球体的弹性碰撞,利用动量守恒定理和相对论速度相加定理能够导出著名的质速度公式

该式说明,物体的质量不再是与其运动状态无关的量,它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速度为v时的质量为 ,式中m0为物体的静质量,当物体的速度趋于光速时,物体的质量趋于无穷大。
第四,经典力学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世界,对于可与光速相比的高速情况和微观世界的适用问题,当时没有涉及也不可能涉及。
第五,经典物理学与经典力学的潜在矛盾
在经典物理学中,最难使人满意之处恐怕莫过于对光的描述了。如果微粒说是正确的,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当光被吸收的时候,组成光的粒子变成了什么呢?而且为了既表示可称量物质又表示光,必须在讨论中引入不同的实体,这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人心安理得。
同样,纳入力学框架中的光的波动论也难以自圆其说。按照波动论,光被解释为充满宇宙空间的以太的振动。由于光是横波,因此以太必须具有承受切应力而不承受压应力的能力,又由于以太对可称量物质并不产生可观察到的阻力,它又必须具有极小的密度。为此,人们绞尽脑汁,臆想出种种以太模型。这种无所不能、无奇不有的以太反倒使人如堕五里雾中。
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热力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麻烦。1865年,克劳修斯确立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该定律揭示出与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在经典力学中,从来也未发现类似的情况,力学过程的可逆性是由普遍的力学原理做保证的。可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是普遍成立的,因此,这个矛盾是无法用力学的基本观念予以解释的。
三、总结
牛顿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建起了一座科学丰碑,他的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它在宏观物理学的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是极其广泛和辉煌的。然而创造历史的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历史的制约,牛顿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牛顿在否定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错误论述和含糊概念、创立牛顿力学的同时,也在其中隐含了自我否定的潜在因素。诚如恩格斯所说的:“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的;因而按其本性来说已经是不合理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由于牛顿尽力把他的体系表现为由经验必然性所决定的,特别是由于经典力学在实践上的巨大成就,足以阻碍后人去思考那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先验特征,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论谁也没有想到,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可能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造。事实上,物理学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继后的时期人们又往往夸大它们的作用,不适当地把它们误用到其所能及的范围之外。为了消除这种误用,每—个历史时期都需要一种新的启蒙,正是这种永不止息的启蒙精神,才使科学不致变为僵化的教条。
参考文献:
[1]经典场论 张启仁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量子力学 井孝功著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空间:从相对论到M理论的历史 关洪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时间 保罗•贝内特著;苏福忠译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5]狭义相对论 G.司蒂文逊;C.W.凯尔密司特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
[6]相对论导引 赵展岳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热力学 王竹溪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物理学史 郭奕玲,沈慧君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9]大学物理.下 钟江帆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㈣ 世界原子能之父是谁

钱三强
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7年赴法国留学,师从居里夫妇(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女儿女婿)。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曾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1948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二机部(核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的确定,与钱伟长、钱学森一起,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

早年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他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合理解释,深化了对裂变反应的认识。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为中国科学院的组建和发展,特别是建立和健全学术领导,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组织和协调重大科研项目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之父”。杰出科学家。...

㈤ 清华大学数学教材

水处理生物学(第四版) 顾夏声、胡洪营、文湘华、王慧 环境系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特等奖
2 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 郑莉、董渊、张瑞丰 计算机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特等奖
3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及习题、实验题与综合训练题集)(第三版) 戴梅萼、史嘉权 计算机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特等奖
4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华成英、童诗白、叶朝辉 自动化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特等奖
5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 阎石、王红 自动化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特等奖
6 基础生命科学(第二版) 吴庆余 生物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特等奖
7 新英语教程系列教材(第四版) 吕中舌、何福胜、张文霞、杨芳、邢茹、王英、庞红梅 人文社科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特等奖
8 新大学俄语系列教材 何红梅、马步宁、刘颖、李庆华、刘玉英、乐苓、李小青 人文社科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特等奖
9 陶瓷造型艺术 杨永善 美术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特等奖
10 建筑热环境 刘念雄、秦佑国 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11 结构力学(上、下)(第二版) 包世华、辛克贵、燕柳斌 土木系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12 混凝土结构(上、下)(第二版) 叶列平、赵作周、樊健生 土木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13 物业管理 季如进、李菁、郭立、李平、沈悦 建管系 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14 房地产经济学 张红 建管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15 高等土力学 李广信、王正宏、王钊、陈祖煜、濮家骝 水利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16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曾攀 机械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17 机械原理教程(及辅导与习题)(第二版) 申永胜、郝智秀、阎绍泽、贾晓红 精仪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18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版) 董景新、赵长德、熊沈蜀、郭美凤 精仪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19 热工基础(第二版) 张学学、李桂馥、史琳 热能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20 电工电子技术与EDA基础(上下) 段玉生、王艳丹、何丽静、侯世英、许怡生、李钊年 电机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21 高等模拟集成电路 董在望、李冬梅、王志华、李永明 电子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22 离散随机信号处理 张旭东、陆明泉 电子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23 图像工程(上册)图像处理(第二版) 章毓晋 电子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24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原理 冯建华、周立柱、郝晓龙 计算机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25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第二版) 钟玉琢、蔡莲红、史元春、沈洪 计算机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26 Java程序设计与案例(及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 刘宝林、胡博、谢锋波 计算机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27 VisualC++面向对象与可视化程序设计(第二版) 黄维通 计算机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28 高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机制、算法设计与路由器技术 徐恪、吴建平、徐明伟 计算机系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29 电机与运动控制系统 杨耕、罗应立、陈伯时、窦曰轩、王焕钢 自动化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30 矩阵分析与应用 张贤达 自动化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31 自动控制原理(上下)(第二版) 吴麒、王诗宓、杜继宏、高黛陵 自动化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32 CMOS射频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 池保勇、余志平、石秉学 微纳电子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33 电子商务概论(第二版) 覃征、韩毅、李顺东、阎礼祥 软件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34 材料力学(土木水利类) 范钦珊、蔡新、祝英、梁小燕 航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35 UncertaintyTheory(不确定理论) 刘宝碇 数学系 Springer-Verlag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36 大学数学实验 姜启源、邢文训、谢金星、杨顶辉 数学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37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第二版) 刘进元、张淑平、武耀廷、赵广荣、边少敏、金龙国、吕世友 生物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38 科学技术概论(第二版) 胡显章、曾国屏、李正风、吴金希、蒋劲松、高亮华、雷毅、张辰岗 人文社科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39 中华传统礼仪概要 彭林 人文社科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40 科学技术史二十一讲 刘兵、杨舰、郭奕玲、戴吾三、蒋劲松 人文社科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41 国际经济法概要 车丕照 法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42 刑事诉讼法(第二版) 易延友 法学院 法律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43 当代新闻学原理(修订版) 刘建明 新闻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44 国情研究系列教材(之一~之五) 胡鞍钢、王绍光、王亚华、胡光宇 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45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二版) 傅水根、张学政、洪亮、马二恩、卢达溶、李生录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46 热加工工艺基础(第二版) 严绍华、李双寿、李家枢、易又南、龚国尚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47 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第三版) 张学政、李家枢、傅水根、严绍华、武静、易又南、左晶、李而立、张秀海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48 现代信号处理教程 胡广书 医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49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第二版) 郑曙旸、张绮曼、潘吾华、李凤菘、苏丹、张月、李朝阳、杜异、黄艳、刘铁军、杨冬江、汪建松、郑宏 美术学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50 西洋服装史(第二版) 李当歧 美术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51 计算机与染织艺术设计 贾京生 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52 广告与视觉传达 何洁、马泉、陈磊、詹凯、刘欣欣 美术学院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53 纤维艺术 林乐成、王凯 美术学院 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54 中国传统工艺 杭间、郭秋惠 美术学院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55 版画 石玉翎、文中言、宋光智、杨峰 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56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程 李家骝、曲欣、田旭桐、洪兴宇、李莉婷、金剑平 美术学院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一等奖
57 城市规划 谭纵波 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58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指南 党安荣、贾海峰、刘钊、易善桢 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59 ERDAS遥感图像处理方法 党安荣、王晓栋、张建宝、陈晓峰 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60 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曾思育、陈吉宁、杜鹏飞 环境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61 清洁生产导论 张天柱、石磊、黄英娜、贾小平、张光明 环境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62 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经济与造价管理 周律 环境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63 制造工程与技术原理 冯之敬、朱跃峰、张辉、刘成颖 精仪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64 工程测试技术 王伯雄、王雪、陈非凡 精仪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65 光学工程基础(一) 毛文炜 精仪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66 机械基础实验技术 刘莹、邵天敏、阎少泽、魏喜新、叶佩青 精仪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67 PC数控原理、系统及应用 周凯 精仪系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68 流体机械基础 王正伟、周凌九、乐枚 热能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69 立体设计表达-汽车油泥模型设计制作 周力辉 汽车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70 数学规划 黄红选、韩继业 工业工程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71 电机学 孙旭东、王善铭 电机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72 教与写的记忆-信号与系统评注 郑君里 电子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73 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柳西玲、许斌 计算机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74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王诚、宋佳兴 计算机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75 C语言程序设计 黄维通、马力妮 计算机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76 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第二版) 边计年、薛宏熙、苏明、吴为民 计算机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77 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孙延奎 计算机系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78 计算机网络的服务质量(QoS) 林闯、单志广、任丰原 计算机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79 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 李清、陈禹六 自动化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80 车间调度及其遗传算法 王凌 自动化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81 微弱信号检测 高晋占 自动化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82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 张曾科 自动化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83 核电厂系统及设备 藏希年、申世飞 工物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84 化工概论 戴猷元 化工系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85 化工应用数学分析 王金福 化工系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86 电子封装工程 田民波 材料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87 薄膜技术与薄膜材料 田民波 材料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88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思考题解答 邓新元、刘凤英、王怀玉 物理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89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第二版) 陈培榕、李景虹、邓勃、孙素琴、刘密新、童爱军、林金明、朱永法、王如骥 化学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90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 丁明玉、杨学东、陈德朴、陈旭、马继平 化学系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91 分子细胞生物学 陈晔光、张传茂、尚永丰、陈佺、冯新华 生物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92 生物化学(及学习指导)(第二版) 王希成 生物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93 新世纪日本语教程 冯峰、位坂和隆、水谷信子、陆泽军、张威 人文社科学院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94 文体学概论 刘世生、朱瑞青 人文社科学院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95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第二版) 许建平、李相崇 人文社科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96 英美文学欣赏教程--小说与戏剧 罗选民、张跃军、王炯、熊沐清、程倩 人文社科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97 国际政治与中国 阎学通 人文社科学院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98 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 曾国屏、高亮华、刘立、吴彤、李正风 人文社科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99 逻辑基础(修订版) 王路 人文社科学院 人民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100 中国法律制度概要 高其才、罗昶 法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101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 刘惠芬 新闻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102 工业系统概论(第二版) 卢达溶、傅水根、李双寿、蒋耘中、叶桐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103 服装设计表达 吴波 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104 包装设计 陈磊 美术学院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105 标志设计 陈楠 美术学院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106 艺术玻璃吹制技巧 关东海 美术学院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107 漆的艺术 祝重华 美术学院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108 中国插图艺术史话 祝重寿 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109 书法鉴赏 邱才桢 美术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清华大学 2008年清华大学优秀教材评选 校级二等奖

㈥ 怎么写关于“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的论文啊

经典与时代的批判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摘要:论述经典力学的成就,批判经典力学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引力本质、质量不变等观点,说明其应用范围及其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
关键词:空间 时间 引力的本质 质量 速度 能量 矛盾
一、经典力学的成就
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是以牛顿运动三定律为基础的。牛顿系统地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于 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数学原理》。这是牛顿的一部代表作,也是力学的一部经典著作。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等)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的力学统一起来,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所以,牛顿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这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后代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牛顿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并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
二、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创造历史的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历史的制约,牛顿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入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等基本概念。按照牛顿的说法,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绝对运动是一个物体从某一绝对的处所向另一绝对的处所的移动。
莱布尼兹、贝克莱、马赫等先后都对绝对空间、时间观念提出过有价值的异议,指出过,没有证据能表明牛顿绝对空间的存在。爱因斯坦推广了上述的相对性原理,提出狭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论中,长度和时间间隔也变成相对量,运动的尺相对于静止的尺变短,运动的钟相对于静止的钟变慢。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的性质不是与物体运动无关的:一方面,物体运动的性质要决定于用怎样的空间时间参照系来描写它另一方面时空的性质也决定于物体及其运动本身。
量子论的发展,对时间概念提出了更根本的问题。量子论的结论之一就是:对于一个体系在过去可能存在于什么状态的判断结果,要决定于在现今的测量中做怎样的选择。这种现在与过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与因果顺序概念十分不同的,暗含于时间概念中的因果序列要求过去的存在应是不依赖现在的。
因此,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可能并不总是合用的。空间与时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但并不一定是最基本的次序,它可能是更基本的次序的一种近似。
第二,牛顿虽然对引力的本质持审慎态度,但最终还是对它作了抽象的、纯粹数学形式的概括,把它实际看作是一种直接的、即时传递的超距作用力。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万有引力做出一种解释,就是时空本身是有弹性的,可以弯曲、伸展。当一个有质量的物体置于某一空间时,空间就会弯曲变形,质量越大,空间弯曲变形就越严重。那么,空间为什么会在有质量的物体周围弯曲呢?爱因斯坦也没能给出答案。所以,爱因斯坦的弯曲空间理论也没有说明引力的本质是什么。量子力学关于电荷间的电磁力和强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的传递原理的解释也没有说明引力的本质是什么。认为引力是通过引力场或引力子来传递的观点也未得到肯定,因为,至今科学家也没有找到传递万有引力作用的引力子。
第三、 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恒定不变的,它与物体的速度或能量无关。
在相对论中质量这一概念的外延就被大大地扩展了。.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使到原来在经典力学中彼此独立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起来,成了统一的“质能守恒定律”,它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质能方程说明,质量和能量是不可分割而联系着的.一方面,任何物质系统既可用质量m来标志它的数量,也可用能量E来标志它的数量;另一方面,一个系统的能量减少时,其质量也相应减少,另一个系统接受而增加了能量时,其质量也相应地增加.
爱因斯坦从力学的观点出发,考虑两个球体的弹性碰撞,利用动量守恒定理和相对论速度相加定理能够导出著名的质速度公式

该式说明,物体的质量不再是与其运动状态无关的量,它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速度为v时的质量为 ,式中m0为物体的静质量,当物体的速度趋于光速时,物体的质量趋于无穷大。
第四,经典力学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世界,对于可与光速相比的高速情况和微观世界的适用问题,当时没有涉及也不可能涉及。
第五,经典物理学与经典力学的潜在矛盾
在经典物理学中,最难使人满意之处恐怕莫过于对光的描述了。如果微粒说是正确的,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当光被吸收的时候,组成光的粒子变成了什么呢?而且为了既表示可称量物质又表示光,必须在讨论中引入不同的实体,这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人心安理得。
同样,纳入力学框架中的光的波动论也难以自圆其说。按照波动论,光被解释为充满宇宙空间的以太的振动。由于光是横波,因此以太必须具有承受切应力而不承受压应力的能力,又由于以太对可称量物质并不产生可观察到的阻力,它又必须具有极小的密度。为此,人们绞尽脑汁,臆想出种种以太模型。这种无所不能、无奇不有的以太反倒使人如堕五里雾中。
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热力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麻烦。1865年,克劳修斯确立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该定律揭示出与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在经典力学中,从来也未发现类似的情况,力学过程的可逆性是由普遍的力学原理做保证的。可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是普遍成立的,因此,这个矛盾是无法用力学的基本观念予以解释的。
三、总结
牛顿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建起了一座科学丰碑,他的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它在宏观物理学的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是极其广泛和辉煌的。然而创造历史的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历史的制约,牛顿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牛顿在否定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错误论述和含糊概念、创立牛顿力学的同时,也在其中隐含了自我否定的潜在因素。诚如恩格斯所说的:“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的;因而按其本性来说已经是不合理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由于牛顿尽力把他的体系表现为由经验必然性所决定的,特别是由于经典力学在实践上的巨大成就,足以阻碍后人去思考那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先验特征,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论谁也没有想到,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可能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造。事实上,物理学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继后的时期人们又往往夸大它们的作用,不适当地把它们误用到其所能及的范围之外。为了消除这种误用,每—个历史时期都需要一种新的启蒙,正是这种永不止息的启蒙精神,才使科学不致变为僵化的教条。
参考文献:
[1]经典场论 张启仁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量子力学 井孝功著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空间:从相对论到M理论的历史 关洪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时间 保罗

热点内容
患癌大学老师 发布:2025-09-12 01:40:59 浏览:531
2016辽宁省大学生村官 发布:2025-09-12 01:37:08 浏览:787
上海大学自强教授 发布:2025-09-12 01:26:11 浏览:572
大学生新颖活动 发布:2025-09-12 01:24:45 浏览:144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车离教授 发布:2025-09-12 01:24:35 浏览:418
中山大学最牛的金融博士生导师 发布:2025-09-12 01:23:14 浏览:788
复旦大学副教授名单简历 发布:2025-09-12 01:08:23 浏览:13
大学生求职图片 发布:2025-09-12 00:46:33 浏览:321
东京大学铃木教授 发布:2025-09-12 00:27:15 浏览:652
大学教授给高三女儿的一封信 发布:2025-09-12 00:07:25 浏览: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