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郑愁予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郑愁予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28 05:28:59

❶ 雨说的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现代诗人。被称为“浪子诗人”。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15岁发表处女作《矿工》。195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且《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作品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诗人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他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因郑愁予的诗歌多描写旅人,因此被称作“浪子诗人”。同时,《错误》也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同时,他也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❷ 《雨说》这首诗的副标题是作者是他是诗人

《雨说》这首诗的来副标题是-----为生活自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作者是郑愁予,他是现代诗人。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15岁发表处女作《矿工》。195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

❸ 我打江南走过,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这句诗出自于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54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错误》。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被海内外多次收入教科书。全文如下:

《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① 底:通“的”,多见用于民国时期。

② 跫(qióng)音:脚步声。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在北平长大,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郑愁予在1949年与家人迁往台湾,初到时正赶上现代派诗社和诗刊开始创办,成为了现代派诗人中的重要一员。在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

(3)郑愁予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扩展阅读:

《错误》最大的特点是叙事、画面的象征化以及对照手法的结合运用。从第一节开始,在一个叙事的语境中,季节、容颜、莲花就共同型塑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味。

第一节两句,以第一人称“我”写游子走过江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中,“容颜”显然借指某个人,至于这个人的性别,在语言文化的规约下很自然会将其认同为“女性”。

前半句中“等”和“季节”赋予了“容颜”以叙事内容和时间限度;后半句是对“容颜如花”这个套板化譬喻的推进和激活,诗人不再甘于用静止的喻体去比附静止的本体,喻体被转化为两种动作状态——开、落。

所以,这个句子就是诗人对一个具有情节性、动作性和时间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征。一个通常用叙事的方式予以展开的情景被象征化地表达,于是在想象中补齐了这句诗所涉及故事的三个层面: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容颜、等待);她等了一年复一年,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季节里);她也曾欣喜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莲花开),却终于还是寂寞失落,因为她的归人终究没有归来(莲花落)。

第二节全用比喻,不同的喻体都指向于相同的本体——“你的心”,在喻体的暗示中企图将闺中等待女子的心理具象化。“东风不来”暗示静寂,“柳絮不飞”正是一幅无精打采、百无聊赖的情状,“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更是凸显等待者内心的封闭(小城)和寂寥。四五句是对一二句的同义反复,但同样暗示死寂,“东风不来”是客观的视角,“跫音不响”则已经悄悄转为等待者的“听觉”,不经意地铺垫了下面的“马蹄声”。

第三节有两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一是明暗线的设置:明写“我”的感受,暗写“等待者”感受,等待者的感受解释了游子的感受;二是照应的运用:“达达的马蹄”是对第二节“跫音”的照应、“美丽的错误”又是对第一节“莲花的开落”的照应。

❹ 郑愁予 错误

郑愁予
(1933—)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他有古典诗人的情操,但诗的语言主要是白话,表现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体验。1949年郑愁予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郑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8年应安格及聂华苓之邀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之活动;同年获“第二届青年文艺奖”,次年,任爱荷华大学东亚语文学系中文讲师;1983年获爱荷华大学创作艺术硕士学位,继续入读新闻学院大众传播博士班,并在东亚语文学系任教。1985年获耶鲁大学无限期续聘,其妻余梅芳亦在耶鲁大学图书馆东亚收藏部工作。曾应聘为“中国时报文学奖”决审委员,1990年至1992年任台湾《联合文学》总编辑。诗作15首由法国文学教授Martine Vallette Hemery译成法文,在Liasse(Huitieme)刊登出版。出版诗集包括《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I》、《郑愁予诗选》等。郑愁予对香港的文学教育贡献亦甚;1989年应香港市政厅公共图书馆之邀,主持“文学月诗讲座”;2002年,香港教育局将《雨说》一诗编入中学教科书,并将《水巷》一诗编入职校教材;同年,担任“香港双年文学奖”评审,并参加“科技大学现代文学座谈会”。2003年接受美国加州注册世界文艺学院荣誉学位。1994年开始与孙康宜教授合教中国现代诗通论。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代表作品:《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华刹那》、《错误》等。

郑愁予出版的实际虽然算不上多,但它的诗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诗派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郑愁予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他本人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但他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

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

郑愁予《错误》解读及其它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

郑愁予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而《错误》是他最经典的一首诗歌。

我打江南走过:打即从、自,意思是:我路过江南。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人的容颜比喻成莲花.也暗含着这个貌美如花.莲花开夏季.莲花等到季节来临才开放.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这句也与上句相对,莲花等到季节才会开放,正如柳絮没有东风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你的心门紧锁,因为你所等待的人还没有来.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马蹄借指我的到来.这里用的是借代的手法.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不是你要等的人,我只是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过客.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是台湾现代诗社的重要成员.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并能把传统的诗词意境与现代西方的艺术表现手法相揉和.在台湾诗人诗被改成歌最多的就是郑愁予和余光中.

郑愁予诗具有清新淡雅的风格,读他的诗仿佛看见一位穿着蓝色长衫的古代诗人.我认为在台湾诗人中郑愁予的诗是写得最好的.余光中的诗在清新淡雅方面是无法和郑愁予相比的.

诗人西渡曾指出台湾诗歌缺少现代意识,这在郑愁予诗中也能体现出来.郑愁予的诗的确可以放在任何时代.他的诗的现代感表现在诗歌的艺术手法上,在诗歌的内容方面,的确不够宽广.

但是爱情是世代流传的话题,关键是怎样写好它.这也是为什么三十四年代作品中,徐志摩和张爱玲的作品为什么还被现代的读者所喜爱.戴望舒是经典的是<雨巷>而不是<我用残损的手掌>.尽管后者的时代感更加强烈,思想内容更加进步.

西渡在提到台湾诗人中最具有现代意识的时候,他指出是纪弦.我所看到台湾诗歌中内容上最具有现实感的是白灵的<爸爸,中国容不下一张书桌>.

郑愁予的<小小的岛>和<赋别>这两首诗也是我极其喜爱的.郑愁予的诗情浓以淡笔写出,回味悠长.

希望此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❺ 《雨说》中表明“雨”的来意的诗句是什么

《雨说抄》中表明“雨”的来意的诗句是: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作品简介:
《雨说》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Ⅰ》,作者郑愁予;本诗写于1979年,刊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它清新而活泼,明朗而耐读,是老少皆宜的童歌,是郑愁予的优秀作品之一。它极写雨后春回大地,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极力赞颂“及时雨”,是诗人借春雨之口,为中国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语文》。

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现代诗人。被称为“浪子诗人”。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15岁发表处女作《矿工》。195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且《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❻ 求郑愁予的《错误》及赏析,急求!!!~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项,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胜利后到北京,曾就读于崇德中学。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8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多年。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郑愁予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他本人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但他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
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对此,郑愁予不以为然,他说:“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仁侠也好,浪子也罢,总而言之,“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也许正是仁侠精神和浪子情怀的结合,才使郑愁予的诗有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

这个九行小诗共分三节。
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莲花的开落”是个变化着的意象,它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
第二节五行诗全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这几行诗不禁让我们想起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 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此也可见出郑诗的古典韵味。
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
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愁予风”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与这首诗有很大的关系。

❼ 雨说作者是谁是什么诗人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现代诗人。被称为“浪子诗人”。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15岁发表处女作《矿工》。195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且《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作品名称:雨说

创作年代:现代

作品出处:《郑愁予诗的自选1》(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文学体裁:诗歌

作者:郑愁予

作者国籍:台湾

原文欣赏

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郑愁予

第一节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第二节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第三节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第四节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第五节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第六节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

可是,我是幸运的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❽ 求 【诗歌赏析】!!!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项,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胜利后到北京,曾就读于崇德中学。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8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多年。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郑愁予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他本人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但他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
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对此,郑愁予不以为然,他说:“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仁侠也好,浪子也罢,总而言之,“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也许正是仁侠精神和浪子情怀的结合,才使郑愁予的诗有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

这个九行小诗共分三节。
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莲花的开落”是个变化着的意象,它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
第二节五行诗全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这几行诗不禁让我们想起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 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此也可见出郑诗的古典韵味。
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
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愁予风”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与这首诗有很大的关系。

解读一: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句。

三月的江南,如莲花的女子,穿行在莲花中,岁月已过,容颜如莲花开落,真是人间绝美的意境,诗人总是喜欢把美丽的女子比作莲花,把长长的相思寄托莲子,"莲子清如水".

从小到大,有多少诗篇是关于江南的?现在终于明白了白居易的那句饱含了多少深情的诗———“能不忆江南?”

绵延的长江,把中国分成了两半,一半是铁马秋风,一半是杏花春雨。而每一个北方人的头脑中,可能都积淀着这样的意识,重新踏上江南的土地……

但我不是归人,只是一个过客。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项,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三月的柳絮如此安静,一切静物皆在三月复生,所以一直以来,就有三月是恋爱的季节.然而,三月的你的心却是静静的河底的石头,河水流过,岁月流过,却丝毫不曾改变你当初站立的位置,恰如一处风景,静立!

春光如画,我看见寂寞的你穿行在岁月之间,繁花似落,笑容不现,仿若莲花,洁白无语!

而这所有风景浓缩的原因在于: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切的外在沉静,内心如此之绝望的原因在于:我不是归人,我是过客!

仿佛听到<绿袖子>的声音,绕人而过.

青石板上,水珠滴滴落落,春风依旧,岁月无声.

仿佛一切皆为无妄之臆想,什么也不曾经过.......

解读二:

我打江南走过,原因是因为那儿有等我的人,或是情妇,或是恋人.

她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子,容貌如莲花,正因为如此,所以浪漫的我经常打江南走过,不是说江南多才子,才子多风流,所以才会有秦淮八艳流传在世上,才会有<桃花扇>的千古留香.

能够让我回顾的女子,当然有一颗沉静的外表艳丽的内心,即时下流行的闷骚之说.

即使你如此之美丽,然而,每一个生长在现代的人多为怕负责任的人,每一个稍稍有些才识的青年,当然不会被儿女情长所迷,所以现在社会才会流行试婚或是只恋爱不结婚,不然我在一颗树上吊死的话,满园春色让谁去观赏呢?

所以好心的我,不忍心春色枯萎,当然绝对不会伤害你,我只能告诉你,我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

正因为我的洒脱,你才会一直思念我,因为我留给你的都是美好的回忆:譬如江南丝竹,譬如名典咖啡,譬如长亭送别......

一切皆是美丽的,美丽的原因则是:

我不是归人,我是过客!

呜呼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
忧郁之四 诗中出现的意象全部是丑的:锅盖、黑光、潮湿的牢狱、胆怯的蝙蝠、腐烂的天花板、铁窗护条、卑污的蜘蛛、蛛网、游荡的鬼怪、长列柩车、黑旗。这些令人恶心的、丑陋的,具有不祥意味的意象纷至沓来,充塞全诗,它们显示了“精神的骚动”。总之,波德莱尔以丑为美,化丑为美,在美学上具有创新意义。这种美学观点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遵循的原则之一。
有人说他选取的意象都是很恶心的。例如:浮尸、蝙蝠、蜘蛛、破钟....但是不可否认,他写的“感觉”这一东西是很好的,有点像废话,不然也不会流传至今了......
波德莱尔散文集《巴黎的忧郁》、《恶之花》...他的作品仿佛浑然一体,谱出叩问终极人性的最强音,凝结成纯白无瑕的璞玉,闪耀过一个多世纪,来到我面前。
在诗里听到诗人声嘶力竭的呐喊,感觉得到诗人孤独中彷徨。在呐喊、孤独和彷徨中,诗人不遗余力的打破或颠覆陈规旧俗,在紧缚的思想中寻求呼吸的罅隙。美与丑,善与恶,一切的界限渐趋模糊,滑向消融,甚或反转。反转不是目的,是过程,是手段,是自由。快乐的希翼之灯在地平线上高悬,在浓稠的雾中点闪召唤着有人去发现...

❾ 雨说作者

雨说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现代诗人。被称为"浪子诗人"。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内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容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15岁发表处女作《矿工》。195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且《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❿ 《小雨》 《雨说》

太不同啦
****************************************
《雨说》
****************************************
这首诗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版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权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全诗分为九节。其中五次以“雨说”为提示语,是“雨”的诉说的内容变化和情感递进的线索。第一节,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诗以“(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
详细内容:http://ke..com/view/1120836.html?wtp=tt

热点内容
疏教授澳大利亚大学 发布:2025-09-12 05:16:32 浏览:504
河南中医药大学吕教授 发布:2025-09-12 05:09:43 浏览:207
大学教授第一堂课讲什么 发布:2025-09-12 05:06:28 浏览:142
大学生的激情 发布:2025-09-12 04:47:33 浏览:882
西北大学博士成绩查询 发布:2025-09-12 04:38:13 浏览:213
西北大学副教授条件 发布:2025-09-12 04:37:17 浏览:75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韩成敏教授 发布:2025-09-12 04:27:06 浏览:473
大学老师职业生涯访谈报告 发布:2025-09-12 04:10:28 浏览:290
清华大学用外语考研 发布:2025-09-12 04:03:30 浏览:536
张帆河南大学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9-12 04:02:34 浏览: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