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田佳良的博士导师是谁
① 博士生导师一定是博士学历吗
博士生导师不一定是博士学历。博士生导师一般应具博士学位,对年轻的教授(1972年以后大学毕业)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至少培养过一届硕士研究生或在国内外协助指导过博士生的学位论文。
博士生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内处于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般为教授职称,也有特别优秀的副教授、讲师担任博士生导师。
有培养研究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硕士研究生。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博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博士生的学术队伍,培养的研究生质量较好。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硕士生课程。
② 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还有博士生导师谁大
谁大?年龄上谁大可不一定,行政级别上只能说一般来讲博导担任的职务高一些。再有所谓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指的是一样的。简称都是博导。从学术级别上来说,肯定是博导的级别比硕导的高。
③ 厦门大学文学院用联系博士导师吗
大学里的导师就是常说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硕士生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有培养本科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本科生。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硕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硕士生的学术队伍。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课程参考来源:/link?url=__
④ 博士生导师一定是博士学历吗
博士生导师不一定是博士学历。博士生导师一般应具博士学位,对年轻的教授(1972年以后大学毕业)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至少培养过一届硕士研究生或在国内外协助指导过博士生的学位论文。
1、博士生导师的具体要求:
(1)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不少于8篇(第一作者或本人指导的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正式出版过学术专著。所发表的论文或专著曾被同行多次引用或曾获得过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奖励。
(2)目前承担有国家或部(省)级的重点科研项目或攻关项目,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他有重要价值的研究项目,在研的经费不少于3万元(个别基础研究项目不少于1.5万元)。
(3)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不少于5篇(第一作者或本人指导的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正式出版过学术专著,或有重要的技术成果发表的论文或专著曾被同行多次引用或曾获得过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奖励,获省部或国家级成果登记2项或发明专利(授权)2项。
(4)目前承担国家或部(省)级的重点科研项目或攻关项目,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他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项目,在研的经费不少于6万元。
3、要求放宽的政策:
对于主持经费在30万元以上的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或主持经费在60万元以上
工程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或曾获国家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成员,上述要求可适当放宽。
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如《Nature》,《Science》及列入SCI,EI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或本人指导的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对其发表论文的篇数要求可酌减。
上述指标中的著作,成果只考虑有足够证据的主要贡献者。
(4)厦门大学田佳良的博士导师是谁扩展阅读:
博导的主要工作:
根据博士生学习的定位,博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为学生开出几门课,而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或者说,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教”而在于“导”。
1、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这是进入博士生学习和研究的一个前提性的条件。由于博士生自身学科背景、学术水平的差异,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工作极为重要。没有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状况的基本了解,不熟悉本学科的学术规范,不会运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博士生的学习和研究就没有一个科学的基础。
2、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把读书、思考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学术品位和研究水平。
⑤ 博士生导师大还是教授大
博士生导师和教授是不同的,无法比较,博士生导师职业,教授是教师职称。
博士生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内处于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般为教授职称,也有特别优秀的副教授、讲师担任博士生导师。有培养研究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硕士研究生。
博士生导师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博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博士生的学术队伍,培养的研究生质量较好。
博士生导师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硕士生课程。对年轻的教授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除具备上述条件外,一般应具博士学位。至少培养过一届硕士研究生或在国内外协助指导过博士生的学位论文。
教授为大学教师职称的最高级别。中文的教授两字则源于“传教授业”的字义,是中国古代就使用的学官名称,在中国汉代、唐代的大学中都设此职位。这个词语与英文没有关联。日语中则与中文同用“教授”来称呼大学中的老师。
(5)厦门大学田佳良的博士导师是谁扩展阅读
1、教授为大学教师职务的最高级别,教授只是职称系列中的最高级(正高),并没有行政级别的规定。但“官本位”的思想下,总是有意无意地以官员做参照。比如,规定院士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教授享受厅级住房标准等。
2、博士生导师简称博导,一般是本学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是本学科内学术造诣深、学术水平领先的教授、研究员或者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我国自实行学位制度以来,高校一直实行严格的博士生指导老师选聘制度。
由于博士生导师是在教授的基础上选聘的,很多单位为表示尊重,也给予了“博导”高于教授的特别待遇。这样就在事实形成了在教授之上的又一个阶层――“博导”。久而久之,“博导”除了代表一个人在学术上的造诣外,更成了一种很高的荣誉。但博导也没有行政级别。
⑥ 厦大传播学研究生导师都有谁呀~
厦大生物学系
Department of Biology
生物学系创立于 1922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享誉海内外。生物学也是厦门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生物学系现有教师39人,其中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讲师8人。
生物学系设有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首批),现代动植物学国家 “ 211 工程 ” 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寄生动物学研究室;厦大湿地与生态工程研究中心。设有生物科学和生态学2个本科专业,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等5个博士和硕士招生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
寄生动物学研究: 主要从事(1) 研究与人类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类经济动物(尤其是家畜、家禽、养殖的经济鱼类和贝类等)及经济植物资源的重要寄生虫病害问题;( 2)研究各重要寄生虫病病原的生命规律(包括宏观和微观)及流行传播规律,要使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各病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3)重要寄生虫病害的防治研究。 曾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的奖励有: 1978年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982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与外单位合作);1990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桨;1980 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科技二等奖;198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科技一等奖,199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十二项。
生态学研究: 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学、自然保护区建设、污染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其中重点是红树林湿地生态学尤其是红树林生态系统能流和物流、红树植物生理生态学、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红树林生态恢复、红树植物系统演化、红树林与全球变化等方面。另一个重点是亚热带植物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曾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部(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出版专著6部,编著4部,教材2部。
亚热带资源动物研究: 主要从事( 1)动物遗传育种。(2)动物的营养和消化情况。(3)鸟类生态。在家禽遗传育种方面已有几十年的研究积累,承担农业部“八五”重点攻关项目“金定鸭培育”项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家禽育种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植物基因与基因技术研究: 主要从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优良基因的筛选克隆,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现已具备从事植物基因工程的全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
如果你喜欢生物学,厦大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其学科实力在全国高校前列。并且我认识的生物系的同学,大都学习刻苦,学风严谨,环境这对于你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所以欢迎报考厦门大学生物系。
⑦ 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哪个学历高
博士后是博士在毕业以后,以一种工作的形式继续科学研究,属于工作人员,是没有学历的,
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博士的学历最高,
希望回答能帮助到你,你也可以追问。
⑧ 厦门大学博士导师赵仪是那里的人
甘肃省古浪县土门镇人 请采纳!
⑨ 厦门大学化学研究生导师有谁啊
以下都是化学专业,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
蔡启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田昭武,中国科学院院专士
张乾二,厦门大属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黄本立,中国科学院院士
万惠霖,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赵玉芬,台湾女士,美国博士后,厦门大学教授,药物化学
郑兰荪,院士
田中群,院士
⑩ 求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导师信息
[yǔ 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