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大学老师轮岗

大学老师轮岗

发布时间: 2021-02-28 09:04:51

A. 教师轮岗制度说明什么

今天校长抄召集全体教师袭,宣布了我们区明年开始的六年轮岗制度。我们学校明年的轮岗数量要达到5-10%的样子,这样算下来,也有十几个人要被轮岗到其他学校。校长说了,教师轮岗要去的学校,离本校不会太远,还是要考虑到教师上下班的交通问题。 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是一定要进行的,这是响应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进行的。校长也说了实施方法及今后职称评定挂钩构想,让每位教师都有一个心理准备。想轮岗到其他学校的老师,可以先提出申请,则可以优先考虑轮岗。如果轮岗名额不满,可以考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轮岗教师,再通过论证进行轮岗。双职工家庭,优先考虑一位轮岗,以后尽量不出现双职工家庭。优先考虑在一个学校工作满十年的教师进行轮岗,在同一学校工作时间越长,轮岗的机会就越大。 校长还讲了轮岗今后发展的方向,教师今后评定职称,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看你在几所学校呆过。也就是说,从政策上将轮岗与职称评定挂钩,以支持国家政策。当然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一定有一些问题值得解决,但是不管怎样,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支持这一制度的实施。

B. 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指的是什么(什么样的老师可以轮岗交流)

是指城里老师和乡下老师交换岗位。也就是陈丽老师去乡下教书,乡下老师去城里教书。这样的话就可以做到互补。

C. 教师轮岗交流政策怎么能说变就变

随着 淮安市教育局文件 淮教师〔2012〕21号 “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年市直中小学教育集团教师互派交流工作的通知” 的发出,今年的交流轮岗政策浮出水面,几家欢喜几家愁?教育局2年前信誓旦旦、言之凿凿地说“要把轮岗交流政策搞下去”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今天却堂而皇之地修改了政策,只在各个教育集团内部交流,校间老师不交流。。。楼主评价:此局朝令夕改,不顾自身的公信力。1、教育局改革的初衷是好的,鉴于教育资源不平衡,鉴于社会舆论的压力,要将老师打散重新洗牌,但此等政策有点想当然,有赚人眼球转移社会舆论的嫌疑,一石激起千层浪,好学校老师惴惴不安,差学校老师沾沾自喜,家长们迷茫,好不热闹。此政策结果是什么,拆散了配合默契的教育团队,影响了老师的心理,我觉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的教学质量。2、制定了规则,就会有人利用规则,出现如下景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校长的侄子留下了,没后台的老师走了,时常孝敬自己的留下了,老实巴交的老师走了,喜欢的老师留下了,讨厌的老师走了。。。。。。一场找人、送礼、剪除异己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3、不考虑后果制定了一系列不符合实际的政策,为什么说不符合实际,因为第三年这个政策就被迫修改了,教育局自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好学校的老师心里石头落地,差一点学校老师颇为失望,已从差学校交流到好学校的老师暗自窃喜,已从好学校“清理”到差学校的老师欲哭无泪。4、折腾了2年,实际受害者是学生,因为老师可能一心一意地教书了,因为政策让老师惶恐和悲伤;那些被迫离开自己喜爱的学校老师们啊,你们在原来的学校挥洒了青春,却被弄权者像蝼蚁一样扫地出门,上班路途遥远,买的房子形同摆设,你们是小白鼠,你们没有自己的**和尊严。5、总结:教育局轮岗政策更改,伤害了已交流教师的利益和感情,请党和政府给他们以交待!请教育局正面应答,你伤害了人,难道要一笑而过?对待已交流的老师的政策请明确,是不管了,还是有什么说法,请你明确,你自己犯错,为什么让别人买单?坚决要求已交流的老师返回原校,否则不足以平民怨!一个目睹轮岗政策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留。转自阳光纪检上的贴

D. 老教师为何对教师轮岗校长交流制度颇有抵触呢

一家之言,尽量客观地表述问题,仅作为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

教师职业一直以来都是稳定的代名词,哪个学校的老师就是哪个学校的老师,工作很难调动,即便是夫妻也很难调动到同一个地方去任职。

图片仅供参考

教师轮岗校长交流制度设计初衷是极好的,为的是教育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以一个简单模型为例子,一个地级市有两所知名高中,一所在东头一所在西头,其中东头的教学成绩稳居第一省内外知名西头的一直是千年老二,各种教育资源都会有意无意地向第一所学校倾斜,时间长了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明争暗斗就来了,这并不利于长期发展。

第一所学校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领导都会有优越感,第二所学校老师会愤愤不平因为你们招收的都是好学生,学生家长也会很无奈,第一所学校去不了的才退而求其次来第二所学校。

教师轮岗,两边各出一部分老师对调,校长交流,咱们也换着试试,互相学习嘛,某种程度上也有斗气的意思,你不是能吗?你来试试;你不是说我能力不行吗?那我就证明给你看。家长们也开心啊,这下好了去哪都一样,客观上还是有很不错的积极效果的。

图片仅供参考

那为什么在我看来一线教师特别是老教师为何对教师轮岗校长交流制度颇有抵触和不满情绪呢?

主要是嫌麻烦,越是上年纪的越嫌麻烦。东头呆习惯了跑西头,平常回家吃个午饭十分钟现在半小时,家里还一大堆事情,你是处理还是不处理?西头呆习惯了跑东头,感觉啥都不习惯了还得先适应适应。住校的单身老师跑过去还得跑回来,干得事情也都差不了多少,那就互相谦让着,你去吧你去吧还是你们年轻人去吧多出去交流交流也是极好的嘛。

其次是怕折腾,越是稳定的越是怕折腾。某校长去外地交流学习回来以后就来了个鸡飞狗跳,下到25上到52统一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挨个过关汇报,年轻人还好一点,上年纪的实在受不住啊,搞不好脸上也挂不住,毕竟不能太尴尬,谁知道会学习交流点什么新点子出来。

图片仅供参考

还有其它原因吗?欢迎有类似经历或看到类似经历的补充指正。

E. 话题共论:如何看待高校实施中层干部轮岗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何应林: 有利于中层干部的职业发展 跟很多改革举措一样,高校中层干部轮岗既有利也有弊。从目前的实践效果来看,轮岗有利于高校中层干部的职业发展。 第一,轮岗有利于提高中层干部的综合职业能力。中层干部如果长期呆在某一个部门,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不易接受新事物。并且,可能会由于对其他部门的工作缺乏了解,不能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很好地配合他们的工作。而进行轮岗,让中层干部“动”起来,多角度换位思考,可以让他们思维“活”起来,视野“宽”起来,心胸“大”起来,有利于他们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二,轮岗有利于中层干部发现自己的潜能,克服职业倦怠。如果中层干部长期在某部门的工作既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得不到老师们的理解,又看不到别的发展希望,那么他们就容易在这个岗位上出现职业倦怠。而让他们到其他部门轮岗,让他们知道自己除了这一项工作之外还能胜任其他的工作,有利于他们增强自信心,克服职业倦怠,实现持续发展。 第三,轮岗有利于避免中层干部走上腐败的歧途。欲望就像病菌,容易侵蚀那些掌握有一定权力的人,特别是那些掌管人、财、物等权力的中层干部。如果中层干部长期“静止”在那些好处多的地方,难免不“为自己谋”,从而产生各种腐败问题。适时而合理的“流动”,可以防止“病菌”大量聚集,防止中层干部产生严重“病变”。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朱建华: 专业性强的岗位不宜轮岗 很多高校的中层干部都在实行轮岗制。轮岗的好处有很多,但如果承认高校行政工作也有其专业属性的话,那么,对于业务性强的岗位,则不宜采取轮岗制。 高校的行政岗位,尤其是一些具有较强专业属性的中层岗位,除了对任职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外,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素养。比如,财务处长必须熟悉财经纪律、熟悉财务制度等,否则难以成为一个称职的财务处长。如果轮岗把财务处长轮到了教务处长的位置上,或者把教务处长轮到财务处长的位置上,并不利于高校培养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干部队伍。尽管高校内财务处长轮岗到教务处长岗位的比较少,但像宣传部长轮岗到保卫处长岗位的并不少见。 杭州师范大学宣传部倪洪江: 要轮“活”不要轮“乱” 轮岗可以让高校中层干部“活”起来,有助于解决中层梗阻、力度递减、效能低下等问题。对于学校领导层面来说,对中层干部进行轮岗,其实也是一次对权力、资源的又一次合理分配,加强对中层的管理及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 不用过于担心轮岗带来的隔岗如隔山,一方面像学校的行政岗位、各学院党务工作岗位、群众团体岗位,这些管理岗位有相通之处。另一方面高校的中层干部普遍学历高,学习能力强,整体素质好,进行轮岗,可以促使干部在新的岗位上勤奋学习,努力适应,激发潜能,拓宽视野,锻炼才干。 轮岗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没有制度化、人性化的轮岗做法万万不可行。当前轮岗的做法在高校里并不普遍,很多中层干部的心中,还是认为轮岗是领导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的一种做法。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顾春军: 中层轮岗还是不折腾为好 高校是个业务性较强的单位,所谓的“学官不是官”,就是要淡化高校的行政化。高校行政化的弊端所在,被舆论诟病已久,而轰轰烈烈的高校中层轮岗,诱导着专家学者以走上仕途为荣,无疑是给大学行政化火上浇油。 高校是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做领导不但要懂管理,而且应该是所属团队的楷模、先锋,这样才能才能让属下信服,才能组织起高效率的团队,才能在学术上不断进取。就高校发展来说,应该提倡专家教授治校,也就是内行人搞管理。然而,依照现存制度,往往会产生外行人上岗,而内行人让位的现象,就像管理学院院长被轮换到文学院任职,隔行如隔山,对学术发展不利。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折腾人为上策。中层轮岗,还是不折腾为好。

F. 如何做好教师轮岗制度

教师轮岗分为在学区内和跨区两种方式。在学区内,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专任教师原则上应交流轮岗。教师交流到新的学校后,按不低于原有职务及岗位等级聘用。
近年来,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优质师资流动起来,各地相继出台了县管校聘政策以及优秀校长、教师轮岗制度,北京还出台了“共享教师”新政。在追求教育优质资源均衡的大背景下,师资队伍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创新,优质师资的流动实现了多元化,教师流动机制正成为激起教师向上的动力。
许多专家学长认为,如今教育部门的责任,除了关闭校外的辅导班外,不如大力推行校长老师交流轮岗制度。事实上,这一办法早在2013年就曾提出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只是这一政策,在一些地方执行得并不彻底。
其实,在一个城市内实施校长老师轮岗,并没有任何困难,也不存在所谓老师因为通勤太过奔波的情况,毕竟一个区域内,既有好学校,也有差学校,有些甚至只有一墙之隔。
而如果好学校与差学校的老师轮起来,更可能解决学区房的问题。
现在,不少人为了孩子进入一所好学校,会去买学区房。学校越好,学区房越贵。可反过来说,如果校长老师轮换起来了,好学校、差学校之间的差距就被拉平了,自然也就没有学区房了;如此一来,教育资源也就公平了,也会助益减少辅导班。
但是,当前,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如一些学校从自身发展角度考虑,不愿委派优秀教师外出交流;许多老师长期在某学校工作,不愿去其他学校交流,特别是不愿意从工作环境优越的学校到偏远且环境艰苦的学校去;外出交流的教师因工作关系还在原学校,在交流学校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出工不出力,甚至不服从交流学校的管理等。
为了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在事关教育全局发展的师资流动工作中,我们必须切实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确立健康有序的流动机制。师资调配工作是一项严谨科学的工作,科学流动必须做到谋划在先,统筹考虑区域内各校对管理干部和各学科教师的实际需求。同时,在师资调配过程中,既要做到按章办事,体现工作的严肃性,又要根据基层学校的实际需求,体现工作的灵活性,从而使区域内师资结构更加优化。
二是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师资流动见成效,关键在于有严格的监督机制作保障。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所有参与流动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流动师资的考核,而且必须事先拟定考核监督制度,细化量化考核目标,对流动者实行严格的考核,而不是因人而异凭感觉打分数,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要通过考核,把认真工作的校长和老师甄别出来,给他们相应的荣誉称号,以此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三是注重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师资流动这项有利于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举措,如要长期坚持,关键在于有效运用考核结果。其实,无论是校长还是一般教师,如果他们在流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了应有的奖励和荣誉,抑或通过考核获得了岗位和职务晋升。
具体措施还有大幅度提升边远地区学校、农村学校教师工资标准,向优秀教师发放到边远地区的工作补贴和交通补助费;建设教师周转宿舍,解决教师居住问题,积极为教师交流创造利好的物质条件。

G. 教师轮岗是怎么一回事

城里面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及教师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去交流、支教、轮岗。

H. 什么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的要素

调动教师积极性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般有以下几种:
事业激励。
用教师职业崇高神圣的使命感唤起教师内部工作动机,从而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把那些无心把教育作为事业的教师采用“末位淘汰制”淘汰掉。
情感激励。
教师是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且教师需要别人尊重,尊重教师就是加强与教师的感情沟通,使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制度激励。
通过教师任用制度和管理制度所产生的“危机效应”和“竞争机制”,激发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得到发挥的平台和相应的职位头衔。
物质激励。
物质奖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物质激励主要是贯彻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按工作绩效和实际贡献论功行赏,用奖酬激发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荣誉激励。
中小学教师一般有很强的源自内心的荣誉感,对做出贡献和成绩的教师给予肯定、表扬和奖励,使那些在某一方面成绩比较突出的教师有机会获得荣誉,从而满足了其心理需要,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动机。
教师轮岗是教育部门的制度,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制度,但是长期以来,教师职业被认为是铁饭碗,挤进来求稳定安逸,因此强制性的轮岗打破平衡会引起的问题很多,轮岗常态化的前提应该是教师自愿为原则的,并且给予教师足够的保障。
教育部门应该以市场经济去考虑,而不是回到以前的计划经济。
这里只能对轮岗常态化提出几点建议:
加大自愿轮岗教师的激励措施。
如轮岗是作为评名师的标准之一,提高工资待遇,和业绩挂钩、优先给予海外进修机会,政府给予车费及房屋补贴等。
在政策上给予缓冲适应期。
例如教师资格注册制度,增加5年必须轮岗一次才合格,或者给予教师家庭上的一些政策补充,例如解决入户问题、提高医疗等。
另外可以组织一些活动。
集结各轮岗教师,出版分享轮岗心得书籍,或通过组织轮岗的摄影大赛等增加轮岗正能量,光荣而有趣,逐步实现轮岗常态化。
今天校长召集全体教师,宣布了区明年开始的六年轮岗制度。
学校明年的轮岗数量要达到5-10%的样子,这样算下来,也有十几个人要被轮岗到其他学校。
校长说了,教师轮岗要去的学校,离本校不会太远,还是要考虑到教师上下班的交通问题。
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是一定要进行的,这是响应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进行的。
校长也说了实施方法及今后职称评定挂钩构想,让每位教师都有一个心理准备。
想轮岗到其他学校的老师,可以先提出申请,则可以优先考虑轮岗。
如果轮岗名额不满,可以考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轮岗教师,再通过论证进行轮岗。
双职工家庭,优先考虑一位轮岗,以后尽量不出现双职工家庭。
优先考虑在一个学校工作满十年的教师进行轮岗,在同一学校工作时间越长,轮岗的机会就越大。
校长还讲了轮岗今后发展的方向,教师今后评定职称,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看在几所学校呆过。
也就是说,从政策上将轮岗与职称评定挂钩,以支持国家政策。
当然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一定有一些问题值得解决,但是不管怎样,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应该支持这一制度的实施。

I. 教师交流轮岗后必须回到原学校吗还是教育局再重新分配

教师轮来岗后必须回到原学校。因源为轮岗不会动自己的人事关系,人事关系还在原学校。轮岗结束需要回到原学校。

轮岗的好处:

1、开阔了眼界,促进了交流,思维得到了拓展,管理能力有所提升。

2、听课、说课、评课,在学习中进步,把压力变为动力,自身素养有所提升。

3、课堂教学是最好的历练,认真完成本职教学任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J. 教师轮岗交流效果怎么样啊

教育部将在五个方面加大推进小组教师交流轮岗的改革力度:一是提出加快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目标。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是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明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
三是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校长教师资源相结合。鼓励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团、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
四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
五是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成效:校长教师轮岗盘活了薄弱校促进教师发展
实现中小学校长教师“区域轮岗”,弱化教师的校籍,目的是让不同学校间的教师流动起来,打破名校对教师资源的垄断,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到好的教育资源。除此之外,“教师轮岗”也是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实行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推进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求的践行。
应当说,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校长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不仅实现了促进教育均衡的既定目标,有力地推动了薄弱学校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校长的成长。毕竟,交流轮岗在一定程度上让校长、教师消除了职业倦怠,重新找到了职业成就感,找到职业专业成长的舞台。
好处一:促进教育均衡、改善薄弱校
下面,我们来看看浙江省嘉善县的做法,这个从2010年就开始试点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区县,通过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有效地盘活了优质教育资源,不仅让薄弱校变了样,也让很多老师有了很好的发展。
嘉善县实验中学,原名魏塘中学,地处城乡交界,之前在县城3所中学里排名倒数第一。“周边乡镇、社区的好学生都去了其他学校,最多时一届就有四五十个学生转走,占招生总数的10%左右。”该校校长周建平说,“其实学校硬件设施早已完善,就因为师资薄弱,吸引不了学生。”
2011年,教师流动在嘉善县范围内正式启动。3年来,嘉善县主动报名参加流动的教师达903人,实际流动560人,占适流教师的33.1%,其中城乡互动320人。目前,嘉善县教师流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促进了城乡骨干教师合理分布,有效推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现如今,校长周建平敢于拍着胸脯说,“我们能跟一中、四中平起平坐了。”原来,作为2010年教师流动的试点学校,实验中学两年内共流入教师20位,占教师总人数的18%,其中3位是县级以上名师或学科带头人。周建平说,“名师流动到我们学校,学生也跟随名师回来了。我们学校是教师流动第一所受益校,也是改变最大的学校。”
好处二:让教师克服倦怠感,找到更适合的舞台
2006年参加工作的沈芳,原是县城嘉善一中一名青年教师,两年前根据组织安排,她流动到了嘉善县最西边的陶庄中学任教3年,每天往返都要花去近两个小时。当她的婆婆听说沈芳要到农村学校任教时,不无担忧地问:“你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
两年来,沈芳在陶庄中学经历了从最初的重点考核对象,到后来的重点推荐对象,再到现在的重点展示对象,实现了“让自己在聚光灯下起舞”的梦想。面对记者,沈芳感慨地说:“流动为我的事业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使我在不断的历练中得到了成长,感谢流动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热点内容
深圳大学艺术学院钢琴老师 发布:2025-09-12 09:14:37 浏览:502
大学生写作短板 发布:2025-09-12 09:12:59 浏览:228
青海失联女大学生遗骸被找到 发布:2025-09-12 08:57:48 浏览:219
大学生可以干嘛 发布:2025-09-12 08:45:56 浏览:589
中南民族大学钢琴老师 发布:2025-09-12 08:39:27 浏览:485
大学生政治关注 发布:2025-09-12 08:31:54 浏览:703
舒慧的大学生活三 发布:2025-09-12 08:28:06 浏览:658
博士考前联系导师吗 发布:2025-09-12 08:10:59 浏览:727
研究生导师无指导 发布:2025-09-12 07:37:03 浏览:150
在职研究生申请基金导师同意 发布:2025-09-12 07:37:01 浏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