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

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

发布时间: 2021-02-28 11:40:12

『壹』 人体胚胎的研究进展

2015年4月,中国科学家团队首次成功修改人类胚胎的DNA,这在国内获得不少科学家的支持,但却在西方引起争议。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生物学副教授黄军就和他的同事,利用最新科技“切开”一个基因,该基因主要与地中海贫血症有关。在中国南方,地中海贫血症是儿童中最常见、但有时可能致命的血液异常。
但这一研究在科学界引发了一些批评。有关首次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的研究的论文最初是投给《自然》与《科学》期刊的,但由于道德问题,论文被期刊拒绝。论文的作者们在另一本期刊《蛋白质与细胞》中发文表示,他们明白围绕有关研究的道德争议。
他们表示,研究使用的是医院丢弃的有问题的胚胎,也就是接受了数个精子的卵子,而这些胚胎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都已经被广泛使用了数十年,因为它们不会成功孕育出婴儿。
英国生物学家Edward Lanphier向《自然》杂志表达了他的批评。他说,我们要暂停这一研究,并确保我们就前进的方向进行广泛的讨论。目前黄军就未能被联系上就事件置评,但他的研究在国内赢得了不少生物学家的支持。清华大学生物学教授陈国强表示,有关批评所提出的要求过于武断。
黄军就的团队用了86个废弃胚胎做实验,并发现,DNA编辑只在其中28个胚胎中成功,也就是成功率大约30%。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值得警惕的问题。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名为CRISPR,经常找错目标基因,在之后的处理环节中,就会发现胚胎中有一些变异。黄军就和他的团队在他们的论文中指出,要小心使用这种技术。

『贰』 基因编辑技术会用来改良人类吗

基因编辑技术会用来改良人类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范勇团队发表论文,宣布他们用基因编辑技术制造出一个能对艾滋病毒免疫的人类胚胎。艾滋病毒要人体内存活、繁衍,需要跟人体免疫细胞表面上的一种蛋白质结合,进入免疫细胞。有极少数人这个蛋白质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艾滋病毒没法进入免疫细胞,这些人天生就对艾滋病毒免疫。范勇团队用一种称为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胚胎细胞里头的基因组进行改造,人为让该蛋白质基因发生突变,理论上这样产生的胚胎细胞将会对艾滋病毒具有免疫力。

这是史上第二例用这种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人类胚胎细胞。第一例也是中国科学家完成的。那是在去年,中山大学生物学副教授黄军就团队用该技术修改了人类胚胎细胞中与β型地中海贫血症有关的基因。发表这两篇论文的学术期刊都没有什么影响力,然而它们都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称得上是一年来中国生物医学领域在国际上最著名的成果,比国内那些动不动就号称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著名多了。

然而它们之所以著名,并非因为它们有多高的学术价值。它们的意义只是证明了CRISPR/Cas9这种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改造人类胚胎细胞。但是这是我们预料中的。这种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的一大热门,此前已被其他实验室用于修改其他动物细胞的基因,包括猴子胚胎细胞的基因,人类胚胎细胞的基因也能被改造一点也不意外。它们之所以引起关注,就在于竟然“敢于”也改造人类胚胎细胞的基因,这在国外、特别是在西方国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甚至可以说是禁忌的课题。在黄军就团队的论文发表后,国际上甚至还专门开了一次会议,讨论基因编辑技术涉及的伦理问题,要求暂停用它来改造人类胚胎,禁止用于辅助生殖。

『叁』 世界惊了,中国怎么修改人类胚胎DNA的

世界惊了,中国怎么修改人类胚胎DNA的
2015年4月,中国科学家团队首次成功修改人类胚胎的DNA,这在国内获得不少科学家的支持,但却在西方引起争议。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生物学副教授黄军就和他的同事,利用最新科技“切开”一个基因,该基因主要与地中海贫血症有关。在中国南方,地中海贫血症是儿童中最常见、但有时可能致命的血液异常。
但这一研究在科学界引发了一些批评。有关首次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的研究的论文最初是投给《自然》与《科学》期刊的,但由于道德问题,论文被期刊拒绝。论文的作者们在另一本期刊《蛋白质与细胞》中发文表示,他们明白围绕有关研究的道德争议。
他们表示,研究使用的是医院丢弃的有问题的胚胎,也就是接受了数个精子的卵子,而这些胚胎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都已经被广泛使用了数十年,因为它们不会成功孕育出婴儿。
英国生物学家Edward Lanphier向《自然》杂志表达了他的批评。他说,我们要暂停这一研究,并确保我们就前进的方向进行广泛的讨论。目前黄军就未能被联系上就事件置评,但他的研究在国内赢得了不少生物学家的支持。清华大学生物学教授陈国强表示,有关批评所提出的要求过于武断。
黄军就的团队用了86个废弃胚胎做实验,并发现,DNA编辑只在其中28个胚胎中成功,也就是成功率大约30%。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值得警惕的问题。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名为CRISPR,经常找错目标基因,在之后的处理环节中,就会发现胚胎中有一些变异。黄军就和他的团队在他们的论文中指出,要小心使用这种技术。

『肆』 如何看待中国科学家基因编辑人类胚胎引起的争议

中山大学生物学副教授黄军就等,利用最新的基因编程技术CRISPR/Cas9修改了 珠蛋白基因版,该基因突变权会导致地中海贫血。显然这一技术是希望对这一突变基因进行修改,目的是实现对地中海贫血这一遗传病的基因治疗。
这一技术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因为这意味着可以对存在遗传缺陷的胎儿进行基因修改治疗,以避免这种患者出生后发生遗传病。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种研究已经突破了伦理学底线。
今年3月在《自然》杂志上就有学者提出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修改存在风险,如雄性生殖修改就存在无法预料的风险。科学家还表示,对人类胚胎的研究不进行严格限制可能会导致不安全和不符合伦理地使用。

『伍』 人类胚胎基因改造实现了吗

实现了部分。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中山大学的科学家承认,他们已经成功实现了首次人类胚胎基因改造。
不过,对于这项成就,科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的科学家对此表示担忧,因为这项技术有可能被父母错误使用,以人为选择他们希望传给后代的基因。有的科学家则认为这项技术可以消除致命家族遗传病,比如囊胞性纤维症和某些癌症。
据英国《自然》杂志的报道,中山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根据发表的论文,研究的领导人黄军就副教授为了降低人们的担忧,实验使用的都是无法孕育婴儿的废弃胚胎。
研究使用了一种叫做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不同于基因沉默工具和自然状态(比如长期的阳光照射)下的基因突变,CRISPR可以直接在DNA水平上永久的“封存”某些基因片段,它可以改造确切位置的基因。
虽然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表示在人类胚胎应用CRISPR有极大困难。但黄军就和他的团队还是借此成功编辑了引起地中海贫血症的HBB基因。地中海贫血症将导致可能致命的血液异常。实验总共使用了86个胚胎,但只有28个胚胎的DNA编辑是成功的。因此,黄军就这样告诉《自然》杂志:“如果要在正常胚胎上做这些实验,就需要接近100%的成功率。这也是我们没有将这项技术应用在正常胚胎的原因,我们认为它还不够成熟。”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应用在体细胞(非生殖细胞),比如皮肤、肌肉、神经、骨头和肝脏的细胞,以帮助科学家研究疾病。应用这种技术改造人类胚胎的基因将改变精子和卵细胞的DNA,意味着这种基因变异可以遗传。
虽然包括英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已经立法禁止了类似黄军就教授所进行的研究,但美国和中国没有禁止。实际上,全球有很多科研团队在从事人类胚胎基因改造技术的研究。
比如上海科技大学的黄行许教授,他在成功使用CRISPR改造猴子胚胎并培育出活体猴子后,就希望能够用废弃人类胚胎来研究基因改造。
此外,哈佛医学院的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教授也被认为在研究人类胚胎改造技术。Church团队中的杨璐菡博士,在《技术评论》的一次近期采访中就提出了编辑人类生殖细胞的想法。她的希望可以改造卵巢癌妇女未成熟的卵细胞:先采用CPISPR技术修正引发卵巢癌的基因错误,然后诱导卵细胞发育分裂。但是,她的这一想法现在还未得到实施,目前也不清楚这一想法是否得到了许可。不过,有报道认为杨璐菡博士已经参与了一个类似项目,只不过是在中国。
上个月,正当关于中国科学家正在进行人类胚胎基因改造的流言不绝于耳的时候,很多国际知名生物学家联合起来,号召在全球范围内暂停对生殖细胞编辑的研究。

美国再生医学联盟的主席Edward Lanphier就联合了四名同事在《自然》杂志撰文,认为这种研究会引发公众的强烈抗议,从而伤害其它科学领域。
他们的文章这样写到:“很快,使用基因修改工具改造人类胚胎DNA的研究就会发表。但在我们看来,使用当前技术进行人类胚胎基因改造将对人类未来子孙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这项技术不仅危险,在伦理上也无法接受。
这种研究应该被用来做非治疗性的基因编辑。
我们担心对这种存在伦理问题的研究,公众将提出强烈抗议,从而影响不能遗传的基因编辑技术的美好前景。
当前我们还处在基因编辑技术的初始阶段,科学家应当达成共识:不修改人类生殖细胞的DNA。”
此外,他们还担忧这种技术将用来产生人工选择基因的“定制家庭”。不过实际上,这种人工选择非常困难。因为通常情况下,不仅一个基因不能提供一种特征,而且很多基因都有多种功能。(

『陆』 中山大学的军训问题

中山大学自今年起利用第三学期进行新生军训,并不是新生入学就军训,回要等到大一的第三学答期利用这个小学期进行军训。今年2009级是在7月13日至7月30日进行军训,此外,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复习和考试各2学时,实际授课32学时),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为公共必修课。安排教学时间8天(2010年7月4日至11日)。军训教官由部队官兵和武警中山大学国防生共同担任。希望你能明晰~!

『柒』 人类基因可以被改造吗

人类基因可以被改造吗?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范勇团队发表论文,宣布他们用基因编辑技术制造出一个能对艾滋病毒免疫的人类胚胎。艾滋病毒要人体内存活、繁衍,需要跟人体免疫细胞表面上的一种蛋白质结合,进入免疫细胞。有极少数人这个蛋白质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艾滋病毒没法进入免疫细胞,这些人天生就对艾滋病毒免疫。范勇团队用一种称为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胚胎细胞里头的基因组进行改造,人为让该蛋白质基因发生突变,理论上这样产生的胚胎细胞将会对艾滋病毒具有免疫力。

这是史上第二例用这种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人类胚胎细胞。第一例也是中国科学家完成的。那是在去年,中山大学生物学副教授黄军就团队用该技术修改了人类胚胎细胞中与β型地中海贫血症有关的基因。发表这两篇论文的学术期刊都没有什么影响力,然而它们都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称得上是一年来中国生物医学领域在国际上最著名的成果,比国内那些动不动就号称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著名多了。

然而它们之所以著名,并非因为它们有多高的学术价值。它们的意义只是证明了CRISPR/Cas9这种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改造人类胚胎细胞。但是这是我们预料中的。这种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的一大热门,此前已被其他实验室用于修改其他动物细胞的基因,包括猴子胚胎细胞的基因,人类胚胎细胞的基因也能被改造一点也不意外。它们之所以引起关注,就在于竟然“敢于”也改造人类胚胎细胞的基因,这在国外、特别是在西方国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甚至可以说是禁忌的课题。在黄军就团队的论文发表后,国际上甚至还专门开了一次会议,讨论基因编辑技术涉及的伦理问题,要求暂停用它来改造人类胚胎,禁止用于辅助生殖。

黄军就、范勇都不是要借此来造人。他们使用的实验材料都是被医院在做体外受精治疗时废弃的有缺陷的胚胎细胞,而且实验一完成就将其摧毁。目前基因编辑技术的成功率还比较低,如果贸然就用于生殖有伦理的问题:如果让其发育成人,那些实验失败的婴儿要怎么处理?仅仅这个问题就可以禁止将它用于辅助生殖。但是这种技术上的反对理由随着技术的完善就会不再成立。如果将来有一天,其成功率达到100%,还有什么理由能够禁止它的应用呢?在很多国家,对人类胚胎细胞进行遗传改造被视为违背伦理的禁区。这种禁忌有犹太-基督教宗教信仰的背景,认为人不应该扮演上帝,甚至认为各种辅助生殖技术、连同避孕都应该禁止。也有人受到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的影响,担心人类会因此进入一个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后代的“美丽新世界”。这种宗教或科幻的理由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并无说服力。为什么改造人的基因就是在扮演上帝?为什么人就不能扮演上帝?为什么能随心所欲地改造后代不是好事一桩?假如你能让你的宝宝天生就对各种疾病具有免疫力,没有遗传缺陷,更健康,更聪明,更漂亮,有什么不好吗?对这些问题见仁见智,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回答,并无统一的标准答案。

自古以来,不管是在哪个社会,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后代健康、聪明、漂亮。讽刺的是,与人类生殖有关的技术进步,甚至仅仅是与生殖沾边,也都伴随着巨大的争议,避孕技术、体外受精技术、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莫不如此。这些争议终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什么都无法阻止父母对“完美宝宝”的追求。当体外受精技术刚刚诞生的时候,同样引起轩然大波,这种技术产生的婴儿甚至被蔑称为“试管婴儿”。然而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常规技术,再也没有人为此大惊小怪了。当黄军就团队的结果出来的时候,引起的争议比范勇团队大多了,包括国内一些科学家和人文学者都纷纷谴责。范勇团队的结果再出来,反响就相对比较小。英国、瑞典也都有实验室获得批准要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类胚胎的发育,他们准备使用的甚至是正常的人类胚胎细胞。

『捌』 《蓝瞳》:改造人类基因,世界将会怎样

几年前,国外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改造技术,国内也有广泛应用,但国内外都只限使用于动植物(无论体细胞还是性细胞)或人类的体细胞。限于伦理问题以及一些国家的法律明文禁止,一直无人改造人类性细胞的基因。

这一状况,于4月18日被我国中山大学生物学副教授黄军就及其合作者打破。他们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改造人类性细胞基因后获得早期胚胎。一石激起千层浪,该研究引发的担忧近日不断发酵。

这一技术进展为何会引发巨大的伦理争议?基因技术一旦应用于性细胞,不仅可能出现基因的“私人定制”,而且可以影响很多代,甚至人类进化。《赛先生》将对此刊发多篇文章,欢迎不同意见投稿。在今天刊发的首篇文章中,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承志认为,这一技术进展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引起的后果可能无法预料。


王承志(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4月18日,中山大学生物学副教授黄军就带领的研究组在Protein & Cell杂志发表论文,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人类胚胎的研究进展。在这项研究中,该研究小组对人三原核受精卵中的HBB基因(编码红细胞珠蛋白)进行了改造。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科学界对该研究做出了迅速而态度迥异的反应,该研究引发的伦理担忧也在不断发酵。

遗传病:无尽的缺陷

在黄军就课题组发表的论文中,他们改造了受精卵中编码珠蛋白的HBB基因,该基因的突变会导致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β地中海贫血。

这种疾病可导致严重贫血、发育不良、骨骼改变,甚至引起新生儿死亡。而类似的遗传疾病还有很多,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家族性遗传。这些疾病一代又一代地折磨着整个家族,就像他们的祖先中了某种不可解的诅咒。

20世纪之前,人们对这些疾病的认识还非常肤浅,几乎毫无对策。让其雪上加霜的是,近亲结婚的风气在古代的东西方都非常盛行。16世纪,显赫一时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继承人查尔斯二世,因其家族长期近亲结婚而身患多种遗传疾病,特别是因生理缺陷而没有子嗣,进而最终导致了哈布斯堡王朝的迅速衰落。中国古代的近亲结婚也时常发生,比较著名的例子是汉武帝和其皇后陈阿娇是表亲。

显而易见,近亲结婚导致遗传缺陷基因在家族中不断继承并累积,而不同遗传背景的人通婚则会不断“稀释”遗传缺陷基因。但即使父母双方只有一个人的一条染色体含有某遗传缺陷基因,其后代继承该基因的可能性依然高达二分之一。显然,如果要在一个家族中彻底杜绝一种遗传病,就必须保证出生的所有婴儿都不携带患病基因,而生理条件下体内受精过程是随机的。

2014年,北京大学乔杰、谢晓亮和汤富酬研究组合作,利用极体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帮助一对患有遗传病的夫妇,体外选择了不含有致病基因和已知突变的胚胎,从而让他们的宝宝完全摆脱了“家族魔咒”。这是遗传病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让人类第一次在个体水平上终结了其家族的致病基因。

这项工作与黄军就团队的工作的区别,在于这只是一个人工选择受精胚胎的过程,并不触及人为改造胚胎基因的伦理红线。而这根红线,却不啻人类与“造物主”的分隔线。越过它,人类就可能进入改造自身物种的另一个世界。

基因改造:“上帝”之手

人类对于自身从哪里来,以及自身为何是人类这种问题的思考大概从未停止过,因为不同的文化中都能找到一个相似的故事:一位(或多位)具有超能力的“神”创造出了所有的物种,包括人。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神话故事中还能找到另外一些相似的故事,比如都有一些“神”能够改造现有的物种,如古希腊神话中雅典娜将美杜莎的长发改造成毒蛇,日本神话中甚至有邪鬼蛊惑一位男人种下其爱人头颅而得到人面树的传说。可见,人类的想象力已经可以跨界改造生物了。

事实上,人类对于改造物种的渴求一直存在并不断实践着。今天,和人类关系密切的动植物,从办公室中的盆栽到家里养的宠物,再到作为食物的各种畜牧动物,几乎都是人类通过各种育种方法改造(主要是通过杂交)而来,而这一切背后的原理直到上个世纪才被人类认识。

今天,关于生物性状两个最基本的知识几乎已变为常识:一切生物的性状都由基因决定;基因的本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当人类窥探到了造物的奥秘以后,不可避免的事情即将发生:人类想改造自己。

人类是想改造自己的,从越来越风靡的整形医院就能看出来,但人类从未在基因层面上改造过自己。自从“双螺旋结构”的大门打开以后,人类对DNA的操作越来越随心所欲。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修饰酶等工具不断被发现和改造,科学家可以在试管中将DNA片段像乐高积木一样任意拼接;聚合酶链式反应、DNA合成技术和DNA测序技术使得科学家可以阅读并创造新的DNA序列;细胞内同源重组现象的发现使得科学家可以对细胞内的DNA进行编辑:首先是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随后低等的真核生物如酵母也被攻克,然后果蝇、斑马鱼、老鼠等一系列模式生物也都被科学家逐一“拿下”。

2013年,CRISPR-Cas9技术的问世,使得基因改造成为一项成本极其低廉,操作极其简单的事情,任何一个有基本分子生物学背景的学生都能在很短时间内学会并操作。至此,“上帝之手”仿佛已经掌握在人类手中:我们有能力改造人体细胞内的基因,甚至改变胚胎的基因而得到我们想要的个体。

配合美好的想象,技术可以让一切听上去都美好起来。科学界对于基因改造(业内人士称为基因编辑)技术也开始狂热起来,好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科学家成功清除了艾滋病毒潜伏的细胞模型中的病毒DNA、科学家成功敲除了癌症细胞的致癌基因、科学家成功在人类干细胞中修改了遗传缺陷……科学家好像已经无所不能,只差将最后那扇门轻轻推开。

变种人:潘多拉魔盒?

电影《X战警》想象了由于基因进化人类出现了各种变种人,而变种人与普通人的冲突将世界带入各种灾难之中。基因编辑技术的成熟,使得基因可以人为被“进化”,从而可能让某些电影中的假想情节变为事实。

试想,如果人类胚胎基因可以被任意编辑,那么首先多种遗传疾病将可以被彻底根除,但人类并不会满足于此,因为人类还希望获得“更好”的基因。比如有些父母可能会希望孩子拥有“更聪明”“更健康”“更漂亮”等等的基因。基因技术一旦应用于胚胎,就可能出现基因的“私人定制”。正如整容技术最初在医学上,只是用于修复由于疾病或创伤造成的严重缺陷或畸形,而后不可避免地成为自我“定制”的途径。类似韩国选美赛中千篇一律的美貌面孔这种情形,谁知道会不会在基因层面再现?

如果基因改造仅仅是停留在人为选择甚至创造“更好”的基因来传给后代,世界也只是多些同质化的个体罢了。但倘若这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引起的后果可能是无法预料的。

我们不能忘记,人类总有一些疯狂者,当他们掌握了某些资源后便会将人性踩在脚下。“二战”期间希特勒在对他的部下训话时说:“我们对于亿万愚蠢可笑的斯拉夫人,要采取这样的办法:把他们之中最优秀的按照我们的要求加以改造,而把其余的人隔离在他们自己的猪圈里”。即使人类文明经过惨痛的世界大战后进入了21世纪,极端宗教势力依然在很多地方横行。试想,他们中的某些人如果掌握了基因编辑技术并应用于人类,世界将会如何?

科学与伦理:人类将何去何从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曾有一句名言:“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不能如愿,一是如愿。”科学家花费了大量精力将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到如今的高度,在多少代科学家消灭人类遗传病的愿望已经看到一丝曙光的时候,人类在“天堂”的门外是推门踏入禁区,还是三思而后行?这将决定人类的未来。

科学是纯洁的,正如法拉第将科学比喻为初生的婴儿。但婴儿终将长大成人,可怕的是,一旦其长大成人,就不再听父母的话了。它可能成为一位圣人,也可能成为恶魔。正如人类创造出财富,而如今财富也在控制着人类。科学如不能拴上伦理的红线,便可能变成脱缰的野马。

1996年,“多莉”克隆羊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可以开始复制高等生物;2010年,“科学狂人”克莱格·文特尔首次合成人造生物“Synthia”,标志着人类可以创造全新物种;而如今,我们正站在定向改造人类——我们自身这个物种的禁区之前,伦理从来没有如此重要过。如今,多数国家已通过禁止克隆人的法律,也许现在到了我们的立法者直面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玖』 达安基因是否与中山大学黄军团队有合作

佳学基因是由国际细胞基因工程协会的著名专家团队领衔建立的。

『拾』 人类能够改良自己的基因吗

人类能够改良自己的基因
一种基因的普遍存在,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存在专“自私基因”属那就说明,起码在这之前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存在这种基因的人生存、繁衍.如果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不再适合有这种基因的人生存,那这种基因有可能被慢慢淘汰掉.所以,没必要认为改造.这是史上第二例用这种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人类胚胎细胞。第一例也是中国科学家完成的。那是在去年,中山大学生物学副教授黄军就团队用该技术修改了人类胚胎细胞中与β型地中海贫血症有关的基因。发表这两篇论文的学术期刊都没有什么影响力,然而它们都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称得上是一年来中国生物医学领域在国际上最著名的成果,比国内那些动不动就号称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著名多了。

热点内容
大学生被洗脑 发布:2025-09-12 11:17:35 浏览:332
广西医科大学老师去世 发布:2025-09-12 10:59:49 浏览:882
女大学生蜜耻 发布:2025-09-12 10:54:57 浏览:725
陕西大学老师 发布:2025-09-12 10:53:23 浏览:520
大学生仇恨 发布:2025-09-12 10:04:09 浏览:9
北京大学教授说过 发布:2025-09-12 09:55:22 浏览:851
东南大学教授章立 发布:2025-09-12 09:44:28 浏览:746
大学生踏板 发布:2025-09-12 09:38:16 浏览:785
紧身牛仔大学生 发布:2025-09-12 09:29:10 浏览:308
女主是大学物理老师离异 发布:2025-09-12 09:24:22 浏览: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