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杨玉玲教授
❶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
外国语学院是以培养复合型专业外语人才和外语类师范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现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俄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多语种专业特色突出且拥有全国首家德语师范专业,其中俄语专业2019 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俄语专业和西班牙语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英语专业为市级特色专业;英语(师范)专业为市级品牌专业;日语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法语专业为校级特色建设立项专业。
外国语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目前现有专任教师136 人,其中外籍教师14 人。博士生导师8 人,教授16 人,副教授43 人,约三分之一的教师在国外名校获得学位。专业教师中有6 人担任过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各分委会委员,其中2 人为副主任委员,有2 人担任全国性学术团体的会长和副会长。
学院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在国内综合大学中名列前茅,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到博士后,全日制、成人教育、留学生入系教育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每年招收本科新生共300 人左右。学院还采取自主命题和提前招生的形式择优录取教育部授权的全国16 所外语学校的优秀保送毕业生。学院除主修专业外,还为本学院和全校学生开设了应用英语、日语辅修专业,学生可获得相应的辅修本、专科专业学位证书。近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改革,依靠学校历史、文学、音乐、美术等优势学科和专业,打造以“文学、历史、艺术”为核心,以精通对象国语言和文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我院的人才培养特色。目前学院和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合作,由著名世界史专家晏绍祥教授为大一新生开设《简明世界通史》课,同时世界史专业的所有课程向外院学生开放。另外,著名俄罗斯文学专家、翻译家、俄罗斯友谊勋章获得者刘文飞教授也为大一新生开设《外国文学经典导读》课。未来还将与文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合作,开设更多的人文素养课程。同时,学院正积极与国外大学合作,探索本硕连读的联合培养模式。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拥有市级示范中心和实践基地,同时与中国外文局、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五洲传播中心、外研社、中译语通等机构保持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经常性的实习实践机会。学院与英、美、德、法、俄、西、日以及拉美国家30 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与相关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有稳定联系,其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的学生可在多个国家间申报,所有学生均可在多个国际项目中选择,每年到国外合作校交换学习的本科生有100 余人,研究生几乎半数都能出国学习,个别专业甚至达到100%。
学院依托学校师范类教育的优秀平台,提供高水平的外语师范类专业,包括英语和德语,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修读相关师范类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并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教学实践机会,德语师范专业也有与德国师范类学校合作培养的机会。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类比赛和实习,在实践中提高理论,学生在外语类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以及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大型赛事上均取得优异成果。
❷ 现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范系系主任是谁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设有7个系,分别为:音乐教育系 、理论作曲指挥系、钢琴版系权、声乐系 、器乐系、音乐科技系 、舞蹈系 。没有师范系。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http://202.204.208.109/music/home.asp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http://202.204.208.109/music/front/mole_view.asp?moleid=123
系主任:孟维平副教授
系副主任:郑莉教授
❸ 首都师范大学有个教授叫林国雄的吗
首都师范大学(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首师大”,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市属重点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北京市双培外培计划”。建设62年来,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十余万名,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1]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初名北京师范学院;后华北人民大学哲学系、政教系,北京工农师范学院,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相继并入;1964年,北京艺术学院、北京师范专科学校部分并入;1992年,由北京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北京联合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首都师范大学。
截至2015年10月,首都师范大学占地约88万平方米(共有校本部、北一、北二、海淀、东校区、良乡、通州等校区),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总资产105151余万元;共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下设27个院系,开设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6个;共有各类学生总数26579 人(其中全日制专科生775人,本科生10730人,硕士生5226人,博士生605人,成教学生7656人,留学生1587人),教职工2549人,其中专任教师1532名。
❹ 段正渠 --- 教授 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的哪个专业教学
段正渠(1958-)生于河南偃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77年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学习舞版台权美术,1977-1979 在河南省艺术学校学舞台美术。 现为该校副教授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79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79-1983 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读美术本科。1983毕业于广州美院油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3-1985 在郑州市群众艺术馆工作。1985-1997 在郑州画院从事专业创作。1997-1999 在河南省书画院从事专业创作。1999- 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油画专业
❺ 在首都师范大学演讲最直接的揭露房价的学者是谁呀带眼镜那个
真敢揭露英雄
❻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以拼音顺序排序)
--------------------------------------------------------------------------------
教师系列
陈蜜 樊磊 方海光 冯红 韩骏版 胡又农 焦宝聪 李慧权 刘菁 马如霞 乔爱玲
任剑锋 王陆 王晓春 徐力 杨卉 岳欣云 张鸽
外聘教授
许家成 曲学利
行政系列
董乐 冯海燕 何艳霞 胡洁 胡强王红莹 王淼 周剑霞
实验系列
冯涛 郝威 司治国 王树德 吴陶 谢代英 杨典华 姚玉琴 张敏霞 乔凤天
❼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高学历师资队伍。据官网资料显示 ,在近15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占50%,英语专业教师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占96%,俄语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5%,具有硕士学位的占100%,其他专业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85-95%。
外院大部分教师有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各语系还长期聘任外籍专家和国内知名学者授课。学院有6名专家担任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业组织的委员,有8人担任全国性学术团体的理事、副会长或会长。
❽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
“美焕文心”艺术季 文学院唳天剧社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 中文专业,是首都师范大学1954 年建校时期最早开办的专业之一。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建设,文学院现已成为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办学体系的高水平学院。目前学院各类研究生近900 人,本科生近1000 人,本科成人教育近800 人。
文学院现有教师96 人, 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38 人, 95 人拥有博士学位。现有博士生导师31 人,硕士生导师81 人,特聘教授5 人。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2017 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 类学科(A-),2018 年被列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该学科2003 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涵盖所属全部8 个二级学科,并自主增设文化产业、戏剧影视文学、文化研究三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增设中国文化经典教育、语文教育、文化产业与媒介素养教育三个交叉博士点学科。2000 年建立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 年古代文学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2 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成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此外,文学院还拥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并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非全日制)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
文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秘书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6 个本科专业。设有中国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戏剧影视文学、语文教育学、秘书学、文化产业管理、汉语国际教育等教研室以及大学语文教育中心。设有用于教学研究的汉语语言文学实验教学中心、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教学实践中心、语言习得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影视实验室、秘书学实验室、文化产业实验室(含首师创意网)和汉语国际教育微格实验室。
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首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核心协同单位甲骨文研究中心的主体力量来自文学院,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也设在文学院。
文学院采取厚基础、宽口径、分层培养的模式,对于全体一年级本科生,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因材施教。2018 年起在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三个专业实行中国语言文学类招生和培养,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主要修习通识课程及中国语言文学类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在学院统筹安排下完成专业分流,按照一定比例,采取学生意愿与相关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专业,自大学二年级起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❾ 马晓红首都师范大学钢琴教授简历
马晓红教授简历
首都师范大学钢琴系主任,教授。1983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任北京音乐家协会钢琴基础教育分会会长。研究方向为钢琴。主要讲授本科及研究生的《钢琴》课程。发表论文主要有:《音乐专业师范生课外教学实践活动研究》,1994年1月发表于《乐海撷英》;《中国钢琴作品的魅力》,2002年9月发表于《音乐周报》;《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的成功探索——王建中<情景>解读》,2005年4月发表于《中国音乐学》;《在继承中勇于创新,在创新中打造精品——论高校钢琴精品课程的建设》,2005年5月发表于《人民音乐》;《打造钢琴精品课程、深化音乐教育改革》,2005年6月发表于《中国音乐教育》;《撼人心魄感人肺腑——对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理解》,2006年11月发表于《钢琴教学研究文集》;《姚思源<八月桂花遍地开>钢琴变奏曲介绍》,2006年11月发表于《钢琴教学研究文集》。《全国钢琴(业余)考级曲目辅导》任编委,1995年12月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中外钢琴名曲》教学版第一册,2003年1月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歌曲钢琴伴奏编创与弹奏》上下册,2004年11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钢琴艺术史文献精编》上下册,2005年5月出版于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2004连续三年被评为“校级优秀主讲教师”;2005年被获得“首都师范大学首批优秀主讲教师”称号;2007年在“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师演奏与交流活动中获得“钢琴独奏C组一等奖”、“即兴伴奏C组一等奖”。
❿ 首师大中国书法研究所研究生导师情况
欧阳中石
治学博涉多优,在逻辑、国学、音韵、绘画、戏曲、文学、书法等学科都有精深的造诣,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
刘守安
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齐鲁学刊》主编,1997年调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院,曾任副所长,现任书法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首都师大学术学位委员会会员。
教学工作 美学理论 艺术学 中国书法文化
研究领域 艺术学 文化学中国文学中国书法
在研课题 国家艺术学科规划课题“中国书法文化研究” 北京市教委课题“中国古代书迹题跋研究” 中国书协委托“执行主编”:《当代书法论文选.书法史卷》
科研成果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 《谈书法文化问题》 《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 《中国书法与中国艺术》
著译目录 《全彩中国书法艺术史》 《中国书法》 《书法》(普通高中教材) 《书法教学参考书》教育部中小学教材编委审订
获奖荣誉 2006年北京市“优秀教师”奖 2007年获《山东社会科学》创刊20年优秀论文奖 2006年获《首都师范大学学报》优秀论文一等奖
主要兼职 国务院学位办艺术学科博士与通讯评委 国家社科规划同行评议专家 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艺术学科)评委
解小青
工作简历 1998年7月起至今,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任教。
教学工作 为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艺术硕士等先后主讲字体书体研究、古文字学、汉字与书法、书法欣赏、艺术创作方法概论等课程。
研究领域 汉字字体书体演变
教育部项目 尚韵书风流变研究
科研成果 《汉字构象取意分类分析》、《赵孟?的书学思想》、 《董其昌书法观??兼论董其昌与赵孟?之不同》、《当代篆刻流派之我见》、《打破圈子,就是这个??赵之谦的艺术主张及其学书历程》等40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期刊杂志。独立承担并已结题北京市教委项目《汉字字体演变研究》。
著译目录 《中国的书法》(合著) 商务印书馆 《智慧夺取时间》(合著)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1年6月《沈尹默与兰亭序》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2、1 《吴玉如与元略墓志》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2、1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二十二讲》(合著)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年4月 《从临摹到创作??赵孟?》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7年1月《赵孟?法书珍品》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7年 1月《赵之谦》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8年1月《新编书法教程》(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获奖荣誉 获奖和荣誉: 2006年3月,获“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2006年6月,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2005-2006年度“优秀主讲教师”。 2006年8月,获西泠印社“第六届国际篆刻比赛”优秀奖。 2007年11月,参加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8年8月,获第十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主要兼职 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日本广岛大学北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