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哈佛大学王教授

哈佛大学王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28 17:14:58

❶ 哈佛大学的公正课为什么好

如果你读过康德,来罗尔斯,自边沁,约翰密尔、亚里士多德等伟大哲人的著作,并且理解的十分透彻,那么你去听《公正》一课就没有多少意义。然而,对于大多数并非钻研哲学,政治与法律的人来说,读完所有的著作并了解作者的思想是几乎不能完成的工作。
Michael J. Sandel教授是政治哲学方面的专家,他将诸多思想在《公正》中汇聚,并且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构筑了一个宏伟的哲学框架,并以生动的案例为此框架添枝加叶,引发了我们对于道德、正义等平时再熟悉不过的观念的重新思考,促使我们进一步审视自己的行为与动机的合法性与合道德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人性的进一步发掘。他将我们的思考引入更深的层次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各种现象的表面,如果你听完了所有的课程,那么你会感觉到12集课程对你来说是一种灵魂的洗涤,而这种洗涤并没有让你的认识变得明确,相反,它将你引入了对所有事物的怀疑,而这种怀疑的、批判的精神恰恰是作为像一个哲人一样去思考所必须的。

❷ 世界著名法学家有哪些

  • 格老秀斯

格老秀斯(公元1589~1645年),荷兰人,14岁入大学,攻读数学、哲学和法
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7岁任律师,20岁任荷兰律师公会主席。他的研究范围相当
广泛,涉及法学、政治学、文学、语言学、史学等,但使他享有盛名的是在法学方
面。他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国际法学创始人。其名著《战争与和平的权
利》(1625年)不仅是重要国际法著作,而且是西方资产阶级人权学说的基础自然
法或自然权利理论的开创性著作。格老秀斯在法学上有两个重要地位:第一,开创
了国际公法学,被人们誉为“国际法之父”,格老秀斯在国际法领域中提出了一系
列较为完整的原则,这些原则对国家关系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后来
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二,他是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中第一个比较
系统地论述理性自然法理论的人。他汲取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思想家自然主义自然法
理论的精华,扬弃和摆脱了中世纪神学主义自然法的桎梏,开创了近代理性自然法
(古典自然法)的先河。在自然法的研究上,他使自然法学的研究人化而不是神学
化,同时,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几何学的实证方法引入法学研究,推导
出一系列相关的命题。

  • 孟德斯鸠

1689年1月18日,孟德斯鸠生于法国名城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
其家族,是当地有名望的“穿袍贵族”,即取得了贵族称号的资产阶级。19岁的
孟德斯鸠获得法学学士的学位,并担任了议会律师;先后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和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公元1755年2月10日,孟德斯鸠去世,享年66
岁。1721年,他匿名发表了《波斯人信札》。它在许多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
上,向传统的封建观念宣战,在18世纪启蒙运动中,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火种。
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论法的精神》一书,该书堪称是资产阶级法学
的“网络全书”,被伏尔泰推崇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对后来美国独立战争中
的《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都有巨大的影响。孟德斯鸠的社会
政治理论尤其是关于分权和法制的学说,超越了国界,对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和法律
制度的确立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对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也产生了相
当大的影响。《论法的精神》在1913年就被严复译成中文,以《法意》的书名
出版。孟德斯鸠仍不愧为18世纪法国的杰出思想家之一,在宗教愚昧和专制黑暗
中发出了最初的呐喊,他的思想学说是法国大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思想
中的一份宝贵财产。

  • 边沁

耶利米,边沁(Jeremy,Benthan,1748——1832)是英国法学家、哲学家、伦
理学家自由主义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功利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他出身子一个律师家
庭,有“神童之誉”,13岁进入牛津大学学法律,十六岁毕业后曾一度从事律师事
务,后转而专门从事法学理论研究。1781年起担任伦敦大学教授,1832年创办了著
名的“威斯敏斯特评论”。边沁的主要著作有《政府片论》 (1776年)、 《道德与
立法原则导论》 (1789年)、《司法证据原理》(1827年),《宪法典》(1830
年)。其中《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是其最主要的著作,其学说代表了自由资本主
义时期英国资产阶级利益,是这一时期具有影响力的学说,其著作后被编成《边沁
文集》山版。边沁学说的中心是功利主义,他极力反对17、18世纪以来的古典自然
法学的理性法观点,认为它们是虚构的;大自然将人类置于苦乐两大主宰之下,人
的天性是避苦求乐,功利原则就是一切行为都适从这两种动力的原则。谋求功利是
人们行为的动机,也是区别是非、善恶的标准;是自然人和政府活动遵循的原则,
也是道德和立法的原则。最好的立法是达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最好的立
法就在于促进社会幸福。他认为良好的政府和立法必须达到四个日标:即公民的生
存、富裕、平等和安全。应该说,边沁对19世纪30年代英国立法还是起到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推动了塞缪尔罗米利爵士所提出的刑法刑法的改革和布鲁厄姆勋爵所主
张的法律体系改革。

  • 萨维尼

萨维尼(1779—1861)萨维尼从十六岁开始学习法律,1800年起开始法学教学
活动,1813年任柏林大学校长。先后曾担任了普鲁士国务委员会成员、法官、法律
上诉部部长、立法—上诉委员会委员、国务部主席。主持该部制定了1848年《票据
法》、《普鲁士刑法典》、《帝国刑法典》等。著作有《中世纪罗马法史》、《当
代罗马法体系》、《作为当代罗马法部分的债法》、《历史法学杂志》。萨维尼在
法学史上被作为所谓历史法学派的创始人,历史法学派这一表达具有萨维尼自己的
烙印,其出发点是当代法乃是通过法学的历史性而不是通过理性法的抽象或者开明
立法者的命令而预先确定的。萨维尼由此得出了影响深远的法学方法和法律政策上
的结论。萨维尼是他的时代影响最伟大的法学家和法学教师。不管是在法学还是在
法律实践和立法中都有他留下的痕迹。他的学说在当代虽然扮演着无关紧要的角
色,但他的遗产对与德国法以及国家法都具有重要意义。萨维尼在当代不仅仅是作
为历史法学派的创始人而著名,他还经常被称为现代法学的缔造者。尽管欧洲法学
被分为各个国家的法学,但萨维尼的思想涉及到了整个欧洲。他划定了法国民法典
的势力范围,并且继续遵循罗马法这一基础,这一点不同于大多数其他大陆国家。
萨维尼起决定性作用并参与形成的学说汇纂法学在后来对其他一些国家立法起到了
作用。萨维尼从开始就接受了将“历史的”方法和“体系的”方法结合起来的要
求,他是第一个发展出体系化的、内容广泛的方法的人,在任何一部法律确立同时
就将其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之中。因此,围绕思考法律关系的重要特征,他扩大了对
符合历史的法学的理解,这种法学同时也就超出了单纯历史科学的范围并形成一种
区分,法学作为一门学科就是建立在其独立性基础上的。萨维尼对19世纪的科学产
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点不仅体现法学领域,而是兼跨历史、法律和哲学不同领域。

  • 霍姆斯

霍姆斯(O.W. Holmes,1841~1935)。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法学的创始人。1866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在波斯顿从事一段时间的律师工作之后,于1870年入哈
佛大学法院担任讲师、教授,1882年12月担任马萨诸塞州最高法官,1899年起任院
长。1902年~1932年,担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霍姆斯的学说,主要体现在他于1881年出版的著作《普通法》(Thee Common Law)、《法律之路》(The Path o
f the Law)、他逝世后出版的判决意见集《霍姆斯法官的司法见解》(The Judicia
l Opinions of Mr.Justice Holme Shriver ed 1940)以及生前发表的一系列论文
之中.和其他法律思想家相比,霍姆斯(O.W.Holmes,1841——1935)可能不是最伟
大的,但是他一定是最卓尔不群,特立独行,也是最特殊的一个人。这首先反映在
他的身份上:他首先是作为一个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其次才是作为一个法律思
想家而存在。因此,要了解霍姆斯的法律哲学,如果不了解他作为法官的经历,就
会错过他思想中很多精彩的部分。事实上,他思想中的许多精华并不是通过专著的
形式表现出来,而是散见在他的司法意见、演讲和书信之中。在某种意义上,他作
为法官所做出的许多判决,就在法律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其次,霍姆斯在某
种意义上也代表了一种美国的精神,代表了实用主义哲学和普通法的某种意义上的
结合。

  • 韦伯

社会法学的大师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也是现代一
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其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政
治论文集》,《学术理论论文集》,《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社会学和社会
政策论文集》,《经济与社会》等。韦伯1864年4月21日生于埃尔福特,1882年入
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1884年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随后在柏林大学教授罗马法、
日耳曼法及商法,后学术重心从法学转向经济学。1894年后先后任弗莱堡大学的经
济学教授和政治科学教授。1897——1903年精神崩溃,被迫停止一切教学、研究与
政治活动。1903年重返学术活动。1910年参与创立德国社会学学会,后于1913年因
社会学方法论之争退出德国社会学会。1920年6月14日因肺炎病卒。韦伯理解的社
会学思想,对于改变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一统局面起了重要作用,促使现象学社会学
的产生。他的社会行动理论是T.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先驱,并对微观社会学
起到启迪作用。有关官僚制的论述对组织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发生重要影响,也是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思想来源。他的宗教社会学对比较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思
想启发作用。当代西方一切重要社会学理论和流派,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从韦
伯著作中汲取营养。韦伯社会学之于中国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他站在比较世界法律
文明的宏观立场上,对东方社会及其法律体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理论思考,特别
是他着力探讨了传统中国社会结构以及由此而生成的法律文明的特质。然而我们了
解和探讨韦伯却是在现代。在思想禁锢的20世纪80年代,我们把韦伯当做马克思的
敌人来对待,几乎在那时连韦伯的名字都知之甚少。可他力图揭示传统中国社会与
法律的运作规律,试图解释中国法律现代化可能性问题,作为一位研究中国传统社
会与法律文化的“伟大外行”,韦伯的思路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 庞德

庞德(Roscoe Pound 1870~1964),美国著名法学家,社会学法学派的主要代
表之一。出身于法官家庭。曾任律师、内布拉斯加州最高法院上诉委员会委员、内
布拉斯加大学法学院院长。1907年起先后在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执
教。1916年起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长达20年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中华民
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司法部和教育部顾问。他的主要著作有《社会学法学的范围和目
的》(1911~1912)、《法哲学导论》(1922)、《法制史阐述》(1923)、《法
和道德》(1924)、《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1942)、《法的任务》(1944)、
《正义来自法律》(1951)和《法理学》(5卷集,1959)。庞德的社会学法学是
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和一战后发生在美国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变革相伴而生的,在长达五十余年的法学生涯中他致力于法律体系和法理学的批判与重构工作。
其学说的思想渊源主要是实用主义哲学、美国L.F.沃德(1841~1913)和E.A.罗斯
(1866~1951)的社会学以及R.Von耶林的新功利主义法学。庞德是20世纪西方各
国,尤其是美国法学界权威的法学家之一。他所代表的社会法学长期以来在法学中
占有主导地位。

  • 哈特

哈特(H.L.A.Hart,1907~ ),英国法学家,现代西方新分析法学的代表。
1929年毕业于牛津大学,1932年任出庭律师,1952年任牛津大学教授,1978,年退
休。主要著作有:《法律中的因果论》(1953年)、《法律的概念》(1961年)、《法
律、自由和道德》(1963年)、《惩罚与责任》(1968年)、《功利与权利》(1979
年)、《法理学和哲学论文集》(1983年)等。哈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最负
盛名的法学家之一,由他创立的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是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之一
(另两派是新自然法学和社会学法学),在对法的概念的分析与法律现象的说明、法
律关系的梳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因为如此,哈特的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自
20世纪50年代登上历史舞台以来,统治英国已达半个世纪,仍能保持强大的控制
力。哈特关于法的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法律和道德、法律概念的学说,是在与美
国法学家富勒(L.L.Fuller,1902~1978)、德沃金(Ronald M.Dworkin,1931~)
等人的长期论战中形成的。他一方面坚持了奥斯汀的法实证主义的立场,同时,又
对其作了修正,从而使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进一步适应了战后英国的社会现实。目
前,哈特的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已为新一代西方法哲学家拉兹和麦考密克等所继
承、发展,该学派作为当代西方的一个重要法学流派还将继续存在。

  • 德沃金

德沃金是当代最著名、最活跃的法理学家之一。德沃金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
州,先后在哈佛学院、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学
位。他起初的兴趣是哲学,但在牛津时开始学习法学,从此发现了自己的真正兴趣
所在,随后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1957年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任法官汉德
(Learned Hand)的办事员,以后又当过律师。1962年成为耶鲁大学教授,1969年
他应邀担任英国牛津大学法理学首席教授,直到1998年。1975年开始同时担任纽约
大学法学的教授至今,他还不定期地担任过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教授,1984年以来还是伦敦大学(大学学院)的客座教授。2002年5月中旬应邀来
我国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作过讲演。罗纳德·德沃金被公认为当代英美
法学理论传统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总的来说,德沃金所展现的是一种由政治自
由主义指导的法理学。他的每一部重要的著作都引起广泛的讨论,其中既有赞同
者,亦有批判者。在德沃金的法理学体系中,有四个主要的观点(它们构成了当代
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批判并超越法律实证主义;第二,坚持认为法
律理论依赖于政治与道德理论;第三,把法律理论根植于一种解释理论;第四,将
平等的政治价值作为法律理论的核心部分[注1]。这四部分前后是联系在一起的。
法律实证主义是德沃金的直接批判对象,也是论证的起点;德沃金将政治与道德价
值融入自己的解释理论中,作为选择判断的标准;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平等与自
由的政治社会。《法律帝国》是德沃金最重要的著作,全面体现了他的法律与政治
思想。虽然德沃金的基本观点较之以往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在研究方法上却发生
了重大转向。主要著作有《认真看待权利问题》、《原则论》、《自由论》、《法
律的帝国》等。他从60年代初就开始撰文批判实证主义法学,特别是批判H.L.A.哈
特的学说,认为是实证主义法学最新的典型。他的学说以“权利论”(right thesis)作为核心。他之所以强调规则、政策与原则之分,就是为了强调个人权利,即
原则。他又认为,他所有个人权利中,最重要的是平等权利,即“政府不仅必须关
怀和尊重人民,而且要平等地关怀和尊重人民”。

  • 波斯纳

波斯纳(R.A. Posner,1939~ ),1959年在耶鲁大学获得文学士学位,1962
年在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士学位,先后年赴斯坦福大学任教和芝加哥大学教授,1981
年任美国联邦第七巡回区上诉法院法官。主要著作有:《法律的经济学分析》(19
73年)、《正义的经济学》(1981年)、《侵权行为法:案例与经济学分析》(19
82年)等。波斯纳作为集大成者,全面吸收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成果,构建了用经济
方法分析法律制度的宏大体系。《法律的经济分析》就是其成果的杰出代表。正是
波斯纳的法律经济分析理论,才得以有一个以"法律经济学"命名的独立学派。波斯
纳将20世纪60年代初卡拉布雷西的第一篇侵权论文和科斯关于社会成本问题的论文
发表以后的法律经济学称为"新法律经济学"。在《法律的经济分析》第二章中,科
斯说,"新法律经济学"--过去30年来发展起来的法律经济学--是将经济学的理论和
经验主义方法全面运用于法律制度的分析,包括侵权法、契约法、赔偿法和财产权
法等普通法领域;惩罚的理论和实践;民事、刑事和行政程序;立法和管制的理论
和实践;法律实施和司法管理;以及宪法、初民法、海事法、家庭法和法理学。波
斯纳有个著名的观点:如果市场交易成本过高而抑制交易,那么,权利应赋予那些
最珍视它们的人。波斯纳在对法律进行经济学分析时始终贯穿着经济效益观,使之
成为取舍某一法律制度的最高标准,因而招致许多信奉正义观念的法学家的激烈抨
击。

❸ 刘瑜《哈佛大学为什么这么牛

清华大学教授、诗人、作家刘瑜的一篇励志感悟文章:哈佛大学为何这么牛?

我在哈佛做一年博士后,除了领钱,基本也没有什么别的任务。为了防止自己整天缩在家里,把薄薄的那一沓钱翻来覆去地数,我决定去旁听几门课。

那天我去学校我所在的机构,跟机构里的秘书表达了此意。她非常干脆地说,没问题啊,只要教授同意,都可以呀。我问,有没有一个什么社科方面的课程清单,我看看有什么课可选。我问的时候,想象的是几页纸,可以站那顺手翻完。结果说时迟那时快,柔弱的女秘书突然掏出一个庞然大物,向我递过来,我伸手一接,胳膊差点因为不堪重负而当场脱臼。

定睛一看,这本1000多页的玩意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几行字:

Courses of Instruction 2006-2007 Harvard University.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

Harvard College Gra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s.

就是说,仅仅就本科和文理学院的课程表及课程的简单介绍(一般3-5行的介绍),哈佛就一口气列了1000多页。我估计,把哈佛全校的课程名单一一排列出来,是不是得绕上赤道一周两周啊。

以前在哥大听课,我就觉得自己已经见过世面了。现在,捧着这个庞然大物,我有种金轮法王突然路遇萧峰的悲凉感,过去六年建立起来的牛校感当即化作片片飞屑,随风而逝。

端着它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仔细研读起来。如同一个饥饿无比的人,捧着一个写满了各种山珍海味的菜单,边咽着口水边往下读。读到最后,就是《廊桥遗梦》里面女主角遇上男主角的感觉,之前和丈夫风平浪静的婚姻,原来都是不算数的,这才是真正伟大的爱情。

当然,让我产生伟大爱情的,不仅仅是哈佛所提供的课程之多,更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课程之人性化。国内的媒体,时不时地就会把“大学精神”这个话题拿出来讨论一下。基本上大家都会达成一个共识: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机构,大学精神不应当仅仅是训练工作技能的精神。据说,大学应该熏陶的,是一种人文精神。虽然“人文”这两个字,因为靠“文人”两个字太近,已经臭大街了,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再给它一次机会。

哈佛大学之所以是一流的大学,当然是因为它最有钱,然后用这些钱买了最先进的设备和雇了最牛的教授。但是同时,也是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而这一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在它的“核心课程”上(哥大也有,但是跟哈佛比,是小巫见大巫)。

所谓“核心课程”,就是学校提供给本科生的一系列基础课,学生必须从中选出几门作为必修课。这些基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进入知识的细枝末节之前,能够对他所置身的世界有一个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这样当他置身于自己的专业时,能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不过是一个巨大有机体里面的一个毛细血管。

摘抄一段关于“核心课程”的说明:“The philosophy of the Core Curriculum rests on the conviction that every Harvard graate should be broadly ecated, as well as trained in a particular academic specialty or concentration. It assumes that students need some guidance in achieving this goal, and that the faculty has an obligation to direct them toward the knowledge, intellectual skills, and habits of thought that are the hallmarks of ecated men and women. ”

哈佛的“核心课程”分成七个板块:Foreign Cultures; Historical Study; Literature and Arts; Moral Reasoning; Quantitative Reasoning; Science; Social Analysis. 拿Moral Reasoning这个板块做为例子,所给的课程包括:

1、民主与平等2、正义3、国际关系与伦理4、伦理学中的基本问题5、儒家人文主义6、有神论与道德观念7、自我,自由与存在8、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奴隶制9、社会反抗的道德基础10、共和政府的理论与实践11、比较宗教论理12、传统中国的伦理和政治理论13、古代与中世纪政治哲学史14、现代政治哲学史

拿科学这个板块来说,所给课程包括:1、光与物质的性质;2、空气;3、宇宙中的物质;4、观察太阳与恒星;5、时间;6、爱因斯坦革命;7、环境的风险与灾难;8、现实中的物理;9、Cosmic connections;10、音乐和声音的物理学;11、看不见的世界:科技与公共政策;12、能源、环境与工业发展;13、Life as a Planetary Phenomenon;其它的板块,就不列了,太长。

基本上,“核心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开始研究树木之前,能够先看一眼森林。最好能够把这个森林地图印在大脑上,以后走到再细小的道路上,也不会迷路。我再列一些“本科新生研讨会”的课程(freshman seminar)――这个freshman seminar是什么宗旨,什么来头,我不大清楚,但是有些课程名称开得非常诱人,因为名单太长,我只列上那些我感兴趣的课程――也就是如果我有三头六臂会去旁听的课程。

1、人的进化2、翅膀的进化3、细菌的历史4、银河与宇宙5、象棋与数学6、疾病的话语7、DNA简史8、美国的儿童医疗卫生政策9、道德判断的本质10、火星上的水11、医药公司与全球健康12、传染病对历史的影响13、非洲的艾滋病14、关于意识的科学研究15、什么是大学,它的目的是什么?16、俄罗斯小说中的爱情17、怀疑主义与知识18、一个社区的研究19、基督教与美20、怎样欣赏画21、浮士德22、黑人作家笔下的白人23、香蕉的文化历史24、乌托邦与反乌托邦25、苏格拉底及其批评者26、怎样读中国的诗歌27、互联网与法律28、美国的70年代29、The American Creed Exceptionalism and Nationalism.30、语言与政治31、信任与民主32、美国的总统选举33、60年代的青春文化34、盗版35、全球变暖与公共政策36、当代印度37、公共健康与不平等38、公墓的历史39、人权40、政治演讲与美国的民主41、“犯罪”的概念42、现代欧洲国家的民族主义43、烟草的历史44、酷刑与现代法律45、大脑的测量:心理学实验的兴起

你看,随便这么一列,就有45个。对于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来说,这些课程简直就是一场饕餮之宴,举着筷子,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清华北大,能给那些刚刚背井离乡的18岁孩子,开出上述45门课中的几门。

我相信,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关于自然、关于社会。大学要造就的,正是达尔文的天真,爱因斯坦的天真,黑格尔的天真,顾准的天真。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顾的“呆子气”。“成熟的人”永远是在告诉你: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合理的就是不必追究的,不必改变的。

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领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来到星空之下,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心理,象星星一样在深蓝的天空中闪耀,大人们手把手地告诉儿童,那个星叫什么星,它离我们有多远,它又为什么在那里。

前两天读王璐小友的文章,其中有句话说的挺好玩,说到国内某现象,他说:两个连大学都算不上的什么机构,竟然为自己还算不算一流大学而辩得脸红脖子粗。

这事我没怎么跟踪,所以也不太清楚。好像是香港几个大学挖了几个高考状元走,清华北大就开始捶胸顿足,觉得自己不再“一流”。这种捶胸顿足有点滑稽,仿佛宋祖德为自己不再是一线男星而痛心疾首。其实,清华北大的确应该捶胸顿足,但不该是为了几个高考状元,而应当是为自己与天真的距离。

推荐阅读:

哈佛图书馆墙壁上的20条训言和馆训

本文由80后励志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地址:
http://www.201980.com/li/win/7559.html

❹ 有没有关于哈佛大学的资料

哈佛大学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美国私立综合性大学,坐落于马萨诸塞州剑桥,主要校园区位于波士顿以西数公里的查尔斯河沿岸,占地约154公顷。

哈佛大学创建于1636年,始称剑桥学院。后因在校工作的清教牧师约翰·哈佛将其全
部藏书和一半资产捐赠给这所学院,该校因此而改名为哈佛学院。学院1780年改为大学。19世纪初开设了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

哈佛初创时期由教会主办。1865年,学校开始选举管理委员会。埃利奥特在1869年至1909年担任校长期间,将哈佛办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校。他采用选修制,使学生可以攻读感兴趣的专业。

哈佛大学现有法律、医学、商业、教育、神学、设计、牙医、文理、公共卫生、行政管理等门类的研究生院及2个本科生院,其法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尤为有名。大学还拥有如国际事务研究中心、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环境设计研究中心等许多著名的研究中心及植物园、天文台、博物馆和50多个科学、工程、医学和考古实验室。哈佛大学图书馆是美国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藏书达1000万册。哈佛大学自创办以来,为美国培养出了众多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作家和学者,其中包括7位总统及数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总统布什1975年获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自清末以来,有众多的中国学子前往哈佛大学就读,王安、贝聿铭是其中的佼佼者。(完)

世界第一学府——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前身为哈佛学院。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筹建一所象英国剑桥大学那样的高等学府。1638年在马萨诸塞的剑桥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共4名。1638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部分遗产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1639年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1721年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1727年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职位,1780年设立医学教授职位。同年扩建成哈佛大学;1816年 成立神学院,1817年成立法学院,以后各学院相继在19世纪成立。 教育学院成立于199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学院(1966年命名 为J.F。肯尼迪政治学院)。1966年以来,哈佛大学共设10个研究 生院,即文理、商业管理、设计、牙科医学、神学、教育、法学、医学、 公共卫生和肯尼迪政治学院;2个招收大学本科生的学院,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并设继续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暑期学 校、附设课程和终身学习中心。牙科医学、医学、公共卫生等3个 研究生院设立在波士顿,其余各学院均集中于剑桥。各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历史上,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六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他们是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四届)和约翰·肯尼迪。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中总共产生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Nobel Laureates )。

如今,哈佛大学已发展为拥有十个研究生院、四十多个系科、一百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正式注册有18,000名学位候选人,以研究生为主,也包括本科生。 另外还有13,000名非学位学生在其扩展学院学习一门或更多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工作的教职员工超过14,000人,包括超过2,000名的教授和讲师。 还有7,000多教员在所属的各个教学医院工作。

多年来,哈佛大学除了培养大量的美国学生外,还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它的总部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波士顿的剑桥城,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在剑桥城,与哈佛大学相邻的竟然是与之齐名、同是世界第一学府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有趣的是,两大校园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1986 年,哈佛大学隆重庆祝了350周年校庆。哈佛大学诞生于英国清教徒1620年移民到普利茅斯之后的第16年枣1636年(当时中国正值明朝末年),是遵照麻萨诸塞海湾殖民地最高法院的表决建立的。命名源于它的第一个捐资人约翰.哈佛枣一名年轻的牧师,1638年去世时,把他的图书馆和一半财产留给了新学校。由于清教徒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哈佛大学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最初学校仅有一名男教师和九名学生。

学校早年开设的课程以英国大学的模式为基础,但是在思想上与这个殖民拓荒地盛行的清教徒的哲学保持一致。尽管它早年的许多毕业生成为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的清教徒聚居地的牧师,学校却从未正式加入过某一个特定的教派。一份出版于1643年的早期的小册子阐明了哈佛大学的存在:“促进知识并使之永存后代。”

❺ 中科大很流弊,但是好像没出过什么流弊的人物

....以你的视野,恐怕流弊的人物就是一些歌星、演员之流的吧.所以科大确实没出过

❻ 求哈佛大学多方面超详细资料。谢谢!

哈佛大学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美国私立综合性大学,坐落于马萨诸塞州剑桥,主要校园区位于波士顿以西数公里的查尔斯河沿岸,占地约154公顷。

哈佛大学创建于1636年,始称剑桥学院。后因在校工作的清教牧师约翰·哈佛将其全
部藏书和一半资产捐赠给这所学院,该校因此而改名为哈佛学院。学院1780年改为大学。19世纪初开设了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

哈佛初创时期由教会主办。1865年,学校开始选举管理委员会。埃利奥特在1869年至1909年担任校长期间,将哈佛办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校。他采用选修制,使学生可以攻读感兴趣的专业。

哈佛大学现有法律、医学、商业、教育、神学、设计、牙医、文理、公共卫生、行政管理等门类的研究生院及2个本科生院,其法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尤为有名。大学还拥有如国际事务研究中心、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环境设计研究中心等许多著名的研究中心及植物园、天文台、博物馆和50多个科学、工程、医学和考古实验室。哈佛大学图书馆是美国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藏书达1000万册。哈佛大学自创办以来,为美国培养出了众多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作家和学者,其中包括7位总统及数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总统布什1975年获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自清末以来,有众多的中国学子前往哈佛大学就读,王安、贝聿铭是其中的佼佼者。(完)

世界第一学府——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前身为哈佛学院。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筹建一所象英国剑桥大学那样的高等学府。1638年在马萨诸塞的剑桥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共4名。1638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部分遗产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1639年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1721年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1727年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职位,1780年设立医学教授职位。同年扩建成哈佛大学;1816年 成立神学院,1817年成立法学院,以后各学院相继在19世纪成立。 教育学院成立于199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学院(1966年命名 为J.F。肯尼迪政治学院)。1966年以来,哈佛大学共设10个研究 生院,即文理、商业管理、设计、牙科医学、神学、教育、法学、医学、 公共卫生和肯尼迪政治学院;2个招收大学本科生的学院,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并设继续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暑期学 校、附设课程和终身学习中心。牙科医学、医学、公共卫生等3个 研究生院设立在波士顿,其余各学院均集中于剑桥。各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历史上,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六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他们是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四届)和约翰·肯尼迪。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中总共产生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Nobel Laureates )。

如今,哈佛大学已发展为拥有十个研究生院、四十多个系科、一百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正式注册有18,000名学位候选人,以研究生为主,也包括本科生。 另外还有13,000名非学位学生在其扩展学院学习一门或更多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工作的教职员工超过14,000人,包括超过2,000名的教授和讲师。 还有7,000多教员在所属的各个教学医院工作。

多年来,哈佛大学除了培养大量的美国学生外,还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它的总部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波士顿的剑桥城,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在剑桥城,与哈佛大学相邻的竟然是与之齐名、同是世界第一学府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有趣的是,两大校园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1986 年,哈佛大学隆重庆祝了350周年校庆。哈佛大学诞生于英国清教徒1620年移民到普利茅斯之后的第16年枣1636年(当时中国正值明朝末年),是遵照麻萨诸塞海湾殖民地最高法院的表决建立的。命名源于它的第一个捐资人约翰.哈佛枣一名年轻的牧师,1638年去世时,把他的图书馆和一半财产留给了新学校。由于清教徒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哈佛大学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最初学校仅有一名男教师和九名学生。

学校早年开设的课程以英国大学的模式为基础,但是在思想上与这个殖民拓荒地盛行的清教徒的哲学保持一致。尽管它早年的许多毕业生成为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的清教徒聚居地的牧师,学校却从未正式加入过某一个特定的教派。一份出版于1643年的早期的小册子阐明了哈佛大学的存在:“促进知识并使之永存后代。”

❼ 詹姆士.沃尔克是一个聋子为什么会成为哈佛学院的院长

(一)约翰-哈佛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月28日,但它最初的校名不叫哈佛。
1637年冬,有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的毕业生移民到了新大陆。他时年29岁,刚结婚不久,尚没有孩子。他的名字叫约翰-哈佛(John Harvard),来自伦敦。他住在查理斯镇,与那所新成立的学院(当时尚没有正式的校名)的所在地剑桥镇中间隔着一条河,河的名字叫查理斯河。
约翰-哈佛当时的梦想是成为查理斯镇教堂的助理牧师。可惜他在1638年9月就因患肺病而逝世于查理斯镇。临死前,他立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约值780英镑)和所有的图书(约400本)捐赠给河对面那所新成立的学院。这是该学院成立以来所接受的最大一笔捐款。为表示感谢,马萨诸塞州议会一致决议,将这所尚无正式名称的学院命名为哈佛学院。
哈佛所赠的780英镑捐款,在当时是一笔了不起的收入。用时下之术语来讲,校方用这笔钱开发了不少的“硬件”和“软件”。但哈佛所赠的400本书却毁于一场大火。只有一本书因一个学生前天晚上借书未还而免遭劫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的哈佛院长亨利-邓斯特(Henry Dunster)还是以“借书不得带出图书馆”这条校规开除了那位学生。
哈佛本人出生在英格兰,父亲是一个屠夫。他曾有过不少兄弟姐妹。可惜发生在1625年的一场瘟疫,夺去了他父亲和四个兄弟姐妹的性命。哈佛本人也是英年早逝,没有留下任何子女。
想当年,当约翰-哈佛凄凉地死在查理斯镇的小木屋时,他一定会为自己不能在新大陆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感到十分的悲哀,并为自己不能和太太育有一两个后代而感到无限的惋惜。望着查理斯河对面的那所新学校,哈佛或许会想:那将是我对这片新大陆的惟一贡献了,希望它能有所作为。
而令哈佛感到无限宽慰的是,查理斯河对面的那所学校不仅以自己的姓名来命名,而且最终成为全新大陆乃至全世界最出色的大学之一。
九泉之下,约翰-哈佛可以安息了。
(二)最有成就的退学生
不少人都知道,美国电脑大王比尔-盖茨是哈佛大学的退学生。但比尔-盖茨绝不是哈佛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退学生。在他之前,还有不少的哈佛先辈们因退学而成名。
例如,在1894年,有一位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因迫不及待要投入石油开采行业而从哈佛大学退学。他后来果然因石油开采而成为美国的巨富。他的名字叫霍华德-休斯(Howard Hughes)。
在1926至1927年和1929至1932年间,有一位学生在哈佛大学断断续续地读了三年的书。最后他禁不住各种科研工作的吸引,还是自动中止了在哈佛大学的学业。他后来获得了500多项的专利,是继爱迪生之后美国最出名的发明家。他的名字叫波尼-莱特(Bonnie Raitt)。
在1966年,有一位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哈佛二年级学生,因创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乡村乐队“国际潜水艇乐队”而从哈佛大学退学。他后来成为当时一名著名歌手,他的名字叫格兰姆-帕森斯。
当然,在所有哈佛大学退学生中,比尔-盖茨的退学大概最具戏剧性。比尔-盖茨于1973年入哈佛读书。在此之前,盖茨被公认是数学天才,他也曾一度想成为一名数学家。但到了哈佛之后,盖茨很快发现,竟有人比他还有数学天分,这曾使他甚感沮丧。后来,他一门心思钻研电脑,认定这是自己的生财之道。但当时,他并没有从哈佛退学的打算。盖茨最后下定决心从哈佛退学,得归功于他的老搭档艾伦。为了拉这位小兄弟回华盛顿州去创业,艾伦不惜放弃原来的工作,随盖茨来到哈佛,并就地找事做,以便劝说盖茨退学。
在艾伦三天两头的劝说下,盖茨终于动摇了读完哈佛大学的信念,在大三时退学。盖茨当初决定从哈佛退学,曾受到许多亲朋好友的劝阻,其中也包括他的一位室友。有趣的是,数年后,当这位室友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攻读MBA课程时,盖茨又来劝他退学去共创天下。他禁不住昔日室友的轮番劝告,最后真从斯坦福退了学,去出任盖茨那间20来人小公司的总经理。
他,就是当今微软公司大名鼎鼎的行政总裁史蒂夫-鲍尔默,说来他也是一个退学生。
(三)校徽
哈佛大学的办校方针是求是崇真。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sed Magis Amicus VERITAS”。它是拉丁文,其英文为“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其中文翻译为“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这句话原出自威廉姆斯-艾米思(Williams Ames)的一句名言。自哈佛建校以来,它就一直是哈佛学生所信奉的做学问和做人的准则。
哈佛大学的校徽是“Veritas”,它是拉丁文“真理”的意思。
哈佛校徽诞生于学院在1643年12月27日举行的一次会议。那天的会议记录中清楚地记载了其图案设计:它以三本书为背景(两上一下),在上面的两本书上分别印刻有“VE”和“RI”两组字母,而在下面的一本书上则印刻有“TAS”这组字母。三本书的背景则是一个盾牌图案。那次会议是由哈佛学院第二任院长邓斯特主持的。应该说,这个校徽设计是很有创意的。
可惜,有谁能料到,这个图案是在等足了200年之后才被启用的。
其原因是,邓斯特院长在主持了那次会议后,就随便将那次的会议记录丢置在一堆文件当中,一直无人问津。直至200年后,当时任哈佛院长的昆西(Josiah Quincy)在主持200年校庆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这份重要的历史文件。他把这份失而复得的校徽图案作为本次校庆的一个重要项目来推介给师生,大家在欢呼之余,无不感慨万分。
它似乎在昭示着人们:真理是不会被遗忘的,纵使它一时半会儿可能被人们所忽略。
(四)校长逸事
1640年,哈佛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伊顿牧师1辞职,原因是他的太太没有将收购来的牛肉做饭给学生吃,还有就是1了学生饮用的啤酒。这在当时是一桩巨大的丑闻。
1848年间,在艾佛雷特(E.Everett)任哈佛学院院长时,校方决定招收一位名叫威廉姆斯的黑人入学。这引起一些白人学生的强烈不满。他们到院长办公室提抗议,威胁说如果校方招收这位黑人学生,他们将会退学。对此,艾佛雷特院长静静地回答说:“如果这位黑人学生通过考试,他将会被录取。如果你们退学,则哈佛的收入将会被用作这个黑人学生的教育费用。”那位黑人后来成为哈佛校史上第一位入学的黑人学生。
1853-1860年间,詹姆士-沃尔克出任哈佛学院院长。这期间他为大学课程增添了音乐课。而有意思的是,沃尔克本人是个地地道道的聋子,什么都听不见。
1870年,在查理斯-艾略特出任哈佛大学校长时,他找到当时著名的史学家亨利-亚当斯,想聘请他出任中世纪历史的教授。对此,亨利-亚当斯谦虚地说:“校长先生,我真的一点儿都不懂中世纪的历史。”而艾略特校长则不客气地回答说:“如果你能够为我举荐出一位比你懂得更多的教授,那我就聘请他。”结果亚当斯接受了聘请。
1884年,一对名叫斯坦福的夫妇找到艾略特校长。他们来自加利福尼亚州,请教艾略特校长用多少钱可以建立一所大学(他们当时想在加州办一所大学,以悼念他们新近逝世的儿子)。艾略特校长在听完了他们的讲述后,一脸认真地说:“这起码需要500万美元(这大概相当于今天的50亿美元吧)”。听了这话,斯坦福太太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沉默良久之后,斯坦福先生开口说:“亲爱的,我想我们还是可以拿出这笔钱的。”
艾略特校长没有料到的是,这对夫妇用其姓名所建立的学校后来会与哈佛大学齐名。更难想象的是,那所学校一位名叫博克的毕业生后来竟会成为哈佛大学的校长,并且主政哈佛20年,其任期之长仅次于艾略特本人。
(五)最早的中国留学生
20世纪初,中国政府开始向哈佛大学选派留学生,哈佛与中国的缘分由此开始。首批留学哈佛的中国学生于1909年毕业,他们当中有罗邦辉、秦汾、金岱、李嘉同、马岱君和刘瑞恒等人。1909年至1922年,清华学校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中,在哈佛大学求学的人有21位。1928年,哈佛--燕京学会在燕京大学成立,前往哈佛求学的中国留学生逐年增加。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哈佛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中,以中国学生为最多。
早年负笈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胸怀大志,为开拓中国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做的努力。他们包括: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作曲家。1915年入哈佛攻数理哲学。191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陈寅恪(1890-1969)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918-1921年在哈佛大学研究古文字学和佛经,后入柏林大学梵文研究所研究东方古文字学;林语堂(1895-1976)作家、语言学家。1919年入哈佛大学留学,后获文学硕士学位;杨杏佛(1893-1933)我国现代科学倡导者。先在康乃尔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后转哈佛大学读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竺可桢(1890-1974)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1913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质系攻读气象学;李济(1896-1979)人类学家。1920年入哈佛研究人类考古学,1923年以学术论文《中华民族的形成》获博士学位,并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梁实秋(1902-1987)文学家、翻译家。1924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受教于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璧德;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梁启超的长子。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后,入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进一步研习。
1936年,时值哈佛大学300年校庆,中国哈佛大学校友会给母校捐赠了一座大石碑,这是中国留学生在哈佛校园留下的一片集体足迹。
(六)校长名言录
“任何学生都不得在没有征得父母、监护人和个人导师的同意下买卖或交换超过6美分的物品。”这是哈佛大学第1任校长伊顿(Eaton)牧师的一句名言,它后来成为了一条校规。
“祈祷,然后去学习。”这是哈佛大学第2任校长邓斯特(H-Dunster)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努力已经排除了知识路途中的许多障碍,让我们继续努力去排除剩余的障碍。”这是哈佛大学第19任校长昆西(J-Quincy)对入学新生和毕业生的祝福。
“让我们齐心协力,把哈佛学院建设成美洲大陆最出色的大学。”这句话是哈佛大学第20任校长希尔(T-Hill)在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刚结束时提出的办学目标。
“人类的希望取决于那些知识先驱者的思维,他们所思考的事情可能超过一般人几年、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这是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C-W-Eliot)对哈佛教授们的期望。
“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对什么事物都懂一点,但对个别事物懂得很多。”这是哈佛大学第22任校长洛厄尔(A-L-Lowell)说过的一句大白话。
“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这是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科南特(J-B-Conant)对哈佛大学办学方针的总结。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这是哈佛大学第24任校长普西(N-M-Pusey)对开发学生创造力意义的理解。
“学生一代接着一代,如同海水一浪接着一浪地冲击着陆地。有时是静静的,有时则带着1的怒吼。不论我们认为人的历史是单调的还是狂骤的,有两件事物总是新鲜的,这就是青春和对知识的追求,这也正是一所大学所关心的。我们学校的年纪已经可以用世纪来计算,但只要它热切地追求这两件事,它就永远不会衰老。”这是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博克(Derek Bok)在第340届毕业典礼上的一句致辞。

❽ 美国有哪几位总统毕业于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美国私立综合性大学,坐落于马萨诸塞州剑桥,主要校园区位于波士顿以西数公里的查尔斯河沿岸,占地约154公顷。

哈佛大学创建于1636年,始称剑桥学院。后因在校工作的清教牧师约翰·哈佛将其全
部藏书和一半资产捐赠给这所学院,该校因此而改名为哈佛学院。学院1780年改为大学。19世纪初开设了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

哈佛初创时期由教会主办。1865年,学校开始选举管理委员会。埃利奥特在1869年至1909年担任校长期间,将哈佛办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校。他采用选修制,使学生可以攻读感兴趣的专业。

哈佛大学现有法律、医学、商业、教育、神学、设计、牙医、文理、公共卫生、行政管理等门类的研究生院及2个本科生院,其法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尤为有名。大学还拥有如国际事务研究中心、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环境设计研究中心等许多著名的研究中心及植物园、天文台、博物馆和50多个科学、工程、医学和考古实验室。哈佛大学图书馆是美国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藏书达1000万册。哈佛大学自创办以来,为美国培养出了众多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作家和学者,其中包括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四届)和约翰·肯尼迪6位总统及数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总统布什1975年获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自清末以来,有众多的中国学子前往哈佛大学就读,王安、贝聿铭是其中的佼佼者。(完)

❾ 上海大学外语系有没有叫王进取的教授

上海大学英语专业属于英语系,由英语语言文学部与应用语言教学部组成,致力于英语版语言文权学的前沿研究,培养高层次的英语专业人才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非英语专业人才,是上海大学英语教育的摇篮。
英语语言文学部是“上海市高校本科英语专业教育高地”单位,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30名,研究生约80名;应用语言教学部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单位,负责我校近3万名非专业外语学生的英语、法语、德语和韩语教学工作。
本系现有专任教师13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具有海外学习与交流经历的教师达95%以上,多位教师曾赴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访问交流。
本系学术梯队较为完整。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和一个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MTI)。近年来,我系教师完成与在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在语言学、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在国际国内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热点内容
鉴定意见大学生 发布:2025-09-12 16:08:59 浏览:826
抖音大学生活费 发布:2025-09-12 16:00:46 浏览:807
朝鲜释放美大学生 发布:2025-09-12 15:29:55 浏览:691
古代文学考研华东师范大学 发布:2025-09-12 15:28:11 浏览:351
大学生职业规划测评 发布:2025-09-12 15:17:19 浏览:591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电话 发布:2025-09-12 15:06:49 浏览:4
华东理工本科生论文提交 发布:2025-09-12 14:24:06 浏览:238
大学生用探探 发布:2025-09-12 14:03:22 浏览:728
研究生导师不愿意要的学生 发布:2025-09-12 14:00:40 浏览:6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 发布:2025-09-12 13:58:56 浏览: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