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王健法学院博士生导师
Ⅰ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的学术机构
学术委员会
现任主任为陈立虎教授,副主任为胡玉鸿教授。成员包括孙莉教授、李晓明教授、张永泉教授、殷爱荪教授、黄学贤教授。学术委员会负责全院的学术规划、成果评审、课题立项与项目推荐等工作。
学位委员会
现任主任为胡玉鸿教授、副主任为胡亚球教授、黄学贤教授。成员包括孙莉教授、陈立虎教授、殷爱荪教授、高积顺教授。学位委员会负责导师资格评定、学位授予、学位点申请等工作。
教学委员会
现任主任为黄学贤教授。成员包括庞凌副教授、方潇副教授、上官丕亮副教授、李晓明教授、史浩明副教授、张永泉教授、沈同仙副教授、朱谦教授、张利民副教授、李小伟副教授。教学委员会负责教学计划审定、专业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成果考核及申报工作
学术出版编审委员会
学术出版编审委员会是在学院学术委员会领导下的学院学术出版的咨询、规划及决策机构,现任主任为杨海坤教授,副主任为周永坤教授(常务)、胡玉鸿教授。成员包括陈立虎教授、艾永明教授、高积顺教授、黄学贤教授、孙莉教授、张成敏教授。学术出版编审委员会下设学术专著编辑部、法学教授编辑部、学术刊物编辑部、东吴法学教育史料编辑部。另外,成立编译室,负责外文资料的编辑、翻译工作。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
Ⅱ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的王健简介
王健教授(Kenneth Wang) 1914年出生于中国。193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同年获得中国律师资格。王健教授自1938年至1945年期间在上海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执业。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王健教授被选任为上海上诉法庭法官,成为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的成员,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上海审判日本汉奸法庭的五名主审法官之一。1941年至1950年期间,他还担任震旦大学、东吴大学和光华大学的法学教授。1947年,王健教授获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奖学金和法学硕士学位,他遂回中国继续从事律师职业并在东吴大学法学院授课。1949年他成为震旦女子大学的校长。 1952年王健教授应邀担任纽约圣约翰大学法学教授,直至1984年退休。1962-1963学年,他还是密歇根大学法学院的法学访问教授。1964年,他应美国前总统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之邀出席为期四天的国际法和国际合作白宫会议。在从事法学教育和律师职业以外,王健教授还是美国仲裁协会的仲裁员。王健教授1984年退休后成为王和王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合伙人,这是一家专门从事跨国法律事务、知识产权、外贸、合资等的律师事务所,客户遍布美国、中国、中国台湾及拉丁美洲和亚洲国家。王健教授1984年获纽约圣约翰大学校长勋章,1987年成为该校荣誉法学博士,1992年最终获得该校荣誉勋章。王健教授1938年获得中国律师资格,1958年获得纽约律师资格,1986年获得台湾律师资格。王健教授于纽约时间2007年12月14日凌晨因病去世,享年93岁。
Ⅲ 关于苏州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问题
你好,我是苏大在读研究生。且根据我的经验回答一下。
1、苏大每年都是报考热门,特别是法学院,还是挺热的。据我观察,苏大本校考苏大的不多,当然除去文正学院了。即使由本校报考的一般也是保送。所以和你一起参加考试的基本都是外校的。因此关于不公平竞争的担忧大可不必。好好复习只要能过国家线一般都没问题。关键就是要看每年国家线是不是像11年这么变态了。。。。另外,如果你想考宪政专业的话还是需要花大力气的,苏大宪政还是竞争蛮激烈的,复试的时候刷掉的人比较诡异。有些排名比较靠前的都可能因为发挥不好被刷掉。往年复试比例是1:1.2,今年是1:1.5.以后可能还会调整。不建议上法学法硕。
2、研究生只分专业不分班。比如环境、经济法、法理这样的小专业人数都比较少,大概10个左右,上课的时候每个专业的在一个教室,只有一个班。苏大研究生不多(只限学术硕士)。法硕分为法学和非法学。非法学就是一般的法律硕士啦,总共60个人一个班。法学法硕基本都是考其他法律专业没有录取而调剂进去的,人数比较多,一般能进复试的人而又被刷掉的都能上法学法硕,当然了法学法硕里面也有很多藏龙卧虎的人才的,也只是一个班上课。可能今年会调整吧。整个研究生人数不是很多,苏大很美。欢迎你来观摩一下。
本部交通住宿都很不错。哦了~希望能帮到你
Ⅳ 苏州大学的王健法学院如何他们的法硕的师资怎么样
法学不抄错的~~
苏大的放射医学是最强的
下来就是法学、纺织学和物理光学
~~
我是机械的,不太了解法学具体的师资,你可以去网上查
不过我知道他们的老师确实都是一顶一的
因为法学是王建个人投资,所以设备环境也不错
自己想学的话,是可以考虑来苏大法学院的
Ⅳ 苏大王健法学院难考吗
在法学上,
苏大可不算难的,
录取少不代表难考的,
冷门,冷门迭爆!!
Ⅵ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的师资力量
专著或教材名称 作者 作者 排名 出版社 出版日期 民主与不信任(译著) 杨海坤 第一 法律出版社 2003年 企业经营的十大风险 王斌 独立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年 清朝文官制度研究 艾永明 独立 商务印书馆 2003年 民事证据采信制度研究 张永泉 独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 行政行为效力论 章志远 独立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年 劳动法的理论与实践 沈同仙 独立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年 经济行政法基本论 王克稳 独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 杨海坤 第一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比较行政法――港澳台行政法研究 黄学贤 独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 杨兆龙法学文集 艾永明 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05年 现代社会中的新合同研究 方新军 独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司法公正的理论根基 胡玉鸿 独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制度研究 董炳和 独立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年 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史浩明 主编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年 行政诉讼:基本原理与制度完善 杨海坤 第一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5年 倪征日奥法学文集 艾永明 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06年 李浩培法学文集 艾永明 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06年 行政诉讼法专题研究述评 杨海坤 主编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6年 行政法与法学名著导读 黄学贤 第一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年 保障措施法比较研究 陈立虎 第一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技术创新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董炳和 独立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年 规范权力──权力的法理研究 周永坤 独立 法律出版社 2006年 论自由的法律 周永坤 独立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年 犯罪成立理论研究 李立众 独立 法律出版社 2006年 行政判例研究 杨海坤 主编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年 中国行政程序法的理论与实践 黄学贤 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年 行政诉讼类型构造研究 章志远 独立 法律出版社 2007年 可持续旅游及其国际法规制 顾婷 独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国际航空法研究 黄涧秋 独立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年 地役权 史浩明 第一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年 政府合同研究 王克稳 独立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城市拆迁法律问题研究 王克稳 主编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年 司法审判民主化研究 张永泉 独立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年 宪政与权力 周永坤 独立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年 臣纲──清代文官的游戏规则 艾永明 第一 法律出版社 2008年 “个人”的法哲学叙述 胡玉鸿 独立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年 行政诉讼法前沿问题研究 章志远 独立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年 行政公益诉讼研究 黄学贤 第一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注:以上资料为法学院教师2003~2008出版专著一览表(以独立撰写或主编者为限)
Ⅶ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的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王健法学院院长 胡玉鸿 王健法学院党委书记 胡亚球 副院长 黄学贤周国华 副书记兼副院长 陆岸 1982年7月—1983年12月 法律系副主任 夏时雨(主持行政工作) 法律系党支部副书记 刘坤法(支持党支部工作) 1983年12月—1985年9月 法律系副主任 潘抱存(主持行政工作)王树鸣凌爱珠(1984年7月任) 法律系党总支书记 耿冬生(1985年1月免) 副书记 刘坤法(1985年1月免) 1985年9月--1986年6月 法律系副主任 郑裕国(主持工作) 潘抱存(1987年6月免)王树鸣(1985年9月免)殷爱荪 (1985年10月任,1988年12月免) 法律系党总支书记 刘坤法(1985年1月任) 副书记 凌爱珠 1986年6月—1991年10月 法学院副院长 郑裕国(正处级,主持行政工作) 法学院党总支书记 刘坤法(1986年12月免) 副院长 殷爱荪(正处级,1988年12月任) 副书记 凌爱珠(1986年12月起主持党总支工作)倪祥保(1987年6月任,1990年3月免) 书记 凌爱珠(1987年12月任,1989年2月免)张炳文(1989年2月任) 1991年10月—1993年5月 法学院副院长 王耀梁(正处级,主持行政工作)郑家平(正处级)杨海坤(正处级) 法学院党总支书记 张炳文 副书记兼院长助理 金振华(1992年3月任,1992年11月免)袁晓通(1992年11月任) 1993年5月—1996年12月 法学院副院长 殷爱荪(正处级,主持行政工作,1994年8月免) 法学院党总支书记 张炳文 院长 殷爱荪(副校长兼,1994年9月任,1995年6月免) 副书记兼院长助理 袁晓通(1996年7月免) 常务副院长 艾永明(正处级,1994年9月任) 副院长 郑家平(正处级)(1994年9月免)杨海坤(正处级)陈立虎(正处级,1994年12月任,1995年9月免) 1996年12月--2000年1月 法学院院长 艾永明 法学院党总支书记 张炳文(1999年7月免)杨洪源(1999年7月任) 副院长 杨海坤(正处级,1998年6月免)胡亚球(1998年6月任)王志良(1995年9月任) 副书记兼副院长 卢祖元(1997年9月任) 2000年1月—2003年6月 法学院院长 杨海坤 法学院党总支书记 杨洪源 副院长 胡亚球 王志良 副书记兼副院长 卢祖元 2003年6月—2008年4月 王健法学院院长 艾永明(2007年8月免) 王健法学院党委书记 王志良(2007年2月免)吴晓园(2007年2月任) 副院长 胡玉鸿张建中(2007年2月免)胡亚球(2007年3月任) 副书记兼副院长 卢祖元(2007年2月免)黄涧秋(2007年3月任) 2008年5月—2011年5月 王健法学院院长 殷爱荪(副校长兼) 王健法学院党委书记 吴晓园(2009年3月免)胡亚球(2009年3月任) 副院长 胡玉鸿(2008年9月任常务副院长)胡亚球(2009年5月免)黄学贤(2008年9月任)周国华(2009年5月任) 副书记兼副院长 黄涧秋(2008年12月免)黄文军(2009年5月任)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
Ⅷ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的学院简介
1915年,以东吴大学为本,于上海创设"东吴大学法学院"。学院教学突出“英美法”内容,专以讲授“比较法”为主,其科学的培养目标和鲜明的教学特色,使东吴大学的法学教育在当时饮誉海内外,时有“南东吴、北朝阳”之称。培养了一大批现当代著名的法学专家,如王宠惠、吴经熊、倪征(日奥) 、李浩培、潘汉典、杨铁(木梁)等,被人们誉为“华南第一流的而且是最著名的法学院。”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法学院也随之并入他校。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江苏师范学院"易名为"苏州大学",同时恢复法学教育,设法律系,是全国最早恢复法学教育的院系之一。1986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扩建为苏州大学法学院。2000年5月,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的王健教授重返苏大,参加百年庆典,行走母校故道,难舍百年风光,其心汲汲,其情拳拳。有感于斯,王先生长子王嘉廉先生慷慨出资捐建苏州大学法学楼,设立奖学金,以推动苏州大学法学院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同年,苏州大学法学院更名为王健法学院,成为全国第一个由海外专项基金参与建设的公办法学院。
学院分别于1992年和1998年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法学教育体系完备。法学院现设有法学本科专业及法学(知识产权)方向,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在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招收博士研究生。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法学”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法理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法学理论”为省级优秀课程群。学院曾先后主持国家级社科项目20项,省部级社科项目60余项,"现代政府法律管理"科研项目,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资助建设项目。学院教师共出版各类教材、专著80余部,发表论文1000多篇;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奖、科研奖 5人次;获省级教学奖、科研奖40余人次,多人被评为国家级或省级有特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根据中国法学创新网统计,王健法学院教师2011年度发表的法学类核心刊物(CSSLI)他发数数量位居全国法学类院(系、校)第12位。自1982年以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各种层次的专门人才15000余人,成为江苏省重要的法学人才培养基地,许多校友已成为国家政法部门和法学教育的中坚力量(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
法学院拥有近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法学专业图书馆,藏书6万多册,中外文期刊600多种,在收藏、保留港台法学期刊、图书方面具有特色。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还配备了50台计算机供读者进行网上信息检索。学院还出版学术刊物《东吴法学》,在总结和整理东吴法学成就的同时,积极开展英美法系研究及两大法系的比较研究;拓展对外学术交流,加快法律研究的国际接轨,曾先后与美国太平洋大学麦克乔治法学院,日本名古屋大学、熊本大学、台湾东吴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APU大学和澳大利亚邦德大学等法学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派出大量教师出国出境进修和讲学,接待了世界各地知名法学专家学者90余人次(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已经成为国内法学教育界的知名院校。
Ⅸ 王健法学院的师资力量
法学院现有专职教师60余位;正副教授27人。在校本科生 473人,研究生349人。学院教师踵继东吴法学的教育传统,兢兢业业,精心耕耘。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现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点1个;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国际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刑法学、法律史学硕士点6个,同时经国家学位办批准,为法律硕士培养单位。法学专业为苏州大学品牌专业,2003年又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行政法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受江苏省政府专项经费资助。学院曾先后主持国家级社科项目6项,省部级社科项目30余项,现代政府法律管理科研项目,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资助建设项目。
Ⅹ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的法硕(非法律)专业什么样,算不算是除了五院四系之外比较好的呢,请知道的朋友说说
苏州大学的前身是东吴大学,素有律师出东吴的美称。而且,苏州大学的文科口碑在东南一带是非常响亮的,对于法硕的培养也是比较重视的,在苏南地区除了南京师范大学是不错的院校。更有王建的资助,在资金方面比较宽裕。所以是可以报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