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人民大学侯延社教授

人民大学侯延社教授

发布时间: 2022-01-19 13:45:19

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哪些名人校友

哇,作为科大的一员,看到这个问题真是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所知道的科大著名校友。

首先就是潘老师潘建伟啦,我们同学亲切地称他为潘神,他最近比较著名的成就就是量子通讯方面的成绩,在Nature上发了不少文章,论科研,潘老师实在是令人倾佩的一名教授

⑵ 名人的成长故事问题 悬赏100分!!!!!!!!!!!!!!!!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是美国人,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爱迪生将他毕生的精力都用在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上; 而在衣着方面, 从不过多考虑.

当他还是没出名的穷小伙子时, 有一天, 他在纽约大街上遇到一位朋友.

”瞧你身上这件大衣已经破成这个样子, 应该给自己买一件新大衣啦! ”朋友说.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有人认识我.”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 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次, 他又在纽约大街上又遇到了那位朋友.

”哎呀呀, 爱迪生先生! ”那位朋友惊叫起来, ”这回呀, 你无论如何也要换一件新大衣了! ”

”用得着吗?”爱迪生还是毫不在乎地回答, ”在这里, 人们都已经认识我了.

⑶ 中国法学界的泰山北斗是

摘要 1、高铭暄:泰斗加学术(刑法界的祖师爷)

⑷ 高斯,华罗庚为什么那么厉害,培养数学天才的方法

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 他12岁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初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当时的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得抱着书不放。 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说:“那正是我应当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顽强地自学到18岁。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1952,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19岁那年写出了那篇著名的论文。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对这篇文章很受感动,他问周围的人说:“这个华罗庚是谁?”,但是谁也没有听说过华罗庚这个人。后来,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了他的同乡华罗庚的身世。“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啊!应该请他到清华来。”熊庆来听后非常赞赏。这年,华罗庚只有19岁,却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
无学位大师
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 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他还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 《堆垒素数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文、英文、日文、匈牙利和中文版(华罗庚本要因这本书获“斯大林奖”,可斯大林去世了)。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 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想搞原子弹,于是选派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三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赴美考察。9月,华罗庚和李政道,朱光亚,唐敖庆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并在那里治好了腿。
报效祖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决心偕家人回国。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 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气氛,开展学术讨论。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妙联趣事
一九五三年,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冼等许多人。途中闲暇无事,华老题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 在“对例”中,这是属于难对的一类。远在北宋时期,有人以“三光日月星”的上联求对,那时大文学家苏东坡以“四诗风雅颂”而解决了这个疑难。到了清代,有人赠送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对联一幅,打开一看只有上联,写的是“三绝诗书画”几字,以此来刻画郑板桥的贡献,是再贴切也没有了,但下联确颇难对。后来郑板桥友人以“一官归去来”的下联而解决了这个题。这里的“一官”有“归去来”的三重性,这就既解决了数字联的困难,又引用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的典故,而推崇了郑氏与诗书画偕隐的突出性格,板桥友人的对法比苏东坡又前进了一步。 但是华老提出的上联却又有了新的发展。这里的“三强”说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战国,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隔了一会儿,华老见大家还无下联,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老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因为又开辟了数字联的新的“对例”。 1980年华罗庚教授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 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 落子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祖冲之按照刘徽的割圆术之法,设了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圆,在圆内切割计算。当他切割到圆的内接一百九十二边形时,得到了“徽率”的数值。但他没有满足,继续切割,作了三百八十四边形、七百六十八边形……一直切割到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依次求出每个内接正多边形的边长。最后求得直径为一丈的圆,它的圆周长度在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之间,上面的那些长度单位我们现在已不再通用,但换句话说:如果圆的直径为1,那么圆周小于3.1415927、大大不到千万分之一,它们的提出,大大方便了计算和实际应用。 要作出这样精密的计算,是一项极为细致而艰巨的脑力劳动。我们知道,在祖冲之那个时代,算盘还未出现,人们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叫算筹,它是一根根几寸长的方形或扁形的小棍子,有竹、木、铁、玉等各种材料制成。通过对算筹的不同摆法,来表示各种数目,叫做筹算法。如果计算数字的位数越多,所需要摆放的面积就越大。用算筹来计算不象用笔,笔算可以留在纸上,而筹算每计算完一次就得重新摆动以进行新的计算;只能用笔记下计算结果,而无法得到较为直观的图形与算式。因此只要一有差错,比如算筹被碰偏了或者计算中出现了错误,就只能从头开始。要求得祖冲之圆周率的数值,就需要对九位有效数字的小数进行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等十多个步骤的计算,而每个步骤都要反复进行十几次,开方运算有50次,最后计算出的数字达到小数点后十六、七位。今天,即使用算盘和纸笔来完成这些计算,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让我们想一想,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时代,一位中年人在昏暗的油灯下,手中不停地算呀、记呀,还要经常地重新摆放数以万计的算筹,这是一件多么艰辛的事情,而且还需要日复一日地重复这种状态,一个人要是没有极大的毅力,是绝对完不成这项工作的。 这一光辉成就,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数学高度发展的水平。祖冲之,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敬仰,同时也受到世界各国科学界人士的推崇。浑仪是测量天体方位的仪器。经过历代的发展的演变,到宋朝,浑仪的结构已经变得十分复杂,三重圆环,相互交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此,沈括对浑仪作了比较多的改革。他一方面取消了作用不大的白道环,把仪器简化、分工,再借用数学工具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省去月道环,其侯月之出入,专以历法步之”);另一方面又提出改变一些环的位置,使它们不挡住观测视线。沈括的这些改革措施为仪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后来元朝郭守敬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创制的新式测天仪器——简仪,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物理成就
沈括对物理学研究的成果也是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梦溪笔谈》中所记载这方面的见解和成果,涉及力学、光学、磁学、声学等各个领域。特别是他对磁学的研究成就卓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明确地谈到磁针的偏角问题。在光学方面,沈括通过亲自观察实验,对小孔成像、凹面镜成象、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等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他对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所谓“透光镜”(一种在背面能看到正面图案花纹的铜镜)的透光原因也做了一些比较科学的解释,推动了后来对“透光镜”的研究。此外,沈括还剪纸人在琴上做过实验,研究声学上的共振现象。沈括还是最早发现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N,S极并不重合,所以水平放置的小磁针指向跟地理的正南北方向之间有一个很小的偏角。被称为磁偏角。
化学成就
在化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在出任延州时候曾经考察研究漉延境内的石油矿藏和用途。他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烧而生成炭黑的特点,首先创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制造烟墨的工艺。他已经注意到石油资源丰富,“生于地中无穷”,还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已为今天所验证。另外,“石油”这个名称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比以前的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脑油、石烛等名称都贴切得多。在《梦溪笔谈》中有关“太阴玄精”(石膏晶体”的记载里,沈括形状、潮解、解理和加热失水等性能的不同区分出几种晶体,指出它们虽然同名,却并不是一种东西。他还讲到了金属转化的实例,如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变成铜的物理现象。他记述的这些鉴定物质的手段,说明当时人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突破单纯表面现象的观察,而开始向物质的内部结构探索进军了。
数学成就
沈括在数学方面也有精湛的研究。他从实际计算需要出发,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沈括通过对酒店里堆起来的酒坛和垒起来的棋子等有空隙的堆体积的研究,提出了求它们的总数的正确方法,这就是“隙积术”,也就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方法。沈括的研究,发展了自《九章算术》以来的等差级数问题,在我国古代数学史上开辟了高阶等差级数研究的方向。此外,沈括还从计算田亩出发,考察了圆弓形中弧、弦和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数学史上第一个由弦和矢的长度求弧长的比较简单实用的近似公式,这就是“会圆术”。这一方法的创立,不仅促进了平面几何学的发展,而且在天文计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为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本段医学地理成就
地学论断
沈括在地学方面也有许多卓越的论断,反映了我国当时地学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他正确论述了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这一带是远古时代的海滨,而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漳水、滹沱河、桑乾河等河流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当他察访浙东的时候,观察了雁荡山诸峰的地貌特点,分析了它们的成因,明确地指出这是由于水流侵蚀作用的结果。他还联系西北黄土地区的地貌特点,做了类似的解释。他还观察研究了从地下发掘出来的类似竹笋以及桃核、芦根、松树、鱼蟹等各种各样化石,明确指出它们是古代动物和植物的遗迹,并且根据化石推论了古代的自然环境。这些都表现了沈括可贵的唯物主义思想。在欧洲,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达·芬奇对化石的性质开始有所论述,却仍比沈括晚了四百多年。沈括视察河北边防的时候,曾经把所考察的山川、道路和地形,在木板上制成立体地理模型。这个做法很快便被推广到边疆各州。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沈括奉旨编绘《天下州县图》。他查阅了大量档案文件和图书,经过近二十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我国制图史上的一部巨作——《守令图》。这是一套大型地图集,共计二十幅,其中有大图一幅,高一丈二尺,宽一丈;小图一幅;各路图十八幅(按当时行政区划,全国分做十八路)。图幅之大,内容之详,都是以前少见的。在制图方法上,沈括提出分率、准望、互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等九法,这和西晋.裴秀著名的制图六体是大体一致的。他还把四面八方细分成二十四个方位,使图的精度有了进一步提高,为我国古代地图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医药和生物
沈括对医药学和生物学也很精通。他在青年时期就对医学有浓厚兴趣,并且致力于医药研究,搜集了很多验方,治愈过不少危重病人。同时他的药用植物学知识也十分广博,并且能够实际出发,辨别真伪,纠正古书上的错误。他曾经提出“五难”新理论;沈括的医学著作有《沈存中良方》(得称《良方》)等三种。现存的《苏沈良方》是后人把苏轼的医药杂说附入《良方》之内合编而成的,现有多种版本行世。 《梦溪笔谈》及《补笔谈》中,都有涉猎医学,如提及秋石之制备,论及四十四种药物之形态、配伍、药理、制剂、采集、生长环境等。
编辑本段军事成就
沈括文武双全,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且为保卫北宋的疆土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北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辽和西夏贵族统治者经常侵扰中原地区,掳掠人口牲畜,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破坏。沈括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军器监长官期间,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同时,沈括对弓弩甲胄和刀枪等武器的制造也都作过深入研究,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高斯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近似于文盲。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之前,她从事女佣工作。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当高斯三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账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他曾说,他在麦仙翁堆上学会计算。能够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计算,是上帝赐予他一生的天赋。 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父亲格尔恰尔德·迪德里赫对高斯要求极为严厉,甚至有些过份,常常喜欢凭自己的经验为年幼的高斯规划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亲,并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 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得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样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亲。罗捷雅直到34岁才出嫁,生下高斯时已有35岁了。她性格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她总是支持高斯,坚决反对顽固的丈夫想把儿子变得跟他一样无知。 罗捷雅真地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为珍视。然而,她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当时尚不能养家糊口的数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他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W.Bolyai,非欧几何创立者之一J.波尔约之父)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们都错了。高斯没有明确地讲过,他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平常。贝尔根据高斯本人晚年的说法而叙述的史实,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更能反映高斯从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质的数学方法这一特点。 高斯的计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独到的数学方法、非同一般的创造力,使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说:“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接着,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 1788年,11岁的高斯进入了文科学校,他在新的学校里,所有的功课都极好,特别是古典文学、数学尤为突出。经过巴特尔斯等人的引荐,布伦兹维克公爵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助人,让他继续学习。布伦兹维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这种作用实际上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一种模式,表明在科学研究社会化以前,私人的资助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高斯正处于私人资助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社会化的转变时期。 1792年高斯进入布伦兹维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学习。1795年,公爵又为他支付各种费用,送他入德国著名的哥丁根大学,这样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奋地学习和开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家乡布伦兹维克,正当他为自己的前途、生计担忧而病倒时─虽然他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已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了讲师职位,但他没有能成功地吸引学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为高斯付诸了长篇博士论文的印刷费用,送给他一幢公寓,又为他印刷了《算术研究》,使该书得以在1801年问世;还负担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费用。所有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动。他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献词:"献给大公","你的仁慈,将我从所有烦恼中解放出来,使我能从事这种独特的研究"。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仑统帅的法军时不幸阵亡,这给高斯以沉重打击。他悲痛欲绝,长时间对法国人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大公的去世给高斯带来了经济上的拮据,德国处于法军奴役下的不幸,以及第一个妻子的逝世,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刚强的汉子,从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况,也不让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们只是在19世纪整理他的未公布于众的数学手稿时才得知他那时的心态。在一篇讨论椭圆函数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细微的铅笔字:"对我来说,死去也比这样的生活更好受些。" 为了不使德国失去最伟大的天才,德国著名学者洪堡联合其他学者和政界人物,为高斯争取到了享有特权的哥丁根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长的职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职,全家迁居于此。从这时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参加科学会议以外,他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发挥其天才,而且为哥丁根数学学派的创立、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数学中心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标志着科学研究社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高斯的数学研究几乎遍及所有领域,在数论、代数学、非欧几何、复变函数和微分几何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还把数学应用于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发明了最小二乘法原理。十分注重数学的应用,并且在对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也偏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他幼年时就表现出超人的数学天才。11岁时发现了二项式定理,17岁时发明了二次互反律,18岁时发明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解决了两千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他也视此为生平得意之作,还交待要把正十七边形刻在他的墓碑上,但后来他的墓碑上并没有刻上十七边形,而是十七角星,因为负责刻碑的雕刻家认为,正十七边形和圆太像了,大家一定分辨不出来。他发现了质数分布定理、算术平均、几何平均。21岁大学毕业,22岁时获博士学位。1804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从1807年到1855年逝世,一直担任格丁根大学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长。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岁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⑸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老子

⑹ 河北工业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河北工业抄大学走出的名人有贾庆林、王学军、任学锋、柯俊、孙广相等名人。

贾庆林: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

王学军: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

任学锋: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天津市副市长。

柯俊: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孙广相: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

河北工业大学坐落于中国直辖市天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是隶属于河北省的一所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6)人民大学侯延社教授扩展阅读

学术资源: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由丁字沽校区图书馆、北辰校区图书馆、廊坊校区图书馆组成,图书馆形成了以工为主,兼顾文、理、经、管、法等学科的多类型、多语种、传统纸质文献和现代化电子文献互补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9月,学校获批“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建设项目34项、省级建设项目117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

⑺ 著名的人

思想家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祖上原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政治变乱,举家迁到了鲁国,寄人篱下,家道中落,到了孔子这一代更加没落。孔子年青时当过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一类的小官,中年时为避内乱逃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没过多久,他又辗转回到鲁国,开始整理古籍和聚徒学,创立儒家学派,中途一度官至主管司法的大司寇,参与国政数月,但他仕途总不如意,很快就退出官场,带领****周游列国,晚年回到鲁国,继续从事整理和传授古籍的文化教育事业,编订了《诗》、《书》、《春秋》等重要文献,他生前的很多精辟言论在他死后由他的****门徒编辑《论语》一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生长的春秋时期,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剧烈变动时期,他赞美西周的制度,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社会物序状态,常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表示一旦自己掌权,将会朝这信方向努力;他把当时礼坏乐崩,诸侯争霸的现象看成是"天下无道"的象征加以抨击,要求克已复礼,这和当时社会发展大势是不一致的,但这并不表明孔子的思想落后,倒退,因为他念念不忘的"周礼",并不完全是旧时代的东西,其中夹杂了许多他设想的新成份,如举贤荐能、仁者爱人、三纲五常等思想,都是在奴隶社会的占躯壳下发育起来的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道德准则。

孔子一生最大的贡献还是在教育方面,他广招门徒,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而且个人献身教育数十年,相传他有三千****,七十二门徒,他们出身于不同的诸侯国和不同的社会阶层,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广泛地传播了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他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的经验,直到今天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几乎成了教育者世代勉励自己和他人的格言,所以他当之无愧地被历代的人尊奉为"至圣先师",他创立的儒家思想,经过后世学者的发展,也成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至今仍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中国人。

黄宗羲(1610年--1695年)
黄宗羲,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父黄尊素为"东林名士",被魏忠贤陷害,他爱遗命问学于刘宗周。19岁入都讼冤,以铁锥毙死仇人,领导"复社"成员坚持了反宦官权贵的斗争,几遭残杀。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进行武装抵抗,被鲁王任为左副都御史。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学问涉及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无不研究,史学上的成就尤大。所著《明儒学案》开浙东史学研究的风气。在哲学上,反对宋儒"理气在先"之说,认为"理"不是实体,只是"气"中的条理和秩序。对"测度想象,求见本体,只在知识上立家当,以为良知。"揭露了君主一人私有天下产业的罪状,作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主要著作有《宋元学案》。

政治家

孙权(公元182年--252年)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他继承父兄的基业,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英雄。
孙权的父亲孙坚是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原先只是一县小吏,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募得兵勇千余人拥兵自守,升为别部司马,继为长沙太宁,曾依附袁术巩固势力,192年在与刘表作战中中箭身亡,孙坚的长子,年仅17岁的孙策以孙坚旧部为基础占据江东,不到十年时间便削平江东各方割据势力,成为江东霸主。公元200年,孙策被刺暗杀,他的弟弟,18岁的孙权便成为江东的新主人。
孙权年轻有为,他注意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很快赢得了部下的支持,使江东名士张昭、周瑜、鲁肃、程普、太史慈等对他"委心而服事焉"稳定了东吴局势,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军,与魏、蜀成鼎足之势,219年,孙权索取荆州,袭杀蜀国大将关羽,次年又在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229年他在南京称吴王。
孙权具杰出的领导才能和独到的政治眼光,还在称帝之前就在交州和广州设立郡县;242年又派兵攻占海南岛,此间还发兵一万柄横渡海峡到达台湾岛,基本上统一江南地区。他推行大规模的屯田措施,使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航海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东吴在孙权统治时期,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实力,成为三国中延续时间最长,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连同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曹操也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帝王

李渊(566年--635年)
李渊公元566年出生于北周一个贵族之家,李的祖父李虎曾帮助鲜卑人宇泰在关中建立北周政权,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年轻时因祖荫袭封唐国公,并担任过州刺史、郡太守和中央卫尉少卿的官衔,后来被隋炀帝任命为太原留守,成为关陇贵族集团的领袖人物。
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以后,李渊审时度势,看到武已经镇压不了农民的反抗,隋朝灭亡已成定局,于是他率众从太原起兵反隋 ,他联络瓦冈军李密和其它几支重多的隋义军,很快扩充了自己的势力,617年11月攻占隋都长安,控制了渭水流域,并以反隋首功的面目出现,使很多义军望风归附,他打下长安后并没有急于称帝,而是立隋炀帝13岁的儿子杨侑做傀儡尊炀帝为太上皇,一举数得,既巧妙地避开了与尚有相当实力的隋军主力下面作战,又可以用这种暖昧的身份招纳隋和义军两方面的力量,壮大自己的队伍,这样,到618年炀帝死后,李渊不论在实力上,还是在声望和军事势态上都处于绝对的优势,毫无顾忌地废掉杨侑,自己称帝,建立了唐王朝,李渊就成了唐高祖。

宋徽宗(1082--1135年)
姓赵,名佶,北宋皇帝,神宗子,哲宗时封瑞王,1100年--1125年在位。任用蔡京、童贯等人主持国政,贪污横暴,滥增捐税,他穷奢极欲,建华阳宫等宫殿,规定用"王者之制"祭孔,定孔庙大殿之名为"大成殿";又尊信道教大建吕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搜括江南的奇花怪石,称"花石纲"于京师筑园,名"艮岳",于是阶级矛盾激化,河北、山东、江南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宣和七年(1125年)底,在"金"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时,传位于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他同钦宗同被金兵俘虏,北宋灭亡。后死于五国震。在位时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工书画,正书称"瘦金书", 绘画长天花鸟。

清官

海瑞(1514--1587年)
海瑞字汝贤,又字国开,号刚峰,1514年生于广东海南琼山县一个秀才之家,他4岁丧父,靠祖上留下的薄田十余亩与母亲谢氏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清贫,他发奋读书,终于在他30岁那年被任命为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儒教谕,上任之时即时令禁止学生给自己送礼,规令只行****礼,一次延平知府率随从来南平巡察,其他人都长跪不起,惟独海瑞长揖作礼;后来,连御史巡按到南平来,海瑞成是揖而不跪,李对责怪他的同僚们说:"学官无跪礼,惟长揖拜",显示了他刚正不阿的个性。

1558年,海瑞升任浙江淳安知县,他清丈增均徭,按土地面积分摊赋役,减轻百姓负担,打击豪强,招抚流民,安置生产,并推行保甲法抵御倭寇骚扰,深受百姓拥护,同时,海瑞为官清廉,公正无私,多次断疑平冤,不畏权势,甚至拿办了浙江总督胡宗宠的儿子,项回了奸相严嵩的亲信,成了深受百姓欢迎的清官,被誉为"海青天"。

1562年,每瑞调升嘉兴通判,不久就为权贵所陷,降为江西兴国知县,任职一年多在屯田、均役、招抚流亡、吏治方面政绩显著,到1564年,调至京城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他目睹嘉靖皇帝20年不理朝政,一心炼丹求佛,果断上书讽谏 ,这就是著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疏中毫不留情地批评皇上劳民伤财。因而触怒皇帝,被捕入狱,幸有宰相徐防等设法相救,才免于一死,嘉靖死后,海瑞复官,1567年升任大理寺寺丞继而又任南京右通政。右金都御史,是他宦途的顶峰期,在此期间,为了勒令豪强退田,他惩治了自己示救命恩人徐防的横行乡里侄子,成为豪强地主们的眼中钉,他们串通朝中权臣,打击海现瑞,海瑞很快被解职回乡,闲居了十几年。
1585年,明神生动活泼重新起用年逾古稀的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又改任南京部右侍郎,署吏部尚书,海瑞不改当年刚直清廉作风,发布了《禁革积弊告示》着手整顿吏治,反应了人民的愿望。2年后,海瑞病故于任上,他的灵柩从南京径水路运回家乡时,江两岸聚集了成千上万自发前来送葬的人群,表明人民对海青天的怀念。

焦裕禄(1922--1964年)
焦裕禄,山东淄博人,1962年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那时正是兰考县内水涝、风沙、盐碱灾害最严重的时候,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决心同全县人民一起改变兰考的贫穷面貌,为了摸清兰考自然灾害的情况,他亲自带队到灾区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来,他知道自己患了癌症,仍一直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人民称誉他是"党的好干部"。

文学家

汤显祖(1550--1616年)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所居名"玉苟堂",曾拒绝首辅张居正招揽,历万历十一年(1593年)进士。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上书弹劾大学士申时行,降职为广东徐闻典史,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又以不附权贵而被议名胜官,未再出任。曾与泰州学派罗汝芳读书,后又爱受李贽的思想影响,并和僧人达观相友善,晚年更滋长了消极出世的佛道思想,在戏曲方面,反对训古和拘泥于格律,主要作品有《紫萧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五种,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苟堂四梦》在他的优秀作品里,对封建礼教和当时黑暗政治现象都表示了不满和抨击。在《南柯记》、《邯郸记》等作品中,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都有此表现。

冯梦龙(1574--1646年)
冯梦龙,字犹尤,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斋主人等,是明朝文学家、戏曲家。曾任寿守知县。清兵渡江时,参加过抗清活动,后死于故乡。其思想略受市民意识的影响,但基本方面仍属于地主阶级的范畴。重视小说,戏曲和通俗文学。所编选的作品中,有少数能对乱散的某些方面持轻视态度。著有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此外还编有时调集《桂技儿》、《山歌》,散曲集《太霞所奏》,笔记《古今谈》等,并改写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戏曲创作有传奇剧本《双雄记》并修改汤显祖、李玉、袁于令诸人作品多种,合称《墨憨斋宝本传奇》。

郑振铎(1898--1958年)
郑振铎,现代作家,著名学者,笔名西谛,郭源新等,浙江永嘉人,"五四"运动爆发时,正在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作为学生代表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和瞿秋白笔创办《新社会》杂志。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之一,并曾主编会刊《文学旬刊》和《小说月报》,他同"学衡派"、"鸳鸯蝴蝶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五四"运动后,和茅盾等到创办《公理日报》,和胡愈之等组织"上海著作人公会",配合参加当时的政治斗争。1927年至1929年旅居巴黎,回国后,一度在商务印书馆工作,1931年先后在燕京大学和暨南大学任教,曾主编《世界文库》。抗日战争时期,和胡愈之,周建人,许广平等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和《联共(布)党史》、《列宁文选》等。抗日战争胜利后,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创办《民主周刊》,建国后,为第一、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曾任另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1958年10月,率我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因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逝世。主要著作有《取火者逮捕》、《历史小说集》、《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图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议集》、《俄国文学史略》等,并有文学翻译多种,1959年出版了《郑振铎文集》。

农民领袖

洪秀全(1814--1864年)
洪秀全,广东花县官禄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他7岁入塾读书,16岁时,因家贫失学,随父兄耕田,18岁受聘为本村塾师,他先后四次赴广州参加科学会 考试,都没有考取秀才,1836年,他到广州应考时,在街头遇到耶稣教士梁发讲道和散发传教小册《劝世良言》,洪秀全也得到一本。

1843年春,洪秀全仔细钻研《劝世良言》,相信基督教的教义,创立了拜上帝教。接着,洪秀全基于"独一真神上帝",不得拜一切偶像的宗教信仰,同冯云山撤去本村塾中的孔子牌位,他们因此失掉教师职业。

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贵县赐谷村宣传教义,这年10月,洪秀全回花县着手创制宣传教义文书,1846年先后写成《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他揉合基督教义和儒家的思想,劝导世人拜上帝,学正人,指妄念,惩富济贫,实现公平正直的社会理想。

1847年7月,他回广西紫荆山和冯云山设立拜上帝教机关,10月,他和冯云山到象州甘王庙,宣布地主崇奉的甘王欺骗世人的十大罪状,愤举竹杖击毁神像。这一行动震动了整个紫荆山地区,从此,洪秀全威名大振,加入拜上帝教的人越来越多,这期间,洪秀全和冯云山等开始秘密商讨发动起义。

1848年,洪秀全写成《泉道觉世训》等表达了要推翻清朝的志愿。

1850年7月,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会众于11月4日,到金田村"团营",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教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县东乡称大王。12月,他在于安发布封王诏令,增制官制。第二个春,他颁布《太平条规》,作为太平军的军律,1853年3月,洪秀全进入南京城,改南京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定都天京后,在他和杨秀清领导下,太平军进行北伐、西征、东征,在天京,诸王大兴土木,建筑王宫,洪秀全深居宫中,从不出门。1856年,他被逼封杨秀清为"万岁",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斗争。他开始重用亲信,封长兄和二兄为王,后来,形势日趋恶化,洪秀全仍沉溺于宗教迷信,无国挽救革命。1864年6月3日,病逝于天京。

爱国华侨

陈嘉庚(1874--1961年)
陈嘉庚,福建同安人,早年随父在新加坡习商,长期从事橡胶业,1910年春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任福建保安会会长。募款支持闽省革命党人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经营工商企业的同时,还热忠于文化教育事业。1913年起,在集美、厦门、闽南、新加坡,先后创办和赞助国许多学校,1924年创办《南洋商报》唏起华侨投入反日运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陈在新加坡华侨大会发出通电,激励华侨投入抗日爱国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在新加坡召集南洋各地华侨举行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168人,正式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被选为总会长。该会在南洋各地设有分支机构85个,总会设在新加坡,从多方面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自抗战以来,南洋各地华侨汇款回国平均每月达2500万元,除了捐款人,该会还招募了3200多名汽车驾驶员和机修人员回国参加运输工作,为了督促蒋介石抗日,他于1938年10月27日代表南洋华侨致电蒋介石:"抗战,拥护这公,或中途妥协,即筹自杀,秦桧奏张昭,无世不有"。1940年归国视察重庆、延安等地,断定国民党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抗日战争胜利后,号召南洋华侨投入国内的和平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专制独裁,新中国成立前夕回到祖国,参加新中的的建设,1961年病逝于北京,曾任中华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副主席等要职。

革命家

朱德(1886--1976年)
朱德,四川仪陇人,1909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并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历任排长、团长、少将旅长等职。十月革命后逐渐接受马列主义;1922年弃官出国寻求革命真理,同年11月在德国柏林舅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入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军事,次年5月回国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初在江西南昌创办军官教育团,同年8月1日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受挫后,与陈毅等率领余部转战湘南,发动湘南起义,1928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岗山,同毛泽东会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0年起,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在中共喘六届三中全会上被推选为修补中央委员,在中央苏区,与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军取得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自1934年中共六届五中全会起,当选为历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同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1945年4月,在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解放军总司令,和毛泽东一起指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国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任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副主席。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并任国务委员会副主席,自1959年,连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先后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副主席;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76年7月6日病逝于北京。

彭德怀(1989年--1974年)
彭德怀,湖南省湘潭人,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众所失败后,他坚持反对新军阀,1928年4月,加入 共产党,同年7月偏了平江起义,成立红五军,任军长兼第十三师师长,坚持湘鄂赣的游击战争,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1月,率红五军主力奔赴井冈山,坚持井冈山的斗争,1930年后任红三军团总指挥,前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参加反"围剿"和二万五知里长征。长征后期任陕甘支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担任过红军前敌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总司令,1940年指挥了百团大战,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司令,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0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员兼政委,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还因任中共中央西北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1965年任建设大三线的副总指挥,曾当先为中共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当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革"中受迫害,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周恩来(1898年--1976年)
周恩来,字翔宇,曾用过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名,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淮安,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17年为"中华之倔起"而东渡扶桑,两年后回国组织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不久却赴法、德勤工俭学,组织发起旅欧中国少共支部,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4年8月,周恩来回国投身大革命,先后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在广州军政府坪定商团叛乱,两面三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等重大事件中有突出贡献。1926年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浙江区委书记,直接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有力配合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在国民党叛变革命之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1928年--1931年,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1931年后进入是央根据地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红一方面军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其他领导人一起率领红军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红军长征后,他坚决站在正确路线一边,与王明、张国焘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36年他为谋求"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多方奔走,直接促成了国共第二次联手合作,共同抗日。
抗战期间,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常驻武汉、重庆,为建立广泛的爱国民主阵线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抗战胜利后,他与毛泽东一道参加重庆谈判,尔后留驻重庆、南京,开辟了反蒋建国的第二条战线,1946年他返回延安,与毛泽东、朱德等人共同领导了伟大的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配的功勋。
解放后,周恩来一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还兼任过外交部长等职,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声望,1976年1月8日因病去世。

科学家

华罗庚(1910--1985年)
华罗庚,我国著名数学家,江苏金坛人,1924年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数学和外语,1930年发表《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数学家熊庆来发现后邀请他到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这期间写有《堆垒素数论》并开展了矩阵几何和多复变函数论的研究。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到研究院邀请前去进行研究和教学,两年后受聘为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1950年1月27日离美回国,3月16日到达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他放弃优越条件,投身祖国建设的行动对当时的海外学者影响很大,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回国的世界著名学者,他的著作甚多,并被译成多国文字,他的《典型域上的多复变函数论》获1956年第一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是中国解析数论。 典型群论,矩阵几何等许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成就卓著,而且非常重视数学的应用和普及工作,这方面的著作有《统筹法平话》,《优选学》,《谈数学归纳法》,《优选法平话》等效我种。他历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数学研究所所长、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等职。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等,19856月应邀到日本讲学,12日心脏病突发逝世。

⑻ 急求关于风云人物的一些事情....

拿破伦的生平
拿破仑 · 波拿巴,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769年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 1779年,在法国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军事。1784年,升入巴黎军官学校,毕业后被任命为瓦朗斯炮兵团少尉军官,时年仅16岁。 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同情革命,一时成为雅各宾派的拥护者。他三次回到故乡科西嘉岛,积极开展争取科西嘉岛自治和自由的活动。由于受到当地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的排挤,被迫举家迁至法国本土。 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一举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深受雅各宾派奥古斯都.罗伯斯庇尔的赏识,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为少将、炮兵旅长。热月政变发生后,雅各宾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仑亦受牵连,于8月5日被捕。后经审讯,无罪释放,但被免去少将、炮兵旅长职衔。拿破仑一时困居巴黎。 1795年10月4日,巴黎发生保王党人的武装叛乱。督政官巴拉斯请来拿破仑帮助平息叛乱。拿破仑用大炮一举击垮了叛乱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晋升拿破仑为陆军中将、巴黎卫戍司令。一夜之间,穷困潦倒的拿破仑成为军界和政界无人不晓得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仅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军司令官,从此开始了独立作战的生涯。3月9日,拿破仑与巴黎著名的交际花约瑟芬.博阿尔内匆匆举行了婚礼。两天后,他告别新婚妻子,赶赴意大利军团上任。他统率数万大军直驱意大利,与处于优势的第一次反法同盟军奥军和撒丁军连续作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胜利。从意大利凯旋巴黎时,他暗下决心,要做一统天下的社稷首领。 崛起的拿破仑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胁,督政官员们决定把他调到远离巴黎的地方去。 1798年4月12日,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埃及军(东方军)司令官。5月18日,拿破仑挥师东下,远征埃及。他希望借助新的胜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仑看到国内局势急转直下,人民怨声载道,认为时机已到,立即率亲信离开埃及,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成功,成为第一执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仑在马伦哥大败奥地利军,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体。拿破仑利用欧洲大陆短暂的和平,励精图治,发展国力,一时间法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1802年5月,经全民投票通过,拿破仑成为“终身执政”,集行政、司法、立法大权于一身,向帝制过渡铺平了道路。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黄袍加身,宣告自己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称号为“拿破仑一世”。 1805年8月9日,奥、英、俄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东进应战,取得了乌尔姆、奥斯特里茨等大战的胜利,俄皇、奥帝狼狈而逃。拿破仑乘胜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诸侯国组成“莱茵同盟”,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1806年秋,英、俄、普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鲁士率先对法宣战。14日一天当中,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打了两个漂亮仗,普军几乎全军覆没。10月27日,法军进占柏林,海涅曾夸张的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接着,法国东击俄军。 1807年6月14日,拿破仑在弗里德兰大败俄军,俄皇被迫求和。 为了窒息英伦三岛,严格实行“大陆封锁”政策,1807年10月,拿破仑发动了征服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法军入侵激起岛上人民的强烈反抗,法军很快陷进了民众战争的泥潭难以自拔。拿破仑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对付普、奥等国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不等西班牙战事结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国,东征奥地利。拿破仑凭着他那钢铁般的意志,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3月,娶奥国公主玛丽亚.路易莎为妻。拿破仑帝国达到极盛时期。 可是,这个欧洲枭雄最得意的时刻也是其霸业发生决定性逆转的时刻。 1812年,拿破仑集兵50万远征俄罗斯。他长驱直入,直捣莫斯科城。然而,俄国的严寒气候和当地军民的抗法斗争终于使法军大败而归。 1813年,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仑率军40万余联军作战,不料在莱比锡战役中一败涂地,各附庸国及诸小邦乘机起来摆脱法国控制,拿破仑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1814年,联军向法国本土进军。3月30日,巴黎沦陷。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 然而,这个失败者再次创造了历史上罕见的奇迹,他从戒备森严的厄尔巴岛上逃了出来。 1815年3月20日,他不费一枪一弹进占了巴黎,重新登上皇帝宝座,建立了历史上所称的“百日王朝”。 欧洲各君主国重新又调集重兵,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军。 1815年6月,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覆没,拿破仑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病逝,终年52岁。 四天以后,岛上的人为这位征服者举行了葬礼。在礼炮的轰鸣中,棺木徐徐下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在这幽静的峡谷深处,几棵垂柳掩映着一条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竞相开放。拿破仑,这位一度叱咤风云、有功也有过的盖世英雄,便长眠在这些绿叶鲜花之下。 19年后,法国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力浦派军舰到圣赫勒拿岛接回了拿破仑的遗骨。 1840年12月15日,巴黎人民满腔热情地举行了隆重的接灵仪式。数不尽的人群冒着严寒、迎着风雪,护送着灵柩前往塞纳河畔的荣军院。从此,拿破仑的遗愿得到了实现,他以一个老兵的身份安息在塞纳河畔,安息在他热爱的法国人民中间。

帅帅 发表于 2005-12-2 12:17:00 阅读全文(67)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拿破仑日志]拿破仑时代军队编组情况
(一)陆军编组和步,骑,炮兵情况 拿破仑时代欧洲军队以营为基本的战术单位.每营六至八连,约五百至一千人;二至三营为一团;二团为一旅;二旅为一师.师为战略单位,含有诸兵种合成性质,配步兵八至十营(人数为五千至九千五百),炮兵二连(十二门炮).1800年时,拿破仑以军团为战略单位,含步兵二至三师,轻骑兵一师(三至四团),炮三十六至四十门. 主要的兵种为步兵,骑兵,炮兵. 步兵在习惯上有轻,重步兵之分.在各个国家里,由于人员的身高,体力和气质不同,以及马匹的特长不同,由重步兵和重骑兵中区分出轻步兵和轻骑兵.这种区分是必要的,在基本任务上稍有不同.重步兵用以进行大规模的坚决的攻击和成密集队形作战;轻步兵适于散兵战,进行机动,担任警戒和前卫等.步兵的主要武器是前膛枪和一部分来复枪.主要是燧发枪,后来改进为击发枪①.命中精度差,装弹困难,又慢,影响射击速度,每分钟约射五发.其对单兵的有效射程为百米,对集团目标在二百米内有效,在三百五十米外则不易命中.步兵已普遍采用刺刀,长矛在十八世纪前期已废止.步兵装填弹药慢,前进速度也不能快,往往来用"鹅步"②.后装枪是以后发明的,直到1838年为止,法军都没有使用过后装步枪.拿破仑有一次在德意志步兵营中观看燧发枪时曾感慨地说:"这的确是能发到兵土手中的最倒霉的武器了." 一个团编三营时,第一,二营为基干营,第三营为后备营.如第三营迅速参战,则由各营抽调一部临时编组第四营为后备. 当时有近卫军建制,被称为军队精华.这是挑选身躯最高大,最魁梧的入组成的,但往往徒有其名,在俄国和英国就是如此.法国拿破仑的近卫军则不以身材为标准,而是选拔骨干组成,确实为精华,不过,因为吸收了军队中的优秀分子而削弱了军队的其它部分.法国除了皇家近卫军外,在各部队营中还有类似的精锐部队,如掷弹兵连,轻骑兵连等.这也使营的战术动作复杂化.其他各国也有类似情况. 骑兵也有重骑兵和轻骑兵之别.在整个中世纪,骑兵是一切军队中的主要兵种."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时期,军队中一般都有五分之二至二分之一的人员是骑兵.十八世纪中叶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和"拿破仑战争"时期,骑兵仍占有重要地位. 重骑兵主要是指胸甲骑兵.骑手有胸甲,很重,法国胸甲重二十二磅.重骑兵前身为埃及,波斯,希腊,罗马的重装骑士,中世纪的骑宪兵.重骑兵在实战中运动笨拙,战斗力不强,胸甲也不能抵御近距离(一百至一百五十米)射来的枪弹,所以欧洲军队一度废弃之.后米拿破仑迷恋帝制的传统威仪,在法国恢复胸甲骑兵.不久,欧洲其他国家的军队也仿效了. 龙骑兵是一种步骑两用,介于轻重之间的骑兵.有些国家编入重骑兵,有些国家则纳入轻骑兵.因其军旗上绘有龙形图案,故称龙骑兵.轻龙骑兵还可以徒步作战. 轻骑兵则有枪骑兵,马枪兵,骠骑兵,猎骑兵等区别.枪骑兵使用长矛,马刀,后装备手枪,马枪;有的配铠甲,编入重骑兵.马枪兵装备最好的武器,配有马枪,是精锐.骠骑兵较轻捷,最早出现于匈牙利和波兰,由贵族组成,以后遍行于欧洲军队.猎骑兵出现于十八世纪下半期,由守林人,猎人,矫裰醒“稳嗽弊槌?长于散开队形作战,以及担任警戒,侦察,追击等. 恩格斯认为:骑兵的这种区分是"令人吃惊的蠢事".将轻装和重装马匹的差别,作为划分各类骑兵——胸甲骑兵,龙骑兵,枪骑兵,马枪兵,骠骑兵,猎骑兵——的依据,意义不大,而且过于复杂.同时,由于讲排场重形式,胸甲骑兵,龙骑兵,枪骑兵的实战作用都不大. 骑兵的基本作战单位是连,通常配马一百四十匹.三至四连为一骑兵团,团以上有骑兵师和骑兵军团,所辖团的数目不很固定.拿破仑在步兵师中,也编入一定数量的轻骑兵. 拿破仑时代的炮兵,有飞跃的发展,正式成为兵种. 火炮在十四世纪时已出现.十五世纪时,战场上已出现炮兵,但往往为军队所雇用而不列为军人.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炮兵在大部分国家列为军队正式编队,但仍未成为独立的兵种.菲特烈大帝虽然意识到炮兵的作用,认为炮兵应有迅速运动的必要,使用了马拖的野战炮,但是,他始终不承认炮兵是一个"兵种",而看作是个辅助部队地位应次于步兵和骑兵.法国军事理论家吉贝特伯爵也有类似的看法. 火炮在技术上的进步和改革,显示了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因而日益受到重视.火药性能改善,伽利略和牛顿等的科学研究成就,使炮兵学理论渐趋完善.炮架,炮身,炮弹的改进,使普鲁士出现"骡马炮队",炮可以随着骡马翻山越岭,有了一定的机动性.在1759年又建立了骑炮兵,支援骑兵作战,为各国采用.法国十分重视炮兵学理论的研究.被称为法国"炮兵之父"的琼·巴普蒂斯特·格利包佛尔于1776年任法国炮兵总监时,改革了炮兵,发展了较完整的炮兵系统,其中包括专门训练的炮兵部队和学校,用于野战,攻城,海防和要塞守备的专用炮兵武器;并且改进了炮架,炮结构和编制,采用标准型制,炮架零件可以互用,重炮可以分解,各种运炮工具只需七种车轮和三种车轴就够了.因此,轻型炮(四,六磅核弹炮和六英寸追击炮)普遍装备陆军,要塞炮采用回旋式轮子,可在半圆形的轨道上滑动,调整方向,并且开始以炮的口径而不以弹丸重量来计算火炮的大小.拿破仑在这个基础上,又改进和发展了法国炮兵,使之进一步标准化和轻便灵活,并增强运动性,编制也更为合理.拿破仑第一次使炮兵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 英国炮兵一直落后于其他国家.炮车用单马纵列挽曳,驭手持长鞭随车步行.马和驭手都是雇来的,也没建立骑炮兵.直到1800年改革炮兵,才和各国采取相同的措施. 军队人数和拥有炮数的比例,各国并不一样.拿破仑认为每千人有二门炮就可以了,这一比例后来成了常规.此外,每门炮携弹量约为二百发,其中四分之一左右为霰弹.徒步炮兵连一般配炮八门,骑炮连配六门. 火炮的种类,性能,口径甚多,详见附表. 随着火饱的改进,筑城学也有了变革.法国工程师佛邦改良了土耳其和荷兰军队的筑城方法.石建的,高耸的城墙构成的"俯瞰式"堡垒,不再能有效地抵住炮火,它们被"削平的"或称为"佛邦式"的堡垒所替代.意大利人又有新型的"围廓",后来又有改进,这种堡垒流行到十九世纪初.其主要特征是外形通常为一正多角形,从每个角上伸出一个堡垒,故又称"多面堡",以便能够有效地交叉火力.还有一层低厚的石建的胸墙,外面有一条宽阔的壕沟,上面被一条倾斜的外堤掩蔽,并盖上厚厚一层泥土,炮弹打在上面,力量也减弱了. (二)海军的发展 海军方面的情况这时也有一定的发展. 欧洲国家由于殖民海外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海上武装力量一直比较发达.西班牙和英国海军都盛极一时,此时尤以英国为最,称霸海上. 英国战舰有备炮百门,九十八门的三层甲板船,还有四层甲板的战舰.1803年时,英国拥有第一线战舰三十艘,支援的有八十六艘"五十门炮船"和巡洋舰,加上预备舰队等,共有七十七艘战舰和四十九艘"五十门炮船",巡洋舰若干艘.1808年时,总吨位为八十万吨.1814年时,共有战舰二百四十艘,巡洋舰三百十七艘和其他艇船六百十一艘. 法国在1803年时,拥有战斗舰二十三艘,巡洋舰二十五艘,中型巡洋舰十七艘,还有舰船一百六十七艘,正在建造的战舰有四十五艘.按照法国计划,准备建立联合舰队对付英国,预计法国拥有战舰一百三十艘,西班牙六十艘,荷兰二十艘,热那亚十五艘.实际上,连年征战,计划并未完成,到1815年时,法国有战舰一百零三艘,巡洋舰五十五艘.这些战舰中,有载一百三十一门火炮的四层甲板和载一百十二门,一百门,八十门,七十四门(为数较多),六十四门炮的三层甲板等各种型号. 舰船多为木结构,使用风帆.舰炮主要为卡伦炮(系1779年发明,最初由苏格兰卡伦铁业公司制造,因以为名).这是一种短炮身,大口径炮,在近距离发射球形实心弹,可对敌舰木质部分造成严重破坏.这时美国人富尔敦已开始研究,试制蒸汽舰船,但未到实用阶段. 从海军力量讲,英国占压倒优势;从舰船结构讲,法国和西班牙超过英国,军舰较大,外形也较美观. ①燧发枪是以弹簧作用使燧石打击出火花,引燃火药,推出弹丸.1805年起采用击锤起爆药雷汞,引燃火药. ②前膛枪使用铁探条装填弹丸,射击时必须停下来,同时要保持横队的整齐,所以步伐很慢,被称之为"鹅步". 附表 拿破仑时代的火炮性能 种类 口径 炮长 初速 有效射程 弹量 射速 炮车重 全备 炮车重 全备 弹药车重 挽马数 每门需 弹药车数 毫米 口径倍数 米/秒 米 公斤 发/分 公斤 公斤 公斤 六磅炮 84 18 416 实弹600 4 1 290 1050 1500 4 1 霰弹400 8 1 八磅炮 108 18 410 实弹800 8 1 580 1050 1900 4 2 霰弹600 8 1 十二磅炮 121 18 410 实弹900 12 1.5 880 2100 1800 6 3 霰弹900 12 1.5 150毫米臼炮 165 4.5 170 实弹600 1 330 1450 1600 4 3

帅帅 发表于 2005-12-2 12:16:00 阅读全文(16)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拿破仑日志]拿破伦战争时代的军队装备和战术
步兵(一):概述 步兵是拿破仑时期军队的主体。相较于其他兵种,步兵往往承受最大的伤亡,但又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步兵通常分为三类:普通步兵(the infantry of line,又叫燧发枪兵Fusilier);掷弹兵(Grenadier);轻步兵(light infantry)。掷弹兵会由最为“英勇”“健壮”的士兵组成。(个人认为,“掷弹兵”就是重步兵,Grenadier只是名称而已,并不会真的“掷弹” )。轻步兵则由“身材较小”“身行敏捷”的士兵组成。各国对轻步兵有不同的叫法:法国叫猎兵(chasseurs)英国的叫轻步兵或来复枪兵(rifleman)。(其他几种语言我不懂,大概也都是猎兵的意思)前两类步兵通常排成较紧密的队形,从而发扬火力。轻步兵则会形成“散兵线”(skirmishing),己方进攻时,用来动摇敌人防御阵线;己方防御时,用以打乱敌人进攻节奏。 当时的步兵大多数装备的都是大口径滑膛枪,各国滑膛枪的原理构造都没有太大差别。1740年英国推出的标准步枪(Land Pattern Musket),身管长46英寸(117cm),口径0.75英寸(19mm)。七年战争之后,身管缩短到42英寸(107cm),口径不变。与法国的战争爆发后,英国由于缺少稳定的原料供应来源,转而责承东印度公司制造了大量的“印度款”步枪(India Pattern)。到1797年,这种39英寸(99cm)身管的滑膛枪已经成为英军的制式装备。巨大的产量不仅满足了英军的需要,更装备到反法同盟各国。1802年,英国军火部门又推出了新款步枪,但是只有少量装备部队。尽管准确性不佳,英国滑膛枪系仍然大受部队的欢迎,被士兵们称作“褐贝丝”(Brown Bess)。 法军主要装备的“1777款”滑膛枪身管长44英寸(112cm),口径0.69英寸(17.5mm)。全枪长59.5英寸(151cm),比英国枪略轻(重约10磅=4.54kg)。强化了扳机,采用黄铜材质的击发槽(priming pan),枪管用扣环固定以便于更换。法国革命期间,对1777款滑膛枪只进行了轻微的改动(成为“九年款”Year IX Model)。除了步兵型,此款滑膛枪还有多种变型,用来装备骑兵。这些变型在长度和装饰上区别于步兵型,但是口径和击发部分均保持不变。 其他参战国的滑膛枪包括:普鲁士1782款, Nothardt滑膛枪(1805),普鲁士新款(1809),但是实际上1806年普鲁士战败后,基本上依靠英国援助和缴获过日子。奥军使用的1770款在1798年对击发装置作了些许改进。俄国滑膛枪装备较为混乱,先后装备了不下12种滑膛枪。其中当数图拉兵工厂的1810款性能最好。 命中率低是当时滑膛枪的主要缺点。由于击发时间过长,在扣动扳机到点燃装药这段时间里,枪口的晃动无法避免。这种晃动加上只有前面一颗准星(没有后准星)严重影响了射击的准确性。黑火药燃烧后会在枪管内留下残留物,在激烈的战斗中这种残留是没时间清除的。为了不妨碍射击,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较小的弹丸。各国滑膛枪弹丸和枪管之间的缝隙(游隙)大概处于0.07到0.10英寸(1.78~2.54mm)的范围内。游隙保证了射击的顺畅,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命中率。普军曾经对普法两国的滑膛枪做了一项试验。对一个10英尺宽6英尺高的目标(3.05×1.83m)普军1782型射击100发,在100步长(pace=0.76m;76m)的距离上可以命中60发;200步时40发;300步时只有25发,法国的1777型滑膛枪的成绩也没好到哪去。考虑到战场环境,(前面提到的)烟雾,恐惧,噪音等因素对士兵心里的影响,命中率要比这种理想试验还要低得多。500人在100码(91.4m)的距离上对一个进攻中的步兵纵队(column)进行两次齐射,理论上可以命中500到600发。可是根据各国军队的经验,战场上能命中150发就已经是最佳成绩了。当时滑膛枪理论上的有效射程为300步长(228m),实际上在这个距离射击完全是在浪费弹药。 可靠性差是另一大问题。激烈的战斗中,整个装填开火的过程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击发槽内的火药没有引然主装药;火石用旧却忘记更换;枪口残留物淤积过多,等等。据统计,长时间的交战中,不能击发的几率竟高达20%。 经常有网友对拿破仑时期的战斗形式感到疑惑,觉得列队进攻目标太大。其实,看了上面的介绍我想大家的疑问应该得到部分解答了。当时的步兵射速大概为每分钟2到3发,加上低命中率、高故障率使得单独一支滑膛枪的火力微不足道,只有排列成横队或者纵队,集中火力,才能有较好的杀伤效果。另一方面,良好的队形可以及时应付骑兵的冲击。(关于这点会在后面谈到,这里就不细说了。) 拿破仑时代,各国士兵通常在弹药袋里携带50到60次射击所需的弹药。一次战斗平均消耗20发左右。英军在西班牙Vittoria战斗中消耗较大,平均每人打了60发,全军共消耗弹药350万发。可是命中率却出奇的低,每450发才造成1名敌军伤亡。幸运的是,当时惠灵顿的补给状况很好,消耗的弹药很快得到了补充。在马伦哥,法军上尉Coignet的营用光了所有的弹药,千钧一发之际,及时赶到的弹药充足的近卫军救了他们。 缺乏训练是命中率低的又一重要原因。大多数军队里,滑膛枪射击训练简直就是敷衍了事。散兵线由于兵力相对分散,提高射击精度就相当重要。尽管如此,革命期间较为强调散兵线战术的法军仍然很少进行针对训练,轻步兵们只能到实战中去提高自己。据法军士兵的回忆,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以后才有射击训练。1800年,贝尔第埃签发命令:法军新兵必须接受装填、操枪、瞄准、射击等训练,要保证上战场前实弹射击过几次(a few rounds)。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足够的弹药和时间来保证充足的训练。英军在这方面作得较好,但也只有30发实弹+50次无弹丸射击。 到此讲的都是滑膛枪,而当时有膛线的更为准确的来复枪其实已经在各国军队中出现。法军对来复枪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验,但到1807年拿破仑命令禁用来复枪,而其他国家都有小规模的轻步兵或猎兵装备来复枪。来复枪的高命中率使得散兵线的作战效果有所提高,但是其主要缺点是装填时间较长、容易阻塞。再考虑到制造成本以及特殊的训练所需的时间,来复枪就明显不如滑膛枪适于装备大兵团了。所以,连较为接受来复枪的英军也仅有两个轻步兵团装备来复枪——60和95步兵团。 无论滑膛枪还是来复枪,火石都是必不可少的。开采火石通常是在潮湿的天气里进行,干燥后,由熟练工人粉碎、整形。英国出产质地上乘的火石,不但自用而且提供给欧洲大陆上的盟友们。法国的香槟省和皮卡第地区也出产火石。萨克森是欧洲大陆上的另一火石产地。相比之下,普鲁士就缺乏火石资源,在没得到英国援助之前,只好使用效果较差的代用品。(不知具体是什么?)由于火石的重要性,士兵们基本上都有一块备用,每个营部还都保有相当数量的储备。战斗前,火石是必检的项目之一。奥斯特利茨会战的前夜,拿破仑亲自提醒近卫军:“换一块新火石,明天会有大用场的。” 另一项必检的项目是弹药。一个硬纸包里装有大概150格令(约为10克)黑火药和一颗铅弹,在兵工厂制成后,以每箱1000包出场,配给部队。连里的军官负责每天早晨检查士兵的弹药情况。 步兵(二):基本队形 当时火器的种种局限使得当时的军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队形来提高滑膛枪的射击效果。法国革命初期,由于缺乏训练、纪律涣散的志愿兵为数众多,防御时尚能形成传统的三列横队,进攻时则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队形作战,指挥官们只好增加散兵线的规模,有时甚至整营的士兵都成了“散兵”。同时期的欧洲大陆各国,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却还都保持着18世纪流行的线性横队。这些国家没有改革是因为法国的“散兵”战术对他们的队形不能构成威胁。奥军将领认为:“散兵的零星射击根本无法动摇一个训练有素的步兵阵列”。随着法军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队形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通常会有一个营纵队跟在散兵线后面给予支持,这种战术当时收效很好。拿破仑上台后,欧洲各国军队也都引入了散兵线战术,法国的散兵线的干扰效果大打折扣,动摇敌方阵线的任务更多的由炮兵来完成。因此,散兵线被适当削弱了,攻击纵队则被大大强化,拿破仑后期的战役甚至动用整师的兵力形成攻击纵队冲击敌方防御阵地(滑铁卢就用过)。相比较,其他国家的三列线性队形就有点单薄了。1806年,奥军采用了类似法军的攻击纵队。1807年的普军、1810年的俄军也相继进行了类似的改革。唯一保持横队的是英国(攻防通用),英国的条例规定的是三列横队,可是惠灵顿等英国将领常常采用的是两列横队。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保持较宽正面,更好地发挥火力。 “营”是当时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由于手头缺乏其他国家的资料,只好以法、英两国的情况为例了。早期法军一个营建制内有8个连,1808年依照拿破仑的训令,改为6个连,但是全营的人数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连的规模增大而已。无论是6个连还是8个连,均包括一个掷弹兵连和一个猎兵连,其余为燧发枪连。按照训令,法军一个营应该有800人左右,不过多数部队达不到这个人数。通常法军一个营约有600~700人。滑铁卢战役时,法军平均每营560人左右。下图是一个6连营的行进、攻击纵队(8个连的类似),后面两个是掷弹兵和猎兵连。如果需要形成散兵线,猎兵连会被抽走,后面仅留一个连。掷弹连并不总在后面,当士气较低时,较精锐的掷弹连在后面押阵,稳定军心,防止前面的部队崩溃。当士气较高时,掷弹连通常在纵队的右前方引导攻击。连保持三列横队,列与列之间间隔约1米。连与连之间的间隔约为8~10米,整个纵队的纵深为25米左右,行进时可能拉得更开一些。军官和军士的位置已在图上标出。(用Photoshop加的中文,那个“营参谋”大概相当于营副,但是法军将其归为参谋军官。最后一个也是军士,但不知怎么译。大家帮忙看看!)有时,缺猎兵连的营纵队会采用一个连为正面,五个连依次排开,不过这种纵队并不多见。 英军一个营由10个连组成,包括一个掷弹连和一个猎兵连,军官士兵共计640人左右。下图为英军营防御进攻通用队形——两列横队。正面宽约200米。军官的图例与法军基本一致,黑色圆点为鼓手。英军的行军队形也是纵队,每连两列,10个连前后依次排开。 骑兵的存在对步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虽然展开的步兵队列可以应付正面的骑兵冲击,但是薄弱的侧翼和后部却极易受到攻击。步兵对付骑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形成“方阵”——四面向外的“刺刀丛”。形成方阵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部队调动,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在情况复杂的战场上,步兵可能会因为没有及时形成方阵而遭受重大的损失。英军在西班牙与法军作战期间,Colborne的旅曾被突如其来的大雨遮蔽了视线,雨停后才发现侧翼有两个法军轻骑兵团正准备攻击。匆忙间,有三个营没来得及形成方阵。结果,短短的五分钟内,这三个营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80名军官和1568名士兵中伤亡了1248人。 方阵虽然能有效的对付骑兵,但是也有明显的缺点。首先,营的正面被大大缩小了,无法发挥原有的火力。如果敌方的骑兵与步兵协同得当,就会利用暂时的步兵火力优势大量杀伤方阵里的步兵。其次,密集的方阵队形正是炮兵的极佳射击对象。

⑼ 北京师范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北师大18萌新 来答一波!!

北师大不仅仅有教育人才,而是文体两开花!!

1.潘粤明

宁浩,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

读书时,宁浩就凭其学生电影《星期四,星期三》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之后又通过疯狂系列火遍全国。

当年宁浩通过成人高考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节目制作,并坚定了导演的发展方向。

宁浩“疯狂”系列的出现,告诉观众:中国电影的情节也可以这么好看!线索也可以这么繁复!他的电影黑色幽默式的荒诞,成了中国电影的一匹黑马。

现在师大还一直举办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艺术的薪火一直在传承!

师大的才俊还有很多 欢迎大家来玩啊!

⑽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科研成果

· 许海云译:《时间的坐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2014/2/23 · 刘后滨主编:《唐代政治文明》2014/2/23 · 王静:《中古都城建城传说与政治文化》2014/2/23 · 李梅田译著:《六朝文明》2014/2/23 · 张忠炜:《秦汉律令法系研究初编》2014/2/23 · 赵珍:《资源、环境与国家权力——清代围场研究》2014/2/23 · 王晓琨:《阴山岩画研究》2014/2/23 · 李梅田:《魏晋北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2014/2/23 · 赵秀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近现代西方相关思想研究》2014/2/23 · 吕学明主编:《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文物精华》2014/2/23 · 刘后滨主编:《日常秩序中的汉唐政治与社会》2014/2/23 · 刘后滨主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经典文选》2014/2/23 · 包伟民主编:《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2014/2/23 · 吕学明等编著:《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2014/2/23 · 韩树峰:《汉魏法律与社会》2014/2/23 · 杨雨青:《美援为何无效?——战时中国经济危机与中美应对之策》2014/2/23 · 刘文远:《清代水利借项研究》2014/2/23 · 徐浩:《西方史学史》2014/2/23 · 徐兆仁:《儒佛道修持实践与核心思想探源》2014/2/23 · 牛贯杰:《曾国藩》2014/2/23 ·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2014/2/23 · 刘后滨、李晓菊主编:《资治通鉴二十讲》2014/2/22 · 吕学明:《中国北方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铜刀研究》2014/2/21 · 马利清编:《考古学概论》2014/2/21 · 马克锋:《国学与现代学术》2014/2/21 · 张瑞龙、黄一农:《天理教起义与闰八月不祥之说析探》2014/2/21 · 徐兆仁:《功力、视野、理论——当代历史研究学术创新之本》2014/2/21 · 包伟民:《唐代市制再议》2014/2/21 · 赵珍:《清嘉道以来伯都讷围场土地资源再分配》2014/2/21 · 何黎萍:《二十世纪初苏俄妇女解放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2014/2/21 · 韩树峰:《汉唐户主资格的变迁》2014/2/21 · 刘后滨:《唐宋间三省在政务运行中角色与地位的演变》2014/2/21 · 王大庆:《从奥林匹亚赛会看古希腊人的平等观念》2014/2/21 · 郭双林:《沉默也是一种言说——论梁启超笔下的严复》2014/2/21 · 赵珍:《光绪时期盛京围场捕牲定制的困境》2014/2/21 · 马克锋:《“打孔家店”与“打倒孔家店”辨析》2014/2/21 · 刘后滨:《“正名”与“正实”——元丰改制与宋人的的三省制理念》2014/2/21 · 徐兆仁:《历史意识的内涵、价值与形成途径》2014/2/21 · 牛润珍:《西高穴大墓是否为曹操墓?——高陵地望、朝向与墓葬类型之推证》2014/2/21 · 侯深:《<乡村里的推土机>与环境史研究的新视角》2014/2/21 · 马克锋:《近五年第来中国近代史研究述评》2014/2/17 · 2000年以来历史系教师著作要目 2014/1/8 · 孟广林:《“回归”或突破——英、美史学家有关中世纪英国宪政史研究的新动向》2014/2/17

热点内容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校区具体地址 发布:2024-04-25 22:51:31 浏览:791
大学宿舍与阿姨 发布:2024-04-25 22:45:03 浏览:206
在美国社区大学排名 发布:2024-04-25 22:42:28 浏览:5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 发布:2024-04-25 22:42:25 浏览:900
兰州大学专升本报名时间 发布:2024-04-25 22:36:38 浏览:549
江苏科技大学张冰教授 发布:2024-04-25 22:31:34 浏览:476
东北大学专业课环境工程原理 发布:2024-04-25 22:31:22 浏览:210
五邑大学2014年高考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 发布:2024-04-25 22:30:38 浏览:787
新疆大学大一新生报名时间 发布:2024-04-25 22:22:41 浏览:676
世界机械类大学排名 发布:2024-04-25 22:17:37 浏览: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