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浙江大学周启超教授

浙江大学周启超教授

发布时间: 2022-01-19 20:05:23

1. 有哪位同学有湖南师大文学院 研究生导师 的简介么

层次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导师队伍 博士生导师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蒋冀骋教授 鲍厚星教授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凌 宇教授 罗成琰教授 谭桂林教授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赵晓岚教授 李生龙教授 050101 文艺学 赵炎秋教授 赖力行教授 颜翔林教授 周启超教授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王攸欣教授 硕士生导师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蒋冀骋教授 鲍厚星教授 储泽祥教授罗昕如教授 唐贤清教授 曾毓美教授陈晖副教授 郑贤章副教授 丁加勇副教授 陈建初副教授 蔡梦麒副教授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凌 宇教授 罗成琰教授 赵树勤教授李运抟教授 田中阳教授 吴 康教授吴培显教授 宋剑华教授 周仁政副教授 汤晨光副教授 050101 文艺学 赵炎秋教授 颜翔林教授 赖力行教授李清良教授 谭容培教授 杨君武教授张文初教授 陈果安教授何林军副教授 曾耀农副教授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谭桂林教授 蒋洪新教授 肖明翰教授周启超教授 谭遂副教授詹志和副教授 王小璜副教授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赵晓岚教授 蔡镇楚教授 吴建国教授杨合林教授 陈松青副教授 韩学君副教授 蒋振华副教授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李生龙教授 袁庆述教授 陈秀兰教授 王建副教授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石毓智教授 郑庆君教授 彭泽润教授 曾常红副教授[]

2.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怎么样

学院介绍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外语系创设于1929年1月,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外语教学单位,在八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如安徽省政协主席杨多良、美国大费城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会长管必红、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顾曰国、浙江大学博导吴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刘文飞、周启超、中山大学博导王东风、南京师范大学博导张杰、上海师大原校长张民选、上海师大教授夏人青、深圳大学教授蒋道超、合肥一中校长陈栋、美国(上海)上海市斯乐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余根荣、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中、外交学院教授衡孝军、译林出版社总编刘锋、中央外事办参赞操向农、思科中国副总裁王妩蓉、外交部参赞戴兵、联合国总部秘书处译员陶红锋等。
外国语学院现下设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法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和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英语(师范类)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2年全国排名第36位,该专业与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为校级重点学科,英美文学研究为优秀创新团队。2016年9月在职专任教师135人,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23人,讲师100人,助教6人;其中博士33人。此外,还常年聘请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国的外籍教师6人和教学所需的外聘教师数人。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045名;硕士研究生216名,教育硕士116名;同时还承担全校10475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一、二年级)、1390名硕士研究生、49名博士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教学任务。目前已与国内多所外语院校及美国诺克斯学院、萨姆福特大学英语系和印帝安那波利斯大学英语系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定期派教师前去进行高访讲学。
近年来,我院学子在国际、国家及省级专业技能竞赛中,频频摘金夺银。学院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近30%,其中被211、985高校录取者占75%;就业率连续三年高达100%,位居全校榜首。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前身为外语系和大学英语教学部,有着近70年历史,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翻译硕士(MTI)授予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获批于1998年,英语专业八级(TEM-8)通过率稳定在90%以上,最高达到96.7%,大大超越全国平均水平的45%;英语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
前身为外语系和大学英语教学部,有着近70年历史,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翻译硕士(MTI)授予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获批于1998年,英语专业八级(TEM-8)通过率稳定在90%以上,最高达到96.7%,大大超越全国平均水平的45%;英语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本校外国语学院担负着英语教育专业、俄语教育专业、日语教育专业和全校所有本科、专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教学。
三年多来,全国专业英语四级统考,四届学生的通过率均超过90%,高于全国师范院校40个百分点,远远超出全国重点大学同类专业的平均通过率。专业英语八级(TEM-8)通过率,四届学生的通过率均超过90%,今年毕业班学生创下通过率96.7%的好成绩(全国平均通过率一般仅45% 左右)。从2010年起,英语专业每年有2至3名学生可以保送外国语类顶级学府上海外国语大学深造。

3.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发展规划

学院将在“十五”发展的基础上,经过10-15年的不懈努力,把外国语学院建成师资结构合理、人才培养适用社会需求、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省内一流、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外国语学院,实现学院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的过渡。具体为:
--至2010年建设1-2个省级重点学科;新增2-3个硕士学位点,2015年申报一个博士学位点。
--至2010年,学院本科生人数控制在1300左右,硕士研究生(含教育硕士)达到160人左右。
--在重点保证英语学科发展的同时,力争在“十一五”末发展1-2个新语种,在专业语种的设置上有所突破。
--至2010年教师队伍规模达240人,其中教授15-18人,具有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达35%,其中硕士学历以上占70%,博士占10%,学术骨干15人,主讲教师占95%。
--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至2010年,与1-2所国外大学建立外语学科交流关系,开展合作办学、教学与科研等活动;逐年扩大我院教师出国攻读学位、进修和出席国际会议的比例。

4.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有哪些啊

层次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导师队伍 博士生导师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蒋冀骋教授 鲍厚星教授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凌宇教授 罗成琰教授 谭桂林教授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赵晓岚教授 李生龙教授
050101
文艺学
赵炎秋教授 赖力行教授 颜翔林教授
周启超教授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王攸欣教授 硕士生导师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蒋冀骋教授 鲍厚星教授 储泽祥教授
罗昕如教授 唐贤清教授 曾毓美教授
陈晖副教授 郑贤章副教授
丁加勇副教授 陈建初副教授
蔡梦麒副教授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凌 宇教授 罗成琰教授 赵树勤教授
李运抟教授 田中阳教授 吴 康教授
吴培显教授 宋剑华教授
周仁政副教授 汤晨光副教授

050101

文艺学
赵炎秋教授 颜翔林教授 赖力行教授
李清良教授 谭容培教授 杨君武教授
张文初教授 陈果安教授
何林军副教授 曾耀农副教授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谭桂林教授 蒋洪新教授 肖明翰教授
周启超教授 谭遂副教授
詹志和副教授 王小璜副教授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赵晓岚教授 蔡镇楚教授 吴建国教授
杨合林教授 陈松青副教授
韩学君副教授 蒋振华副教授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李生龙教授 袁庆述教授 陈秀兰教授
王建副教授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石毓智教授 郑庆君教授 彭泽润教授
陈明舒副教授 曾常红副教授

5. 叶隽的主要论文

[1] 《在“共和理想”与“权力欲望”之间——〈斐爱斯柯在热那亚的谋叛〉研究》,载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编:《思想史研究》第7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2]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爱情悲剧后的青春迷惘与制度捆绑》,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3] 《思之和合——论歌德思维模式之拓新》,载《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2期。
[4] 《论强权博弈背景下的欧洲数字图书馆建设——兼论德法文化合作及其在全球化时代的战略目标》,载刘立群、连玉如主编:《德国欧盟 世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5] 《歌德〈铁手骑士葛兹〉所反映的阶层博弈与群体互动》,载《同济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6] 《论马君武对歌德的译介》,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7] 《歌德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义:以冯至的〈歌德论述〉为中心》,载印芝虹等主编:《中德文化对话》第1卷,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8] 《清华德文专业的早期发展及其学术史意义》,载《教育学报》2008年第6期
[9] 《李石曾的文化浪漫主义及其留法经历》,载陈平原主编:《现代中国》第10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 《帝国的消解与现代的兴起——以安治泰、卫礼贤比较为中心》,载《德国研究》2008年第4期
[11] 《机构建制、学风流变与方法选择:现代中国语境里的德语文学研究》,载《北大德国研究》第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2] 《文化建国者的“精神支柱”——论宗白华的歌德观》,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3] 《文学之择与象征之技——论卡夫卡的思想史意义》,载《外国文学》2007年第5期
[14] 《创造的冷静与伟大的耐心——论席勒的“艺术家理想”》,载叶朗主编:《意象》第1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 《北大德文系1920年代前后的课程、图书与学术》,载陈平原主编《教育:知识生产与文学传播》,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16]《〈祝福〉中的“宗教潜对话”一个宗教人类学的文本解读》,载《思想战线》2007年第1期,第一作者
[17]《北大德文系早期的师生状况及其学术史意义》,载《教育学报》2007年第6期
[18] 《宗白华的留德经历及其对德国社会的体验》,载《德国研究》2006年第1期
[19] 《陈铨的民族文学观与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渊源》,载《新文学》第5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20] 《德国视野里的“基督福音”与“中国心灵”——从花之安到卫礼贤》,载吴梓明、吴小新主编《基督与中国社会》(第2届国际青年学者研讨会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2006年;又刊于《德国视野里的“基督福音”与“中国心灵”——从花之安到卫礼贤》,载《国际汉学》第15辑,大象出版社,2007年
[21] 《史家意识与异国对象——中国学术视野里的奥国文学之成立》,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22] 《行政官与演说家——〈蔡元培演讲集〉导言》,载《现代中国》第7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又刊于叶隽:《蔡元培:大学的意义》,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
[23] 《北大德国文学系的创立情况及其时代背景》,载《教育学报》2006年第5期
[24] 《作为并峙双峰的“席勒戏剧”与“莎剧世界”——兼论马克思的“席勒化”问题》,载周启超主编:《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
[25]《“诗的语言”与“史的气概”——论〈强盗〉的艺术性与思想性》,载《德国研究》2005年第2期
[26]《“时代悲剧”与“初思自由”——〈强盗〉中反映出的个体与国家》,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27]《冯至的“学院写作”及其对现代中国的意义》,载李喜所主编:《留学生与中外文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
[28]《“英雄伤逝”与“民族统一”——〈华伦斯坦〉研究》,载《北大德国研究》第1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9]《论〈物理学家〉的问题意识与表述之难》,载《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第1期
[30]《论宗白华的文化建国理想》,载《中国政法大学人文论坛》第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31]《马君武的致用大学理念与德国大学思想》,载田正平、周谷平、徐小洲主编:《教育交流与教育现代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主要西文论文、学术书评](选)
[1]<Der Sturm und Drang im Modernen China – Chen Quans Ideal einer Nationalliteratur und seine Realisierung>,in Wei Maoping & Wilhelm Kühlmann (hg.) : Deutsch-chinesische Literaturbeziehungen – Vortr?ge eines im Oktober 2003 an der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abgehaltenen bilateralen Symposium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 2006. S.300-323.
[2]<Der Wandel der fremden Gr??e im zeitlichen Kontext>, in Jean-Marie Valentin(Hg.) : Akten des XI. Internationalen Germanistenkongresses Paris 2005 ? Germanist im Konflikt der Kulturen ?. Band 9. Bern: Peter Lang, 2007. S.261-270.扩展版见<Die Wahrnehumg fremder Groesse und ihr Wandel im Laufe der Zeit – Zur Schillerrezeption von Feng Zhi in den 1950er Jahren>, in Zhang Yushu(Hg.):Literaturstra?e. Band 8. Wuerzburg: Verlag Koenigshausen & Neumann GmbH., 2007. S.257-268.
[3]<Die Ver?nderung der Faustrezeption als Spiegel der Entwicklung des nationalen Aufbaus im modernen China (1920er -1940er Jahre)> , in Golz, Jochen & Hsia, Adrian(Hg.): Orient und Okzident – Zur Faustrezeption in nicht-christlichen Kulturen. Koeln, Weimar & Wien: Boehlau Verlag, 2008. S.233-248.
[4]<The rebirth of China in the ey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 review of Professor Xu Guoqi's China and the Great War: China's Pursuit of a New National Identit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Volume 3 Number 2 December 2009. pp.213-224.
[主要学术书评、文章](选)
[1]《西方古典学研究的认知史意义》,载《哲学门》第19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中德文学关系的符号学解读及其理论自洽问题》,载《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第3期第148-151页。
[3]《德国古典时代的戏剧理想在当代中国的意义》,载《文化纵横》2009年04月号第113-117页。
[4]《回到中西平等对话的原点?——兼论文化关系研究的“学术范式”问题》,载《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2期第68-75页。
[5]《作为现代大学精神尺度的“哲学之士”》,载《读书》2009年第7期第90-94页。
[6]《在理论维度与历史语境之间——读<现代市民史诗——十九世纪德语小说研究>》,载《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10期第75-79页。
[7]《蔡校长的教育伦理意识》,载《读书》2009年第10期第164-168页。
[8]《开启中国现代学术的理论思维时代》,载《博览群书》2009年第10期第38-42页。
[9]《德国精神的现代之光——卫礼贤与史怀泽》,载《书屋》2009年第12期第29-31页。
[10]《大风歌罢煮青梅——德法之争的学术史与思想史意义》,载《博览群书》2008年第2期。
[11]《研究范式的意义与限度》,载印芝虹等主编:《中德文化对话》第1卷,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日内瓦学派”研究的学术史意义》,载《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4期
[13]《从“编写”到“撰作”——兼论文学史的“史家意识”问题》,载《博览群书》2008年第8期第35-39页
[14]《步入“国际汉学”时代与“跨文化汉学”的建构——兼论学刊的中国气魄》,载《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8期
[15]《以精神底气审视制度问题》,载《读书》2008年第10期
[16]《女性视角之局限抑或新人创作之瓶颈——〈珍奇的物质〉及其他》,载《译林》2008年第5期
[17]《“古典图镜”:席勒、歌德的魏玛岁月》,载《文景》2007年第2期。
[18]《接受的困惑与问题的呈现——读“歌德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945年以来的德国接受史”》,载《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4期。
[19]《德国排行榜单与现代大学理念的失落》,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20]《留英学人的思想史意义及其功用追问》,载《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6期。
[21]《一船明月一帆风——作为开风气人的李石曾》,载《书屋》2007年第8期。
[一般报刊文章、书评](选)
[1]《<玛丽亚·斯图亚特〉:席勒与审美教育论》,载《中华读书报》2009年2月4日
《行云飞去明星稀》,载《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8月25日
[2]《“东学西术”,此之谓乎?》,载《中华读书报》2009年2月4日
[3]《中国的歌德译介与研究现状综述》,载《中华读书报》2009年2月18日
[4]《一代英雄谁范公?》,载《中华读书报》2009年3月4日
[5]《胸怀“救国经世”大志的陈寅恪》,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3月12日
[6]《在魔性与神性之间的浮士德精神》,载《中华读书报》2009年4月1日
[7]《当年驱车同奔西——冯至与吴宓的交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4月2日
[8]《“德国学”建立的若干原则问题》,载《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4月14日
[9]《期待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多元互动》,载《中华读书报》2009年4月15日
[10]《基础性工作的学术史意义——评<歌德汉译与研究总目(1878-2008)〉》,载《文汇读书周报》2009年4月24日
[11]《由德国资源反观唐诗气象——以李长之、冯至为例》,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4月30日
[12]《“双星东耀百年间”——歌德、席勒对于现代中国的意义》,载《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5月19日
[13]《留德一代的德国学术史观》,载《中华读书报》2009年7月15日
[14]《德国学术模式启迪下的常规学人道路——念季羡林先生》,载《中华读书报》2009年8月5日
[15]《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杨丙辰、宗白华与季羡林、李长之师生情》,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3日

6.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年份 负责人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项目类别 2009年 梅晓娟教授 《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译著研究》 08CYY004 一般项目 2010年 蔡玉辉教授 《英国维多利亚诗歌生态意识研究》 10BWW017 一般项目 2010年 张德让教授 《明清儒家翻译与诠释学的会通研究》 10BYY013 一般项目 2011年 孙胜忠教授 《西方成长小说流变考》 11BWW047 一般项目 2011年 张孝荣教授 《局域理论下英汉位移现象的对比研究》 11CYY003 青年项目 2012年 孙妮教授 《战后英国移民文学研究》 12BWW050 一般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 2010年 解华博士 2012年 陈学梅老师 备注: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的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为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高级科研项目

热点内容
大学网球专业 发布:2024-04-26 21:42:20 浏览:223
安徽医科大学本科一等奖学金 发布:2024-04-26 21:26:10 浏览:268
大学二本本科 发布:2024-04-26 21:25:32 浏览:77
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信息 发布:2024-04-26 21:21:46 浏览:117
建筑工程本科生工资 发布:2024-04-26 21:15:31 浏览:74
上海本科线2017高考 发布:2024-04-26 20:53:15 浏览:744
华南农业大学的成人高考本科 发布:2024-04-26 20:44:48 浏览:219
上海奉贤大学城地铁 发布:2024-04-26 20:43:59 浏览:754
湖南大学2014研究生参考书目 发布:2024-04-26 20:04:54 浏览:863
贵州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发布:2024-04-26 19:57:56 浏览: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