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与南开大学徐江教授零距离

与南开大学徐江教授零距离

发布时间: 2022-01-21 23:56:19

⑴ 徐江的国籍

河北 徐江,河北人,原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概念写作学”及“中学作文指导纠缪”。

⑵ 徐江的基本信息

徐江,河北乐亭县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现已退休。

⑶ 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因素有哪些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有效教学”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里-D-鲍里奇基提出的一项教学实验,他在《有效教学方法》中表明,“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换而言之,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归根到底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阅读又是学习之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阅读教学来实现的。其对生活、对工作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有直接的作用;对知识的获取、对智力的开发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不搞好阅读就没有办法使知识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扩大;不搞好阅读,写作就无从借鉴,语言也不会生动、形象;不搞好阅读,智力也无法提高。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日益更新的时代,要想使今天的学生将来在激烈的科学技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自己能读懂书本,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最终转化为写作能力、
韦志成先生指出:“从阅读教学的外部功能来说,它统帅语文教学,制约和影响着写作教学、说话教学和听知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因此,研究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2、实践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叶圣陶说:“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在语文教师中形成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一套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兼顾发展学生语文能力与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方式和路径,既提高了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呢?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二、本课题在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1、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语文有效教学研究在中学比较受关注,估计受中考,高考的影响。如杭州富阳市郁达夫中学的课题《让学生更有意义地学习――初中生课堂有效学习提升的策略研究》等,再有,近来,南开大学徐江教授在《人民教育》连续发文对中学语文无效教学进行批判(《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改造解读思维:从无效到有效》2006年第6期;《理性,我思,致用――例谈中学语文“无效教学” 》2006年第7期)
中学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有所涉及,但是直指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不同年段研究其优化策略的,并不多见,而这正是本课题所关注的。受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影响,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在中学研究较多,但直指教师、学生实际的课堂状况进行专门的研究,鲜有所闻,而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着力突破与拓展之处。
2、有效教学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我们觉得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和态势:
有效教学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效教学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教师要能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教师要能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具体学情主动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行为更有效。
三、研究的内容
1、提高深入解读教材有效性的研究。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教师们放开手脚,不受束缚,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使得阅读教学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是鲜活、热闹的课堂形式背后却存在着一个令人忧思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教材深入的解读,教学内容停留在现成的教案及有限的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缺少符合实际的个性化理解,导致了教学内容与学生脱结的情况,阻碍了教学过程科学、有效的进行。我们都知道,教材只不过是一个载体,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这个载体去实现我们的目标。但课文、教案、练习、考试、作文……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到教学反馈,老师们经常都会感觉无法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循环,无法互相联系与促进。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借助这个教材这个固定载体去达到我们的目标呢?如何最大化地发挥教材的作用,而从量变到质变?这就是要深入地解读教材。进一步说,对教材的认知与分析会直接影响我们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从而影响我们的教学设计,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2、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包含两个方面:“问什么”和“怎样问”,即提问内容和提问方法,把握好这两个方面的内涵,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历来习惯过多地提问,特别是新课标要求的“互动”教学,完全把整堂课当成“师问生答”的“问答”课。“碎问碎答”的危害年深已久,“提问”的接连出现成为帮助教师绵延自己讲析的桥梁,“随口而至”的问与答没有美感与激发力,成为桎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网络,信口而来的“追问”在很多时候窒息着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问的繁杂细碎,成为课堂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应有强烈的改革提问设计,研究提问艺术的意识。
3、提高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一方面教师个人要勤思考、多动笔,养成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教师教学反思的交流与探讨,能从反思中得到启示。同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会反思的榜样,一个专业型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反思型的教师。特别是自我评价的作用,应该更大地加以发挥。

⑷ 逻辑思维如何与语文融会贯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自本报刊登南开大学徐江教授的《〈完璧归赵〉逻辑思维批判》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逻辑思维教学实录片段以来,语文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反响强烈,并对语文教学与理性思维展开深入探讨。大家认为,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与个人语文素养的形成密不可分;当今语文教育中逻辑培养缺失,应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训练……真语文大讨论开始探索逻辑思维与语文教育的关系,真语文不能缺失逻辑思维。
什么是逻辑思维
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逻辑是在形象思维和直觉顿悟思维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进一步抽象,抽象则是认识客观世界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真语文系列活动总顾问孙绍振先生说:“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这些方法是最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它适用于一切科学领域,在语文教学和评价中也被广泛并且更为重要地应用着。”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语文教学界便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八字宪法”——“字、词、句、篇、语(语法)、修(修辞)、逻(逻辑)、文(文学)”。据本报读者王民培回忆:“那时的语文课本分为两本书,《汉语》和《文学》,老师在讲《汉语》时引入逻辑分析法讲授语法,这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也会教我们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形象思维则主要在《文学》中教。”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崔峦介绍说:“我国在逻辑思维教育方面与西方国家有一定差别。西方国家很重视逻辑思维教育,把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当作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之一。在我国,基础学科是6门,即数、理、化、天、地、生;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基础学科是7门,包括逻辑,即数、逻、理、化、天、地、生,逻辑放在数学后面。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
为什么语文要讲逻辑
“语文课可以随便讲,不讲逻辑吗?不能。但是,长期以来,持有此观点并这样讲课的人还真不少,我们也将这种没有逻辑,胡讲、乱讲、随意拔高的语文斥为假语文之一种。”孙绍振先生说,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关注教材的知识结构、文本的情感体验,而对逻辑思维能力关注不够,这会影响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并且不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在真语文系列活动总顾问贾志敏、余映潮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深入的分析、恰当的比较、合理的归纳、全面的概括……真语文课堂处处呈现逻辑之美。2012年11月23日,贾志敏老师在《聚龙宣言》发布之时说:“当下的某些语文课,逻辑混乱,甚至全无逻辑、任意发挥,语文学习中逻辑培养的缺失也造成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逻辑。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一条最重要的认知规律,一个人思维的形成、思想的成长、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支撑,语文课堂承担着教会学生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使命,更是与逻辑密不可分。”早在2010年,孙绍振、温儒敏、李镇西、崔峦等语文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就曾呼吁: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也应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批判力,让学生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打好一定的精神底子。
“不单单是在语文课堂上,学好逻辑对人的一生也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肖远骑说,“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逻辑无处不在,与我们的思维、语言、行动等密切相关。没有逻辑的生活,将会一塌糊涂。没有逻辑的学习,只会徒劳无益。”
怎样让语文与逻辑结合
长期以来,语文注重知识、情感培养,逻辑思维训练成为了最薄弱甚至被忽略的环节。四川成都芳草小学的梁艳老师道出了一线教师的疑问:“很多老师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很欠缺,怎样教学生呢?”
“逻辑并不像听起来那么晦涩。”如: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徐江教授就没有简单地把蔺相如讲成“智勇兼之”的英雄,而是以逻辑思维法分析批判甚至重塑了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在课堂中设计逻辑思维问题、以事例向学生引入逻辑教学法、用逻辑思维评价学生的回答、运用逻辑思维反思文本人物等环节,逐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上体现逻辑的思维美、理性美。
贾志敏老师则举了一个更为浅显的例子:讲《灰姑娘》这节课,可以放弃常见的“作者生平”“分段”“中心思想”“比喻修辞”等,可以适时插入评议来代替枯燥的说教,如讲12点之前灰姑娘要回家,就说“要做一个守时的人”;讲狗、老鼠、仙女都来帮灰姑娘时就说“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用批判思维来代替模式思维,如“后妈不是坏人”“这个故事有不合理的地方吗”……从头至尾,课文都在师生的启发式对话中进行。
对于语文与逻辑教学的梯度,温儒敏认为,小学阶段,主要是想象力的培养,抒情审美能力的培养,从人文、情感角度引导学生适当理性思考;初中阶段,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适当读一些杂文、议论文,尝试结合身边的事写一些评论;高中阶段,应该有更多议论文训练,注重强化逻辑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批判与反思。
在教学研究中,逻辑思维可以更为明显地发挥作用。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赵福楼认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从批判性阅读做起,在理解文章之外,更加注重培养理性阅读的思维方式,从理解性阅读走向批判性阅读,并逐渐转向研究性阅读。真语文系列活动顾问冯渊认为,教师的论文写作应当更加重视逻辑思维,“一篇好的论文要逻辑严谨、深入浅出、结构清晰。很多教师、教研员写的文章,观点很好,但因为缺少严谨、科学、逻辑的表达,明显失色不少”。
使学生会思考、有逻辑的理性思维是语文课的重要目标之一。理性思维相对于感性思维而言,是思维的高级阶段,是一种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科学离不开理性思维,民族进步离不开理性思维,物质文明创造更离不开理性思维。真语文系列活动总策划、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丢失思维能力,不能没有理性的底蕴,不能缺少了阳刚之气。语文课要有诗意美、情境美、形式美,更要有逻辑美、思维美、理性美。语文教师应结合实际,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利用语文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批判能力、对自己思想行为的反思能力。”
这也正是真语文所追寻的。在这场讨论之中,在本色的魅力和真实的吸引之下,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有识之士用理性的、思辨的、批判的声音,为语文教育的回归呼唤着,呐喊着。

⑸ 如何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这个观点目前在教师中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很多教师都认为科研很重要,但在实践中往往被事务性工作所代替。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许多老师认为,只要能上课就行了,研究是学者们的事,哪有时间去研究。对于这个看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与同行们作一些探讨。 为什么要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呢?因为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是受教育理念制约的。以前我们认为教育就是向学生传授现存的知识与基本技能,所以,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过多地机械重复地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忽略了教学还是有审美性与人文性的性质,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培养,完全没有理论指导,进行盲目地实践。当我们已有的经验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时,就是一个“盲区”,这时必须用新的理论来指导,才能走出这个“盲区”继续前行。现在提倡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是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体会是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多读书,勤动笔、多思考、勤实践。打破传统模式,开创更好更快更新的教育天地,使教育回归本真。 多读书、勤动笔。我们接受知识的途径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向别人学习,另一种是自我学习,实地向别人学习虽然直观、见效快,但范围窄,不深刻、不长久。从书本上学习范围宽、思路广,时间长,应该成为教师获取经验的主要途径之一。现在很多教师在新教材面前,出现了难点、疑点时发出古人感叹并富新意:“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月底不够花。”钱不够用可以节约,亏自己,知识不够用,能节约吗?那岂不误了子孙?所以要经常看书。我们从书本中不仅可以学到许多别人的经验,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更重要的是读书可以提高理论水平。常看书、多看书是搞好教科研的前提。 看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遇到问题去看书,从书中寻找答案,比如你不太了解美学知识就可以查书、查资料。另一种是经常看书,随便看书,也许没有什么目的,但是遇到有启发的就记下来,也可以写成卡片,分成类别,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著名作家熊召政先生为了写《张居正》积累了十多万张卡片,他为了写下一部小说《大金辽国》驱车到少数民族地区寻古迹行程三万余公里,记下十几万字的访问笔录。 多读书,还要勤动笔,把读书的体会记下来。多年来,我有一个习惯,只要有时间就看书,看书就一定要动笔,或勾勾画画、或笔记摘录、或写下感想。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都是从书中得来的。只有把读书变成自觉的行动,才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有些同行甚至同学们就问我“您怎么办公桌上总堆那么多书——教学方面的参考书或一些什么鲁迅杂文、散文、诗歌选,什么季羡林的《我的人生感情》、什么崔永远的《不过如此》……我回答说:“是啊,这些书中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美妙的言词,但它可以使你头脑清醒,从中获取创新的灵感,当你从书本中发现了你需要的东西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枯燥了,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勤动笔就是随时总结,随时有感想就随时写,不一定要全面,有什么就写什么,不拘一格,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如写些课后小结,课后自评、随笔,随想录之类的小文章。过一段时间就整理一次,一般一学期归一下类,调整自己的思路,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一定可以获得效果。茅盾有一句关于读写的名言:“光读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读,眼低手也低。”只有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才能相得益彰,逐步提高教科研水平。近十年来,我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勤动笔把它写出来,先后在中国育才杂志上发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上发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文学素养》以及各级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三十多篇。 多思考、勤实践。古人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就是说,人要学会思考。有人总结了这样一句话:能提出问题的人就是一个会思考的人;能提出一个与众不同问题的人就是一个有创意的人。会思考是一个科研型教师的标志,只有会思考,才能有创意。有时当我去听别人介绍教科研经验时,感到他们总结的我也是那么做的,为什么我就总结不出来呢?这就是缺乏思考。首先要向自己发问,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就要想:为什么要进行观念上的转变?其次要进行综合思考,用其他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仅有思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践。我知道,只有实践没有思考是盲目的实践,但是只有思考没有实践则是空洞的胡思乱想,也是没有意义的。我要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将思考落实到实践中,从平凡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才能不断进步。 几年来,我从三个方面突破,一个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二个进行地域文化即校本教材开发,三个精心辅导学生作文。如大型的有典型意义组织学生参观“万人洞”、“燕子山”、“桧柏树”、“纪念馆”、“田子君”……我地地域文化特点突出,开发前景广阔,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不进行周密思考,是难以实践的。由于不断努力创新,均获得成功,在“三大突破”中获得很高声誉。 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是需要有耐心的,我深深地记着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徐江先生的一句名言:“进行语文教科研工作要耐得住寂寞。”还要听得几句渣滓话:“一个教师搞教科研是吃了不得过。”在教科研的道路上,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来不得半点浮夸,只有踏踏实实学习、实践、思考、总结,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我在三十多的教学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党和政府也给我很高的荣誉,多次获市级优秀人民教师光荣称号,前不久被全国中华教育家协会授予杰出教育家光荣称号,近日获世界管理科学院(1999-2008)十年世界时代杰出创新人物特殊贡献奖殊荣。但我始终认为:许多教师做得比我要好得多,我只是获得一次机遇,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我会永远从零开始。 十一月份,我有幸参加全国第四届文学高峰论坛。主旨是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那些专家,学者、作家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陈词,深深打动我的心,他们多么富有民族感啊!专家们呼吁: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滑坡,语文教学“少慢差废”现象严重,语文教学中的文学素养教育几乎要到垮掉的边缘,发出救救文学教育的呐喊声。回校后几天辗转反侧,浮想连翩,睡不着觉,少了祥和安宁,多了几分烦躁不安。于是我在全校语文教学工作会上率先提出五种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民族意识、奉献意识、为共同振兴语文教育而努力。 目前,我仍然在认真读书、思考、实践,仍然在努力作文,只可惜光阴紧迫,日月流逝太快,冗繁的事务缠身,但我只要站在讲台前,面对天真活泼又可爱的孩子们,看到稚气而又充满希望的眼神,总是心里有一种责任感推动着我,我要用我的学知和品格去影响他们,把美的种子撒在他们的心田。我要组织他们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寻找人生真谛。我要当好新教师,做到语言新、观念新、姿态新,不受工作年限、年纪、资历的限制,不满足现状,具有全新的教育思想,始终充满工作和生活的激情。为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型教师而不懈努力。

⑹ 徐江的介绍

徐江,河北人,原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概念写作学”及“中学作文指导纠缪”。主要著作有《大学写作》,《古代文章学》等

⑺ 南开大学的知名教授有哪些

南开大学的知名教授:李肇星、顾沛、薛锋、徐江、侯欣、王兆君等。

南开大学(Nankai University),简称南开,肇始于1904年,正式成立于1919年,是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的综合性大学。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1938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云南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为中华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1946年回天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

热点内容
北师大网络教育大学英语三答案 发布:2024-04-16 14:32:47 浏览:235
大学生忧思 发布:2024-04-16 14:29:02 浏览:972
去年高考艺考本科分数线 发布:2024-04-16 14:23:22 浏览:402
南安普顿大学研究生语言课 发布:2024-04-16 14:12:35 浏览:13
大学图书馆上班时间 发布:2024-04-16 13:42:41 浏览:344
广州大学土木研究生院 发布:2024-04-16 13:20:54 浏览:496
西南大学潘询教授 发布:2024-04-16 13:07:27 浏览:775
非洲大学生被烧死轮胎 发布:2024-04-16 12:54:34 浏览:269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历年复试线 发布:2024-04-16 12:50:10 浏览:164
西昌学院大学老师工资 发布:2024-04-16 12:41:01 浏览: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