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大学教授仇富

大学教授仇富

发布时间: 2021-01-26 06:12:25

❶ 如何看待仇富心态与富人原罪

尽管“仇富心理”有其存在的基础,但“存在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我认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仇富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这种心理对于社会财富的增长有害无利。试想,如果每一个富裕起来的人在致富方面都噤若寒蝉,那么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会受到影响。社会财富的增长步伐如果减缓,最终深受其害的还是我们自己。作为一种不健康的社会心理的思想基础的“富人原罪说”,也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讲过:“商品所有者A可能非常狡猾,总是使他们的同行B或C受骗,而B或C无论如何也报复不了。A把价值40镑的葡萄酒卖给B,换回价值50镑的谷物。A把自己的40镑变成了50镑,但不管怎样,交换前后总价值还是90镑。”也就是说,如果富人们都是有原罪的,都是相互欺诈的,那么社会财富的总量是难以扩大的。而中国社会财富的总量在这二十多年中有了巨大的增长,这其中,民营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
“仇富心理”尽管不是多数人的心理,但是作为一种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要努力减轻“仇富心理”带来的社会影响,其路径是:其一,富人应当更自觉地、更广泛地从事慈善事业,用慈善的方式回报社会。美国著名经济时评人理查德·兰伯特在英国《泰晤士报》上曾经放出高论:“在美国,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聚敛财富。你可以拥有极多的财产。只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有所回馈,而且必须有人注意到你这样做。而且你必须这样做,否则你就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大人物。”在美国,人们并不景仰富人,而是景仰对社会有所回馈的富人。正因为如此,《商业周刊》每年公布慈善家排行榜比《福布斯》每年公布的富人排行榜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中国的富人从事慈善事业的深度和广度都还远远不够,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定法律把富人们的慈善热情变成实实在在的事业。其二,富人应当更自觉地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把公司——一个单纯的经济动物变成一个诚实的道德的经济动物。公司对内要对员工负责,对外要对社会负责,减少对社会的各种消极影响和外部性。其三,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好劳动者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对于用种种方式侵害公民合法财产的行为要坚决给予打击,使整个社会形成合法致富的社会风气,从而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找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
首都经贸大学 兰纪平
同样是出现高速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拉大,一个发展中的社会却有走向“欧美化”和“拉美化”两种可能。就此而言,当前的我国社会正面临着挑战和选择。
在我们今天生活的社会中,收入分配差距在不同的人群之间正在不断地拉大。最底层为年收入不足两千元的贫困者,最高层则为财富能上福布斯排行榜的亿万富翁。而且这一局面的发展速度很快,就形成于过去的十多年中。
面对当前社会贫富差距已经过大的情况,有专家认为,当前民间日益增长的仇富心理是继续改革的障碍,要警惕平均主义的思想回潮,设法把“蛋糕做大”才是出路。但也有专家指出,中国人是“非患寡而患不均”的,当前的收入差距已经接近了警戒线,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危及社会稳定,政府需缩小收入差距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笔者认为,讨论这个问题需要找出收入差距拉大的不同原因。
首先应当搞清的是:一个收入差距很小甚至趋于平均化的社会,并非等于分配的合理和社会的进步。正如改革开放前,那时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虽然不大,但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缓慢,社会长期处于商品短缺状态,数亿农村人口甚至连基本温饱都难以维持。在经历了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不论农村还是城市居民,低收入者还是高收入者,恐怕无人真正愿意为了缩小收入差距而回到当初那意味着普遍贫困的年代去。那么,面对今天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现象,哪些是合理合法的分配不均,哪些则是非合理、非合法的分配不公呢?
今天,社会上较高收入者的形成因素是多元的———
第一种是那些具备真才实学,依靠勤奋工作或是在市场竞争中做出业绩,因而也取得了较高收入的人们。他们中有在国家科技、文化、体育、教育等各个领域做出突出业绩者,还包括成功的企业家、工商业人士、出色的技术工人及各种各样的专业人士。
第二种是在国家财力增强的背景下,通过正常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程序,定期为他们提高了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的公职人员,其中包括工作在政府机关、军队、政法系统及各国家企事业单位的人员。
第三种是在那些带有行政垄断特征的经营性行业中的从业者,如:电信、电力、金融、房地产、邮政、铁路、民航、公办教育、医疗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经营过程尽管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是通过市场去售卖其产品和服务,但其高经济收益的取得是与行业特有的行政垄断地位联系在一起的。
第四种是用非法手段和在公共权力可以进入市场做商业交易的各种领域中获得高收入者。前者包括走私、逃税、制造假冒伪劣品等犯罪活动;后者则表现为用权力攫取财富。诸如,在各式的行政审批制度主导的活动中,在项目审批、物资调拨等方面,一些公职机构和人员通过“设租”、“寻租”获得高的收入。或使一些商业目的装扮成公共利益,在公共建设的名义下,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严重压低拆迁和征用必须支付给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成本,使经营者靠侵吞私人财产聚敛财富。以及在一些国企的经营、改制活动中,掌权者通过蚕食、侵吞社会的资产去获取高的收入。

❷ 我听说现在大学生都仇富是么

不是你说的这种情况,你看到的只是一角而已,也是因人而异的

所以多看看光明的一面,这样的话就不会纠结

❸ 为什么世界上仇富的人那么多,仇帅的人基本上找不到

谁说没有仇帅的,是因为你没发现,所以认为没有,那些长的丑的,黑,个子矮的,有残疾的,找不到对象,被歧视,就愁帅,

❹ 从袁隆平身上为什么看不到“仇富”的影子

很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德与位配”。老爷子做出的成就完全配得上他的待遇。所有人口服心服外带佩服。当然就没有“仇富”心理了。

❺ 老师因仇富针对我,我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你可以继续刺激他,待他爆发的时候,收集证据,然后直接找校长,以此为理由,要求条换班级或班主任,这样成功的几率最大,远离这种老师,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❻ 大学生中有仇富心理吗是否趋于严重

要说“仇富”倒不如说“仇不公”更为恰当。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家长的社会地位不同、大学生的“命运”似乎也不相同,所以在大学生中存在着日趋严重的心理不平衡是在所难免可以理解的。

❼ 仇富现象说明中国的穷人素质低吗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指责中国人仇富心理的文章,好像是一位专家写的。文章称,中国人的仇富心理特别不正常,是国民素质低下的体现。字里行间在贬低尚属于穷人的广大老百姓。
我不知道外国的仇富心理是否会“正常”一些,或者说外国的穷人根本不仇富?从大众心理上看,穷人对富人没有对抗心理恐怕很难,我从不相信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的圆。把这个与国民素质低下联系起来总觉得不对劲。
中国人多,穷人也多,发生穷人因仇富而出现破坏性的行为的机会相对来说自然也就多了。借此贬低自己国家的人民,动不动就与素质挂钩,有失偏颇。这篇文章给人的感觉是,作者似乎把自己归为富人的范畴,而且以为所有的富人都和他一样,受过高等教育,当上了专家教授(何况这种人也不一定人人都是高素质的)。不知他的祖宗是否曾经是穷人,也不知他的亲戚朋友和老乡之中有没有穷人,反正他对中国大多数尚属于穷人的老百姓缺乏了解。“你当你的官,我搬我的砖。”、“良田千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等说的就是咱老百姓对于别人升官发财的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说中国人的心理特别不正常,或者中国穷人特别爱仇富,把普天之下的老百姓一棍子打死,分明是睁眼说瞎话。
要说素质,富人和穷人都有高有低。我们都知道,现在能到外国旅游,严重影响中国人形象的人,不是穷人;那些克扣农民工工资,欺压百姓,影响国家和谐稳定的人,不是穷人;中国人的很多优秀品质,如“忠”,“孝”,“义”恰恰根植于尚不富裕的普通老百姓之中。
与发达国家如美国相比,我觉得中国富人的素质反而有待于提高。人家的慈善事业搞得比我们好,很多人有钱了热衷于慈善事业;他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子女适当的锻炼和吃苦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不像中国的很多有钱人那样因为财富而祸害子孙。“富不过三代”是咱老祖宗的经验总结,这说明,自身素质不高,富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仇富是不对的,我不想为仇富而辩解。但凡事要分析它的根源,不要动不动就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中国曾经经历了那个仇恨财富的疯狂的时代,“剥削”、“压迫”这样的概念一时间还没有从老百姓头脑中抹去;而我们一些先富起来的人为富不仁,欺压百姓,把穷人推向了对立面;很多人“致富”靠的不是正当的手段;相当一部分富人道德品质低下,在老百姓当中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与其说老百姓是仇富,不如说是人们反感那些披着人皮的暂时有钱的动物。
另外,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一些人坐享其成,而一些人尽管勤勤恳恳,却无法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举个简单的例子,众多的农民到珠三角务工,没日没夜地干,生活条件很艰苦,每月几百到上千元的工资,当他们了解到:当地的农民整日坐着打麻将,每年要分红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少当地农民在自家自留地或责任地上盖栋房子,坐着收房租强过若干人打工……诸如此类的事实之后,他们会怎么想?当然人家占据了天时地利,本分的农民只得听天由命,但某些有钱人又不把农民工当人看,语言、行为直逼农民工人格的底线。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忍气吞声者还是占绝大多数,用过激行为表现仇恨的毕竟是极少的。
所以,仇富问题,不能一味指责穷人。要做的事情,应该是缩小贫富差距,想办法化解穷人与富人的矛盾。缩小贫富差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不是普通人(包括专家教授)能够做到的。我们所能做的,是在舆论上,能够规劝一下富人,注意尊重穷人的人格,想想自己若干年前“穿开裆裤”的日子,在情感上对穷人多一些理解,不要把穷人“逼上梁山”。

❽ 为什么当今社会会出现那么多的仇官仇富现象

从飙车案到邓玉姣案,一个单纯的个案能演化为公众事件,只不过仇富仇官心理的具体反应。为什么社会上有着那么多的仇富仇官心理,这来自于权力与金钱的傲慢。正是权力与金钱的傲慢,才造成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所说的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倾向。正如孙立平所分析:在其他社会,包括西方社会,上层多半要夹着尾巴做人,能想不能说。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的上层是越来越霸道了:既然我是这样想的,当然我就这样说了,你敢怎么着?!上层这股不顾别人的感受、理解和反应的劲头,造成了下层的民粹化。只要是精英,只要是上层,一说话,一做事,就会招人骂。现在,每一次所谓的精英人物、上层人物出了点丑闻,在网上就成了民众狂欢的小小节日。这样的情景,是对今日中国的上下层关系的生动写照。这种特征与长久存在、缠绕不散的意识形态因素组合在一起,将会造成中国社会的断裂。有社会,就会有冲突,很多的冲突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社会断裂带形成而引发的冲突。另人担心的是,中国弄不好,就会形成以上层和下层为表达形式的、很意识形态化的主要断裂带,凡是上层说的下层就是谩骂,凡是下层说的上层就不屑一顾。因此,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是我们必须同时警惕的两种现象。而引起仇官仇富心理的原因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就会引起相应的蝴蝶效应

❾ 仇富,是一种什么心理感觉仇富的人看到有钱人就像是有钱人抢了他的钱才富起来的一样,有如此深仇大恨吗

从人复性的一般特点制看,产生仇富的深层原因是个人对财富所具有的强烈占有欲。仇富是仇富人,爱富是爱财富,不是爱富人。仇富的本质是爱富。这里仇是手段,爱是目的。对别人拥有财富是仇,对自己拥有财富是爱。财富本身是硬币,恨与爱只是这枚硬币的两面。对自己而言,体现的是硬币爱的一面;对别人而言,体现的却是硬币恨的一面

❿ 仇富和嫉妒心理是来自穷文化吗

提供一些思路吧:
1、在我们探讨的这个领域绝对没有绝对,你要是论点定为“仇富和嫉妒心理是来自穷文化”就会大错。不否认有方面因素,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和条件。(请看以下)
2、仇富狭义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嘛,显然是指“财富少的人对财富多的人的态度”,那你说“穷文化”自然就有失公允。
3、看看社会上多少“仇富”的言论,是不是真正“仇视有钱的人或想打到他们”答案是否定的呀,多数“仇富”都是依附在其他的(诸如分配、压榨、剥削、垄断、为富不仁、得了便宜卖乖)等问题的之后呢?
4、看看中国的企业家们和老板们吧,如果在网上做个调查,问问有多少不能摆脱创业时的原罪:(曾经偷税漏税、曾经以次充好、曾经夸大宣传、曾经拒绝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合理利润分配甚至到一定年限清洗员工)
5、再看看有多少“千万甚至亿万老板”为了一己私利破坏了多少资源、污染了多少环境?
6、看看现在电视上有多少包治百病的妙药广告、有多少五万元打折到五百元地传世之宝,收藏经典、
7、现在为什么国家又坚持企业主必须给员工缴纳保险和签订合同?
8、为什么全国开始清理小煤矿、小铁矿、小铜矿?------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代价更大逼迫?
9、你听到全国有多少强拆?这里面成就了多少老板?有多少员工、民工告老板。你又听到多少老板告员工的呢?因为不需要吧,,
呵呵、太多了。
建议你要是应付论文,怎么写都可以,要反之,这个题目很严肃哦!
祝你写作顺利!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教授周怀北 发布:2025-08-21 21:29:54 浏览:174
台湾大学在职博士后 发布:2025-08-21 21:29:20 浏览:80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排名 发布:2025-08-21 21:20:55 浏览:823
大学老师与学生发 发布:2025-08-21 21:18:56 浏览:970
山东中医药大学王峰教授 发布:2025-08-21 21:16:29 浏览:723
四川大学高数老师 发布:2025-08-21 20:51:36 浏览:237
2016浙江暑期大学开学时间 发布:2025-08-21 20:51:29 浏览:97
大学生犯罪的动机 发布:2025-08-21 20:49:59 浏览:566
国外博士导师邮件 发布:2025-08-21 20:14:50 浏览:369
子墨大学生 发布:2025-08-21 19:47:11 浏览: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