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导师郭新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导师郭新

发布时间: 2021-01-28 14:56:48

① 9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相当什么级别

正厅级。中央音乐学院,211高校之一。
1、副部级:985高校中的三十一所,加上副版大军区级的国权防科技大学。
2、厅局级:除去32所副部级的所有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包括211高校;
3、 副厅局级:高职高专院校;
王次炤,男,1949年10月出生,浙江杭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1992年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1998年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2015年12月1日,经教育部党组、北京市纪委研究决定,给予王次炤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委员、院长职务。

② 89年时,中央音乐学院的校长是谁

于润洋 男,音乐学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汉族,版1932年出生于沈阳市。
人物经历
1952年入权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56年赴波兰华沙大学音乐学系攻读音乐学。
1960年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1983年任该院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工作;1988年任院长,1992年卸任。

③ 谁能提供中央音乐学院田联韬老师的联系方式和他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参考书目,往年试题等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新五楼601号
邮编:100031
电话:0086-10-66413628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我看过06年一次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报告少数民族音乐系的参考书目是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音乐)参考书目:《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概论》田联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0

另外招博士生考试是统考的
附上 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http://kaobo.kaoyantj.com/kaobo2007cankaoshu/2006/11/04/75BFA208BD67703C.html

及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加试科目
http://kaobo.kaoyantj.com/kaobo2007mulu/2006/11/04/7B10A532B697FCB6.html

田联韬,男,汉族。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1930年生于天津,祖籍河南项城县。1948年先后入读南京金陵大学工学院、中央大学工学院。1949年参军,曾在第二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西南军区文工团、西南人民文工团、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任队员、队长、创作员。196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60-1984年,任教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曾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84年起,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曾任音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音乐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创作及研究工作,数十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从事田野工作,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培养少数民族作曲及民族音乐学专业人才4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外国留学生多人。曾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及北京市教委少数民族音乐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
1. 论文:
《侗族歌唱习俗与多声部民歌》、《中国境内藏族民俗音乐考察研究》、《中国境内佤族民俗音乐考察研究》、《中国境内傣族民间音乐考察研究》、《藏族传统乐器》、《雍和宫“金刚驱魔神舞”音乐考察》、《藏族宗教音乐初探》、《藏传佛教羌姆乐舞音乐考察研究》、《傣族乐器》、《溯本求源<小河淌水>》等数十篇。
为《中国大网络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音乐大网络全书》,以及日本、英国《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等辞书,撰写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条目。
2.专著
《藏族传统音乐集粹》(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主编)(2006年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3.音响制品
1993年由荷兰PAN RECORDS 音像公司出版田采集整理的《藏戏音乐选段》CD光盘。1983、1985、2005年先后在香港、北京出版发行电影音乐《孔雀公主》磁带、密纹唱片、CD光盘。
三、音乐作品
电影音乐:《孔雀公主》(1982)、《火娃》(1979)、《第三女神》(1982)、《爬满青藤的木屋》(1984)
电视音乐:《红岩》(10集)(1985)、《非洲纪行》(1982)等
舞剧音乐:《凉山巨变》(与杨碧海、夏中汤合作。1965)、《阿凡提的故事》(为香港舞蹈团创作。1987)
舞蹈音乐:《黄河之水天上来》、《茶花朵朵》、《织氆氇》、《送粮路上》(合作)、《康巴清泉》、《春满草原》、《拖拉机上雪山》、《红云》(与张一骥合作)等数十首。1997年应香港回归庆委会约请,创作大型舞蹈音乐《紫荆璀灿耀中华》,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庆典活动中演出。

器乐作品:钢琴曲《塔吉克舞曲》、《天山的节日》,小提琴曲《帕米尔随想》,大提琴曲《红河的孩子》、《喜玛拉雅随想曲》(与宋涛合作)等。
歌曲:《家家户户运粮忙》、《边疆,我可爱的家乡》、《我们为祖国建设边疆》、《格桑拉》、《在这里留下我美丽的梦》等数十首。
四、科研工作
承担并完成国家教委 “七五”、“八五”规划博士点科研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系统研究”、“藏族传统音乐考察研究”,及北京市教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科研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系统研究”。2003年起主持教育部重点科研基地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音乐研究”。多次应邀赴欧洲、美国、香港、台湾及国内各地出席音乐学术会议和讲学活动。

五、主要社会兼职和所获奖项
兼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音乐集成特约编审,解放军艺术学院、云南大学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三峡大学艺术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分院等校客座教授,《中国音乐大网络全书》编委、分支主编。
曾入编多种名人词典,如《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音乐家词典》、英国剑桥《世界音乐名人词典》(《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Music 》)等。90年代先后被聘为香港特区学术评审局特邀评委、香港特区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专家评委。1998、2001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委,2003--2006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科校外考试委员。
1953年歌曲《家家户户运粮忙》获全国群众歌曲评选二等奖。同年被评为西南大区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1983年电影音乐《孔雀公主》被北京电影制片厂评为当年最佳音乐创作。2006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2年获政府颁发特殊津贴。1998年为北京市及国家民委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④ 刘霖的音学院教授

人物简介
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祖籍河北丰润,1940年8月生于上海。1959年毕业于北京市第六中学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罗忠熔(作曲)、熊克炎(视唱练耳)、杨儒怀(和声)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段平泰(复调)、盛礼洪(配器)、刘育和、彭维明(钢琴)。1965年毕业留校,同年借调至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创作组从事音乐创作。1978年调回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作曲、配器教师。1983年12月至1985年7月在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师范进修作曲及配器,师从巴黎音乐学院Jacque CASTEREDE教授。1986年任作曲系副主任,1988年任副院长,1992—1996年任院长。1998—1999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再次赴法,在巴黎音乐学院以德彪西管弦乐技法为题作为期一年的研究。
学术成果
论文有:
《德彪西管弦乐作品中的光和色》、《拉威尔“图画展览会”管弦乐技法分析》等,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译著:
《和声实用指南----为便于掌握自巴赫到拉威尔的风格》 MANUEL PRATIQUE pour l’approche des styles de Bach a Ravel ( Yvonne Desportes Alain Bernaud 合著,Gerard BILLAUDOT Editeur 1979 ) 译稿尚未正式出版,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材科印出供教学参考用。
音乐创作 :
舞剧音乐:《纺织女工》、《沂蒙颂》、《草原儿女》等,均为创作组成员,集体创作;话剧配乐:《樱桃时节》;艺术歌曲:《十年生死两茫茫......》、《忆江南》、《缅怀敬爱的周总理》等。

⑤ 中央音乐学院怎么样具体点!

中央音乐学院是中国培养音乐艺术人才的高等学校。建于1950年,其前身是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各具特色的几所高等音乐院、系。分别是建于1927年的燕京大学音乐系,建于1939年的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建于1940年的南京国立音乐院,建于1946年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和香港、上海的中华音乐院,建于1948年的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等。其主体是南京国立音乐院。1958年学院由天津迁至北京,坐落在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原清醇王府旧址(光绪皇帝出生地)。原隶属文化部,2000年归属教育部。1960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高等学校,1999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是目前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学校。历任院长为马思聪、赵沨、吴祖强、于润洋、刘霖,现任院长王次炤。
学院自建院以来,迄今已形成了体现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综合功能的,从附小、附中、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等完整的大中小一条龙的音乐教育体系。现设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声歌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音乐教育系、基础教育部以及附属中小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音乐教育学院等教学部门。学院还设有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音乐科技部,其中包括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现代电子音乐中心、音乐治疗中心和嗓音研究中心等。2000年建立了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学院还设有社会音乐教育部和海内外社会音乐考级委员会,以及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和环球音像出版社。形成了既为全国音乐教育中心,又为全国音乐研究、创作、表演中心和社会音乐推广中心的办学模式;成为一所能代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水平、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的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音乐学府。
中央音乐学院是全国高校首批博士点授予单位,并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人事部、教育部共同审批通过了全国艺术类中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学科(包括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和音乐表演艺术)为全国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国内最大的专业音乐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53万册;同时还拥有《馆藏音乐书籍全文库》、《馆藏音乐乐谱全文库》、《音乐核心期刊全文库》、《馆藏音像资料点播库》等数据并能全文检索的电子图书馆。几十年来,学院已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在325名专职教师中,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131人,教授76人,副教授108人。教授人数占教师总数比例百分之六十。在教学科研中,涌现出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创作了大量有影响的音乐作品,出版教材、著(译)作数百种。学术性季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营销国内外。学院师生在国内外各种音乐比赛中屡屡获奖,据统计自建院以来,在国际各类音乐比赛中获奖440人次,在国内各类音乐比赛中获奖1593人次,音乐作品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奖295人次。1987年以来学院共取得科研成果奖7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57项。1989年以来,林耀基教授的《小提琴教学》、郭淑珍教授的《声部确定及训练的科学》、于润洋等教授的《音乐美学教学成果》和吴祖强等教授的《作曲教学成果》分别在教育部每四年举行一次的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和一等奖。
多年来,学院一直遵循“开阔的学术视野,广泛的对外交流”这一基本的办学原则,十分重视对外音乐文化交流工作,每年都聘请许多国外著名音乐家和学者来院讲学或任教,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和学生出国学习、讲学和演出。为了保持长期交流,学院还聘请国际著名音乐家如作曲家潘德烈兹基、指挥家小泽征尔、祖宾·梅塔、钢琴家阿什肯那齐、小提琴家帕尔曼、大提琴家罗斯托洛波维奇等为学院名誉教授。由学院师生组成的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附中少年交响乐团及附小室内乐团多次出访欧、美、亚、非各国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获得广泛赞誉。学校还与俄罗斯莫斯科音乐学院、法国巴黎高等音乐舞蹈学院、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等世界著名音乐学院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
中央音乐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学府,1985年学院进行教学体制改革,在全国艺术院校中率先实行学分制教学体制。1993年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度。1996年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拓展办学思路,将学院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型。1999年进行机构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机关工作程序和提高教职工待遇。2002年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和完善学分制教学体系。目前,学院正在努力实施“十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和“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总面积三万平方米的新教学综合楼目前正在紧张施工当中,并将于2006年全面完成校园规划,为学院进一步向国际化迈进创造条件。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一。

⑥ 想请教一下 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一样吗 就业前景怎么样

中央音乐学院建于1950年,其前身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各具特色的几所高等音乐院、系,他们分别是建于1927年的燕京大学音乐系、1939年的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1940年的南京国立音乐院、1946年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和香港、上海的中华音乐院, 以及建于1948年的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等,其主体是南京国立音乐院。1958年学院由天津迁至北京,坐落在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原清醇王府旧址(光绪皇帝出生地)。原隶属文化部,2000年归属教育部。1960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高等学校,1999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是目前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学校。历任院长为:马思聪、赵沨、吴祖强、于润洋、刘霖,现任院长王次炤。
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单学科高等学府,自建院以来已形成了体现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综合功能的,从附小、附中、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层次的完整音乐教育体系。现设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音乐教育系、声乐歌剧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交响乐学院、基础教育部、附属中小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音乐教育学院,以及设在教务处的古典吉他、手风琴和电子管风琴三个专业方向的直属学科等教学部门。此外,学院还设有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音乐科技部,其中包括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现代电子音乐中心、音乐治疗中心和嗓音研究中心等

音乐学系

1956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在全国音乐艺术院校中,率先建立了音乐学系(Musicology Department )。经过近50年的艰苦工作,音乐学系在音乐学学科的建设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学术力量最集中的群体。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为博士学位授权点。从音乐学学科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师资队伍、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来看,我院音乐学系始终站在全国音乐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前列,是我国音乐学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

音乐学系目前已建立了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世界民族音乐理论及音乐艺术管理6个专业研究方向,以及多媒体教学工作室、佛教音乐文化研究室、音乐心理研究室、民族音乐科学技术实验中心四个研究室。另附设中央音乐学院远程教育学院认证课室。各专业所设课程的总和已达80余门。这些理论课程中,有许多在国内属唯一开设。所有主干课程(含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世界民族音乐、音乐美学)均具有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师多年来在科研上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获取了丰硕的成果,从建系至今已出版和发表的专著、教材和论文近万部(篇),许多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音乐学学科建设的空白,并被全国其他艺术院校所采用。

音乐学系自1956年创建以来,第一任系主任为张洪岛教授(1956-1984);第二任系主任为蓝玉崧教授(1984-1987);第三任系主任为黄晓和教授(1987-1990);第四任系主任为钟子林教授(1990-1993);第五任(1994-1997)、第六任系主任为袁静芳教授(1997-2001)、第七任系主任为张伯瑜教授(2002年至今)。

系里现有教授26名,其中博士指导教师15名;副教授10名,其中硕士生指导教师6名;讲师1名。

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教授:于润洋教授、张前教授、袁静芳教授(女)、黄晓和教授、钟子林教授、潘必新教授、李应华教授(女)等。

截至2004年,音乐学系在校学生229人,其中本科生130人,硕士研究生54人,博士生32人,学位班13人,及远程教育学院学生150人

作曲系简介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以培养作曲家和作曲技术理论人才为目的,以作曲专业课为核心,依托和声学、复调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管弦乐配器法、视唱听觉训练、电子音乐,以及近现代音乐创作、分析与研究等课程,构成贯通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学层次,融教学、科研、创作为一体的作曲教学体系。

作曲、复调、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和视唱练耳等六个教研室,分别承学科六个方向的教学和研究,面对全院开设作曲、和声、作品分析、复调、配器、视唱练耳等六个方向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必修课程和约8门的选修课程。其教学内容覆盖了欧洲十八、十九世纪传统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同时又涉及到二十世纪以来音乐创作的新技法、新观念、新理论与新体系;既包容了不同时期外国音乐作品的构成原理与外国作曲家写作的有益经验,又研究总结了中国音乐作品的构成特点与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成功经验。各研究方向自五十年代起,便对我国作曲家在自己的创作中努力探索与追求作品的中国风格,作了大量深入细致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并不断把这种成果结合到各门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之中,形成了本学科教学体系所具有的特色。

1982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8 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吴祖强、苏夏是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中国首批音乐学科博士生导师(全国共四位)。

作曲系现有教师3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7 人,讲师3人,助教1人,见习1人;博士生导师19名(离退休12名),硕士生导师24名。博士学位获得者12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者2人 。现有本科生128人,硕士生50人,博士生21人。

作曲系各学科带头人在国内乃至国际都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如:吴祖强、杜鸣心、郭文景、叶小纲、唐建平、段平泰、于苏贤、吴式凯、刘康华、刘霖、杨儒怀、李吉提、姚恒璐、赵易山、郭伟国、黄蜀青、龚晓婷等。

过去的几十年历程: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其中很多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作曲家。如:辛户光、施光南、王立平、谭盾、郭文景、叶小纲、陈怡、周龙、陈其钢、陈晓勇、唐建平、张小夫、贾国平、秦文琛、张丽达、赵季平、徐沛东等。
展望未来: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全体教师将继承前辈专家、学者为作曲系奠定的优良学风,求真、务实、锐意进取,通过学科学术发展的不断充实和有适应性的调整与提高,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人材培养、作品创作、学术研究等综合实力上,力争国际同类学科的最高水平。

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始建于1950年4月,与学院同时诞生。建系之初由著名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江定仙教授任首届系主任,聚集了原南京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燕京大学音乐系理论作曲科、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理论作曲专业组以及全国乃至海外归国的著名作曲家、专家学者为最初的师资队伍。历届系主任有:王震亚、杜鸣心、戴宏威、牟洪、刘康华、郭文景。现任系主任唐建平,副系主任叶小刚、罗新民

声乐歌剧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建于1950年, 原为声乐系, 喻宜萱任系主任。1977年由原声乐系中部分教师组成歌剧系,杜立任系主任。 1984年,声乐系与歌剧系合并成立声乐歌剧系,由沈湘、蒋英、郭淑珍、黎信昌组成系领导班子,沈湘代系主任。1986年黎信昌任系主任。2001-2004年由刘东、马洪海组成领导班子,副系主任刘东主持工作。 2005年以来,由张立萍担任系主任,黑海涛、马洪海担任副系主任,马洪海兼任支部书记。
全系共有教师40人,声乐教师21人,其中教授:郭淑珍、黎信昌、张立萍、黑海涛、马洪海、王宪林、刘东、赵登营、彭康亮、程达、袁晨野;特聘声乐教授:张建一(美)、祝爱兰(美)、邓小俊(意);外聘教授:王秀芬;副教授:孙东方、陆薇、杨晓萍、黄鹂;讲师:孙媛媛、谢天。钢琴伴奏教师15人,其中返聘教授有胡适熙、赵碧璇,张慧琴;副教授王蕴希;讲师:张佳林,赵宇洁、王楠楠、韦蔚;助教:蒋璐、千红、温艺红、陈曦、潘晓勍、张佳佳、王玮;特聘艺术指导教授:吴龙(美)。表演教研室教师有副教授乔鲁闽、助教王慧、徐小朋。
全系本科生169人,研究生14人,学生队伍空前壮大。
声歌系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声乐硕士生导师为郭淑珍教授、黎信昌教授、张立萍教授、王宪林教授、周美玉教授、马洪海教授、黑海涛教授、彭康亮教授、叶佩英教授、赵登营教授、袁晨野教授、张建一教授、祝爱兰教授、孙东方副教授、黄鹂副教授、王秀芬一级演员;钢琴伴奏艺术指导硕士生导师有胡适熙教授、赵碧璇教授、张慧琴教授、吴龙教授(美)。
声乐歌剧系设三个教研室,声乐教研室主任郭淑珍教授、副主任王宪林教授,钢琴伴奏教研室主任张佳林老师,歌剧表演教研室主任孙东方副教授。声乐歌剧系多年来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专业素质及专业技能,组织学生排演并上演了多部歌剧,已推出《伤逝》、《女人心》、《费加罗的婚礼》、《艺术家的生涯》、《茶花女》、《弄臣》、《卡门》、《蒂朵的仁慈》、《魔笛》、《蝴蝶夫人》、《奥涅金》等多部著名歌剧在学院及社会上演出,并受到普遍好评。
声乐歌剧系附设有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团员由部分优秀学生组成,该团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及社会上各类大型演出。2002年9月与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合作,赴日演出歌剧《蝴蝶夫人》,获得一致认可与好评。2003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新年音乐会上与伦敦爱乐乐团及其他一些兄弟团体合作演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合唱《欢乐颂》,2008年7月24日,合唱团与耶鲁大学合作在国家大剧院演出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受到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专业课程:声乐(主科)、合唱、歌剧表演、形体、表演基础、歌唱正音、声乐与歌剧艺术史。
专业基础课:钢琴集体课、意大利语基础、德语基础、法语基础、视唱练耳(C级)、和声(C级)、曲式与作品分析(B级)、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发声机理与嗓音保护。
声乐歌剧系本着为国家培养高、精、尖声乐人才的目的,教书育人,在专业上严格把关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不忘充实教师队伍、增强师资力量。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优秀的歌唱家和歌剧演员,其中许多都已活跃在世界各大歌剧、音乐舞台。 (资料截止2010年1月)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国内外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及指挥家都曾对该团进行过指导、排练、演出,我国著名指挥家严良堃、聂中明、郑小瑛、李华德、杨鸿年曾先后担任过合唱团的常任指挥,俄罗斯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合唱指挥家保利·.捷夫林、瑞士指挥家陈亮声、美国著名合唱指挥家托马斯·希尔比什、凯瑟琳·朱等人也曾担任过该团的客席指挥。青年合唱团由声乐歌剧系的优秀学生组成,曾演唱过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威尔第、普契尼、约翰.施特劳斯、冼星海、赵元任等诸多中外著名作曲家的合唱作品,曲目包括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莫扎特的《阿利路亚》、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欢乐颂》、舒曼的《茨冈之歌》、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中的合唱曲《铁砧合唱》、歌剧《那布科》中的合唱曲《希伯莱奴隶之歌》、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合唱部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赵元任的《海韵》、郑律成的《娄山关》以及无伴奏合唱约翰·施特劳斯的《拨弦波尔卡》、《回声》、《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等众多中外经典名作。
青年合唱团曾参加过国内外重大的合唱节、艺术节等演出活动,并为中央电视台录制了许多经典合唱曲目。该团曾于1989年出访新加坡,获得广泛赞誉。1999年、2001年两度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获得一等奖以及由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颁发的“大运杯”等荣誉。2002年9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特别邀请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参加了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著名歌剧《蝴蝶夫人》的演出,在日本东京、中国北京公演近十场,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社会各界对青年合唱团倍加赞赏:“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音色年轻优美,各声部音响平衡,和谐统一,音域宽广,高音辉煌嘹亮,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充满了年轻人的激情与朝气,是一只非常优秀的合唱团。”正像小泽征尔先生评价的那样:“这些年轻人有着非常青春、非常漂亮的声音,他们将是中国未来的艺术家。” 2003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新年音乐会上与伦敦爱乐乐团及其他一些兄弟团体合作演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合唱《欢乐颂》,受到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2004年青年合唱团应邀赴慕田峪长城参加雅典奥运会北京火炬传递仪式并担任合唱演出,影响巨大

中国音乐学院成立于1964年,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而建立的。她是我国唯一一所以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和研究为主要特色,培养从事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创作、表演和教育,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音乐学府。

详情请参考 http://ke..com/view/47167.htm?fr=ala0_1_1

我感觉他们两个基本上一样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⑦ 中央音乐学院梁教授

梁茂春,是中央院最好的音乐理论老师,他的课基本满员。
人家是博导嘛

⑧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主任是谁啊

以前的是:
袁静芳:女,1936年2月22日生,汉族,湖南省岳阳县人,音乐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袁教授致力于中国传统器乐与乐种理论的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涉足佛教、道教音乐的整理、研究工作。开设理论课程:“民族器乐概论”、“中国传统器乐名作分析研究“、“中国佛教京音乐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专题研究”等,指导硕士、博士生多名。

主要论著有《民族器乐》(1987)、《中国乐器》(文字主编,1991)、《中国佛教京音乐研究》(1997)《河北巨鹿道教法事音乐》(1998)、《乐种学》(1999)等多部。主要学术论文有:《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和他的二胡曲》、《五四时代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革新家刘天华先生》、《民间锣鼓乐结构探微》、《中国民间器乐套曲结构研究》、《乐种学导言》、《中国佛教京音乐中堂曲研究》、《〈料峭〉乐目家族系列研究》等40余篇。1992年,她撰写的《民族乐器》获首届文化部直属艺术院校优秀专业教材评比二等奖和1995年国家教委优秀科研成果奖;主编的《中国乐器》一书获北京市1994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2年袁教授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和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南音学会理事等。

现在的是:钟子林教授

⑨ 中央音乐学院的配器博士好考吗

难啊,相当的难。

⑩ 中央音乐学院 博士 跨专业可以考吗

你要考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博士?那跨专业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

热点内容
清华本科生转学去美国牛校 发布:2025-08-22 14:55:59 浏览:344
演唱将进酒大学老师 发布:2025-08-22 14:37:59 浏览:962
北京大学2018研究生毕业时间 发布:2025-08-22 14:37:47 浏览:272
本科生公考 发布:2025-08-22 14:37:45 浏览:57
美国大学申请作文 发布:2025-08-22 14:35:57 浏览:751
长江大学博士后 发布:2025-08-22 14:17:15 浏览:955
适合大学生翻拍的电影 发布:2025-08-22 13:59:24 浏览:50
大学生早操的意义 发布:2025-08-22 13:49:47 浏览:629
美国圣母大学暑期科研 发布:2025-08-22 13:49:43 浏览:830
我理想中的大学生活 发布:2025-08-22 13:49:07 浏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