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转导师
⑴ 研究生换导师
首先 你要给有意向的导师进行沟通,如果他愿意接收你,而且他手下带研究生的回名额还有空额的话你就有机会答了。
其次,你还要和你导师进行沟通,委婉提出想换导师的想法(注意:提出想法的时候你要注意两点:一是你要考虑清楚,是否真的要换,二是你有意向的导师是否会接纳你。如果这些都确定了 那就可以像导师提出想法。)
最后再强调下:还有一旦想法像导师提出,你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了。因为有些心眼小的导师会觉得学生想换掉他是很伤面子的事情,甚至还会有损导师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所以建议你想好,因为开弓没得回头箭。
⑵ 硕士研究生换导师很难吗
硕士研究生换导师很难。
硕士研究生,即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回简称硕士生,人们日常生活中答所说的考上了硕士,读硕士等,正是指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是本科之后的深造学历,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该学科科研教学的能力。
全日制硕士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称统考),英语、思想政治理论、高等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部分专业通过全国联考的方式进行命题)。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通过以后才有资格参加复试, 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非全日制学习形式:2017年之前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大多只授予学位而未纳入国家公认学历范围。在职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为在职攻读,招收在职人员且部分专业要求工作经验、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其考试方式考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考”。
⑶ 研究生导师一般希望招到什么样的研究生
老实的学生。
这种老实不是指性格,而是指愿意老老实实的把自己的目标、想法和未来规划跟导师去交底的学生。
而想要实现多赢,最基本的就是导师和学生互相之间要坦诚。
所以说研究生导师最希望招到的研究生就是能够坦坦诚诚老老实实的研究生。
⑷ 研究生如何换导师
你一定要打消复试时换导师的念头,这个对你极为不利。
分析几点原因:回
1.虽然你换导师的理答由很充分,但是你还没有被录取就想换导师,你的导师会感觉这是对他的极大不尊重,不但他不想录取你了,而且也会影响到别的导师招你。
2.虽然你的数学成绩自己认为不理想,但是招不招你是你导师的事,或许他看中了你其它成绩的优异也未可知。
3.退一步说,就是你导师不招你,换导师也不是你可以决定的事,除非你有过硬的关系,学校会首先在内部帮你调的,说不定调的导师和专业你都比较满意。我就有一个同学开始报内科的,竞争太激烈,调了好几个专业,最后竟然调到了骨科,祸兮福所伏,谁又知道结果呢?
所以劝LZ认真准备复试,其它的不要想,祝你好运!
⑸ 研究生可以换导师吗
可以换导师,不过是特例中的特例,实际操作中接收你的导师要顾忌很多,一般是不容易的,不过我还见过更牛逼的我有个同事博士期间换了博导,这种事情想都不敢想,只能说只要关系够硬,一切皆有可能
⑹ 研究生在读可以换导师吗
研究生在读可以换导师,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第五条:
研究生入学后,遇导师病故、调离、丧失指导资格、健康不佳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履行指导职责时,须申请转导师,必要时可以同时申请转专业。
研究生学习满一学年后,对其他学科(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有权根据自身学习、科研状况或创业需求,申请转导师、转专业一次。
(6)研究生转导师扩展阅读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阶段,师生关系、教学系统已经发生了内在性变化。一方面,师生关系由“教学关系”转化为“导学关系”;
另一方面,教学行为由知识传授型转化为科学研究型。导师在“教”,更在“导”,“导师导什么”“研究生研究什么”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学生更易获取知识、掌握前沿。
而导师之所以成为导师,穷尽自身所钻研的学术领域和科研本领,能胜学生一筹的仍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更重要的是,研究生导师亦是思政教育工作者,承担思政教育职责。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
既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学习研究方法、进行科学规范的学术训练,又引导学生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精神,是导师职责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好人生导师,使自己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质、品味的“大先生”,尽己所能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导师责无旁贷。
⑺ 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方法,是什么意思
研究生可来以选择源导师,导师也可以选择研究生。首先由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导师的研究方向,填写志愿表,每个研究生可以填1-4个志愿。 学院规定每个导师每年限招3名研究生。其次是导师选择研究生和院学术委员会分配研究生。如果选择某个导师的研究生数不多于3人(第一志愿),则导师没有选择权。不足3人,院学术委员会可能给您分配被其他导师落选的研究生。如果多于3人,则导师可以从中挑选3个自己满意的研究生。
⑻ 研究生可以换导师么怎么换求解啊啊啊!!!
首先要导师同意,不是你想换就能换的。如果你现在老师同意,也有老师愿意接受你,办手续不是太难的。
⑼ 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在中国,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不论是学生还是导师都是在尽力维系这一平衡。导师负责制的体系下,学生处于劣势,遇到问题又没有第三方的制约。如果求助于学院或者学校的力量干涉,得罪导师的后果对于学生来说恐怕只剩下最后退学一条路可以走了,因此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学生往往选择忍气吞声。
细数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无非有以下四种,导师好、学生好;导师好、学生不好;导师不好、学生好;导师不好、学生不好。
一.导师好、学生好---可遇不可求
这是理想的师生关系,导师和学生之间教学相长,是一种科研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十分难得,需满足两个条件,一、导师有实力,一心为学生好,二、学生有潜力,愿意跟着导师学。“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如果你属于此类,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将关系进一步发展。学术需要传承,导师年龄大了也要退休,导师会选一人重点培养,如果你能成为导师的“关门弟子”,将来接手导师课题和实验室的很可能是你。
如果学生能做出成果还好,第一作者肯定是导师,如果做不出成果就恶语相加,这种老师可以称之为“学阀”。好处也不是没有,跟着这种老师也确实可以学到东西,但这种关系的维持是导师拿学生的毕业相要挟,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对于科研的热情。
四.导师不好、学生不好---罪与罚
这是一种最差的情况,导师完全把学生当做奴隶,对于学生要求随叫随到,不管你有什么事情都必须放下。从取快递报账,到给导师接孩子带家教,完全就是导师的免费保姆。如果这时又遇见一个“不服管教”的学生,那么矛盾就爆发了。如果一毕业,学生和导师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对于导师来说,这是培养学生最大的败笔。
这四种情况又是可以随时间转化的,研一的时候可能是导师好、学生也好,等到研三的时候可能就是导师不好、学生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