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有教授
❶ 清华大学有多少教授
除了学生就是教授
❷ 清华大学现任教授名单
余俊涛教授
❸ 清华大学教授年薪是多少
清华大抄学的正教授,平均月薪达到1.5万人民币左右,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补助和其他收入等等组成。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定一样,也有的人可以拿到2万以上的月薪,也有的才1万左右,所以,平均来看,大致在1.5万左右。
有些高校为了保证人才的粘性,采用年薪来留住教授以及其团队,按年薪算的话工资就在10万~100万之间。
在中国,一般的教授工资差不多位于4000-5000这个区间,当然这仅仅只是基础工资也就是底薪,教授一个月的收入还与课时费有关,当然教授有的也会参与到一些研究当中,像科研方面的研究。
(3)清华大学有教授扩展阅读:
项目研发成功也可以给教授一定的收入,在教授自己获益的同时,也为国家的展贡献了一份力量,把知识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是值得肯定的,现在我们可以知道:教授的工资在5000-20000这个区间内。
在我国,根据相关的文件可知,教授的工资会有一个明显的划分准则,那便是依据教授的级别来确定工资的,先简单介绍一下教授的级别,教授有主要级别,也就是正副教授,其中正教授又有1到4个级别,相对应的副教授也有5到6个级别,级别越高,工资也就越高,待遇也就越好。
❹ 清华大学胡金春教授简历
胡金春,男,博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研究员。
教育背景
1990.09—1994.07,南京版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自动控制专权业,本科,获学士学位。
1994.09—1998.11,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98.12—2000.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控制研究所,博士后,晋升副研究员
2001.1 —2002.12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2003.1 —2008.12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任教,副研究员
2009.1——至今 ,清华大学精仪系,任教,副研究员
社会兼职
九三三支社副主委
北京九三科委委员
❺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名单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有:王思敬、卢强、刘涛雄、朱邦芬。
1、王思敬,1934年12月27日生于上海,祖籍安徽,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与岩石力学专家。
2、卢强院士,男,1959年和1964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1985年至1986年美国ColoradoStateUniversity访问教授,讲授研究生课并科研。
3、刘涛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科学院党委书记,创新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兴趣为大数据经济分析、宏观与产业经济、新政治经济学等。
4、朱邦芬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1年获清华大学固体物理学硕士学位,1981-2000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0年起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高等研究中心教授,2003-2010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2008-2010年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
(5)清华大学有教授扩展阅读
学校有教师3485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1743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381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648人。
教师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5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9名,16名教授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67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2人入选青年学者,239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52人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❻ 清华大学是否有位黄雄亮教授吗
清华大学有位黄雄亮教授,他是生物学博士,
❼ 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老师都有谁
教学科研人员(含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讲师、助理研究员)
曹化强 陈 超 陈 晨 陈永湘 成昌梅 程津培 程 魁
崔爱莉
丁明玉
董桂芳 段 炼 冯
琳 付
华 郭 勋
贺德华
何 彦
胡跃飞 华瑞茂 吉鹏举 吉 岩
焦
雷
焦丽颖
巨
勇 寇会忠
李必杰 李
春 李广涛 李景虹
李 隽
李
强
李亚栋 李艳梅
李
勇 李兆陇
梁琼麟 梁
晓
林金明 刘冬生
刘
磊 刘 强
刘
洋
罗国安 麻
远 彭
卿 邱
勇 邱新平 乔
娟
沙耀武
石高全 帅志刚 孙科强 孙素琴
唐
洪 陶
磊
童爱军 王定胜
王
冬
王梅祥 王泉明 王如骥
王立铎 王晓青
王歆燕 王
训
王治强 危
岩
魏永革 席婵娟 向
宇 徐柏庆 许华平
杨忠强
严清峰 尹 航 尹 正 尉志武 袁金颖 张德强 张复实
张四纯
张新荣
张
希 张莹莹
章名田 赵福群 赵
亮 赵玉芬 周
群
朱永法
在我系招收研究生的教师
蒋宇扬
刘红霞 谭春燕 高春梅 黎维彬
席靖宇
双聘教授
陈立泉(中科院物理所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佟振合(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实验技术人员
陈凤恩 李海芳
李展平 梁 瑜 林天舒 牛丽红 王 辉
王溢磊 尉京志 邢
志 杨成对 杨海军 杨 锦 姚文清
于 莹 张连庆 周
云 庄 京 宗瑞隆
机关后勤人员
安坤平 董国利 李广艳 李怡红 刘 路 时
燚 宋瑞芝 魏 巍 张 虹
❽ 清华大学的师资力量有多强
本人在清华攻读硕士,对于师资力量深有体会,在科研的道路上,简直扎心...自己闷专头苦干一学期,也属比不过导师一句话,一个建议管用。
在清华的教授,都是各大领域的专家,他们不但学习研究上有所成就,甚至有些还对行业有所贡献,对世界有所改变,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❾ 清华大学教授什么级别
相当于副厅级。
虽然清华是副部级高校,清华的校长是副部级,只有校长和党委书记是副部级。副校长的行政级别与其他高校一样,为副厅局级,其他领导干部的行政级别也是一样的。所以清华的教授是副厅级。
教授为大学教师职称的最高级别,相当于中学教师的特高级,教授是需要担任教学任务的,如果是研究员的话,就不需要担任教学任务。
大学里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其中讲师是中级职称,助教和讲师的区别不大,主要看教学任务的有无。
(9)清华大学有教授扩展阅读:
没有发表一篇论文,从教33年的南京林业大学老师蒋华松评上了教授。据媒体报道,日前,江苏不少高校出台了职称评审新政策:在对“教学专长型”教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而是将教学业绩取代科研业绩,重点考查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成绩。
其实,江苏对高校教师进行分类评价,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考核“教学专长型”教师,并没有太大的新意,这是一直以来职称评审、人才评价改革的方向。
从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到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再到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等都要求破除“唯论文论”。可贵的是,江苏不少高校将这一要求落到了实处。
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
高校教师从事教学,本是教师的本分,但由于高校职称评审存在以论文论英雄的导向,导致高校教学被边缘化,“水课”丛生,学生缺少课堂获得感,制约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过分强调论文数量而不重视质量,也导致大量低水平的科研成果被成批生产。
职称评审是一个指挥棒,引导着高校教师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处理。教学推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而非截然对立,但不同的教师热爱以及擅长的内容各有侧重,对于多数人来说,既做好科研,又做好教学并非易事。所以,分类评价,用不同的尺子评价不同类型的教师,引导教师分类发展,方能做到人尽其才。
去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实现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
而打造“金课”需要教师大量的付出和投入,这就牵涉到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问题。如果不改变“唯论文”的职称评定方式,依然是“教得好不如写得好”,就很难真正激励高校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
江苏高校破除“唯论文论”的做法,不仅可以消除教师投身教学的后顾之忧,也必将引导和激励更多热爱教学、擅长教学的教师回归教学本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打造更多“金课”,为办好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夯实基础。
当然,也应该看到,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职称评价取向也与科研成果易于量化,而教学质量难以被量化且主观性较强有关。
所以,用教学业绩取代科研成果,什么才是“教得好”,还有共同的标准,必须做到客观、细化,公平、公正。同时,分类评价也不是让教师放弃科研,实践过程中,还要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