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教授
❶ 如何看待浙江大学郑强教授呢
个人认为,浙江大学郑强教授三观很正,而且带出了近百名硕士博士生,是个精神境界很高的人。
目前,社会上对他的评价颇多。如何定位一个人的好坏,没有统一的科学标准。但以下关于郑强的信息,在你了解之后,也许你自己就有了答案。
2020年3月27日,我读了郑强的演讲稿。郑强教授的讲话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讲得很现实。比如在出国留学方面,他建议中小学不要出国,因为小时候应该在家乡读书,会留下情感记忆,会有家乡的感觉。
郑强教授的人生已进入下半辈子,他什么都能看透。他的心已经恢复平静,但他还是那么热情,说到感情的地方,他想站起来。社会不公可能是身份认同的原因,而鞭笞更为有力。有时,它可能只是一点点水,但不入其中。即便如此,它还是很接地气的,毕竟受到了大多数底层尤其是学生的欢迎。中国需要这样一个能看透社会本质的老“愤青”!
❷ 浙大女"发帖挑战最牛愤青教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浙江大学知名教授郑强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学校有些女生不自重,我们回的女生答见到垃圾一般的外国男人都要讨好。”
此言一出,一位自称有美国黑人男友的浙大女生(姑且称之为“浙大女”)在网上进行了猛烈回击:“在浙大,象我这样有外国男友的女生很多,我漂亮年轻,而且成绩优秀,追求我的人很多,但是我就是看不上中国男人……今天我必须站到网上来挑战权威,痛骂你一场。”
http://hi..com/caire/blog/item/f8de83a5c0606cff9052ee86.html
❸ 郑强:高校校长圈里的网红,这位学者为何被人们称为愤青教授
如今,涌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行词中,网红一词绝对可以算得上是独领风骚,而在这个各式各样的行业都能出现网红的时代,郑强就是在高校校长圈里的那个网红。
郑强出生于重庆,祖籍在福建武夷山。生长于重庆的他,带着重庆人特有的耿直。在浙江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入了成都科技大学硕士,在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读博之后又在日本读博五年归来。回国后郑强努力搞学术研究,攻读专业,28岁就成为了教授。他不仅参与国家几十项科研项目,还获得38项国家专利。多项荣誉加身,只是为他走红网络锦上添花,真正走进大众视野还他的演讲。
郑强酷爱演讲,以其独特的演讲风格,对各种问题精辟的见解,以及他敢怒敢言行事作风在网上吸引了一大批粉丝。2013年在贵州省委礼堂演讲3个多小时,响起了128次次掌声,2015年在云南中医学院演讲4个小时,现场掌声200多次,他的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演讲,对各种社会现象,教育问题独到的见解,让他迅速走红网络。
在郑强到贵州大学任校长前,他是在浙江大学任职,因为贵州大学是浙江大学对口的帮助学校,所以把他调到了贵州大学任校长。在离开浙江大学的时候,课上郑强告诉学生们说“最不愿看到课题组掉队,不想看到孩子们流眼泪。”然后便赶往贵州,赴任贵州大学校长职位。他2012年到贵州大学,任职五年,把贵州大学改造得真正像一个211大学了。现在又回到浙江大学任党委副书记。兜兜转转了一圈,回到了当初的地方。
他也曾表示过,“我很孤独,为什么我为学校做了那么多还是有人看不满”。“不为我鼓掌,也不能整我啊”。有一次在学校的一次民主选举会上,他的票数垫底,西装革履的他,悄悄低下头把领带取了下来,表示出他并不关心,一个人落寞。其实我们抛开对他的一些偏见,我们不能否定他为贵州大学带来的改头换面,不能否定他的付出。感谢郑教授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郑强教授可以在他探索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❹ 浙江大学“最牛愤青教授”郑强语录
6年前,这是什么概念,我已经是厦大的客座教授,中央电视台的百家人文讲坛都还没有办,易中天还在埋头钻研《三国》我说的不假,像我这样的人,对三国的了解,人物更改,背景的了解,足以让易中天这样的三国专家觉得,起码这个人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反过来,同志们,易教授能够在我郑强面前说一句高分子的问题吗?作为愤青教授,我认为是我的光荣!我在部队院校所有解放军说过:国难当头时,支撑我中华民族的是那深山密林里的二炮的导弹兵,绝非京城里、黄浦江边那些开着宝马、奔驰的百万富翁。"以前说"无知无畏",现在却是"无知才无畏",许多企业把浙江省技术监督局、科委的人请来吃一顿饭,喝一点酒,他就给你签个字,再把我们这些教授胁迫到那里去,给你盖个章,然后就是"填补国内外空白"、"国际先进水平",写论文则是"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首次科学发现"等等,这都是目前非常严重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我深深地为此担忧!这不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领导无知,是他们倡导了这个主流.我知道在座的处长或老总日子很难过,因为你们不写这样的报表,就拿不到钱,项目就得不到批准.教授也同样如此,天天写报告,而不是在实验室静下心来好好搞研究,这是很严重的!" "我们国家的现实和发展就是这样:凡是依赖不成的,我们自己都能搞得像模像样,比如二弹一星;凡是能够引进的,就都搞不成.......现在很多合资企业就这样,卖点东西,而没有去考虑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殊不知,这就是社会的恶性循环!" "我认为:语言、计算机就是工具.中国的外语教授讲英语还不如美国卖菜的农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日本博士、德国教授说不出英语的多得是!我们怎么能说一个人不会说英语就是文盲呢?语言就是一个工具!你没有那个环境,他怎么能讲这个语言呢?......如果我是教育部长,我要改革二件事:第一,取消六级考试,你一个研究生连中文一级都不及格,你英文考六级干什么呢?看看研究生写得论文,自己的民族文化都没有学好,天天考英语──打勾:托福打勾,GRE打勾,英文考出很高的分,可哪个写的英文论文在我面前过得了关呢?过不了关!这样培养出来的人能干什么?自己搞的专业一点都没学好!......说不会计算机就是文盲,这又是一个误区!我现在是教授,我顾不上搞计算机!" "你看我,从高中开始学英语,大学学,硕士学,博士学,花了我多少精力!你说中国人怎么做得出高科技的研究成果?我这几天就教训我手下的几位女学生,问她们在干什么,看不到人影,一天到晚考这样、考那样的,到美国去干什么?在国内要干的事多着呢!你整天考英语,美国人连报个名都要收你们的钱,日本人也是如此,中国学生到日本去要交手续费,到日本留学是为日本人打工,好不容易挣点钱交了学费,读完博士在日本的公司就职,当劳动力,挣了一笔钱后要回国了就买了家电,把钱全给了日本人.你们都没有注意这件事,这里面都是经济问题.这就是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
❺ 当着近万人的面公布手机号是怎么回事
网红校长“强哥”又火了:在贵州大学2017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曾任该校校长的郑强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且表示尽力帮助大家的困难。
他在贵州大学任校长期间,多次呼吁中央对西部教育投入加大。他在全国两会上表示,以前担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时,他三天两头就要去教育部开直属大学会议,为此常常发愁“开会多”,如今却要为“没会开”而发愁了——“到贵州大学两年了,教育部的会我一次都没权利参加,我的声音都传不到那儿去。”
一个直接的结果是,离部委远的高校,自己碗里肉也就少了许多——“贵州大学过去30年得到中央政府支持的总和,顶不上我原来工作浙江大学1年。”郑强说。他还打了个形象的比方:“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都是加97号的油,我们不仅加不到93号的,还恨不得油里加点水,怎么跑?”
这样的校长越多越好啊。
❻ 谁能告诉我浙大教授郑强的详细情况
我也是通过浙大女的文章才去找郑强教授的演讲视频来看的,56,youku,土豆上都有回,我几乎都找来看了。。 非常答喜欢郑强教授的精神、观点、风格,希望中国有更多这样的知识分子。
关于浙大女的文章,最近查明是一个男的冒用浙大女的名义写的。
也许这位网男也是位愤青,哈哈,他痛恨中国有些极度崇洋媚外贪慕虚荣享受的女生没有丝毫民族自尊心甚至作为女性应有的基本自尊,实在可悲,所以他用有点变态的方式写了一篇所谓反对郑教授的文章。又闹的一些网络右粪高兴的不得了。这些网络右粪真是愚蠢得可以。
❼ 浙江大学“最牛愤青教授”郑强语录
老公公 老太太 在浙大宿舍住一晚第二天早上都会抱在一起!!
❽ 什么叫“愤青”教授
1.愤青的由来
愤青这个词,诞生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属于历史遗留产物。文化大革命中的上山下乡运动,导致很多知识青年(所谓的知识青年一般都是高中水平)下放到农村体验生活。到了80年代,这些已经不再“青”的知识青年因为历史原因,无法返城,其中相当一部分产生了一种“厌世”情绪。就是认为整个社会伤害了自己,或者自己被社会抛弃等等。这就是典型的愤青思想。
2、网络上愤青的含义
这个首先要从中国的网络发展说起,早在94年网络初期发展的时候,中国的网络和国外还没有什么接触。此时的网络还可为是纯净的天空,当时有条件上网的都是一些大学院校学生。也有很多是从老BBS转过来的人群。此时大家讨论最多的都是中国的发展和政治问题。当时几乎所有的高校BBS(校园内部网)都有政治话题。但这时候还没有愤青的称谓产生。
直到98年网络普及年开始,中国的互联网逐渐和国外进行的相当的接触。中国网民首次和国外的反华政治团体接触(这里面比较搞笑的是,最开始大家都是在某些色情网站上认识的,比较著名的就是那个taiwankiss网站,到现在还有政治版和色情版,快8年了,一点变化没有~)。这时候愤青的称谓便扣在了中国部分网民头上。因为在这些反华团体看来,凡是为中国进行辩护的都是愤青(这里面最先引用此称呼的是89年跑到国外的那些渣滓),凡是说中国好话的都是愤青。此时愤青的称呼基本针对的是爱国者。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反华人士只把愤青称呼送给那些偏激、骂人的爱国者。而是无论是谁,人手一个:)。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你骂一个反华人士,可用的词很多,什么汉奸走狗卖国贼,霉运猪猡等等。而那些被骂惯的霉运只有用“愤青/粪青”来反击,也算是理尽词穷的一种正常反应。
3、愤青在网络的发展
到了2002年,随着中国有钱人的增多和贸易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充斥着日本的产品。此时中国网民开始有一部分自觉地开始抵制日货,并在网络上开展普遍的宣传。其理由也大多是,中日贸易逆差在逐年扩大,如果在如此发展,我们将没有外汇去购买国外的产品。
而此时愤青的称呼不幸就落在了这些反对日货的人身上。只要你反对日货,你就是愤青。不管你的理由是什么。
现在愤青的含义已经和开始的完全不一样了。就好像农民被某些自认为清高的人搞成了贬义词一样。愤青现在也成为了那些支持日本货的人手中的武器。谁敢不服,你就是愤青一个。
愤青这个本来是由于社会动荡所产生的特殊群体,经过反华霉运和爱日汉奸的洗礼后,成为了网络上又一大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