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夏晓波的博士导师

夏晓波的博士导师

发布时间: 2021-01-30 02:11:37

⑴ 博士生导师高出教授博导是个什么衔

将博士生导师变成事实上高出教授的一级“职称”,据称是中国人贻笑于西人的一种中国式笑话,但这种笑话,却实实在在反映了中国人的某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和爱好 前不久,北京大学出台了研究生招生改革的新方案,在几个院系试行。 虽然方案的具体细节外界还不清楚,甚至所涉及相关院系的教授有的对此也不甚了了,但大体的内容,据校方有关单位的公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打破博士导师只能是教授才能担任的惯例,凡是符合条件的讲师和副教授,都可以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二是研究生招生不再标明导师姓名,录取后由学生自行在具有导师资格的教师中选择。 这两条之中,以导师资格的改革最为引人注目。将博士生导师变成事实上高出教授的一级“职称”,据称是中国人贻笑于西人的一种中国式笑话,但这种笑话,却实实在在反映了中国人的某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和爱好。 从古到今,国人对于等级制,存在两种兴趣趋向,一是强化等级,让级别越多,级别间的仪式差别越繁复越好。实行了多年的九品十八等官阶,每个级别不仅俸禄有别,而且衣帽服饰也各有等差,彼此间的称谓仪式各自不同。太平天国的农民,刚坐了半个屁股在江山上,就开始大排等级,甚至比清王朝还过分,不同级别之间的子女称呼都不一样。 第二种趋向,是大家都往最高的级别上挤。魏晋时节在士人中推行九品中正制度,将士人分成九个等级(品)。按道理,应该是三个等级呈正态均衡分布才是,可是事实上,由于第一品专门留给皇族,对士人没有意义,所以第二品变成了实际上的最高品,人称“灼然二品”,连第三品都无人问津了。 久而久之,在大家死命的拥挤下,主管分品的中正官顶不住压力,口子越开越大,最后,一项很贵族化的制度变成了头重脚轻的怪物。不少王朝末年,朝廷里的高品官就更多,左宗棠的亲兵,都是正一品顶戴的大员。太平天国也是如此,到天国灭亡前夕,一共封了2700多个王。 这种毛病,到了现代大有愈犯愈重之势。教授之上加个博导,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博士后,也已经被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博士之上的一级“学位”。 中专技校没人看(其实真正缺的恰是这个层次的人材),本科臭大街,大家眼睛里只认硕士和博士,结果,硕士和博士大扩张,廉价大甩卖。很多学校甚至教授多于讲师。 所有这些毛病都跟官僚制有关。现在所谓的等级都是官等官阶。中国的贵族制很早就萎缩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所不在的官僚体制,历史证明,社会的行政导向势必会导致依附于官僚制的等级制,同时迟早会打破等级制的规矩和限制,使最高等级挤满了人,导致这种等级体制整体上贬值。 今天在我们的高校中,职称有着过于浓烈的行政等级色彩 。姑且不说讲师相当于科长,教授相当于处长这样的官方类比,职称设置的本身,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赋予的权力,至于能否成为博导,那更是要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给不给你博士点。 从现在研究生招生中存在的问题看,有导师过滥的问题,有程序缺陷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说,依然是行政导向过强的问题。 至于改革的后项内容,其实也存在诸多疑问。让学生放开自主选导师,势必要导致考试科目的泛化,这样不利于研究生阶段专业化的需要。

⑵ 博士生导师和教授有什么不同

博士生导师是大学研究所的导师资格.
教授是大学教师的职称,
大学里面博导一般是教授,差的大学里面教授不一定是博导,研究院所里面没有教授,但高工一样是博导。

⑶ 夏晓波是哪里人

夏晓波,男,博士,1998年在美国Glaucoma Research Foundation 的资助下在美国New Orland 接受回青光眼答的诊疗培训,1999年-2002年分别在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Hemann Hospital以及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从事眼科博士后研究工作。一级主任医师,二级临床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中南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湘雅医院眼科主任。
中文名
夏晓波
国 籍
中国
民 族

职 业
中南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
性 别

学 历
博士

⑷ 教授评博导条件

问这个问题说明你是外行。

⑸ 导师是教授、博导和副教授的区别大吗

教授是一抄种职业,多指在大学袭或社区学院中执教的资深教师与研究员,教授为大学教师职务的最高级别。
博导,即博士研究生导师,是一个中国特有的职称,在高教系统(大学、研究院所)中承担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作用。一般博导均已取得教授(研究员)头衔,随着改革,部分重点院校部分领域优秀的副教授也已经被授予博导的资格。

所以教授不一定是博导,博导一定是教授

⑹ 大学里的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怎样的资格

1、按照我国现行的专抄业技术资格(职称)体系,讲师、教授都是高校教师职称类别的名字,代表着该教师的从业资历和教研水平,并享有不同级别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其中助教是初级职称、讲师是中级职称、副教授是副高级职称、教授是正高级职称,与企业中的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还有中小学里的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教授级高级教师(教授级仅在部分地区试点开放)相对应。一般要求有一定从业资历、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前提下方可评到职称,而现行的职称制度通常是终身有效的,退休后也可以按照相应的职称等级享受待遇;

2、博士生导师是一个职位,即指导博士生学习研究并完成毕业论文的岗位,一般要求教授级职称的高校教师才能担任该职位。所以,能够拥有博士生导师本身也代表着一种荣誉;

3、在国外,并没有“职称”的概念。讲师、教授之类只是代表任教的职位,由高校根据你的实际水平来予以聘任,一旦解聘则不能再称作该身份(除带有荣誉性质的“终身教授”以外)。随着我国在高校内开始推广“以聘代评”的体制,带有终身性质的职称也在渐渐转变、与国际接轨。

⑺ 博士生导师大还是院士大

谁大???
这个问法很蹊跷哈
你的意思是谁的头衔更有分量 或者说谁的专业成就专更厉害属的意思吧?

博士生导师 指的是作为一名教学者的职称
院士是国家队在自然科学领域(现在只有科学院 工程院院士,没有哲学社会科学院士,所以基本上可以说只能是自然科学领域了)的科研有杰出贡献的在资质上的认可和授予的一种荣誉

从某称程度上说 博导和院士不是一类概念 他们在评价标准 内涵和外延上都没有多少可比性 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博导和院士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 不妨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痕量一下 那正如另几位兄台说的一样,还是院士稀缺一些

⑻ 博士生导师大还是教授大

博士生导师和教授是不同的,无法比较,博士生导师职业,教授是教师职称。

博士生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内处于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般为教授职称,也有特别优秀的副教授、讲师担任博士生导师。有培养研究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硕士研究生。

博士生导师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博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博士生的学术队伍,培养的研究生质量较好。

博士生导师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硕士生课程。对年轻的教授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除具备上述条件外,一般应具博士学位。至少培养过一届硕士研究生或在国内外协助指导过博士生的学位论文。

教授为大学教师职称的最高级别。中文的教授两字则源于“传教授业”的字义,是中国古代就使用的学官名称,在中国汉代、唐代的大学中都设此职位。这个词语与英文没有关联。日语中则与中文同用“教授”来称呼大学中的老师。

(8)夏晓波的博士导师扩展阅读

1、教授为大学教师职务的最高级别,教授只是职称系列中的最高级(正高),并没有行政级别的规定。但“官本位”的思想下,总是有意无意地以官员做参照。比如,规定院士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教授享受厅级住房标准等。

2、博士生导师简称博导,一般是本学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是本学科内学术造诣深、学术水平领先的教授、研究员或者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我国自实行学位制度以来,高校一直实行严格的博士生指导老师选聘制度。

由于博士生导师是在教授的基础上选聘的,很多单位为表示尊重,也给予了“博导”高于教授的特别待遇。这样就在事实形成了在教授之上的又一个阶层――“博导”。久而久之,“博导”除了代表一个人在学术上的造诣外,更成了一种很高的荣誉。但博导也没有行政级别。

⑼ 导师和教授有什么区别

导师和教授的区别:

1、性质不同

导师: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他人学习、进修、或撰写学术论文的教师或科研人员。例如:研究生导师。

教授:教授,是一种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职称。多指在大学或社区学院中执教的资深教师与研究员,但教授与研究员是有区别的。教授有教课的任务,而研究员则没有。

2、起源不同

导师:导师(Hierophant)一词源自希腊语,古希腊埃勒夫西斯秘密宗教仪式的主祭司,主要工作是神秘宗教庆典中呈上圣物,并对初入教者解释秘义。

教授:在宋代才开始成为教师的称谓,当时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专业都设有教授。在中国汉、唐的大学中即设有此官职。

在现代汉语与日本语的语境中,多作为英语“Professor”一词的同义语使用,指在现代高等教育机构(例如大学或社区学院)中执教的资深教师。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教授学生。博士就是后来的教授。

(9)夏晓波的博士导师扩展阅读:

根据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的相关规定,把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1、现下“教授”都是聘任制的;

2、“特聘教授”,顾名思议,是特殊(特别)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3、“客坐教授”,是“客情”聘请的学者,不定期的来作报告或搞讲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员、企业家、发明者,等等;

4、“兼职教授”,校际间、学校与社会间,互相聘请讲课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实际讲课或搞科研、带研究生。

5、“荣誉教授”,是对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领导,授予的荣誉称号;

6、一般教授,是大学聘任的正高级职称,既上课、又搞科研、带研究生,也是学术带头人。

7、“叫兽”同音词,一般用来戏称爱装什么都懂的人。

⑽ 刘晓力的北京大学博士导师

逻辑学、西方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哲学问题、科学的社会研究
2003年以来发表的主要论文
1.认知科学研究纲领的困境与走向,《中国社会科学》2003-1
2.计算主义质疑,《哲学研究》2003-4
3.科学技术的价值审视适时而必要,《哲学研究》,2003-12
4.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体认识论,《哲学研究》,2004-11
5.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求是学刊》,2004-6
6.交互隐喻与涉身哲学——认知科学新进路的哲学基础,《哲学研究》2005-10
7.哥德尔的哲学规划与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研究》,2006-11
2003年以来科研项
1、2、3项为独立主持人
1.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哥德尔思想在数学、计算机和认知科学中的影响, 6万。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认知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3万。
3. 北京市科协科普基金项目:心灵-大脑-计算机,3万。
4.教育部科技司重点项目(袁贵仁主持,刘晓力负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研究,20万。
5.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刘晓力、胡新和主持):认知科学哲学问题研究,20万。
6.地方政府委托课题:思茅市生态旅游文化战略研究(第一主持人),20万。
7.参加北京大学外国哲学重点基地项目:逻辑哲学与数学哲学
2003年以来获奖
1. 宝钢优秀教师奖
2. 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 全国逻辑学会首届优秀成果奖
5. 全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首届优秀著作奖二等奖 1、白血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靶向治疗与耐药机制研究
2、血液肿瘤遗传资源及相关数据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代表论文
1、The role of 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K in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2009. Med Oncol.(通信作者)
2、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相关蛋白的初步研究.2009.中华肿瘤杂志(通信作者)
3、辐射对abl和bcr基因在IM-9细胞间期核中三维动态分布的影响.2003.中华血液学杂志(通信作者)
学术专著
1、现代医学教育与信息技术.2007.人民军医出版社
2、血液肿瘤免疫治疗学.2005.人民卫生出版社
3、血液免疫学.1999.人民卫生出版社 1、慢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和相关诊疗策略的研究.2004.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二等奖
2、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2002.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巨幼细胞性贫血》视听教材.2001.中华医学会优秀电视教材一等奖 1、EphB4/Crkl/Rho通路参与微环境介导髓系白血病耐药机制研究,2001.0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万
2、区域性血液肿瘤遗传资源及相关信息的整合与利用.2006-2010.广州市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攻关引导项目,60万
3、高等医药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2007-2010.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课题,7万
目前可支配总经费:100万以上(包括配套经费)

热点内容
211本科生国考 发布:2025-08-22 06:45:32 浏览:694
博士导师可以带几个在职博士 发布:2025-08-22 06:42:34 浏览:523
大学老师必须搞科研么 发布:2025-08-22 06:25:40 浏览:524
大学生打赏 发布:2025-08-22 06:17:03 浏览:860
帅大学教授 发布:2025-08-22 06:12:00 浏览:381
福州大学上班时间 发布:2025-08-22 06:11:29 浏览:131
山西农业大学毕业时间 发布:2025-08-22 05:47:52 浏览:632
国防大学教授祖 发布:2025-08-22 05:42:05 浏览:984
久久视频国产大学生 发布:2025-08-22 05:40:40 浏览:188
大学生如何克服自卑 发布:2025-08-22 05:40:31 浏览: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