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教授太凶猛

教授太凶猛

发布时间: 2021-01-30 04:08:04

❶ 凶猛的蚊子:逼死牲畜,传播20余种疾病

最近,有媒体报道,位于中蒙边境线的新疆第十师一八三团独立营地,一种叫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蚊子泛滥成灾。尽管现在已入秋,但是当地气温仍高达30℃,白纹伊蚊仍十分活跃。据当地居民介绍,他们平时外出需要穿长袖和长裤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才能免受蚊虫的叮咬,但是当地的牲畜以及宠物糟了殃:鸡、鸭竟被白纹伊蚊咬死,猪也因忍受不了白纹伊蚊的叮咬撞墙而死,连毛发较长的狗也逃离不了它们的叮咬。如此具有杀伤力的蚊子,人们也送了一个颇为霸气的名字给它:Tiger mosquito,中文译名为“亚洲虎蚊”。事实上,这种蚊虫不仅叮咬让人难以忍受,它们的扩张以及传播疾病的能力,也是“无愧”于这个名字。
亚洲虎蚊原本只生活在东南亚,西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一些岛屿上。20世纪后期,它们逐渐扩散至非洲、中东以及美洲地区。事实上,亚洲虎蚊扩散到其他地方的时间可能提前很多,这可从当地的一些历史及事件推断出来。只不过,真正记录的是从20世纪末开始。
1980年左右,亚洲虎蚊在法国首次被发现,之后扩散至欧洲大部分地区。1987年,位于美国东南部的阿拉巴马州首次发现这种蚊虫,随后也逐渐扩散至全美大部分地区。据了解,当年它们是通过轮胎贸易进入美国的,因为轮胎中有积水,存活下来的亚洲虎纹虫卵或是幼虫孑孓就这样在美国扩散开来。现在它们已在美国32个州被发现,但仍主要分布在美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如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等地也零星地发现了它们的身影。未来它们会扩散至美国各州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因为随着气候变暖,它们逐渐向更北、更冷的地区进行扩散。至于亚洲虎蚊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公共健康带来,目前这方面鲜有数据,我们只能通过零星的报道,发现它们出现在中国很多地方,至于它们给公共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目前尚未有数据来说明。亚洲虎蚊的确有惊人的适应以及扩散能力,目前,已经有人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亚洲虎蚊。

图为亚洲虎蚊在拉丁美洲国家巴拿马的分布图,从a、b、c三个不同时间段来看,亚洲虎蚊在当地扩张速度非常快。红点代表亚洲虎蚊的分布区域。图片来自Miller,2015。

亚洲虎蚊除了令人恐怖的叮咬外,它们在传播疾病方面也不容小觑。它们可传播20余种疾病。亚洲虎蚊是很多病毒以及病菌的中间宿主,如尼罗河病毒、登革病毒以及屈曲病毒(Chikungunya virus)等,这些病毒对人来说,都有致命性,稍微放松,极有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疫情。最近,美国南部地区爆发的尼罗河热疫情,是否与亚洲虎蚊的扩散有关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一种对美国人陌生的屈曲病毒已经悄然进入美国境内。根据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报道,201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人感染了屈曲病毒,这种病毒以前只出现在拉丁美洲法属圣马丁岛(St Martin island)上,屈曲病毒在当地已经感染了大约50万人。根据进一步调查发现,传播屈曲病毒的媒介有原本是埃及伊蚊,而现在亚洲虎蚊在这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早在亚洲虎蚊来到这里之前,这种病毒由埃及伊蚊进行传播,当亚洲虎蚊入侵这里后,它们逐渐适应当地气候,成为主要蚊虫类群,亚洲虎蚊于是就成为了传播屈曲病毒的主要媒介。

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埃及伊蚊在寒冷的冬天会死亡,这也是屈曲病毒之前并没有大规模爆发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具有更强适应能力的亚洲虎蚊出现在当地,它们能够在寒冷的气温中存活下来,这不仅使得这种传染病传播得更加有效,而且传播范围会更广。有资料显示,这种屈曲病毒还可以与亚洲虎蚊协同作用,能增强它们的繁殖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病毒传播。由于雌蚊的卵巢发育需要动物包括人类的血液来进行“滋润”,因而雌蚊的天性中非常嗜血,它们给我们的公共健康带来严重的挑战。

图为海地工作人员利用有毒的烟雾来消灭蚊虫,此举用来减少它们带来的公共健康威胁,图片来自Hector Retamal

如何防治它们?除了需要定时清理我们生活附近区域的积水以及水坑外,我们也最好是远离有竹林的地方,因为它们也会躲藏在竹林中生存,伺机而行。此外,我们还可通过喷洒药物来控制亚洲虎蚊的种群数量。
当然,最好的方法是生物防治了。数年前,巴西为了控制蚊虫传播登革热,开始在野外释放基因经过改造的雄蚊,这种雄蚊同雌蚊进行交配后,它们就不会产生出可繁育的后代来,由于研究者在野外大量地投放这种基因进行修饰的蚊子,因而当地亚洲虎蚊的种群得到有效的抑制,几乎90%以上的亚洲虎蚊被消灭。近年,我国中山大学教授奚志勇及其他团队,也通过改造雄性蚊子,从而使得交配后形成的给胚胎不能正常发育,降低蚊子种群数量,减少疾病传播,这种方法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上。但是这种方法是否在更大面积有效?我们仍不得而知,民众对这种基因修饰的蚊子也心存芥蒂,有很多人甚至抗议利用转基因蚊子来控制亚洲虎蚊,担心它们杀伤力更强以及生产出超级蚊子出来。
蚊子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上亿年。当我们在担忧地球上的其他物种是否因气候变暖而逐渐消失时,这类物种却能很快地适应气候带来的变化、繁衍生息。由于拥有极强的生命力,亚洲虎蚊在同其他蚊虫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它们已然成为一个国际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驱使下,它们分布范围更广,带来的公共健康问题也更大。

❷ 在国外如何报复恶心的教授

我建议你不要考虑保护这件事情,因为在国外人生地不熟,你不具有比较收购,版好的人脉,权也可能惹不起这个教授,与教授有利益关系的时候,可能是教授会从中使绊子,也无法对将来会发生的事情做出预知。如果他告诉你,你将不会有报复回来的力量,反而可能把自己赔进去。

❸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俄罗斯卡斯罗,他的凶猛性和价格`

意大利卡斯罗犬
全名: 意大利卡斯罗犬
简称: 卡斯罗
英文名: cane corso
类型: 大型犬
分类: 畜牧与守卫犬 牧牛犬
肩高:雄性 64 到68 cm,
雌性 60 到 64 cm.
肩高 准许上下偏差2CM。
体重:雄性 理想 45 到 50 kg,
雌性 理想 40 到 45 kg.
原产地:意大利西西里岛
起源时期:17世纪
起初用途:驱赶牛群
现在用途:伴侣,保安 ,军警用犬,防暴,陪护,放牧,搜索,营救,大型野兽狩猎。
寿命:11-12年
完全成熟期:2岁以上
另有标准规定:体重范围:36-63.5千克
肩高范围:56-71厘米
卡斯罗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意大利獒犬的改良种。这种改良的大型猛犬过去不曾在意大利大陆生存,而是在西西里岛繁育下来。它们过去用于驱赶牛到屠宰场,咬住牛以便屠夫屠宰。一般也用于狩猎大型野物:野猪等。它有着极好的敏捷度和反应能力。
卡斯罗是标准的大型猛犬,它们没有意大利纽波利顿獒的那种地理亲缘关系特征的松弛皮肤。它们强壮有力,具有典型的巨大头骨和关节,头部长度为肩高的36%左右。头盖骨宽度略大于长度,前方成球状拱形,往后至枕骨处渐平。
额段点非常明显。就是眉间稍下方凹陷明显。
嘴角周围皮肤较紧实,不像嘴角皮肤松弛的大型猛犬那样流口水。嘴吻部和头盖骨的牙齿为下凸腭(俗称“地包天),或反剪状咬合,剪状咬合不提倡。上凸腭和过分的下凸腭为严重错误。下凸腭上下齿间距不得超过1CM。嘴吻部和头盖骨长度大概为1:2。嘴吻部呈正方形,长度=宽度。
身体微成长方形。也就是体长稍微大于肩高。
卡斯罗的被毛没有纽伯利顿那样粗糙,是近似光滑但不是很柔软的一种短毛。准许有少量底毛。毛皮颜色准许黑、蓝、黄及其之间的渐变色,鼻子眼睛得颜色可以随体毛变化,各色的虎斑是常见的颜色。但不准许出现类似杜宾和罗维纳一样的黑红相间色 。
胸前的白斑为卡斯罗犬种标准记号。不能过小,几块不连成片也不好。有个别纯色无白斑的个体也可以被标准接受。脚趾上的白色斑块都是准许存在的。
卡斯罗对陌生人可能有攻击性,并会严密注视陌生人在周围的行动。可以自主判断敌我。甚至观察主人的脸色和眼色行事。
它们是人类很可爱的伴侣。可以跟孩子相处的很好。它们可以很安心待在户外,也可以在每天有1-2小时外出活动后安静的呆在公寓里。没有异常的声响,它不会乱吠。在对主人有要求的时候,还会轻轻温柔的鸣叫。
像卡斯罗这样的所有的大型猛犬的一般特征就是具有粗大有力的颈部,这种狗耳朵一般都裁成等边三角形,以防止在驱赶害兽的打斗中被撕扯开,最后导致血流不止死亡。裁耳的第二个功能也是为了让卡斯罗更好的听到声音。探查周围的动静。
(注:意大利卡斯罗标准头版在卡斯罗吧内有说明。市场上现在有纽伯利顿杂交犬冒充卡斯罗。区别是意大利卡斯罗体型皮肤肌肉紧凑,基本无口水,无体味,更聪明、敏捷、领悟能力高,有运动型轻型马士提夫的明显特征。)
参考资料:Fci Standard No. 343 - 12.03.1999
卡斯罗的历史

2000年前古罗马战场上得卡斯罗特别鸣谢作者Renzo Carosio
RMB猛犬域译
卡斯罗的故事和意大利的历史是融为一体的,它有着光辉和苦难的经历。不幸的是这一种族在多年前遭受过近似灭种的数量的下降,现在它们的数量少之又少。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抹不去它们重大的历史意思和肖像背景,卡斯罗的少数狂热者想使它们恢复到它们先祖的模样。
卡斯罗名字的语源学意义到现在还没有搞清。但一些可信的假设暗示了卡斯罗的希腊起源:KORTOS=拉丁文里的“墙壁”。COHORS=庭院护卫者。到现在为止,最古老的卡斯罗名字的引证是在1500年前的诗歌和散文里出现。zaiu1998nianA.I.C.C.或者意大利卡斯罗联盟出版了这一犬种的研究,在该书中证实了卡斯罗的军用事实。在1137 年Monopoli di Sabina(罗马附近地区),人们找到了那个时代的犬舍,这样就拉近了这一犬种和罗马历史的距离。
这些事实使我们得知了卡斯罗作为古代的犬种穿越了几个世纪保留了它的特性的证据,这使得我们回到了过去的时代,回到了不仅仅是处于农业时代末期的工业革命,而且是和深爱着卡斯罗的人们所处得伟大的文明时代,罗马帝国的兴衰,中世纪时代和现代。卡斯罗保留着几个世纪犬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是和自然最近的连接,是人们宝贵的伴侣。我们说的是那个艰苦的时代,这一犬种成功的生存下来是靠着它的独特的工作能力,人们选择饲养它们只是出于经济因素。想要获得食物就必须工作。
现今我们喜爱的卡斯罗正是体形和性格都为了工作要求而生长形成的最好的犬种的例证,这一犬种展示了和谐的外形和平衡的性格。它在演变过程中的所有的优点不但留存到了现在,而且更加的清晰醒目起来。流走的只有时间,不变的却是过去的那个卡斯罗 。
卡斯罗的始祖Epiro獒和老罗马獒在那个时代被用来参加战争和在斗兽场竞技,它们好斗和充满杀气的本性能使它们顺利成功的完成它们想要作的事情,它们撕咬起来毫不犹豫,而且有着人们想像不到的强大的力量。它们从头到尾生活在人类的社会环境里,它们懂得如果在必要的时候行动,它们是善解人意的动物。正是有这样的能力,卡斯罗才得以生存到现在。在意大利南部的小殖民地里,人们还飬养着卡斯罗来维持古老的农业耕作,因为在那种环境里,有多功用的狗作为助手是非常必要的。
现代化的农业和养殖业,特别是野生动物家养或者半家养化,枪支和其他狩猎方式的出现都是人们忽略卡斯罗的用途的原因。正是在这些因素的驱使下,卡斯罗在二战的时期数量就锐减了下来。1970年左右卡斯罗的数量少到了使人担忧的地步,即使有少数的个人如Count Bonatti和Ballotta. 教授疾呼应该拯救卡斯罗,官方的犬迷圈还是把它和其他一些没有吸引力的犬种划上了等号。
美丽的农场中的卡斯罗直到1976年Breber博士在研究了意大利乡下民俗后,在意大利犬舍俱乐部的期刊上发表了引人注目的一系列文章,这一举动将卡斯罗重新带到了公众和官方的犬迷圈的面前。跟着他联系了在此期间和他保持联络的一些热心的犬迷,开始了拯救卡斯罗的行动。在1983 年10 月,这些人成立了 S.A.C.C(意大利卡斯罗社会联盟)。
拯救卡斯罗的意图成为了建立SACC的初衷,但1986年Breber博士脱离了该组织,使得该组织成员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这一事实在当时边缘的官方犬迷组织里引起了不大不小的一次震动。Breber为决定卡斯罗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决定,也为卡斯罗重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亲手培育出的两只种狗Dauno和Tipsi繁殖出的雄性卡斯罗 Basir 成为了卡斯罗繁育标准的样板。在Breber博士离开了SACC后,他把位于Mantova的Giancarlo Malavasi犬舍作为了SACC的中心组织,而且把系统的繁育计划 交给了这个犬舍,从此以后tefano Gandolfi, Gianantonio Sereni 和 Ferdinando Casolino.成为了SACC的掌控人。
继续繁育和繁育所需的经费使这个组织变得中央集权化起来,这样它不再是那么民主的了,而且听不进去与它的意见相孛的群众的言论。因为这一原因,两个副总裁Oreste Savoia 和 Flavio Bruno先生相继退出了该组织。在这一时期,SACC一直致力于提高卡斯罗的社会声望,而且取得了一定的良好的结果。但是不幸的是,Basir在以后的繁育过程中没有稳定遗传的特性,它的后代没有出现和它一样的外观。而且只到现在为止卡斯罗的外形也和理想中的模板相差很远。在那个时候,SACC成功的组织了犬迷们的聚会,使意大利犬舍俱乐部对卡斯罗进行测试和繁育标准的标定。
这一活动促成了在1987 年的由AntonioMorsiani博士编撰的且被评委会承认的卡斯罗官方繁育标准的生成。为了使卡斯罗和意大利Molosso猎犬、纽伯利顿獒犬的区分更加明显,出现了很多有争议的条款。标准中最重要的使确定了卡斯罗的咬合需要少许的凸腭,水平咬合仅仅是可以容忍,但卡斯罗的水平咬合的现象却很普遍。
Convegno nazionale di Civitella Affadena,1990年6 月16日,这不仅是热心的繁育者(包括Breber)而且是官方的首次有记录的聚会。在1992年为了更好的发展卡斯罗的繁育事业,意大利犬舍俱乐部决定将Corsi的诞生日期记录下来,以作为卡斯罗纯种血系繁育的开始。一些非正式的书籍中也有1994年1月20 日开启纯种血系的记录。
出于对该犬种的热心、好奇和了解,越来越多的卡斯罗爱好者和繁育者在对卡斯罗喜欢的促使下,不可控制的繁殖出了大量的卡斯罗幼犬,这样就使卡斯罗的平均质量受到了影响。SACC组织并未对这种现象作出任何控制和约束,而是用不断的提高卡斯罗和该组织的影响力来作为其拯救卡斯罗的唯一手段。在这种因素的促使下,卡斯罗由原来的几十个的数量一下猛增到每年由2500只注册的程度。他们没有注重卡斯罗品质的提高,而只是追求数量上的增加。
这一选择的结果导致了使卡斯罗的形态发展受到了影响。在1996 年5 月22日在Arese最好的卡斯罗进行了一次聚会,CH Boris被选为了品质F.C.I卡斯罗标准繁育样板。11 月的时候,卡斯罗经过了国际认证。这看起来好像是质量提高的结果,但是它使卡斯罗的繁育产生了更进一步的恶化,因为意大利之外的人们也认识了卡斯罗,热情的人们会对这一新出现的犬种感到新鲜,更会没有目的没有计划的去繁殖它。
他们对卡斯罗的选择只是建立在缺乏对卡斯罗的认识、没有任何准备、只看中卡斯罗幼犬的价格和颜色等考虑之上。这就显示了近年来完全没有官方的严格的卡斯罗信息供给和没有国际水平的卡斯罗的繁育调控。在这样混乱的状态下,即使有少数卡斯罗爱好者想组织和在他们自己国家里严格繁育卡斯罗,也会为不能和喜欢掩盖自己缺点的傲慢自大的SACC公开交流感到烦恼。
在1999年7 月,在很多年书面建议和多次反对SACC的呼吁下,意大利俱乐部将SACC改变成为一个官方的卡斯罗俱乐部。为了消除卡斯罗的繁育恶化的趋势,卡斯罗爱好者们成立了自己的A.I.C.C。
如果2000年结束的时候卡斯罗品种的不稳定的阴云还在的话,那么3000年将和无限的希望一起开启;许多国家级协会的会长,意大利AICC的Renzo Carosio先生,美国ICCF的Micheal Ertaskiran先生和荷兰CCNL的 Erik de Vries先生,决定背负起严肃诚恳的卡斯罗迷们的希望,进行国际化的合作,一起打造卡斯罗的精彩的未来。
卡斯罗的故事和历史见证
RMB猛犬域译
它是我们的兄弟姐妹Cane Corso Stories and Testimonials
--------------------------------------------------------------------------------
无论何时,意大利南方的老人,只要坐在一起就长篇大论的讲述有关于卡斯罗的故事,一些故事是真实的,还有一些是“次”真实的,甚至有一些是幻想出来的。他们总是带着敬仰和爱戴来谈论这一伟大的犬种的创始者,他花费了一生的时间来繁育它们,照顾它们。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看到我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是你深入了解卡斯罗的重要开端。
--------------------------------------------------------------------------------
有一家人住在山上,一次他们长途跋涉去海里沐浴。他们的卡斯罗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大海,所以当他看到他的家庭“消失”在波涛里的时候,他被吓呆了。立刻,他跃入水中,轻轻的咬住他的家人的肩膀奋力的把他们拖回海岸。任何海洋也不能从他的身边夺去他的家人!
--------------------------------------------------------------------------------
另一个故事可以证明卡斯罗是种何等睿智的狗,一个农民去市场,那里有个卖花瓶的,农民拿不准买哪个花瓶好,所以他让他的卡斯罗帮他决定,他要把他的卡斯罗放开,卡斯罗先碰到哪个他就买哪个。他的卡斯罗径直的走向了摆在远处的一个做工精细的花瓶。那个卖花瓶的人大笑的告诉农民说:“你的狗太聪明了,他选中的那个花瓶是海员们用来装钱的。”
--------------------------------------------------------------------------------
一个巡警说他的卡斯罗可以自己巡逻。那地方的人都知道他的卡斯罗可以一个接一个的排成队在大街上巡逻。
--------------------------------------------------------------------------------
在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地方,一个人教他的卡斯罗去偷他邻居的瓜,他把他的卡斯罗训练得只在夜间匍匐前进偷瓜,这样他的邻居都不知道瓜是怎样从瓜茎上消失的。
--------------------------------------------------------------------------------
在一个小村子里村民每天都有新鲜的牛奶供应,挤奶的人带着牛从每一家门前经过,当有人要牛奶的时候他就让奶牛停下,然后当着买主的面挤出新鲜的牛奶。这个挤奶的人有几只奶牛和两只卡斯罗,牛的犄角都穿在一条绳上,狗咬着绳子的一头牵着这些奶牛,如果有奶牛想逃跑或者不停在正确的位置上的话,另一只卡斯罗就会冲上来咬住绳子的另一头,这样这两只狗就会完全的控制住这些奶牛。
--------------------------------------------------------------------------------
在另一个村子里,一个人让他的卡斯罗接送他的儿子上下学。这只卡斯罗每天都会准时的护送他的儿子往来于学校之间。
一个牧牛人兼繁育者让他的卡斯罗看守他的牲畜和财产,一次一个住在另一个村子里的年轻人来看卡斯罗新生的一窝小狗,当时家里没有人,“当值”的卡斯罗立刻跳起拦住他的去路,并且不准许他有任何举动,只到他的家人回来了对他下达命令他才放开这个可怜的年轻人,然后摇头摆尾的和他亲热起来。
美丽卡斯罗--------------------------------------------------------------------------------
这里有很多关于卡斯罗在集市上降伏住受惊的公牛的故事。卡斯罗遇到发疯的公牛会猛然跳起咬住它的嘴唇,鼻子或者耳朵不放(这是公牛最害怕攻击的地方),当卡斯罗咬到合适的部位的时候它就会死死的叼住不放来迫使公牛跪下来,在人们重新控制公牛前它是不会放开它的。
--------------------------------------------------------------------------------
上次在意大利我十分奇怪猎人是怎样训练卡斯罗来狩猎野猪的,这是猎人之间很保密的一个事情,他们 轻易不和别人说。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不拍摄卡斯罗狩猎野猪的任何图片或者录象。不管你如何表达对他们的狗的喜爱他们也不会告诉你,甚至在很偏僻的村庄里也是这样的。
一个卡斯罗的繁育者试图从猎手那里弄来卡斯罗狩猎野猪的训练方法,猎手的朋友看到陌生人就停止了对话,然后问他可以在繁育者面前讨论这些话题吗.猎猪结束后,猎手们扒下野猪得皮,作成一个"充气野猪".这只"野猪"能保留野猪得原始气味.然后把它放在一种卡车得车轴上,当车轴转动得时候"野猪"就往返蹦跳起来.
当幼犬被领到"野猪"面前得时候,它们会在天生得狩猎本性的驱动下几乎是自发得攻击那只野猪,当他们谈到这里的时候就停止住了话题.Flavio Bruno 说也可以让有经验的老卡斯罗带着从未上场过的小卡斯罗去打猎.因为野猪毕竟是非常危险的动物,所以很多没有经验的小卡斯罗会在战斗中丢失生命.
在猎獾的时候,如果猎手的猎犬仅有卡斯罗一种,那他首先要知道猎物的藏身之处.猎手只在满月的夜里出击,因为明亮的月光会使视野变得清晰.当夜很深的时候,獾会离洞很远,所以不会来的及逃入洞中.猎手就把卡斯罗带到獾洞附近,然后放开狗他们就会自动的去搜索,捕捉和杀死獾.如果猎手不知道地形,可以通过别的猎狗搜索,然后放卡斯罗扑咬.在猎獾的时候,浅黄色的卡斯罗是首选的,因为这样颜色的卡斯罗可以方便猎手在黑暗中发现他们,以便跟踪收取被卡斯罗咬死的獾.在狩猎野猪中,这种颜色的卡斯罗也是猎手首选的,因为可以明显得和有条纹的野猪区分开,防止错杀.有斑纹的卡斯罗在与野猪的厮杀中就让人很难分辨开.

我不知道卡斯罗这个品种是意大利的纯还是俄罗斯的纯。只能给你参考一下

❹ 历史上。唯一被载入正史中的女将军是谁,她都建立了哪些功勋

是花木兰,我们都学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木兰诗》,这个诗歌讲的就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战场场上披荆斩棘,虽然是女儿身,但却不输给男子。她聪明过人,屡战屡胜,用她的才智帮助将军一并击退匈奴。后来被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为人稳重,聪明,有一天,敌军来偷袭军营,木兰向将军出谋划策,让体力衰弱的老兵先正面抵抗,然后年轻力壮的部队在他们打到疲倦时突击敌人。没想到成功的歼灭敌人可是敌人恼怒了,把全部军对集中起来要攻打,木兰选择走山路,利用地形来夹击敌军,来他个声东击西。打的敌军落荒而逃,越战越勇花木兰,得到了将军赏识,让她带领军队,攻打敌军的营地,花木兰一人把敌军的将军砍死,带领军队,趁胜追击,把敌军出了关外!边关也从此安稳。

将军把她的功劳一一报给了皇帝,后来知到其是女儿身,也免除了她欺君大罪,同时被她的孝心感动了。但是因为木兰是女儿身的原因,在后来的史记上,并没有太多的记载她的丰功伟绩!

❺ 网上 寻找 朱琦教授的散文:《 回乡日记》

散文名为《故乡黄河中原》曾被北京文学杂志社列为中国当代文学排行榜散文随笔类第三名。

后来由中央电视台拍摄、根据他的散文 改编、并由他的家人出演的电视文学片《回乡日记》,曾获得大陆电视最高成就星光奖。

故乡黄河中原 朱琦

即使把一百次算作一次,也说不清楚我来黄河边有多少次了,但这次距上次相隔了五年。如果说五年前的那个冬天黄河水已让我惊愕失望的话,那么这一次我就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本该是百川灌河洪水暴涨的夏季,黄河却像冬季乾旱的小河,缓慢无力地蠕动着,几乎让我感觉不出它还在流淌。河床倒退了十来里地,种上了玉米和高粱,绿旺旺的庄稼连同河边细袅袅的芦苇都在轻松惬意地当风抖着,在这危险的季节好像忘记了黄河的存在。

黄河在历史上数十次改道,上千次决口,史书上有许多惊人的记载,但最可怕的变化应该就在这三十来年。这变化不是轰轰烈烈的大改道,也不是铺天盖地的大决口,而是悄悄地不断地减少着水流量。当它出现断流的时候,人们才惊呼一声:黄河乾涸了!黄河是喜怒无常功过参半的大河,两岸人对黄河始终是一种复杂的感情。当它不洪不旱灌溉沃野的时候,人们感激它;当它决堤崩溃洪水泛滥的时候,人们诅咒它;当它流量锐减田畴乾涸的时候,人们抱怨它。而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想到五千年前文明的渊源和一千年前历史的灿烂,人们就把黄河看作是摇篮和母亲而由衷地赞美,于是在音乐家壮美的乐声中,在画家淋漓的泼墨里,在文人慷慨的笔下,黄河都是那么汹涌奔腾,一泄千里;而想到中国后来的衰落,黄河就变成了沉重、呜咽、苦难的河。我的童年在葫芦庄度过,那时的葫芦庄大概是黄河岸边无数村庄中距离黄河最近的一个村庄了。本来这个地方难以居住生存,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中原各地逃荒的难民陆续跑到这里,在凄风苦雨中渐渐就成了一个村庄。我爷爷就来自河南,奶奶就来自山东。从几里开外的上游往南看,葫芦庄似乎陷落在茫茫河水之中,黄河从西南北三面包裹着它;站在黄河古道冲成的高坡上往西看,葫芦庄就象大水之中的一星点绿洲。每年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底是河水上涨的时节,葫芦庄的村巷里、壕沟里到处都是浑黄的河水,河水凶猛的时候整个村庄就成了一个飘浮在大水之中的葫芦了,葫芦庄因此得名。葫芦庄人喜欢种葫芦,葫芦风干晒乾之后就可以背在身上,充做救生圈。黄河水含泥带沙,浓稠有浮力,一只葫芦浮得起一个人,葫芦庄人有了葫芦就不怕洪水。与其说胆大勇敢,不如说对洪水的袭击早已习惯。记得我五岁那年,当洪水扑入小巷涌进院子甚至窜到房间的时候,奶奶照旧盘腿坐在土炕上摇动着纺车织线。忽然听见鱼在屋子里跳得辟辟啪啪响,我喊着要下炕捉鱼,奶奶不许,然后她自己挽起裤腿,下炕关门,从水里摸出一条大鲤鱼。葫芦庄人知道,黄河涨水通常只有一顿饭两袋烟的功夫,只有当黄河接连涨水的时候,他们才会把葫芦挂在背上倾巢出门,跑到黄土高坡上躲一躲。大水过后,各回各家,漂浮了几个小时的葫芦庄又落地生根。我的童年就在这样一个有些传奇色彩的小村庄渡过。那时正是文革初期,父母遭到冲击,我和奶奶躲在乡下。七岁时到父母身边,在县城上学,但每逢暑假我必定要回到葫芦庄来。儿时的我对黄河带来的灾难没有多少体会,只有洪水冲来的尸体让我知道黄河的恐怖。葫芦庄人说女人屁股大,脸朝上,男人屁股小,脸朝下,有一天我就这样壮着胆子辨认着上游冲来的浮木一般的男尸女尸,初次体会到死亡的恐惧。但那时毕竟是贪玩的童年,黄河给予我的是无穷尽的野趣。我常与一群野夥伴在野河滩里追逐野鸭野兔,更快意的是在河滩水洼里摸鱼。我们各自拔几大蓬蒿草,赤条条下水,齐刷刷站成一排,然后把蒿草放在胸前推着走,一直推到水洼的另一头,于是群鱼被迫现身,辟啪乱跳,白光闪烁。及至少年时代,虽然仍以下水摸鱼为乐,但每次摸鱼之前,都要面对着黄河默然良久,俨然是大哲大贤,间或长啸一声,似乎有壮士的情致。尽管幼稚,但情感至为神圣,那就是和许多中国人一样,把黄河当做母亲,当作整个中华民族。后来上大学,正是八十年代文化反思的时候,我每逢假期回故乡,都要在黄河岸边走一走。石头垒成的堤坝挡住了洪水,河滩上很少有水洼,水洼里很少有鱼,纵然有很多鱼我也不会赤条条的跳下去了。我只是在长长的河堤上散步,思绪纷纭,我眷恋着黄河,也审视着黄河,它雄浑的气势让我心胸开阔,它唤起的历史沧桑又让我觉得沉重。再后来,离故乡越来越远,一想到黄河心底就就泛起乡愁。大概就因为小时候常在在黄河边戏水,我特别喜欢去有水的地方,喜欢海上乘帆,湖上泛舟。现在我住在旧金山附近的海边上,窗外悬崖之下就是大海。悠悠海水把我的思绪牵向黄河,海涛声里听得见黄河水的浅吟低唱。无论黄河岸边多么苍凉,它都是我梦之所系。我熟悉这里的一切,但这次回来发现一切都变了。滚滚大河变成了缓缓小河,大片大片的河床变成了田野,葫芦庄与黄河拉开了距离,而我此时置身的河岸在几年前还是河床的中心地带。仅仅几年,已是沧海桑田,三十多岁的我似乎已可以说些积古话儿了。

二葫芦庄是各地难民远道而来形成的小村庄,只有两百多年历史,但紧相毗邻的舜帝村是传说中舜的故乡,十公里外的蒲危b镇是史书记载中舜的古都。舜帝村从前有舜王庙,现在只剩下一个刻着“舜帝故里”的大石碑。历史学家说舜帝是远古时代的部落首领,舜帝村人听不懂,他们或说舜帝做的陶器又结实又好看,或说舜帝能耕善种,是犁地的好把式。黄土坡上无意间挖出一个清朝的古墓,也让他们油然想到了舜帝。舜帝村来过许多历史学家,有人肯定这里就是舜的故里,有人否定,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说这里是华夏文明最古老的地方,郭沫若就把这里誉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中心。葫芦庄托庇而自豪,老年人说舜帝村是树根,葫芦庄是树杈,几里地以外的远叶村和小叶村都是树叶。他们不知道,如果把舜帝故里比做树根,那么中原各省都可以比做树杈,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游子都可以比做树叶。葫芦庄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永济市古称蒲州,更遥远的古称叫做蒲 。蒲位于山西、陕西和河南三省交界的地方,正所谓“鸡鸣三省”。从这里往西三百多里是西安,往东四百多里是洛阳,再往东一点就是开封了。一千年以前,在比一千年还要远为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的这一带,西安、洛阳和开封以古都而闻名于世。蒲州鲜为人知,但它的历史许比西安和洛阳还要悠久。在历史学家绘制的地图上,蒲 是夏朝的都城。最近历史学家把夏朝的历史远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以前。夏朝的蒲州渺不可寻,纵然再了不起也早已随风而去,只有考古学家才可考证一二。先秦时代的蒲州还清晰可辨,史书上多有记载。春秋时代蒲州属晋国,战国时代属魏国,因其地处秦晋豫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进入纪元以后,蒲州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河东郡治所,至唐代更随着整个中原的极盛而臻于极盛。特别是盛唐开元年间,蒲州为河中府,建号“中都”,与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鼎足而立。

那时,蒲州城西门外有一浮桥,是黄河上最早的浮桥,肇自公元前541年。经过一千多年的兴兴衰衰,到盛唐□\'7d元年间而进行大规模改建,竹索变成了铁索,铁索维系着一只只木船,两端系在铁牛身上,铁牛由铁人牵着,连接着铁柱铁山。两岸各有四个铁牛铁人,由于黄河改道,铁牛铁人都被深埋在淤泥之中,考古学家遍觅不得。1989年夏,原来位于东岸的铁牛铁人终于被发掘出来,轰动海内外。我与铁牛铁人虽为同乡,但因客居东京,见到他们时已是1992年的秋天了。四只铁牛圆目如怒,竖耳似听,肌肉隆起,壮硕沉厚,正是盛唐雄风;四个铁人的神情和服饰各有不同,分别代表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藏族,正是盛唐时代民族大融合的气象。

唐代的蒲州兴盛繁华,人文荟萃,单是诗人就有一大群。大诗人王维和柳宗元祖籍这里,中唐诗人卢纶、耿 、杨巨源、畅当、吕温和晚唐诗人柳中庸、聂夷中、司空图等都是此地人。外地诗人也纷纷前来,在这里触发灵感,吟诗作赋。到处都留下古人的诗句,最有名的还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宏大的景象,雄浑的气势,开阔的情怀,这是典型的盛唐之音。而今,湮没数百年的鹳雀楼正在重新修建,站在尚未竣工的鹳雀楼上,往东南看是苍苍中条山,往西南看是莽莽华岳,往西看就是黄河了。虽然蒲州早已失去当年的繁华,黄河细瘦了很多,但大气犹在。有位学者来到这里,远眺着夹峙黄河而遥遥相对的中条山和华山忽有所悟。他说“中华”两字就来自中条山和华山,因为这一带是中国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他的说法是否成立姑且不论,当我站在尚未竣工的鹳雀楼上的时候,只觉得骋目所见正是一派古老悠久、浑厚苍凉的中华气象。

蒲州城旧址以东,在黄河古道冲积而成的黄土高坡上有一佛寺,佛寺里古塔高耸。这佛寺就是以韵事风流的《西厢记》故事而出名的蒲救寺,这古塔就是莺莺塔。《西厢记》故事源自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莺莺传》的故事其实就是元稹自己的经历。小说里的张生和崔莺莺始终处在“情”和“礼”的矛盾之中,他们的悲剧本与老夫人无关,而是他们自己的观念和性格造成的。到了金代董解元那里和元代王实甫那里,《莺莺传》才成了一个才子佳人皆大欢喜的古装戏。但无论是哪个时代的人来改编这个故事,都得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放在唐代,因为只有那时的蒲州才是那样的繁华,崔莺莺和他的家人才会长年寄宿在蒲救寺,从东都洛阳出发奔赴西都长安赶考的张生才会绕道跑到中都蒲州。大胆地让想象力放马一下,仿佛看得见蒲州城当年的景象:亭台楼阁,红砖碧瓦,游人如织,挥汗成雨,其间有才子佳人来往穿梭。俊俏的红娘走过来了,美丽的莺莺走过来了,潇洒的张生走过来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应该还有许多本地的才子佳人。唐代的蒲扛7b是个出美人的地方,杨贵妃就是这里人。当年她送给安禄山天下宝物四十余种,排在最前边的是故乡的桑落酒。蒲州随中原的兴盛而兴盛,也随中原的衰败而衰败。北宋时代朝廷重文抑武,军力虚弱,致使强敌压境,但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中原仍旧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当开封城作为北宋的都城而极尽繁华的时候,蒲危b城也是一个周长二十余里的繁华城市。后来金兵南下,占领蒲州城,再后来又被元军攻陷,战火频频,鬼声啾啾,城垣残破,桥废渡绝。公元1368年明太祖建立新王朝,三年后蒲州城得以重建,但无论如何也觅不回唐时的气象和宋时的繁华了。1555年晋陕豫大地震,蒲州城几乎整个覆没。到了所谓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蒲州城也不过是一次次的修修补补。清朝末年,更随着整个中国的衰败而衰败,残破不堪的老城在战火中化为灰烬,阅尽沧桑的铁牛似乎再也不忍目睹,沉入淤泥。悠悠千古,蒲州出了许多风流人物,故乡人骄傲地说唐多诗人,宋多画家,明多将相,清多艺匠。唐代的蒲州荡人诗思,宋代的蒲州撩人画意,明代的蒲州仍算是文化古城,出了不少由科场到官场的得意人物。民间流传这样一首歌谣:

一巷三阁老,对门九尚书。

站在古楼往南看,二十四家翰林院,大大小小扛7b县官,三斗六升菜籽官。

中国人以做官为第一要事,因此蒲州人以官多而自豪。其实,明代以八股文取仕,八股文考出来的人未必有真本事。蒲州出的官虽多,但象杨博那样能文能武而青史留名的却是寥寥。即使多几个杨博,给故乡也注入不了多少元气。而清代的艺匠们手艺再精巧,也不过是给残破的蒲州城修缮一下门面罢了。

我小时候曾有几次跟着父亲到蒲州一带打猎,走过空旷而寂寥的河滩。古老的蒲州城沉埋在泥沙中,只留下几处半露在地面的城垣映在夕阳的残照里,荒草萋萋,狐兔出没。父亲给我讲当年蒲危b的辉煌,让我觉得每一块破砖残瓦都在落寞中叹息。少年时代读了些蒲州的历史,曾独自来到这里发思古之幽情。坐在黄土坡上,望着坡下几丝细袅袅颤悠悠的炊烟,听着断续几声鸡鸣狗吠,我想像不出一千年前这里的繁华景象。后来去洛阳,到开封,才知道蒲州的衰败无足惊奇。在去开封的火车上,我脑子里一直浮动着北宋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到了开封才知道那个繁华热闹的汴京城早就埋在黄河下边去了。

中原各地的历史很相似,中原各地的文化习俗、生活节奏甚至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很相似。正因为如此,当来自中原各地零零星星的难民跑到葫芦庄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多少生活上的差异,更没有什么文化冲突。他们来自不同的树杈,却同属于一个根。



回到葫芦庄,去世多年的杨二爷总是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杨二爷家离我的葫芦庄老屋只隔一户人家,我小时候对他的勤劳能干、刚强好胜多有所闻。听说他年轻时是种庄稼的好把式,他可以一个胳肢窝里夹一个生鸡蛋犁一亩地,不仅鸡蛋无恙,谷子还比别人撒得匀称。他爱他的土地胜过一切,他捞鱼而不吃鱼,把捞来的鱼埋在地里沤粪,甚至用衣襟把路上的牛粪捧回来,再撒到自家的地里。五十年代土地充公,他照旧苦干,直到腰如虾米。然而,到老仍然家贫如洗,只有家门口那棵合围粗的老槐树给他一种特别的安慰,他常坐在这棵槐树下对人说“我日后就用它来做个大棺材”。孙子长大了,要娶媳妇了,他又对人说“算了,这老槐树就归我孙子了,给他做家具。”有一天邻居听他说他想跳黄河一死了之,也好省个棺材钱,几天后果真就跳黄河了,尸体漂到几十里以外才浮上岸来。而他的孙子最终也没得到那棵老槐树,因为那老槐树长在家门外,因此就被充作集体的财产砍伐了。我一直觉得杨二爷的一生浓缩了许多黄河人的悲剧,他们只知道种地,只想得到温饱,然而,种地也不能安安稳稳,温饱不过是裹腹而已,遇到灾年或兵荒马乱,裹腹也难。因为吃惯了苦,他们惊人地能吃苦,但辛苦换来的还是苦,甚至更苦,不可思议的辛勤赢得的却是不可思议的贫穷。漫漫千年,漠漠原野,多少晒黑了的累弯了的榨干了的脊梁!

悲剧既来自外部的灾难,更来自自身的因素。唯其如此,更让人怅然。中原的衰败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原因很多,简单地说就是过于封闭保守。僵死的社会机制、可怕的愚民政策和迂腐的道德说教把人们层层束缚起来,小农经济把人们局限在狭小的土地上。与其它地区相比,中原一带是最悠久也最典型的小农经济。种棉花有衣穿,种庄稼有饭吃,养猪吃肉,养鸡吃蛋,这就是理想的生活。而中原一带旱灾、涝灾和虫灾时有发生,还有那战乱频频,人祸连连,于是能吃饱肚子就已满足,肉食者就是所谓的有钱人。人们终生困守在一个小地方,方圆几十里似乎就是普天下,外边的世界是不知道也不懂得去寻求的。甚至婚嫁大事,也是越近越好,远村不如近村,近村不如同村,同村不如远亲,远亲不如近亲。如此婚姻风俗,再一代代延续下来,连人口素质乃至人的相貌都要大打折扣。从自然环境来说,山西越往南条件越好,越往北条件越差;然而,姑娘的相貌却与此相反。山西人说,晋南的姑娘像萝卜,太原的姑娘像样水葱,大同的姑娘像花瓶。语虽夸大,却也不无根据。大同地处塞北,历史上几度民族大融合,又因为太穷,走南闯北的人时来时往,人口流动频繁,无形中促成人种的混合;而晋南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又是典型的小农经济,人们死守故土,且多近亲结婚。

历史的兴衰就是如此。当其兴盛之时,似乎一切都随之兴盛,兴盛与兴盛彼此促动;当其衰败之时,似乎一切都跟着衰败,衰败与衰败互为因果。几年前,当你置身蒲州城外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的时候,你想像不到这里曾是林深鹿奔;当你走在蒲州小镇冷清清小街的时候,你想像不到这里曾是繁华的都会;当你发现在我的故乡很少看到亮丽女孩的时候,你想像不到这里曾是杨贵妃生长的地方,莺莺们和红娘们曾在这里留连忘返。

我之所以把时间界定在“几年前”,是因为这几年故乡已经发生了变化。蒲州镇的荒凉正悄然退去,普救寺大规模修复,铁牛铁人重见天日,鹳雀楼即将竣工,各地游客出现在蒲州街头;葫芦庄也渐渐走出古老的歌谣,手扶式拖拉机代替了牛车的节奏,电视机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想法,一些年轻人再也不想死守着贫瘠的土地,跑到遥远的大城市开□c馆去了。在葫芦庄,一位老乡亲的话最让我感到高兴。他说:“大家伙儿眼界开了!”

眼界开了,对中原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两千年多年前庄子以寓言的形式写黄河东流,望洋而叹,见大海才知自己的渺小,一千多年前王之涣眺望着黄河,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两个人传达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就是要有开阔的视野。数百年来,中原人目光短浅,为此吃够了苦头。但我始终相信黄河两岸底气未尽,中原大地底气犹存,只要中原人视野开阔,不再封闭保守,这底气就会有喷礴而出的一天。

热点内容
上海大学考研学费2017 发布:2025-08-22 06:55:37 浏览:234
211本科生国考 发布:2025-08-22 06:45:32 浏览:694
博士导师可以带几个在职博士 发布:2025-08-22 06:42:34 浏览:523
大学老师必须搞科研么 发布:2025-08-22 06:25:40 浏览:524
大学生打赏 发布:2025-08-22 06:17:03 浏览:860
帅大学教授 发布:2025-08-22 06:12:00 浏览:381
福州大学上班时间 发布:2025-08-22 06:11:29 浏览:131
山西农业大学毕业时间 发布:2025-08-22 05:47:52 浏览:632
国防大学教授祖 发布:2025-08-22 05:42:05 浏览:984
久久视频国产大学生 发布:2025-08-22 05:40:40 浏览: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