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教学型教授

教学型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02 07:04:51

A. 教学型教授可以担任研究生导师

“教学型教授”,“教学型副教授”,这是江西理工大学最近设立的工作岗位。教授分出类型,是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江西理工大学决定试行新的教师职称评定方案,拿出小部分职称指标授予符合“教学
事实上,就全国范围而言,江西理工大学此举并非首开先例。此前,武汉大学就设立过“教学型教授”岗位,旨在为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评聘教授职称创造公平环境;同济大学则通过设置“专业建设责任教授”岗位,实现“教学型教授”享受与“科研型教授”同样的待遇;天津师范大学也曾在职称评定中单列指标,评选“教学型教授”。而在这些措施实行前后,相关讨论更是时有所见,比如北大教改之时,有论者就建议设立教学型教授、副教授岗位,以便改革循序渐进、顺利推行;又如,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晏才宏教学出色却只以“讲师”终其一生的悲情遭遇,引发过关于教学、科研与职称晋升的大讨论。这些先期的尝试和讨论,实际上构成了此次江西理工大学职称评定改革的大背景。
近年来,高校的职称评定制度颇受诟病,诸如评审标准过于僵化、行政主导色彩过浓、教学与科研比例失衡等,都是舆论剑锋所指之处。这些弊病,经过多年的累积,形成了彼此牵扯、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讲课再好也评不上教授”的情况,只是其中的一个现象。现下的职称评定虽包括了论文或著作、研究项目以及教学成果等几方面的标准,但学术研究成果的数量要求显然占了压倒性优势,由此写论文、出专著、搞项目几乎成了晋级的不二选择;而跟着这个指挥棒,教师自然也就埋头于数量指标,轻视教学实践。硬性指标的指挥和教师的偏向,两个方面互为强化,就易形成“教授不教书、教书的难评教授”的现象。“教学型教授”的出现,在制度之内单辟了一条路径,有利于解决科研与教学失衡的毛病,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利于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江西理工大学的尝试,又为这种改革提供了一个样本。

B. 解释下研究教学型大学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区别

你要问的是研究型和教授型大学的区别.对吧.这个在香港地区大学中表现最明显。

通俗点讲,教授型大学就是老师讲,你听.研究型大学就是老师指,你做

C. 老师的教学风格有哪些

(一)理智型教学风格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也受到思维的训练,还受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苟言笑,但内心却充满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的理智能力发展的执著追求。

一般说来,在数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采用这种风格的教师相对较多一些。

(二)情感型教学风格 这种教学风格的表现是,教师讲课情绪饱满,将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心、教导和期望之中,充满着对人的高度尊重的信赖。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扣人心弦,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

相比内向型性格的教师而言,外向型性格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采用情感型教学风格。

(三)自然型教学风格 这种教学风格的主要特点是,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而谈,细细道来,师生之间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获得知识。教师讲课虽然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它虽没有江海波澜的壮阔,却不乏山涧流水之清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四)幽默型教学风格 这类教学风格所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一种恰如其分的幽默,引来学生会心的微笑,如饮一杯甘醇的美酒,给人以回味和留恋;哲人的警句、文化的箴言不时穿插于讲述中间,给人以思考和警醒。听这样的教师讲课,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和笑声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获得心智的训练,变机械学习、被动模仿为心领神会、主动思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言,这是一种值得着力陶铸和追求的教学风格。

(五)技巧型教学风格 这类教学风格体现在,教师讲课精于教学的技巧,充满着机智,各种教学方法、技巧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并丝毫不带有雕琢的痕迹。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就像一种设计好的程序,过渡自然,组织严密,搭配合理,有条不紊。讲解、分析、论证时,思路清晰;提问、讨论、练习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透彻了解及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而言,这是一种追求高效率的教学风格,是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所实施和追求的一种境界。

D. 一级教授是什么意思

一般只有院士才能授予一级教授;
一级教授都是在本领域有重大贡献的领军人物,在业内知名度很高,在世界有影响的拔尖专家;

E. 评教学型的教授教学效果是每年优秀还是有一个优秀

教学型教授的评选,同样有量化的指标。比如课程的开设,工作量都有量化,特别内是历年来教容育质量的考核,要求五年内获得校年度教学质量考核优秀两次以上。这些量化对老师来说,并不那么容易做到的。对于推广型来说,量化主要是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一些指标,这个对一般的老师来讲,也是有一定高度的。

F. 从副教授晋升到教授需要什么条件

好像记得是最少出一本出书

G. 教学型教授给职称评定带来什么.DOC

、按往年要求,8月1日至9月15日为全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省直中级版专业技术资权格评审委员会受理申报评审材料时间;8月1日至9月30日为市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和市直初级评委日常部门受理申报材料时间。10月始为全市中

H. 教学类型有哪些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学习类型有如下三种:

一、视觉型Visual: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感觉器官和感知通道有不同的偏爱,有些人更喜欢通过视觉的方式接受信息。只使用视觉通道,大约仅能记住材料的25%。

二、听觉型Auditory:

有一些人更喜欢通过听觉了解外在世界,只使用听觉通道,大约能记住材料的15%,而视听结合,使用多通道参与学习活动,则能记住材料的65%。

三、动觉型Kinesthetic:

一些人更习惯通过动手(或身体运动)来探索外部世界,从而掌握有关信息。

(8)教学型教授扩展阅读:

奥萨贝尔从学校教育的条件出发,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和发现两类;根据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两类。两种划分互不依赖。

接受学习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应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苏联A.B.彼得罗夫斯基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1972),把学习分为两大类:反射学习和认知学习。前者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后者为人类所特有。他根据人的学习内容和水平的不同,把认知学习分为感性学习和理性学习两类,又把理性学习分为概念学习、思维学习和技能学习。

I. 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有哪些类型

专家型教师的特点是:在专业知识方面,专家教师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水平。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在处理突发的状况问题时,专家教师更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专家型教师。中外专家学者对专家型教师的评判提出了不同标准,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专家型教师的策略。
立足点
使教师成为研究者。专家型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外,还必须具备教育科研素质--"有求知欲、主观能动性和自学愿望、有合理的工作方式的知识、有演绎、归纳和类比的能力;在进行一项活动时具有确定其不同阶段所必须遵循的逻辑顺序能力;有形成和修改假设,拟定观察计划或实验计划以及理出事实与现象之间联系的能力;对收集到的数据材料能够加以处理,使之系统化,并且予以说明,从而得出结论;有独自做出科学根据的决定的能力;有清楚、确切、简洁的表达能力。"众多的课程研究者认为,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传统所界定的专业特征外,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征"。其内容包括:把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质疑和探讨作为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有研究自己教育实践的信念与技能;有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质疑和检查的意向;愿意接受其他教师或研究人员来观察、讨论他的教学实践。由此可见,培养专家型教师必须立足于使教师成为研究者,使其具有一定的科研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着眼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下存在的问题是:教授教育科学的可以不研究教育,实践教育的却可能不研究教育学。结果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导致教育科学发展迟缓、教师的工作失去了科学研究的创造性。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本身具有共生性。理论不是远离实践的纯粹思辨,它需要一个实践上可证明的架构来说明其意义。故而,教师在教育科研中产生的观点和理论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靼实践中去检验去证明,而方法本身又必须是与理论相统一的,它们都需要在实践的运用中得到验证。
切入点
从经验性认识上升到理论性认识。任何一门学科的科学水平都是以其理论的成熟度为重要标志的,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理论上的突破。然而,正如叶澜老师所指出的,当前教师所进行的教育科研中,很多还只是停留在经验性认识的层面;有些研究是对具体工作的经验总结,但由此得出的结论却常常被提升到最一般、普通适用的原理水平;有些研究只是用自己的经验总结来证明教育学理论中某些观点的正确性,在理论上没有什么新的或微小的突破;有些教师较重视实际工作的改进或学生成绩取得明显的提高,并误以为这就等于科研出成果,从而忽视了从经验到理论的上升过程。要完成从经验到理论的转化,教师不仅需要相应的对教育事实的科学认识,而且需要了解从经验性认识到理论性认识转化的过程与实质,提高自己的分析、抽象、概括、综合等认识能力,努力掌握和善于使用理性思维的工具和方法。
生长点
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激励必须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教师的需要有其特殊性。特点在于"精神文化需要的优先性;物质需要的精神丰富性;创造、成就需要的强烈性;自尊、荣誉需要的关切性等"。因此,在运用激励机制培养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确认识、理解并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关注教师的多层次的精神需要;注意教师的多样性要求。

热点内容
戴顿大学金融专业 发布:2025-08-21 17:18:28 浏览:956
中国海洋大学李建平教授 发布:2025-08-21 16:51:54 浏览:252
大学教授能否做公司法人 发布:2025-08-21 16:46:03 浏览:869
大学生心理选择题 发布:2025-08-21 16:44:17 浏览:668
大学生入群 发布:2025-08-21 16:39:22 浏览:856
上海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 发布:2025-08-21 16:11:35 浏览:445
吉林财经大学的好专业 发布:2025-08-21 16:06:38 浏览:633
大学生个体户优惠政策 发布:2025-08-21 15:51:05 浏览:364
郑强教授给复旦大学研究生 发布:2025-08-21 15:44:12 浏览:205
西安科大学何时公布考博名单 发布:2025-08-21 15:44:07 浏览:369